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_教(学)案
小学农作物种植教案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和养护要点
小学农作物种植教案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和养护要点小学农作物种植教案: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和养护要点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他们的植物种植和养护技能。
这不仅有助于增加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责任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学农作物种植教案,帮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和养护要点。
一、引言种植农作物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谨慎计划和有效的管理。
小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和养护要点,将有助于他们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和劳动的价值。
通过这个教案,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种植技能,以及增加他们对食物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包括准备土壤、选择种子、种植、施肥、浇水等。
2.了解农作物的养护要点,包括除草、防虫害、适时施肥、合理浇水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来学习种植农作物的过程。
4.唤起学生对食物的珍惜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
三、教学内容1.农作物的种植过程a.准备土壤:选择适合种植的土壤,确保土壤的疏松和肥沃。
学生可以观察不同土壤的特点,并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b.选择种子: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选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种子。
老师可以展示多种不同的种子,让学生分辨其外观和特点。
c.种植:学生将种子按照正确的间距和深度种植到土壤中。
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播种的最佳时机和方式,以及不同农作物的特殊要求。
d.施肥:学生学习选择适合不同农作物生长的肥料,并正确施肥。
同时,还需教导学生掌握适量施肥的原则,以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e.浇水:学生学习掌握适量浇水的技巧,避免过度浇水或缺水。
同时,需要教导他们选择合适的浇水时间,以避免影响植物生长。
2.农作物的养护要点a.除草:学生了解各种常见杂草,以及它们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学习除草的不同方法和注意事项。
b.防虫害:学生学习识别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了解其对植物的危害。
农学学学科的农作物种植
农学学学科的农作物种植农学学科的农作物种植教案导言:农学学科是农业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涉及到农作物的种植、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农作物种植是农学学科中的基础部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以农作物种植为主题,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农作物种植的概述1. 农作物种植的意义和目标- 解决粮食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 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2. 农作物种植的基本原则- 选择适宜的品种和良种- 合理规划和设计种植结构- 种植技术要科学、规范二、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优势选择1. 农作物的生态分布- 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 土壤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2. 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对土壤条件的要求3. 农作物优势选择的原则- 综合考虑适应性和经济价值 - 结合市场需求和产地条件三、农作物的种子选择和预处理1. 农作物种子的选择原则- 适应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 - 正规渠道购买,保证品质- 种子无病虫害和杂质2. 农作物种子的处理方法- 消毒处理,预防病虫害- 萌发前处理,提高发芽率四、农作物的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1. 土壤改良的目的和方法- 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翻耕、灌溉和排水等措施2. 农作物施肥的原则和方法- 按需施肥,遵循肥料比例- 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搭配五、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1. 农作物的田间管理- 播种、移栽和密植等技术- 农药和农薬的使用与安全防护2.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病害和虫害的鉴别和诊断- 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措施六、农作物的收获与储存技术1. 农作物的收获时间和方法- 成熟度的判断和收割期确定- 收获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应用2. 农作物的储存技术- 防潮、防虫和保鲜技术- 贮藏设备和环境的管理七、实践操作:农作物种植的实地考察1. 实地考察地点的选择- 基地农田或农业示范园等- 选择适宜的季节和农作物种植2. 实地考察内容和要求- 观察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和条件- 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结语:通过本次教案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掌握农作物种植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热爱,为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农业科学课教案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科学课教案农作物种植技术农业科学课教案:农作物种植技术引言:农作物种植技术是农业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将从种子选择、土壤准备、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农作物种植技术。
一、种子的选择(500字)农作物的种子是种植的基础,种子的选择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种子的选择应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耐病虫害能力、抗逆性等因素进行。
本节将介绍如何选择优质种子,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优良农作物品种。
二、土壤准备(500字)土壤准备是确保农作物生长良好所必须的一环。
正确的土壤准备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本节将介绍土壤准备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耕作、翻晒、松土等。
三、施肥技术(500字)肥料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正确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节将详细介绍化肥和有机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施肥。
四、病虫害防治(500字)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本节将介绍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五、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500字)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对于保障农作物的灌溉需求、调控水分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使用水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节将介绍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方法,包括灌溉系统、渠道建设等。
六、丰收管理(500字)丰收管理是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丰收管理措施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并保障农作物的品质。
