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40年,都是品牌精心策划的阴谋
减肥别信谎言“无糖”有陷阱
减肥别信谎言“无糖”有陷阱来源:减肥知识 /很多人都有一个减肥误区,那就是想减肥就要远离甜食。
于是盲目追求市面上的无糖类食品。
今天,小编就帮你揭开无糖类食品的神秘面纱,让大家在减肥时找对方向,少走弯路。
炎热夏季,各种茶饮料走俏。
在大超市内,茶饮料占据了饮料销售区的一大半。
柚子茶、柠檬茶、红茶、绿茶等,名字中带“茶”字样的各种茶饮料不下10余种。
超市工作人员说,进入夏天茶饮料很受欢迎,特别是那些主打减肥、去火、可保持身材的茶饮料。
大三学生小徐说,听说一些茶饮料中的某些成分还能吸附、分解油脂排出体外,即使吃得再油腻,也不用担心发胖。
有些女性每次吃多以后就喝一瓶苦茶,甚至还有些爱美女白领为“吸油”减肥,每天“以茶代饭”,正餐只喝茶。
绿茶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健康饮品,大受人们的欢迎。
但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测试发现,市面上部分瓶装绿茶饮料所含的热量竟然比可乐还高。
测试发现部分绿茶饮料热量甚至高于可乐。
香港消委会宣传及社区关系小组主席郭琳广表示,该会抽检了在香港出售的30款瓶装绿茶样本,以测试当中的总糖、蔗糖、防腐剂苯甲酸及山梨酸的含量,结果发现大部分瓶装绿茶都加了糖。
30个样本中,14个检出糖分,分量是0.4%~9.2%不等,与标签所列大致吻合,但其中某一品牌的冰绿茶(柠檬味绿茶饮料)含糖量,经测试后发现竟达9.2%,热量高达184千卡,比一罐(355毫升)可乐还高。
“以茶代饭”小心喝出虚寒症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孙建琴教授表示,一些茶里含有的成分,比如:儿茶素等确实有一定促进脂肪代谢的功能,但这并不是说大吃大喝以后,喝些茶就不会胖了。
减肥关键还在于平衡总体摄入量,尽量吃得清淡点,减少油腻。
此外,针对有些人认为,每天喝凉茶能消火,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博士说,喝凉茶也该有禁忌。
体质虚弱、偏寒者或婴幼儿服用,可能损伤脾肺,对于有十二指肠、胃溃疡等人群要特别注意,当心引起虚寒过度。
不可轻信“无糖”产品对此,郭琳广提醒消费者,声称“无糖”、“低糖”及“少甜”的产品,糖含量不一定比没有类似说明的产品低。
“0糖”从来是人类的自欺欺人
“0糖”从来是人类的自欺欺人作者:暂无来源:《科学大观园》 2021年第10期元气森林翻车了。
玩文字游戏过了火,贩卖焦虑割韭菜,砸锅了。
说句公道话,元气森林气泡水标称的“0糖”的确是真的,甜味来自“代糖”。
现在常用的代糖,如糖精、阿斯巴甜、甜蜜素等,有甜味,但不参与人体代谢,不被吸收,并且没有证据证明有人体健康的风险。
但是,这次翻车的乳茶饮料虽然标了“0蔗糖”,却有误导之嫌,没有蔗糖,但有果糖,理应澄清和道歉。
“0糖”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明明不该多吃糖却又无比渴望吃糖?糖是细胞代谢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类至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岁月里,都在和物质的匮乏做着斗争,高效地获得热量,维持生存是最重要的事情。
进化给我们赋予了专门的糖感知,让甘甜成为所有体验中最美好的那一类。
要知道,咱们的老祖宗只能在水果成熟的几个月里吃到糖。
大约8万年前,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的人,只能偶尔吃到少量水果,还要跟小鸟和猴子抢着吃。
所以,一种人类学理论认为,看到甜味食物必须迅速且全部吃掉,已经刻进了人类的基因里。
求之而不得的东西,才最让人向往,即使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这依然是我们的原生渴望。
当人有压力时,糖皮质激素会被激活,它们能够直接作用于某些味觉的受体细胞,应激情况下会影响这些细胞对甜味或其他味觉的反应。
爱吃糖,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匮乏时代,这种本能是保命的护身符。
但是,万万没想到,一不留神,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轻易获得大量饱含蔗糖的食物。
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消耗35公斤蔗糖。
吃糖过多带来的健康风险在20世纪以后成为波及全球的社会难题。
当然,进化带给我们的,就是用更发达的大脑、更复杂的情感和智力去感受和改变这个世界。
我们知道蔗糖这玩意的化学分子式是C12H22O11,水解后产生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可以直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来源,而果糖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除部分代谢为葡萄糖外,主要代谢为脂肪酸,后者进一步合成甘油三酯。
无糖饮料的健康陷阱!小心不减重反增病
无糖饮料的健康陷阱!小心不减重反增病软饮料所含的高糖量,引发肥胖、三高、糖尿病,因此常受人诟病。
于是,许多汽水厂家纷纷推出“无糖饮料(Diet Drink)”,如健怡可乐(Diet Coke)、轻怡百事(Diet Pepsi)、零度雪碧(Sprite Zero)等等。
这些饮料使用阿巴斯甜等人工甜味剂代替糖分,主打减糖、无糖、低卡路里,让许多减重人士和糖尿病患松了口气,认为可以放心饮用。
然而,这些无糖饮料真的比普通饮料健康吗?理论上来讲,无糖软饮料出现在市场上的原因,就是为了造福减重人士。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使这个理由逐渐站不住脚。
一组研究人员用了约9年时间,追踪观察749位65岁以上的人。
他们发现,在这些受试者中,每天喝无糖软饮料的人,腰围增加约3厘米;偶尔喝的人,腰围增加约1.8厘米;从来不喝无糖软饮料的人,腰围只增加约0.8厘米。
然而,喝普通添加糖饮料的人,腰围却没有增加。
研究人员表示,这个结果“令人惊愕”,因为从数据来看,这些受试者的腰围增长确实与他们喝的饮料有着很大的关联。
