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第四版课件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补充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全面)
12
三、庸俗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产生背景:以私人产权制度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 财富总量迅速增大,收入分配的两级化也迅速拉大。资产阶级急 需要代言人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 主要思想: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而是 决定于商品的效用,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决定于 商品的稀缺性,决定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
(3)资源利用:是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以节约资源,作到 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也就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
(4)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层次与方式
两个层次:宏观层次;
微观层次
两种方式:市场机制方式
计划机制方式
两种配置方式各有相应假设条件、优劣之分
6
三、为什么要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
(1)人的欲望(需要)的无限性。
(2)资源的稀缺(有限)性。 Scarcity
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
稀缺性是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的显著特征之一。 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 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 稀缺的原因:一定时期内 物品本身是有限的 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18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一、一般教材体系
《西方经济学导 论》(梁小民)
《经济数 学基础》
《西方经济 学》(高鸿业)
《高级宏观经济学 教程(上、下)》
(梁小民)
《中级微观经济学》 (叶德磊)
《高级宏观经济学》 《动态最优化基础》(蒋中一) (戴维.罗默)
《高级微观经济学》 (邹薇)
《运筹学》(李庆高)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是某一个人的独创,它是在长期的 历史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起来的,基于探索如何创造更多财 富的目标,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
三、庸俗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产生背景:以私人产权制度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 财富总量迅速增大,收入分配的两级化也迅速拉大。资产阶级急 需要代言人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 主要思想: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而是 决定于商品的效用,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决定于 商品的稀缺性,决定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
(3)资源利用:是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以节约资源,作到 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也就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
(4)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层次与方式
两个层次:宏观层次;
微观层次
两种方式:市场机制方式
计划机制方式
两种配置方式各有相应假设条件、优劣之分
6
三、为什么要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
(1)人的欲望(需要)的无限性。
(2)资源的稀缺(有限)性。 Scarcity
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
稀缺性是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的显著特征之一。 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 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 稀缺的原因:一定时期内 物品本身是有限的 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18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一、一般教材体系
《西方经济学导 论》(梁小民)
《经济数 学基础》
《西方经济 学》(高鸿业)
《高级宏观经济学 教程(上、下)》
(梁小民)
《中级微观经济学》 (叶德磊)
《高级宏观经济学》 《动态最优化基础》(蒋中一) (戴维.罗默)
《高级微观经济学》 (邹薇)
《运筹学》(李庆高)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是某一个人的独创,它是在长期的 历史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起来的,基于探索如何创造更多财 富的目标,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分析(ppt 352页)
–△因变量 / △自变量(d因变量 / d自变量)
/ (企管培训资料下载)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系
西方经济学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
– 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议与合作研究,在国际经济学刊物上发表英
文论文多篇。有关中国经济问题的论点经常 被国内报刊杂志电视传媒以及CNN,New York Time,Financial Times,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te,Wall Street Journal,BBC等重 要国际报刊、电台、电视台所引用。
0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系
西方经济学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Y
15 A B
14 12
9
C
H
D
5
E
G
F 0 1234 5
/ (企管培训资料下载)
•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充分 就业;资源如何配置?
•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内:
存在闲置资源,失业
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企管培训资料下载)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系
西方经济学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个量分析(Individual Analysis)
– 微观经济学采用
• 总量分析(Aggregate Analysis)
– 宏观经济学采用
• 边际增量分析(Marginal Adding Analysis)
•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 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 (企管培训资料下载)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系
西方经济学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
– 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议与合作研究,在国际经济学刊物上发表英
文论文多篇。有关中国经济问题的论点经常 被国内报刊杂志电视传媒以及CNN,New York Time,Financial Times,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te,Wall Street Journal,BBC等重 要国际报刊、电台、电视台所引用。
0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系
西方经济学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Y
15 A B
14 12
9
C
H
D
5
E
G
F 0 1234 5
/ (企管培训资料下载)
•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充分 就业;资源如何配置?