本节将介绍农作物的收割方法、贮藏和运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七、应对气候变化(500字)气候变化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应对气候变化可以减轻其对农作物的影响,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本节将介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包括抗旱技术、抗寒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基础知识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农作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农作物的定义、分类、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等。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农作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作物的分类和生长周期,了解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
1.3 教学内容1.3.1 农作物的定义与分类农作物的定义农作物的分类1.3.2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成熟收获1.3.3 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1.4 教学活动1.4.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农作物的定义、分类、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等内容。
1.4.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1.4.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农作物种植的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农作物生长的成功因素。
1.5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章:农作物种植技术2.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农作物种植的技术,包括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技术,掌握种子选择和播种的方法,学会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2.3 教学内容2.3.1 种子选择种子质量的判断种子品种的选择2.3.2 播种技术播种时间播种深度播种密度2.3.3 施肥技术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施肥时间和方法2.3.4 灌溉技术灌溉的原则和方法灌溉设备的选用2.3.5 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农药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2.4 教学活动2.4.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2.4.2 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室或者农田中进行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实验操作。
2.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效果,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5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农学课教案农作物种植与农业技术
农学课教案农作物种植与农业技术教案教案主题:农作物种植与农业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3. 培养学生发展农业科学兴趣。
教学重点:1.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2. 农业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的细节;2. 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种子样本;3. 工具和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谈论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农作物的不同种类,引起学生兴趣。
第一部分:农业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500字)1. 展示农业技术的概念和定义,解释其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和优势。
2. 介绍农业技术的应用领域,如种植、收获、灌溉等。
并简单介绍现代农业技术的新进展,如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讨论农业技术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800字)1. 介绍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分别从耕地准备、育苗、定植、生长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a. 玉米的种植技术。
如土壤要求、育苗技术、密植与适宜株行间距等。
b. 水稻的种植技术。
包括水稻的品种选择、水田准备、转播、管理和稻瘟病防治等。
c. 高粱的种植技术。
如高粱的适应性、播种和育苗、生长管理以及抗病虫害的方法等。
2. 分析不同作物种植技术的异同,以及针对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适应性。
第三部分: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500字)1. 讨论现代农业技术的创新,如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探讨农业技术与农作物品种改良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关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或资料,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农业科学,并引导他们思考农业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小学实践教学:《蔬菜种植技术》教案与教学设计
小学实践教学:《蔬菜种植技术》教案与教学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教授小学生蔬菜种植技术。
通过种植蔬菜,学生将学习到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蔬菜种植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掌握种植蔬菜的基本技术,包括选址、施肥、浇水、除草等。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1. 蔬菜种植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种植蔬菜的基本技术:选址、施肥、浇水、除草等。
3. 蔬菜生长观察和记录。
四、教学方法1.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校园内的小菜园进行实地观察,了解蔬菜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2. 示范操作:教师示范蔬菜种植的基本技术,让学生模仿操作。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块菜地,进行蔬菜种植和管理。
4.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观察表中。
五、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蔬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蔬菜种植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蔬菜种植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3.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小菜园进行实地观察,了解蔬菜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4. 示范操作:教师示范种植蔬菜的基本技术,如选址、施肥、浇水、除草等。
5. 学生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块菜地,进行蔬菜种植和管理。
6.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观察表中。
7. 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关注蔬菜的生长情况。
六、教学评估1. 教师实地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评估他们的种植技术和动手能力。
2. 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估他们对蔬菜生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资源1. 蔬菜种植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实地观察的小菜园。
3. 观察表和记录表。
八、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将种植的蔬菜带回家,继续观察和照料。
作物栽培学_作物栽培学教案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学
课程代码
03085-03086
