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国政治悲剧有感

合集下载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正视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大国政治的悲剧》有感王缇萦201055030 政外1002正视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大国政治的悲剧》有感摘要:作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性著作,约翰·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在探讨大国关系悲剧性的历史根源基础上开出了以“离岸平衡手”角色永葆美国强权的乐观药方。

其中,经过逻辑推理得出“中国威胁论”,分析了陆军力量的重要性以及美国大国地位产生的地缘因素。

米尔斯海默的很多观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这并不代表其推测和逻辑是完全正确的,理论的学术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争议性。

我们需要正视这种悲剧,借鉴其指导意义,为中国崛起之路助力。

关键词:地区霸权中国崛起离岸平衡手进攻性现实主义一.作者介绍和本书内容简介1.作者介绍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他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界激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鸣.在这部著作中,米尔斯海默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21世纪早期,中国的崛起将"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而"美国将竭力阻止中国获得地区霸权,因为美国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存在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其结果便是中美之间激烈而危险的安全竞争,这种竞争类似于美苏冷战期间的那种对抗".米尔斯海默教授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代言人.他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学界激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鸣。

米尔斯海默教授受到中国的特别关注,还因为他曾说过:21世纪早期,中国的崛起将“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而“美国将竭力阻止中国获得地区霸权,因为美国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存在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

其结果便是中美之间激烈而危险的安全竞争,这种竞争类似于美苏冷战期间的那种对抗”。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作者米尔斯海默一上来就给我丢了个“重磅炸弹”,他说大国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一场悲剧,永远都在争啊斗啊。

就好像一群在操场上抢地盘的小孩,不过这些“小孩”可是手握重兵、有着各种厉害手段的大国。

他提出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刚开始我觉得有点冷酷无情。

啥叫“进攻性现实主义”呢?简单来说,在作者眼里,大国就像饿狼一样,永远都想多占点地盘,增强自己的实力,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大国能真正相信其他大国不会对自己不利。

这就好比在一个充满宝藏的迷宫里,每个大国都觉得别人随时会来抢自己找到的宝贝,所以只能不断扩张,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有安全感。

我就想啊,这国际关系咋这么残酷呢?难道大国之间就不能和平共处、手拉手一起玩耍吗?可是越看越觉得作者说得有点道理。

你看历史上,多少战争和冲突不就是因为大国之间互相猜疑、互相争夺资源和地盘才发生的吗?就像欧洲以前那些国家,打来打去,一会儿结盟,一会儿又翻脸,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嘛。

从书里看美国的对外政策,也特别有意思。

美国一直强调自己是维护世界和平啦,推广民主自由啦,可按照作者的理论,美国不也是在按照这种“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套路在走吗?它在全球到处建立军事基地,在国际事务里到处指手画脚,不也是为了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更有话语权,更安全嘛。

这就像是一个班级里的学霸,表面上说自己是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实际上也想让自己的地位更稳固,不让其他同学有超过自己的机会。

不过呢,我也不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

虽然大国之间存在竞争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觉得人类还是有智慧来避免那种最坏的情况发生的。

现在这个世界,全球化越来越深入,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就像住在公寓里的邻居,大家共用很多设施,互相依存。

如果大国之间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只知道争来争去,最后肯定是两败俱伤。

而且现在有很多国际组织、国际法之类的东西,就是为了让各国能够有规则地相处,而不是像原始丛林里的野兽一样只知道弱肉强食。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米尔斯海默在书里就像一个直白的“国际局势解说员”,毫不留情地说出大国政治的本质就像是一场悲剧性的角力。

他觉得大国嘛,就像是一群在有限空间里争地盘的巨兽。

这观点刚一看,有点让人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国际关系也太冷酷无情了吧。

就拿历史上那些大国之间的事儿来说,好像还真有点这个意思。

比如说老牌的欧洲列强,英国、法国、德国这些国家在过去的岁月里争来斗去。

就像一群孩子在一个小操场上抢最好玩的秋千,谁都想自己独占,都想当那个最厉害的老大。

这每个大国都想让自己更安全,可是他们采取的办法呢,就是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这就好比每个孩子都想长得更高更壮,好把秋千占得更牢,结果就把其他国家挤得没地方了,这样一来二去,矛盾就激化了,战争就像孩子之间忍不住动手打架一样,爆发了。

这书里的观点也不是让我完全认同的。

有时候我就想,难道大国之间就只能这样你争我夺,没有一点温情和合作的可能吗?现在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在互相合作啊,像欧盟那些国家,虽然以前也是打得不可开交,但现在不也在一块儿搞经济、搞科研啥的嘛。

这就好比以前抢秋千抢得头破血流的孩子,现在发现一起搭个树屋更好玩,于是就开始合作了。

再看看中国,一直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也是到处交朋友,拉着大家一起发展经济,搞“一带一路”建设。

这就像是在这个大国争逐的“操场”上,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游戏规则,不是靠拳头和抢夺,而是靠合作共赢。

这就跟米尔斯海默书里说的那种悲剧性的大国争霸有点不一样了。

2011-03大国政治的悲剧

2011-03大国政治的悲剧

读约翰·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大国政治的悲剧》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其核心观点正如书中所言:“大国总是在寻找机会攫取超出其对手的权力,其最终目标是获得霸权,除非存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

