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
(课题设计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社会发展中,我们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合作性的,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合作将是未来世界的主流。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学生养成了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多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别人相处与交往的社交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的时代甚不合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站在时代的高度,未来的劳动者必须善于终身学习、善于获取信息、善于知识创新。而要让教育对象具备这些“关键能力”,就必须变革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倡导旨在克服单纯接受学习弊端的合作性学习,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须选择,符合时代需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再处于课堂的支配地位;同时学生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因为学生在小组中只是分工不同的协作关系,而不再有优劣之分。学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活动空间。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要么,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要么,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要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要么,汇报时,常常是说:“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说:“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等。不一而足,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等的培养无法构建起来。笔者在尝试小组合作学
习教学时,也碰到了如上的种种困难,产生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不合拍的困惑。迷茫、急噪、放弃都不是办法。静下心来思考:怎样让孩子学会合作?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般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小组成员之间正相互依赖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正相互依赖关系是学生的一种认识,即认识到对组里某个成员有益的事对全组也有益;对组里某个成员有损的事对全组也有损。换言之,正相互依赖意味着每个成员感到全组“同生死、共患难”。在这种关系中,每个成员与小组及其他组员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每个人都要为小组和其他组员的学习负责,每个组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和责任,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的表现。以此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延伸出的听取、说明、求助、反思、帮助、支持、建议、协调等交流技能,让学生通过小组乃至全班的合作获得知识,形成学习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着力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使学生愿意并通过个人努力,为集体做出贡献,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提倡合作精神基础上的竞争,竞争中的合作,达到互相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2、分析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对合作学习效果的影响,探索培养儿童的交往合作意识、角色意识和合作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教会学生合作的必要技能,让每个学生懂得合作的好处,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成果分享,提高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自尊,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儿童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
3、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需要,进而让学生通过倾听、说明、求助、反思、帮助、支持、建议、协调等方式学会与人交流,学会通过合作达成目标,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并在其他学科,乃至在生活广义的学习活动中也能利用与人合作的能力达成目标。
5、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家访,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探索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力量,共同支持并开展好本课题的途径。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观察法、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为二个阶段,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分析学生现状,制定出研究方案。
首先、分析学生现状,在调查中教师普遍感觉到80%的学生创新意识淡薄,不乐于探究,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合作技能,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学生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能围绕主题进行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解决矛盾冲突。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极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另外,教师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应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有必要的讲述,不要一有问题就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还有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泛滥,脱离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状况的合作学习,致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让学生逐渐感到厌倦。教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才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第二阶段:点面结合认真实践研究
1、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合作小组。针对学生的实际,我们初步建立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训练体系。
2、教师通过理论研究,教材分析,积极探讨学习方式,把合理的学习方式应用到备课、说课、上课之中,真正做好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因此在每节课的教学之中,首先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本节课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②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③如果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应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④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这就要求根据学生情况和学习内容本身的特点有所选择,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每节课后,及时小结教学过程中不同学习方式的得失,修改完善教学设计,为以后的合作学习提出建议。
五、合作学习策略实施
以教师对课改理论的学习为主,不断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方式与内容,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层次为纵向维度;以教师按“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横向维度,构成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平台”;再以同伴互助、定期集中探讨,对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行为、效果作深刻的反思,分析得失。
1、加强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自新课程理念贯彻以来,我们就瞄准了“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当初对新理念还很陌生,总觉得难以操作,上课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