专家研究,也许不是决定性的证据,因为腰围增加也可能是其它因素所导致的。
但研究人员在设计实验时,尽量排除了缺乏锻炼、糖尿病等其它增重的因素。
究其原因,无糖软饮料中所含有的人工甜味剂,可能通过刺激人的甜味受体,提升了胃口(特别是对甜食的胃口),进而引起体重增加。
一篇发表于《国际儿童肥胖杂志(IJPO)》的综述系统地审阅了18项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饮料会增加儿童的身高体重指数(BMI);另一篇集合了9项研究的汇总分析也在成年人实验中得出相同的结论。
无糖软饮料糖尿病还有些人选择喝无糖饮料,认为它对管控血糖有好处。
但《自然(Nature)》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摄取常见的人工甜味剂,会引发葡萄糖不耐症。
研究人员猜测这可能与人工甜味剂影响肠道细菌有关。
也就是说,喝无糖软饮料不仅不会预防糖尿病,饮料中的人工甜味剂还会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无糖饮料为何受青睐
无糖饮料为何受青睐在如今的饮料市场上,无糖饮料异军突起,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新宠。
无论是在超市的货架上,还是在街边的便利店中,无糖饮料都占据了显眼的位置。
那么,无糖饮料究竟为何如此受到青睐呢?首先,健康意识的增强是无糖饮料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过量摄入糖分对身体的危害,如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而无糖饮料的出现,正好满足了那些想要享受饮料口感,又不想摄入过多糖分的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那些关注体重管理、血糖控制的人群来说,无糖饮料无疑是一个更健康的选择。
其次,无糖饮料在口味上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也是其受青睐的关键因素。
过去,无糖饮料可能会因为使用人工甜味剂而给人留下口感不佳的印象,比如有些会有苦涩或化学味道。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无糖饮料在口味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许多品牌通过精心调配和研发,使得无糖饮料的口感更加接近传统含糖饮料,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超越。
比如,一些无糖茶饮料能够更好地保留茶叶的原本风味,同时又避免了糖分带来的甜腻感;无糖碳酸饮料则在气泡的刺激感和口味的平衡上做得更加出色。
再者,消费者对于多样化选择的需求也推动了无糖饮料的发展。
现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产品,他们渴望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心情下都能有适合自己的饮料。
无糖饮料恰恰提供了丰富的种类和口味,从无糖咖啡、无糖果汁,到无糖功能饮料,应有尽有。
无论是在运动后需要补充能量,还是在工作间隙想要提神醒脑,亦或是在聚餐时想要清爽解腻,都能找到对应的无糖饮料。
另外,无糖饮料的包装设计也为其加分不少。
时尚、简约、环保的包装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一些品牌还会与热门 IP 合作,推出限量版包装,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话题性。
而且,方便携带的小包装和大容量家庭装等多种规格,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从营销角度来看,无糖饮料的宣传推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大品牌通过广告、社交媒体、明星代言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无糖饮料的优点和特色。
玩噱头道是无糖却有糖
玩噱头?道是“无糖”却有糖
严循东摘自今晚报 2021年4月16日
汪玮琳认为,代糖的甜度通常是糖类的几百倍,但是它的热量比蔗糖低,所以相对含糖食品对健康更有利,但也并非对人体完全无害。
首先,长期摄入含有人工代糖的饮料或食品,也会影响人的糖耐量和血脂代谢而诱发肥胖及型糖尿病,这是因为甜味剂所产生的甜味,会通过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人的大脑接收到甜味信号后,很容易产生饥饿感,增强食欲,增加对真糖的渴望,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增加型糖尿病的风险。
另外,很多“无糖”食品都是糕点类,比如无糖饼干、无糖面包等,虽然没有添加糖类,但制作饼干时的小麦粉、淀粉都属于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都会被消化吸收转化成糖类。
再加上制作无糖食品时,商家为了保证口感,会添加植物油等油脂,热量依旧不低,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因为这些食品标注了“无糖”就多吃。
还有研究显示,木糖醇摄入过多会导致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三氯蔗糖、糖精等代糖则可能会使肠道菌群紊乱,影响人体代谢。
“用‘无糖’饮料替代含糖饮料,相比含糖饮料肯定对身体更有益处,但商家在宣传上应该更加客观。
不含蔗糖但含有其他糖类物质的饮料,如果标注‘无糖’,就会误导消费者。
”汪玮琳表示,商家应该在包装上标明产品成分,而不要随意标注不客观的标识。
小心“无糖饮料”的“健康”陷阱
76快乐养生 2017.07天气越来越热,冰镇饮料又开始替代温暖的茶饮成了新的“掌中宝”。
不过有人也能意识到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对健康的危害,于是转而宠爱“无糖饮料”。
但是各位减肥和控糖达人们,你当“无糖”的标签是“天使”,是否知道它其实暗藏“健康”的陷阱呢?“无糖饮料”即人工甜味剂饮料(ASBs),是一种不含糖,但是用人工甜味剂产生甜味的饮品。
很多人或因减肥,或因疾病,会控制日常生活中糖的摄入。
