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水溶液》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水溶液》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水的pH。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在25℃时,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H+浓度与OH-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OH-,而是其中的[H+]>[OH-];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H+,而是其中的[H+]<[OH-] ;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H+和OH-,而是[H+]=[OH-] 。使学生了解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使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为了实际使用时更简便,教材的最后提到了溶液的浓度大于1mol/L时,一般不用PH 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H+的浓度来表示,以教育学生应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不少有关水的知识,在高一也学过有关强、弱电解质的知识,上一章又学了化学平衡的知识。本章内容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物质在水溶液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电离平衡和离子反应。本节内容主要是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同。形成电离平衡的概念。

设计思路

从水的电离平衡入手,掌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水的离子积的教学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从纯水是弱电解质,只能微弱的电离出发,应用电离理论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推导过程中应着重说明电离前后Kw几乎不变的原因,并将其看做常数。然后由两个常数的乘积为常数而得出水的离子积常数。启发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进而得出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

关于水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是从电离平衡移动入手。当在纯水中加入强酸时,水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使氢离子浓度上升,氢氧根离子浓度等倍数下降。在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保持不变。

在水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共处于电解质水溶液的统一体中,它们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离子浓度为主的一方决定溶液的酸碱性。

关于溶液pH的教学,指出用PH的数值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当溶液酸性很弱时,使用不方便,常采用H+浓度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这就是溶液的pH。其数学表达式是:

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pH的适用范围,理解H+浓度与pH间的相互关系。如适用范围是“常温”“水溶液”“稀溶液”,只有在常温下的水溶液,水的离子积Kw才等于,而当酸、碱溶液的浓度大于1mol/L时,使用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反而不大方便,此时,可直接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学习目标

(1)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3)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情况

(4)进行简单的有关PH的计算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水中存在那些微粒?这些微粒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微粒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水的电离吸热还是放热?升温,水的电离发生哪些变化?加入酸、碱、盐,又如何?

问题探究一、水的电离

1.探究水的电离及其电离方程式

[设问]实验测得,在25℃时,纯水中c(H+)=c(OH-)=1×10-7mol/L。请考虑,如果水的电离程度用百分比表示应该是多少?(提示:可以用1L纯水作为研究对象)

有人测量了经过28次蒸馏的水的电导值,结果不为零。这证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发生微弱的电离,纯水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经分析知道它们是和O。其电离方程式为:H2O

+O,或H2O+H2O+O。

[规律总结]水的电离的特点:

⑴水的电离是由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⑵极难电离,通常只有极少数水分子发生电离。

⑶由水分子电离出和O数目相等。

⑷从水的电离方程式可以看出,水既可以看成一元弱酸,又可以看成一元弱碱。

⑸水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吸热的。

2.探究水的离子积

水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电离平衡,平衡常数为:

K=

由上式可得:K[O]=[][]。在一定温度下,K与[H2O]都是常数,其乘积也必然是常数,因此[][]也是常数,即:

K W=[][]

式中的K W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K W反映了水中[]和[]的关系。

[规律总结]⑴常温(25℃)时,水电离出的[]=[]=mol/L,水的离子积K W=

[][]=。

⑵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着水的电离平衡,即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着和。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具有的性质,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它稀的水溶液。如酸、碱、盐溶液中都有K W=[][]=(常温)。其中均[]、[]表示整个溶液中的[]和[]。

⑶K W是温度函数,与[]、[]的变化无关。温度升高,K W增大;温度降低,K W减小。从电离平衡的角度来看,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故升温,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和[]

都增大,K W也增大;反之,则减小。如100℃时,K W=5.5×。若未注明温度,一般认为是常温。

⑷一定温度下,在不同的溶液中都有K W=[][],故[]和[]成反比,但在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的和的浓度一定相等。

3.探究水的离子积的影响因素

⑴温度:因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故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和[]同时增

大,但因为由水电离出的[]和[]始终相等,故溶液呈中性。如纯水在温度由25℃升高到

100℃时,[]和[]都从1×mol/L增大到7.4×mol/L,K W也由增至5.5

×。

⑵加入酸(或碱):向纯水中加入酸(或碱),由于酸或碱电离产生的或(),致使水

中的[](或[])增大,使水电离向左移动,从而水的电离程度减小,但温度未变,则K W=[][]不变。

(3)加入某些盐:如向纯水中加入醋酸钠、氯化铵、硫酸氢钠、氯化钠,水的电离平衡如何移动,酸碱性如何变化。但温度未变,则K W=[][]不变。

(4)加入活泼的金属:向纯水中加入活泼的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的金属钠可与水电离产生的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2,使水的电离向右移动。

问题探究二、溶液的酸碱性

1.探究溶液的酸碱性的实质

在酸或碱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当加酸时,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致使溶液中[]>[],溶液呈酸性;当加碱时,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致使溶液中[]<[],溶液

呈碱性。故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取决于溶液中的[]与[]的相对大小。即:⑴酸性:[]>[],[]越大,酸性越强;⑵碱性:[]<[],[]越大,酸性越强;⑶中性:[]

=[]。

[误区警示]⑴溶液的酸碱性与酸和碱的酸碱性含义不同: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中的[]与[]的相对大小;而酸和碱的酸碱性是指酸或碱电离出的或的能力。

⑵强酸溶液的酸性不一定比弱酸溶液的酸性强;酸性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酸溶液。

2.探究溶液的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值

⑴PH值的定义

用[]的负对数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即:PH=-lg[]。

[规律总结]PH的大小可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即溶液的酸性越强,其PH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其PH越大。

⑵PH值的范围

由于当[](或[])的浓度小于或等于1mol/L时,应用不方便,即引入PH值是为了方便应用的,故PH值的范围是0~14。

⑶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常温25℃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