这种观点不允许维持现状国家的存在,相反,体系中到处是心怀修正主义意图的大国。

”简单概括的说,“大国谋求最大限度的占有世界权力”或者换句话说,“大国存有进犯的预谋”因此,大国彼此之间在此种进攻性思维的互动之下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大国政治的悲剧。

在本书第一章中,米氏简要说明了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背景。

以下章节回答了关于权力的六大问题。

第二章回答了国家为什么掌舵权力和追去霸权。

第三和第四章给权力下了定义,并解释如何度量权力。

第三张集中讨论潜在权力,主要包括一国的人口规模及财富数量。

第四章讨论军事实力。

第五章主要探讨大国为获取和维持权力所运用的策略。

第六章和第七章主要是对历史进行考证,看是否存在支持作者观点的证据。

第八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简单结论,解释大国何时建立均势以及何时选择推卸策略,然后运用历史记录检验该理论。

第九章讨论战争的诱因。

第十章预测了21世纪前叶大国在欧洲和东北亚两个地区的可能冲突。

冷战后现实主义的江河日下与理想主义的死灰复燃,民主和平论、相互依赖和平论、国际制度和平论甚嚣尘上,但冷战后十年的发展表明,这种乐观主义显然是一种虚幻,世界依旧处于动荡与非和平之中。

在这种背景之下,米氏提出了进攻性现实主义。

为什么大国之间要争夺权力?而这种权力争夺如何导致悲剧?米氏首先提出了五个基本命题,即:“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大国本身具备某些用于进攻的军事力量,为其彼此伤害甚至摧毁提供必要的资本”、“国家永远无法把握其它国家的意图”、“生存是大国的首要目标”、“大国是理性的行为体”。

而当这五个命题具备时,它们就为大国萌发并采取针对他国的进攻行为创造了强大动力。

而伴随着这五个命题而来的则是大国政治的悲剧,在米氏看来,“没有人有意预设和构想这种局面真是一个悲剧。

大国政治悲剧读书报告

大国政治悲剧读书报告

大国政治悲剧读书报告一、引言《大国政治悲剧》一书由著名学者王缉思所著,通过对世界历史上一些大国的兴衰历程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政治决策、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等因素在国家崛起与衰落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对于理解当今世界格局、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大国政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历史背景《大国政治悲剧》以世界历史为背景,涉及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大国兴衰。

这些国家包括古代的罗马帝国、中国的唐王朝,中世纪的欧洲列强,近代的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以及现代的苏联和美国等。

通过对这些国家的研究,作者揭示了政治决策、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等因素在大国兴衰中的重要作用。

三、悲剧的起因《大国政治悲剧》认为,大国政治悲剧的发生往往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国内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如果不完善,无法有效解决内部矛盾和问题,就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落。

2.战略决策失误:领导人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方面的错误决策,可能导致国家利益的损失和外交关系的恶化。

3.过度扩张:一个国家在扩张过程中如果过度消耗资源,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就可能引发内部危机和外部挑战。

4.国际体系的不公平:国际体系中存在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可能导致小国和弱国的反感和对抗,从而对大国的利益造成威胁。

四、悲剧经过《大国政治悲剧》通过分析历史上一些大国的兴衰历程,展示了悲剧经过的几个阶段:1.崛起阶段:一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往往会采取扩张主义政策,寻求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地位。

2.冲突阶段:随着大国的崛起,其与国际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也会逐渐加剧。

这些冲突可能表现为领土争端、贸易战、军备竞赛等形式。

3.危机阶段:当大国的国内和国际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危机。

这些危机可能包括政治动荡、经济崩溃、社会不安定等。

4.衰落阶段:在危机的影响下,一个大国可能开始走向衰落。

衰落可能表现为经济萎缩、军事实力下降、国际地位削弱等。

读后感对于离岸均衡手的理解

读后感对于离岸均衡手的理解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书笔记——对离岸平衡手的思考看了《大国政治的悲剧》,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离岸平衡手”(offshore balancer)这个词。

离岸平衡手,这可以是一个名词,也可以是一个动词,或者一个形容词,它有着多重的含义,也可以褒贬不一。

在书中,作者认为美国扮演的就是一个离岸平衡手的角色,陆地逻辑形成的进攻性原则与水体阻遏力量的海洋逻辑的结合,使离岸平衡手的角色成为大国们纷纷想要成为的角色,这样才能超越均势联盟的制约,美国是现代历史上唯一一个成功获得地区霸权的国家,其他国家尽管也打过很多战争,如日本、法国、德国等,都为了取得地区霸权做出很多努力和牺牲,但最后都失败了,而美国的离岸平衡手的角色是美国“霸权均势”的重要体现。

这里就体现了离岸平衡手的重要性以及能够发挥的作用,既然如此,那为何其他国家不能成为离岸平衡手,曾经的大英帝国为什么失败了呢?中国如果也想成为离岸平衡手应该怎么做呢?离岸平衡手,又可以简单拆分为离岸和平衡手,简单的来说,离岸可以理解为离开岸边,指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家的地理位置是先天性成的,也是不可避免和强制改变的,比如内陆和沿海国家,又比如澳大利亚和美洲大陆又拥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独立岛屿与空间,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米尔斯海默认为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比如远离欧亚大陆板块,有太平洋和大西洋两条天然护城河,国家资源丰富,成为主战场的可能性不大等,为美国成为离岸平衡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平衡手是指两个地区性强国,在争夺该地区霸主位置的时候,必然会使另外一个地区性的霸主的国家,感到不安,他也必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为当这两个强国之中,其中有一个强国战胜另外一个强国的时候,它就会成为该地区的霸主,那么,它的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另外一个地区性的霸主。

