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回家了》写作导学案 教师用

《爸爸回家了》写作导学案 教师用
《爸爸回家了》写作导学案 教师用

《爸爸回家了》写作导学案

A导入

本学期我们经过了几次作文训练,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说说,写作还是个困难的事儿吗,为什么?(学生回忆老师的举例,写作跟吃桔子是一样的……)

既然吃了个桔子,都有这么多话倾诉,而且还说出了思想感情的核心——惭愧。那么爸爸回家了,你想不想向我们倾诉?(显示《爸爸回家了》)

好,今天我们就以《爸爸回家了》为例来进行实践活动,大家有没有兴趣探索新奇的写法?

就这一节课,闪电作文!(出示目标)

闪电作文目标:(齐读)

课内堂外,自选技法,全文处处是亮点

事小情大,变幻色调,习作字字有价值

现在我们就来倾诉!

学生发言句式:爸爸回家了,我最想说的是。

教师:现在我们心中有了,笔下才会有,但是如何避免无事可写、下笔平庸呢?教你闪电三招。

B指导

闪电作文模式三招拍案惊奇

一、巧妙切入:吸住眼球,花哨开场(盼——花写)情感色调渐变

二、事小情大:暖—冷;冷--暖

1、精致描述——修补细节,生动幽默(迎——略写)快乐到理性

2、赚足泪水——镜头特写,感天动地(聚——详写)失望到快乐

(真的没事可写吗?不是!扫地、倒水;眼神、外貌……都能表现深情厚意!)

三、凸显价值:启发思考、画龙点睛(思——辩写)

(这只是抛砖引玉的模式,也可自主调整设计,以新奇取胜)

展示方式:我从得到启发,选了的方法来(巧妙切入等),想听吗?

展示后,进行开放式讨论评价。

一、巧妙切入:吸住眼球、吊足胃口

教师:哐当哐当……啥事?赶忙去看:吃了我的药,老鼠跑不掉,上了我的夹,老鼠捉一家。

添一包,加一包,送一包,奖一包,干啥?——卖老鼠药的……

咚咚咚咚……迎接双十一,特价优惠,买一送一。干啥?卖生姜的……

教师:为什么他们要搞出这种“锣鼓喧天”的气氛?——吸住眼球、花哨开场。我们不卖老鼠药、生姜,我们要让作文中的思想与情感实现它的社会价值。怎么实现?第一步,巧妙切入。

教师:上次作文,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开头的切入方法?

1、直接入题法

2、特征描绘法

3、先声夺人法

4、环境渲染法(一切景物都是我抒情的道具)

5、设置悬念法 6一反常态法

注意!不管选哪种方法,

开头感情色调写得暖的,不妨往下渐冷(由快乐到理性思考)

开头写得冷的,往下渐暖(由失望到快乐);

例如,开头“激动欢快”渐变为“冷静反思”;

亦或“寂寞凄凉、冷月照天”变为“幸福快乐、充满关爱”

学生动笔后展示。我用方法巧妙切入,吸住读者眼球,想听吗?我来朗读。

或:我用方法巧妙切入,吊足读者胃口,想听吗?我来朗读。展示后评价。

二、参考第一招,小组探究第二招的技法,凸显“事小情大”

展示方式:

(既可以是课内外文章中得到的方法,也可以是老师平时讲的方法,也可以是自创的方法)

我从《》文章得到启发,选用方法来写“迎”(或“聚”)凸显“事小情大”。我来朗读。

我把老师讲的方法来实践一下,我是这样写的(朗读)。

我自创的方法,我这样写的(朗读)。

展示后,进行开放式讨论评价。

三、感悟思考,画龙点睛(展示思想情感亮点)

老师:主体部分确实情丰意满,感天动地。但是仅仅感情上快乐(或其它)之后就完了吗?对这件事的思考与感悟在哪里?

比如:

1、牺牲全家团圆的幸福在外奔波、在家挥霍,忽略我孤寂的成长历程,不应反思吗?有怎样的反思?

