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全版】人教新课标版选修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推荐PPT

【全版】人教新课标版选修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推荐PPT

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 基础
5、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 潮流,符合新兴地主 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 (3)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4)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
——《史记》
二、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总 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 哪些作用?
二、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1、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奠定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传统
县制、什伍制、连坐法等 (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 (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 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1)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
(2)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史记- 商君列传》 “山东之士被甲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以趋敌,左携人头,右挟生虏。 ”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奠定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传统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4)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 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如“焚书坑儒” 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
——《史记》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018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9张)

2018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9张)

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2)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 有制;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
全面认识商鞅变法
1.积极影响 (1)对秦国而言:使秦国收到富国强兵之效,迅速崛起为当时 的先进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认识商鞅之死的原因,并分析“商鞅虽死,而 秦卒行其法”的原因。 学习导航 2.结合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理解商鞅变法
的意义。
3.从时代背景和阶级属性两个方面分析商鞅变 法的历史局限性。
一、商鞅之死 1.商鞅死因
贵族 (1)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 _________ 的
连坐法会激化社会矛盾,这些都是消极影响。故答案为B。
探究二
比较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
史料一
(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 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 (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以公民权……鼓励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情境导入
秦惠文王发兵捕拿商鞅,商鞅急于逃离秦境,不想被守关军 士拦住,声称:“商君有令,黄昏后非公事不得出城。”商鞅 这才意识到必须投宿住店,但旅店老板说:“商君的法令,弄 不清客人身份,我会被连坐杀头的。”商鞅仰天长叹:“我这 是作法自毙呀!”后被杀,尸体遭车裂。 图文反映了商鞅的结局,你认为造成商鞅悲惨下场的原因有 哪些?如何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ppt精选:《富国强兵的秦国》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ppt精选:《富国强兵的秦国》

-------- 律衍串富国稠乐的秦程趣味情境-诱思❷课堂导学•探究晅课时达标・训练凤凰网曾以《重读商鞅》为主题, 结合学术界最新成果,重新解读了弱转强,秦献公已“常雄诸侯”;军事变革中,墨者助秦献公强兵;社会变革中,秦献公时已编民什 伍,犯法连坐;商鞅以军功爵位授趣味情境•诱思 温馨提示 尊糙中出视弧穿渕舄请灸用於» £右幻好加 翁复般对迄常观 筈劇秦寺粧竈濒诒姦駅商鞅变法。

其中一些观点如:《史记》中记载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已由田土的制度因允许土地买卖很快崩溃以前的可以说,这些与我们认识完全不同。

请思考:1 •如何认识商鞅变法的作用?2.商鞅变法有何历史局限性?课堂导学•探究◎目标导航、了解商鞅之死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识生产力的变革是促使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一、商鞅之死1•原因:⑴贵族保守势力对新法的抵制与抗拒。

⑵ 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支持。

2•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o1 •性质:一场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 •作用:⑴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制度。

(2)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o3.表现:⑴政治上:打击瓦解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国家机器的职能,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1.结合商鞅之死探究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柱。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1) 商君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提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2) 材料中“务本”是什么意思?引用一句原文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提示:"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富国强兵的秦国》

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❼新课情境导入/趣味素材激课前新知预习/基础自主初探❸要点探究归纳*疑难名师点拨❸典例精析导悟f典型例题探究❺知能巩固提升/知能达标演练韩非子说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O 西汉桑弘羊赞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宋代王安石赋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 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 必行。

”商鞅功绩,永垂青史。

但也有人对 近年来影视剧多把商鞅塑造成“帝国英雄” 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认为商鞅其实是一个不 折不扣的“历史罪人”,引发了很多人的评1.如何认识商鞅变法的作用?新课情境导入/趣味素材激活 严:温馨提示 .............. % : 加炭您在观看.村讲的迂I 卜粧中出现压字规空,请关闭册8 多有幻灯片•重复打开可正常现U 1^,芳有不仪,戎请嫁解】 ^11论。

2・商鞅变法有何历史局限性?课前新知预习/基础自主初探◎ 自主预习/基础检测八一、商鞅之死1 •原因:(1) 商鞅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2) 商鞅失去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秦孝公去世,反对变法的秦惠文王上台。

2.结果:(1)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2) 但商鞅改革措施得以保【合作探究】1 •商鞅被处死,其措施得以保留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商鞅变法措施符合时代潮流。

(2)秦国统治者维护统治需要变革。

(3) 商鞅变法措施得到人民的认可。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 •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 •作用:(1) 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制度。