大多数人也默认:无糖饮料更利于健康或预防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
所以无糖饮料,渐渐取代高糖饮料,成为聚餐的“标配”、人们的“新宠”。
但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显示,“无糖”饮料与“全糖”饮料相比,对保持健康体重并没有什么帮助,还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甚至其本身就不该被提倡。
根据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无糖饮料”并没有宣传的那样健康。
而导致其不健康的罪魁祸首就是有名的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肠道细菌有的生产益生物质,有的会产生有害毒素,有害毒素产生后肠道中会有其他物质与之中和,从而将其消除。
但当阿斯巴甜在肠道内分解时,它会扰乱有害毒素的中和过程,从而导致毒素积累。
让减肥达人心碎的是,已有研究表明,“无糖饮料”不仅不能帮助人们减肥,某些零卡路里饮料还会增加机体的饥饿感从而增强食欲。
还有人提出“无糖”饮料更益脑的观点。
的确,在《阿兹海默症和痴呆》期刊上,就曾经发布一项研究结果:在一组糖分高摄入和较少摄入的对比试验中,“高摄入”组人员出现了包括大脑体积缩小、情景记忆变糟、海马体缩小等大脑加速衰老的迹象。
所以过多的糖对脑智力不是一件好事。
但2017年最新的研究显示,每天至少喝一瓶无糖饮料的人患中风和痴呆的风险是其他人的3倍。
虽然不能明确其机理,但已有很多假设,包括改变肠道菌群、影响大脑对于甜味的感知等等。
所以,长期没节制地饮用无糖或有糖的饮料都会对人脑的智力有一定的损害。
至于“无糖”饮料不伤牙的观点就更是有点很傻很天真了。
无糖不代表健康 无糖饮料不能肆无忌惮地喝
无糖不代表健康无糖饮料不能肆无忌惮地喝作者:来源:《中国食品》2020年第18期无糖不代表健康无糖饮料不能肆无忌惮地喝最近,无糖气泡水很出风头,电视里、电梯里,广告不断,超市里、商店里卖得也很火。
很多人问,这种饮料是不是真的不含糖?尤其一些宣称既无蔗糖又无热量的,是否代表可以放开喝?确实,无糖气泡水中不含任何添加糖,比如白砂糖、麦芽糖等,其甜甜的味道来自于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甜味剂。
甜味剂几乎没有热量,放一点点就很甜,从这个角度来说,选择无糖饮料的确能够降低日常糖和能量的摄入量。
而且甜味剂在投入市场使用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合理用量范围内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比如致癌、致畸形等。
但这并不代表无糖饮料就可以放开喝。
这是因为无糖饮料也有甜味,如果频繁、大量喝的话,这些甜甜的味道会让嗜甜的人群从味觉、神经和心理层面都产生依赖。
而且许多无糖饮料的甜味很强,这就导致长期喝的人需要同等强度的甜味才能感到满意,弱甜味对他们来说是不够的,比如新鲜水果的甜味;不甜的食物就更不受青睐了,比如新鲜蔬菜。
所以经常喝含甜味剂饮料的人,很可能会用这些饮料替代新鲜、营养的食物应该占据的位置,膳食质量持续走低,对那些真正用糖去调味的食物的渴望也会有增无减,吃到了才能满足。
这样一来,能量摄入依旧会超标,仍然会面临增重、增肥的风险。
已经有很多大型研究证实: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青少年,甜味剂的使用都与体重增加、腰围增加、血压增加、空腹血糖值增加等指标相关。
因此,偶尔想喝点饮料时,可以考虑选无糖的,但摄入频率一定要低,可1-2周甚至一个月喝一次;摄入量也一定要少,每次最多喝一瓶。
77款产品70款被检出致癌物丙烯酰胺油炸、烘烤、香脆食物真没那么健康香港消委会近期公布了一项食品检测结果:77款香脆零食样本中,有70款含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是一种致癌物,它的出现让很多消费者担心不已。
食物中的丙烯酰胺主要来源于美拉德反应,简单来说就是,含有还原糖(葡萄糖、果糖等)和天冬酰胺(一種氨基酸)的食物,在120℃以上的高温烹调下很容易发生反应,释放出丙烯酰胺。
元气森林的品牌故事
元气森林的品牌故事元气森林,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新兴饮料企业,凭借其独特的品牌故事和优质的产品,迅速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中崭露头角。
本文将从品牌简介、创立背景、产品特点、营销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全面剖析元气森林的品牌故事。
一、元气森林品牌简介元气森林,寓意着为消费者带来充满活力和能量的森林。
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种健康、美味的饮料,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目前,元气森林的产品线包括气泡水、果汁、茶饮等多个品类。
二、品牌创立背景及市场定位在创立元气森林之前,公司的创始团队深入分析了国内饮料市场,发现市场上虽然品牌众多,但缺乏一款真正满足年轻人需求的健康饮品。
因此,他们决定以“无糖、低卡、健康”为品牌核心,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打造一款具有时尚、健康属性的饮料品牌。
三、产品特点与创新1.无糖、低卡:元气森林的产品不添加糖分,以赤藓糖醇等天然代糖替代,降低了热量,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
2.独特口味:元气森林的产品研发团队遍访全球优质食材,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口感体验。
例如,其气泡水系列产品采用了法国进口的天然矿泉水,并添加了意大利柠檬和日本青梅等特色口味。
3.创新包装:元气森林的包装设计简约大方,采用玻璃瓶或铝罐包装,凸显了产品的高端定位。
同时,独特的瓶盖设计,使消费者轻松实现“一键开启”,提升了饮用体验。
四、营销策略与成果1.线上营销:元气森林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与消费者互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例如,通过与网红、明星合作,举办微博、抖音等平台的互动活动,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关注。
