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明湖居听书刘鹗
《明湖居听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明湖居听书
说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曲艺,大约起源于宋代。一般指 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 北方评书等。有时也作广义使用,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 弹词、蒙语说书等。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欣赏说唱艺术,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感情。(重点)
结合文意,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描写说书前书场的盛况。
第二部分(3—8):描写琴师、黑妞、白妞三人的技艺。 第三部分(9):听书人听书后的评价。
1.作者在明湖居先后听了哪几段演出?
外貌: 甚为丑陋
先
琴师弹奏
初奏: 不甚留神
抑 后
扬
轮指: 入耳动心
外貌: 朴素洁净
先
扬
黑妞演唱
后
抑
演唱:
中
国
四
大
刘鹗《老残游记》
讽
刺
小
说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曾朴《孽海花》
预习检测
标注字音。
偌大 ruò 煞是奇怪 shà 周匝 zā
疙瘩 gē da 熨斗 yùn
霍然 huò
羯鼓 jié 花坞春晓 wù 戚戚 qī
什么是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 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 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 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 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③ 说明白妞说书雅俗共赏,衬托说书造诣深
2)琴师的弹奏----抑扬顿挫,入耳动听
黑妞的演唱----以为观止矣 衬托白妞说书的不同凡响
(以不同凡响
刘鹗《明湖居听书》读后感
刘鹗《明湖居听书》读后感
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是一部以古代明湖居为背景的小说,描绘了居住在明湖居的一群人的生活故事。
小说以听书为线索,围绕着明湖居的居民们的命运和情感展开,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
通过《明湖居听书》,我感受到了刘鹗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这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而且,刘鹗运用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古代明湖居,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故事,感同身受。
《明湖居听书》也是一部探讨人性的作品。
小说中展现了人性的善恶、欲望和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刘鹗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读完整部小说,我对人性和人情世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明湖居听书》还反映了社会问题和历史背景。
小说中刻画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分化、僧尼与俗人之间的冲突等问题,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绘,刘鹗希望唤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总的来说,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是一部充满文学魅力的小说。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还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社会问题。
读完这部小说,我受益匪浅,对文学和生活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明湖居听书》的艺术手法
《明湖居听书》的艺术手法《明湖居听书》节选自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
文章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文章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老残在游历济南时,听大鼓书艺人白妞说书的情景。
作者以细腻的描写,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白妞说书的绝妙技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全文由9个自然段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
作者在前两部分主要运用了烘托,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着重侧面描写环境气氛和其它陪衬人物,为白妞演唱作铺垫,衬托其演唱技艺的高超;第三部分主要运用渲染,白描,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着重正面描写白妞演唱的超人绝技和惊人的艺术效果。
下面分别加以具体赏析。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写演出前场内的热闹景象,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白妞演唱的巨大的艺术魅力,为白妞出场渲染出一种浓烈的气氛。
写演出前场内的盛况起到以下作用:1,说明在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
为了欣赏白妞的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个小时赶到戏园,就是那些早已在戏园定了桌座的抚院、学院的贵人们也不例外;甚至有些连饭也顾不上吃,匆匆忙忙在戏园里买烧饼油条充饥,这就有力地烘托出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为白妞出场渲染出浓烈的气氛。
2,说明白妞的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的人都有吸引力。
从侧面衬托出其艺术造诣之高。
3,对戏园里嘈杂场面的描写,为白妞出场的肃静埋下了伏笔。
一个是“什么话都听不清楚”,一个是“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两相对照便衬托出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段),写琴师弹奏三弦,黑妞说书的情况和听众的议论。
首先写琴师的演奏,揭开了白妞说书的序幕。
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突显他演技的出众,先写他“甚为丑陋”的外貌和所弹令人“不甚留神”的一两个小调;然后就写他那绝妙的轮指,“抑扬顿挫,入耳动心”,引起台下不绝于耳的叫好声。
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
其次写白妞的妹妹黑妞说书,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描绘黑妞的外貌,为白妞出场时的装束描写作伏笔;再重点写她的演唱“字字清脆,声声婉转”,“转腔换调”,“百变不穷”,觉得“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然后通过听众的对话,将白妞和黑妞姐妹俩的演技作了比较,指出黑妞比白妞差得远了,“她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
明湖居听书(完整版.教用)
明湖居听书刘鹗一、“明湖居听书”背景(节录自《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一抬头,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居中写着“说鼓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
只听得耳边有两个挑担子的说道:“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
”又走到街上,听铺子里柜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
”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里诧异!次日走到明湖居,纔不过十点钟,园子里面一百多张桌子已经坐得满满的,只有中间七八张桌子还无人坐。
桌子囗都贴着“抚院定”、“学院定”等类红纸条儿。
老残无处落脚,只好拿了二百钱送了看坐儿的,纔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
二、刘鹗与《老残游记》三、国学常识(二)章回小说介绍1.源于宋代平话,确立于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
2.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回”。
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1)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
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文前标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2)每回末有“……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三) 将声音形象化的名篇(四)鼓书(节录自老残游记‧第二回)五、难句精解1.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弹三弦者琴艺精湛,演奏不同凡响,为黑妞与白妞出场铺垫、蓄势。
2.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描述黑妞说书声调美好,轻快宛转而且清新娇嫩3.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描摹声音突然特别提高,譬喻声音又高又细,响彻云霄。
4.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形容白妞声音陡然扬高,纷繁快捷,变化多姿,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5.同她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哪一声的为是。
─写人弦相和,万声并发,丰富多姿。
《明湖居听书》课件 教学(共52张PPT)
8、作者又是怎样正面表现白妞说书技艺高 超的?