总学时120
讲课:90学时
实验:30学时
实习:1周
学分
5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职称
授课对象
农学专业
教材和
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胡立勇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杨文钰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作物,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1.1.2作物生产的特点
1.作物种植的地域性
2.作物种植的季节性
2.中国作物网:http://
3.中国农业网:/
4.中国作物科技信息网:http:///caw/zuowu_c.htm
5.中国种植业信息网:http://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本区包括新疆全省,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宁夏西北部及内蒙古西部,共137个县、市。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本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南部和东北部,川西、甘南、云南西北德钦、中甸2县,共129个县、市。
第二节作物的起源与分类
2.1作物的起源
随着人类从以采集为生向着为自己生产食物这一转变,一些野生植物也被驯化培育成了栽培植物。考古发掘表明,自公元前7000年始,在穆雷贝特(Murey-bet,今叙利亚北部)、我国黄河流域、非洲、美洲等均有栽培作物的早期历史。
高中农学课程教案农作物种植与养殖技术
高中农学课程教案农作物种植与养殖技术高中农学课程教案-农作物种植与养殖技术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农作物的种植与养殖技术,能够掌握农作物的基本种植方法、养殖技术和对应的管理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作物的种植与养殖技术、管理措施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示范资料、相关作物的生长情况展示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一、引入(适量)二、课堂教学(1200字)农作物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包括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我们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采取相应的种植技术。
1. 种子选择选取优质的种子对于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我们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同时要关注种子的质量,例如是否有病菌、是否受过贮存损伤等。
2. 播种播种是将种子按一定间距撒入田地或育苗盘中的过程。
播种时要注意适量、均匀撒种,同时根据作物的需光量和生长习性调整种植密度和行距。
3. 施肥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施肥是种植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根据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肥料的选择和施用。
4. 灌溉水分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合理的灌溉能够保持土壤湿度,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在进行灌溉时,我们要考虑土壤的排水能力和作物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5. 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种植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使用农药、调整生态环境、进行病虫害预警等。
农作物养殖技术农作物养殖技术主要指植物的育苗和管理方面。
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1. 育苗植物育苗是种植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我们可以通过播种、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植株,然后将其移植到适宜的生长环境中。
育苗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湿度、透光度等因素,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校本课程教案:农作物种植
校本课程教案:农作物种植一、教案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种植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2. 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措施;3. 学会使用常见的农业工具和设备;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 土壤要求:肥沃、排水良好、pH值适宜;- 光照要求: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差异;- 水分要求:适度的灌溉和排水;- 温度要求:不同作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 营养要求: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
2.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管理措施:- 种子处理和播种;- 幼苗管理和移栽;- 生长期间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结实期的修剪和采摘;- 收获和储存。
3. 常见的农业工具和设备:- 播种机、喷药器、割草机等;- 温室、灌溉系统等。
4. 观察和实践:学生将参与实际的农作物种植活动,并观察不同阶段的农作物生长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框架;-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和知识交流。
2.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际操作和观察结果撰写的报告;- 考试或测验: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编写的教材;2. 农业工具和设备:校内现有的农业工具和设备;3. 农田或温室:用于实际操作的场地。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将按照以下安排进行教学:1. 第一周:农作物生长环境要求的讲授和讨论;2. 第二周:农作物生长周期和管理措施的讲授和实践操作;3. 第三周:常见农业工具和设备的讲授和示范操作;4. 第四周至第六周:学生参与实际农作物种植活动,并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5. 第七周:总结和评价。
农学农作物种植教案
农学农作物种植教案引言:种植农作物是农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核心环节。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农作物种植的全面介绍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管理要点,培养学生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农业生产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一部分:农作物种植的基本原理1. 土壤与农作物的关系-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对农作物的影响-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重要性2. 光合作用与农作物生长-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光合作用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3. 水分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水分的来源和运动- 水分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合理管理水分的方法和技术第二部分:农作物种植的技术方法1. 农作物的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的重要性- 品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品种选择与农作物适应性的关系2. 农作物的播种与移栽- 播种与移栽的基本原理- 播种与移栽的技术要点- 播种与移栽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 农作物的施肥与养分管理- 施肥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施肥的技术方法和时机- 养分管理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第三部分:农作物种植的管理要点1.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 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方法和措施2. 农作物的灌溉与排水- 灌溉与排水的基本原理- 灌溉与排水的技术方法和设施- 灌溉与排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 农作物的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重要性- 田间管理的技术方法和要点- 田间管理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管理要点,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这将为他们未来从事农业生产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培养他们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与技术
