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经济学 整理版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章概述第一节公共部门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1.公共部门的界定:公共部门是指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并接受政府行政领导的机关、团体和经济实体。
(一)由政府及其所有的机构和实体组成的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二)由个人家庭和私人企业组成的私人部门(PrivateSector)。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有一些相同与不同点。
如它们都生产物品、使用社会资源及要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决策问题。
不同处在于:生产的分散与集中不同;生产的支配意志不同(私人意志与私人利益对应公共意志与公共利益);生产物品的价值补偿机制不同;调节机制不同(市场机制与政治机制)。
二、公共部门的特点:1.具有公办性质,2.或多或少受到政府的直接控制。
三、公共部门的两个行为特点:(一)行为效果的普遍性:其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会覆盖全社会或某一区域范围的单位或个人;(二)行为过程的强制性:公共部门拥有垄断权利,其行为过程大多依赖于公共权利的行使得以完成。
四、狭义的公共部门是指政府。
广义的包括:(1)政府部门及其附属物。
政府部门是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
(2)公共事业部门(非政府公共机构)。
公共事业部门即产权归政府所有并依靠预算拨款维持其运转的单位总和,如公立的学校、医院和研究所等。
公共事业部门也提供一部分纯公共产品,如义务教育,防疫等,但主要提供部分准公共产品,如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公园、电影院等。
(3)公共企业部门。
公共企业部门即产权归政府所有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总和,如政府所属的供水、供电、供气系统等。
公共企业部门局限于垄断行业,由政府官员或政府任命的代理人经营,经营目标受政府控制和影响,其产品或服务价格也由政府制定。
五、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与管理行为的科学,它是以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经济部门经济管理职能及其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五、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是资源配置职能。
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
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
二是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
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财务知识)公共部门经济学重点最全版
(财务知识)公共部门经济学重点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能够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全体壹致原则——是指由于所有的人都能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会成员可就公共物品供给和其所需要征收的税收达成壹致。
即所有成员壹致同意征收壹定数量的税收,以提供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
政府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和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壹种隐蔽的财政补贴。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其成员因各种个人无法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其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时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一、公共收费——是以政府提供某种产品和服务为前提的,根据受益大小和服务成本来收费。
二、政府失效——指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有限性。
三、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种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政府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差别通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或上壹级地方政府向下壹级地方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
四、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壹种补贴。
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壹种有效方式。
五、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壹个,如果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将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公共经济学复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延伸、深化、具体化了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并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
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资源最优配置原则包括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和稳定原则。
效率原则的实现需要市场机制;公平原则需要社会价值判断;稳定原则需要经济的正常运行,如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帕累托效率___效率是指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
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
___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实现条件为MSB=MSC。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包括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以及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
五、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包括地区间的资源配置、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以及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实现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包括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以及非财政措施。
经济稳定职能的政策措施包括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货币控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以及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外部效应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也称为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需要通过解决方案来解决。
2023年公共经济学全部归纳
