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教育学教育目的
特教教师教育工作计划和目标

特教教师教育工作计划和目标一、引言特殊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事业,它旨在为那些在学习、发展和行为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定制的教育。
因此,特教教师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责任,需要在多方面进行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育功能的发挥。
为了全面提高特教教师的教育工作水平,制定一份教育工作计划和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可操作性强的特教教师教育工作计划和目标,以期共同努力实现特殊教育的理想目标。
二、特教教师教育工作目标1.提高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2.促进特教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3.提升特教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4.加强特教教师对特殊教育政策和理论的认知和理解5.推动特教教师的教育科研和实践能力三、特教教师教育工作计划1. 提高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目标:(1) 提高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2) 增强特教教师的课堂管理和指导技能计划:(1) 举办专题教育培训,提高特教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应对能力(2) 鼓励特教教师参与学科交流和研讨,探讨特殊学生的教学特点和解决方法(3) 提供实践机会,让特教教师们参与实际教学操作,提升教学技能和管理能力2. 促进特教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目标:(1) 建立和培养特教教师之间的合作团队(2) 提升特教教师与其他教师、家长和社会资源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计划:(1) 鼓励特教教师组织教研活动和交流课题研究,提升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2) 加强对特教教师的沟通和指导,鼓励他们与其他教师和家长共同讨论学生的教育问题(3) 加强特教教师和社会资源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3. 提升特教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目标:(1) 培养特教教师的耐心、责任心和情感智慧(2) 提升特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心理调适能力计划:(1) 提供心理健康培训和个人成长辅导,帮助特教教师提升心理素质(2) 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训体系,加强特教教师的道德修养(3) 注重特教教师的工作负荷和生活平衡,保障其身心健康4. 加强特教教师对特殊教育政策和理论的认知和理解目标:(1) 增强特教教师对特殊教育政策的了解和把握(2) 充分掌握特殊教育理论和技术的知识计划:(1) 组织专家讲座和研讨会,提高特教教师对特殊教育政策的认知(2) 鼓励特教教师参加相关学科的培训课程,提升特殊教育理论水平(3) 构建特殊教育政策和理论学习平台,方便特教教师随时了解相关信息5. 推动特教教师的教育科研和实践能力目标:(1) 提升特教教师的教育科研和实践能力(2) 培养特教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实践能力计划:(1) 设立特教教师科研项目和实施计划,鼓励特教教师深入学科研究(2) 组织特教教师教学实践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3) 鼓励特教教师参与教学案例研究、教材编写等实践活动四、总结特殊教育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工作,特教教师的教育工作计划和目标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2016年辽宁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章节典型真题:教育目的与制度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章节典型真题:教育目的与制度2016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
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1.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 )。
A.泛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论【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主张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相关知识点: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二、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一)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卢梭认为,人生下来是好的,可是一到了人的手中就变坏了。
因此,儿童的教育要远离腐化的上层社会生活,远离充满罪恶的城市,主张把儿童带到乡村大自然的淳朴环境中,把他们从社会的不良影响下挽救出来,在教育中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的发展。
永恒主义者赫钦斯说:“一个公民或一个国民的职能……在不同社会之间可能各不相同……但是作为人的职能,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社会中都是一样的,教育制度的目的就是提高作为人的人。
”马利坦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
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
”(二)社会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考点:课程目标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考点:课程目标【高频考点——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它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影响,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课程目标具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而不是具体的;课程目标旨在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是具体的,可以付诸实现,不是一般性的规划,与教育目的不同。
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但培养目标通常不涉及具体的学习领域。
因此,为了使课程编制工作切实有效,我们还必须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即要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课程目标的制定关系到某一科类或某一学科的全局,而教学目标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依据,它主要是对局部的教与学产生导向作用。
从教育目的到培养目标到课程目标再到教学目标,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上一层次目标制约着下一层次的目标,而下一层次目标是上一层次目标的落实与具体化。
二、三维课程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要考点三:教育的目的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要考点三:教育的目的(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要考点三:教育的目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考点1】教育目的及其特点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陕西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简答题四

陕西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简答题四1、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
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是不能测量的。
2、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1)导向作用。
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激励作用。
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3、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4、怎样理解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5、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6、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能力,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离不开大量具体的知识,但创新能力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不仅表现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特岗必考知识点

