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保护浅析

合集下载

陨石坑地球论

陨石坑地球论

陨石坑地球论引言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在宇宙中,地球并不是孤立的存在。

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都可能受到来自外太空的陨石坑的撞击。

本文将探讨陨石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1. 陨石坑的形成陨石坑是由于小行星、彗星或其他天体撞击地球表面而形成的凹陷。

当一个天体以巨大速度撞击地球时,能量会引起爆炸和冲击波,将地表物质抛射到空中,并在撞击点周围形成一个巨大的凹陷。

这个凹陷就是我们所说的陨石坑。

2. 陨石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2.1 地质变化大规模陨石撞击会对地壳造成巨大损害,甚至导致山峰倒塌、山谷形成等现象。

这种撞击还可能引发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对当地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威胁。

2.2 气候变化陨石撞击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碎片,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层后会遮蔽太阳光线,导致地球降温。

这种现象被称为核冬天,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撞击还可能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

2.3 生态系统影响陨石坑撞击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

撞击会摧毁植被、改变水文循环,并导致物种灭绝。

此外,陨石带来的能量释放也可能导致火灾和水域污染等环境问题。

3. 应对陨石坑的挑战3.1 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全球范围内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是应对陨石坑挑战的关键。

通过使用卫星、雷达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太空中的陨石,并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撞击事件。

3.2 风险评估与管理针对已知的陨石坑和潜在的撞击地点,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必要的。

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陨石坑的形成和影响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减少撞击事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3.3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应对陨石坑挑战需要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各国科学家、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共享数据、经验和技术,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减轻撞击事件带来的影响。

结论陨石坑对地球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涉及到地质变化、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建立监测预警系统、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辽宁岫岩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研究

辽宁岫岩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研究

辽宁岫岩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研究王凤琴;王久明【摘要】在分析辽宁岫岩地区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岫岩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危险性作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岫岩地区具备发生重大地震灾害(6级左右)的地震构造条件,其它地区属中小地震活动区,当邻近地区出现强地震时,我区苏子沟镇古龙村罗圈里村民组可能出现震害加重现象.【期刊名称】《防灾减灾学报》【年(卷),期】2018(034)004【总页数】6页(P63-68)【关键词】岫岩地区;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作者】王凤琴;王久明【作者单位】岫岩地震局,辽宁岫岩 114300;岫岩地震局,辽宁岫岩 11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50 引言岫岩地区是辽宁地区地震活动较多的地区。

自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以来,先后在岫岩偏岭、哨子河、洋河等地发生多次地震活动。

特别是1999年11月29日发生在偏岭三间房附近的M5.6级地震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次地震造成了震中区Ⅶ度破坏,许多民房墙体开裂甚至倒塌,人员也有伤亡。

偏岭地震后十多年来,岫岩地区虽然再没有发生过这么强的地震,但是根据以往经验,地震活动具有在同一地区相同地点重复发生的特点,因此地震地质构造条件依然存在,有再次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

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研究岫岩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特征,掌握一些地震规律,以便提高我县地震监测综合防御能力,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1 岫岩地区地震构造环境岫岩县及周围地区的主要断裂为海城河隐伏断裂、析木镇—胡家岭断裂、青堆子—鸡冠山断裂、庄河—小洋河断裂、红旗营子断裂、龙潭—苏子沟断裂及王家堡子断裂(表1)。

岫岩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在不同地点是有差别的,偏岭一带属于海城地震的余震区,这里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地震危险性较高[1]。

表1 岫岩区域主要断裂特征表断裂名称位置长度宽度走向活动时代海城河隐伏断裂断裂位于胶辽台隆区内,地表有平行该断裂展布的康家岭断裂和王家堡断裂等次级断裂分布70km—又名海城河、大洋河断裂,走向N45°W,断层面S45°W,倾角60°,在海城孤山子康家岭可见断裂,走向N23°W 方位的次级左旋滑动位移全新世时代析木镇—胡家岭断裂处于海城河隐伏断裂北侧,海城市境内65km—走向NEE,全面向NW,倾角50°~60° 中更新世时代断裂名称位置长度宽度走向活动时代青堆子—鸡冠山断裂起庄河青堆子,经花园、付业沟、白家河往北直至凤城市鸡冠山北160km 15~70m走向30°倾角在不同的段落实有所变化,南段倾向SE,倾角60°左右,中段倾向NW,倾角70°北段又倾向SE。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岫岩罗圈里陨石坑地形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岫岩罗圈里陨石坑地形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岫岩罗圈里陨石坑地形对地震反应的影响肖遥;丁浩;黄河【摘要】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岫岩罗圈里陨石坑地形对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结合文献资料、岩土勘察工作建立了岫岩罗圈里陨石坑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选用粘弹性人工边界和等效节点力输入方法解决了有限元模拟半空间无限域时的边界问题和地震动输入问题.为了突出地形因素的影响,采用弹性材料介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水平场地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结果和对比表明:罗圈里陨石坑地形对于陨石坑中部的地震动有显著的放大作用,远高于水平场地模型.此外,盆地中部短周期部分的反应谱也明显高于盆地边缘和水平一维场地模型,这是导致海城地震中盆地中部自振周期较短的单层房屋破坏明显严重的主要原因.【期刊名称】《防灾减灾学报》【年(卷),期】2016(032)002【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陨石坑地形;地震反应;粘弹性人工边界;等效节点力输入【作者】肖遥;丁浩;黄河【作者单位】辽宁省地震局,辽宁沈阳110034;辽宁省地震局,辽宁沈阳110034;辽宁省地震局,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罗圈里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是一个由地外天体撞击形成的陨石坑。

该坑形态呈碗状,直径约1.8公里,坑底与坑唇山脊高差为135~230 米,平均150米,地貌形态上表现为一个近圆形盆地。

陨石撞击坑形成后,坑内曾积水形成了小湖泊并沉积了上百米厚的湖泊沉积物[1]。

约在3.9万年前,地势较低的东部形成了缺口,积水流出并侵蚀山体,最后湖泊消失,演变为如今所看到的碗形凹地(图1)。

在海城地震中,罗圈里距1975年海城7.3级地震震中约65km,位于VI度区范围内,但显示为高烈度异常点,烈度高达VIII度。

震害严重的地方集中于盆地中心罗圈里小队(当时称呼)。

该队共有房屋120多间,其中倒塌39间,严重破坏23间,其余轻微破坏,并有一人在地震中遇难。

辽宁岫岩陨石坑之行

辽宁岫岩陨石坑之行

我的岫岩陨石坑之行
• 讲解员又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房间,里面 有地下泉水自然涌出,然后他介绍说,这 是陨石撞击带来的好处,我们品尝了泉水, 感觉很清甜。他介绍说,撞击带来的微量 元素,跟这泉水有关。
• 我们离开博物馆,他跟我们介绍说,如果 你们要观赏整个景色,顺着这条路上去, 他给我们指明了上山的路线。
我的岫岩陨石坑之行
• 我们又移动几步,他说:“这是真正从陨石下 掉落的,看看这个,平滑,是由于大气层摩擦 产生的,这里,像是手印似的按了上去,这叫 气印。一般陨石分铁陨石、石陨石和石铁陨石, 这些都是用勘探机采出来的,很多爱好者想在 地表上找,但都失望而返,毕竟时间久远,又 有水和淤泥,撞击力度也强。”他又递给我一 块磁铁,它一接近陨石,磁铁“啪”地打在陨 石上,讲解员笑笑说:“含有陨铁,因为有微 量元素,甚至不会生锈。”ຫໍສະໝຸດ 以下为博物馆内陨石照片【自拍】
撞击形成 石铁陨石 明显的黑色是铁成分 是石
闪闪发光的是因与大气层摩擦 形成的容壳
铁陨石
似掌印般的是气印
我的岫岩陨石坑之行
• 我们又在一条小河旁边的土坡旁边看了一 下,讲解员也在旁边,要不是他不在旁边, 我们不会了解这么清楚。我们在小河捡了 些自认为比较有意思的石头,然后就往山 上,往撞击形成的坡爬去,我们爬上了小 山顶,拍了几张照片,风景是非常美妙, 即使是没有陨石坑,体验下这种鸡犬相闻 的乡野风情也是不错的。
发现者:陈民院士
我的岫岩陨石坑之行
• 2016年8月28日我和爸爸坐飞机到达沈阳,租车自驾 前往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不熟悉情况,顺着车道, 进到坑内,却还不知已进入。 • 在路边看到“岫岩陨石博物馆”,热情的讲解员出 来迎接我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块 大石头,似乎 并没有什么异常,讲解员却说道:这并不是陨石, 但却与撞击有关。他又带我们走进去,来到几块小 石头前,说“你们看看这些闪闪发光的,这是柯石 英和斯石英,是辨别陨石坑的主要证据,你们广东 那位陈民院士,这坑是他发现的,他当时就是找到 这生要的证据,进而在2012年被国际承认,这是中 国第一个陨石坑。再看看这块,在高压作用下,不 同成分拼接在一起。”的确,几块形状,颜色各异 的岩石突兀的接合在一起。