2.线下渠道:元气森林在拓展线下市场时,注重品质与体验的结合。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家线下体验店,消费者可以品尝到各类新品,并了解品牌故事。
3.成果:凭借创新的营销策略,元气森林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市场成果。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8年以来,元气森林的销售额连续两年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
别再被饮料的“无糖”外衣所欺骗
龙源期刊网
别再被饮料的“无糖”外衣所欺骗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30期
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22岁小伙子每天喝5~6瓶无糖饮料,结果发生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而被紧急送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而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严重的糖尿病,常因为感染、饥饿、治疗不当等诱发。
而该患者的发病原因,却是饮用大量“无糖饮料”造成的。
无糖饮料也会导致糖尿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謝超告诉记者,在导致Ⅱ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方面,无糖饮料和传统饮料的危害几乎是一样的,不要听信“无糖”就掉进“消费陷阱”中。
谢超表示,所谓“无糖饮料”,只是利用甜叶菊等甜味剂替代了传统饮料中的糖,给人以健康的错觉。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曾公布一项报告,科学家们对66118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4年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长期摄入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料更易诱发肥胖及Ⅱ型糖尿病。
“事实上,‘无糖’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零糖。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每100ml饮料中含糖≤0.5g,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饮料。
”谢超补充道,倘若一瓶500ml的无糖饮料中含有2.5g糖分,那么多喝几瓶照样有害。
过量摄入糖对身体有害,过量摄入加入甜味剂的饮料对身体同样有害,为了健康,日常生活中既要减少或者避免含糖饮料的摄入,也要减少或避免以代糖制作的无糖饮料的摄入。
(摘自《新京报》)。
2024年无糖饮料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无糖饮料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无糖饮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食品产品,其销售量不断增长。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无糖饮料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调研方法本次市场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
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消费者,我们通过在大型超市、咖啡店和健身房发放问卷,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些重要的实地访谈,包括与饮料生产商、市场经销商和行业专家的交流。
3. 无糖饮料市场现状3.1 市场规模无糖饮料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推动了无糖饮料的销售增长。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无糖饮料在过去五年的销售额呈现稳定增长,预计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3.2 消费者偏好调研数据显示,无糖饮料在年轻人中特别受欢迎。
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体重控制,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无糖饮料作为日常饮品。
此外,经过实地访谈,我们发现一些消费者更青睐于添加天然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因为它们被认为更加天然,不含人工添加剂。
3.3 市场竞争态势据我们的调研,无糖饮料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上有多个知名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它们通过广告宣传、促销活动和新产品的推出来保持市场份额。
此外,一些小型无糖饮料品牌通过特色口味、定位特点等方式寻求突破。
尽管竞争激烈,但市场上仍有机会供新品牌进入。