作物栽培学总论讲稿第五章作物栽培制度与技术第一节作物栽培制度作物栽培制度的概念:作物栽培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其内容包括作物布局、轮作(连作)、间作、套作、复种等。
合理栽培制度的要求:应该是体现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农作物种植的优化方案。
(1)应当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2)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3)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各种作物全面持续增产;(4)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作物布局和品种布局(一)作物布局1.作物布局的概念和内容(1)概念。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或农户)种植作物的种类、各种作物种植的面积比例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换言之,作物布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区域或农田上种什么、种多少和种在什么地方。
(2)内容。
作物布局主要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绿肥作物等,有时也包括蔬菜、果树等,作物布局所指的范围可大可小,时间上可长可短。
作物布局既可指作物类型的布局,如粮食作物布局、经济作物布局、绿肥饲料作物布局等等;也可指具体作物、品种甚至秧田布局。
在我国南方多熟制地区,作物布局实际上还包括了连接下季的熟制布局。
2.作物布局的决定因素(l)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具有很高的遗传力。
在一个生产单位或区域,自然条件是相对一致的。
虽然通常有多种作物能够生存和繁殖,但不同作物的生长、繁殖能力以及生产力是不同的。
生长繁殖最好,生产力最高的作物,就是对该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最好的作物。
所以一定要因地种植。
(2)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格因素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自给性的需求;二是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3)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包括经济、交通、信息、科技等多方面因素。
3.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指出: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市场,面向全国,考虑国际,适应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需求;二是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发展本地优势农产品;三要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林地、草地和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
农业课教案范本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种植技术
农业课教案范本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种植技术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而农作物的生长和种植技术则是农业生产的核心。
在农业课教学中,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种植技术是培养学生农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小麦为例,介绍一个农业课教案范本,帮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种植技术。
一、引入在引入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农作物对人类重要性和日常生活中与农作物相关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谈论食用面包对人们的重要性,以及面包中所用原料之一──小麦。
二、小麦的生长环境和要求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小麦的生长环境和要求。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小麦需要哪些自然条件才能健康生长?学生可以讨论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数据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麦的生长环境。
三、小麦的栽培技术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小麦的栽培技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 土壤准备: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小麦栽培所需的土壤类型和土壤处理方法。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测试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并了解如何施肥和改善土壤质量。
2. 播种和整枝: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小麦的播种方法,并介绍整枝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了解到小麦的种子大小、播种深度和间距的重要性,并学到如何对小麦进行整枝。
3. 病害管理:教师可以讲解小麦常见的病虫害,以及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学生可以学到如何识别和预防小麦的常见病虫害,如何选择合适的农药和防治方法。
四、小麦的收获和后期处理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小麦的收获和后期处理技术。
可以提及小麦的收获时机、收割方法以及后续的脱粒、清洁和储存等环节。
学生可以了解到小麦的收获过程和后期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五、实践环节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实践活动,例如种植小麦或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
通过亲身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种植技术。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种植技术,培养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认识。
《农作物种植》教学设计
《农作物种植》教学设计农作物种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点。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农业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
2. 不同农作物的种植要求和适宜环境。
3. 农作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技术。
4.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5. 农作物种植实践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和展示的方式介绍农作物种植的知识。
2.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的实际种植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农作物种植实践案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课时)- 通过PPT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农作物种植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引导学生思考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
2. 掌握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点(3课时)- 分析不同农作物的种植要求和适宜环境,并展示相应的种植方法。
- 以种植小麦为例,介绍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技术要点。
-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种植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课时)- 分组进行农作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作物的生长过程。