一、简答题1.简述公共部门概念和构成某些。
答: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旳,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组员提供法定服务政府组织。
波及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经济组织(例如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等。
2.简述公共部门经济作用。
答:(1)资源配置;(2)收入分派;(3)经济稳定。
3.什么是纯粹公共产品或服务?答:纯粹公共产品或服务,指是那种向全体社会组员提供且在消费上不具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排她性物品或服务。
4.什么是消费非竞争性?答:是指某一种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享用,不排斥、阻碍其她人或企业同步享用,也不会因而而减少其她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数量或质量。
5.简述公共产品基本特性。
答:公共产品是由公共部门供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排她性和非竞争性产品和服务。
基本特性: 消费非排她性 受益非竞争性 效用不可分割性④制度约束性。
6.什么是社会保障支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波及哪些内容?答:社会保障支出是指公共部门为了维持临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困难社会组员基本生活所提供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是各国公共支出一种重要项目,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联络在一起。
一般说来,财政为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提供财力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波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住房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
7.简述瓦格纳法则重要内容。
答:伴随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她认为,现代工业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规定,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增长,导致政府支出增长原因有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
8.什么是帕累托改善?答:帕累托改善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是并基于帕累托最优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前提下,使得至少一种人变得更好。
首先,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善余地状态;另首先,帕累托改善是到达帕累托最优途径和措施。
第3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假定S与S’相互平行, 则垂直线段bc表示社 会成本高出私人成本 的外部成本。
P
P* P’
S私人成本
0
Q*
Q’
Q
• 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则边际成本曲线是厂商的供给曲线, 所以S和S’分别代表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所代表的产品供给曲 线。 • 就私人利益而言,D与S的均衡点为a,它所决定的最适产量和 价格为Q’和P’。 • 从社会的利益而言, D’与S的均衡点为b,它所决定的最适产 量和价格为Q*和P*,即社会最优产量和价格。 Q’>Q*,说明存在负外部性 时,市场机制导致生产和消 费过多,因而发生市场失灵。 P’<P*,说明社会若要厂商减 少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政 府就要向厂商征税,以补偿 厂商向社会造成的负外部性 损失。 S’社会成本 b a c
• 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则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厂商的供给曲 线,S代表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同时的产品供给曲线。 • 从私人的利益而言,D与S的均衡点为a,它所决定的最适产量 和价格为Q’和P’。 • 从社会的利益而言, D’与S的均衡点为b,它所决定的最适产 量和价格为Q*和P*,即社会最优产量和价格。 Q’<Q*,说明当存在正外部性时, 市场竞争机制导致生产和消费不 P 足,即发生市场失灵。 P’<P*,说明社会若要厂商提供 P* 充分的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必 P’ 须提高产品价格,或政府给予补 贴,补偿厂商向社会贡献的正外 部利益。 0
污染的 价格
污染的价格 污染许可证的供给
P
矫正税
P
污染权的需求
0
污染权的需求
0
1.矫正税决 矫正税决 定了污染的 价格
Q
2矫正税与需求曲线 矫正税与需求曲线 决定了污染量 (a) 矫正税
公共经济学笔记整理
公共经济学笔记整理公共经济学第一章资源配置与公共部门职能资源稀缺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政府如何促进社会资源配置优化是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出点。
一、资源配置的定义及配置方式(一)资源配置的定义资源配置有狭义资源最优配置和广义资源配置之分。
1、狭义资源最优配置:指以有限的资源(生产要素)尽可能生产出更多的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品和服务。
2、广义资源最优配置三项内容(即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效率,市场机制;公平,社会价值判断;稳定,经济的正常运行。
(1)效率原则:效率的衡量标准: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要使一部分人处境改变必须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条件。
帕累托更优指资源配置改变后,①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②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
帕累托改进指为达到更优而进行的改进。
效率实现的条件之一:TSR社会总收益>0>TSC社会总成本效率实现的条件之二:MSR社会边际收益=MSC社会边际成本(2)公平原则: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不同社会价值观有不同的标准。
公平的衡量标准: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由劳伦斯曲线而来,是劳伦斯曲线的指数化。
基尼系数=A/(A+B) A为阴影部分,B为OEF。
(3)稳定原则的四大指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二)、资源配置方式习惯: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并被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
(长子继承、手艺人传媳不传女等)命令:由政府或掌权者对所有生产和分配作出决策。
(封建王朝、集权经济)市场:由价格竞争来决定生产、分配和消费。
市场配三种置形式:a消费者的选票(货币)决定生产什么;b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如何生产;c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的提供者决定为谁生产。
二、市场配置与市场失灵(一)、完全竞争的市场的基本特征:①人数众多的小规模卖者和买者;②产品是同质的;③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自由进入和退出);④完全的信息与知识;⑤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具有一致性;⑥经济利益的可分性和所有权的确定性;⑦私人占有;⑧无论生产与消费都没有外部经济;⑨不存在规模经济。
公共经济整理.doc1