从白妞出场、白妞说书(或白妞演唱)和观众反 应(听众的感受)三个方面进行正面描写,表现 白妞演唱技术高超绝妙。
9、文中两次写观众的评价,说说这两次评 价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怎样共 同的作用?
⑴第一次是从比较白妞和黑妞技艺高低的角度来评 价的,第二次是从听书后的感受和收获的角度来评 价的。 ⑵两次评价,都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技艺的绝妙。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 记》第二回。《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 洪都百炼生。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 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 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 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 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 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 吏”的狰狞,可鄙。在客观上有助于人 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 有其进步的一面。但是,作者的基本立 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他维护封 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 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 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 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 书。
《老残游记》最早版本的封面、封里及插图
《老残游记》写一个江湖医生在各地的见闻和 活动。揭露了清末吏治黑暗,涂炭生灵的社会现 实,鲁迅先生评论:“言人所未尝言”、“叙事 状物,时有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 说之一。
刘鹗 《老残游记》 李宝嘉 《官场现行记》 吴趼人(jian) 《二十年目睹之 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羯(jié)鼓 铮铮(zhēng)遽(jù)发
周匝(zā) 霍(huò)然 花坞(wù)偌(ruò)大
明湖居听书》原文
明湖居听书》原文次日早上九点,老残匆忙吃完早饭,来到明湖居。
这是一个大型戏园子,里面有一百多张桌子。
但是,当他进入园门时,发现园子里已经坐满了人,只有七八张桌子上贴着“抚院定”、“学院定”等红纸条,还没有人坐。
老残无处可坐,只能花200个钱买了一张短凳,挤在人缝里。
戏台上只有一张半桌,上面放着一个板鼓和两个铁片,以及一个三弦子。
但是,台上并没有演员,看起来有些好笑。
园子里有一二十个人在卖烧饼和油条,为那些不吃饭的人提供食物。
十一点左右,越来越多的官员和他们的家人进来,有些人穿着便衣。
不到中午,前面的几张空桌子都已经坐满了人,还有更多的人不断进来。
这些人彼此打招呼,有些人打千,有些人作揖,大多数人打千。
他们畅所欲言,说笑自若。
在十几张桌子外面,有些人看起来像是做生意的,还有一些本地的读书人。
但是,因为人太多了,所以他们说的话都听不清楚,也不去理会。
到了中午12点半,戏台后面出来一个男人,穿着一件蓝布长衫,长脸丑陋。
但是,他的气质很沉静,没有说话,只是坐在半桌后面的一张椅子上,拿起三弦子随意弹了一些小调,人们也没有太注意。
但是,当他弹奏一首大调时,使用轮指弹奏,那种抑扬顿挫的感觉让人心动不已,仿佛有几十根弦和几百个指头在弹奏。
台下的观众不停地叫好,但是XXX的声音依然清晰可闻。
弹完这首曲子后,他停下了手,旁边有人给他送上茶。
XXX张开朱唇,露出洁白的牙齿,开始唱起书儿。
声音一开始并不大,但听起来却有着无法言喻的美妙感觉:仿佛整个身体的五脏六腑都被烫熨过,每一个毛孔都像吃了人参果一样畅快。
随着唱了十几句,声音渐渐高了起来,突然拔高到极点,像一根钢丝抛向天际,令人叹为观止。
但她却能在这高音上转折回来,几句之后,又接连高了三四个音阶。
就像攀登泰山一样,一开始看到XXX的削壁,以为已经通天了,但翻过傲来峰顶,才发现还有扇子崖;再翻过扇子崖,又发现南天门。
越往上攀,越险越奇。
当XXX唱到极高的三四个音阶后,突然落下来,然后她开始展现她千变万化的精神,如同一条飞蛇在黄山的三十六峰之间盘旋穿插,周围不断地旋转。
〖2021年整理〗《明湖居听书》课文重点知识
《明湖居听书》课文重点知识1作者介绍本文节选自《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字铁云,清朝人。
2生字词①皓(hào)齿:雪白的牙齿。
②周匝(ā):环绕一周,叫做一匝。
③削(ǖe)壁千仞:形容陡峭的山崖极高。
④屏(bǐng)气凝神: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与我心有戚戚(qīqī)焉:心有同感之意。
戚戚焉,即戚戚然,心动的样子。