4. 发展趋势预测4.1 健康风潮的持续影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无糖饮料市场有望持续发展。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对低糖或无糖饮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4.2 产品创新与多样性无糖饮料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创新将成为品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消费者对口感、口味和营养价值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品牌应不断开发新口味,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4.3 电子商务渠道的崛起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饮料。
无糖饮料品牌应积极拓展在线渠道,在电子商务市场上设立销售网络,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5. 总结本调研报告分析了无糖饮料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零度“无糖”可乐背后的秘密
甜 的 身影 吗 7难 道 它真 的是 不安 使 用 ,又 指美 国的 癌病 协 会及 美 全的么7
是可 用 于各 种 食 品和 饮 料 中的甜
对此 ,可 口可乐在华澄清 ” 零 含 有 阿斯 巴甜 的食 品及 饮 料 不会
度 ”可 乐 中的代 糖 成 分 阿斯 巴甜 致 癌 。 可能 致 癌 的传 言 。 可 口可 乐 昨 日
0 有一种坏 成分 叫做 “sat apr me“ a 的 并 有 2 0多项权 威科 学研 究证 明 可 乐 品牌 总 监 薛锦 在 回答 本报 记
能 够 致 癌 。 s atme ” 文 .阿 ”ap ra 中 斯 巴甜 ( 苯丙氨酸 ) 含 .属 于 一 种
阿斯 巴甜 的食 用与 癌病 无 关联 。 ”
食之有道
s ih y u a hz i o d o
,
、
,
一
曩 曩 强
囊 鬃鎏 誉 爨
零度 “ 无糖 ’ ’
背后
阿 现 .选购 零度”可 口可乐的市 民 最 近 零度 无 糖 可 乐事 件 炒得 究 已确认 阿斯 巴甜 是安全 的 。 “ 0年 , 未见减 少。早在今年 3月份 .可 口 沸 沸扬 扬 .有人 说 这种 可 乐 中含 斯 巴甜 已在 全球使 用 超过 2
阿斯 巴甜 添加 获卫 生部 认 可
可 口可 乐 表示 有 大 量科 学 研
3 2 0 第 7期 0 0 8年
大量使 用, 因为大剂 量会 引起腹 泻。
饮 用者 产 生偏 头 痛 甚至 有 致 癌 的 风 险 ,却不 断透 过转 帖风 传 。
可 口可乐 中国公司 7月 8日在 官方 网站 上 反驳 了这 些传 言 ,并 发 表 声 明说 大量 科 学 研究 已确认 阿斯 巴甜 是安全 的。
2023年无糖茶饮料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无糖茶饮料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无糖茶饮料是指不添加糖分的茶饮料,也叫做低糖或零糖茶饮料。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高糖饮料的担忧,无糖茶饮料市场逐渐兴起并获得了相当的关注。
本文将对无糖茶饮料行业的市场分析现状进行探讨。
一、市场规模无糖茶饮料作为一种相对健康的饮料选择,在市场上的需求逐年增长。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无糖茶饮料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据统计,在2019年,中国市场无糖茶饮料销售规模达到了100亿元人民币。
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至400亿元人民币以上,增速高达20%以上。
市场规模扩大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现代人们对健康饮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高糖饮料的担忧。
无糖茶饮料因为零糖的特点,成为了替代高糖饮料的首选之一。
其次,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高营养健康饮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无糖茶饮料凭借其健康、低热量的特点迎合了这一需求。
二、竞争格局目前,无糖茶饮料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品牌有统一、旺仔、康师傅、可口可乐等。
这些品牌都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渗透力,其产品线也更加多样化。
然而,市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无糖茶饮料市场。
不仅有传统饮料企业,还有很多新兴品牌和创业者加入其中。
这些新进入者通常更加注重产品差异化和创新,竞争力不容忽视。
三、产品特点无糖茶饮料的最大特点就是零糖,所以它适合需要控制糖摄入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减肥者等。
同时,无糖茶饮料也不含糖分的特点使其低热量,成为健康饮品市场上的一种选择。
此外,无糖茶饮料通常富含茶多酚等天然成分,具有抗氧化、提神醒脑等功效,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四、发展趋势无糖茶饮料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创新:随着消费者对无糖饮品的需求增加,市场上将会出现更多口味和类型的无糖茶饮料。
例如,添加了各种果蔬浓缩汁的茶饮料,或添加了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功能性茶饮料。
无糖饮料
不含蔗糖类的饮料
01 饮料分类
03 专家回应
目录
02 专家建议 04 饮料事件
无糖饮料是指不含蔗糖即淀粉水解的糖类,如葡萄糖、麦芽糖等等,一般采用糖醇和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浓 度的甜味剂作为糖的替代品,例如苏打水、木糖醇饮品等都可以称作无糖饮料。
无糖饮料在整体饮料市场的占比也将从2016年的约1%逐步增长至2026年的超过6%。