A12 中国境内发现首个陨石坑

A12 中国境内发现首个陨石坑
昨天上午, 记者在清华园内看 到, 起火的清华学堂已经连夜搭起 了一层新的围挡, 学堂东面的尖顶 已经被烧光, 透过东侧围挡能看见 里面被烧得空空如也。 据现场保安 说, 学堂大约三分之一已经被烧没 了。 清华学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里面是木制结构,这里在过去 的几十年间都曾是清华学生们每年 开学报到登记的地方, 为迎接百年 校庆从年初开始维修, 里面早已腾 空。
360正式起诉 卡巴斯基
针对卡巴斯基指责 360 非 专业安全公司,并发表名为《360 欺骗 4 亿网民 胡乱解读 “超级 工厂”病毒》的文章,360 快速给 出回应称, 鉴于卡巴斯基的声明 与事实严重不符、 并使用了侮辱 性的语言,360 公司决定起诉卡 巴斯基 (中国),11 月 12 日,360 以不正当竞争为由正式起诉卡巴 斯基。
360 方面称,根据以往经验, 每当 360 为了用户利益而与其 他厂商发生冲突的时候, 总部设 在俄罗斯的卡巴斯基公司总会不 失时机 地 在 背 后 发 表 攻 击 360 的言论。这一次也不例外。360 强 调,这篇名为《360 欺骗 4 亿网 民 胡乱解读“超级工厂”病毒》 的文章, 为了掩盖卡巴斯基对超 级工厂病毒防护不力、 反应迟钝 的真相, 故意歪曲事实, 对 360 进行大肆攻击。 鉴于卡巴斯基的 声明与事实严重不符、 并使用了 侮辱性的语言,360 公司决定正 式起诉卡巴斯基(中国)。
齐石光。 齐石光的毒品生意越做越
大,最后反倒成了刘有余的上家。
在毒品生意稳定后,齐石光要儿
子齐万广学着做生意,出钱帮其开了
一家餐馆,后来多次要齐万广将一些
货品送到指定地点。 经过多次送货
后,齐万广才知道,父亲要他送的是
毒品。 齐万广不愿意参与贩毒。 “你

浅议岫岩玉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浅议岫岩玉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浅议岫岩玉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摘要岫岩位于辽宁鞍山市,是著名的岫玉之乡。

本文通过岫玉的历史、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的介绍,使读者对岫玉有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岫岩;地质特征;玉石特征;成因岫岩是辽宁省鞍山市著名的岫玉之乡,岫岩玉开发历史悠久。

辽宁省海城市小孤山仙人洞,距今2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出土的玉石片,辽西和内蒙东南部新石器时代,距今5 000~8 000年前的兴隆洼、查海及红山文化出土的大批精美玉器,主要为岫岩透闪石玉所制。

考古资料表明岫玉是我国开采利用最早的玉料,是中华玉文化的开路先锋,堪称“中华第一玉”,在中华玉文化历史长河中谱写了辉煌的篇章[1,2]。

岫玉规模性开采始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岫玉产业迅速发展。

1999年底、2004年初,岫岩玉两次被国内专家评为国石第一候选石。

目前,全县岫玉开采加工销售已经发展到4 000多家,从业人员40 000多人,年产值3亿元人民币,为岫岩矿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长期以来岫岩玉采、探比例失衡,探明储量不足,全县仅有17.63万吨保有储量,后备产地紧缺。

目前,岫岩玉加快勘查,限量开采,年开采量5 000吨。

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岫玉地质勘查找矿,为矿山提供接续资源,保证岫玉矿业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岫岩玉质地细腻、色泽鲜艳、晶莹透剔,是玉雕业的好原料,岫玉工艺品早已驰名中外。

1 岫岩玉的地质特点1.1 岫岩玉的含矿层位岫岩玉产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白云石大理岩-菱镁岩段中,该段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1)条带状厚层白云石大理岩,条带由透闪石集合体组成;2)不规划条带状白云石大理岩(含铅锌矿);3)条带状厚层白云石大理岩;4)厚层含硅白云石大理岩(含岫玉矿层);5)厚层菱镁岩(矿)层。

岫岩玉主要产在第四层含硅镁质大理岩中,直接含矿的大理岩富镁,平均含MgO 22.10% 、CaO 26.86%、CaO/MgO=1.22,而不含矿或远离矿体的方解大理岩含MgO 1.09% 、CaO 55.66%、CaO/MgO=48.31。

中国境内发现首个陨石坑具重大科研意义(组图)

中国境内发现首个陨石坑具重大科研意义(组图)

中国境内发现首个陨石坑具重大科研意义(组图)塔吉克斯坦喀拉库尔湖喀拉库尔湖位于海拔3900米的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山脉中,直径25公里,靠近中国边境。

这个湖是在大约500万年前的一次陨石撞击中形成的。

岫岩陨石坑钻孔剖面图岫岩陨石坑地理图撞击模拟图石英击变面状页理3 结束30年的尴尬可不可以说,岫岩陨石坑的证实背后是一份较真的执著呢?也许正是这份执著,让陈博士和他的团队结束了中国陨石坑研究领域长达30年的尴尬。

众所周知,中国领土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1/15,但是却一直没有证实和发现陨石坑。

这成为中国地球和行星科学界多年来一直困惑的问题,也深受国际科学界的关注。

“有同行的外国学者问我,中国是地质大国,为什么陨石坑相关研究这么多年都毫无突破?”陈鸣博士回忆起在德国的岁月。

自20世纪60年代初地球表面第一个陨石坑(美国巴林杰陨石坑)被证实以来,至2009年1月,世界上已发现176个陨石坑。

而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寻找、论证境内可能存在的陨石坑。

虽然先后报道过一批疑似陨石坑,但一直没有找到陨石撞击的关键证据。

什么原因?从客观上说,中国地质板块活动十分活跃,板块俯冲、造山运动、火山作用和风化侵蚀等等,使得大量的陨石撞击坑被侵蚀、破坏和改造。

而且不少疑似陨石坑地处偏僻,条件有限,研究人员难以涉足。

陈博士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也曾考虑过边疆地区某些环状构造,但最终也因难以开展工作放弃了。

这些客观条件限制给寻找和证实陨石坑造成一定困难。

但是,陈博士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域问题”,陨石坑研究是跨学科研究,涉及地球学、行星学和冲击波物理学,“核心问题是冲击辨识。

地球上圆状的地质地貌有很多,可以是火山,可以是天坑,但陨石坑却不多,而且有本质的区别,是经过天体撞击地表形成的,核心证据是撞击爆炸的特殊痕迹。

”现实中,国内曾从事陨石坑探索的不少行家可能缺乏这方面的物理学基础,给证实陨石坑带来困难。

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一些科学工作者,陆续对岫岩坑进行实地考察、构造解译、地质填图、人工重砂样品分析等工作,但一直未能完成确定陨石坑的论证。

我国首个陨石撞击坑被证实

我国首个陨石撞击坑被证实

龙源期刊网
我国首个陨石撞击坑被证实
作者:金荣生刘家伟
来源:《百姓生活》2010年第10期
2009年年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鸣博士等人联合发表论文,证实在辽宁岫岩发现了我国第一个陨石撞击坑。

该撞击坑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古龙村,从撞击坑四周
山岭向下观望,整个坑形呈碗状。

撞击坑直径约2000米,坑深约150米。

这里的水与外边的水截然不同,村里很多人家打井取上来的水都漂着一层油,根本没法喝。

地下还埋藏着一种黑色的泥土,挖出晒干之后表面有白色的霜,扔到火里还能燃烧。

2007年年初,陈鸣博士率领科研人员在岫岩展开研究,并初步将此独特的地理地貌命名为“岫岩坑”。

2009年3月20日,陈鸣率队再次来到“岫岩坑”,进行了为期5个多月的钻探勘测工作,揭示了坑体深部的地质构造,并获得了珍贵的深部岩石样品。

科研人员找到了陨石强烈撞击导
致靶区岩石发生变形、碎裂和局部熔融,以及岩石和矿物发生冲击变质的系列证据,并最终从科学角度证明了该坑为陨石撞击所成。

研究结果显示,岫岩陨石撞击坑区岩石为20亿年前形成的早元古代变质岩。

通过对坑内物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初步确定陨石撞击事件发生在5万年前。

陨石撞击坑形成后,坑内积水形成了小湖泊并沉积了上百米厚的湖泊沉积物。

大约在3.9万年前,地势较低的“岫岩坑”东部形成了缺口,积水流出并侵蚀山体,最后湖泊消失,演变为如今所看到的碗形凹地。

真假“陨石坑”