2、爸妈不在家,我很乖,不差钱,但我最需要的是你们对我日常学习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关心。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现象现已非常普遍,不值得反思吗?……大胆倾诉,展示方式:

(既可以是课内外文章中得到的方法,也可以是老师平时讲的方法,也可以是自创的方法)

我从《》文章得到启发,选用方法来引发思考,让读者拍案叫绝。

我是这样写的……

四、闪电佳作,深情朗读。

五、小结(齐读)

课内堂外,自选技法,全文处处是亮点

事小情大,变幻色调,习作字字有价值

有了闪电战术,爸爸再也不用担心我的作文啦!

6、《我的老师》魏巍导学案彭雪艳讲课专用

6.《我的老师》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难点: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预习案 1、查找作者魏巍的资料 魏巍(1920-2008),现代作家,原名,曾用笔名,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免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长篇小说等。 2、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并解释词语。 黑痣.()卜.问()时辰.() 褪.色()纠.纷()焚.香() kē()头yú()钱 模( ) ( ) ( ) ( ) 心清如水: 依恋: 纠纷: 热恋: 狡猾 ◆ ◆ ◆ ◆

【整体感悟】 1.自读课文,本文共写了几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最好是字数相等。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 3、这几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4、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探究质疑】 1、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 2、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3、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称代蔡老师,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主题探究】 句式:本文通过记叙……,表现了……抒发了…… 【当堂展示】 写一段话,送给你最喜爱的老师。(100字以上,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

我的老师导学案

3 我的老师导学案 教师寄语:老师作为一名引路人,让学生激起心灵的浪花。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前预习 1.基础积累 (1)本文作者:,当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长篇小说 《》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2)给加点字注音 魏巍.()榆.()钱黑痣.()察觉.()睡觉.()占卜.()模.()仿模.()样军阀.()褪.()色焚.()香劝慰.()磕.()头瞌.()睡时辰.()2.整体感知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蔡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称“先生”?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3.合作探究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蔡芸芝老师给“我”写信时,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我”认为蔡芸芝老师是一个慈爱、公平、伟大的人,师生互相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4. 品味语言 (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2)“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 我的老师 导学案(人教版)

《我的老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难点 1、真挚的师生感情。 2、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 学法指导: 带着问题读书,读出问题的答案。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 你们也许也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察警芝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 知识建构,分享积累: 1、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2、写作背景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振兴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9月底,应《教师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分别给多音字、形近字注音组词。 多音字:觉形近字:磕、瞌、嗑 2、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3、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合作讨论,交流展示:

第六课我的老师导学案

黄柏中心学校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执笔:涂单妹审核:叶刚 内容:第六课我的老师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年9月23日 【学习目标】 ⒈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⒊揣摩文章的语句。 【学法指导】 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⒉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⒊在讨论分析中合作学习,促使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 【学习任务一】 一、自己搜集有关魏巍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焚()香黑痣() ⒉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孤()卷()蜜()恋() 既()弧()券()密()念()

三、预习课文,看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下面。 四、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蔡老师的语句,看看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学习任务二】 一、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记叙的几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写: 略写: 作用: ⒉讨论:这几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 二、部分探索:品一品。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⒊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巩固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旋即()()教诲()()炽()热半晌()痣()卜()问时辰()褪()色 kē()头 tuì()色 yú()钱焚()香 ⒉填空 (1)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他的主要作品有 《》、《》。 (2)本文是篇回忆性。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

《我的老师》导学案2

2 我的老师 魏巍 学习目标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学习难点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学习过程 导读 一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正字音。(批注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 (一)查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黑痣.()磕.头()褪.色()焚.烧()榆.钱() (二)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劝慰平生依恋纠纷心清如水 二读课文 【要求】试着朗读,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①尽可能理解字句的意思,把握课文的内容。 ②把不懂的句子划出来。 三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感情基调。 四读课文 【要求】读资料,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主旨、结构等。 (一)了解作者。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 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 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 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 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 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 (二)背景介绍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 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课 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 蔡芸芝先生。

(三)常识积累 了解记叙六要素: 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必须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素的交待有两种方式: 1、由作者一一列出,是直接交待。 2、间接交待记叙的要素,即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式交待记叙的要素。 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写人叙事的文章,就要注意记叙要素,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主题。 五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朗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任务验收】 1、组长检查字词、读书效果。 2、教师巡视检查。 导学 一、整体感知 (一)快速阅读全文,并思考: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文中用了哪些事来表现蔡芸芝先生?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书上,并找出每件 3、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4、我对蔡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批注在课下注释空白处。 (二)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批在课文标题下: 本文通过回忆,表现了我。 【任务验收】 小组长检查默读课文批注情况。 二、特色品读 (一)深入研读 1、作者写蔡芸芝老师,选了七件小事,是不是太多了?请谈一下你的看法。 2、七件小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二)默读课文,赏析品味

