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知识汇编

合集下载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2017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经济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经济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经济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微观经济学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的核心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通过对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出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市场均衡数量。

掌握供求关系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也有助于我们预测商品价格的变化。

2.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变动规律。

价格理论包括了边际效用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垄断定价理论等多个方面。

了解价格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价格的走势。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市场的组织形式和市场的竞争程度。

市场结构包括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寡占市场等多种形式。

了解市场结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

4.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企业生产的成本和成本的变动规律。

成本理论包括了生产要素成本、边际生产成本、长期成本、短期成本等多个方面。

了解成本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生产决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

5.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社会收入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机制。

收入分配包括了工资收入、利润收入、地租收入、利息收入等多个方面。

了解收入分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社会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1.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核算包括了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等多个指标。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经济的总体状况,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

2.货币理论货币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货币的发行和货币的价值。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经济1、效用的说法:是一种心里感觉,是消费者主观心理评价,是满足程度。

2、规模报酬分类:不变、递减、递增。

3、准公共物品:医疗卫生、教育、收费公路。

纯公共物品:国防,治安,公共卫生。

4、决定总供给的因素:成本、价格。

5、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有: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数量、资本效率、资本投入量。

6、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7、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决策、融资、分配制度。

8、公共选择学派理解政府规模支出新视角: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民主制度。

9、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即APC+APS=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即MPC+MPS=110、经济学分析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1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因素:替代品数量和相似程度,商品重要性,商品用途多少,时间。

12、自愿性失业包括: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13、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者要素供给曲线重合的是:边际要素,平均要素。

14、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派生,引致,联合,复合15、奥肯定律: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

16、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采购,技术和卫生检验标准。

17、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总额,居民消费,固定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18、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1)M0=流通中通货(2)M1=M0+单位活期存款(3)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第二部分财政1、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

2、政府采购运行机制:集中分散相结合,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公开招标与非公开相结合、委托于自行相结合。

3、时滞分类:研究过程(内在):认识、行政;外在:决策、执行、效果。

4、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5、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组织和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学的原理无处不在,从我们购买商品的决策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都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商品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这就是需求规律。

供给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通常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商品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这就是供给规律。

当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相等时,就达到了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二、弹性理论弹性是用来衡量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1,说明需求富有弹性,价格的小幅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变动;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1,说明需求缺乏弹性,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了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正常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即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量也增加;劣等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负,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量反而减少。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了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一般来说,时间越长,供给价格弹性越大,因为生产者有更多的时间来调整生产。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逐渐减少的。

消费者会根据商品的价格和自己的预算来做出购买决策。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一、基本概念1、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分配和利用资源的学科。

2、稀缺性:指资源有限,社会生产能力有限,因此,必须有效利用和分配资源。

3、效率: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收益。

4、公平:指人们之间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5、市场:指通过自由竞争和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机制。

6、自由市场:指在产品价格、生产计划、利润分配等方面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

7、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包括国民收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8、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行为和决策,包括需求理论、供给理论等。

二、核心知识点1、需求与供给: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2、市场均衡: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3、弹性理论:描述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需求弹性分为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

4、消费者行为:消费者选择最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即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5、生产者行为: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6、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中存在大量厂商,产品同质,信息完全,价格由市场决定。

7、垄断市场: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产品无替代品,价格和产量由厂商自行决定。

8、寡头市场:市场中只有几个厂商,产品存在替代品,价格和产量由厂商协商决定。

9、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10、失业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是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11、通货膨胀:总体物价水平上升,通常用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衡量。

12、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1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等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三、细节和扩展知识点1、经济学分类: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分支。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1.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供给表示厂商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2.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数量和价格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当供给超过需求时,价格下降,以鼓励更多的需求;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上升,以鼓励更多的供给。

只有当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市场才能实现长期稳定。

3. 弹性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收入或其他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的度量。

价格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大小对于企业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4.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企业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资源和费用。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的费用,如租金和固定工资;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化的费用,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了解生产成本对于企业决策和市场分析非常重要。