⑤煞(hà)是奇怪⑥熨(ùn)斗⑦花坞(wū)春晓⑧撩(iáo)乱3重点句子:①“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赏析: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听觉上的感受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把无形无味的声音写得有形有味,把美妙动听的境况写得具体生动,活灵活现。
②“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赏析: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地写出了王小玉演唱尖细高亢、刚劲有力,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③“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赏析: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地写出了王小玉演唱那节节高起,转折回环的艺术境界,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注意答题步骤:修辞、感觉迁移转换(只限于通感)、声音的特点、表达作用④“如一条飞蛇……”赏析: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地写出了王小玉演唱转折回环、急促多变、一气呵成。
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⑤“像放那东洋烟火……”赏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地写出了王小玉演唱曲调的纷繁奇妙、多姿多彩,变化无穷,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第九课明湖居听书刘鹗
一、中國小說流變史197.5高中國文(一) L9二、章回小說介紹1.為中國長篇小說的一種傳統形式。
2.源於宋付平話,確立於元末,以長篇小說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為成熟標誌。
3.其特點是將全書分為若干章節,稱為「回」。
少則十幾回,多則百餘回。
(1)每回前用兩句對偶的文字標目,稱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內容。
如三國演義第一回正文前標有「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2)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如三國演義第一回本「畢竟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4.一回敘述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承上啟下,是全書的一個有機部分。
5.這類小說段落整齊,眉目清楚,符合民眾的欣賞習慣,便於讀者間歇閱讀,故其形式為明、清兩付長篇小說所普遍採用。
三、老殘遊記1.創作動機:四十八歲時為了以稿費協助落難友人連夢青而作,並藉以紓解救國無門的愁苦,以遊歷方式記述作者言論見聞,反映清末社會現象。
2.老殘:取「棋局已殘,吾人將老」之意。
其自敘云:「……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
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
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由此可知他所要寫的是著重於國家社會的觀感,是他欲挽狂瀾於既倒的心中塊壘。
3.感情見解獨到處:表現了對家國的關懷,對清官酷吏的抨擊,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
(歷付小說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遊記始)4.文體及文字藝術:(1)體例:是一部二十回的白話(章回)小說。
(胡適)先生認為老殘遊記結構較欠嚴謹,他最大貢獻不在於作者的思想、智慧、道德文章,而在於作者(描寫風景人物)的藝術是登峰造極的,尤其是寫人、寫景兩方陎,都不肯用套語、濫調,總想鎔鑄新詞,做實地描寫,在這一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2)性質:清初曹雪芹的言情小說(紅樓夢)轟動一時,至清末二十年是中國小說史上極繁榮的時付。
※譴責小說雖與謃刺小說(如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同類,然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有過甚其辭的地方。
《明湖居听书》
——演唱的结束 “人弦俱寂”
像熨斗熨过
像吃了人参果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 像放那东洋烟火
听觉、感觉 听觉、感觉 听觉、视觉 听觉、感觉 听觉、视觉 听觉、视觉
叠 四 三
泰
山
陡 落
并
发 回 环
东
洋
烟
登
高 超 技 艺
尖
丝 钢 抛
蛇 盘 黄 山
火
拔
吃人参果 熨斗熨
选用可见到的形象、可经历的事情、可体 验的感觉作喻体,使读着借助其他感官来 体会声音的美妙,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现在的修辞学上称之为通感。
“通感”的修辞格都有哪几类?