-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2课时)-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设计并实施一个农作物种植方案。
-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分享经验。
5. 农作物种植实践案例分析(2课时)- 选择几个成功的农作物种植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因素和经验教训。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农作物种植实践中。
五、教学评价1. 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评分,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和综合能力等方面。
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农作物种植教案
农作物种植教案农作物种植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1. 教案背景:农作物种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基础。
在农作物种植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要求及种植技术,以及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等。
2. 教案目标:- 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要求和适宜种植条件;- 掌握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 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要求;(2) 农作物的种植技术;(3)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要求,以及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2)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观察和讨论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通过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讨论,总结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要求。
- 讲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要求,如水稻需要湿润的生长环境,而小麦则需要较干燥的环境。
- 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比较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2. 教师向学生介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
- 讲解农作物的种子选择和储存的重要性;- 介绍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方法和播种时间;- 带领学生学习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 引导学生学习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实践。
-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种植。
-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种植计划并进行实施。
- 学生定期观察和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管理和调整。
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总结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学生针对自己所种植的农作物,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五章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
确定作物配置。
进行可行性鉴定。
保证生产资料供应。
(二)品种选择及布局
1.品种选择的意义。品种是作物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优良品种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有效地解决倒伏、病虫及其他特殊问题,是保证增产的基本条件之一。优良品种首先应具备高产、稳产及优质的特点;其次,应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必须配合良好的栽培条件,才能实观高产优质高效。
教学方法:讲授法
§6水分调节技术(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参观法
§7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8地膜覆盖栽培技术(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9收获技术(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物栽培制度的概念:作物栽培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其内容包括作物布局、轮作(连作)、间作、套作、复种等。
社会发展水平包括经济、交通、信息、科技等多方面因素。
3.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市场,面向全国,考虑国际,适应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需求;
是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发展本地优势农产品;
要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林地、草地和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这些原则也适于作物布局。在确定作物布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稳定粮食生产;发挥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2.品种选择的原则
根据当地栽培制度。在作物和品种间应注意茬口与季节衔接。
农业科学教案了解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的技术要点
农业科学教案了解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的技术要点农业科学教案:了解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的技术要点一、引言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是农业生产的核心环节,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的技术要点,提高他们对农业科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农作物种植技术要点1. 土壤准备农作物的种植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准备。
清除杂草、翻耕、施肥等是关键步骤。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作物对土壤类型和肥力的要求,并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是农作物种植的关键。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作物的品种特性,如耐冷耐旱等,在实际操作中合理选择。
3. 种植密度和间距种植密度和间距对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重要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作物的种植密度和间距要求,据此调整种植方式。
4. 灌溉和施肥灌溉和施肥是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作物的灌溉和施肥方法,并掌握合理用水用肥的原则,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中的常见问题,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病虫害的能力,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养殖技术要点1. 饲料配制合理的饲料配制是养殖业的关键。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养殖动物的饲料需求和营养要求,并能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2. 栏舍环境栏舍环境对于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起着重要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养殖动物的栏舍需求,如温度、湿度、通风等,并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3. 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养殖业的重要任务。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养殖动物的主要疾病及其预防方法,如疫苗接种、消毒等,以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
4. 定期观察和检查定期观察和检查是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学生需要培养养殖动物观察和检查的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养殖业的顺利进行。
