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当今大学发展的启示
研究缘由:1.“如果今年国家通过立法把三陪作为合法职业,那么明年一定会有高校开展三陪学科”,结合当前大学教育的现状,产生一些思考。
2.读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有感,在《什么是教育》的最后两章,雅斯贝尔斯专门论述了他的大学观。
一、简介雅斯贝尔斯及其主要教育观点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
百度百科中对他的描述是,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自我分析以及自我考察等问题。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十分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而作为教育家的雅斯贝尔斯,教育观点基本直接反应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
雅斯贝尔斯的哲学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三个关键词“生存、自由、超越”。
他认为人是作为自由的可能性的存在,人生是人这个存在对人的完满生存状态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使命就是不断超越,从而达到与上帝合二为一的目的和结果。
所以说,从雅斯贝尔斯对人的生存的关注度可以看出,他的教育观应该属于人本主义,充满着对人的精神和灵魂的人文关怀。
在《什么是教育》中,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因此他强调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
在这种教育观念下,雅斯贝尔斯就十分反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主张苏格拉底式的教育,通过探索、陶冶和交往的方式,唤醒人的内在精神。
二、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观
通过对雅斯贝尔斯主要教育观点的介绍,我们不难窥探出他的大学教育观念亦是富含人文关怀的。
他认为,“大学是一种特殊的学校。
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下面我就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具体来介绍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观。
(一)教育目的
教育目是教育观念的本质体现,与他的人本教育理念相一致,雅斯贝尔斯反对大学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认为这种只进行“职业训练”的教育是将人训练成生产线上的工具的活动,既没有科学思考方式训练,也没有精神生活得培养,根本不能称之为教育。
雅斯贝尔斯心中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是在一个探索真理和精神交流的环境中,培养“全人”为目的。
综合雅斯贝尔斯的有关大学教育的论著来看,所谓“全人”,是指身心成熟、具有基本科学态度、独立意识、自我责任感、渊博知识和和谐个性的人,而且,我认为带有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贵族”的意味。
只有培养出这种“全人”或者“贵族”,才符合大学作为探索高级学问的场所的身份和尊严。
(二)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作为教育活动的载体,决定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
根据雅斯贝尔斯对大学教育目的的阐述,他认为大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知识的宇宙”。
所谓“知识的宇宙”,是指包含“所有门类的知识”,这个“知识的宇宙”,既包括传统成熟的学科,又包含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学科、新观念,体现了大学教育在知识层面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所以说,大学教育内容应该是一个无所不包、
不断充实和不断发展的知识统一体。
只有通过学习研究这种“知识的宇宙”,才能使人超越“现实的存在”,成为教育目的中所限定的“全人”。
(三)教育方法
1.在教育方法上,雅斯贝尔斯十分推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大学教育也不例外。
他认为,在大学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法,是符合大学自由和发展的本性的,既可以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教育氛围,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真正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
2.为了实现培养全人的目的,雅斯贝尔斯认为具体可以使用陶冶和唤醒的方法,在《什么是教育》中,他对陶冶和唤醒的科学性和过程做了专门的论述,详见十三、十四章,这里不再专门讲述。
雅斯贝尔斯眼中的大学教育,既要传承历史文化,又要体现教育对人的价值,还要具有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性,而使用陶冶和唤醒的方法,是一种达到灵魂交流的目的的方法,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本质特性,也利于人的自我实现。
三、对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观的评价及其对我国当前大学发展的现实意义(一)简评
综合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观来看,他所认识的大学教育,与存在主义哲学理论息息相关,他视追求真理高于一切,因为只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理,才能实现人之为人的“不断超越”。
在这种观念里,要想实现大学教育的终极目的,就必须使大学享有绝对的学术自由权,是彰显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有力支撑,对教育在其本质意义上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雅斯贝尔斯提出的大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对当下教育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大行其道”产生了有力冲击,有利于呼唤教育德性的回归,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更深层次的认识到自己的本质任务,从而走向更加明确和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