5.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行为方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几个卖家,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有很多卖家和买家,而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上有多个卖家但市场具有产品差异化特征。

市场结构对市场效率和经济福利有重要影响。

6. 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

GDP通常用于评估经济增长、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规模以及制定经济政策。

7.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通常伴随着购买力的下降。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物价普遍下降的现象,通常伴随着购买力的增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

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基本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 I + X 式中:C为消费、I为投资、X为净出口额。

2.GNP国民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产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成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GDP与GNP的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

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

例如,中国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工厂所生产的,这些工厂的利润应划入中国GDP但不应计入GNP;又如当中国的劳动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报酬时,收入应计入GNP而不应计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与GDP存在以下关系: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4.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5.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汇总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汇总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汇总1.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稀缺的分配和利用的学科。

它研究人们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选择,使得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经济学主要关注个人、企业和政府在面临稀缺资源时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市场、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2. 经济学的分支经济学主要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分支。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现象,如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如消费者的选择、企业的产出等。

3.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是在市场上由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的。

当需求增加且供给不变时,价格上升;当供给增加且需求不变时,价格下降。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4.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消费一个单位额外产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成本,边际收益是指生产或消费一个单位额外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收益。

经济学家认为,个体经济单位在决定生产或消费时,应该考虑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关系,以使得收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

5.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一个行动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品或服务。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们做任何选择都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的选择,这种放弃的成本就是机会成本。

经济学家认为,个体或企业在做决策时应该考虑机会成本,以使得选择最合理。

6.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卖方和买方之间的关系。

通常来说,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占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价格、数量和质量都有不同的影响,影响着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7. 政府干预政府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税收、补贴、管制等手段来调节市场的运作。

政府的干预可以改善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但也可能导致市场扭曲和资源浪费。

经济学家对政府的干预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些认为应该大力干预,有些认为应该尽量少干预。

8.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

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

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

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常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明智的决策以及规划个人财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些常见的经济常识知识点。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往往会下降;反之,当需求量大于供应量时,价格通常会上涨。

例如,如果某个季节水果大丰收,供应增加,价格可能会相对降低,消费者能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水果。

而如果某种热门电子产品供不应求,那么其价格可能会被抬高,甚至出现抢购的现象。

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意味着整体物价水平持续上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成本推动(如原材料价格上涨)或需求拉动(消费需求过旺)等原因引起的。

而通货紧缩则是物价普遍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但过高的通货膨胀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压力,比如生活成本增加、储蓄贬值等。

通货紧缩虽然能使货币更值钱,但会抑制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不利。

三、利率利率是借款的成本,也是储蓄的收益。

当央行提高利率时,借款成本增加,会抑制消费和投资,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同时,储蓄的收益增加,人们可能更愿意把钱存进银行。

相反,降低利率则会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但可能会引发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对于个人来说,了解利率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决定是选择储蓄还是投资,以及选择何种投资方式。

四、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

如果本国货币升值,进口商品会变得相对便宜,有利于消费者,但对本国出口企业不利,因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升高,竞争力下降。

反之,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有利于出口企业,但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的成本增加。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调节经济。

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则可以抑制经济过热。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活动无处不在。

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常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经济常识的世界。

一、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元素。

它作为交换媒介,方便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易。

我们日常使用的人民币、美元、欧元等都是货币。

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钱变得不值钱了。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和我们的生活产生诸多影响。

比如,它会降低人们的购买力,让同样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变少。

对于那些依靠固定收入生活的人,如退休人员,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二、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

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往往会下降;反之,如果供应量小于需求量,价格则会上升。

以苹果手机为例,如果市场上供应的苹果手机数量过多,而消费者的需求没有相应增加,那么商家可能会降低价格来促进销售。

反之,如果新推出的苹果手机备受欢迎,但供应有限,价格就可能会上涨。

供求关系不仅影响商品价格,还会影响生产决策。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企业会增加生产以获取更多利润;而当供过于求时,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避免库存积压。

三、市场结构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中,有大量的卖家和买家,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卖家和买家对价格的影响力都很小。