•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内:
存在闲置资源,失业
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企管培训资料下载)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系
西方经济学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个量分析(Individual Analysis)
– 微观经济学采用
• 总量分析(Aggregate Analysis)
– 宏观经济学采用
• 边际增量分析(Marginal Adding Analysis)
•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 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四版课件第6章补充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无差异曲线表示在给定偏好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能够获 得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商品或服务组合的轨迹。
预算线的含义
预算线表示在给定价格和收入条件下,消费者能够购买的 所有商品或服务组合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交点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交点表示在给定条件下,消费者能 够获得最大满足程度的商品或服务组合。这个点也被称为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点。
基尼系数
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一个数值指标,用于衡量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基 尼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05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概念及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 研究的是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状态时的价格与数量情况。在一般均衡状态下,每个 消费者都在其预算约束下实现了效用最大化,每个生 产者都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且 所有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同时出清。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四版 课件第6章补充
目录 CONTENT
• 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 • 消费者行为理论 • 生产者行为理论 • 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01
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
完全竞争市场
定义与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上存在大量买者和卖者,产品同质化,资源自由流动,信息充分的 市场结构。其特征包括产品无差异、市场参与者众多、自由进出市场以及完全信息。
地位和利润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03
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与完全竞争市场类似,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在短期内通过调整产量实
现均衡,在长期内则通过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差异化程度达到均衡。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官方版-第四版配套课件-微观部分
19 17 15 13 12 10 8 6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4.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均衡条件:
MU/P=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Q0 0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5.消费者剩余
令反需求函数为Pd=f(Q),价格为P0时的小费者的需求量为
的比重。 第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七、弹性概念的扩大
1.供给的价格弹性 弧弹性公式:ed
Q Q P
Q P
•P Q
P P1 P2
弧弹性的中点公式:es
Q P
•
Q1
2
Q2
2
点弹性公式:es
dQ dP
•P Q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一)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二)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曲线型供给曲线的点弹性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即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他的相关商品
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弧弹性:eXY
QX PY
• PY QX
点弹性:eX Y lP iYm 0 Q P Y X•Q P Y Xd dQ P Y X•Q P Y X
li
Q
m
0
△TU(Q)/
△Q=dTU(Q)/Dq
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商品数量 (1)
某商品的效用表
总效用 (2)
货币的边际效用 = 2
边际效用
价格
(3)
(4)
0
0
1
10
10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4.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均衡条件:
MU/P=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Q0 0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5.消费者剩余
令反需求函数为Pd=f(Q),价格为P0时的小费者的需求量为
的比重。 第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七、弹性概念的扩大
1.供给的价格弹性 弧弹性公式:ed
Q Q P
Q P
•P Q
P P1 P2
弧弹性的中点公式:es
Q P
•
Q1
2
Q2
2
点弹性公式:es
dQ dP
•P Q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一)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二)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曲线型供给曲线的点弹性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即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他的相关商品
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弧弹性:eXY
QX PY
• PY QX
点弹性:eX Y lP iYm 0 Q P Y X•Q P Y Xd dQ P Y X•Q P Y X
li
Q
m
0
△TU(Q)/
△Q=dTU(Q)/Dq
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商品数量 (1)
某商品的效用表
总效用 (2)
货币的边际效用 = 2
边际效用
价格
(3)
(4)
0
0
1
10
10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pptx
第7页/共24页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7
第一章 引论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
3.马歇尔的理论体系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把三个派别的边际效用
论和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其他的说法,如供求论、节欲 论、生产费用论等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折中的理论体系。 马歇尔和瓦尔拉斯等人把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设为既存的条 件,进而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价格,认为价格制度 不但能使每种生产要素都得到应有的报酬,使每个消费者得到 最大的满足,而且在宏观经济的运行中,能够起着自行调节的 作用,以便消除或熨平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第20页/共24页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20
第一章 引论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第二,本书所介绍的西方经济学说限于基本理论 框架、主要的理论及其发展的线索和重要的应用方面, 对于那些细枝末节、特殊事例以及本书所引起的有兴 趣和疑难问题,因篇幅所限,本书一概略去。为了补 足这一不足之处,我们撰写了与本书第五版相配套的 《教学和学习手册》以作教学参考。
第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 中研究成果,比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 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 等。
第3页/共24页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3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宏 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 济思想史等。这一方面的主要内容为经济理论以及根据 经济理论而制定的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21页/共24页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21
第一章 引论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西方经济学_微观部分_高鸿业_第四版_第1章引论--21-59页PPT资料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一、关于西方经济学
资产阶级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经
济
学
无产阶级经济学
资本主义部分
(马克思的政治 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Hale Waihona Puke 二、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经济”的概念
词典中“经济”(Economy)的含义:
一指“经世济民”、“经邦济世”,有治国富国 、利民裕民之道,含盖着广泛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二指日常生活中的俭省节约; 三指金融工商等事业 的活动。
20世纪30年代,传统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 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
第一次修改和补充是关于垄断问题。虽然资 本主义已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进入垄断阶 段,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传统经济学 仍然把垄断当作“例外的现象”。为了改变 这种状态,张伯伦和罗宾逊于1933年对垄断 问题进行了论述。
第二次修改和补充是凯恩斯主义。由于西方国家 处于1929年后的大萧条状态,西方国家日益为甚 地以解决失业问题为目标来干预经济生活,以便 保证政治上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经济学 的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已经不 能适应社会需要。为了提供国家以解决失业问题 为目标来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根据.