1.形容的“通感” 比如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 写道:“我将深味这非人类的浓黑的悲 凉。”“浓黑”本是客观存在的能作用 视觉器官的现象,鲁迅先生用来形容 主观感觉——“悲凉”,通过这感觉的 交通,就更确切地刻画出旧社会的极 度黑暗,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2.比喻的“通感”
摘自《关于“移觉”修辞格》
音乐欣赏
忙碌紧张的现代生活,使人们逐 渐失去了欣赏和体味的心情,当人们 习惯了不去深思的时候,生活就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了物质的奔走征逐,没有了性灵光 辉。能使自己一方面在现实中求生存, 一方面在精神上另有境界,才是成功 的人生。
——罗曼· 罗兰
白妞出场:
外貌: 动作: 神情: 眼睛: 秀而不眉、清而不寒 叮当梨花简、点鼓捶子 一顾一盼 如秋水:清澈纯净 如寒星:晶莹明亮 如宝珠:有美丽的光泽 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黑白分明、圆润灵动
欣赏《BROWN EYES》,写 一段赏析文字。 要求: 一、充分发挥想象力; 二、必须用通感修辞。
《明湖居听书》原文
明湖居听书刘鹗次日九点钟的光景,老残赶忙吃了饭,走到明湖居,才不过十点钟。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面已经坐的满满的了,只有中间七八张桌子还无人坐,桌子却都贴着“抚院定”“学院定”等类红纸条儿。
老残看了半天,无处落脚,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儿的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
看那戏台上,只摆了一张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两个铁片儿,心里知道这就是所谓梨花简了,旁边放了一个三弦子,半桌后面放了两张椅子,并无一个人在台上。
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看了不觉有些好笑。
园子里面,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饥的。
到了十一点钟,只见门口轿子渐渐拥挤,许多官员都着了便衣,带着家人,陆续进来。
不到十二点钟,前面几张空桌俱已满了,不断还有人来,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中安插。
这一群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儿的多。
寓谈阔论,说笑自如。
这十几张桌子外,看来都是做生意的人,又有些像是本地读书人的样子,大家都嘁嘁喳喳的在那里说闲话。
因为人大多了,所以说的什么话都听不清楚,也不去管他。
到了十二点半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
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出得台来,并无一语,就往半桌后面左手一张椅子上坐下,慢慢的将三弦子取来,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
后来弹了一枝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
这曲弹罢,就歇了手,旁边有人送上茶来。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
虽是粗布衣裳,倒十分洁净。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教案——《明湖居听书》
《明湖居听书》授课班级_____授课教师_____授课时间_____【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感受和用形象来比喻无形事物,从而使读者能真切地领略无形事物的美的手法;2.学习用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场面烘托和人物映衬【教学难点】用感受和形象来比喻无形的声音【教学方法】1、讲读法2、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
他行医于上海,后又弃医经商,直到资本丧尽才止。
1888年黄河决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补知府。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曾从俄军处用低价购买太仓粮,赈济居民,后清廷以私售仓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乌鲁木齐)。
二、关于《老残游记》《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晚清中谴责小说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老残游记》借老残在游历中所见所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抨击,揭露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不惜杀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刽子手,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老残游记》语言清新简练,对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形象,没有一般的陈词滥调,跟晚清的同类小说比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称赞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三、关于本文《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明湖居听书”故事是这样的:老残来到济南府,在高升店住下。
第二天上街游玩,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居中写“说鼓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
《明湖居听书》
初读文本:
快速默读全文:
作者在明湖居先后听了哪几段演出? 你认为哪一段最精彩?
琴师弹奏 黑妞说书 白妞说书
精读,理解内容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动笔作答):
明 1、课文主要写白妞说书,为什么先写琴
湖 师的弹奏和黑妞的表演?
居
2、文中除了琴师和黑妞还有没有写其他 人?是怎么描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听 3、作者是怎样正面表现白妞说书的技艺
刘书 高超的?
鹗 4、文中两次写观众的评价,说说这两次
评价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怎样
共同的作用?
.
时间早: 十点 下午一点
戏园盛况
观众多:满满的,人缝里 坐下
职业广:官员,生意人, 读书人
.
外貌: 甚为丑陋 先
琴师弹奏
抑
初奏: 不甚留神
后
扬 轮指: 入耳动心
刘书 超。
鹗
作用:为白妞的出场作铺垫,侧面烘托白妞演
唱的精妙绝伦。
.
2、除了琴师和黑妞还有没有写其他人?
明 是怎么描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湖 ☆观众: 白妞出场前----慕名来看白妞 居 演唱 听 白妞出场---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 刘书 上都听得见--------静
鹗 演唱后的评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刘 鹗(铁云)
刘鹗 49岁(1905)于北京
.