真假“陨石坑”

真假“陨石坑”作者:龙飞来源:《科学24小时》2011年第06期一直以来,我国发现的诸多“陨石坑”没有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相当一部分被遗憾地证实为火山口而已……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古龙村,本是一个仅有60多户人家的普通小村庄,1982年,有一队科学家来过之后,这里便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前来考察。

从上空俯瞰,这个村庄的所在地是一个环形的大坑,就像是一个口朝上的大碗一样,有人提出这里可能是个陨石坑,之后有关其真假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直到200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陈鸣等人在《科学通报》上发表《岫岩陨石撞击坑的证实》一文,有关我国是否存在陨石坑的争论才尘埃落定。

该文证实了“岫岩坑”确为陨石撞击所成,而且这是中国境内第一个被证实的陨石撞击坑。

在此之前,地球上已经发现了176个陨石坑,分布在32个国家,形成时期远至数亿年前,近至几千年前,直径由几米到近百千米不等,可是没有一个在中国。

我国也经常有人提出发现了陨石坑,可一直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慢慢了解一下这里的奥秘吧。

有待证实的陨石坑1986 年,我国学者根据卫星照片提供的线索,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和正蓝旗境内发现一处由滦河与闪电河形成的“环形水系”,后经实地考察,初步认为这里是一个巨大的陨石爆炸坑遗迹,而且距今已达1.4亿年。

1992年,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对海南岛遥感图像进行地质解译时,发现白沙有一处影像清晰的“环形镶边坳陷”,而且在镶边的外缘还显示有清晰的辐射状纹饰,因此推测这可能是一个陨石坑。

后经进一步研究得出初步结论: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保存良好、可供直观的陨石坑。

贵州省息烽县一位滑翔爱好者在天空中飞滑翔伞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这里的山脉地貌奇特,竟然都是环形分布,而不像我们常说的层峦叠嶂。

此后,他经过实地观察并反复研究,于2006年11月14日对外公布了这一惊人发现:息烽县团圆山四周的环形山脉极有可能是陨石撞击而成的。

辽宁岫岩软玉砂矿的成因及资源保护

辽宁岫岩软玉砂矿的成因及资源保护

9 879. 60
Pb
21 89. 60
22
531. 50 31 111. 60
22
95. 30
有的化学成份 ,在皮壳层的含量大于
Sr
10 18. 05
7. 4 17. 49 12 14. 24
12. 43
57. 34 0. 01 0. 06
11. 34
26. 60 0. 05 0. 04
12. 19
0. 02 0. 06 0. 02 0. 11 0. 02 0. 03
0. 09 0. 16 0. 13 0. 11 0. 08 0. 31
< 0. 01 3. 85 < 0. 01 1. 91 < 0. 01 0. 92
23. 97 0. 60
56. 87 0. 01 0. 04
11. 44 0. 02 0. 09
< 0. 01 4. 03 1. 77 — — 0. 28
样品
黄白玉
墨玉
青玉
碧玉
原号 皮壳层 玉质层 皮壳层 玉质层 皮壳层 玉质层 皮壳层 玉质层
Ba
43
9. 91
15
28. 07 28 12. 46 318
25
其在服饰文化行业中更为增色 。但是 ,目前该资源经乱采乱挖 ,已造成极大的破坏 ,应大力保护 ,遵循成矿规律 ,合理
开发 ,持续利用 ,造福人类 。
表 1 皮壳层矿物成份表 Table 1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he crust layer
样品号
矿物成份
H3 透闪石 90 % ,褐铁矿 < 3 % 少量软锰矿 ,绿泥石 h21 透闪石 90 % ,褐铁矿 2 % 绿泥石 1 %~2 % 滑石 2 %~3 % M22 透闪石 90 % ,伊利石与蒙脱石 10 % M23 透闪石 90 % ,蒙脱石 ,伊利石 < 10 % M24 透闪石 80 % ,蒙脱石 < 5 % ,伊利石 < 5 % ,绿泥石 5 %~10 % ,褐铁矿少量

揭秘中国首个陨石坑村落

揭秘中国首个陨石坑村落

寻找天 体撞击 伤痕
20 0 7年 初 , 中 国 科 学 院 广 州 地 球
其特 征 “ 里 ” 而 “ 海 碗 ” 外 的 世 界 则 叫 化 学研 究所 研究 员 陈 鸣博 士率 科研 人 中发现 了冲击作 用产生 的痕迹 , 圈 , 大 之 “ 外 ” 圈里 ” 在 一共生 活 了 6 圈 。“ 现 5户 员 在 岫岩展 开 了持 续近 3年 的科学 调 与 国际上 已被证 实 的陨 石坑 中岩 石矿 这为确定 该坑 的 人家 ,7 2 4口人 , 中近一半 都姓逢 。 其 他 查 。 们 的工作 重点是研 究坑体 的地质 物 冲击 变质特征 相同 , 他 们祖祖 辈辈生 活在这个 “ 大海碗 ”里 , 构 造 , 寻找 因陨石撞击 的巨大能量 刻录 陨石撞 击成 因提 供 了确切 证据 。 虽然 交通不太方便 , 日子过 得倒也惬 在 矿物 晶体 中的特 殊“ 痕 ” 但 伤 和被 改造 意 ,农 田里的 主要 作物是 玉米和大 豆 , 的矿物 晶体 结构 。 春 夏之 季 , 个 “ 里” 整 网 到处 都 是 茂盛
生 活 在 辽 宁 岫 岩 满 族 自治 县 苏 子
讯 息 , 陨石 坠 落之 后 , “ 会将 地表 的岩石 撞击 成
碎 片 , 岩 层 越 厚 , 陨 砾 是 石坑 的可能性 就越大 。 ”
沟镇 古 龙村 “ 圈里 ” 村 民 , 的 早就 觉 得 他们 脚 下 的这 片 土 地 有 点 特 别 。 “ 圈
18 9 2年 ,有 一 队 科 学 家 跑 到 “ 圈

O O公 里 /秒 的 宇 宙 速 度 向地 球 冲 打 了 10米左 右 , 0 钻探 队就碰 到 了 1 7 这 是 个难 题——疏松 的砾岩 层 。“ 只要 钻 过 来 的 ( 个 区 间 之 所 以 很 宽 泛 , 因

来来来,看看中国的陨石坑在哪?

来来来,看看中国的陨石坑在哪?

来来来,看看中国的陨石坑在哪?
展开全文
目前全球得到国际学界认可的陨石坑有200多个,就像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这些陨石坑大多在国外。

而我们中国目前被国际认可的陨石坑却寥寥无几。

岫岩陨石坑
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罗圈沟里村,是我国第一个得到国际科学界认可的陨石坑。

该坑呈碗状,直径1800m,坑底与坑唇山脊高差为135-230m,平均150m,整体与一个标准的正圆几乎相同,加之周围群山绕,好似一个巨大的指环静静卧在山间。

由于该坑特殊的地貌特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多家科研单位就先后到此地进行了实地考察,直到2007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陈鸣博士率勘探队来到了圈里进行长期钻探和调查,这才确认了此陨石坑的身份,通过对坑内物质分析,初步确定岫岩陨石坑形成在5万年前,它的认证标志着中国有了第一个被国际认可的陨石坑,填补了我国在陨石坑的这一空白。

陨石坑的认证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需要在坑内找到矿物击变面状页理,矿物击变玻璃,冲击形成的高压多形(柯石英、斯石英等)这三类当中的一类即可验证。

找到这些需要打钻3-400米深直径11厘米的岩芯孔取样检测,由于地质活动,有时需要打钻多孔,过程中产生的花销巨大,由于科研能力、资金支持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存在锻制,这也是我国其它一些疑似陨石坑至今未找到关键证据之所在。

陨石坑的大体形状都呈碗状盆状,这些地形在我国比比皆是。

但很多时候经过钻井表明并非陨石陨石坑,多被证明是火山活动或其它地质活动形成。

好的图文记得分享哦!。

岫岩陨石坑菱铁矿角砾岩的特征及成因

岫岩陨石坑菱铁矿角砾岩的特征及成因

第41卷 第6期Vol.41, No.6, 538~5442012年11月GEOCHIMICANov., 2012收稿日期(Received): 2012-02-21; 改回日期(Revised): 2012-05-28; 接受日期(Accepted): 2012-06-1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044);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35布局项目(Y234071001) 作者简介: 尹锋(1986–), 男, 博士研究生, 矿物学专业。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YIN Feng, E-mail: yinfeng@, Tel: +86-20-85290255岫岩陨石坑菱铁矿角砾岩的特征及成因尹 锋1,3*, 陈 鸣2(1. 中国科学院 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2.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摘 要: 岫岩陨石坑直径1.8 km, 是一个简单碗形坑。