农产品市场通常接近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

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但市场上仍有众多的竞争对手。

比如服装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由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控制着大部分市场份额。

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较高,决策会相互影响。

比如石油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家,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能够控制价格和产量。

例如某些地区的电力供应。

四、宏观经济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经济学常识汇总

经济学常识汇总

经济学常识汇总
1. 供求关系
-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需求则是指消费者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而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通常会上涨。

- 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动,市场参与者可以决定价格和产量的调整。

2. 劳动分工
- 劳动分工指的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不同的任务或专门的工作岗位,以提高生产效率。

- 亚当·斯密是分工概念的主要提倡者之一,他认为人们通过分工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产出。

- 分工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因为专门化的劳动者可以不断改进和发展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3. 边际效用
-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或购买每个单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 持续消费相同商品或服务时,边际效用通常会递减。

换句话说,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效用会变得越来越小。

- 消费者通常会在边际效用为零或负值时停止消费,因为这意味着进一步消费不再带来满足感。

4.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指的是进行某项活动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某项活动就意味着无法同时选择其他活动。

因此,进行某项活动时,所放弃的替代选择就是机会成本。

- 计算机会成本可以帮助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权衡利弊,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

以上是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常识,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学专业基础重点内容汇编

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学专业基础重点内容汇编

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学专业基础重点内容汇

1.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 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指标体系
- 经济增长理论
- 失业与通货膨胀
- 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
2.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 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
- 市场结构与市场效率
- 消费者行为与边际效用
- 生产者行为与成本理论
3. 产业经济学基础知识
- 产业结构与产业链分析
- 企业行为与市场竞争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4. 金融与货币学基础知识
- 货币与货币供给
- 银行与货币市场
-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 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
-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5. 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
- 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贸易
- 汇率与国际支付
-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
-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
- 发展经济学与贫困问题
以上是经济学专业基础重点内容的汇编,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以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30个经济学常识

30个经济学常识

30个经济学常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它说明了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的。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规律说明了当消费一种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时,对每一个新增单位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某种事物而放弃的另一种事物的价值。

4.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必须投入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5.生产可能性边际:生产可能性边际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时,同时放弃生产其他商品的最大数量。

6.边际生产率:边际生产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出量。

7.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

8.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的变化而改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9.弹性概念: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0.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寡占市场等。

1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市场。

12.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1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紧缩是指持续下降。

14.货币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媒介、交换手段和价值储藏等职能。

15.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1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出现了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够有效。

17.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供给给一人即可供给所有人共同享用的物品。

18.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是指消费者在有限的预算下追求最大满足,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追求最大利润。

19.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是指政府为确保公民基本生活而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保险是指在意外事故或疾病等情况下提供经济帮助的制度。

20.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指对外贸易实施的限制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1. 什么是经济?经济是指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时所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经济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2. 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内进行经济活动的整体组织方式。

常见的经济系统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市场经济:由市场供需决定资源配置,个人和企业的自主决策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计划经济:由政府中央计划机构对经济进行整体调控,决定资源配置和产品价格。

•混合经济:市场和政府共同决定资源配置、价格和经济发展方向。

3.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数量,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通常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通常上升。

供求关系经常受到市场因素、政府政策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

4.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衡量经济增长、生产结构、收入分配以及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质量。

国民经济核算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国民总收入(GN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包括国内和海外的收入。

•国内消费总值(C):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的总量。

•投资总额(I):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资本品和固定资产的总量。

5. 货币和货币政策货币是指在经济交换中被广泛接受的支付手段。

货币在经济中起到媒介、计价和存储价值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就业水平的一种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点:•保持物价稳定。

•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

它包含以下基础知识点:1. 供求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价格和供应量。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做出经济决策时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机会。

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效益。

4.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时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在决策中,我们通常会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以做出最优选择。

二、宏观经济学知识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政府的干预。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它是经济中的常见现象,对消费和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愿意工作并正在找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

4. 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指在市场上可供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的增加或减少会影响物价和经济活动。

三、微观经济学知识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与决策。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1.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决策中会比较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以追求个人最大化效用。

