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功利主义

合集下载

功利主义 演示文稿

功利主义 演示文稿



文章认为,阿玛蒂亚 森批判地吸收了新自 由主义合理成分并对其进行改造,从理论 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权利,以消极自由基 础上的积极自由作为自由的内涵; 在现实向度上,以“积极政府”取代新自 由主义的“最小国家”,维护自由与发展; 在价值取向上,推崇积极自由,平等优先 于权利。通过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结合, 使新自由主义呈现全新的特征。


森在论述自由与发展的关系时指出,财富、收入、 社会现代化、人均 GNP 增长等是为人的福利、 人的目的价值服务的,固然可以是人们追求的目 标,但这些充其量只是发展的手段而已,属于工 具性范畴。 以人为中心,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自由。发展是 扩展人们享有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是人类运用 价值能力和功能性活动的扩展,如规范人的行为, 延长人的寿命,预防可以避免的疾病,获得足够 的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拥有学习和与外界交 流的机会,专注于艺术和科学追求的条件等。

因此,自由的发展内在地要求平等正义的 社会安排,政府的公共行为要符合正义的 要求。这样,森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实质, 打破了人的自由与政府行为相对立的消极 自由观,希望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结 合中来保有自由,避免受到强制和奴役。

延续罗尔斯基本善及差异原则兼顾平等的 思想,森的平等观以能力平等为前提,基 于资源和基本善的平等分配,保障机会起 点平等,同时关注结果平等,要求对维持 生存的基本物品和社会性商品进行再分配。 这体现了森对能力平等作为终极价值的重 视,而把权利、机会、资源放到了次要的 地位。因此,森更重视对善的目标的追求, 即要求在积极自由的终极价值下,实现平 等优先于个人权利。

苦乐原理是边沁功利主义理论的基石。边 沁继承了英国经验论的感觉论的传统,主张 从人的感性经验而不是从理性的前提提出 来确立道德理论。

功利主义(定3)

功利主义(定3)

对当代企业践行功利主义的利弊分析杨建军,董学良(信阳市委党校平桥分校,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功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它并非像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完全丢弃个人道德人格之类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或利己主义。

尽管功利主义存在某些瑕疵,但也有其合理内核。

至今,功利主义仍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常常作用于当代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关键词:功利主义;利益最大化;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功效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其“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害相较取其轻”、“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理念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功利主义十分注重决策行为的最终结果,并对这种行为后果所产生的功效或利益进行量化,并加以道德判断。

因而,功利主义把产生功效或利益大的行为视为善,产生功效或利益小的行为则视为恶,它是后果论、也是目的论。

一、功利主义的渊源及其理论(一)功利主义的历史渊源从历史上看,功利主义思想源远流长,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提卜、伊壁鸠鲁就都曾提出过快乐主义人生观,中国古代的墨子也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志功合一”的功利思想,这些无不说明了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深远悠久。

近代的坎伯兰、西季威克、哈奇森、休姆和爱尔维修也都非常明确地谈到过功利原则。

可以说,功利主义的思想从古至今皆有,但功利主义真正成为一种系统的、有其严格论证的伦理思想体系则是在十八世纪末与十九世纪初。

它是由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J.边沁在批判、继承功利主义思想先驱的基础上,提出并创立了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后经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密尔加以整合,且得以完善。

(二)功利主义理论J.边沁认为道德就是追求快乐,快乐是可以计算的,而快乐的根源在于利益的满足、幸福量的增加,获得利益、产生功效是人们行为的唯一目的和唯一标准,也是人类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根本源泉 。

J.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视作者简介:杨建军(1973-),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伦理学研究;董学良(1978-),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方向研究。

第三讲功利主义

第三讲功利主义

具体步骤是:




——计算最初由行为产生的明确可辨的每一 快乐的价值; ——计算最初由行为产生的明确可辨的每一 痛苦的价值; ——计算由行为产生的作为第一个快乐的结 果的,和使第一个痛苦不纯粹的每一个快乐的价 值; ——计算由行为产生的作为第一个痛苦的结 果的,和使第一个快乐不纯粹的每一个痛苦的数 量;
3、道德行为责任

效果论:边沁重视对行为后果的认识和 预见,即重视理性的判断力和明智的计算。
一个人的行为无论抱有什么动机,只要 其结果不好,他就要对行为负有完全的道德 责任,就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边沁把功利原则的约束力归并为如下 四种,他称之为制裁(sanction),即自然制 裁、政治制裁、道德制裁和宗教制裁,在 晚年他又加上了另外三种:惩罚、同情和 反感。
1、行为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主要以澳大利亚阿德雷 德大学哲学教授乔治· 斯马特为代表。他认 为,正确的行为是该情况下具有最大功利 的行为。一个人在决定某一行为是否正确 时,应直接考虑它的全部后果。如果一个 行为的直接效果或直接价值是给相关的人 们带来的福利超过痛苦,那么,这个行为 就是正当的。
2、规则功利主义
2分析,指出14种 简单的快乐和12种简单的痛苦。 为了比较苦乐的价值,以求快乐、幸福 的“大”和“多”,边沁规定了7个指标: 强弱(强度)、久暂(持续)、虚实(确定 性)、远近(时空接近)、增殖(富饶—— 它为同类的其他感情所伴随的机会)、纯杂 (纯度——它不为相反种类的感情所伴随的 机会)、广狭(范围——如果它不只牵连到 一个人,那么,也就必须考虑到这些人的数 目)。