所以,作为明智的地区霸主来说,当其他地区,出现了两个强国,在争夺该地区霸主地位的时候,作为另外一个地区性的霸主的国家,绝不能坐视不管,否则,下一个受害者就是自己,而这时,最明智的做法是支持在争夺地区性霸主两强中的势力较弱的一方。

大国悲剧读后感

大国悲剧读后感

大国悲剧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国悲剧读后感(一)最近看了《大国悲剧》一书,感触良多。

该书是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写的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读了让人触目惊心。

苏共自斯大林逝世以后,一直未能解决好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问题,到戈尔巴乔夫在毫无思想与战略准备的情况下,推行新思维、公开性的改革以后,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民族间题、贪污腐败问题、思想混乱问题、组织不纯洁问题等等都暴露出来,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中央又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和策略来应对复杂混乱的局面,在叶利钦、克拉夫丘克之流叛徒的精心策划面前,毫无应变能力,任其拥有70年辉煌历史的超级大国苏联瞬间土崩瓦解,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与无尽的思考。

也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思虑,如何吸取苏东事件的沉痛教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做好中国的事,做好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坚持反腐倡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社会稳定局面,搞做好中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百姓幸福安康。

大国悲剧读后感(二)我在读《大国悲剧》这本书时所能体会到的作者的思想。

下面我就结合我读过的其他当事人的回忆录以及一些历史学者的研究着作谈谈对本书中作者提到的一些事件以及对那段历史的看法。

在本书的序言中,俄罗斯着名作家瓦连京。

拉斯普京说雷日科夫并不是旧制度、旧体制的卫道士。

但在书中可以其强烈的感受到他对苏联消亡深深的遗憾,当然这种感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不容忽视的是雷日科夫在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大加批判之时却并未对以前苏联的体制及内外政策做出反思。

作者虽然说他写此书的目的不是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但在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将戈氏毫无章法和纲领的改革以及叶利钦等人肆无忌惮的攻击视作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

但结合整个历史来看他灭亡的种子在建立时就已经埋下了。

【学习经验】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学习经验】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学习经验】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大国政治的悲剧》这本书一开始作者就对以人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做了总结;并深刻地阐述了国际关系现实与理论的关系;以军事与理论、历史与理论的完美结合复兴了地缘政治理论;以进攻性现实主义检验历史并验证这一理论;以外交行为为基点的研究,深化传统联盟理论、均势理论和战争理论。

它的假设前提是在一个无政府社会的国际体系中,国家为了生存必须得为权力而相互竞争,即使是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国家也会为了权力而参与无情的权力竞争。

而这种权力竞争的根源是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因此,国家必须做好准备,应付来自除自身以外的各种危机和挑战。

笔者觉得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影响着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范式,当国家拥有足够多的相对权力时,它的生存几乎可以得到保障,相反,软弱只能招致麻烦,强大的国家往往会占弱小国家的便宜,强者越强,弱者在这过程中要不发愤图强,要不消声灭迹。

但是,一个国家也不是无休止的强大,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获得全球霸权。

在作者看来主要原因在于地面力量、海上力量、空中力量水域的阻遏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即使是现今富强的美国也无法实现称霸全球的梦想。

然而,美国可以获得地区霸权,而美国确实也是在西半球这样做的,同时美国也恰当的运用离岸平衡手战略(推卸责任与均势战略的结合),确保除美国以外的另一地区不会有大国成为霸权国。

21世纪是一个强调和平与发展的世纪,大国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社会。

进攻性现实主义仍然影响着大国政治,按照其理论推理推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即中国在未来数十年内仍然保持其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它也可能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

中国将会寻求地区霸权,因为优势地位是生存的最好证明。

如果说美国的战略利益在于不让远处大国插手西半球的事务,那么中国的利益所在无疑是将美国军队赶出亚洲。

在作者看来,中国威胁论成立的话,那么中国的精英阶层将会使用理想主义的辞令来描绘中国的外交政策。

感悟《大国政治的悲剧》

感悟《大国政治的悲剧》

感悟《大国的政治悲哀》芝加哥大学半个世纪前曾诞生过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他的理论构建起了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大厦的根基。

五十年后,又一位国际关系学者在这里再一次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激起轩然大波,他,就是约翰﹒米尔斯海默。

他以《大国政治的悲哀》这本严谨的国际关系理论著作阐述“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树立了影响力,同时,也掀起了冷战后现实主义反攻国际关系理论的狂潮。

冷战后,国际关系学者们普遍认为:经过世界体系内的重新洗牌、意识形态冲突解构形成的一超多强格局为再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至少在各个战争主体综合能力方面树立起一个难以逾越的壁垒。

也就是说在美国一超主导的世界里,有能力与其发生对抗国际行为主体在可预测的范围内几乎是不存在的。

于是,基于这样一种国际状态,国际关系研究者们宁愿相信整个世界格局、各个国家间的关系的主旋律在现在和将来应该是和谐的、合作的。

因此,现实主义(作为一直以来国家行为和理论的常态)似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沉沦,尽管用“康德式的永久和平”来描述当时的现实和理论有些过分,但像自由主义这样的饱含着人性成分的观点的确被大多数学者自觉不自觉地表达出来。