饮料分类
在无糖饮料中,最提倡喝的是茶类饮料,如绿茶、花茶、乌龙茶、大麦茶等。茶类饮料中,如果不添加蔗糖 的话,是不含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随时饮用。绿茶富含防止老化的谷氨酸、提高免疫力的天冬氨酸等,具有利 尿、消除压力的作用。而且茶对降血脂有好处,所以,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的患者可以适量饮用。肥胖的糖尿病 患者多喝茶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相反,杏仁露、山核桃汁可能含脂肪较高,对糖尿病伴血脂紊乱的患者不合 适。
谢谢观看
“代糖”安全吗?吃多了会有啥影响?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室副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方海琴介绍,我国批准使 用的甜味剂(代糖)产品都是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的,目前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20种左右 ,它们都有长期安全使 用的历史。因此,按标准使用甜味剂是有安全保障的。
饮事件
此前有医院测评18种饮料标称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其中元气森林一款白桃味无糖饮料相当于4块方糖 , 而针对元气森林产品相当于含4块方糖的测评,该医院高级营养师赵卫玉进一步解释:测评按照产品包装上标注的 3.8g/100ml碳水化合物相对应的方糖进行了折算。实际上,这款产品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赤藓糖醇,赤藓糖醇 是不参与人体糖代谢的,能量系数为0 kJ/g,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011)》及其问答的规定, 这款产品标注无糖是没问题的。 因此7月2日,元气森林发布称“误会解除”。
为什么说无糖可乐不能喝了最新(含致癌物)
为什么说无糖可乐不能喝了最新(含致癌物)为什么说无糖可乐不能喝了最新(含致癌物)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糖可乐并不是不能喝了,也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无糖可乐会致癌。
无糖可乐只是在生产过程中不加入或少加入糖分,但仍然含有其他的天然成分,如咖啡因、糖苷、阿斯巴甜等。
因此,无糖可乐仍然可以作为一种健康饮料,适量饮用对人体健康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是,最近一些研究发现,无糖可乐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无糖可乐可能会增加患上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无糖可乐可能会影响人体的消化系统和骨骼健康。
但是,这些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而且其中的一些研究也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无糖可乐并不是一种完全无害的饮料,但也不是一种有害的饮料。
无糖可乐仍然可以作为一种健康饮料,适量饮用对人体健康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是,如果您对无糖可乐有特殊的过敏或不耐受情况,或者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最好在饮用前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意见。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无糖可乐并不是唯一一种引起人们健康关注的饮料。
近年来,其他一些饮料,如汽水、果汁、能量饮料等,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关注。
因此,在选择饮料时,我们应该注意饮料的成分和摄入量,并且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健康的饮料品牌。
阿斯巴甜为什么会被列为可能的致癌物?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IARC将于7月14日公布一项决定,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即有可能对人类致癌。
这一决定是基于IARC本月早些时候召开的一次外部专家会议的结论。
IARC依据患癌几率的高低将致癌因素分为五类:1类:对人类有确认的致癌性;2A类:对人类很可能有致癌性;2B类:有可能对人类致癌;3类:尚不能确定其是否对人体致癌;4类:对人体基本无致癌作用。
IARC并没有公布具体的评估依据和方法,但据推测,可能与一些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有关。
例如,一些老鼠实验显示,高剂量的阿斯巴甜会导致老鼠患上淋巴瘤、脑肿瘤等癌症;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食用阿斯巴甜的人群有更高的患癌风险。
关于无糖的政治背景
关于无糖的政治背景一瓶“无糖”的元气森林,震动了中国饮料行业。
零卡、低糖、无糖,已经是风靡消费行业的一股热潮。
尤其在今年成为风口,除了元气森林,农夫山泉、康师傅、雀巢、伊利,甚至是喜茶、奈雪的茶等,都在争夺无糖的风口。
其实全球饮料行业关于控糖的讨论,早在上个世纪便已发生。
那是1999年4月的一个傍晚,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这座“面粉工业之都”正举行一场重要的会议,会上聚集了雀巢、卡夫、可口可乐等食品公司,过去一段时间,他们面对公众的声讨,不得不共同商议一个议题——如何生产含糖、盐量低的食物,应对全球流行病“肥胖”。
这场会议的效果微乎其微,几年后舆论压力逐渐变大,其中的部分公司才宣布具体举措,不过很快他们为了打败竞争对手,又马上把配方调整回原样,甚至含糖量比以前还要多。