《我的老师》导学案

我的老师》导学案 执笔人:闫晓华审核人:(七)语文备课组课型:讲读课时:2 学习目标: 1、感受用朴素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借助朗读来体会理解文中“依恋、思念”老师的感情。 2、尝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难点:写人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来安排文章的方法。 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欣赏尊师爱师的思想并付诸行动。 其中1、2 为第一课时的目标,3 为第二课时的主要目标。 学法指导: 带着问题读书,读出问题的答案。互助合作,讲究共赢。 第一课时 知识建构,分享积累: 1、介绍作者、解题。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 年9 月29 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自主学习,积累新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黑痣()模仿 ) 音调()卜问() ( ? ?

纠纷()察觉 ( ) 模糊()焚香()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军f d()海o u () tu1()色 黑zh i( )sh u()假 c ) 爱 3、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l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 ? (2)我忽然爬起来,模模糊糊地往外就走。 ? ? ?? (3)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4、初读课文。 (1)本文共记叙了那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课文开始所写蔡老师在“我”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 合作讨论,交流展示: 一.精心选材 1?阅读课文,按照要求完成下表。

《我的老师》导学案及答案

三我的老师 一、目标导学 1.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3.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 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焚.香()黑痣.() (2)辨音、组词。 即()孤()卷() 既()弧()券() 蜜()恋() 密()念() 2.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本文共记叙了哪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在下面。 (2)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3.三读课文,记录预学过程中的困惑,摘要如下: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的七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 略写: 作用: 2.这七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三)二读课文,深入分析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一例,分析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四)三读课文,仔细品味 1.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2.“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3.“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 ....地回答。”加点的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 (五)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蔡老师的回忆,表达了的交融之情。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根据拼音,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 占(jù)(kē)头劝(wèi)(jiū)纷 2.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B.蔡老师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C.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D.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二)课内阅读

《我的老师》导学案及答案

《我的老师》课文精讲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焚香()卜问()黑痣()劝慰()纠纷()依恋()援助()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即()______ 蜜()_______ 孤()________ 既()______ 密()_______ 弧()________ 3、选词填空。 ①她对我的____文学和_____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接近接触喜欢爱好) ②我忽然爬起来,_____地往外就走。 “找蔡老师………”我_____地回答。 (糊里糊涂迷迷糊糊模模糊糊) 4、文学常识填空。 《我的老师》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著有散文《》,长篇小说《东方》。 5、文中记叙了蔡老师和学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点击思维〗 1、注意“纠”的声调不要注在“i”上,“卜”是多音字,查字典整理出来,看看此处该读 什么。 2、“即”和“既”前者读二声,后者读四声,极易混淆,应注意; “蜜”和“密”,“弧”和“孤”主要从偏旁的角度加以辨析。 3、第一句主要从人们认识事物的正常规律的角度加以把握;第二句中“迷迷糊糊”指神志 不清,“模模糊糊”指看不清或说不清晰。 4、魏巍写的著名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表现了对抗美元朝的志愿军战士由衷的礼赞之情, 你读过吗?没读过就找来读一读吧。 5、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所叙写的事件。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回忆了七件事:(倒叙) (略写):不打骂我们 课外教我们跳舞 让我们观察蜜蜂 教我们读诗 正确处理我和同学之间的纠纷 (详写):放假时对老师的依恋 梦中找老师 中心:表现了师爱生、生爱师的浓浓深情。 〖语言特色〗 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成段的抒情议论,只将浓郁的感情熔铸在娓娓动人的叙述之中, 将老师的美德寓于素淡平实的描写之中,惟其无华,更见情意的真挚;惟其质朴,更显出亲切感人。另外,作者还以儿童的目光观察事物,以儿童的心理评判事物,用儿童的语言叙述 事物,虽显稚嫩,但真实可信。比如“排解纠纷”一事,蔡老师在“我”心灵痛苦时写了一