就在学者们描绘“民主和平”、“经济相互依存”、“国际制度和平”和“大战过时”的美好未来的时候,约翰﹒米尔斯海默,这位依然坚守现实主义阵地的学者,以一种变本加厉的现实主义理论对国际关系研究领域进行反攻,这就是所谓的“进攻性现实主义”。

作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在约翰﹒米尔斯海默的思想体系中,“权力”这个国际政治永恒的主题依然是国际行为主体不可放弃的追求。

国际政治依然是围绕着大国政治展开的。

大国的所作所为依然左右国际行为的模式和过程,国家唯有在所在大陆及其延伸建立起这个范围内他国难以企及的综合实力才能保证这个国家生存的舒适与长久。

但可悲的就在于一山不能容二虎,这样的国家在一定区域乃至整个世界至多只能有一个。

在这样的前提下,围绕这个唯一的霸主名额,大国之间的斗争必将像遭到诅咒一样无休无止、生生不息。

《大国政治的悲剧》观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观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观后感<<大国政治的悲剧>>是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的专著。

是一部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全文分为导论、无政府状态与权力竞争、财富和权力、地面力量的首要地位、生存战略行动中的大国、离岸平衡手、均势与推卸责任、大国战争的原因、21世纪的大国政治等十章。

全文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行文流水,可读性强。

这本书的鲜明特点就是逻辑清晰。

环环相扣。

作者精心建构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

对其中任何一个小论点的攻击看来都难以撼动整个大厦的根基。

而且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该书的论点很合理。

把人性自私的一面发挥到极致,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高峰,我们只有登上自由主义的高峰才能去俯瞰它本书于2001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后,便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在冷战后理论界一片“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和“民主和平论”的声音中,作者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权威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国家的悲剧,作为本书的结论,作者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中国将是美国最大的威胁。

《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2001年出版后不仅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而且受到各国外交界的高度重视。

虽然人们很难断定米尔斯海默理论对华盛顿的保守势力有多大影响,但由于该书出版恰逢“9·11”事件之后不久,其保守主义历史观以及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正好与当前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提供了完整的战略思考和理论基础。

《大国政治的悲剧》以长时段的历史考证,认定国际政治即大国政治。

大国的生存意志是追求自身权利最大化及地区霸权,因而大国间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冲突。

但由于海洋的阻遏作用,使全球霸权不可能获得。

故此约翰·米尔斯海默主张美国仿效英国曾扮演的角色,即不要指望成为全球霸权,而是扮演最后关头的裁决者的角色,防止欧亚大陆出现潜在霸权。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读后感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棒的书,叫《大国政治的悲剧》。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就在想,这书的名字听起来好严肃啊!但读着读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啦。

书里讲的那些大国之间的博弈和较量,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以前我觉得大国之间嘛,不就是互相合作,一起发展嘛。

但这本书告诉我,远没有那么简单!原来背后有着那么多的利益考量、权力争夺。

比如说,为了争夺资源,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大国之间会使出各种招数。

有时候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地里却在暗暗较劲。

这让我明白了,国际政治就像一场复杂的游戏,每个国家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

而且哦,作者分析问题的角度也很独特。

他不是简单地说谁对谁错,而是从更深层次的原因去探讨。

这让我也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只看表面。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认识都深刻了好多。

以前看国际新闻,就是看个热闹。

现在呢,我能试着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啦。

这本书虽然有点深奥,但真的很值得一读。

小伙伴们,要是你们也对国际政治感兴趣,不妨试试看,说不定会有新的收获哦!读后感二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我读《大国政治的悲剧》的感受。

这本书呀,一翻开就像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你知道吗?原来大国之间的政治斗争那么复杂!就好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谋划,勾心斗角的,可精彩啦。

比如说,为了争夺能源,大国们可以用尽各种手段。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世界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和简单。

还有啊,书里提到的一些历史事件和案例,真的是让我目瞪口呆。

原来那些看似平常的决策背后,隐藏着那么多的算计和谋略。

不过呢,读这本书也让我有点小郁闷。

为啥呢?因为感觉这个世界太现实,太残酷啦。

但是反过来一想,这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读《大国政治的悲剧》有感

读《大国政治的悲剧》有感

读《大国政治的悲剧》有感——进攻性现实主义以及中国威胁论的相关看法浙江大学龙禹豪约翰・米尔斯海默先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芝加哥大学温德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教授,他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于2001年出版后不仅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而且受到各国外交界的高度重视,其详细阐述的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依据,更是引起了中美以及其他各国的关注。

冷战结束后,现实主义的江河日下和理想主义的死灰复燃,永久和平论、相互依存论、国际制度和平论的甚嚣尘上。

但是,冷战结束后的今天,世界仍然处于动荡与非和平之中。

他的这本著作就是基于以上现实从而系统论述了国家关系特别是大国之间将永远处于互相猜忌利用这一悲观境地的事实,并且用详细的论点来证明了这一观点,用事例来证明乐观主义的虚幻,从而进一步提出了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核心论点,最终,根据这一论点推演出“中国威胁论”。

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意识的人,我不希望我们中国的同胞仅仅因为该书对于中国威胁论的理论论述就对于该书秉行一味否认的态度,而应该从理智的角度出发来读懂作者的观点从而得到自己的结论,不论是否定还是赞同。

而在我看来,作者对于中国威胁论的阐释以及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是不够严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片面的。