2.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当价格变动时,需求或供给的相对变化的程度。

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价格变化对市场的影响。

3. 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等。

供给和需求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分配。

4. 波动及不确定性:市场经济中存在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不确定性。

了解波动和不确定性对经济决策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四、国际经济学知识国际经济学涉及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经济基础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涵盖了众多领域和知识点。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经济基础知识点的汇总,希望能帮助您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稀缺性的存在。

这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本原因。

2、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例如,选择上大学而放弃工作所失去的工资收入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它说明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

二、供求关系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2、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3、供求均衡当市场上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3、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四、生产者行为理论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短期生产中,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而在长期生产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个人、组织和国家等经济主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的选择。

2. 经济学的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资源、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生产包括生产者的行为和生产方式,分配包括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消费包括个人和组织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

3. 经济学的目的经济学的目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经济产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关系的学科,包括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总需求、总供给等宏观经济指标。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问题。

它探讨宏观经济中的经济波动与对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方法与效果。

3. 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和总投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个体行为与市场机制的学科,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结构、价格机制等。

2. 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买卖商品和劳务的地方,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市场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寡占市场等。

3. 弹性的概念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在价格变动时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供给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

四、生产者行为的理论1. 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输入用于生产可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对产出的增加程度。

2. 生产成本与产出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产出包括总产出、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

经济学基础知识(精选)

经济学基础知识(精选)

经济学基础知识(精选)经济学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如何选择和配置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它关注个体、市场和国家的决策行为,以及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效率。

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稀缺性原理稀缺性原理指出,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资源稀缺,人们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资源配置,以满足各种需求。

稀缺性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人们为了获取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人们需要考虑放弃某种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以评估选择的效果和效益。

3.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消费或其他决策所带来的变化效果。

经济学研究边际效应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从而达到最大化效益。

4. 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资源的分配是否能够最大化社会福利。

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效率提升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市场上售卖商品和服务的意愿和能力,需求是指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形成。

2.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通过供求关系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调节机制。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动来调整供求关系,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效率。

市场机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市场均衡。

四、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时期内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GDP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用于衡量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增长状况。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它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对消费、投资和债务等方面产生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33个经济学常识