1.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1)效率准则:以帕累托最优作为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
(2)公平准则:三种对公平的理解,即规则公平、起点公平、结果公平。
主要通过贫困指数和基尼系数来衡量。
2.帕累托最优的含义和实现条件(产品生产、组合、交换效率的实现)●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况,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
●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1)生产效率最优:不同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相等。
2)产品组合效率最优:不同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社会边际替代率。
3)产品交换效率最优:每个人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
3.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高度抽象理想化的市场结构,可以作为市场理论研究的起点。
特点:1)市场中有许多独立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且都是价格接受者;2)市场上生产出来的商品都是同质的,可以完全替代;3)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4)市场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完全充分的市场信息或知识隐形条件: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一致性经济利益的可分性和所有权的确定性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经济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4.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条件的因素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完善的方面。
市场失灵的表现:1)不符合完全竞争条件的方面:竞争失效,外部效应,公共产品,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完全或信息失灵。
2)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本身的缺陷: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5.混合经济体制中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资源配置的职能:公共支出和税收等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收入分配的职能:征税和转移支付以实现社会公平;●稳定经济的职能:市场机制不能自发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灵活运用经济政策来调节。
6.经济体制变革中,中国政府职能的转换(1)加强市场法制建设,创造平等的市场秩序和环境。
(2)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
公共部门经济学 整理版
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绪论问:公共部门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的关系如何?公共财政学的历史考察公共财政学发展的两个阶段:早期公共财政学和20 世纪30-50 年代以来的现代公共财政学。
早期公共财政学1776 年亚当• 斯密出版了“ 创立财政学” 的《国富论》。
1892 年巴斯塔布尔出版了《公共财政学》一书,标志着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正式出现。
早期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研究视角局限在以国家职能的履行引导出公共财政的活动范围的思路上。
现代公共财政学其分析基点和根本思路转向政府如何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满足个人和集团的公共需求以及矫正市场失灵。
1936 年意大利学者马尔科的著作《公共财政学初步原理》在美出版,将英美财政学理论转到“ 公共经济” 上,1947 年,阿兰和布朗里出版了《公共财政经济学》。
20 世纪50 年代末,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这一经典。
交锋观点一:认为这不只是改名的问题,其研究的范围、领域、方法、指导思想等都有实质性变化。
观点二:认为两者并无差别。
我的观点: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政府所有的职能都是财政活动。
非政府公共部门机构从事的活动是准财政活动。
课程框架1.公共部门经济基础理论2. 公共支出理论3. 公共收入理论4. 财政政策分析5. 财政分权与财政联邦主义前沿问题公共选择多级政府过渡国家的财政财政中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政府企业化政府第三部门的作用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实证分析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
主要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
比如,2007年中央政府发行了多少国债?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实证分析可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
理论分析(theoretical analysis)•从某些假设前提出发,借助一系列的假说和推论,对经济变量关系进行简化描述或推导的定性分析。
第一至四章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理论
▪ 1.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例如,考虑一个冰激 凌蛋卷。一个冰激凌蛋卷之所以有排他性,你拥有使用权。 一个冰激凌蛋卷之所以有竞争性,是因为如果一个人吃了一 个冰激凌蛋卷,另一个人就不能吃同一个冰激凌蛋卷。经济 中一般说的数物品都是像冰激凌蛋卷这样的私人物品。
1.1.2 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效益、社会总成本、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的概念
▪社会总效益(total social benefit,TSB)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 物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marginal social benefit,MSB)指人们对该种物品的 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市场失灵
▪ 原因:
▪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即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 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建在河边的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 了河流对他人造成损害。 或是摆在阳台上的鲜花可能给路过这里的人带 来外部经济。
▪ 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为前提的。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 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 信息不充分,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资料不同。一般而言,卖 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前 者例子可见于二手车的买卖,卖主对该卖出的车辆比买方了解。后者例 子比如医疗保险,买方通常拥有更多信息。
第2章 公共物品
