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还湿工程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还湿工程措施

摘要:三江平原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但随着农业的大面积开发,湿地面积从原来的30000多km2锐减到了现在仅存于自然保护区内的4489km2。三江平原湿地生态严重受到威胁,并影响了整个三江平原的生态。本文论述了三江平原湿地分布现状,阐述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从而确定了还湿目标,提出还湿采取的工程措施。

关键词:三江平原湿地保护还湿目标工程措施

1.湿地分布现状及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1.1湿地分布现状

三江平原的湿地现有4489km2,仅存在于几个自然保护区及漫滩河流两岸。

据2002年遥感解译与地面调查结合统计,三江平原现有湿地主要分布统计如下表:

表1-1 三江平原现有湿地统计表

1.2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1.2.1湿地的生态作用

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也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等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原材料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2.2湿地生态的脆弱性

水是建立和维持湿地及其过程特有类型的最重要决定因子,水文流动是营养物质进入湿地的主要渠道,是湿地初级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因此,湿地对水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水文状况易受自然及人为活动干扰,所以湿地生态系统也极易受到破坏,且受破坏后难以恢复,表现出很强的脆弱性。因此,良好的湿地生态是需要人类的保护的。

1.2.3我国对湿地的保护政策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 ,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

我国早在1992年就加入《湿地公约》,并颁布和实施《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但湿地保护工作因农业的不合理发展而未得到实质的保护,1999年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及时停止了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行为。并结合各地区湿地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湿地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湿地的生态作用、脆弱性以及国家法规的了解认识,可知保护湿地对于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水环境有着重要作用;是确保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对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还湿目标

退耕还湿的目标主要确定在哪些原本是湿地环境的,且不适宜耕种的土地上,最大限度地在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保证粮食的高产量。

遥感解译资料显示八十年代在古河道内开垦的沼泽湿地,因土壤层较薄,现已失去耕种能力,且失去了原有的湿地生态功能。因此选择具有大多数土壤薄,耕种后几年失去肥力,并导致沙化,且经常发生水患的区域作为还湿目标。其类型分别为:一级阶地或低平原面以下地面,高低漫滩、各级河流古河道(水城子古河道、大力加湖古河道、青龙山古河道等,面积约4200km2)及挠力河中游第四纪以来一直沉积地区以及积水湖泡。具体还湿目标如表2,图1:

表2 还湿目标统计表

图1 三江平原退耕还湿图

3三江平原还湿几点工程措施

水是建立和维持湿地及其过程特有类型的最重要决定因子,因此,保护生态用水将是恢复和保护湿地的关键所在。故在开发后的三江平原,想要保证还湿目标的顺利实现,建议还湿建设内容汇总如表2:

表2还湿建设内容汇总表

注:4个流域(挠力河、别拉洪河、浓江、鸭绿河)

除上述的6种工程措施外,还需建立适合的资源环境生态水利体系。

目前,为了有效保障三江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以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为指导思想,兴建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拦蓄地表水资源;在确保防洪保安的前提下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水利工程,为保护湿地资源有效地利用洪水资源;开展涝渍耕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变水害为水利,发挥土壤水库在调节作物生理需水与地下水资源量的关系,防止农田用水占据湿地生态用水;建立节水灌溉工程,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开展喷灌技术的研究;针对该区的实际情况,可推广田间工程条田化、稻田旱耙旱平,浅湿灌溉技术等,由此形成科学的资源与环境生态水利体系。

总之,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生态恢复建设应在湿地生态结构上下功夫,以环境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保证湿地生态阈限的满足。通过退耕还湿(还林还草)、刹住毁湿(草、林)开荒、划入或组建保护区(地)、新建一批蓄水坝和平沟等措施,保持、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探索适合该区的湿地农业发展模式,是防止农业生产对湿地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的有效途径。从资源水利和环境生态水利的战略高度,配置有利工程设施,在满足农田用水的同时,确保湿地生态用水安全。

4 结论

本文在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分布现状基础上,阐述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依据调查确定了一级阶地或低平原面以下地面,高低漫滩、各级河流古河道等不适宜耕种的区域作为还湿目标。提出了修引水渠、修蓄水坝、平沟、还草、建保护区(地)、搬迁村屯农场等工程措施,并建立适合的资源环境生态水利体系,以确保湿地用水,以保证湿地环境的有效恢复。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三江平原沼泽[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王树棕,初本君,王子东等.三江平原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报告[R],地矿部90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987.

[3]陶庆法,张万等.佳木斯城市环境地质勘察报告[R],地矿部90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991.

[4]倪红伟,等.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R],1998年12月.

[5]陈梦熊.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与综合性生态环境地质调查[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3).

[6]尹喜霖,张烽龙,单广杰.黑龙江省北三江地区水土流失现有关方面及其防治对策(J),国土资源与环境,20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