对于进攻性现实主义,作者的观点是:“国际政治从来都是一项残酷而危险的交易,而且可能永远如此。

虽然大国竞争的烈度时有消长,但他们总是提防对方,彼此争夺权力。

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最大化的占有世界权力,这意味着一国获取权力是以牺牲他国为代价的。

然而,大国不止是为了争当大国中的强中之强,尽管这是受欢迎的结果;它们的最终目标是成为霸主,即体系中唯一的大国。

”这段话的一个观点是,任何一个成为大国的国家都将拥有成为唯一一个霸主的野心,这样的“想法”使得作者有继续论述下去的理由,但在我看来这难道不是作者的臆想么?尽管作者在文中给出了各个国家现存的一些“定时炸弹”——那些不知道哪天会突然成为两个国家冲突导火线的因素,但这仅仅是一种建立在简单概率论上的可能,历史这么长,冲突难免有,若因为这种冲突爆发的可能就表示一种悲观的论点,那么岂不是这种论点本身更加悲观呢?进攻性现实主义其片面之处在于作者将所有国家以及所有的民族都描绘成和美利坚民族一样的具有内心深处“渴望”战争的“富有冒险性的正义感”,而这完全不符合客观事实。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读后感一嘿,朋友!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大国政治的悲剧》的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啊,我就被这本书的名字给吸引住了。

心想,这得是多深刻的洞察才能写出这样的书呢。

读着读着,我发现里面讲的东西真不简单。

书里提到大国之间的权力争斗,那叫一个激烈!让我感觉就像在看一场超级大戏。

你想啊,各国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尽浑身解数,勾心斗角的,可不精彩嘛!但同时也让我有点小感慨,大家就不能和平共处,一起共赢嘛?然后呢,作者分析的那些案例和历史事件,让我对国际政治的复杂性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就是你强我弱,你争我夺,可没这么深入想过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不过读完这本书,我也有点小郁闷。

为啥大国之间就不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呢?非得争个你死我活的。

但又一想,也许这就是现实吧,利益面前,谁都不容易让步。

呢,这本书让我这个对大国政治一知半解的人,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想法。

推荐你们也读一读,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哦!读后感二亲,我来跟你聊聊我读《大国政治的悲剧》的感受哈。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会不会很枯燥啊?结果一读起来,根本停不下来!你知道吗?书里把大国之间的那些事儿讲得特别清楚。

就好像把大国们都拉到了一个舞台上,让咱们能看清楚它们的一举一动。

那些权力的博弈,利益的权衡,真的是惊心动魄。

我就一直在想,这些大国的领导人得多头疼啊,每天要面对这么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有时候为了国家的利益,可能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

还有啊,书里提到的一些历史事件,让我明白了很多现在国际局势的根源。

原来很多事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有着长长的因果链条。

读完之后,我觉得自己看世界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不再那么简单地认为这个国家好,那个国家坏。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难处和考量。

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国之间能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对抗。

毕竟,和平发展对大家都好嘛。

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你是不是也对这本书有点好奇啦?。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大国政治的悲剧》的书,可真是让我感触多多呀!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

书里讲的那些大国之间的政治较量,真的是惊心动魄。

感觉就像在看一场超级刺激的大片,只不过这可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发生过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

你知道吗?大国之间的博弈可不简单,不是说谁的拳头硬谁就说了算。

这里面有好多复杂的因素,像经济啦、文化啦、外交啦等等。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决策,都可能引发一连串的反应,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格局。

读着读着,我就在想,咱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大国的政治决策其实和咱们每个人都有关系。

比如说贸易战,可能会让一些企业倒闭,好多人失业。

这可真是“蝴蝶效应”啊!而且,我发现大国之间也不是一直敌对的,有时候也会合作。

但这种合作又充满了小心思,都怕自己吃亏。

这就像是一群聪明的小伙伴在玩游戏,既要合作过关,又要提防着对方抢了自己的好处。

这本书让我对大国政治有了全新的认识。

不再觉得那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而是实实在在能影响到我们生活的。

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想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这其中的精彩呢?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跟你们聊聊我读《大国政治的悲剧》的感受哈!哇塞,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还以为会很枯燥,没想到越读越有意思。

书里描述的大国之间的争斗,那叫一个激烈。

感觉就像在一个大舞台上,各个大国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成为最耀眼的那个。

可是,这过程中充满了算计和阴谋,真的是让人感叹政治的复杂。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大国为了争夺资源和利益,那手段是五花八门。

有时候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地里却在悄悄较劲。

这让我明白了,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背后的真相可能会让人大吃一惊。

还有哦,书里提到的那些战略和策略,真的是太烧脑了。

大国的领导人就像是在下一盘超级大的棋,每一步都要考虑得特别周全。

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满盘皆输。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好像也变得聪明了一点,看问题不再那么简单了。

读《大国悲剧》有感

读《大国悲剧》有感

坚持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读《大国悲剧》一书有感《大国悲剧》是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苏共垮台15年之后,痛定思痛的巨作,该书穿越时空的迷雾,生动、全面地叙述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性事件全过程,以独特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事件的整体内在逻辑,揭示了与其相关联的各种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展现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千百万人民由此所经历的困窘和悲惨后果。

