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薄膜光伏电池技术及制备工艺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薄膜光伏电池(非/微晶硅、CIGS)

技术及制备工艺介绍

第一章薄膜光伏电池技术及发展概况简述一、全球主要薄膜光伏电池技术简介

图:薄膜光伏电池结构

二、薄膜光伏电池发展概况

(一)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堪忧

中国有超过20 家非晶硅薄膜电池厂商,共约1.1GW 产能,其中800MW的转换效率为6%-7%,300MW 的转换效率高于8.5%,最高的转换效率可以达到9%-10%,生产成本为约0.8 美元/W。如果非晶硅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为10%,组件的价格低于晶体硅电池的75%,才有竞争力。

随着今年晶硅电池成本的下降和转换效率的稳步提升,2010 年7月,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宣布,停止向新客户销售其SunFab 系列整套非晶硅薄膜技术。8 月,无锡尚德叫停旗下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组件生产线的业务。非晶硅薄膜电池要继续扩张市场份额,还需要突破其转换率低和衰减性等问题,建立市场信心。

另外,非晶硅薄膜电池在半透明BIPV 玻璃幕领域具有相对优势,但目前BIPV 仍面临透光度和转换效率的两难困境,大规模应用尚未推行,非晶硅薄膜电池前景堪忧。

(二)CdTe薄膜电池难以成为国内企业的发展重点

CdTd 薄膜电池方面,美国First Solar 一枝独秀。First Solar 组件效率已达11%,成本降低到0.76 美元/W,在所有太阳电池中成本最低。First Solar 今年产能约1.4GW,预计2011、2012 年分别达到2.1GW 、2.7GW。在电池制造技术和装备制造,市场份额和规模效应方面,FirstSolar 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国内企业难以有较大发展,目前国内介入CdTe 电池的企业仅三家,且均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另一方面,碲属于稀有元素,在地壳里仅占1x10-6 。已探明储量14.9 万吨,该技术的未来发展空间受限。预计CdTe 技术不会成为我国企业发展薄膜电池的主要方向。

(三)CIGS技术前景诱人,成为投资亮点

虽然目前全球有上百家企业从事CIGS 技术的研发,但突破技术和设备瓶颈,能够生产大面积组件的企业不多。技术相对成熟,单机年产量超过10MW 的生产线更少,目前仅有如Johanna Solar(德国)、WurthSolar(德国)、Global Solar(美国)、Showa Shell(日本)、Honda Soltec(日本)等公司。

CIGS 的工艺和设备要求复杂,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标准生产工艺和技术垄断企业。中国企业有望通过自主创新,引进设备或与国外设备企业合作开发等形式加快CIGS 薄膜电池的产业化。例如,孚日引进Johanna 的60MW 生产线,哈高科与美国普尼合作研发CIGS 的生产工艺。

表:各种技术特性对比

表:各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第二章非/微晶硅电池技术及制备工艺介绍

硅基薄膜太阳电池除了具有薄膜太阳电池共有的省材、低能耗、便于大面积连续生产等优势外, 还具有原材料丰富、无毒、无污染、能耗低等优点, 是当前薄膜太阳电池的重要研发方向。

(一)非晶硅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非晶硅太阳电池是以玻璃、不锈钢及特种塑料为衬底的薄膜太阳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第一层为普通玻璃,是电池的载体。第二层为绒面的TCO,即透明导电膜,一方面光穿过它被电池吸收,它的透过率要求要高;另一方面作为电池的一个电极,要求它能导电。TCO 制备成绒面能起到减少反射光的作用。太阳能电池就是以这两层为衬

底生产的。电池的第一层为P层,即窗口层。下面是i层,即太阳能电池的本征层,光生载流子主要在这一层产生。再下面为n层,起到连接i和背电极的作用。最后是背电极和Al/Ag电极。目前制备背电极通常采用掺铝ZnO(A1),或简称AZO。

图: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图

为减少串联电阻,通常用激光器将TCO膜、非晶硅(a-si)膜和铝(Al)电极膜分别切割成条状,如下图所示。国际上采用的标准条宽约1cm,称为一个子电池,用内部连接的方式将各子电池串连起来,因此集成型电池的输出电流为每个子电池的电流,总输出电压为各个子电池的串联电压。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电流、电压的需要选择电池的结构和面积,制成非晶硅太阳电池。

图:非晶硅太阳电池组件

非晶硅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的光伏效应。当太阳光照射到电池上时,电池吸收光能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在电池内建电场Vb的作用下,光生电子和空穴被分离,空穴漂移到P边,电子漂移到N边,形成光生电动势VL, VL 与内建电势Vb相反,当VL = Vb时,达到平衡; IL = 0, VL达到最大值,称之为开路电压Voc ; 当外电路接通时,则形成最大光电流,称之为短路电流Isc,此时VL= 0;当外电路加入负载时,则维持某一光电压VL和光电流IL。

图:I--V特性曲线

(二)非/微晶硅太阳电池的原理及结构

非晶硅尽管是一种很好的太阳能电池材料,但由于它的光学带隙为1.7eV, 使得材料本身对太阳辐射光谱的长波区域不敏感,这样就在某种程序上限制了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光电效率也会随着光照时间的延续而衰减,即所谓的光致衰退S一W效应,导致电

池性能不稳定。解决的途径就是生产叠层太阳能电池。另外,非晶硅层仅对可见光有吸收作用,而微晶硅层对波长较长的远红外部分有很好的吸收作用,而且几乎不发生衰减,因此这种叠层技术可以实现很好的转换效率并明显降低衰减率,世界光伏学家把这种技术誉为“最有希望的薄膜技术”。如下图所示。

图: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电池提高转换效率原理

叠层太阳能电池是由在制备的p、i、n层单结太阳能电池上再沉积一个或多个P-i-n子电池制得的。叠层太阳能电池能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解决单结电池不稳定性的关键问题在于:①它把不同禁带宽度的材科组合在一起,提高了光谱的响应范围;②顶层电池的i层较薄,光照产生的电场强度变化不大,保证i层中的光生载流子抽出;

③底层电池产生的载流子约为单电池的一半,光致衰退效应减小;④叠层太阳能电池各子电池是串联在一起的。

图:非/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层叠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