▪ 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稍微 思考一下就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有一些东西是大自然 提供的,比如,河流、山川、海岸、湖泊和海洋。政府提供 了另一些物品,比如,游览胜地、公园和节庆礼花。在每一 种情况下,当人们选择享用这些物品的好处时,并不用花钱。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
目录第零章 (3)一、名词解释 (3)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3)一、名词解释 (3)二、图示模型 (5)第二章公共产品 (5)一、名词解释 (6)二、图示模型 (6)四、定理证明推理 (6)第三章公共选择 (6)一、名词解释 (6)二、图示模型 (8)三、意义影响 (8)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 (8)一、名词解释 (8)二、图示模型 (9)三、意义影响 (9)四、定理证明推理 (10)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10)一、名词解释 (10)二、图示模型 (10)三、意义影响 (11)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11)一、名词解释 (11)三、意义影响 (12)四、定理证明推理 (12)第七章税收理论 (12)一、名词解释 (12)二、图示模型 (16)三、意义影响 (17)四、定理证明推理 (17)第八章商品税 (17)一、名词解释 (17)三、意义影响 (19)第九章所得税 (19)一、名词解释 (19)三、意义影响 (20)四、定理推理证明 (20)第十章其她税收 (21)一、名词解释 (21)三、意义影响 (22)第十一章国有经济 (22)一、名词解释 (22)三、意义影响 (23)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23)一、名词解释 (23)三、意义影响 (24)第十四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25)一、名词解释 (25)三、意义影响 (27)四、定理证明推理 (28)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28)一、名词解释 (28)二、图示模型 (29)三、意义影响 (29)第零章一、名词解释0、2、1政府:对居住在某一社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的组织。
公共企业: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企业。
非营利性组织: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而成立的公益组织。
政府有机论:社会就是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就是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就是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
政府机械论:政府就是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人就是社会的主体。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行为。
公共部门经济学关注的是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从公共财政、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税收与纳税行为等方面,简要介绍公共部门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应用。
一、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公共部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主要研究政府如何通过收入和支出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
在公共财政领域,有两个重要的原则需要考虑,即均衡性和效率性。
均衡性指的是政府在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即使得财政收入能够覆盖财政支出。
效率性则是指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追求最优化的效果,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通过税收、政府开支、财政预算等手段,政府可以调节经济运行,提高社会公平与效率。
二、公共物品与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外部性是公共部门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
公共物品是指一种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性,任何人都可以共享,并且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典型的例子包括国防和道路等公共设施。
外部性则是指一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正外部性)或负面的(负外部性)。
政府在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制定相关政策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三、税收与纳税行为税收是公共部门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税收既可以用于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也可以用于调节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
纳税行为则研究纳税人在税收政策下的行为反应,包括如何避税、如何选择最优税负、如何应对税收改革等。
通过研究税收与纳税行为,政府可以制定更为合理的税收政策,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和公平性。
四、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应用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实际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中。
例如,通过研究税收弹性,政府可以了解到在不同税负下纳税人的反应,从而调整税收政策。
又如,在公共投资领域,公共部门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选择最优的投资项目,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公共部门经济学知识总结
公共部门经济学知识总结公共部门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和公共政策的学科,对于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是这门学科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并非万能,存在着市场失灵的情况。
例如,公共物品的供给往往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实现。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使得私人部门缺乏提供的动力。
像国防、治安、灯塔等,私人企业难以从中获得足够的收益来覆盖成本,因此需要政府来承担提供的责任。
外部性也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表现。
当一个人的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了未被补偿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产生了外部性。
比如,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损害,却没有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这就是负外部性。
相反,教育带来的社会收益超出了个人所获得的收益,这是正外部性。
为了纠正外部性,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管制等手段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公共选择理论则关注政府决策的形成过程。
与市场中的个人决策不同,政府决策是由一群具有不同利益和偏好的人共同做出的。
政治家和官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公共利益的偏离。