7《我的老师》导学案

7《我的老师》导学案 《我的老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了解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一生的重大影响,感悟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深深地感激和怀念之情 理解文中侧面描写和运用反衬的作用。 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重点】 .理清结构,全面把握内 理解文中侧面描写和运用反衬的作用。 【难点】品味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课时 【课文导入】 开讲激趣——教师展示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邰丽华的有关图片,请学生介绍邰丽华的事迹,以及感动中国颁奖辞。 事迹: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心愿,就成 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我说“花开社”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花开社”呢?他们告诉我说,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他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他们教我花开是要这样表达的,我觉得花开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流泪。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 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过渡: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有许多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的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他们以其坚强的意志, 使他们的生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我的老师》中的作者海伦?凯勒。 【自主学习】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 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人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本书《我生活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她写了很多书,包括《我的一 生》、《海伦?凯 勒日记》 【积累运用】 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繁衍觅食惭愧譬如 栖息小憩遨游花团锦簇冥思遐想

《我的老师》导学案(教师版)

《我的老师》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人生态度,树立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的生活信念。 2.从刘老师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感悟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影响。 3.感受作者对心目中的刘老师的深切怀念和极度崇敬。 4.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掌握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识记疑难字词,完成下列题目。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抻.( chēn ):扯擎.( qíng ):举伫.( zhù ):久立撑.( chēng ):抵住 2.为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 胖 ( pàng)很胖奔(bēn)狂奔 ( pán)心宽体胖(bèn)投奔 3.区分下列形近字 慨( kǎi)慨叹祥(xiáng)祥和 详(xiáng)详细 概( gài)气概佯(yáng)佯装 糊( hú)糊裱端( duān)端正 湖( hú)湖水湍( tuān)湍急 瑚( hú)珊瑚揣( chuāi)揣手儿 蝴( hú)蝴蝶瑞( ruì)瑞雪 煳( hú)烤煳踹( chuài)踹门 二、整体感知 1. 本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1)文章主要从刘老师的外貌、刘老师的教学和刘老师放风筝三个方面描写刘老师。 (2)文章还写了作者的感受,表现了刘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 2.理清文章的脉络,划分文章层次。本文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3段,触景生情,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4-13段,4-9写上课,10-13写放风筝。】 3.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特点。 【上课时:乐观豁达,充满激情。 放风筝时:充满生命活力,热爱生命。】

我的老师 导学案 答案 范厚强

3 我的老师魏巍 导学案含答案 范厚强 教学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及字词。 2.能说出并掌握记叙的要素。 3.能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 4.培养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真挚的师生感情。 2 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 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魏巍散文选》。魏巍,(1920——2008),散文家、诗人、小说家。代表作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 背景介绍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自主学习 1 课文中基础知识; [ 依恋] 留恋,舍不得离开。 [ 迷迷糊糊] (神志或眼睛)模糊不清。 2 基础知识 一、读一读 察觉() 焚香() 卜问() 音调() 纠纷() 模仿() 黑zhì() qiān()挂军fá() tuì()色劝wai() shǔ()假 答案:ju?f?n bǔdiào jiūmó痣牵阀褪慰暑 2.据义填词 (1):留恋,舍不得离开。 (2):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3):(神志或眼睛)模糊不清。 答案:(1)依恋(2)心清如水(3)迷迷糊糊 3.走进文本 (1)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写了关于蔡老师的七件事,依次是、教学跳舞、观察蜜蜂、教诵诗歌、模仿写字、排除纠纷、,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答案:回忆、依恋、思念假装发怒梦中寻师 (2)这七件事中哪些事写得详细?哪些事写得简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前五件事略,后两件事详。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

我的老师导学案

《我的老师》导学案 学习导航 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出七件事例,体会真挚的师生感情。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材,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3、品味文章质朴的语言,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黑痣.()卜.问()焚.香()磕.头()褪.色( ) 模.仿()海鸥.() tuì( )色 fén( )烧 kē( )头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2)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3)留恋,舍不得离开。() (4)争执的事情。() (5)纯洁真挚。() (6)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3、填空 巍巍,原名____,曾用笔名____,河南郑州人,著名的___、____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长篇小说_____。 相关链接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时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我的老师》最早发表于1956年10月。巍巍写的是与自己分别二十多年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 课堂导学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课文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件事哪些比较详细?哪些比较简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二、合作探究 1、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请问这七件小事的顺序可否打乱?为什么? 2、文章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品析