(2) 为秦国的一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一奠定了基础o(3)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o3.表现:⑴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亘的建设从此开始,许多措施得以长期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历史选修一(人教版):历史上 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洛阳市最大的 广场
商鞅广场
陕西省合 阳县洽川 旅游景区
商鞅简历
一、初涉政坛 二、投奔秦国
三、实行变法 四、车裂而死
一、初涉政坛
1、学习经历:
刚毅果断、天资刻薄、 学习刑名法术, 受魏国李悝、楚国吴起;
2、相国家臣:
公叔痤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轻有才, 可以担当大任治理国家”“主人如果不用商 鞅,一定要杀掉,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势如破竹,统一六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举——以农富国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提高生产积极性,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增强国家实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3.后面一系列的情节都是老人的内心 表白, 一个是 与大海 与大鱼 的对话 ,一个 是自言 自语, 说给自 己听, 一个是 自己心 里的想 法。

4.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 再少, 情节不 枝不蔓 ,主人 公性格 单一而 鲜明。 本文中 直接出 场的人 物只有 老渔夫 桑地亚 哥一个 ,情节 也主要 是围绕 大马林 鱼的捕 获以及 因此而 引来的 与鲨鱼 之间的 搏斗, 可谓单 纯而集 中。

《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ppt

《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ppt

5、习俗方面
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 室,推行一夫一妻制 先秦时期家庭是 国家管理的基本单位, 国家管理的基本单位, 收税、征兵、 收税、征兵、服徭役 等都与此有关 客观上改 变了秦地 的民风
1、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 贵族的特权? 贵族的特权? • A、奖励军功 B、重农抑商 • C、为田开阡陌封疆 • D、废分封行县制 E、实行连坐法 商鞅变法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 2、商鞅变法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 B、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 C、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C、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D、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D、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 《战国策.秦策》中:“公元前338年)孝 战国策.秦策》 公元前338年 338 公死,惠王代后…… 说惠王曰: ……人 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 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 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 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 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 ’”文中的 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 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答案: ⑴变法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 ⑵说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 产力得到发展。 ⑶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 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 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 会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 以致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单元小结
生产力的发展 商鞅变法 上层建筑的变化 强兵之法 富国之法 秦 国 的 强 大

人教版历史选修1《富国强兵的秦国》ppt

人教版历史选修1《富国强兵的秦国》ppt

你赞成司马迁的观点吗?
司马迁认为商鞅天性残忍 少恩,在被任用之后,不择 手段,非常刻薄,最后落得 个谋反的罪名?
司马迁的观点不对.
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不能依据他的个 性天赋,而应当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 有利于社会进步.
但商鞅变法处在新旧交替时期,不可避 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那么:你觉得商鞅变法有哪些局限性呢?
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6)倡导君主独裁: 君主专制主义长期盛行,与雅典相反
P28学思之窗
秦二世灭亡的根子在商鞅变法时期 就已经种下了?你认为呢?
秦二世灭亡的原因是在于秦的暴政.商鞅 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然对 秦朝有 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 积极作用,改革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 进了经济的繁荣 ,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 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商鞅变法的的历史局限
(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 迫(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4)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 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如“焚书坑儒”政策
(5)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2)奖励耕织
3 )统一度量衡
承认土地私有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2、经济: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 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 了国力
3、军事方面
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

《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

依据教材第26页内容思考:商鞅之死的原因
(1) 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
(2) 秦孝公去世
精选课件ppt
1
探究: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 失败了?为什么?
思路提示: 评价标准:一场变法和改革成功或失败的 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 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含义: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 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 实质: 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税夺收财由源根据对象(农民)征收转为 影响: 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农按民照起土义地;和财产的多少征收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导致赋税制度改革 抑制措施: 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国家土地所有制);
③ a、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处
④分
于支配地位,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基础)
类 b、小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附庸,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c、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补
充,本质上属于a)
精选课件ppt
11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
④发展趋势:土地兼并加剧
江东地区出现_曲___辕__犁__(注意其功能)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__犁___牛__耕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
要耕作方式。
精选课件ppt
8
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有)。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资料、劳动成果均为公有,平均分 配;集体劳动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井田制 ①特点:a、国有(实质:土地私有)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共21张PPT)