读罢此书,不禁掩卷长思:苏联,一个有着2400多万平方公里,近70年辉煌历史的超级大国,一个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80%、核力量足以反复毁灭全人类的世界强国,一个无论是外国武装干涉、经济封锁还是世界大战都不能把她摧垮的国家,为何会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竟然顷刻之间解体覆亡?造成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诚然,苏联共产党的垮台、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完结、苏联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解体,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些甚至可以追述到列宁时代苏联成立,斯大林时代肃反扩大化,以及二战时期苏德秘密协定,战后苏美冷战等历史因素,还有苏联存在的民族主义、宗教问题、国家的政治体制等现实问题,但是,作为前苏联国家和人民脊梁的苏联共产党,作为曾经是支撑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钢筋铁骨,它自己内部的蜕变和首先断裂,无疑是导致苏联大国悲剧的最主要因素。

执政党出了问题,苏共脱离了人民群众,苏共领导理想信念丧失,党内大搞特权和腐败,自己割断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最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被人民所唾弃,以致亡党亡国。

正如作者所说:“苏共之所以能走到酿成悲剧的一步,是因为几十年来它把权力视为自己的专利,它已经丧失了现实的日常政治斗争的能力,结果当一个统一的机体丧失了自己最优良的品质——战斗性,自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的时候,它衰退了。

”回首往昔峥嵘岁月,苏联共产党在她只有20万党员的时候,带领广大人民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抵御了十四国武装干涉,胜利地捍卫了革命成果;在她有五百多万党员的时候,领导全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取得了抗击法西斯的伟大胜利。

大国悲剧读后感

大国悲剧读后感

大国悲剧读后感《大国悲剧》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作者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一些悲惨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所遭受的磨难和苦难。

小说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真实的情感,深深地触动了我。

小说中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以及一些重要人物,如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

通过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描述,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悲惨的场景和人物的悲惨遭遇。

这些悲惨的场景和遭遇,不仅使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无情,也使我们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内心世界都表现得非常真实。

比如洪秀全,他是一个天赋异禀的领袖,但他的理想最终变成了一场悲剧;康有为,他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但他的改革最终也变成了一场悲剧;孙中山,他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但他的革命也是一场悲剧。

这些人物的形象,使我们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使我们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语言优美,行文流畅,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悲剧事件和人物的描述,使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也使我们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厚重和悲剧。

通过阅读《大国悲剧》,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和变迁,也使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本小说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厚重和悲剧。

通过这本小说,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小说,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历史的厚重和悲剧。

米尔斯海默

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书笔记《大国政治的悲剧》是一部严肃的国际关系理论专著,作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被认为是自1979年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后现实主义又一里程碑式的著作。

作者米尔斯海默是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1970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任空军军官五年之久,具有渊博的国际关系历史与军事知识。

米尔斯海默的理论落脚于应对欧亚大陆可能出现的地区霸权对美国构成威胁这一美国式的经典命题。

作者在书中指出,在21世纪初,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中国可能对美国构成挑战,并提出美国应该扮演“离岸平衡手”(offshore balancer)的角色。

这是作者理论上的推测,并不是针对中国,作者认为21世纪在亚洲对美国的全球霸权能够构成威胁的潜在霸权国是中国,美国应在亚太地区保留其大量驻军,以防止一个崛起的中国对美国的亚太主导话语权构成挑战。

作者提出,日本虽然有称霸亚洲的野心,但是它缺少核武器,这是一个重要的威慑力量,也是当今时代一个国家想要提升地位不可缺少的条件;此外日本虽然具备成为霸权国的条件,但是其与亚洲大陆被大片海域隔开,现在的中国与朝鲜比以前强大了许多,即使日本想要两栖登陆,也很难突破这两者的防守。

俄罗斯在2020年之前要成为东北亚的潜在霸主国也不太可能,难以想象它在经济上超过日本和中国。

但即使它出现奇迹般的经济增长,它在人口上也很难超越中国;同时,俄罗斯的疑难问题掺杂着它对欧洲和南部边界的严重安全关注,这限制了它能投入东北亚的军事资源。

中国具备成为一个潜在霸权国的人口、领土、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并且现在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很可能超越美国。

中国是21世纪崛起的国家,作者认为强大的中国会对美国的霸权构成威胁。

这是作者根据理论推导出来的,而非作者主观上认为中国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基于理论上的推导,2002年米尔斯海默明确的提出联合日本、越南、韩国、俄罗斯、印度共同遏制中国的观点。

我认为进攻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抹杀国家个性,单纯的从理论推导来决定实践的走向,其所杜撰的“中国威胁论”只是为美国霸权的合法性寻找逻辑基础的现实举措。

大国政治的悲剧

大国政治的悲剧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出版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堪称从现实主义理论你角度对冷战后可能陷入危险之中的大国关系进行最为系统阐述的著作。

该书的出版适逢其时,与9`11事件后美国日趋保守和强硬的国际政策恰成呼应,从而颇受国际关系界的重视。

冷战结束后,政界和学界对国际关系理论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即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乐观主义如中国存在的“民主和评论”他们对民主和平的进步高奏凯歌。

而悲观主义者正如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而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是悲观派中的一个典型的权威著作。

此书的理论基础很简单,按照坐着的说法,本书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回归并发现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在当代的意义,以挑战当前流行的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的乐观主义思想。

在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尼尔斯海默的理论是最狂热的,是一种“攻击性的现实主义”。

这种理论是古典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的柔和。

①这种攻击性现实主义吧现实主义推向了极端。

攻击性现实主义理论在强调结构决定性的前提下,断定国家追逐权力的本性也是未泯的,就是说,国家总是尽力所为,以获得最大化的权力,以成为霸权国家。

通常我们认为,国际结构很少鼓励国家去追求额外的权力,国际结构使国家尽力维持既有的均势;但是攻击性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政治上竭力维持现状的国家是很少的。