其中可口可乐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早在1982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无糖产品——健怡可乐(Diet Coke),也是第一批推出减糖饮料的美国企业,但健怡可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销量并不高。
欧美等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关于减糖的变革,在近年来逐渐由社会议题转变为政治议题。
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最早提出了关于“汽水”的禁令:在纽约的餐厅等公共场所,禁止售卖16盎司(约合475毫升)以上的大瓶或大杯含糖汽水,违反规定将被处以200美元罚款。
之后,许多城市开始效仿这位70余岁的老市长,推出了各种版本的“禁糖令”。
但影响更为深远的事件是,2014年1月,墨西哥对碳酸饮料征税,成为全球第一个施行“糖税”的国家,之后,欧美等多个国家加入征收“糖税”的队伍中。
对于中国而言,2016年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
2016年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其中强调了每个人应该控制添加糖摄入量:“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元气森林正好是这一年诞生的。
2017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又确定了“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为饮料行业发展指明了大方向:加强营养干预、减糖降脂、健康化多元发展。
无糖饮料的市场报告
无糖饮料的市场报告
根据最新的市场报告,无糖饮料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消费者对健康和减少糖摄入的关注提升了无糖饮料的需求。
以下是无糖饮料市场报告的一些关键发现:
1、健康意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无糖饮料而不是含糖饮料。
这种趋势在许多地区都很明显,尤其是在发达国家。
2、市场增长:无糖饮料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这主要是由于对健康的担忧以及对低糖或无糖饮料的需求增加所推动的。
3、创新产品:越来越多的无糖饮料品牌推出新的创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些产品包括无糖碳酸饮料、果汁、茶和咖啡等。
4、营销策略的影响:无糖饮料品牌广告和营销策略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对无糖饮料的认知度更高。
他们开始了解无糖饮料的好处,并选择购买这些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5、区域差异:无糖饮料市场在各个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某些地区,如亚洲和北美,无糖饮料市场增长迅速。
而在其他地区,如非洲和拉丁美洲,无糖饮料市场尚未达到其全部潜力。
综上所述,无糖饮料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和对糖摄入的意识提高,推动了无糖饮料市场的发展。
未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产品创新的增加,无糖饮料市场有望继续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糖饮料40年,都是品牌精心策划的阴谋夏天常常是在打开冰柜的那一刻到来的。
几口灌下一听可乐,再捂着头感受凉意带来的“小确疼痛”,这是独属于夏天的快乐。
在高温模式开启之前,售卖饮料和快乐的商家们也早已为争夺货架的C位展开了明争暗斗的激烈竞争。
过去,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碳酸糖水,凭借着带有刺激感的甜味就能成为常胜将军。
但是随着年轻人的口味越来越挑剔、越来越复杂,瓶装饮料的生意变得颇具挑战。
健力宝、王老吉、营养快线等老牌饮品都相继消失在视线,仿佛只配活跃在童年记忆中。
取代它们成为夏日新宠的,是以奶茶为代表的现制茶饮以及包装饮料中的茶饮和低糖、无糖的碳酸饮料。
矛盾的是,年轻人热衷于高糖高热量的奶茶的同时,又抛弃了甜味的瓶装饮料而更青睐无糖低卡的产品。
你是否思考过,这种矛盾为什么会出现?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对饮料的选择?这背后到底藏着一门怎样的生意?本期DT君就来揭开这些“随机”消费选择背后的秘密。
人们到底爱不爱糖?
在我们总结如今的饮料流行规律时,可以发现不管是包装茶饮料还是碳酸饮料,似乎只有在成分表中注明低糖、无糖才有机会获得青睐。
如今在微博、小红书上流行的“戒糖”“断糖”概念,让部分消费者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糖分摄入,并将其视为迈向健康的第一步。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健康化的潮流之下,如今中国80%的消费者会关注食品饮料的成分,特别是饮料当中的糖分占比。
15.5%的参与者认为无糖饮料更吸引自己,这仅次于季节限定。
图源:好奇心日报
在上海市中心随机选择的一家便利店里,数量可观的茶饮料和矿泉水占据了货架较为中心的位置。
素来被视作快乐源泉的碳酸饮料数量不多,且出现在角落位置。
如今,代表健康的茶饮料市场十分活跃,特别在有饮茶习惯的国家。
日本饮料巨头伊藤园在2017年财报中指出,茶饮料当时的份额超过9390亿日元(约合610亿元人民币)。
除了茶饮料,无糖碳酸饮料也在快速崛起。
全家中国商品部告诉DT财经,“全家的夏日饮料SKU仍将以茶饮料和无糖碳酸饮料居多,并且今夏会在这两种品类上继续增加新品。
”
在便利店眼中,取代传统可乐雪碧在流行前线地位的,是苏打水、果味气泡水等产品在内的新式碳酸饮料。
整个市场从上到下都在强调无糖、健康,所以消费者真的对糖分失去兴趣了?