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 创。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 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 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庸俗经济学: 庸俗经济学后: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以流通领域为研 究中心,主张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在对外贸 易中遵循多卖少买的原则,以保证货币流入 国内的目的。
要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因
导论(《西方经济学-微观》PPT课件)
数学模型是常见的建模方式;但经济学的模型并不等 同于数学模型。
借助数学技术进行逻辑推演,易于避免出现逻辑上或 技术上的错误。理论或模型的数学化可以充分地利用 经济变量的数值特征,利用统计学技术进行经验实证 分析。
常见的数学建模方式:
寻求均衡解和寻求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值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资源的稀缺性与西方经济学
一、资源的稀缺性与西方经济学
稀缺性:
欲望的无限性 资源的有限性
选择的必要:
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目的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资源的稀缺性与西方经济学
产生于稀缺性的各种问题: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就业或失业 通货膨胀 国际经济问题 长期经济增长
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不完全竞争,制度,福利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四、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现在
四、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现在
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激化
特点: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分立
凯恩斯《通论》及其意义:
需求分析 宏观经济学 国家干预
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早期阶段:
研究生产与分配
重要代表:
威廉·配第;亚当·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拉姆 塞;琼斯
庸俗阶段:
从生产转向交换,早期理论遭批
折中趋势:
穆勒;巴斯夏;凯里;萨伊;马尔萨斯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二、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借助数学技术进行逻辑推演,易于避免出现逻辑上或 技术上的错误。理论或模型的数学化可以充分地利用 经济变量的数值特征,利用统计学技术进行经验实证 分析。
常见的数学建模方式:
寻求均衡解和寻求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值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资源的稀缺性与西方经济学
一、资源的稀缺性与西方经济学
稀缺性:
欲望的无限性 资源的有限性
选择的必要:
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目的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资源的稀缺性与西方经济学
产生于稀缺性的各种问题: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就业或失业 通货膨胀 国际经济问题 长期经济增长
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不完全竞争,制度,福利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四、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现在
四、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现在
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激化
特点: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分立
凯恩斯《通论》及其意义:
需求分析 宏观经济学 国家干预
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早期阶段:
研究生产与分配
重要代表:
威廉·配第;亚当·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拉姆 塞;琼斯
庸俗阶段:
从生产转向交换,早期理论遭批
折中趋势:
穆勒;巴斯夏;凯里;萨伊;马尔萨斯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二、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271
273
274
291
297
第十五章 产品—货币市场均 衡: 与总需求曲线
第一节产品市场均衡
• 投资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 IS曲线推导的代数方法
• IS曲线推导的几何方法
• 总需求-总供给法
• 投资-储蓄相等法
•
两象限
•
四象限
326
327
329
第四节价格调整与总需求曲线
• 消费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皮古效应) • 投资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凯恩斯效应
7
第六节需求的价格弹性
• 定义 • 几何意义 • 分类 • 比较 • 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
38
图2-18(a)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41
图2-18(b)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42
图2-18(c)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43
图2-18(d)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44
图2-18(e)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膨胀
418
不同情况下的非均衡
• 古典失业均衡 • 凯恩斯失业均衡 • 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 • 消费不足均衡 • 封闭的非均衡与开放的非均衡 • 非均衡条件下的经济政策。
476
第三节新凯恩斯主义的市场出 清理论
• 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 • 粘性工资 • 长期合同 • 效率工资 • 粘性价格
477
第四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均 衡状态
207
208
209
210
第三节完全信息动态均衡
•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 重复博弈 • 冷酷战略 • 战略行动 • 首先行动优势 • 承诺与确实可信的威胁
212
215
216
217
273
274
291
297
第十五章 产品—货币市场均 衡: 与总需求曲线
第一节产品市场均衡
• 投资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 IS曲线推导的代数方法
• IS曲线推导的几何方法
• 总需求-总供给法
• 投资-储蓄相等法
•
两象限
•
四象限
326
327
329
第四节价格调整与总需求曲线
• 消费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皮古效应) • 投资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凯恩斯效应
7
第六节需求的价格弹性
• 定义 • 几何意义 • 分类 • 比较 • 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
38
图2-18(a)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41
图2-18(b)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42
图2-18(c)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43
图2-18(d)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44
图2-18(e)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膨胀
418