本文的感情波澜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是蕴含在平实的文字里,好像一股涓涓细流,绵长深远。 体会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作用: 1、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3、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五、达标练习 1、蔡老师是一个的老师,“我“是一个的学生。 2、《我的老师》一文的感情线索是_“我的蔡老师”。 3、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也表现 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 选做: 1、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给你的老师拟一条祝福的短信。 你是高山,用伟岸的身躯为我遮风挡雨;您是海洋,用宽广的胸怀给予我温暖。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的老师导学案

课题:6、我的老师导学案(第1 课时) 学习目标: 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走进主人公,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 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 基础部分 (学习程序:独立完成导学案,时间约20分钟。课内小组交流基础部分,先对学后群 学,教师巡视,完成第二次学情调查。然后组织小展示、点评,时间约10分钟。) 阅读课文2遍,完成下面练习 ★1、勾画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句子不少于1句)。 ★2、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教诲.()炽.热()半晌.()痣.()卜.问()褪.色()焚.香()kē()头tuì()色yú()钱★★3、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4、本文共记叙了那7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第1件事:第2件事: 第3件事:第4件事: 第5件事:第6件事: 第7件事: 其中详写的事件有(填序号)略写的事件有(填序号)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要点部分 (学习程序:先独立学习要点部分,再组内群学要点部分,时间约8分钟。然后按教师分配的任务重点探究,时间约3分钟,最后再大展示、师生点评,时间约12分钟。)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练习题。 1、蔡老师教的是什么学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证明?

2、蔡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蔡老师的性格特点。 3、品读课文,选择一件你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从那些词句能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热爱。 拓展部分 (学习程序:承接上面的内容,完成写话训练,约7分钟。) 1、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2、思考、讨论:文中的我对蔡老师饱含着那些感情? 课堂小结: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平凡铸就了你的伟大,您的名字永远刻在我们心灵上,难忘老师。

最新21我的老师导学案汇编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刘老师哪几件事,背诵自己新欢的段落。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刘老师的性格特点,学习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一、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选取了刘老师、这两方面的事例来描写,突出了刘老师 的性格特征。(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3、找出描写刘老师上课的段落,用“‖”做上标记并读一读。 (1)刘老师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画上“~”)。从这些句子中我读出了刘老师性格特征。所以我想有感情的再次朗读。

(2)刘老师讲课时,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找出相关句子,画上“~”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我感受到了刘老师的性格特征。这些句子抓住了人物的描写。 (3)刘老师为我们板书时是怎么做的?用“~”标出来读一读。我从 这几个动词体会到了刘老师板书时的,但他对自己的工作仍然是。我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对刘老师的感激和敬佩。 4、“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这句话在文中是句,有的作用。找出描写放风筝的段落读一读。并用“‖”标出。(1)第八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画上“—”,我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我读出了刘老师。 (2)“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我自己来!’”这句话从这两方面来描写的。我从这段话中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刘老师性格特征。我要声情并茂地为大家朗读。 (3)一个年过50的残疾老师,对生活,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我想到了:(写出自己的想法) 5、自由读文章1、2、3自然段。像这样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的、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叫做。朗读第二自然段,这是描写,采用了的修辞方法,它为下文做好了。 6、这篇文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了人物等几方面的描写,采用了的叙述方法,向我们描绘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 二、展示交流 1、小组内交流。每位成员都得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的老师》导学案

《我的老师》导学案 主备课人:朱玉侠课型:预习、展示课预用两课时 【导入】多媒体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导语:有人说:“老师是塑造的工程师。”“老师像,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觉得老师像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我的老师》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导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字词: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能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真挚的师生感情。 【知识链接】1、课题解说: “我的老师”是文中的叙事对象。题目中“我的”修饰“”,表达了对老师的之情,同时也醒目地揭示了所写的。 2、走近作者: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先生。 3、关于记叙的要素: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事情的、、。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学习“课文导读”和“课文注释中词语”,并作好圈点勾画的笔记。(班级交流) 2、用心用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读后用1——2句话交流其最大 ..的感受。 3、在文中圈出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其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做写话练习。(班级交流) 4、在文中勾画出你喜欢的美词佳句,并简要赏析。(班级交流) 我的疑点: 5、学始于疑,请你探讨: (1)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的?“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2)蔡老师是温柔而美丽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导学案答案及教案