经济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了封建经济 发展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 等爵制(严禁私斗) 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废除世卿世禄制 政治
普遍推行县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司法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 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
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积极作用
措施
积极作用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B.废除特权,奖励耕战 B.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C.建立县制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改革者的命运如何,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
D.编制户口,推行什伍制 (5)商鞅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个人因素)
(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 界限;
(4)压制工商业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5)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 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
小结认识:
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家的悲剧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推动 历史发展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标准 改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有时会付出沉重的 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共18张PPT)

2.战国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B、新兴地主阶级推动
C.封建经济发展
D、大量水利工程修建
3.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单元小结
生产力的发展
富国之法


商鞅变法


上层建筑的变化
强兵之法大Βιβλιοθήκη 各国的变法旧贵族的抵制
商鞅之死
练一练
1.“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 等爵制,禁止私斗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兵

(1)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 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
2)普遍推行县制 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3)建立严密的户籍 制实行连坐法
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 加强了专制统治;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4)制定秦律
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 容固定下来;
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复
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
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
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
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富国强兵的秦国——变法影响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①贵族保守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根本原因) ②秦孝公的去世(后盾失)(直接原因)

人教版选修一2.3富国强兵的秦国(共27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2.3富国强兵的秦国(共27张PPT)

启示:
1、改革是曲折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治国方 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2、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3、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 有光明前程。
4、改革者应有坚定的意志、务实的政策。 5、改革措施应适合国情,顺应民意。
商鞅之 死
富国强 兵的秦
商鞅颁布的法令,必须验明身份,否则他就要受罚,最终拒绝了商
鞅的投宿要求,所以后人称商鞅是“作法自毖”。这一事件反映出
商鞅变法的哪一特点:
A.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
B.改革涉及各个领域,非常全面
C.重视农民的利益 D.法治,即重视用法令治理国家和推行改革
5.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
处于奴隶社会 包含民主政治
向封建社会过渡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重农抑商
对奴隶 主贵族
限制特权
性质 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
废除特权 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影响
促进工商业发展,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 定基础
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 于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 课堂检测:要求关上书本,独立完成。
1、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商鞅的智慧与策略 A、“为天开阡陌封疆” B、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2、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C、变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
A、“为天开阡陌封疆” B、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D、始终以“富国强兵”为宗
商请A旨4、鞅阅、西变 读周法[秦学中思哪惠之B些、窗内文春](容秋P直王2C8接、页废发战)除国谈了兵谈奴你隶捕的主看贵捉D法族、?的秦商特朝权鞅,商鞅出逃,在旅馆投宿,店主称按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优秀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优秀PPT

4、文化高压 压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开文化专制之 先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在思想文化领域,商鞅还采取了
焚烧诗书的措施。他认为儒家学
说于国有害,把礼乐、诗书、修
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
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
为这些是耕战政策、富国强兵以 及以法治国的大敌,是亡国之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焚烧诗书
应该统统毁灭。
――《史记·商君列传》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①贵族保守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 ②秦孝公的去世(后盾失)
2、变法结局: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思考:
1、判断变法成败的依据是什么? 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 变法已经深入民心;变法非常彻底
②秦孝公的坚定支持;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而令民父 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 商君列传》》
思考:分析材料概括提炼出商鞅在经济、军事、政治、 社会习俗等领域的改革措施。
废除井田制,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
商鞅是“作法自毖”。这一事件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哪
一特点。
D
A.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
B.改革涉及各个领域,非常全面
C.重视农民的利益
D.法治,即重视用法令治理国家和推行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优秀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优秀PPT
课后思考
今天这个法治社会,依然存在很多不法分子。 我国战国时期商鞅的“什伍连坐制度”能够加强管理 和控制,有效行使政府权力,使得社会“道不拾 遗”“民不妄取”“山无盗贼”。那我们今天还能采 用这样的做法吗? 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优质课件 (1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优质课件 (15张)ppt