例如,“寻租”行为的出现,即个人或团体为了获取特殊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非生产性活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损失。
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
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物品、矫正外部性等方式,弥补市场的不足。
在收入分配领域,政府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为了实现经济稳定,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平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财政支出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
政府的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如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转移性支出则是对社会成员的单方面资金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等。
公共部门经济学笔记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一章市场与政府一、资源配置效率(一)含义:如果社会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即这种资源配置状况是最佳的。
帕累托改进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法则(80/20规则)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二)帕累托效率条件:MSB=MSC=MPB=MPC=P二、市场失灵(一)完全竞争市场必要条件:(1)所有的生产资源为私人所有(2)所有交易在市场上发生,市场上有众多购买者和销售者(3)没有任何购买者或者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4)信息充分(5)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可以无阻碍流向任何使用者(二)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存在缺陷。
1.效率背离:原因在于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够充分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1)公共物品或服务。
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或服务。
(2)外部效应: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其关键方面是指某一个人或者厂商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者其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成本费用或者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3)垄断。
企业通过减少其所售物品的供给量,从而使物品售价高于该种物品的边际生产成本。
垄断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办法是将其产量确定在边际收益(MPB)等于其私人边际成本水平上。
(4)规模报酬递增。
经营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边际成本不断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绪论问:公共部门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的关系如何?❖公共财政学的历史考察公共财政学发展的两个阶段:早期公共财政学和20 世纪30-50 年代以来的现代公共财政学。
早期公共财政学❖1776 年亚当• 斯密出版了“ 创立财政学” 的《国富论》。
❖1892 年巴斯塔布尔出版了《公共财政学》一书,标志着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正式出现。
❖早期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研究视角局限在以国家职能的履行引导出公共财政的活动范围的思路上。
现代公共财政学❖其分析基点和根本思路转向政府如何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满足个人和集团的公共需求以及矫正市场失灵。
❖1936 年意大利学者马尔科的著作《公共财政学初步原理》在美出版,将英美财政学理论转到“ 公共经济” 上,1947 年,阿兰和布朗里出版了《公共财政经济学》。
❖20 世纪50 年代末,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这一经典。
交锋❖观点一:认为这不只是改名的问题,其研究的范围、领域、方法、指导思想等都有实质性变化。
观点二:认为两者并无差别。
❖我的观点: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政府所有的职能都是财政活动。
非政府公共部门机构从事的活动是准财政活动。
课程框架1.公共部门经济基础理论2. 公共支出理论3. 公共收入理论4. 财政政策分析5. 财政分权与财政联邦主义前沿问题❖公共选择多级政府过渡国家的财政财政中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政府企业化政府第三部门的作用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实证分析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
主要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
比如,2007年中央政府发行了多少国债?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实证分析可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
理论分析(theoretical analysis)•从某些假设前提出发,借助一系列的假说和推论,对经济变量关系进行简化描述或推导的定性分析。
•如考察劳动所得课税对工人劳动行为的影响–产生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课税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实际影响,要看两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论分析本身往往无法提供确定的结果经验分析(empirical analysis)•指通过调查或实验取得实际资料而进行的定量分析;•主要有三种方式:访谈、实验、经济计量分析;•计量经济分析(econometric analysis)是当前在经济学中最为流行的经验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是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它能够提出实现何种经济目标的政策建议;▪它基于基本的价值判断,并非客观的方法;较多受到人们的立场、感情、信念等因素的影响;▪如:电信资费是否偏高?增加国债发行是利还是弊?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公共部门经济学的两大任务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解释政策的经济影响——有赖于实证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指南——有赖于规范分析❖像“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政策”的问题其分析和判断属于规范分析的范畴但问题的良好解决必须建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参考书目(1) 施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布朗、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鲍迪威、威迪逊:《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布坎南:《公共财政》,中国财政出版社,1991年。
(5)Harvey S. Rosen, Public Finance. 6th ed. Boston: McGraw Hill,2002.(6)黄新华:《公共部门经济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