不同情况下的非均衡
• 古典失业均衡 • 凯恩斯失业均衡 • 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 • 消费不足均衡 • 封闭的非均衡与开放的非均衡 • 非均衡条件下的经济政策。
476
第三节新凯恩斯主义的市场出 清理论
• 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 • 粘性工资 • 长期合同 • 效率工资 • 粘性价格
477
第四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均 衡状态
207
208
209
210
第三节完全信息动态均衡
•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 重复博弈 • 冷酷战略 • 战略行动 • 首先行动优势 • 承诺与确实可信的威胁
212
215
216
217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四版课件第五章成本论.ppt
长期
K
Q3
R
Q2
B Q1
A
E
H
K0
G
F
o
CD
L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在短期,厂商的短期成本有七种,分别是:总不变成
本(TFC)、总可变成本(TVC)、总成本(TC)、
平均不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
总成本(AC)、边际成本(MC)
说明 :在本教材中,这些成本的英文缩写前面可以
的支付
C
TVC
总可变成本曲线过原点向右
上方倾斜,表明TVC随产量
增加而增加
O
Q
3、总成本( total cost) TC
TC = TFC + TVC
C
TC曲线和TVC曲线的形
状完全相同
TC
TC 不 从 原 点 出 发 ,
而从固定成本
TFC出发;
TVC
FC
TFC
没有产量时,
总成本最小也
等于固定成本
Q
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用机会成本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
酬。正常利润是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正
常利润也是一种机会成本。当厂商经济利润为0时,厂
R
wOB3+rOA3
K
A1
wOB2+rOA2
wOB1+rOA1
E3
A2
E2
E1
Q3=150
Q2=100
K
Q3
R
Q2
B Q1
A
E
H
K0
G
F
o
CD
L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在短期,厂商的短期成本有七种,分别是:总不变成
本(TFC)、总可变成本(TVC)、总成本(TC)、
平均不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
总成本(AC)、边际成本(MC)
说明 :在本教材中,这些成本的英文缩写前面可以
的支付
C
TVC
总可变成本曲线过原点向右
上方倾斜,表明TVC随产量
增加而增加
O
Q
3、总成本( total cost) TC
TC = TFC + TVC
C
TC曲线和TVC曲线的形
状完全相同
TC
TC 不 从 原 点 出 发 ,
而从固定成本
TFC出发;
TVC
FC
TFC
没有产量时,
总成本最小也
等于固定成本
Q
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用机会成本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
酬。正常利润是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正
常利润也是一种机会成本。当厂商经济利润为0时,厂
R
wOB3+rOA3
K
A1
wOB2+rOA2
wOB1+rOA1
E3
A2
E2
E1
Q3=150
Q2=100
西方经济学(微观)PPT课件
四 经济制度与生产
五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对生产的影响
10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定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 单个经济单位 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
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 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解决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经济学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课程简介
l 经济学是经济类学科的基础课程,是各个专 业基础。学习这门课程的最基本目的是掌握 经济学原理,并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 行为。经济学两核心部分:宏观经济学和微 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根据经济学原理判 断宏观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决定投资、 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时机。微观经济学根据经 济学原理,选择投资方向和行业。不管是学 科和专业,还是日常生活,都离开不了经济 学。
16
(5)均衡价格均衡数量计算 (6)供求定理 (7)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8)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9)弹性理论及相关计算
1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需求与供给
3
l 经济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性,离开了应 用性经济学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学 习经济学,不是能背能记各种原理和定理, 更重要的是能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制定处理问题的科学决策。
4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l 1、有完整的笔记和作业本,许多需要掌握 的知识和理论、运用教材上没有(10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PPT课件
(2) 边际分析法的特点。
是一种数量分析、变量分析。 研究微增量的变化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精细分析各种经济变量间 关系及其变化过程,更严密
是最优分析。 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
是现状分析。 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 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 过去分析。
2.资源利用问题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充分利用? 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
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 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资源的浪费可能很严重。 比如你身边的事情?
原子弹
15 A B
12
C
9
D
6
G
E
3 F
0 1 2 3 4 5 粮食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五、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1.手段:边际分析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中的增量变化,以分析各 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
边际即“额外”、“追加”的意思,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研究资源最优的效率,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 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2.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 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what ought to be) (要作好坏的评价)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件
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
反垄断政策与公共管制
01
02
03
04
反垄断政策的目标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 者利益、促进经济效率。
反垄断政策的内容
禁止卡特尔协议、控制企业合 并、监督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