大国政治的悲剧: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并以缜密的逻辑阐述了骑“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

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安全的稀缺性,为获取安全而展开的激烈竞争迫使国家采取进攻性的战略,结果便常常导致冲突和战争,大国被迫最大地扩充他们的相对权利,因为这是获得安全的最佳途径。

在这部著作中他指出:21世纪早期,中国的崛起将“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而“美国将竭力阻止中国获得地区霸权,因为美国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存在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其结果便是中美之间激烈而危险的安全竞争,这种竞争类似于美苏冷战期间那种对抗,这就是近些年来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威胁论“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中心思想是:国际政治是大国政治、权力分配决定了大国政治模式影响联盟的形式;大国意志在陆地上的表现是成为地区霸权(为了最安全的生存),而水域的阻遏力量使全球霸权不可能实现;大国政治的历史是修正主义国家间冲突的过程,尽管全球霸权无法实现,但大国一刻也没有停止这一企图,因此大国间处于无休止的安全竞争状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成功实现(美洲)地区霸权的国家,他扮演了一种“离岸平衡手”的①古典现实主义:自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出版以来,古典主义曾经一度是国际关系中最具主导性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大国政治的悲剧》有感
9·11恐怖袭击后不久,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问世。

该书一出,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根据作者逻辑推理出的中国威胁论,以及作者对此开出的药方“离岸平衡手”一时成了众多学者和媒体热议的焦点。

对于中国威胁论,我认为我们不应人云亦云,感情用事的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出发,一以辟之。

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批判的去看待它。

从客观的角度说,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是一部严肃的国际关系理论专著,作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被认为是自1979年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后的现实主义又一里程碑式巨著。

米氏的理论落脚于欧亚大陆可能出现的地区霸权对美国构成威胁这一美国式的经典命题。

《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中心思想是:国际政治是大国政治,权利分配决定了大国政治的模式,影响联盟的形成;大国意志在陆地上的表现是地区霸权,而水域的阻遏力量使全球霸权不可能实现;大国政治的历史是修正主义国家间冲突的过程,尽管全球霸权无法实现,但大国一刻也没有停止这一企图,因此大国间处于无休止的安全竞争状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成功实现地区霸权的国家,它扮演了一种离岸平衡手的角色,以防止出现任何地区霸权;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间激烈的安全竞争将不可避免,因此他主张遏制中国。

作者强调在21世纪初,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中国对美国构成挑战,并提出了美国应该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

这只是其长期理论研究的现实推测,并非专门针对中国。

根据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无论哪个国家在21世纪崛起,并且实力与美国旗鼓相当,都会对美国构成威胁;而在作者的分析中,中国恰恰是将在21世纪崛起的国家,故而根据其理论逻辑,作者认为强大的中国会对美国构成挑战。

作者的结论只是其理论逻辑的自然延伸,但往往被简单的视为对中国威胁论的阐述,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但这并不意味着米尔斯海默的思想没有危害性。

米氏的理论并非是出于对中国的无知或者偏见,而是基于抽象的理论得出的必然结论。

米尔斯海默2003年底应邀来华进行学术交流,第一次目睹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蓬勃生机,感受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殷殷渴望。

但当一位中国学者借机询问他,对中国的了解是否有助他修改自己的理论,重建对中美关系较为乐观的认识时,他摇了摇头,一本正经
的表示,中国如此迅速的发展和繁荣,非但没有消除他对中美关系的悲观观点,反而强化了他对中美关系前景的忧虑。

他本人是在以后的多次的采访和对话中,反复强调了这一观点,更是明确提出联合日本,越南,韩国,印度,俄罗斯共同遏制中国的观点。

对于中国现在强调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以及实现地区共同稳定和繁荣的问题,米尔斯海默的回答是:“那只是中国现在还不没有足够发展和强大,所以中国需要这么做。

如果将来中国强大了,一定会控制这些国家,限制他们的发展,这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作为一个国际知名学者,米氏言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他的这番言论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此外,该书的出版恰逢9·11事件后不久,其保守主义历史观及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许多方面正好与保守派占上风的布什政府的外交理念相吻合,虽然很难评估米尔斯海默的理论对美国决策层内的保守势力有多大影响,虽然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各流派折中的产物,是基于美国国家利益和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目标,但是我们对米尔斯海默的思想的危害性和影响绝不可掉以轻心。

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米尔斯海默用1792年至2000年间的国际政治史来验证其理论,而这些历史记录确实对其理论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从而使其得出了旧制度,旧时代的逻辑依旧,国际政治依然是大国政治依然处于悲剧式的历史循环中的结论。

但细究之下却发现米氏的文章体现的是西方的,尤其是英国美国经验的循环思维。

米尔斯海默的这一论断对西方国际政治史来说几乎没有瑕疵,但对于与西方有着几近完全不同历史进程和文化背景的东方国际政治史来说,这一观点却是纰漏百出,甚至让人有米氏为论证其理论而裁剪历史的感觉。

不同于西方征服,扩张,和掠夺的殖民制度,东方的朝贡制度更多的体现的是儒家文化中的礼制思想。

该思想应用于国际关系的具体表现是各按等级名分,朝拜纳贡,不互相侵夺,平安相处,将中国传统中的“德”的光环笼罩于与之有交往关系的国家和地区。

“德”之远被,使中国传统文化远播海外,提高了古代中国的国际威望,也增强了周邻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向心力,使古代中国成为保持东方国际秩序和谐的象征,因此这种朝贡体系更多的事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上的依附。