(7)高培勇:《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02年。
经济学基础知识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它的目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
主要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30 年代“ 大萧条” 和“ 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一)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整体经济是建立在无数个体的家庭和企业的决策和相互交易基础上的)(二)规律和方法有不同有些总量,是可由个量相加而得(如总消费、总投资、总产量)。
但很多场合,二者规律性不同。
很多在个体或微观成立的规律,在整体或宏观经济中并不成立•宏观经济学研究、解释和解决以下问题:–经济增长如为什么一些国家平均收入水平高而另一些国家平均收入水平低?为什么有些国家收入增长快而另一些国家慢?–通货膨胀为什么一些时期物价上升迅速而另一些时期物价较为稳定?–失业为什么一些年份就业和生产扩大而另一些年份收缩?——上述三个宏观经济目标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政府如何通过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实现相应的政策目标。
一、需求(demand)1 .定义需求是指家庭(个人)或厂商在某一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上按照某一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物品或劳务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收入(3)该种商品的价格(4)其他商品价格(互补品、替代品)(5)人们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需求曲线二、供给(supply)1.定义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上,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物品或劳务的数量。
2.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的自身价格(2)生产的成本(3)生产技术水平(4)相关商品的价格(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6)政府的租税政策供给曲线三、供求规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商品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
供求规律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实际价格总是有成为均衡价格的趋势,在这个价格上需求等于供给。
(这个规律并不意味着价格每时每刻都处于均衡点上,但市场处于调整过程中时,价格会上下波动。
)市场均衡与非均衡钻石-水的悖论交换价值(value in exchange)使用价值(value in use)四、相关成本的概念(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一项资源以其在其他用途中的最优用途上的价值所衡量的成本。
(2)沉没成本(sunk cost)----已经付出并且不能收回的成本,具有理性的人只能忽略它们。
(3)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成本。
MC(4)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
MB(5)固定成本(fixed cost)----不随产出数量变化的成本。
FC(6)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随产出数量变化的成本。
VC五、相关效用的概念(1)效用(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自己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人而言其效用是不一样的。
(2)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或者减量。
MU(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消费数量保持不变条件下,随着一个人所消费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而有递减的趋势。
六、消费者剩余 (consumer’s surplus )1 .定义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货币额与他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成为消费者的无形节约。
七、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1.定义 无差异曲线是表示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的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反映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的消费C 1 与 C 2 的组合。
2.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都存在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3)无差异曲线总是凸向原点,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3.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在维持效用水平和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MRSXY=ΔY/ Δ X =(Y2-Y1)/(X2-X1) 用X来替代Y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了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MRS ): 为获得1单位的C 1 ,消费者愿意放弃的 C 2 的数量。
八、预算约束线对个人而言,在收入确定的条件下,用全部收入去购买C1、C2 两种商品,预算约束线上的点表明了花去全部收入可购买物品的最大限量的可能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变动(1)两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
(2)消费者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
(3)消费者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另一种商品价格不变。
九、等产量线1、定义 等产量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多种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2、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少一单位1种要素投入量的同时需要增加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数量。
– ¡ª劳动的变化量 – 每一单位这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十、生产可能性曲线 PPC(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资源稀缺――个人、厂商、政府以及整个经济作选择――――如何有效利用资源 以大炮和黄油为例, 分析一国所面临的军用和民用开支的选择问题边际转换率 MRT PPC 的斜率(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 –在资源给定条件下,增加一单位黄油需要放弃的大炮产量。
MRT 黄油,大炮=-(ΔQ2/ΔQ1)十一、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3L KK MRTSL∆∆,=-K1Q•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原因:每一笔交易买者的支出总等于卖者的收入)•在市场中,每个个体(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都既是买者又是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