四、实践活动为了增强学生对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要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教案还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1. 实地考察农田或养殖场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农田或养殖场,由专业人员讲解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要点,并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
中学农业技能教案掌握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方法
中学农业技能教案掌握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方法中学农业技能教案—掌握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方法农耕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如何掌握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方法是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文将介绍中学农业技能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方法。
一、农作物种植技术方法1. 土壤准备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准备良好的土壤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种植,并进行地力评估。
其次,根据土壤性质,施加合适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最后,进行耕作操作,如翻耕、平整土壤等。
2. 种子选择和处理选购优质的种子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并注意种子的质量和纯度。
对于种子的处理,我们可以进行种子消毒、浸种和种子加工等多种方法,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抗病能力。
3. 播种和定植播种和定植是农作物种植的关键环节。
根据不同作物的要求,我们可以采取直播、插秧或移栽等不同的播种和定植方式。
同时,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和行距,确保植株之间的充分竞争和光照利用。
4. 管护与管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需要及时的管护和管理。
我们需要进行适量的浇水和施肥,并注意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此外,进行适时的除草、中耕和摘心等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5. 收获与储存在农作物成熟后,我们需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点和收获指标进行及时的收获。
合理的收获方式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确保农作物的品质。
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农作物的储存技术,如干燥、腌制和冷藏等方法,以延长农作物的保鲜期和商业价值。
二、养殖技术方法1. 养殖场选址和设计在养殖业中,合适的场地和合理的场地规划对于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选择离市场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场地,并设计合理的畜舍和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
2. 品种选择和良种繁育针对不同的养殖目标,我们需要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
农业科学课教案农作物的种植与管理
农业科学课教案农作物的种植与管理【教案】一、引言本节课主要介绍农业科学中农作物的种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什么是农作物种植与管理,为什么种植与管理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学会一些关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二、学习目标1.了解农作物种植与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掌握农作物种植与管理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学习内容1.农作物种植与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方法。
3.农作物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思考农作物种植与管理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2.介绍农作物种植与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3.讲解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方法,包括合理施肥、适时浇水、土壤改良等。
4.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所学的种植技术和方法,自行设计一个小型农作物种植实验。
5.讲解农作物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包括病虫害的防治、田间管理和收割等。
6.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常见农作物进行种植和管理实践,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7.学生小组展示实践成果,分享实践经验和发现。
8.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农作物种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然而,教学过程中还需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吴立新教材简介: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
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
本课程设计适用于新型农民通识性技能培训和现代农艺的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
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仅供基础教育适用。
第一讲农作物生长与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1、生长——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
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
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的发育;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4、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1、光谱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
通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制细胞伸长。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红外光——主要产生热效应,可促进某些农作物种子的萌发和细胞的伸长。
2、光照长度根据作物开花对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分为:a.长日性植物。
(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天仙子等)b.短日性植物。
(中晚稻、玉米、大豆、高粱、棉花、烟草等)c.中日性植物。
(早稻、荞麦、豌豆等)3、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相应地增强,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在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植物的呼吸过程也在进行。
把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值称为光补偿点。
喜阳植物光饱合点较高,所以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也较高,生产潜力较大。
另外强光有利于作物果实和籽粒的生长,产品中的蛋白质、含糖量等都比较高。
栽培的农作物多属喜阳植物。
耐荫植物虽然要求一定强度的阳光,但可忍耐不同程度的荫蔽。
相对较弱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一般植物生长较细长、嫩弱,蛋白质含量较少,水分含量较高。
这对于以植物营养部分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很有利。
4、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日数。
(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造成群体中多层立体配置,以减少整个作物层的反射、透射和漏射光,增加作物对光能的吸收比例。
(3)改善水、热、气等环境条件,增加作物光合能力。
