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河北特岗教育学习题带解析-教育学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河北特岗教育学习题练习
教育学1
一、单项选择题
1.“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句话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D.古代教育具有脱离生产劳动的特点
1.【答案】D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教育的总体特征。
“君子忧道不忧贫”出自《论语·卫灵公》,指君子只忧愁自己的为人,不忧愁是否贫穷。
孔子把请教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说明孔子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这体现了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特点。
D项正确。
A项: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等级性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题干中孔子的观点并未体现出等级性。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说明教育具有什么社会属性?()
A.相对独立性
B.社会实践性
C.自主发展性
D.历史继承性
2.【答案】A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和政治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
A 项正确。
B、C两项:均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历史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后一历史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历史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A.人类的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活动
C.人类认知世界的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答案】D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教育心理学起源论认为,教育心理起源于()。
A.动物本能
B.语言
C.生产劳动
D.模仿
4.【答案】D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D项正确。
A项: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为干扰项,无此说法。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不包含以下哪一种?()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
5.【答案】A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三艺。
中世纪,天主教会对西欧诸多封建诸侯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们创立了各级教会学校,为教会培养所需的人才,主要包括僧院学校、大教堂学校、教区学校。
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B、C、D三项均属于三艺的内容。
与题干不符,排除。
A项:“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不属于三艺,与题干相符,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6.我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A.《大学》
B.《史记》
C.《左传》
D.《学记》
6.【答案】D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D项正确。
A项:《大学》是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编成,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在中外教育史上大力倡导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墨子
C.卢梭
D.王夫之
7.【答案】C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自然主义教育要培养的首先应该是自然人,即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其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C项正确。
A项: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其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主要观点有:(1)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2)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4)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5)教育目的:完善道德,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教育作用是兼爱、非攻。
教育目的是培养“兼士”或“贤士”。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王夫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力行实践,即“教必著行”。
教的知识,虽不能完全付诸行,但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努力实行。
学以致用,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王夫之说:“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
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
”他指出教是为了学,教师主要起指引的作用,进德修业的工夫,则靠学生“自悟”。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在西方教学史上,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
A.以学生为学习中心
B.需要层次理论
C.先快后慢遗忘曲线规律
D.教育性教学的思想
8.【答案】D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思想。
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根据其心理学理论,确认教学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最基本的手段,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D项正确。
A项:杜威提出现代三中心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被公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领导人物之一,他以人性论、潜能论和动机论为理论基础,创建了理论化、系统化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实验室控制,对记忆的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从实验中,他得出:人类的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9.1912年,()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首次表达了作为“教育方针”的“五育并举”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
A.梁漱溟
B.蔡元培
C.陶行知
D.叶圣陶
9.【答案】B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首次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主张。
B项正确。
A项:梁漱溟致力于乡村教育理论与实践。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理论。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提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
10.【答案】A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萌芽阶段人物与观点的对应。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关于教育的对象,他认为“有教无类”。
此外他提出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教学相长等一系列教育观点。
因此,我国古代提出“因材施教”思想的教育家是孔子。
A项正确。
B项:老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墨子在社会伦理思想上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兼爱为核心,反对儒家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
在教育目的上主张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主张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1.【答案】B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杜威及其思想的对应。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反对传统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思想。
B项正确。
A项:卢梭认为自然主义教育要培养的首先应该是自然人,即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认为一切男女都应该进学校,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方法和实施内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2.“拔苗助长”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它违背了()。
A.因材施教
B.启发式教学
C.循序渐进
D.讲授式教学
12.【答案】C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个体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没有按照事物发展本身的顺序来进行,因此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要求。
C项正确。
A项:因材施教是个体身心发展差异性的要求。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因此,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能在短时间内系统传授知识,经济实用,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3.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的说法反映了()观点。
A.多因素作用论
B.白板论
C.内发论
D.外铄论
13.【答案】C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个体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发论。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题干中,“树大自然直”的意思是:树长大后自然会长直。
常用来比喻孩子不需管教,小时候恣肆些,大了自然会好。
这忽略了后天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反映了内发论的观点。
C项正确。
A项: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白板论是将人初生的心灵比作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认为人的知识经验是由后天获得的理论。
该说法体现了外铄论。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将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归结为()。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14.【答案】A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个体发展——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意思是: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直挺;白沙混进了黑土里,便和黑土一样黑了。
这句话比喻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就能健康成长;而好的人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它阐述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A项正确。
B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因此,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5.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有()。
A.选择作用
B.发展作用
C.传递作用
D.保护作用
15.【答案】A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这是指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滤”了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和认知意向的改变,这也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题干中“简化”、“净化”体现选择作用。
A项正确。
B项: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传递着文化,使新一代能迅捷、经济、高效地继承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迅速成长为具有鉴赏、创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无此说法,一般表述为保存功能,指教育将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从而使教育有了保存文化的功能。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6.教育能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成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16.【答案】A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即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三方面: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
最有效形式;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中,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其成为专门的和发达的劳动力;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简单劳动力训练成复杂劳动力;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
A项正确。
B项: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教育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传递和保存文化(文化传承功能);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选择、提升文化;更新、创造文化。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17.【答案】B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政治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为:(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B项正确。
A项: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表现为:(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表现为:(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6)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表现为:(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动力作用;(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观念;(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4)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5)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18.【答案】C
【考点】教育学——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述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以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培养人,即培养劳动者。
C项正确。
A项: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质量标准。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9.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9.【答案】A
【考点】教育学——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述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具体包括:(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调控功能;(4)激励功能;(5)评价功能。
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选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0.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目的。
这句话反映了()。
A.宗教教育目的理论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0.【答案】D
【考点】教育学——教育目的——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贡献的指标。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巴格莱、孔德、赫尔巴特、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孔子、荀子。
D项正确。
A项: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是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二、多项选择题
2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场所
D.教育措施
21.【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措施)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A、B、D三项正确。
C项:教育场所不属于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BD。
22.下列属于苏格拉底问答法步骤的是()。
A.讽刺
B.助产术
C.定义
D.提问
22.【答案】ABC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产婆术也叫问答法、苏格拉底法,其步骤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
A、B、C三项正确。
D项: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BC。
23.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
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斯金纳
23.【答案】BCD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个体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解析】本题考查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外铄论主张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等。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而起伪”是荀子的思想观点,他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发展需要依靠外在力量去改变。
华生这样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从领袖到小偷”。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塑造起来的。
B、C、D三项正确。
A项: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表明他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CD。
24.关于人口与教育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
B.人口质量不影响教育质量
C.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D.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24.【答案】ACD
【考点】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口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因此,A、C、D三项正确。
B项:表述有误。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CD。
25.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教育史上有两种对立的理论,这两种理论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