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有什么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有什么区别联合国环境署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由清洁生产的定义可以知道。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它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从上述清洁生产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到:清洁生产是要引起研究开发者、生产者、消费者也就是全社会对于工业产品生产及使用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使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资源充分利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
而所谓“末端治理”是指对工业污染物产生后实施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治理。其着眼点是在企业层次上对生成污染物的治理。末端治理把环境责任只放在环保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上。具体对企业来说只有环保部门来处理这一问题,所以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7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执行的工业污染防治方针就是末端治理,其主要措施有[1]:(1)通过颁布污染物排放浓度标准、征收超标准排污费,促使企业进行治理;(2)采取限期治理和关、停、并、转、迁等强制手段,解决严重的污染问题;(3)对新、扩、改建项目实行“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新污染源的发展;(4)通过技术改造,提倡并鼓励大搞原材料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5)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试行排污许可证制度。20多年来,通过末端治理大大减轻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也使我国“三废”治理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其成绩是巨大的,应该给予肯定。但实践证明,“末端治理”存在着一些弊病[2]:(1)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经济效益低,并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污染物产生量也愈来愈多,无论是治理技术,还是治理设施和设备均不能达到有效的处理和处置。这种污染控制的不经济性,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企业积极性大受影响;(2)资源、能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一些本来可以回收利用的原材料,变成了废物被处理掉或排入环境,造成浪费和污染;(3)“末端治理”往往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而只是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的转移,特别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往往在新的介质中转化为新的污染物,形成治不胜治的恶性循环。
因此,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调整污染防治战略势在必行。清洁生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脱颖而出的。
清洁生产的实施可以达到节省能源、降低物耗、减少污染和节省防治污染的投入的目的,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清洁生产能满足持续发展的要求,持续发展有两个基本要求:(1)资源的永续利用;(2)环境容量的持续承受能力。实施清洁生产恰恰能满足这两个基本要求。清洁生产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循环套用、重复利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进设备、改进燃烧方式,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既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又节约了资源、能源,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的保护。清洁生产减少了末端治理的压力和二次污染的可能性,由于污染物在源头削减,既减少了含有毒成份原材料的使用量,又提高了原材料的
转化率,减少了物料流失、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因而大大减少了需要末端治理的污染物总量和治理设施的建设规模,因而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必然大幅降低,也减少了由于末端治理产生二次污染的机会。改善了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替代了有毒的产品、有毒的原材料,替代了排污量大的工艺和设备,改进了操作技术和管理方式,因而改善了职工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保护了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了职工劳动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这就为企业和国家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解决了环境与经济两层皮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清洁生产通过节能减耗,既产生了经济效益,又减轻了环境压力,对于工业企业与环保部门是双赢的结果,从而,改善了它们两者间的关系,解决了环境与经济两层皮的矛盾。
侧重末端治理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污染控制与生产过程控制没有密切结合起来,资源和能源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
任一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实际上都是物料,如农药、染料生产收率都比较低,这不仅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的浪费了资源。国外农药生产的收率一般为70%,而我国只有50~60%,也就是一吨产品比国外多排放100~200公斤的物料。因此改进生产工艺及控制,提高产品的收率,可以大大削减污染物的产生,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减轻了末端治理的负担。又如硫酸生产中,如果认真控制硫铁矿焙烧过程的工艺条件,使烧出率提高0.1%,对于10万吨/年的硫酸厂就意味着每年由烧渣中少排放100吨硫,多烧出100吨硫,又可多生产约300吨硫酸。因此污染控制应该密切的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末端控制的环保管理总是处于被动的局
面,资源不仅不能充分利用,浪费的资源还要消耗其它的资源和能源去进行处理,这是很不合理的。
(2)污染物产生后再进行处理,处理设施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三废”处理与处置往往只有环境效益而无经济效益,因而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企业难以承受。目前各企业投入的环保资金除部分用于预处理的物料回收、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外,大量的投资用来进行污水处理场等项目的建设。由于没有抓住生产全过程控制和源削减,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量很大,所以需要污染治理的投资很大,而维持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也非常可观。几个化工污水处理场投资及运行费用见表1。
表1 几个化工污水处理场投资及运行费用
由表可见,根据废水水质、处理工艺流程及基础设施情况不同,处理1吨水/时需要基建投资2~6万元。据统计:处理1吨化工废水需要1~4元,而去除1公斤COD则往往需要2~6元。目前许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使物料流失严重,提高了物耗和产品成本,已经造成经济损失,而流失到环境中的物料还需要很高的费用去处理、处置。使企业受到双重的经济负担。
(3)现有的污染治理技术还有局限性,使得排放的“三废”在处理、处置过程中对环境还有一定的风险性。
如废渣堆存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废物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废水处理产生含重金属污泥及活性污泥等等,都会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但是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两者并非互不相容,也就是说推行清洁生产还需要末端理,这是由于:
工业生产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也不能避免产生污染物;用过的产品还必须进行最终处理、处置。因此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永远长期并存。只有共同努力,实施生产全过程和治理污染过程的双控制才能保证环境最终目标的实现。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