什么是功利主义?他说“承认功利为道德基 础的信条,换言之,最大幸福主义,主张行为的 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为比例;行为的非与它产 生不幸福的倾向为比例。幸福是指快乐与免除痛 苦;不幸福是指痛苦和丧失掉快乐。” “合成说”:密尔提出把整个利益看作是个 人利益简单合成。为了增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 福,各人只要努力增进自己的幸福就可以了。 道德标准:密尔区分了道德行为和行为者。 道德标准是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而不是评价善 人或恶人的标准。对于人的评价,除了考虑他的 行为是非、善恶之外,还要考虑他的内在品质。

《功利主义》课件

《功利主义》课件
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教育等 领域,功利主义可以为现代社会 提供有益的伦理指导。
功利主义在科技发展中的伦理挑战
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
功利主义在科技伦理中的应 用
功利主义强调利益最大化原则,可以为科技发展中 的伦理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 等领域的伦理问题逐渐凸显,功利主义面临 新的挑战。
功利主义强调行为的结果导向,即行为的正当性取决于其结果是否能够带来最大幸 福或最大满足感。
功利主义认为,一个行为如果能够带来比其他行为更广泛的幸福或满足感,则该行 为就是正当的。
功利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功利主义起源于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学 派,该学派主张快乐主义,认为追求 快乐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当代功利主义在20世纪中叶以后得到 了广泛传播和应用,涉及领域包括伦 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两者之间的比较突出了道德关 注的焦点和实现幸福的方式的 不同。
功利主义与社群主义的比较
社群主义强调社群的利益和价值 观,认为社群的利益和价值观应
该高于个人利益和价值观。来自功利主义则认为个人利益和幸福 的总和是最重要的,如果行为能 够带来最大的幸福和利益,则被
认为是道德的。
两者之间的比较突出了个人利益 和社群利益之间的权衡和取舍的
忽视弱势群体的利益
功利主义可能导致对弱势群体的忽视,因为弱势群体在总体幸福中的贡献较小。
短期利益与长期可持续性的冲突
功利主义可能过于关注短期内的总体幸福,而忽视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影 响。
05
功利主义与其他伦理 学说的比较
功利主义与义务伦理的比较
义务伦理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 认为人们应该遵循道德原则,而
功利主义的实践应用

功利主义,民主集中制和少数人的合法利益

功利主义,民主集中制和少数人的合法利益

功利主义,民主集中制和少数人的合法利益第一篇:功利主义,民主集中制和少数人的合法利益功利主义,民主集中制和少数人的合法利益功利主义英文为utilitarianism,又译为功用主义或乐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功利主义是以行为的目的和效果衡量行为价值的一些伦理学说中最有影响的学说之一。

这些学说通统被称为'目的论',或者称为'效果论'。

功利主义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来作为对一切事物和一切行为评价的好坏标准。

但是,功利主义不能保证少数人的正当幸福和利益。

比如说,在一个医院里,十个人都快要病死了,牺牲其中的一个可以救另外的九个人,那按功利主义的原则,为了最大多数人的生存,就要牺牲其中的一个人,这样才符合功利主义所谓的“善”和“好”。

但是,我们显然不能这样做。

因为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

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美国政府要修建一条铁路,而这条铁路要经过一个老妇人的农场,于是美国政府找专人说愿意赔偿十倍于农场的价钱希望老太太允许铁路穿过。

但是老太太对一生居住的农场非常有感情,不愿意破坏农场的原貌。

无论政府官员怎么做工作,说这关系到铁路的造价和将来火车行驶的方便,关系到全体美国人的利益,但是老太太就是不答应。

于是,最后只好将以修好的铁路拆掉,绕道而行,尽管这样做损失巨大。

显然,在这个故事里,个人,哪怕是一个人的正当财产权利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哪怕这会成全多数人的快乐和利益也不行。

这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而功利主义却没有顾及到这些。

与功利主义相类似,我想起中国党内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同样是为了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种决策,但是,如果完全按此原则,就存在少数人的正当权利得不到保障的危险。

基于此,我国颁布了宪法和法律,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事先确定下来,防止任何机构、任何团体、任何人借民主的名义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