为。
公共管制的概念
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和标 准,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进行
限制和约束。
公共管制的方式
04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函数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函数
描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最大 产出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边际产量
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 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 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 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 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 最大产量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 的曲线,其斜率为负,表示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 ,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预算线
预算线又称为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 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最大组合线。
寡头市场
产品可能是同质的或异质的。
进入壁垒较高,新企业难以进入市场。
均衡条件:在寡头市场下,当寡头们达到纳什均衡时,市 场达到均衡状态。纳什均衡是指每个寡头都选择了最优策 略且没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动机。
06
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理论
要素市场需求与供给
要点一
要素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其边际 生产力,即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 来的产量增加。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 方倾斜,表示要素价格与要素需求量 呈反方向变动。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高鸿业主编-第2章
主要是生活必需品
病人对药品(不包括滋补品
D4
)的需求的价格弹性<1
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0%,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 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缺乏弹性
5) E > 1 富有弹性
(elastic)
需求量变动的 比率大于价格 变动的比率。
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技术的变动
供给函数
Supply Function
S=f(a,b,c,d,n)
a,b,c,d,…n代表上 述影响供给的因素。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单独 研究商品的供给与其价格 之间的关系
Qs=f(P)
政府的政策
5、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1)如果供给 P
D3
D1
D2
不变 A
Demand Shift
S
需求增加则使需 P2
求曲线向右上方移 动,均衡价格上升,P1
均衡数量增加; P3
E2 E1 E3
需求减少则使需
求曲线向左下方移
动,均衡价格下降,
均衡数量减少。
O
Q3 Q1
Q2
Q
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2)如果需求不变 A Supply Shift
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与价 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定理:在影响供给 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 下,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 向变动。 例外:1、土地、文物、 艺术品 2、劳动
价格
P元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S
。b
。a
量
0
Q斤
4、供给函数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厂商的目标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病人对药品(不包括滋补品
D4
)的需求的价格弹性<1
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0%,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 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缺乏弹性
5) E > 1 富有弹性
(elastic)
需求量变动的 比率大于价格 变动的比率。
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技术的变动
供给函数
Supply Function
S=f(a,b,c,d,n)
a,b,c,d,…n代表上 述影响供给的因素。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单独 研究商品的供给与其价格 之间的关系
Qs=f(P)
政府的政策
5、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1)如果供给 P
D3
D1
D2
不变 A
Demand Shift
S
需求增加则使需 P2
求曲线向右上方移 动,均衡价格上升,P1
均衡数量增加; P3
E2 E1 E3
需求减少则使需
求曲线向左下方移
动,均衡价格下降,
均衡数量减少。
O
Q3 Q1
Q2
Q
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2)如果需求不变 A Supply Shift
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与价 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定理:在影响供给 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 下,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 向变动。 例外:1、土地、文物、 艺术品 2、劳动
价格
P元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S
。b
。a
量
0
Q斤
4、供给函数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厂商的目标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西方经济学补充版
其中,a、b为常数,且a<0,b>o。与该函 数相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条直线。 四、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与供给曲线的移动
根据此表,可以作出下图: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一、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决定(或:均衡 价格的形成)
qd=f(p) qs=f(p) qd=qs
二、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或:均衡价格的变动)
C、恩格尔系数:
(三)需求的交叉弹性
1. 概念: 其他条件不变,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
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而变动的程度,叫做 这种商品对其相关商品的需求价格交叉弹 性,简称交叉弹性。
2. 表达式:
3. 交叉弹性的几种情况:
根据不同商品交叉弹性的不同,可判断商 品之间的关系:若Exy>0,则x和y为替代品; 若Exy<0,则x和y为互补品;若Exy=0,则x和 y为独立商品。)
B.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 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调控理论 (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等。 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三、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2、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4、经济模型分析