特岗必考知识点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斯宾塞。
2、“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主要有孟禄。
3、“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代表人物主要有凯洛夫、克鲁普斯卡娅。
三、教育的作用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
2、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促进科技发展。
5)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四、现代教育的特点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提高全民素质。
3、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4、重视培养创造力。
5、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6、重视教育民主化。
7、重视教育与生活的。
8、重视教育的开放性和国际性。
9、重视学制改革和课程改革。
10、重视研究性学习。
11、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
12、重视师生关系的变化。
13、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14、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河南特岗知识点汇总一、河南特岗考试简介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是河南省面向全国范围内招聘特岗教师的考试。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考试后,考生将获得河南省特岗教师的岗位合同,有机会在河南省的农村学校任教。
二、河南特岗考试知识点1、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是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它主要包括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目标、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以及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是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科目。
它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同时还需要掌握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以及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3)

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3)仁怀市事业单位单位(教师岗)辅导章程:(/guizhou/zhuanti/gz_rhbk/)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相连,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和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
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如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潜能,这些不同点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性独特的学生。
因此,教育还要尊重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前列。
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特岗教师教育学: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新一代寄予的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由此可见,教育方针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一肩二任,方针中包含着教育目的,发挥着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双重作用。
而且,在更多的情况下,方针和目的通用,两者融为一体。
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方针除了包含“为准培养人”和“培养怎样的人”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教育目的位居于方针之下,是关于各级各类教育培养的人的目标与规格,它规定了该层次该类别的教育应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合什么领域需要的人。
年月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
特岗教师教育学名词解释归纳(二)

特岗教育学名词解释归纳(二)各省市的特岗题型中,名词解释都将是影响学生成败的关键。
所以中公讲师对教育学的相关名词加以总结、概括: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5、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6、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7、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8、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河南特岗知识点总结

河南特岗知识点总结河南特岗考试是许多有志于投身教育事业的朋友们所关注的重要考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下面就来对河南特岗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综合知识1、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制度:学制的类型、我国现行的学制等。
(4)课程:课程的类型、课程设计的模式、课程改革的趋势等。
2、心理学(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绪情感与意志: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意志的品质等。
(3)个性心理:需要、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
3、教育心理学(1)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知发展理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4)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4、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教育法的体系、教育法律责任。
(2)教师法: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资格和任用。
(3)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的性质、管理体制、经费保障等。
二、学科专业知识1、语文(1)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
(2)汉字:汉字的结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
(3)词语:词语的理解、积累、运用。
(4)句子:句子的类型、句式转换、修改病句、修辞方法。
(5)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古诗词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6)写作: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的写作方法。
2、数学(1)数与代数: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程、不等式的解法。
(2)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
(3)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4)综合实践: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英语(1)语音:音标、重音、连读、语调。
特岗考试知识点总结

特岗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教育教学理论基础1. 教育学概论(1) 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规律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通过教育学的学习,特岗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 教育学的任务主要包括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手段、条件和规律。
(3) 教育学的意义通过深入学习教育学,特岗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促进对学生的教育实践和教学实践的认识。
2. 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现象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特岗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行为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个性与个体差异、教育测量与评价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通过深入学习教育心理学,特岗教师可以更好地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指导教育实践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原理(1) 教学原理的概念教学原理是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学习教学原理有利于特岗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2) 教学原理的任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内容。
(3) 教学原理的意义通过深入学习教学原理,特岗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二、政策法规和教育政策1. 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2) 《中小学教师法》(3) 《民办教育促进法》(4) 《义务教育法》(5) 《私立教育促进法》2. 教育政策(1) 教育现状与改革(2) 教育发展规划(3) 教育投入政策(4) 教育领域创新政策(5) 教师职业发展政策以上是特岗教师考试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对以上知识的掌握,特岗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2014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2)

2014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2)仁怀市事业单位单位(教师岗)辅导章程:(/guizhou/zhuanti/gz_rhbk/)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它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社会制度不同,则其教育目的也不相同。
另外,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定往往依据自身国情,把社会对教育最迫切的要求与教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之间的矛盾,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中心问题。
例如: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进入和平建设的发展时期,百废待兴,故1949年我国确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
(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
教育目的是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实现的,因此,在把教育目的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时,也必须关注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既有经验。
(三)人们的教育理想从根本上说,教育目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观念,它反映的是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
因此,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
这种理想同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如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等。
(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因而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社会发展史的考察指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章节典型真题:教育目的与制度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章节典型真题:教育目的与制
度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
1.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 )。
A.泛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主张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相关知识点: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2.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相关知识点:教育目的的结构
3.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检查和规定是( )。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教学计划
【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这三个概念的辨析,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注意理解清楚。
教学目标应该是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体现出来的,而教育目的是规定培
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的,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相关知识点: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育目的》