现代民主与古代民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现代民主是建立在完善法制基础之上的相对民主。

西方哲学史 功利主义

西方哲学史 功利主义

于功利主义法学试析功利主义摘要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

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边沁和密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

本文通过从功利主义的滥觞到功利主义法学的分析得出功利主义的原理,以此试析功利主义。

关键词:功利主义效用快乐幸福痛苦最大化一、功利主义的滥觞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

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早期,主要包括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功利理论。

其中伊壁鳩鲁的快乐主义主张快乐是一种善,快乐也是人生的追求目标,讲述了快乐是属于人的善;在功利理论里,英国的经验主义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性的经验和事实的基础,人的感官的快乐就是人追求和现实能够感觉到的东西。

㈠功利主义学说系统化的主要学者主要有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

功利主义又可以译作最大效用主义,其伦理原则是: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的,人的行为是受功利原则支配的,追求功利就是追求幸福,个人要追求其自身的最大幸福;而对于社会或政府及其措施来说就是应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也所谓:“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

㈡如果想深入了解功利主义,必先要了解功利主义的创始人杰瑞米·边沁。

边沁1748年出生在伦敦东城区的斯皮塔佛德的一个保守党律师家庭。

他自小被视为神童,因为他还是一个初学走路的孩子时便已在父亲的书桌边阅读起卷帙浩瀚的英格兰历史,并且在3岁开始学习拉丁文。

功利主义 边沁 密尔

功利主义 边沁 密尔
产业革命促使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使英国的资本主 义经济获得空前发展,但是产业革命的进行也使得英国社会的各 种矛盾激化。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面临着既要夺取国内的政治权 力,解决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又不能激化各种矛盾, 稳定国内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一重大问题。所以,新兴的工业资 产阶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构建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秩序,而 旧有的古典自然法理论则不再能胜任这一职责。因为,古典自然 法理论是一种革命的理论,不能满足资产阶级的稳定政治和社会 形势的要求,反而有可能成为无产阶级要求权利的工具,激化阶 级矛盾。其次古典自然法学的那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在自然科 学飞速发展的19世纪已经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它也不符合英国的 经验主义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功利主义应运而生。
功利主义的两个出发点和前提:
(一)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 (二)自利选择原理。
功利主义的内在结构:
(一)苦乐原理 若要知道苦乐价值的大小,从快乐和痛苦的相对值来看,有以下七个要素 涉及到:①快乐的强弱度:感受快乐的强度大小。②快乐的持久性:快乐 持续的时间长短。③快乐的确定性:感受快乐是否确实。④快乐感受在时 间上的远近。⑤快乐的增殖性:伴随着某种快乐或痛苦之后,能否继续增 加快乐或痛苦,如果一种快乐发生后。⑥快乐的纯度:伴随着某种快乐或痛苦后, 不会产生相反的感觉,比如得到一种快乐,之后不会因此而感到痛苦。⑦ 快乐的广延性:就是快乐或痛苦的影响范围,人数多少。感受快乐的人数 越多,幸福的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二)动机与效果 唯效果论。边沁认为一个行为足否善良,是否符合道德,不是看行为实施 者的主观意志,而足在于一个行为是否带来好的效果。只要一个行为能够 带来快乐的结果,那么,这个行为也就是合乎道德的行为。 (三) 功利原则 其一是个人的快乐或幸福。其二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原则指的就是: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 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 换句话说,就是看该行为是增进或者违反当事者的幸福为准。边沁的功利 原则还包括其最高道德准则: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政治社会学--功利主义

政治社会学--功利主义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戴维· 伊斯顿(David Eas—ton)认为公共政 策是政治体系“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而“价值” 如何分配总是由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的决定的,“价值” 分配的内容与分配量总是取决于经济活动创造的价值多少。功利 主义(Utilitarianism)伦理与公共政策在助推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 存在一致性关联,公共政策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对实现经济利 益最大化有其利好一面。然而,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政 策由于在认识上无法超越功利主义理论缺陷而在实践中常常面临 窘境并产生诸多社会问题。
以效率作为主导性价值标准。公共政策偏 离社会公平公正价值目标。 忽视少数人权益,弱势群体的利益和幸福得 不到保护 。 政策设计缺少实现利益平等分配的机制,社 会利益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悬殊。“功利主 义指导下的公共政策往往从成本收益的角 度考虑权利义务的分配。”__东西部差距 政策制定倾向自利性,政策执行倾向利己化。
在边沁的一生之中,他曾先后提出或支持过以下的观点:(1)个人以及经济的自 由,(2)国教分离,(3)言论自由,(4)女性的平等权利,(5)废除奴隶制读和 体罚(包括儿童),(6)离婚权,(7)自由贸易(8)爱高利贷,(9)同性恋的合 法化。
著作:
1776年发表《政府论断片》 1789年在英国发表其杰作《道德和立法原则概述》,因而闻名于世。 1811年用法文发表《赏罚原理》,后分为《奖赏原理》和《惩罚原理》,用英文 出版在俄国时用书信体裁写成《为利息辩护》一书。 1823年,大力支持宣传哲学激进主义的《威斯敏斯特评论报》出版。 晚年著作《宪法典》,生前未及完成,仅第一卷于1830年出版。 由友人和学生整理出版的著作有:《谬误集》、《审判证据原理》、《新逻辑体 系》、《义务学》和《行为的动力》等。