(2)当X为非吉芬商品的劣质商品时,替代 效应与收入效应方向相反,但替代效应大于 收入效应。
第一节 基数效用与消费者行为 一、效用
1.概念: 就是指消费者从商品和劳务的消 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2. 效用的特点
⑴ 同一种商品或劳务对不同的消费者,其效 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⑵同一种商品或劳务对同一消费者,其效用会 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以及已掌握该商品的多 少不同而不同。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total utility and marginal utility)
根据此表,可以作出下图: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一、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决定(或:均衡 价格的形成)
qd=f(p) qs=f(p) qd=qs
二、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或:均衡价格的变动)
C、恩格尔系数:
(三)需求的交叉弹性
1. 概念: 其他条件不变,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
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而变动的程度,叫做 这种商品对其相关商品的需求价格交叉弹 性,简称交叉弹性。
2. 表达式:
3. 交叉弹性的几种情况:
根据不同商品交叉弹性的不同,可判断商 品之间的关系:若Exy>0,则x和y为替代品; 若Exy<0,则x和y为互补品;若Exy=0,则x和 y为独立商品。)
B.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 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调控理论 (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等。 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三、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2、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4、经济模型分析
(2)当X为非吉芬商品的劣质商品时,替代 效应与收入效应方向相反,但替代效应大于 收入效应。
第一节 基数效用与消费者行为 一、效用
1.概念: 就是指消费者从商品和劳务的消 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2. 效用的特点
⑴ 同一种商品或劳务对不同的消费者,其效 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⑵同一种商品或劳务对同一消费者,其效用会 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以及已掌握该商品的多 少不同而不同。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total utility and marginal utility)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四版课件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补充
5.2 风险的偏好
风险爱好型消费者的选择
U(X1)
U(X2)
X1
X2
λ X1+(1- λ)X2
A
B
Slide *
风险爱好型消费者的收入~效用曲线为凸向原点的。 A点的效用为: U[ λ X1+(1- λ)X2] λ为0~1之间的常数 B点的效用为: λ U( X1 )+ (1- λ) U ( X2) U[ λ X1+(1- λ)X2]< λ U( X1 )+(1- λ) U ( X2) (凸性函数的特征
两种工作收入的概率分布
收入
0.1
$1000
$1500
$2000
0.2
工作1
工作2
工作1的收入分布的离散程度 较高:标准差也大,风险也更大。
概率
Slide *
5.1 风险描述
不等概率收入分布的情况
工作1: 分散程度更高,风险也越大 收入呈凸状分布: 获得中间收入的可能性大,而获得两端收入的可能性小。
对不同风险的选择
01
消费单一商品 消费者知道所有的概率分布 以效用来衡量有关的结果 效用函数是既定的
假设
02
5.2 风险的偏好
某人现在的收入是15000美元,效用为13。现在,她考虑从事一项新的、有风险的工作。 从事这项新的工作,她的收入达到30000美元的概率是0.5,而收入降低到10000美元的概率也为0.5。 她必须通过计算她的期望收入(或期望效用)来评价新的工作。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以上最优化问题的分析成立的前提是消费者对自己的收入和商品掌握着全面的信息,信息是完全的。但实际上,消费者在选择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它不了解未来的收入,他不了解商品的全部信息,他的决策必须承担风险 这一章将介绍如何度量风险;人们对风险的不同偏好;如何处理风险
风险爱好型消费者的选择
U(X1)
U(X2)
X1
X2
λ X1+(1- λ)X2
A
B
Slide *
风险爱好型消费者的收入~效用曲线为凸向原点的。 A点的效用为: U[ λ X1+(1- λ)X2] λ为0~1之间的常数 B点的效用为: λ U( X1 )+ (1- λ) U ( X2) U[ λ X1+(1- λ)X2]< λ U( X1 )+(1- λ) U ( X2) (凸性函数的特征
两种工作收入的概率分布
收入
0.1
$1000
$1500
$2000
0.2
工作1
工作2
工作1的收入分布的离散程度 较高:标准差也大,风险也更大。
概率
Slide *
5.1 风险描述
不等概率收入分布的情况
工作1: 分散程度更高,风险也越大 收入呈凸状分布: 获得中间收入的可能性大,而获得两端收入的可能性小。
对不同风险的选择
01
消费单一商品 消费者知道所有的概率分布 以效用来衡量有关的结果 效用函数是既定的
假设
02
5.2 风险的偏好
某人现在的收入是15000美元,效用为13。现在,她考虑从事一项新的、有风险的工作。 从事这项新的工作,她的收入达到30000美元的概率是0.5,而收入降低到10000美元的概率也为0.5。 她必须通过计算她的期望收入(或期望效用)来评价新的工作。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以上最优化问题的分析成立的前提是消费者对自己的收入和商品掌握着全面的信息,信息是完全的。但实际上,消费者在选择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它不了解未来的收入,他不了解商品的全部信息,他的决策必须承担风险 这一章将介绍如何度量风险;人们对风险的不同偏好;如何处理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lide 5
5.1 风险描述
期望值(Expected Value)
期望值是对不确定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结果的 一个加权平均。 权数是每一种可能性结果发生的概率。 期望值衡量的是总体趋势,即平均结果。
Slide 6
5.1 风险描述
例如
投资海底石油开采项目: 有两种可能结果:
成功 – 股价从30美元升至40美元 失败 – 股价从30美元跌至20美元
方差的概念同样适用于存在多种可能性 结果的场合。例如,
工作1的可能性收入为1000,1100, 1200,1300……2000,每一种可能性结 果的概率同为1/11。
工作2的可能性收入为1300,1400, 1500,1600,1700,每一种可能性结果 的概率同为1/5。
Slide 21
两种工作收入的概率分布
概率是指每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的大小依赖于不确定事件本身的性质和
人们的主观判断。 概率的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来源于以往同类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Slide 4
5.1 风险描述
若无经验可循,概率的形成取决于主观性的 判断,即依据直觉进行判断。这种直觉可以 是基于一个人的判断力或经验。
不同的信息或者对于同一信息的不同处理能 力使得不同个体形成的主观性概率有所区别 。
不同概率分布的情形
概率 0.2 0.1
与工作2相比,工作1的收入 分布较离散,标准差也更大。
工作2 工作1
$1000
$1500
收入
$2000
Slide 24
5.1 风险描述
决策(Decision making)
在上个例子中,一个风险回避者将选择工作 2:因为两份工作的期望值相同,但工作1的 风险较高。
离差(Deviation)
离差是用于度量实际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 显示风险程度的大小。
Slide 14
5.1 风险描述
与期望收入之间的离差
工作1 工作2
结果1 2,000 1,510
离差 500 10
结果2 1,000
510
离差 - 500 -900
Slide 15
5.1 风险描述
工作1的平均离差: 平均离差= 0.5・(500)+0.5 ・(500)=500美元 工作2的平均离差: 平均离差= 0.99・(10)+0.01・(990)=19.80美元
第一份工作是佣金制,第二份是固定薪水制 。这两份工作的期望值是一样的,你该如何 选择?