教育学需要记忆的地方非常多,本文根据福建教师招考中考试大纲对教育综合的要求,梳理了教育目的知识点,方便大家更加顺利地开展学习。
一、教育目的及其作用(一)教育目的的内涵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性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
它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1.根据教育目的自身实践的特点看,分为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价值性教育目的:具有价值判断的意义。
操作性教育目的:具有实践操作意义。
前者是后者的依据,设定原则,价值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体现形式。
2.从教育目的要求的特点看,分为终级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终级性教育目的:具有终级结果的教育目的。
发展性教育目的: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
前者是后者的根本依据,后者是前者的具体体现。
3.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分为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被社会权力机构确定并要求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守的教育目的。
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蕴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
(三)教育目的作用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对人培养的定向作用;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作用。
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借助三种方式进行:确定价值的方式;标准的方式;目标的方式。
调控对象: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三个功能相互联系、综合体现。
定向功能伴随评价功能和调控功能而发挥,调控功能的发挥需要以定向功能和评价功能为依据,评价功能的发挥凭借定向功能。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一)教育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要考点归纳四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要考点归纳四
六、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可以说,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都应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而展开。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七、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我国的教育方针:
(1)1957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
(2)1958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规定“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
(3)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
河南招教网。
特岗招教复习笔记(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本章是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的理论探讨,对正确理解教育目的和我国当前学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以选择题、判断题形式进行考查。
侧重考查以下重点内容:1、教育目的的概念、意义与作用;2、教育目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5、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6、教育制度的概念;7、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专题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客观题考点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的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问题是(培养怎样的人)。
客观题考点二: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教育方针)。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专题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客观题考点一: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2022年特岗教师考试特岗教师-教育目的理论

特岗教师-教育目的理论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这个学问点历来是特岗老师聘请考试中的常考学问点,出题形式以单项选择题和推断题为主。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仔细备考。
常考的教育目的理论主要有五个:1.宗教本位论;2.社会本位论;3.个人本位论;4.教育无目的论;5.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进展的辩证统一论。
1.宗教本位论西欧中世纪盛行,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所谓教育目的的宗教本位论,就是主见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抱负,把人培育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宗教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将教育为神学服务、以神压抑人道推到了极端的地步。
宗教本位论很少出题,一般假如出题可能考查代表人物;或给出观点,问是什么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
主要观点: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主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意社会的需要,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的目的。
因此,要提倡民族主义,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该观点强调社会需要,在此基础上进展成为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即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为国家服务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观长期以来是社会本位论,并且这种社会本位表现偏重于教育维护社会统治方面。
社会本位论是常考学问点,主要出题方式是给出一句名人名言,问该句名人名言是持有什么教育目的论。
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为了社会、国家、培育合格公民这三个关键词,凡是和这三个关键词有关的陈述都是社会本位论。
还有留意我国历史上,教育目的长期是社会本位论。
另一种考法是给出几个代表人物,让考生识别哪一个或几个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常常与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混在一起去考。
3.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
主要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动身,强调教育要听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意人的需要;注意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见教育的目的是培育“自然人”,进展人的共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个人本位论也是常考学问点,主要出题方式是给一句名人名言,问该句名人名言是持有什么教育目的论。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育目的)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国家;培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课堂。
3.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调控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4.教育目的确立的科学依据。
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个体身心发展需求5.教育目的区里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理论代表人物核心观点备注个体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洛克、福禄贝尔等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
二者的观点虽然是对立的,但共同处在于都从各自的人生哲学中引申出教育的目的,而他们的人生哲学由于片面强调个人需要或社会需要而失之偏颇,从而导致了他们各自在教育目的依据上的片面性。
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康德、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实现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其他目的。
他认为教育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因此也有人称作“教育适应生活说”。
该理论并不是主张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
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教育神学目的论夸美纽斯他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今生为永生做准备”。
6.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物质基础;共产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岗教师教育学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经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新一代寄予的期望都能够理解为广义
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
和行动纲领。
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由此可见,教育方针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一肩二任,方针中包含着教育目的,发挥着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双重作用。
而且,在更多的情况下,方针和目的通用,两者融为一体。
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1.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方针除了包含“为准培养人”和“培养怎样的人”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2.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教育目的位居于方针之下,是关于各级各类教育培养的人的目标与规格,它规定了该层次该类别的教育应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合什么领域需要的人。
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20)》(简称《纲要》)。
《纲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
”这是中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1.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不但为受教育者指明方向,预定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因此,教育目的无论是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不但能指导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
力。
教育目的本身包含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标准来进行。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各级各类学校还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国家的教育目的
国家的教育目的居于第一个层次,它是由国家提出来的,其决策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一般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
(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居于第二个层次,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