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导学案答案及教案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导学案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 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 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 1、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 情。 2、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 章思路。 3、品味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对烘托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重点】 1、教育的作用——教育能改变人的命运。 2、文中侧面描写和反衬的作用。 【学习难点】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以及老师对学生的爱。【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了解海伦·凯勒及安妮·沙莉文的生平经历, 并摘录要点。 解决方法:学生自主上网查阅资料,课前教师补充,点拨重点,营造情境,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2、给加点生字注音: 纳闷()预兆()无垠()琢磨()毛坯()绚丽() 解决方法:通过第二课时课前听写检测。 3、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写沙莉文老师教我学知识:教导 “我”,教我热爱大自然和教我懂 得;高度赞扬了老师的教育技巧与爱 心,表达了我对老师的之情。 解决方法:通过提问若干学生,教师小结,达到预设目标。 【合作探究】 1、莎利文老师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你觉得莎利文 老师是怎样一位老师? 解决方法:第一小问,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引导学生从原文 找答案,师生交流;第二小问,通过提问若干学生达成预设 目标,此问只需学生答出其中一两点即可。 2、她对海伦·凯勒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决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从原文找答案,并用自己的话概 括,老师小结。 3、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在文中几乎没有直接抒发,但我们在 文章处处可以看到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其中通过环境描写加 以烘托,便是重要的手段。请以课文第十二自然段为例,说 说哪些词语用得形象、生动?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的老师》教师用导学案

第6课《我的老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 设计思路 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用课件打出)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点拨 (一)、整体感知

1、学生看电视散文《我的老师》及魏巍的介绍。 2、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头复迟“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5.提问: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后教师归纳:明确: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6.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明确: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记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悦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

江苏省宿迁市现代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我的老师》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学习内容三、我的老师 学习目标(1)浏览,圈点重点语段感悟其中蕴含的感情。 (2)精读,感知作者的写作布局谋篇的方法。 (3)品读,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难点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 导学过程感悟一、导学: (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 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 并免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 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 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 篇小说《东方》等。 2.字词积累★ 魏巍()榆()钱黑痣()察觉()

睡觉() 占卜()模()仿模()样军阀()褪()色 焚()香劝慰()磕()头瞌()睡时辰()温柔: 心情如水: 依恋: 纠纷: 热恋: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词并概括每节大意。 (2)分段并归纳段意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解读重点★★★ (1)绘声绘色地朗读第二部分。 (2)①这部分记叙了蔡老师哪七件事? ②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

③为什么这么安排? ④七件事是如何贯串的? ⑤七件事的顺序能否打乱? 2.探究难点★★★★ (1)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2)“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3)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试从课文找出抒情的语句,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三、交流:

《我的老师》导学案

6我的老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难点 1、真挚的师生感情。 2、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 学法指导: 带着问题读书,读出问题的答案。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 你们也许也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察警芝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 知识建构,分享积累: 1、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2、写作背景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振兴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9月底,应《教师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分别给多音字、形近字注音组词。 多音字:觉形近字:磕、瞌、嗑 2、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3、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合作讨论,交流展示: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我的老师导学案(魏巍)

我的老师导学案(魏巍) 、魏巍《我的老师》导学案 型:讲读 时安排:2时 陈仓园初级中学邵朗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概括文内容,理清的情感线索。 (3)学习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4)理解揣摩词句,感受深厚的师生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默读、浏览,圈点勾画重点字词和概括内容。 (2)自主学习,概括事内容。合作探究,解决相关问题。 (3)品读,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精读,感知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难忘,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概括文主要内容,理清的情感线索。 【教学难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时安排】2时 资料链接: 、魏巍:走近作者。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2、写作背景:20世纪0年代中期,我国正是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合格人才。振兴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196年底,魏巍应《教师报》之约,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本文最早发表于196年10月。这时作者与自己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已经分别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的岁月变迁,并没有模糊作者有关蔡老师的记忆,他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蔡老师有关的几个生活片段,再现了蔡老师的形象,深切表达了对蔡老师的思念感激之情。 前自习: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