Slide 11
5.1 风险描述
推销员工作的收入
结果1
结果2
概率
收入($)
概率
收入 ($)
收入的 期望值
工作1: 佣金制 工作2: 固定薪水制
0.5
2000
0.99
1510
0.5
1000 1500
0.01
510 1500
方差可以表示风险程度
Slide 18
5.1 风险描述
计算方差
结果1
离差的 平方
结果 2
离差的 平方
方差
标准差
工作1 工作2
2,000 ,000 510
250,000 250,000 500.00 980,100 9,900 99.50
Slide 19
5.1 风险描述
概率
工作1的收入分布的离散程度 较高:标准差也大,风险也更大。
0.2
工作2
0.1
工作1
$1000
$1500
收入
$2000
Slide 22
5.1 风险描述
不等概率收入分布的情况
工作1: 分散程度更高,风险也越大 收入呈凸状分布: 获得中间收入的可能性大
,而获得两端收入的可能性小。
Slide 23
风险描述 风险偏好 降低风险 对风险资产的需求
Slide 2
5.1 风险描述
为了计量风险,我们必须知道: 1) 所有可能的结果 2) 每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当人们进行一项经济决策时,都存在成功 和失败的可能。在微观经济学中用概率 表示结果的可能性。
Slide 3
5.1 风险描述
概率(Probability)
因此,工作1的平均离差高于工作2,可以认为, 工作1的风险要远高于工作2。
Slide 16
5.1 风险描述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衡量的是 每一个结果与期望值之间的离差的平方 的平均值(即方差)的平方根。
Slide 17
5.1 风险描述
方差的公式: 方差=Pr1 ・[X1-E(x)]2 + Pr2 ・[X2-E(x)]2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以上最优化问题的分析成立的前提是 消费者对自己的收入和商品掌握着全 面的信息,信息是完全的。但实际上 ,消费者在选择时,存在大量的不确 定性,它不了解未来的收入,他不了 解商品的全部信息,他的决策必须承 担风险 这一章将介绍如何度量风险;人们对 风险的不同偏好;如何处理风险
讨论的主题
Slide 7
5.1 风险描述
客观性概率:100次开采,有25次成功,75 次失败。
用Pr表示概率,那么, Pr(成功)=1/4; Pr(失败)=3/4;
Slide 8
5.1 风险描述
股价的期望值 = Pr(成功)・(40美元/股)+ Pr(失败)・(20美元/股)
=1/4 ・40+3/4 ・20 =25美元/股
两份工作的标准差计算:
1 .5($250,00 0) .5($250,00 0 1 $ 250 ,000 1 500 *标准差越大,意味着风险也越大。 2 .99($100) .01($980,1 00) 2 $ 9 ,900 2 99 .50
Slide 20
5.1 风险描述
Slide 9
5.1 风险描述
假设Pr1,Pr2……Prn分别表示每一种可 能性结果的概率,而X1,X2……Xn分别 代表每一种可能性结果的值,那么,期 望值的公式为:
E (P X 1 X 1 r ) P 2 X 2 r . .P .nX r n
Slide 10
5.1 风险描述
方差
例子: 假设你面临着两份推销员兼职工作的选择,
Slide 12
5.1 风险描述
工作1的期望值
E1 () X .5($.250(0 $ 0 $ 1 1)0 50 0
工作2的期望值
E2 () X .99( $ .0 11 5( 1$01 5)5 1
Slide 13
5.1 风险描述
这两份工作的期望值虽然一样,但是波 动程度不同。波动程度越大,也就意味 着风险越大。
5.1 风险描述
期望值(Expected Value)
期望值是对不确定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结果的 一个加权平均。 权数是每一种可能性结果发生的概率。 期望值衡量的是总体趋势,即平均结果。
Slide 6
5.1 风险描述
例如
投资海底石油开采项目: 有两种可能结果:
成功 – 股价从30美元升至40美元 失败 – 股价从30美元跌至20美元
方差的概念同样适用于存在多种可能性 结果的场合。例如,
工作1的可能性收入为1000,1100, 1200,1300……2000,每一种可能性结 果的概率同为1/11。
工作2的可能性收入为1300,1400, 1500,1600,1700,每一种可能性结果 的概率同为1/5。
Slide 21
两种工作收入的概率分布
概率是指每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的大小依赖于不确定事件本身的性质和
人们的主观判断。 概率的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来源于以往同类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Slide 4
5.1 风险描述
若无经验可循,概率的形成取决于主观性的 判断,即依据直觉进行判断。这种直觉可以 是基于一个人的判断力或经验。
不同的信息或者对于同一信息的不同处理能 力使得不同个体形成的主观性概率有所区别 。
不同概率分布的情形
概率 0.2 0.1
与工作2相比,工作1的收入 分布较离散,标准差也更大。
工作2 工作1
$1000
$1500
收入
$2000
Slide 24
5.1 风险描述
决策(Decision making)
在上个例子中,一个风险回避者将选择工作 2:因为两份工作的期望值相同,但工作1的 风险较高。
离差(Deviation)
离差是用于度量实际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 显示风险程度的大小。
Slide 14
5.1 风险描述
与期望收入之间的离差
工作1 工作2
结果1 2,000 1,510
离差 500 10
结果2 1,000
510
离差 - 500 -900
Slide 15
5.1 风险描述
工作1的平均离差: 平均离差= 0.5・(500)+0.5 ・(500)=500美元 工作2的平均离差: 平均离差= 0.99・(10)+0.01・(990)=19.80美元
第一份工作是佣金制,第二份是固定薪水制 。这两份工作的期望值是一样的,你该如何 选择?