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
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
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
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
家。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一、鞅之死
1.经过:
孝公时,旧贵族不甘心失败,为抵制变法,唆使太 子故意触犯法律。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 法坚决打击,因为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于是 就严惩了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 公元前338年,太子即位,即是惠文王,这时,秦 惠文王身边以前曾遭商鞅惩罚的亲信诬告商鞅 谋反,下令发兵捉拿商鞅。商鞅在封邑被迫起 兵自卫,兵败被杀,尸体运回咸阳,车裂示众.
材料: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 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槽糠;有国强者兼 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请回答: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说明商君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动。
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2)材料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
小结
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家的 悲剧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 推动历史发展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标准
改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有时会付出沉 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 成功.
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与比较
(1)相同 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 发展的趋势;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如“南门徙 木(”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 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上 性质
陈规陋习 落后的奴隶社会
移风易俗 新兴的封建社会
3、意义: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开始
商鞅变法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能更加健全,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县作为一级地方行政机 构正式建立起来,通过县的政权制度,全国政权、兵权逐渐集中到朝廷,建立了强大 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强化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和连坐法强化了封建集权力量。
材料二: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这就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 身边以前遭到商鞅惩罚的公子虔和公孙贾向惠文王进谗言:“大臣权势太重 则国家危险,左右太亲近就会使自家性命危险。秦国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 法,不谈大王之法,商君反为王,大王变成了臣子。”诬告商鞅谋反。惠文 王下令逮捕商鞅。 原因二:秦孝公去世→失去依靠;秦惠文王即位→守旧势力复仇。 2、经过: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 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 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 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 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变法的进步意义: 1、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商鞅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目的是富国强兵,客观上破除了奴隶制度及巩固和发 展封建制度,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 2、特点: ①改革最彻底 ②改革较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习俗等各个方面; ③持续时间最久:18年,两次颁布变法令; ④作用最显著: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实力,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 重要作用。
成功,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且深入民心;变法非常彻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徙木立信)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 阶级领导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阅读材料分析商鞅之死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早在商鞅变法之始,贵族甘龙、杜挚就反对变革祖宗之法。太子驷的老师公
子虔和公孙贾是反对派的首领。他们利用太子年幼无知,唆使他触犯新法,给商鞅出 难题。商鞅怀着“板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雄心,对反对派用铁的手腕回击:他 无法处罚太子,就惩罚其师,公孙贾被处以黥刑(脸上刺字),公子虔再次犯法后处以劓 刑(割去鼻子);他还用残酷的血腥手段镇压,仅一天就处死七百余人,以至于“渭水尽 赤,号哭之声动天地”。并将另外一批不满变法的人流放到边远地区。从此,树立了 变法的权威,没人再公开对抗。但这也播下了仇恨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化为更为血腥 的行动。 原因一:新法触犯贵族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 商鞅变法对于沉寂的秦国社会不啻于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沉重打击了世袭贵族的种 种特权,高官厚禄、富贵荣华一如风卷残云而去。主持变法的商鞅成为王族贵戚的眼 中钉。贵族保守势力伺机制造事端,向商鞅发难。
三.商鞅变法的的历史局限 (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商鞅制定的刑法非常严苛,如百姓违反法律规定,在路边倒垃圾,就要被砍去 双手。史书记载,商鞅曾一次在渭水边处决了七百多人,渭水为之变赤。 (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连坐法的推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变法条文中明确规定按爵位等级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 隶的合法性;等等。 (4)文化高压压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开文化专制之先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 窒息。
变法前
变法后
经济上
井田制为基础
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
政治上 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 县制,军功爵制,军功地主占第一
占统治地位
位,封建中央集权制
军事上
秦兵不敢东向
全国皆军、惟军为荣,虎狼之国
外交上 “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
傲视群雄,六国合纵抗秦
文化上
百家学说
以法为教,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3、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新法未废。 商鞅变法兢兢业业二十余年,深入人心,妇幼皆知。虽然商鞅个人落了个悲惨的结局, 但他“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等改革措施却在他死后保留下来,新的生产 关系和设县、什伍户籍等政治体制也在秦国确立。 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司马迁认为商鞅天性残忍少恩,在被任用之后,不择手段,非常刻薄,最后落 得个谋反的罪名?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司马迁的观点不对.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不能依据他的个性天赋,而应当看他 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 但商鞅变法处在新旧交替时期,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那么:你觉得商鞅变法有哪些局限性呢?
(3)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针对当时兼并战争频繁的特点,颁布了奖励农功的二十等爵制度。官爵晋升 与斩敌首级,军功大小成正比。此法的实行,大长秦国杀敌立功之风。并严禁私 斗,凡私斗者,按其情节轻重予以严厉的处罚,从而使“民勇于公战,怯于私 斗”,达到强兵目的,极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从此,秦国在对外兼并战 争中掌握了主动权,相继打败了韩国和魏国,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 (4)司法: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了守旧势力。 公元前343年,秦国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 都派人来称贺。
(2)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了国力 秦处西戎,地旷人稀。开垦荒地是秦国发展农业生产的特点,商鞅采取措施奖励垦 荒;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接着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这一切 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扩大了封建国家的经济 基础,从而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增强军事力量,实现强兵目标打下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