功利主义 PPT

功利主义 PPT
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道德观 启蒙运动(肯定人的价值和理性)
7
(一)功利主义的进路
案例(1):
你如何看待安乐死问题?
(当我们感受难以忍受的痛苦 时,授意他人提前结束自己的 生命在道德上是正当的吗?) 案例思考与讨论
8
马休·唐纳利(Matthew Donnelly )是一位物理学家, 他在工作中和X 射线打交道30 多年,可能是因为过多 地照射了X 射线,他得了癌症,切除了一部分下颚、 上嘴唇、鼻子、左手,还有右手的两根手指。他的左 眼也瞎了。唐纳利的医学知识告诉他,他只能再活一 年左右的时间,但他决定,不再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生 活。唐纳利乞求他的兄弟哈罗德·唐纳利(Harold Donnelly)杀了他。哈罗德把手枪带进了医院,并且 把马休射杀了。
大家好
1
功利主义学说是这样的学说,它认为幸福是值得欲求的,并且 是唯一作为目的值得欲求的,所有其他事物都是作为这个目的 手段而值得欲求的。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功利主义》(1861)
第五讲
功利主义
——义务在于使集体利益最大化吗?
2
一次出人意料的撞机后,飞机的 底部被划开一个大洞并渐渐失去 控制。失控的客机继续飞行在德 国上空,而柏林的航空中心在精 准的计算后,为了阻止飞机坠落 后带给地面的灾难,地面指挥中 心已经准备放弃这架飞机,将损 失降到最低。但是机长和飞行员 却不放弃最后的努力机会,终于 在一位指挥中心技术人员的帮助 下,在飞机上的一位机械师和一 位孩子的通力合作下,紧急迫降。 虽然飞机机身已经受到严重摧毁, 但是机上的所有人都的救了—— 除了机长和一位乘客为救飞机而 献出了个自己的生命。
23
边沁认为,自然将人置于乐和苦两大主宰之下, 由此决定我们应当做什么,将会做什么。

功利主义PPT课件

功利主义PPT课件
第二,个人尺度和社会尺度。如何找到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 理论通道和实践形式,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应解 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物质尺度和精神尺度。在我国精神领域中出现的商品1化1 、 世俗化行为。
这样势必会影响学校德育 的发展,也说明了学校没有给 与同学于恰当的帮助,学校对 学生的思想没能正确的引导, 是学生处于迷茫状态。
3
女大学生功利感情调查:为嫁入豪门频繁 相亲大学生相亲是“校园恋情”发展的新现 象。十多年来,大学生恋爱从最初的“欲说 还羞”到后来的“爱情是日常用品”,再到 “相亲”,表明了大学生恋爱易发性很高, 而且越来越务实的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大学 生幸福观的转变。有些女大学生为了迅速成 功,减少奋斗愿意嫁入豪门。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4
题越来越多,因而所承受的压力也远远超过往年大学生, 人们常用“新三座大山”来形容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以 “蜗居”为标志的住房和物质压力,以“蚁族”为代表的 理想和现实的冲撞,以及职场上的争斗等社会现实。尽管 尚未踏入社会,但是大学生也感受到年轻人面对现实压力 的焦虑感,为了避免离开象牙塔的庇护就遭遇生存与生活 的窘境,为了在社会上获取一席之地,大学生在学校的一 举一动都会隐隐约约受到这些压力的影响,无形中学习的 动机就转变为了“为工作而努力”,自然而然那些看似枯 燥、无多大现实意义的理论知识就成了残羹冷炙,无人问 津,这也是许多大学教师唱独角戏的原因吧!
4
那么让我们思考两个问题:
1 什么诱发了大学生的功利心理?
2 这种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你是 怎么看的?

