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学生的想法

【内容摘要】

蔡元培先生力倡“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理念,这与他倡导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民主社会建设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是以承认、接纳、尊重和珍视多样化的存在为前提的。个性就意味着差别和多样化,而多样化总是优于单一化的,因为多样化包容了最好的单一化。对多样性的尊重,就意味着对于个性和独特性的尊重。

案例《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教学片段。

在由师生共同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直线后,教师提问:

问题1:怎样快速准确的作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都经过原点。

师:还有呢?

(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感到茫然,没有任何反映。)

师:当x = 1,显然y = k ,所以它的图象一定经过点(1,k ),

请学生朗读课本中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问题2:由下列函数图象,写出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出示图1)

生1:图1中的函数解析式是:x y 5.1=,

师:为什么?

生1:由正比例定义得到,

(看到学生的解法与预想的有出入)

接着出示图2

生2:可由345m =--,得出415=m ; 师:应先由待定系数法先求出x y 8.0=,再有3=y ,求出4

15=m 。…… 至此,课堂完全纳入了教师的控制。

这个案例中教师机械地执行了教学预案,没有及时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这种行为中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数学“视界”去度量学生的数学“视界”,想当然的认为数学“结论”、数学“推理”是那样的顺理成章,结果造成教学沟通的效率低下。

案例中学生已经很自然的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洞察到问题2的本质,体现了知识的生成与思维的创新,还为今后更一般的学习两点式求直线的函数解析式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但教师却另起炉灶,牵强的为教“待定系数法”而教,为用“待定系数法”而用,说到底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盲从,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本质的理解不深刻,也反映了教师教学智慧的缺失。如果教师当时能追问学生345m 与--为什么会相等?那么通过3

45m k ==--,“待定系数法”也自然就生成出来,学生也不会觉得这种方法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数学思想是自然平和的,我们不能把活生生的数学思考变成一堆符号让学生去死记,以至于让美丽的数学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反思

尊重学生的想法,就是反映教师对教学本质与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数学教育的一个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就是说,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片段性的零碎知识层面,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教给程序和方法,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放在数学思想的脉络中,还原到它的意义情境中。从这个层面上分析,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对所教的内容要有深入的思考,明确它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同时要正确估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设计时“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分出数学内容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揭示火热的思考过程,才能当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想法时能及时的进行价值判断,对错误部分给予分析纠正,对合理成分引导思维的不断生长。否则,教师有可能会抓住知识的表面大做文章,如案例1中教师对问题1的处理就是“淡化实质,注重形式”的一个典型例子。

尊重学生的想法,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更能反映出教学的有效度。既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的是生成性的知识,那么出现错漏不完善就是必然的,可以理解的;因而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要特别关注其中正确的、合理的成分;积极评价正确的、有创见的解答,关注学生中的思维火花。显然,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于积极的情感体验所带来的成就感,是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有力武器。可以想象,如果教师经常漠视学生的想法,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僵化,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热情就会不断下降,以至于在他们心里会留下数学是不讲道理的印象,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尊重学生的想法,就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尊重学生的想法就意味着课堂的动态生成和不确定性,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正因为此,也为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智慧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这样开放的和谐氛围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在双方思维的不断碰撞中,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想法,既要保护学生发现错误的意识,还要善于把学生的错误转化成教学资源,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还要对备课时没有预计到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合理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让“节外”的“枝”生长起来,这一切,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也使教师的教学智慧得以不断积淀。

叶澜说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带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在智慧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呈现更为开阔、活泼的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