Slide 11
5.1 风险描述
推销员工作的收入
结果1
结果2
概率
收入($)
概率
收入 ($)
收入的 期望值
工作1: 佣金制 工作2: 固定薪水制
0.5
2000
0.99
1510
0.5
1000 1500
0.01
510 1500
方差可以表示风险程度
Slide 18
5.1 风险描述
计算方差
结果1
离差的 平方
结果 2
离差的 平方
方差
标准差
工作1 工作2
2,000 ,000 510
250,000 250,000 500.00 980,100 9,900 99.50
Slide 19
5.1 风险描述
概率
工作1的收入分布的离散程度 较高:标准差也大,风险也更大。
0.2
工作2
0.1
工作1
$1000
$1500
收入
$2000
Slide 22
5.1 风险描述
不等概率收入分布的情况
工作1: 分散程度更高,风险也越大 收入呈凸状分布: 获得中间收入的可能性大
,而获得两端收入的可能性小。
Slide 23
风险描述 风险偏好 降低风险 对风险资产的需求
Slide 2
5.1 风险描述
为了计量风险,我们必须知道: 1) 所有可能的结果 2) 每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当人们进行一项经济决策时,都存在成功 和失败的可能。在微观经济学中用概率 表示结果的可能性。
Slide 3
5.1 风险描述
概率(Probability)
因此,工作1的平均离差高于工作2,可以认为, 工作1的风险要远高于工作2。
Slide 16
5.1 风险描述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衡量的是 每一个结果与期望值之间的离差的平方 的平均值(即方差)的平方根。
Slide 17
5.1 风险描述
方差的公式: 方差=Pr1 ・[X1-E(x)]2 + Pr2 ・[X2-E(x)]2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以上最优化问题的分析成立的前提是 消费者对自己的收入和商品掌握着全 面的信息,信息是完全的。但实际上 ,消费者在选择时,存在大量的不确 定性,它不了解未来的收入,他不了 解商品的全部信息,他的决策必须承 担风险 这一章将介绍如何度量风险;人们对 风险的不同偏好;如何处理风险
讨论的主题
Slide 7
5.1 风险描述
客观性概率:100次开采,有25次成功,75 次失败。
用Pr表示概率,那么, Pr(成功)=1/4; Pr(失败)=3/4;
Slide 8
5.1 风险描述
股价的期望值 = Pr(成功)・(40美元/股)+ Pr(失败)・(20美元/股)
=1/4 ・40+3/4 ・20 =25美元/股
两份工作的标准差计算:
1 .5($250,00 0) .5($250,00 0 1 $ 250 ,000 1 500 *标准差越大,意味着风险也越大。 2 .99($100) .01($980,1 00) 2 $ 9 ,900 2 99 .50
Slide 20
5.1 风险描述
Slide 9
5.1 风险描述
假设Pr1,Pr2……Prn分别表示每一种可 能性结果的概率,而X1,X2……Xn分别 代表每一种可能性结果的值,那么,期 望值的公式为:
E (P X 1 X 1 r ) P 2 X 2 r . .P .nX r n
Slide 10
5.1 风险描述
方差
例子: 假设你面临着两份推销员兼职工作的选择,
Slide 12
5.1 风险描述
工作1的期望值
E1 () X .5($.250(0 $ 0 $ 1 1)0 50 0
工作2的期望值
E2 () X .99( $ .0 11 5( 1$01 5)5 1
Slide 13
5.1 风险描述
这两份工作的期望值虽然一样,但是波 动程度不同。波动程度越大,也就意味 着风险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