33个经济学常识
7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8
通货膨胀的定义
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9
通货紧缩的定义
物价全面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
10
纸币的发行标准
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11
市场经济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12
计划经济
政府计划指导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3
自由贸易
国家间不进行贸易壁垒限制,自由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20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在给定预算约束下达到的最大满足状态
21
生产者均衡
生产者在给定资源约束下达到的最大产出状态
22
市场失灵
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
23
政府干预
政府通过政策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以纠正市场失灵
24
公共物品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如国防、公路等
25
外部性
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的非市场性影响
26
国民收入
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7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8
失业率
劳动力中未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29
通货膨胀率
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上涨的百分比
30
33个经济学常识
序号
经济学常识
解释
1
商品的定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其他
幻灯片14
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
所谓供给量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所谓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自身价格以外因素对供给的影响,表现为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P
气候灾变或原料价格上升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呢
生产技术的革命呢
S1
S0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强调身份区别的GNP的重要性相对下降,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的重要性相对上升,GDP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总产出指标。
幻灯片38
其它宏观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s,NNP):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的价值,而是以前创造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价值转移。因此,从理论上讲,与GDP或GNP相比,NNP是更为可取的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然而,由于折旧占GDP或GNP比例一般来说是相对稳定,用GDP或GNP与NNP在表示经济活动总量的变动时,差别不大,人们一般更为习惯采用GDP或GNP概念。
其他
需求量的变动
所谓需求量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所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移动。
元/台
8000
5600
A
400B200万台
需求曲线的移动
商品自身价格以外因素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也称为需求的变动。
比如,人口或收入上升等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那么相关商品(比如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呢人们对价格水平的预期的变动呢
通货膨胀
幻灯片25
宏观经济变量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个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者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和;也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供应量、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等。利用这些表示经济活动特点的概况性指标(summary measures),经济学家能够对宏观经济变动的大致轮廓给以描述和分析。
国民收入不等于GDP,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换算关系。
国民收入与GDP最重要差别有两点:一是不包含折旧即重置投资,二是不包括间接税如营业税等。
国民收入加上折旧和间接税即可得到GDP。
幻灯片33
收入法
采用收入法计算GDP时,统计对象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劳动者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三部分。
幻灯片26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GDP)是国民收入帐户的核心概念,它度量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一国经济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作为流量,仅度量某一个时期(例如一年内)新生产产品价值,不计算以前时期的产值。
幻灯片27
幻灯片28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3)
GDP是反映国民经济总量活动的最重要单个指标,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DIY活动等,不在GDP统计范围以内。
第二,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
供给通常与价格成正向变化。从图形上看,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冰淇淋的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价格
2
3
4
5
6
供给量
0
200
400
600
800
P
供给曲线பைடு நூலகம்
Q
幻灯片13
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就是供给和影响供给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影响供给函数的主要因素:
商品自身的价格
生产的成本
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净出口(net exports):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其市场价值。
幻灯片31
支出法
幻灯片32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方法
—收入法
收入法(income approach),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从收入角度计算GDP,即把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总得到国民收入。
价格对供求的反作用:价格变动反过来对供求关系也具有调节作用,并通过这一调节使供求趋向新的均衡状态。
价格的本质功能:在于揭示资源相对稀缺程度,价格与供求存在互动关系,对资源配置发生机制性作用——“资源配置的信号”。因而,价格在微观经济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幻灯片17
供求均衡—一个实例
面包均衡价格的决定
幻灯片40
其它宏观经济指标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即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润等部分。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2)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指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全部商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指作为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
计算最终产品价值时用增值法(value added),即计算在不同生产阶段增加的产值,也即销售产品收益与为生产该产品购买的中间产品费用之间差额。
幻灯片29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方法
—支出法
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幻灯片30
支出法
采用支出法计算GDP时,统计对象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D1
需求曲线移动的实例
收入变动导致需求量的变化
元/台
8000
6000
I=15000时需求曲线
4000
2000
I=10000时
需求曲线
万台
供给曲线
供给:
指厂商或家庭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并只能够出售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第一是出售愿望;第二有供应能力。所以,供给曲线研究的是有效供给。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供给量既包括新生产的产品,也包括过去生产尚未出售的存货。
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因为从事生产活动使用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固定资产折旧:为了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
营业盈余:经济活动增加值在扣除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余额,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每增加一个单位物品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
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随着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其边际效用不断递减。
这是一个本质性的规律——我们幸亏生活在边际效用递减世界中……
价格(元)
6
5
4
3
2
需求量(个)
200
300
400
500
600
供给量(个)
800
600
400
200
0
幻灯片18
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P
S
E2
P2
如:收入上升
P
E1
D2
P3
供给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P
S1
如石油储量的不断下降
S2
P1
E1
Q2
Q1
幻灯片20
供求定理
供求定理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供求定理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供给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反方向变动。
P1
P1
Q2
Q1
幻灯片21
供求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幻灯片22
供求均衡:从静态到动态(1)
在动态分析背景下,价格水平高低和供求曲线位置会相互作用。
从需求角度看, OPEC可能通过减产把油价抬高一定水平,短期需求调节很小,因而提高价格对于OPEC有利,但是长期通过替代技术(节能)和产品(太阳能)使需求曲线移动,需求大幅度下降可能使抬高价格变成得不偿失的策略。
幻灯片23
供求均衡:从静态到动态(2)
从供给角度看,OPEC抬高石油价格之后,非OPEC短期供给虽然反应很小,但是长期来看,由于勘探和开采投资上升,探明储量和产量上升,导致整个市场供给线向右下方移动,给定OPEC抬高价格的力量,实际市场价格回归到较低水平。
幻灯片24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变量
宏观经济政策
需求通常与价格成反向变化。从图形上看,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冰淇淋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价格
1
2
3
4
5
6
7
需求量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
就是需求和影响需求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