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草船借箭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掌握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经过,并认识到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过人,以及周瑜、曹操、鲁肃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在读、想、说、议中感悟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及结果。

三、教学准备:

1、魏、蜀、吴三国及君主的字条。

2、有关问题及重点句子的课件。

四、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时代背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吗?生答。你们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吗?生答。(魏、蜀、吴)师把三国的纸条分别贴在黑板上。你们知道这三国的君主分别是谁吗?师发纸条,让学生对号入座。师简介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师问:你知道“有借无还”指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个故事吗?

生答(草船借箭)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哪些问题?生答。(为什么借箭?谁借箭?借谁的箭?怎样借的箭?箭借到了吗?)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理清故事脉络。

1、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请同学们说一下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生自主读文,思考。

3、同桌交流。

5、班上交流。

(1)出示词语,检查学生朗读。(2)班上交流问题。

三、研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一)师:周瑜一开始对诸葛亮的态度是怎样的?最后又是怎样的,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周瑜一开始是“妒忌”,最后的态度是“自叹不如”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师随机出示投影: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1、诸葛亮“妙算”在什么地方?

2、诸葛亮的“巧妙安排”表现在什么地方?

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分成2个问题,学生易于接受,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1、诸葛亮“妙算”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读课文,寻找答案,在书上勾画答案,并在书的一边批注。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班上交流。(学生随机说答案,可能说到以下内容。)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理由:这是草船借箭的必然条件,江上有大雾,诸葛亮去攻打曹操,曹操看不清虚实,就会让弓弩手射箭,不让诸葛亮的军队近前,草船借箭才会成功。)师小结:知天文。

我们怎样读好这句话?鲁肃读是怎样的心情?诸葛亮读是怎样的心情?

诸葛亮是碰巧遇到大雾的吗?生答,不是。引到

(2)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理由:诸葛亮在三天之前,就能算到三天后江面必有大雾,可见他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博学多识,确实知天文。)

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周瑜的自私、心胸狭隘,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有胆有识。

(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理由:诸葛亮算出曹操是一个谨慎、多疑的人,在大雾天气,不会派兵出战,只会让士兵放箭,进行抵御。)

我们对比读,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读出曹操的谨慎、多疑。

师小结:识人心。

(5)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理由:诸葛亮知道鲁肃为人忠厚守信,所以让鲁肃帮忙做借箭的准备,鲁肃做到了。再者,诸葛亮知道周瑜也是聪明过人,假如让周瑜知道他借箭的准备,定会从中阻挠,他的借箭计划就会落空。)(6)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理由:诸葛亮算到了刮北风,是顺风,水势北高南低,返回的船速快,真是神机妙算。)

解决问题2、诸葛亮的“巧妙安排”表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读课文,寻找答案,在书上勾画答案,也可在书的一边批注。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班上交流。(学生随机说答案,可能说到以下内容。)

(1)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理由:诸葛亮早就算出草船借箭得需要这些物品和军士,才能完成借箭任务。诸葛亮早有谋划,真是神机妙算。)

师小结:识人心、巧安排。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理由:大雾天,诸葛亮连船,船就不容易走散。)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去受箭。

(理由:诸葛亮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这样受箭的面积大,受箭多,擂鼓呐喊是为了制造声势,让曹军以为来的敌人很多,多放箭,诸葛亮受的箭就会更多。)

学生上台演示“诸葛亮的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的过程。

师小结:巧安排。

四、人物探究。

学习了这一课,共有几个主要人物?

生答:4个。

他们都是怎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