功利主义伦理学PPT课件

功利主义伦理学PPT课件
长期效益与短期利益的取舍
功利主义认为企业应该注重长期效益,避免短视和片面的利益追求, 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个人道德选择的功利主义思考
1 2
个人行为的后果考量
在个人道德选择时,功利主义强调应该考虑个人 行为的后果,以最大化社会总体福利。
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的权衡
个人在行使权利时,应该考虑对他人和社会的责 任和义务,避免对他人和社会的利益造成损害。
功利主义认为个人有权自主选 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促进个人自由和创造 力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应 该尊重个人的选择权,鼓励个 人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功利主义认为个人应该对自己 的行为负责,承担起自己的责 任。通过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和 义务感,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和 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集体福祉 的实现。
3
个人道德原则与实际情境的结合
在个人道德选择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道德原则,以实现个人行为与社会总体福利的最 大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行为与规则的道德性
行为道德性
功利主义者认为,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它是否能够产生最大的幸福或最小的不幸。他们主 张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道德性,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或意图。
规则道德性
除了关注行为的道德性,功利主义者还强调规则的道德性。他们认为,如果一个规则能够 产生最大的幸福或最小的不幸,那么这个规则就是道德的。规则应该被制定和遵守,以实 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当代发展
当代功利主义在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以罗尔斯和诺齐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 ,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优先性,以及以阿 马蒂亚·森为代表的新功利主义,强调在追求 幸福时应该考虑个体之间的不平等和差异。
功利主义与其他伦理学说的比较

功利主义思潮

功利主义思潮

第三章功利主义思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尔布雷思提出:“按照我对世界形势的观察,我们生活在一个意识形态的约束日益减弱,实用主义的适用性大大增加的时代”。

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倾向即功利主义的盛行。

所谓功利主义就是以人们行为的功利效果作为道德价值的基础或基本评价标准,同时又强调行为实际效果的价值普遍性的学说,是社会走向世俗化的理论表现。

一、功利主义的产生及理论表现1.功利主义的产生及发展功利主义又称功用主义或乐利主义。

产生于近代英国,是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

该学说最早萌芽于培根和霍布斯的伦理学说中,18世纪的哈里森·孟德威尔和斯密对其都有一定的发展,至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边沁和密尔最终将其建立成一种系统的有严格论证的伦理思想体系。

功利主义思想早已有之。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提出过人生的目的在于摆脱痛苦和寻求快乐,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最大利益。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用求乐避苦的人性主张来反对封建束缚和禁欲主义,并从理论上对利益原则进行了探讨。

后来,边沁接受了这些思想,创立了功利主义伦理学说。

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是围绕苦与乐的分析展开的,所谓乐就是幸福(功利),在道德上就是善。

它不强调道德行为的动机,只讲行为的效果。

提出了人的最基本的情绪是苦与乐的感觉,人的天性就是趋乐避苦。

从趋乐避苦这一人生的基本目的出发,进而便可以得到一个评价一切事物和一切行为的好坏标准:有助于产生快乐的行为和事物便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这便是功利原则。

此功利主义追求的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

但由于不能确定善的大小、范围,再加上所在的立场不同,对利益的看法也不一样,所以,最大多数人普遍同意产生最大价值的行为,也可能导致对少数人的不公正的伤害。

那么谁来保护少数人的正当利益和幸福呢?功利主义陷入了这样的理论困境。

进入20世纪后,便逐渐走向衰落。

到了20世纪中、后期,边沁、密尔开创的功利主义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复活。

功利主义-资料

功利主义-资料
例:義務衝突的情況-當我們知道一個殺手心懷不軌地詢 問我們的一個朋友的下落時,我們如果說假話的話,這會 違反誠實的原則,然而,如果說真話的話,則會違反不傷 害人原則,因為會引致朋友受到殺手的傷害。
功利主義的論點會是什麼?
如果兩種道德原則互相衝突時,功利主義者會訴 諸最高的道德原則──功利原則來解決
John Stuart Mill
繆納乃邊沁的弟子,在何謂「快樂」的問題上,他們有根本性的分歧。 他認為快樂並非只有量上的分別,而且也有等級上的分別,因此無論 有再多的低等快樂也不及高等的快樂。繆納認為人有能力追求高級的 快樂,例如從追求真、善、美等過程中獲得的快樂。而高級的快樂亦 往往是大眾認同的快樂而非一己之快樂。
功利主義是一種後果 論。
其次,功利主義所納 入計算的功效是以所 有人來說的,甚至是 以全宇宙來衡量的
「功利主義」 II
自私自利
3. 功利主義的類型
規條功利主義vs行為功利主義
怎樣評價好心做壞事,壞心反而做了好事? 功利主義分別出現了兩大陣營 --- 行為功利
主義及規條功利主義。
規條功利主義(Rule Utilitarianism)
例:我們不能夠簡單地判言誠實是道德的,因為 有人說謊是基於善意,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而說 謊的,因此所有事情都要個別去判決。
4.功利主義的優點與 缺點
功利主義的優點 (1)
依據功利原則來作出的道德原則和行為,很多時都符合我們的 通常的道德意識。
仁慈、誠實、熱心助人等正確的原則和行為,一般來說,都會 為人類帶來較大的好處(利益)
個人情感角度
• 一是從行為本 身具有的一些重要 元素來說明道德的 特質 • 義務論 (Deontology)
信仰角度
思考問題