这很显然是个伪命题。
在拥有11万名组员的豆瓣小组“很好喝研究所”,我们收集了4月最热门的157条帖子。
从这些帖子标题中我们看到,奶茶和牛奶仍然是大家最关心的饮品种类。
互联网上关于饮料的话题也大多围绕现制茶饮展开。
喜茶、乐乐茶、奈雪の茶这些网红品牌制造着高糖高热量的饮品,也制造着高热度的话题。
比如多肉杨梅刚上市就立刻冲上了热搜榜,发售后几天之内仍然一杯难求。
而一杯多肉杨梅的糖分和热量,和传统的糖水饮料相比恐怕不遑多让。
消费者对于饮料的健康要求似乎仅仅停留在包装饮料。
名声一直不太好的碳酸糖水,常常成为消费者迈向健康生活的第一个“革命对象”。
对于现制茶饮的成分和糖度,年轻人们往往表现出了“当然选择原谅TA”的大度。
这样自相矛盾的情况是怎么发生的?人们对糖分的态度变化,究其根本到底是受到什么影响?
大公司为什么要推广无糖饮料?
就像对健康餐饮的追求一样,对于糖分的警惕,我们很难确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当日常饮食被工业化食品逐渐包围,人们对糖的恐惧也开始一点点滋生出来。
工业化生产让糖的产量和消费量都在疯狂增长,但人们逐渐发现精制糖带来了很多健康风险,比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
减糖、去糖很早就成为饮食巨头们考虑的头号问题。
可口可乐早在1982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无糖产品——健怡可乐(Diet Coke),2005年又推出了零度可乐(Coke Zero)。
二者都是通过使用代糖如安赛蜜、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来实现无糖、低卡的“健康指标”。
除此之外,可口可乐以及Ta的对手百事,也一直在收购和投资一些形象更加健康的小众品牌,比如益生菌饮料、椰子水、气泡水、茶饮料等品类。
但同时,传统的碳酸饮料仍然占据大公司相当一部分收入。
而针对无糖可乐,许多消费者也提出并没有原味可乐好喝的质疑。
可口可乐2019年的年报显示,碳酸饮料的销售份额在50%以上
寻找和制造更好的甜味剂,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公司们不遗余力地推出各种低糖饮料,改造自己的经典配方,真的是出于对消费者的健康考虑吗?这是一门划算的生意吗?
实际上,持续推出打着健康招牌的低糖饮料,对大公司来说不仅必要且大有裨益。
在追求健康的今天,低糖、无糖的饮品几乎可以成为这些饮料巨头的新门面,在以下三个方面帮助饮料巨头继续巩固Ta们的市场地位。
1.通过健康化的饮品,洗刷只会生产“垃圾食品”的坏名声,重新塑造顺应时代呼声的优质品牌形象。
2.引入新的增长点,为品牌发展的故事加入亮点,从而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大支持。
美国饮食作家迈克尔·波伦指出,营养主义令食品工业不必受制于消费者人口增长过慢的困局,其刻画的美好商业前景帮助企业满足了华尔街的期待。
3.《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一书还给出一个观点:“不管是低焦油卷烟、低热量啤酒或者低脂肪的薯片,这些作为更加健康的产品对主打产品并不能构成威胁。
事实上如果这些新产品开发得当,就能吸引新顾客了解整体品牌,进而提升公司传统高热量、高脂肪产品的销售额。
”
也就是说,产品线扩展策略下,可口可乐推出的零糖可乐极有可能在吸引了一批新消费者之后,反过来促进了原味可乐的销售增长。
2016年,可口可乐将用了七年的广告语“Open Happiness(畅饮开怀)”替
换为“Taste the feeling(品味感觉)”。
这是TA第一次正式宣布,将不再强调如何让人们快乐。
反映在实际的生产研发过程中,饮料巨头们早已不再研究如何创造口感更丰富、更可口的甜味饮品,而是通过寻找代糖和新的原材料(椰子水、气泡水、牛奶、乳酸菌)来开发出更加低糖的产品,然后通过强大的营销手段,让消费者相信他们推出的低糖饮料象征着一种健康且潮流的生活方式。
这种低糖、无糖的策略是成功的。
2018财年和2019财年,可口可乐碳酸饮料的含糖量分别降低1.7%和4.0%,销量相应增长了1.6%和2.2%。
从2017年到现在,可口可乐旗下四条主要产品线在亚太区都有一定增长。
而低糖化的策略让家底最厚、发力最猛的碳酸饮料线成为成绩最好的一支。
产品线扩展策略的好处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适时推出恰当的新产品,能够促进整体的销售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