通过在陨石坑中心实施的岩芯钻探, 在被厚达107 m 第四系湖相沉积物覆盖的撞击角砾岩单元顶部位置, 发现少量“菱铁矿角砾岩”。

这种菱铁矿角砾岩由菱铁矿微晶和矿物岩石碎屑组成。

全岩碳同位素分析显示出较高的δ13C 异常, 平均高达+13.76‰ (V-PDB 标准)。

菱铁矿形成时间约为37 ka, 晚于撞击成坑事件(50 ka), 也晚于湖泊相沉积物的沉积年龄(39~50 ka)。

在还原环境下, 细菌分解有机质形成甲烷引起的碳同位素分馏是造成菱铁矿δ13C 显著正异常的主要原因。

显然, 这些菱铁矿属于沉积成因。

沉淀的菱铁矿胶结岩石和矿物碎屑形成菱铁矿角砾岩。

关键词: 岫岩陨石坑; 菱铁矿角砾岩; 湖泊沉积; 碳-氧同位素; δ13C 异常中图分类号: P571; P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79-1726(2012)06-0538-07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siderite breccia from Xiuyan craterYIN Feng 1,3* and CHEN Ming 21. CAS Key Laboratory of Mineralogy and Metallogeny ,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Guangzhou 510640,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sotope Geochemistry ,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Guangzhou 510640, China ;3.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49, ChinaAbstract: The Xiuyan crater is a simple bowl-shaped crater 1800 m in diameter. Through a core drilling at the center of the crater, a small amount of siderite breccia was found at the top of the impact breccia unit that is covered by Quaternary lacustrine sediments of 107 m thick. The siderite breccia is composed of microcrystalline siderite and clasts of rocks and minerals. Carbon isotope analyses of the siderite exhibit extremely high δ13C values (+13.76‰ versus V-PDB). The age of siderite formation is about 37000 years ago, which is later than that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39000–50000 years ago) and that of the impact event (50000 years ago). Positive δ13C excursions in siderite are mainly explained by carbon isotopic discrimination between carbonate and organic carbon due to methanogenic bacteria decomposing organic matter in a reducing environment. The siderite should be formed by deposition. The deposited siderite cemented clasts of rocks and minerals in impact breccias, which formed the siderite breccia.Key words: Xiuyan crater; siderite breccia; lacustrine sediments;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δ13C anomaly0 引 言菱铁矿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碳酸盐矿物, 成分为碳酸亚铁(FeCO 3)。

岫岩陨石坑石英的冲击变质特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岫岩陨石坑石英的冲击变质特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物学报2011年第31卷第3期目次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研究意义、历史及新进展……黄智龙,胡瑞忠,苏文超,温汉捷,刘燊,符亚洲(309)滇西北中甸红山Cu多金属矿床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王新松,毕献武,冷成彪,唐永永,兰江波,齐有强,沈能平(315)川滇黔地区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床成因实验研究……王富东,朱笑青,韩涛,王中刚(322)个旧锡石-赤铁矿-方解石脉型矿体地质特征及其研究意义……钱志宽,伍俊德,康德明,陆荣宇,杨宝富,胡勇,罗泰义,黄智龙(328)云南个旧新山层状透辉石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钱志宽,罗泰义,黄智龙,童祥,杨宝富,杨文宝,陆荣宇(338)贵州从江那哥铜多金属矿床地-物-化特征与找矿前景……杨旭,周家喜,杨捷,杨光龙(353)贵州天桥铅锌矿床REE地球化学特征……陈觅,刘俊安,赵生贵,吴兵,孙载波(360)红外显微镜红外光强度对测定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盐度的影响:以辉锑矿为例……格西,苏文超,朱陆艳,武丽艳(366)华阳川碳酸岩流体包裹体研究……王林均,许成,吴敏,宋文磊(372)辽西建昌碱性粗面岩的年代学及岩石成因研究……冯光英,刘燊,钟宏,冯彩霞,齐有强,杨毓红,杨朝贵(380)铅锌矿床定年方法及川-滇-黔铅锌成矿域年代学研究进展……鲍淼,周家喜,黄智龙,金中国(391)黔北务-正-道铝土矿床不活动元素地球化学与质量平衡计算……谷静,黄智龙,金中国(397)黔东留茶坡组硅质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环境……杨恩林,陈恨水,陈焕,吴波,陈宇,杨友,罗建均(406)黔东南那哥铜多金属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陈芳,周家喜,王劲松,杨德智(412)黔西北铅锌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肖宪国,黄智龙,周家喜,金中国,李晓彪,张伦尉(419)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成岩作用和深部流体作用的指示意义……易金,李鹏春,朱江建,曾乔松,陈广浩,林舸(425)彝良-镇雄铅锌矿集区预测资源量定量估算……刘心开,高建国,常河,张浩(434)滇西北安乐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王芳,黄智龙,李波,丁伟,朱明波(441)贵州三叠纪板庚滩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武音茜(449)贵州早寒武世火山活动记录及其地质意义……周明忠,罗泰义,黄智龙,刘世荣(453)云南澜沧老厂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黄铁矿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龙汉生,罗泰义,黄智龙,周明忠,杨勇,钱志宽(462)贵州六盘水市煤矸石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丁伟,黄智龙,谭红,张俊昌,普兆敏,郑国旗,刘晓静(474)庙垭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过程初探……吴敏,许成,王林均,宋文磊(478)黔西北铅锌成矿区矿石硫化物中镉的富集规律及机制……刘伟,周家喜,黄智龙(485)全球金融危机与贵州矿业产业的发展——以铝及铝加工业为例……武音茜(491)黔西北筲箕湾铅锌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张准,黄智龙,周家喜,李晓彪,金中国,张伦尉(496)贵州水城地区煤矸石中微量元素综合利用评价……丁伟,黄智龙,周家喜,谷静(502)黔西北天桥铅锌矿床锗地球化学研究……赵海燕,黄智龙,李晓彪(509)云南个旧神仙水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张颖,黄智龙,罗泰义,钱志宽(515)黔西南龙潭组煤金建造与金矿形成关系的探讨……范军,韩润生(525)内蒙古柳坝沟-哈达门沟金矿田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章永梅,顾雪祥,程文斌,董树义,黄志全,李福亮,杨伟龙(530)川东北毛坝气藏含自然硫包裹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李保华,顾雪祥,李黎,付绍洪,徐仕海,赵甫峰,肖德长(541)云南香格里拉春都斑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吴静,李峰,姜永果,邹国富,赵向东,杨帆,李建飞,郭嵋(550)用Lix984萃取分离水钴矿浸出液中的铜钴……马文强,徐盛明,李林艳(560)胶磷矿晶体结构研究……黄小芬,张覃(566)贵州晴隆锑矿田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的指示意义……王津津,胡煜昭,韩润生(571)云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高伟,叶霖,程增涛,杨玉龙(578)阿尔泰造山带伟晶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任宝琴,张辉,唐勇,吕正航(587)湖南瑶岗仙钨矿床成矿流体的氦、氩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陈宏伟,胡瑞忠,彭建堂,毕献武(597)新疆祖母绿(绿柱石)矿产出地质特征与找矿矿物学……汪立今,彭雪峰,李甲平,任伟,石玉君,陈勇,陈俊华,王世元(604)大兴安岭东坡甘珠尔庙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李玉芹,王学贞,王振生,李红超(610)都兰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李玉芹,沈恒丽,王学贞(615)滇西澜沧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伴生分散元素碲……张准,龙汉生,罗泰义,黄智龙,石增龙,蒋少平(621)本期责任编辑:金志升李卫编校:卢龙芳英文译校:王滨滨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V ol. 31, No.3, 2011)CONTENTSA Study on the Large-Scale Low-Temperature Metallogenic Domain in Southwestern China—Significance,History and New Progress ……HUANG Zhi-long et al. (309)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of Granite Porphyry in the Hongshan Cu-Polymetallic Deposite, Zhongdian, Northwest Yunnan, China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 ……W ANG Xin-song et al. (315)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Genesis of Emeishan Basalt-Related Native Copper Deposit in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Area ……WANG Fu-dong et al. (32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ssiterite-Hematite-Calcite Vein-Type Orebody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QIAN Zhi-kuan et al. (328)Geology, 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Xinshan Stratiform Diopside Rocks in Gejiu, Yunnan ……QIAN Zhi-kuan et al. (338)Geological-Geophysic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of Congjiang Nage Cu Poly-Metallic Deposit, Guizhou Province, China ……YANG Xu et al. (353)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re-Earth Elements in the Tianqiao Pb-Zn Deposit, Guizhou Province, China ……CHEN Mi et al. (360)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Infrared Light Source Intensity on Salinity of Fluid Inclusion in Opaque Mineral byUsing Infrared Microthermometry: In the Case of Stibnite ……GE Xi et al. (366)A Study of Fluid Inclusion from Huayangchuan Carbonatite ……WANG Lin-jun et al. (372)Zricon U-Pb Ag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trogenesis of the Yixian Formation V olcanic Rocks in Jianchang,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FENG Guang-ying et al. (380)Dating Methods for Pb-Zn Deposits and Chro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of Sichuan-Yunnan-Guizhou Pb-Zn Metallogenic Province: A Review ……BAO Miao et al. (391)Immobile Elements Geochemistry and Mass Balance Calculate of Bauxite in Wuchuan-Zheng′an-Daozhen Area, Norther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GU Jing et al. (397)Elemental Geochemistry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Liuchapo Siliceous Rocks in the Songtao-Cengong-Sandou City, Eastern Guizhou Province ……Y ang En-lin et al. (406)Trace Elements Geochemistry of Nage Cu Polymetal Deposit, SE Guizhou Province, China ……Chen Fang et al.(412)Several Problems Involved in Genetic Studies on the Pb-Zn Deposits, Northwest Guizhou Province, China ……XIAO Xian-guo et al. (419)Ordovician Carbonate Rock Inclusion Features and Its Indicative Significance to Diagenesis and Deep Fluids Action in Tazhong Area, Tarim Basin ……Yi Jin et al. (425)A Study on resource Prediction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Yiliang-Zhenxiong Pb-Zn Metallogenic District, NEYunnan Province, China ……Liu Xin-kai et al. (434)Fluid inclusions of the Anle Pb-Zn deposit in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China ……WANG Fang et al.(441)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Geological Relic Resource of the Bangeng Reef in Guizhou Province ……WU Yin-qian (449)Early Cambrian V olcanic Records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and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s ……ZHOU Ming-zhong et al. (453)Rare Earth Element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Pyrite Ores in the Laochang Large Size SilverPloymetallic Deposit of Lancang, Yunnan Province, China ……LONG Han-sheng et al. (462)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al Gangue in Liupanshui, Guizhou ……DING Wei et al. (474)A Preliminary Study on Genesis of REE Deposit in Miaoya ……WU Min et al. (478)The Regularity and Mechanism of Dispersed Elements Cadmium from Pb-Zn Metallogenetic Area, NW Guizhou Province, China ……LIU Wei et al. (485)The Influence of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 Taking the Aluminum Industry of Guizhou as an Example ……Wu Yin-qian (491)Sulfur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Shaojiwan Pb-Zn Deposit In Northwest Guizhou, China ……ZHANG Zhun et al.(496)Evaluation 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race Elements from Coal Gangue in Shuicheng, Guizhou ……DING Wei et al. (502)Germanium Geochemistry of Tianqiao Pb-Zn Deposit in Nor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ZHAO Hai-yan et al. (509)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and Petrogenesis of Shenxianshui Granite in Gejiu, Yunnan Province, China ……ZHANG Ying et al. (51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gtan Coal-Gold Construction and Gold Deposit, SW Guizhou Province, China ……FAN Jun et al. (525)Stable Isotopic Geochemistry of the Liubagou-Hadamengou Gold Deposit in Inner Mongolia ……ZHANG Yong-mei et al. (530)Discovery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Natural Sulfur-bearing Aqueous Inclusions in the Maoba Gas Reservoir, NE-Sichuan, China ……LI Bao-hua et al. (541)A Study on Petrological Geochemistry Features of Chundu Porphyry Body, Xianggelila, Yunnan Province,Chian ……WU Jing et al. (550)Extractive Separation of Copper and Cobalt from Acid Leaching Solution of Heterogenite by Using Lix984 ……MA Wen-qiang et al. (560)A Study on Crystal Structure of Collophanite ……HUANG Xiao-fen et al. (566)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mplications of Trace Elements in Qinglong Antimony Deposit, Guizhou Province, China ……WANG Jin-jin et al. (571)Characteristics of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Hetaoping Pb-Zn Ore in Baoshan, Y unnan Province, China ……GAO Wei et al. (578)LA-ICPMS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the Altai Pegmatites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REN Bao-qin et al. (587)Helium and Arg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Ore-Forming Fluid from the Yaogangxian Tungsten Deposit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CHEN Hong-wei et al. (597)A Study on Bas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ogy of Ore Prospecting in Xinjiang Emerald (Beryl)Deposit ……WANG Li-jin et al. (604)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Geology and Ore Potentiality of Ganzhuermiao Ag polymetallic Deposit, East-Side Hillof Daxinganling, China ……LI Yu-qin et al. (610)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Stream Sediment Survey and Metallogenic Prognosis of Dulan Area, Qinghai Province, China ……LI Yu-qin et al. (615)。