第三讲 伦理利己主义

第三讲 伦理利己主义
这显然是荒谬的。因为道德正是要应用于这样的 情形——或者说,利益冲突的情形——但是,如 果道德的观点是自利的,那么永远不可能有利益 冲突的道德解决方案。
(2)伦理利己主义在逻辑上不一贯。
如果K阻止B跟他算帐,他的行为一定会既被 说成是不对的,又被说成不是不对的。
(3)伦理利己主义是武断的,这种武断是 不可接受的。
当我们能够救助他们的时候,为什么让他们忍饥挨 饿?
很少有人会相信我们的奢华真有那么重要。如果被 直接问到这个问题,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会觉得有 些尴尬,并且会说我们可能应该提供更多的帮助。
但如何解释我们为什么不这么做?
伦理利己主义
一、结果论和非结果论 (一)伦理学史上的两种主要理论 1、结果论:以行为结果为基础、关心结果 伦理利己主义、功利主义 2、非结果论:不以行为为结果、不关心结果 直觉主义、神诫论、义务论
对一些富人来说,这一状况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 的问题。我们花在自己身上的钱,不仅花在生活必 需品上,也花在无数的奢侈品上——豪华的小汽车 、贵重的服装、CD 机、电影票等。
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放弃我们的奢华,而是将钱用 在救济饥饿上呢?
我们不认为存在这样的事实:我们将我们的奢华看 得比他们的生命更重要。
3、伦理利己主义:每个人都应该仅仅追求自己的 利益。
这是一个规范性的主张,认为人所应该从事的行为 ,就是对行为者最终是有利的行为。
伦理利己主义也称“规范利已主义”或“理性利已 主义”,一种认为对自己的某种欲望的满足应是我 行动的必要而又充分条件的伦理观点。
这种理论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把自我放在道德 生活的中心位置。根据这个论点,人们会自然地做 不公正的事,并拒绝基本的道德原则——如果他们 这样做对自己没有消极后果的话。这就必然意味着 ,我们对于公共利益并没有出于本性的尊重,一个 有理性的人的行动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自我的 满足。

伦理学课件-功利主义(上)

伦理学课件-功利主义(上)

02 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
CHAPTER
最大幸福原则
01
定义
最大幸福原则是功利主义的核心原则,它主张行为的对错与该行为所引
起的幸福或痛苦的数量有关。即一个行为的对错取决于它是否能够产生
最大的幸福感。
02
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最大幸福原则可以指导我们做出决策,例如在面临多个
选择时,我们可以比较各个选择的预期结果,选择能够带来最大幸福感
了社会整体的利益而行动。
个人权利与自由的限制
03
为了实现社会整体的利益最大化,个人权利和自由可能会受到
一定的限制。
道德责任与自由意志
道德责任
功利主义认为个人有责任追求最大化的幸福,减少不幸。
自由意志
功利主义认为个人拥有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追求何种幸福和利益。
道德责任与自由意志的统一
个人在行使自由意志时,应该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 响,并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
个人道德决策
1 2 3
个人行为
功利主义主张个人在道德决策时应以最大化的总 体利益为准则,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总体善的行动。
道德标准
个人在决策时应该遵循普遍的道德标准,考虑行 为的后果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实现个人行为 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利益权衡
个人在决策时需要权衡不同行为的后果,选择能 够带来最大总体善的行动,同时也要考虑道德标 准和对他人的影响。
的那个。
03
限制
最大幸福原则并非没有限制,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牺牲个
人的幸福来维护更大的集体利益。
苦乐计算
定义
苦乐计算是功利主义的一种具体计算方法,它主张通过计 算行为的苦与乐的差值来判断行为的对错。即一个行为的 对错取决于它所带来的快乐与痛苦的差值。

3.第三讲功利主义

3.第三讲功利主义

3.第三讲功利主义第三讲功利主义开篇问题:救生艇问题一、功利主义的定义及相关问题1.为功利主义正名utility n. 实用;效用;公共设施;功用adj. 实用的;通用的;有多种用途的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也称作“效益主义”,指的是如果一个行为有助于带来合乎需要的或有意的结果,那就是道德的行为。

然而“功利”二字在中文含义里带有贬意,为避免旧有的刻板印象与先入为主的观念,伦理学家近年来逐渐称呼功利主义为效益主义。

2.结果论:根据行为的结果来判断行为本身是否是正当的。

其基本理论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

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3.功利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相同:都是结果论伦理学: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正确与否。