然而不知是出于对东方朝贡国际体系历史的不了解,还是为论证其理论而故意无视不同国际体系存在的事实,米氏最终选择忽略了这一能表明即便是中国强大了,也不会按照当年美国经验行事的国际政治史。

历史在进步,时代在飞速发展,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循环逻辑。

历史上,欧洲一度被认为是大国战争与和平的实验室,尽管有欧洲和谐时期,但均势—打破均势—新均势这一战争与和平的逻辑交替,走不出循环。

然而近几十年来,人们看到的却是欧洲大国摒弃前嫌,走出了主权国家的循环逻辑,加速推进欧洲一体化,已经改变或者正在改变着历史的定则。

因此,以旧眼光看待新世界难免出错。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十分强调陆地力量的重要性,认为军事权力原动力的人口与财富是衡量大国的主要标准。

大国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地区霸权,但不可能形成全球霸权,原因是越过巨大水域投送力量十分困难:巨大的水体使陆军很难进犯一个武装完备的大国保卫的领土。

这样,陆地逻辑形成的进攻性原则与水体遏制力量的海洋逻辑的结合,使离岸平衡手角色成为大国的最佳选择。

作者强调巨大的水域阻隔导致投送力量困难,最终不可能形成全球霸权这一论断是有原因的。

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美国本土都远离战火,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有两个庞大的天然护城河—大西洋和太平洋,一直把它与世界其他大国分隔开来,因此美国也许是历史上最安全的大国。

通过这一论断,容易使人相信这样一种事实:美国作为两面靠洋的国家,其大国地位永远无法动摇。

对于越过巨大水域投送力量十分困难是不能形成全球霸权的原因,作者的解释让人难以信服。

不错,巨大的水域确实对投送陆军力量到一个武装完备的大国保卫的领土上是十分困难的,古往今来,登陆作战也一直是一个战争难题,但这并不代表陆军力量的跨海域投送无法实现。

无论是一战对威廉德国,还是二战对纳粹德国,美国陆军都给予敌国造成了最严重和最致命的打击,而这种打击恰恰是越过巨大的水体阻隔,在武装完备的大国的领土上实现的。

这一点在作者论证离岸平衡手时,也有体现。

况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运输工具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

当前美军早已有了在24小时之内,将陆军部队投送到世界各个角落的能力。

科技的进步必然会促进武器的发展,而武器的发展又必然会导致战争模式的变化。

以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为例,美国的空军,和海军以及导弹部队承担了整个作战任务的绝大部分,是战争的主角,而陆军仅仅起到了摧枯拉朽的作用。

因此,作者过分强调陆军作用,以及巨大水域对陆军投送阻隔是无法形成全球霸权的原因这一解释是让人难以信服的。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离岸平衡手的观点,让我们嗅到了一丝新孤立主义的气
息。

米氏在书中大胆指出,在今后十年内,美国可能会逐步减少在欧洲和东北亚承担的义务,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试图将责任推给其他大国,让后者去抗衡潜在的霸权。

但当这种方法失效时,美国便用其军事力量去消除威胁,并在该区域重塑均势以使自己收兵。

而这无疑与主张进行有限干涉,把美国利益置于首位,减少海外驻军与义务,减少对外援助的新孤立主义不谋而合。

在美国的政治文化中,有两大不信任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对内不信任政府,主张三权分立,推行自由主义逻辑;对外不信任外部世界—国际社会是无政府装态,是现实主义逻辑的天下。

因而,国际政治理论作为一门美国式的社会科学,解释的往往是别国的行为,美国行为一方面遵循和其他国家一样的逻辑,但从精英理念和大众感情上讲美国常常是例外的;这种莫名其妙的例外论往往赋予美国以神圣的使命感,道德感。

这种美国情结在学者中的具体体现就是以美国的或者是西方的制度,文化,价值观等作为普世原则。

尽管不论是米尔斯海默还是亨廷顿都宣称不存在普世价值观,普世制度,但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们却能清晰的感觉到这种普世原则的存在。

不论是《大国政治的悲剧》还是《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国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而推断中国将成为威胁或者是现有国际秩序的破坏者的依据,无非就是四个缘由:广阔的国土,庞大的人口数量,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由此推出的必然的扩充军备,对外扩张。

然而细究之下,却不难发现,符合这些条件的正在崛起的国家,还有一个,那就是印度。

可是米尔斯海默等学者对此却一致“失明”了。

这其中缘由耐人寻味,不得不令人深思。

作为两个同样都在崛起中的大国,为什么中国遭受到了如此多的诘难,以致被妖魔化?为什么印度却在西方言论中大行其道,甚至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无疑是普世原则在其中作梗。

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印度不论是在政治体制,还是国家制度上都深受西方熏陶。

其独立后,也基本继承了原来的西方元素,故而在西方学者眼中,印度无疑是符合其普世原则的。

但中国不同,中国的政治制度,国家体制,甚至是文化价值观都与西方的普世原则格格不入,如今又在走一条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使得其一切都带有中国特色的烙印,因此就更加不见容于西方,故而两国在发展中遭遇到的迥然不同的待遇也就容易理解了。

以上只是学生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