岫玉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岫玉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岫玉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岫玉以最早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以其品质细腻且均匀、色泽艳丽而透明、性软而脆、加工性能好而驰名国内外。

岩浆活动热液侵入岩体接触带镁质碳酸盐岩、蛇纹岩中超镁质岩的压扭性裂隙,经热液交代变质形成岫玉为主要地质特征。

有利成矿原岩中封闭式的构造裂隙是较好的导矿和储矿部位。

蛇纹石化菱镁大理岩、滑石矿、石棉矿是野外主要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岫玉地质特征成因分析0 前言岫玉以最早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以其质地细腻而均匀、色泽艳丽而透明、性软而脆、加工性能好而驰名国内外。

岫玉从组成的矿物成分上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蛇纹石玉,也叫新山玉。

玻璃光泽,硬度4.7~5.4,密度2.49~2.64,折光率1.55~1.56。

化学组成为Mg6〔Si4O10〕﹝OH﹞8 。

第二大类是透闪石玉,据产出特点又分两类,产于山上的一类俗称老玉,产于河里及附近阶地中的一类称为河磨玉。

玻璃一油脂光泽,硬度一般 6.0~6.5,密度2.91~3.06,折光率1.60~1.62。

化学组成为Ca2Mg5〔Si4O11〕2﹝OH﹞2。

早在旧石器时代,岫玉就为人类发现并利用,岫玉制品小自配坠,大到鞍山玉佛,自古至今,均属传世佳品。

2011年至2012年间因公司投资的需要,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前人资料和经野外实地调研,综合各岫玉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岫玉的成因,为岫玉找矿指示方向。

1 岫玉矿床地质特征1)辽宁岫岩玉石矿地质特征(1)区域地质概况:岫岩玉矿位于华北地台(I级)辽东台北斜(Ⅱ级)营口宽甸古隆起(Ⅲ级)由辽河群变质岩及大面积侵入的元古宙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变质辉绿岩和中生代三叠纪花岗岩、侏罗纪黑云母花岗岩等组成。

区内脉岩也较发育,主要有伟晶岩脉、闪长玢岩脉、正长岩脉等。

区内褶皱构造发育。

为北东东向虎皮峪复背斜的西部,由多条近相互平等排列次级的背斜及向斜褶皱构造组成,从向斜和背斜褶皱构造内展布的岩石类型看,向斜构造主要由元古宙辽河群里尔峪组变粒岩,高家峪组斜长角闪岩及及钙硅酸变粒岩、薄层状的含石墨二云片岩,大石桥组镁质大理岩层组成;背斜构造内主要由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浆岩组成。

中国最大的陨石坑

中国最大的陨石坑

中国最大的陨石坑辽宁岫岩县苏子沟镇古龙村的地貌是一个环形的大坑,该坑被确认为是我国境内第一个地外天体撞击构造形成陨石坑。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资料。

古龙村的神奇现象“井里浮油,黑土能烧。

”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古龙村总发生这样的怪事。

这里的村民从井里取上来的水都浮着一层油。

而且,这里的黑土,挖出晒干,扔到火里就能能燃烧。

自古以来,古龙村的村民对此现象始终迷惑不已。

央广网刊载来自《北京科技报》的报道称,古龙村的地貌是一个环形的大坑,当地村民称之为“圈里”。

连绵的民宅处于大坑内,坑内草木茂盛,到处是粮田和植被。

站在坑外的山脊往下望,大坑好似一只大海碗。

“圈里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因为交通不便,村民靠上山养蚕和耕种来维持生活。

目前,圈里共有64户人家,有30户姓逢。

这里的村民很少得病,是有名的长寿村。

神奇现象原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研究所的何宏平研究员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说,这里的村民生活很落后,生活方式基本都是自给自足。

根本没有工业,污染也少。

另外,该村被山体包围,使得这里成了一个相对的封闭地带,基本不受外界的干扰,所以,当地的这些现象都与大坑有关。

辽宁岫岩苏子沟镇人民政府的宣传委员王文鹏告诉《北京科技报》,黑土能烧是真事,他就亲眼见到当地人烧黑土。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怪事,专家已经给出了解释:几万年前,“圈里”大量的植被死亡后被埋在地下变成炭,所以,这里的土就变成黑色的“泥炭土”。