不同:伦理利己主义要求一个人总是做符合自己最大利益的行为,这样,利己主义的后果评价是对行为者个人利益的估价。

功利主义评估后果的好坏时,不是只考虑这个后果对于行动者本身的好坏,而是对于所有被这个行动影响的对象的好坏。

所谓最佳结果,是指人类社会、乃至宇宙整体善的最大化(maximization),则是指行为者利益的最大化。

4.功利主义基本原则: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

二、古典功利主义主要哲学家有杰瑞米·边沁、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

功利主义的渊源:早在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理论之前,就有功利理论雏型的出现。

西元前5世纪的亚里斯提卜(Aristippus)、前4世纪的伊比鸠鲁、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都存在着如何促使最大快乐的思维,他们是古人中的功利主义先驱。

近代英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如坎伯兰(Richard Cumberland)、法兰西斯·哈奇森与大卫·休谟都有功利主义的倾向。

据边沁指出,他在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Claude-Adrien Helvetius)、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Cesare Beccaria)以及休谟等的著作中都发现了功利主义的身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功利原则的履行

(1)功利与公正 密尔认为公正的原始意义是遵从法律、维护 法律权利。与权利相对的是人们的义务以及由此 产生的美德。围绕法律的义务主要有两种:一种 是完全强制性的义务,这种义务的美德便是公正; 另一种是不完全强制性的义务,与这种义务相对 的美德便是仁爱、慈善。

密尔把公正问题归结为个人权利的问题,而 个人权利的基础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 功利原则。功利不仅赋予公正以道德意义,而且 是公正美德在具体场合应用时的最终标准。
二、现代功利主义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由于元伦理学 的衰落,规范伦理学再度兴起,其中,功 利主义也以新的面目出现。从实施功利原 则的角度考虑,必须把功利原则应用于具 体情况下的具体行为呢?还是应用于那些 决定行为正确或错误的行为规则上?功利 主义由此区分为行为功利主义(act utilitarianism)和规则功利主义(rule utilitarianism)。


边沁本人早在1781年就使用了“功利 主义”这个词,而且他还主张这是他的信 条的唯一名称。后来,他更喜欢用“最大 幸福原则”这个短语。 边沁的功绩在于他把功利原则积极地应 用到种种实际问题上,如政治、立法、行 政、司法等各个实际领域,成为“无意之 间为社会主义学说铺平道路的人”。
1、快乐主义和功利原则
1、行为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主要以澳大利亚阿德雷 德大学哲学教授乔治· 斯马特为代表。他认 为,正确的行为是该情况下具有最大功利 的行为。一个人在决定某一行为是否正确 时,应直接考虑它的全部后果。如果一个 行为的直接效果或直接价值是给相关的人 们带来的福利超过痛苦,那么,这个行为 就是正当的。
2、规则功利主义

规则功利主义(或准则功利主义)以 理查德· 布兰特(Richard B. Brandt,出生 年月未详)、图尔敏(Stephen Toulmin,1922—)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 一种行为是否正当,要看它是否符合道德 规则;而道德规则是否正当,要看它是否 导致人们的最大幸福。

总之,功利主义坚持最根本的目的是 最普遍的善。一个行为或规则是正当的, 它对整个人类来说,它所组成的善至少超 过恶,反之则是不正当的。
三、功利主义的基本观念

(1)功利主义是一种旨在增进公共利益的学说。
(2)由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事物的可意 状态,功利主义成为一种改革的、实践的学说。
(3)功利主义还是一种“理性主义”学说 。


(4)功利主义注重个体的选择,强调个人行动, 以便在每一个可能的情况下产出普遍幸福。 所以,从古典功利主义到现代功利主义,都明 确主张个人自由、社会平等和政治民主,尤其是社 会政策和制度安排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人的选择 和欲望。




(3)实现功利原则的社会条件 一是法律和社会组织应该促进个人利益 和公共利益的调和;一是加强社会教育和舆 论的影响。 密尔说,“我必须再声明,功利主义所 认为行为上是非标准的幸福,并不是行为者 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与这行为有关的人的 幸福。” 功利主义学说需要平等地对待自己 的幸福与与别人的幸福,功利主义者就是利 他主义者。




人性的本质:边沁从快乐主义出发,认为趋 乐避苦是人人共有的自然本性。 苦乐原理:边沁肯定了人们追求肉体享受与 追求精神享受有同等的价值。认为快乐只有量的 差别,没有质的差别。 善与至善:一个对象、行为,凡是具有功利的 特性,能够增加当事人的幸福、减少当事人的痛 苦,便是善的、正当的。如果能最大量地带来幸 福、最大程度地减少痛苦,便是至善。 功利原则: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行 为唯一准则。
一、古典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流派产生于18世纪后 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思想家边沁 (Jeremy Bentham, 1748~1823)和密尔(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
(一)边沁的功利主义

边沁(Jeremy Bentham, 1748~1823),英国哲学家、伦 理学家,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论片 断》(1776)、《道德和立法 原理导论》(1789)、《谬误 论》(1824)、《审判证据原 理》(1827)、《宪法典》 (仅第一卷于1830年出版)等。
2、苦乐计算与行为选择