(4)培育高光效品种,提高作物的光饱和点。
在培育作物品种时,要增加暗反应的速度,以充分利用光反应所吸收的光能,提高光饱和点和光能利用率。
(5)减少呼吸等消耗,增加净光合生产率。
(6)提高经济系数即谷草比。
通过育种和先进的栽培措施,使作物的经济系数提高。
三、温度与农作物生长1、农作物生育的“三基点”温度A、不同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不同;B、不同品种的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种作物);C、不同生育期的三基点温度也有差异(同一种作物品种);D、不同生理过程和不同器官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是不同。
2、农业界限温度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叫农业界限温度,简称界限温度。
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用日平均气温表示)有:0℃、5℃、10℃、15℃和20℃。
他们的农业意义为:0℃——土壤冻结和解冻;农事活动开始或终止。
冬小麦秋季停止生长和春季开始生长(有人采用3℃),冷季牧草开始生长。
0℃以上持续日数为农耕期。
5℃——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或停止生长,多数树木开始萌动。
冷季牧草积极生长。
5℃以上持续日数称生长期或生长季。
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开始迅速生长。
常称10℃以上的持续日数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
15℃——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春季棉花、花生等进入播种期,可开始采摘茶叶。
稳定通过15℃的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日期;水稻此时已停止灌浆;热带作物将停止生长。
20℃——水稻安全抽穗、开花的指标,热带作物正常生长。
3、温周期现象(1)作物的温周期现象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温的周期性变化的反应,称为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温周期现象是作物对温度节律性变化规律的适应。
(2)气温日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3)气温日变化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大,作物的含糖量和蛋白质含量都较高,产量也高。
另外,气温日变化还常和其它气象要素日变化(尤其是光周期)相结合共同对作物产生影响,即白天高气温、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而适当的气温日较差可增加白天的光合积累而减少夜间的呼吸消耗。
4、积温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
一般用单位为℃。
研究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既要考虑到温度的强度,又要注意到温度的作用时间。
一般分为: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5、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与防治冷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受的下限以下而受害。
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在0℃以上。
冻害: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寒害:主要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在冬季生育期间温度不低于0℃时,因气温降低引起作物生理机能障碍,导致减产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与霜不同。
高温热害:简称高温害,是高温对植物(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损害,一般是由于高温超过植物(生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造成的。
6、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灌溉:在温暖季节与时期的灌溉可起降温的作用,寒冷季节可以起保温作用。
松土与镇压:(1)锄地(松土)有增温、保墒、通气及一系列生理生态效应。
(2)镇压的作用与锄地相反,它能增加土壤容重,减少土壤孔隙,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从而使土壤热容量、热导率都有增加。
垄作:垄作可以提高表层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一般可使垄背土壤(5cm)日平均温度提高1—2℃,并可加大土温日较差。
四、水分与农作物生长1、不同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
2、农作物需水规律。
苗期少,中期多,后期少3、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水分临界期: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由于水分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之为某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水分临界期一般在作物的穗花期,不一定就是作物需水量最多。
水分关键期:在水分临界期或对水分也相当敏感的另一个时期,正好遇上当地降水条件经常不足,这一时期即当地水分条件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关键期。
4、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5、水分异常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洪涝、渍害。
五、养分与农作物生长1、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16种:C、H、O、N、P、K、S、Mg、Ca、Fe、Zn、Cu、B、Cl、Mo等,其中N、P、K被称为“三要素”,Fe、Zn、Cu、B、Cl、Mo 为微量元素。
2、农作物需肥规律:前期(苗期)少,中期(器官形成期)多,后期(器官成熟期)少。
整个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表现为“少-多-少”的规律,呈“S”形曲线。
3、施肥的基本原理养分归还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养分要以肥料的形式归还土壤,使土壤中养分保持平衡。
最少养分率也称木桶理论。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
无视这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
称作最小养分率。
报酬递减率是作为最少养分律的补充提出来的。
即其他养分充足时,由于增施某种养分,而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并不完全是直线的,随着养分的不断增加而产量的增加率却逐渐下降,即并不是施肥量越大产量和效益就越高。
因子综合作用率植物高产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受到气候条件【温度、光照、水分、氧气】和土壤条件【pH值、质地、供肥保肥性】的影响和制约。
小结:作业:1、名词解释光长光强三基点温度温周期现象2、简答农作物需水和需肥规律。
3、简答施肥的一般原理。
第二讲农作物的种植制度教学目标:1、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以及农作物布局的一般原则与确定。
2、掌握种植体制、种植模式概念,理解立体种植理论和种植业结构调整。
教学重点:1、种植体制、种植模式概念。
2、立体种植理论和种植业结构调整。
教学难点:对种植模式、立体种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理解。
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基本概念耕作制度(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科学技术水平而形成的作物组成及其种植方式的技术体系。
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熟制与种植方式。
二、农作物布局1、农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中心。
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一生产单位【或农户】作物种植的空间配置。
即解决种什么,种多少,种在什么地方的问题。
决定因素有:农作物生态适应性、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格、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等。
2.作物布局的原则(1) 需求(2) 生态适应性(3) 经济效益与可行性3. 作物布局的步骤和内容(1) 明确对产品的需求(2) 查清环境条件(3) 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4)作物配置的确定(5)可行性鉴定和生产资料的确保。
三、种植体制1、种植体制就是根据农作物对地力的影响、农作物之间的协调关系、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有利于防治病虫害等因素所指定的能体现农作物总体布局要求和种植模式特色的种植顺序的组配。
种植体制通常由轮作、连作及其组合方式组成。
连作即连年在同一田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复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