其中,有些土含炭量高,因而能燃烧。

同时又因为埋藏在泥炭土层中的水不能流动,所以水质自然不好,会出现浮油。

然而,大坑又是怎么来的?当地人一直无从知晓。

而前来考察的专家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有人认为这是个陨石坑,有人则认为它可能是火山喷发或者地下核爆炸形成的。

1982年,有科学家到“圈里”实地考察,希望能验证该村的大坑是陨石坑的推测,但最终未果。

“2000年,中国地质大学的覃功炯教授带着几个人来到这里,研究了3年。

“群星”陨落的地方—岫岩陨石坑

“群星”陨落的地方—岫岩陨石坑

“群星”陨落的地方—岫岩陨石坑
罗程
【期刊名称】《天文爱好者》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用望远镜遥望月球,可以看到一个个环形山,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被来自外太空的流星体砸出来的。

感谢月球为我们“挡枪”,让地球在”枪林弹雨”中少了很多劫难。

不过,地球上还是有不少这样的伤疤一一陨石坑,有很多在地质变迁和风化作用中消失了,也有少部分保留了下来,成为重要的宇宙遗迹信息。

在我国的辽东半岛就有这样一个珍贵的实例一一岫岩陨石坑。

【总页数】6页(P54-59)
【作者】罗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8
【相关文献】
1.冲击变质效应与冲击变质的阶段:兼论岫岩陨石坑的证实
2.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岫岩罗圈里陨石坑地形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3.岫岩陨石坑菱铁矿角砾岩的特征及成因
4.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保护浅析
5.我国科学家在岫岩陨石坑发现大量柯石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省岫岩地区地质灾害特征与防治措施