边沁对苦乐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14种 简单的快乐和12种简单的痛苦。 为了比较苦乐的价值,以求快乐、幸福 的“大”和“多”,边沁规定了7个指标: 强弱(强度)、久暂(持续)、虚实(确定 性)、远近(时空接近)、增殖(富饶—— 它为同类的其他感情所伴随的机会)、纯杂 (纯度——它不为相反种类的感情所伴随的 机会)、广狭(范围——如果它不只牵连到 一个人,那么,也就必须考虑到这些人的数 目)。



什么是功利主义?他说“承认功利为道德基 础的信条,换言之,最大幸福主义,主张行为的 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为比例;行为的非与它产 生不幸福的倾向为比例。幸福是指快乐与免除痛 苦;不幸福是指痛苦和丧失掉快乐。” “合成说”:密尔提出把整个利益看作是个 人利益简单合成。为了增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 福,各人只要努力增进自己的幸福就可以了。 道德标准:密尔区分了道德行为和行为者。 道德标准是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而不是评价善 人或恶人的标准。对于人的评价,除了考虑他的 行为是非、善恶之外,还要考虑他的内在品质。
2、快乐的质与量


密尔提出,快乐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 的不同。感官的快乐是低级的快乐,精神的快乐 是高级的快乐。人性都是愿意选择高级快乐,甚 至为此而放弃低级快乐。 密尔区分了“满足”和“幸福”两个概念, 一些禀赋低的人把一些不完满的事物看作完满的, 并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一些禀赋高的人能够认 识到事物的不完满,因此并不以此为满足,因而 也不感到多么幸福,但也不能说他不幸。所以, 幸福不只是快乐的生活,它要求对人类公共利益 的同情心、知识的浇灌和精神的修养。
第三讲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一种 以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功效或利益作 为道德评价标准的伦理学理论。外物、 对象或行为中所具有的、能够满足行为 者或其他人趋乐避苦欲望的特性就是功 利。主 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者宣扬的是赤 裸裸的享乐主义和感性纵欲主义;17世纪以 霍布斯为代表的英国经验论者主张的是公开 的趋利避苦、自保自存;而18世纪法国唯物 主义者倡导的是合理权衡基础上的利己主义。 这是一种逐步寻求合理性论证的理论调整。 功利主义一方面从上述理论演进中吸取经验 教训;另一方面又适应社会需要,不同程度 地吸收了情感利他派的合理见解。
3、道德行为责任

效果论:边沁重视对行为后果的认识和 预见,即重视理性的判断力和明智的计算。
一个人的行为无论抱有什么动机,只要 其结果不好,他就要对行为负有完全的道德 责任,就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边沁把功利原则的约束力归并为如下 四种,他称之为制裁(sanction),即自然制 裁、政治制裁、道德制裁和宗教制裁,在 晚年他又加上了另外三种:惩罚、同情和 反感。



——对于个人行为来讲,总计所有的 快乐和痛苦,并加以比较,如果苦少乐多, 则此行为倾向为善,反之为恶; ——对于社会来讲,首先对其中的每 一个人,重复上面的步骤,然后总计善倾 向和恶倾向的人数,如果苦少乐多,善倾 向的人数多于恶倾向的人数,则此行为将 产生一般的善倾向;反之将为恶倾向。 经过这样的计算,将其结果加以比较, 确定数量上最大的快乐,作为行为的最佳 选择。
(二)密尔的功利主义

约翰· 斯图亚特· 密尔(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又译为 穆勒,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经济学家、实证主义和功利主 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 要伦理学著作有:《功利主义》 (1863)、《论自由》(1859)、 《论边沁》等。
1、对功利原则的新说明


(2)个人权利的限度
密尔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 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在仅只涉及本人的 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利上则是绝对的。” 个人有绝对权利的自由的领域包括以下三个方 面:第一,意识的自由;第二,趣味的自由;第 三,个人之间相互联系的自由。 个人权利的限度:第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 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社 会和他人对个人的自由不得妨碍;第二,只有当 个人的行为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时,个人才应当 接受他人的谴责或社会的惩罚。
具体步骤是:




——计算最初由行为产生的明确可辨的每一 快乐的价值; ——计算最初由行为产生的明确可辨的每一 痛苦的价值; ——计算由行为产生的作为第一个快乐的结 果的,和使第一个痛苦不纯粹的每一个快乐的价 值; ——计算由行为产生的作为第一个痛苦的结 果的,和使第一个快乐不纯粹的每一个痛苦的数 量;

四、对功利主义的批评



(1)后果的难以计算问题。 (2)利益的不公平分配问题。 (3)用目的来证明手段的非道德性问题。 (4)混淆义务行为与非义务行为的问题。 (5)对我们提出“过分严厉”的要求的问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