辽宁省岫岩地区地质灾害特征与防治措施

辽宁省岫岩地区地质灾害特征与防治措施
曹文举;刘铁军;蒋如福
【期刊名称】《吉林地质》
【年(卷),期】2009(028)002
【摘要】本文概述了辽宁省岫岩地区地质灾害状况与危害、山地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主要灾害种类泥石流、崩(滑)塌灾害特征.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成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原则、规划及措施.
【总页数】6页(P86-91)
【作者】曹文举;刘铁军;蒋如福
【作者单位】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辽宁,大石桥,115100;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辽宁,大石桥,115100;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辽宁,大石桥,11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4
【相关文献】
1.浅析伊春地区地质灾害特征与防治措施 [J], 迟金兰;
2.辽宁省岫岩某金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J], 凌爽
3.辽宁省岫岩县生铁岭硼矿床地质特征 [J], 张连民
4.辽宁省岫岩县红旗营子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J], 孙博
5.辽宁省岫岩县东堡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J], 吕培显;马伟;任小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㊀㊀收稿日期:㊀20190422㊀㊀责任编辑:㊀余和勇作者简介:㊀苗阶(1982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㊁灾害地质㊁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通信地址: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鞍千路298号地质科技园,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邮政编码:114038;E Gm a i l :15998000116@139.c o md o i :10.6053/j.i s s n .10011412.2019.03.021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保护浅析苗阶(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鞍山114038)摘要:㊀岫岩陨石坑是中国第一个被证实并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陨石坑,是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及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岫岩陨石坑范围应定为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根据地貌单元㊁遗迹点分布特点及人文因素,将保护区划分为地质遗迹景观区㊁居民点保留区和自然生态区等3个分区;借鉴国外对陨石坑遗迹保护开发的经验和岫岩陨石坑的现状,提出了进行保护和开发的路线;针对地质遗迹景观区基础设施建设㊁居民点保留区和自然生态区功能性升级㊁场馆的建设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关键词:㊀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辽宁省中图分类号:㊀P 901㊀文献标识码:㊀A0㊀引言陨石坑是由小行星㊁彗星和流星体等小天体超高速撞击行星及卫星表面而形成的凹坑或环状构造,这种特殊的地质构造现象客观的记录了天体和地球地质演化的历史,是人们解读天体地球运行㊁演化的钥匙.地球上目前已被确认的陨石坑已有179处.中国对陨石坑的地质研究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许多与陨石坑相关的地质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15].岫岩陨石坑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N E 方向约18k m 处,行政区划隶属于苏子沟镇古龙村罗圈里村民组,地理坐标为N 40ʎ21ᶄ55ᵡ,E 123ʎ27ᶄ34ᵡ.自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这个特殊的地质构造以来,经过近40年的不懈探索,终于被确认是撞击成因的陨石坑,并且得到国际撞击陨石坑学术界的认可.岫岩陨石坑的确认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对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在陨石坑和冲击变质领域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岫岩陨石坑的撞击构造形态保存完好,撞击形成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矿物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价值;为了有效保护撞击陨石坑这种罕见的地质景观,应尽快将岫岩陨石坑列为地质遗迹进行管理,加强陨石坑及周边地质生态环境的保护,保障将来陨石坑多学科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同时以陨石坑为主体规划建设地质公园,积极适度开展与地质科普教育有关的科学旅游项目,促进地方科教文化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1㊀岫岩陨石坑的确认过程岫岩陨石坑这一地质遗迹从最初发现线索到找到确认的关键性证据先后历经了约40年的时间.1970 1975年,辽宁省地质局第一区域测量大队发现罗圈里一带的环形构造,认为是旋涡状构造①.1998 1999年,覃功炯等对罗圈里环形构造进行了航片解译㊁地质填图和地球化学研究;2001年撰文提出该环形构造是一个撞击坑构造,认为样品中出现的铂族元素异常和粗铂矿是陨石及其撞击作用的重要依据之一[2].1983 1992年,赵树明对罗圈里环形山影像进第34卷㊀第3期2019年9月:493498㊀㊀㊀㊀㊀㊀地㊀质㊀找㊀矿㊀论㊀丛㊀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 t oG e o l o g y an d 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R e s e a r c h 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 .34㊀N o .3M a r .2019:493498行了地质考察㊁遥感解译和数据处理;2004年在报道中认为该环形山影像特征与月球㊁水星㊁火星上的环形山相似,判断罗圈里环形山是撞击作用形成的陨石坑[3].2007 2009年,陈鸣率领的研究团队对岫岩陨石坑进行了地质调查和岩石矿物的采样,并在陨石坑的中心部位实施地质科学钻探.在历时3年的研究中,不仅找到了撞击角砾岩㊁震裂锥等宏观地质证据,还发现了石英㊁长石和方解石等矿物中发育的面状变形页理(P D F s )㊁呈石英和长石假象的击变玻璃等微观地质证据㊁长石击变玻璃,而且还发现了超高压矿物柯石英(S i O 2)㊁莱氏石(Z r S i O 4)和金红石Ⅱ(T i O 2Ⅱ)[411];在后续的研究中又发现了高温高压成因的新矿物毛河光矿(M g F e 2O 4,M a o h o k i t e )和与之相伴的纳米金刚石等矿物[1213].这些陨石坑关键性证据的确定使岫岩陨石坑的撞击成因假说得以证实,并被国际撞击陨石坑学术界所认可,2010年底,岫岩陨石坑被收录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行星与太空科学中心(P A S S C )地球撞击数据库 [14],成为中国第一处被国际撞击陨石坑学术界认可的撞击陨石坑.全面反映岫岩陨石坑科研成果的2部学术专著已经出版[1516],多篇学术论文也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相继发表[413].2010年以后,樊计昌[1718]㊁赵成彬[19]㊁王心源[20]分别采用地球物理㊁遥感地质等方法对岫岩陨石坑撞击坑结构㊁形貌特征㊁成坑过程反演等进行了研究.图1㊀岫岩陨石坑全景照片F i g .1㊀P a n o r a m i c p h o t oo fX i u ya nm e t e o r i t e c r a t e r 2㊀地质遗迹特征由岫岩陨石坑的发现者陈鸣研究员㊁尹锋博士和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的姚良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共3人组成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鉴评小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颁布的«D Z /T0303 2017地质遗迹调查规范»[21]的要求,从科学性㊁稀有性㊁完整性㊁美学性㊁保存程度㊁可保护性6个方面对岫岩陨石撞击坑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将其评为国家级(Ⅱ级)地质遗迹②.由于陨石坑在国内现有的地质遗迹分类中尚无划分,所以只能参考相近的地质遗迹类型进行描述和阐述[2223].2.1㊀地形地貌特征岫岩撞击坑的地貌特征为一个直径1800m ㊁深约150m 的环形凹坑.环形山脊海拔高度为230~330m ,平均285m ,坑底中心部位海拔高度为135m .撞击坑由坑缘山脊㊁坑壁和坑底几个主要部分构成.在遥感图像上,坑缘山脊轮廓呈现为不大规则的似圆形.坑壁展现为舒缓的下凹状弧形坡面.坑底形态形如一个舒展开阔的下凹弧形大碗底(图1).坑体形态特征与世界典型的简单撞击坑一致.2.2㊀地层及岩性特征岫岩陨石坑的基底岩石为古元古界变质杂岩,主要岩性有浅粒岩㊁变粒岩㊁片麻岩㊁斜长角闪岩㊁透闪岩㊁大理岩㊁片岩和千枚岩等[6].陨石坑坑缘山脊局部区段可观察到基岩出露,岩性为片麻岩㊁变粒岩和角闪岩等.从坑内往坑外方向,随着距离增加,岩石的变形程度不断减弱,从强烈变形碎裂的岩石渐变过渡为正常产状的岩层.撞击成坑过程产生了大量的岩石碎块,一部分岩石碎块被抛射到陨石坑的坑体边缘以及坑外地段,一部分则回落到陨石坑的底部堆积起来[45,16].由于坑缘区段多被植被土壤㊁残坡积层和植被所覆盖,直接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碎块或角砾岩十分有限.坑底覆盖了厚层的第四系湖沼相沉积物.494地㊀质㊀找㊀矿㊀论㊀丛2019年图2㊀岫岩陨石坑垂向电测深剖面示意图(N E 方向)F i g .2㊀S k e t c ho f v e r t i c a l e l e c t r i c s o u n d i n g of t h e c r a t e r 2.3㊀地质构造特征分析整理已经施工的地质钻探资料,结合物探工作成果(图2),将撞击坑大致分为3个地质构造单元:①上部(0~107m ):湖沼相沉积物堆积层;②中部(107~295m ):岩石碎块和角砾岩堆积体;③295m 以下:原位碎裂变形的基底岩石.湖沼相沉积物㊁岩石碎块和角砾岩均属于撞击坑内的充填性堆积物.坑底295m 深处的岩石碎块及角砾岩堆积体与基底岩石之间的分界面代表了撞击成坑时出现的瞬态坑底的界面,代表撞击坑形成时的最大深度,这个地质构造界面往四周延伸并构成碗形坑的实际坑底及坑壁的界面[15].3㊀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地质遗迹区划包括自然区划和保护区划.依据地域聚集性㊁成因相关性和组合关系等条件按类型进行自然区划;依据地质遗迹的等级㊁保存现状和可保护性等因素进行保护区划.保护区划应当遵循自然属地和行政区划分原则[21].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属于国家级地质遗迹,按照保护级别划分,整个地质遗迹保护区均应定为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在重点保护区范围内,根据地貌单元㊁遗迹点分布特点及人文因素,将保护区划分为3个分区,即地质遗迹景观区㊁居民点保留区和自然生态区.3.1㊀地质遗迹景观区陨石撞击形成的地质遗迹特征点主要集中分布在陨石坑坑唇山脊及两侧250m 范围内的条带状区域.在该500m 宽的条带状区间内,坑口地质剖面㊁坑内原位撞击岩㊁西南坑缘外侧碎石堆积㊁西北部山脊碎石堆积㊁南部坑缘山脊处的强变形岩石㊁南部坑缘外侧碎石堆积等6处典型地质遗迹特征点均包括在内(图3).3.2㊀居民点保留区陨石坑底部坐落着一个小村庄,居住着岫岩县苏子沟镇古龙村的一个村民组,名为 圈里村民组 ,现有近70户居民.村内房屋主要沿着坑底向北东流淌的一条小溪两侧建造,在陨石坑的东北部㊁西部和南部坑体边缘附近也有人居住.3.3㊀自然生态区在坑底,除以上分区以外的其它用地,表层多被薄层的黄褐色土壤覆盖,以下是湖沼相沉积物.湖沼相沉积物主要有富含水分和有机质的黑色淤泥㊁泥炭土㊁淤泥状粉砂质黏土㊁粉砂质黏土等组成.富含有机质的湖沼相沉积物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土壤条件.4㊀陨石坑的保护与开发4.1㊀国外陨石坑的保护与开发目前世界上已经被确认的陨石坑大多地处人迹罕见的偏远沙漠㊁戈壁地区,经过开发利用的陨石坑遗迹非常之少,所以在保护和开发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巴林杰陨石坑是最为著名的陨石坑旅游景区之一,由于该陨石坑所处环境与月球有相似之处,所以美国阿波罗登月的部分训练活动曾经在此地进行,借助广泛的公众宣传使该陨石坑广为人知,吸引了大批前来观光的游客,每年大约有20万游客前来观光㊁游览.巴林杰陨石坑并没有开展大规模工程建设,观光旅游活动分为两个部分:①接待中心㊁停车场和展览馆等设施均建于陨石坑的外缘地带,基本上不破坏坑体原貌,游客可在展览馆内观看有关陨石撞击坑形成的宽屏科普电影㊁互动性陨石展览和阿波罗登月仓;②室外观览:游客可以选择自助线路游览,亦可选择由导游引领游览,在专门修筑的长度为0.8k m 的游览栈道拾阶而下,听导游介绍有意思的景观现象;在坑内还修594第34卷㊀第3期苗阶: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保护浅析图3㊀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特征点及区划示意图F i g.3㊀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o t s a n dd i v i s i o no f t h e z o n e s o f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l i c s 1.坑口地质剖面点;2.坑内原位撞击岩点;3.西南部坑缘外侧碎石堆积点;4.山脊碎石堆积点;5.强烈变形岩层点;6.南部坑缘外侧碎石堆积点;7.陨石坑轮廓线;8.地质遗迹保护区建议划定范围;9.地质遗迹景观区;10.居民点保留区;11.自然生态区建了观景平台,导游带领游客在观景平台及坑底参观.巴林杰陨石坑周围人烟罕至,人为破坏现象不易发生;经营方除景观游览外,并没有进行更多的商业开发.4.2㊀岫岩陨石坑的现状岫岩陨石坑目前基本处在原始状态,坑内村落中仍有农民居住,平时农业生产㊁养蚕等经济活动依旧进行.由于人们近年来对陨石坑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在当地也掀起了一股 陨石热 .由于科学普及和法制方面的宣传不够,一些人听信传言,想借机发财,私自到陨石坑内偷挖乱采,并拿到市场上当作陨石进行售卖,一定程度地破坏了陨石坑的原始容貌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另外,游客数量的不断增长,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的现实问题.所以,对岫岩陨石坑这处地质遗迹的有力保护和有序开发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4.3㊀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路线岫岩陨石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并进入了世界陨石坑名录的星球撞击地质遗迹;岫岩陨石坑是一个碗形简单坑,其坑缘㊁坑壁㊁坑底和坑内充填撞击角砾岩单元等主要地质构造要素保存较为完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岫岩陨石坑是一个产出于丘陵地区的陨石坑,在地球陨石坑分布中具有特色;岫岩陨石坑所在区域气候温暖湿润㊁自然生态环境良好㊁交通方便,可建设成为特色科普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因此,这是一处类型独特㊁价值重大㊁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鉴于陨石坑的重要价值,其保护及开发工作都应以政府为主导,宏观把控.一是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有对接㊁有协调;二是以地质公园建设为依托,做好典型地质遗迹点的保护,同时做好对现有旅游地质资源的梳理,按地质遗迹调查要求进行合理规划;三是引进社会资金,在地质遗迹保护前提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借鉴其它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成功开发经验[2427],适度进行市场开发,以经营收入反哺陨石坑的保护工作,形成良性的循环.5㊀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初步建议岫岩陨石坑以及周边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与世界上其它保存良好的碗形陨石坑相比较,岫岩陨石坑具有山青㊁地绿㊁天蓝㊁气爽694地㊀质㊀找㊀矿㊀论㊀丛2019年的独特优势,是一个理想的地质旅游景观㊁科普教育场所和科学研究基地.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陨石坑遗迹的保护规划与建设.5.1㊀地质遗迹景观区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参照省级㊁国家级地质公园建设的要求,做好申报的必要准备.设施建设应以保护为根本的基础上兼顾科普㊁参观旅游作用.很多地质遗迹特征点分布在陨石坑坑唇山脊或坑缘外侧的山坡,交通不够方便,特别是在植被茂密的春夏之际.因此,修建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的观景道路是开发和保护地质遗迹的基本措施之一.另外,选择便于观赏陨石坑全景的地点修建观景亭阁或平台是十分必要的,一是避免人群聚集无路线扩散,破坏原有地貌景观及环境;二是使游人在旅途劳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休息,提升旅游品质.5.2㊀居民点保留区㊁自然生态区功能性升级陨石坑内的居民住所大体是沿着坑底部由南西流向北东方向的一条小溪两侧建造的,现有居民房屋普遍相对老旧.建议对小溪及溪岸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使其具有排水㊁休闲的双重功能;提升美观度,引导居民逐步对房屋院落进行翻新整修,民居建筑既要宜居,又要美观,既保持了地方建筑特色,又与地质遗迹㊁自然风景和谐统一;要在景区外围选区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院群落和配套服务设施,引进现代化生活垃圾处置装置,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自然生态区内应由现有单一农作物种植向多样化农业种植转变,尤其是适宜当地种植的具有观赏性的植物类型,吸引更多的游人观赏游览,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5.3㊀场馆的建设场馆的建设要兼顾到科普与旅游,将地学普及㊁公众游览㊁自然文化一体化作为景区发展的基本要旨,由于陨石坑已遭受到一定程度的风化与侵蚀作用[20],各种场馆工程用地应选择在陨石坑以外,以景区入口处附近为宜,以避免对地质遗迹的影响和破坏.展览(博物)馆的展示内容要以点带面㊁发散式展示,要把陨石坑与地质作用㊁天体演化㊁自然与生物演变联系起来,把世界陨石坑分布和研究与国内陨石坑及陨石的研究现状联系起来,把多学科㊁多领域的知识进行有内涵的相互联系㊁有层次的递进和深入浅出的普及,打开不同游客群体的兴趣闸门;展示方式要力争多样化,多利用高科技展示方式,多采用互动式展示方法,积极挖掘陨石坑的科学文化内涵,开展以陨石坑为切入点的文化创意活动,以多维度㊁多样式的服务满足游客的个体性知识渴求和文化需求.6㊀结语岫岩陨石坑是一个保存较为完好的地质遗迹,它展示出的独特地形地貌特点㊁典型的撞击坑地质构造以及多种矿物冲击变质现象均体现了重要的科学价值,是一个理想的撞击坑及冲击变质科学研究基地㊁实行大众天体地质科学普及教育园区㊁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的景点.如何保护好㊁利用好这样的珍贵稀缺资源是一个具有高度科学性与前瞻性的课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陨石坑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提高保护技术和监测技术水平,建立起由学者㊁社团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保护开发团队,避免无序开发与商业炒作,确保岫岩陨石坑的科研工作再获进展,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大众.注释:①㊀辽宁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ʒ20000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岫岩幅和大孤山幅.沈阳: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1976:143147.②㊀苗阶,刘超,刘佳畔,等.辽宁省岫岩县陨石坑地质遗迹调查报告.鞍山: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2018.参考文献:[1]㊀覃功炯,欧强,常旭.国内外对天体撞击地球的撞击构造研究的新进展[J].地学前缘,2001,8(2):345352.[2]㊀覃功炯,卢登蓉,欧强,等.罗圈里撞击坑铂族元素异常及粗铂矿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01,8(2):333338.[3]㊀赵树明.在辽东半岛中部岫岩满族自治县内发现一撞击构造:陨石坑[J].国土资源遥感,2004,3:27.[4]㊀陈鸣.岫岩陨石坑:撞击起源的证据[J].科学通报,2007,52(23):2777–2780.[5]㊀陈鸣,肖万生,谢先德,等.岫岩陨石撞击坑的证实[J].科学通报,2009,54(22):35073511.[6]㊀陈鸣,肖万生,谢先德,等.岫岩陨石坑撞击成因的矿物学证据[J].矿物学报,2010(S1):51.[7]㊀尹锋,陈鸣.岫岩陨石坑菱铁矿角砾岩的特征及成因[J].地球化学,2012,6:538544.[8]㊀C h e n M,X i a o W,X i eX.C o e s i t ea n d q u a r t z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f r o m s h o c kGp r od u ce ds i l i c a m e l t i nt h e X i u y a nc r a t e r[J].E a r t hP l a n e t S c i L e t t,2010,297:306314[9]㊀C h e n M,K o e b e r lC,X i a o W,e t a l.P l a n a rdef o r m a t i o nf e aGt u r e s i n q u a r t z f r o mi m p a c tGp r o d u c e d p o l y m i c t b r e c c i a o f t h eX iGu y a n c r a t e r,C h i n a[J].M e t e o r i t P l a n e t S c i,2011,46:729736.794第34卷㊀第3期苗阶: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保护浅析[10]㊀C h e n M,Y i nF,L iX,e t a l.N a t u r a l o c c u r r e n c eo f r e i d i t e i n t h eX i u y a n c r a t e r o f C h i n a[J].M e t e o r i t P l a n e t S c i,2013,48:796805.[11]㊀C h e n M,G uX,X i eX,Y i nF(2013)H i g hGp r e s s u r e p o l yGm o r p ho fT i O2GⅡf r o mt h eX i u y a n c r a t e r o f C h i n a[J].C h i nS c i B u l l58:46554662.[12]㊀C h e n M,S h uJ,X i eX,e ta l.N a t u r a l d i a m o n df o r m a t i o nb y s e l fGr e d o xo f f e r r o m a g n e s i a n c a r b o n a t e[J].P N A S,2018,115(11):26762680.[13]㊀C H E N M,S HU J,X I E X,e ta l.M a o h o k i t e,a p o s tGs p i n e l p o l y m o r p ho fM g F e2O4i n s h o c k e d g n e i s s f r o m t h e X i u y a n c r a t e ri nC h i n a[J].M e t e o r i t i c s P l a n e t S c i,2019,54(3):495502.[14]㊀李洁尉,徐文新.我国陨石撞击坑研究获国际科学界肯定:岫岩陨石坑被录入世界陨石坑版图[N].广东科技报,20110107(2).[15]㊀陈鸣.岫岩陨石撞击坑发现及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6]㊀陈鸣.岫岩陨石坑星球撞击遗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7]㊀樊计昌,刘明军,赵成彬,等.岫岩陨石坑三维Q值层析成像[J].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0):23672375.[18]㊀樊计昌,刘明军,韩艳杰,等.利用地震成像技术研究我国首个国际认可的陨石坑[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31(5):18951901.[19]㊀赵成彬,刘明军,樊计昌,等.岫岩陨石撞击坑结构高精度地震探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1(6):15591565.[20]㊀王心源,骆磊,郭华东,等.岫岩陨石坑的成坑过程与形貌特征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44(7):14881497.[21]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 Z/ T0303 2017[S].北京:地质出版社,2017.[22]㊀张忠慧.嵩山世界地质公园重要地质遗迹类型及其科学内涵[J].地质论评,2012,58(6):11831192.[23]㊀张焕新,曹俊,张成功,等.中国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及价值[J].地质论评,2018,64(2):447449.[24]㊀赵汀,赵逊.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J].地质论评,2005,51(3):301308.[25]㊀赵逊,赵汀.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J].地质论评,2003,49(4):389399.[26]㊀谢萍.泰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协调性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27]㊀王敏,孙文燕,张志光.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模式初探[J].地质论评,2017,63(增刊):375377.A n a l y s i s o f p r o t e c t i o no f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l i c s o fX i u y a nm e t e o r i t e c r a t e rM I A OJ i e(G e o l o g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I n s t i t u t e o f L i a o n i n g 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G e o l o g y B u r e a u,A n s h a n114038,L i a o n i n g,C h i n a)A b s t r a c t:㊀X i u y a nm e t e o r i t e c r a t e r i s t h e f i r s t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l i c s i nC h i n a c o n f i r m e da n dr e c o g n i z e db y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 m u n i t y.I t i s a ne x t r e m e l yp r e c i o u s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l i c s a n dn a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w i t h i m p o r t a n t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v a l u e.T h e c r a t e r s h o u l db ed e s i g n a t e da s t h ek e yp r o t e c t i o na r e ao f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l i c s.A c c o r d i n g t o g e o m o r p h i cu n i t s,s c e n i cs p o t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h u m a nf a c t o r s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a r e a s h o u l d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z o n e s,i.e.t h e l a n d s c a p e,r e s i d e n t i a l a n dn a t u r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z o n e.R e f e r r i n g t oe x p e r i e n c e s a b r o a d a n d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r u t e o f t h eX i u y a nm e t e o r i t e c r a t e r i s p u t f o r w a r d a n d f a c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i n t h e l a n d s c a p e z o n ea n du p g r a d eo f f u n c t i o no f r e s i d e n t i a l a n d n a t u r a l e c o l o g i c a r e aa n dt h es p o ta n de x h i b i t i o nh a l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m e a s u r e m e n t sa n d p r o p o s a l s a l s o p u t f o r w a r d.K e y W o r d s:㊀X i u y a nm e t e o r i t e c r a t e r;g e o l o g i c a l r e l i c s;p r o t e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L i a o n i n gp r o v i n c e 894地㊀质㊀找㊀矿㊀论㊀丛201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