刘鄂(1857-1909),字铁云, 笔名洪都百练生,清末丹徒人。研究过数学, 水利学,曾在上海行医,经商。1888年黄河 郑洲段决口,他参加治理黄河,因功升任知 府。庚子后,因向俄军买太仓谷赈饥民而遭 弹劾,以罪流徙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明湖居听书》选 自第二回,主要是赞 颂说书艺人超群的演 唱技艺的,鲁迅先生 评论:“言人所未尝 言”、“叙事状物, 时有可观”,并把它 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 说之一。
九上《明湖居听书》课件
刘 鹗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北省南部一带颇为 流行。它早期叫“犁铧(huá)大鼓”,因演唱者 手持犁铧片而得名。后改用两枚铁片或铜片,并用 三弦、四胡伴奏。一人演唱或二人对唱,二、三人 伴奏。唱词基本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它发源于山 东、河北南部农村,清光绪年间始进入市井,后因 《老残游记》而闻名国内外。
鹗
琴师演奏 黑妞说书
听众评书 白妞说书 梦湘论书
预习检测:
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 (这么大,那么大)
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 (人的气质和风度)
3.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 乳燕归巢。
[刘鹗读音]刘鹗《明湖居听书》阅读答案(1)
[刘鹗读音]刘鹗《明湖居听书》阅读答案(1)
刘鹗,是清代小说家,以其著名的长篇小说《鹿鼎记》而被世人所熟知。
然而,刘鹗的文学才华并不仅限于此,他的《明湖居听书》也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一、关于《明湖居听书》的背景
1. 《明湖居听书》是一部憨态可掬、幽默风趣的小说,描写了明湖居主人公“阿凤”听书的种种趣事。
2. 在小说中,刘鹗借“阿凤”的身份,抒发了对于生活、家庭、道德以及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3. 该小说在清朝时期广受欢迎,被誉为“清代杂谈小说的首脑”。
二、关于《明湖居听书》的主要情节
1. 阿凤在明湖居听书,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新奇有趣的事情,比如听到了一些离奇古怪的故事,向听众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等等。
2.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阿凤”的机智和幽默感,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刘鹗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3. 作品的结尾,刘鹗以露齿一笑的方式结束了小说,给读者留下了些许遗憾和欢愉的感觉。
三、阅读《明湖居听书》的收获与启示
1. 通过阅读《明湖居听书》,我们可以看到刘鹗的文学才能之所在,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2.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关于生活、道德以及人生等方面的启示,比如要乐观向上、要真诚待人、要勇于探索未知等。
3.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通过反思个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得到自我完善的机会。
总之,《明湖居听书》是一部情趣盎然的小说,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人生启示。
刘鹗《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说书场面和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领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揣摩课文特殊比喻在描摹声音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1、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两方面烘托人物形象;2、品味特殊的比喻在描摹声音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简单运用特殊的比喻描摹生活中的声音。
【学前准备】1、熟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要求:查字典或运用课文下面的注解解释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鹗.气味铮铮鏦鏦....羯.鼓遽.俱煞熨.伏贴恍.如骋.余音绕梁戚戚..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搜集刘鹗和《老残游记》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
有一年,韩国突然爆发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们纷纷逃命。
韩娥在乡亲的帮助下幸免遇难,投奔齐国。
途中盘缠用尽,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
于是,她便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
她的歌声美妙而婉转,可谓登峰造极,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弦。
以至韩娥走后三天,人们依然能够听到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
于是,便有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
今天,让我们跟随刘鹗走入明湖居,欣赏一段与韩娥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大鼓书,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昨天让大家回家搜集了一些刘鹗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交流下。
(用PPT 显示重点文学常识。
)。
八年级上册《明湖居听书》教案
八年级上册《明湖居听书》教案八年级上册《明湖居听书》教案汇总《明湖居听书》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及作品,导入新课。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刘鹗,字铁云,江苏人。
1888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
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二、听录音朗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台上、台下的反应来理清结构:本文结构图:时间:次日九点钟以后地点:明湖居人物:老残、众多听众、艺人、歌女( 黑妞、白妞) 事件:听书( 唱书) .听书前:台上:空洞无人,设备简陋十点钟台下:拥挤热闹 ( 侧写烘托)台上:仍空洞无人先声夺人)十一点钟台下:更拥挤热闹台上:男人( 丑陋、弹曲、动心)十二点半钟台下:叫好不绝听书时:台上:黑妞姑娘( 十六七岁) ─清脆婉转,百变不穷弹罢数分钟 ( 侧写正写)台下:老残感觉:以为观止。
两人对话:白妞更好. 映衬对比)台上:白妞姑娘( 十八九岁) ─清秀动人、唱书妙绝正热闹时无比奇妙精彩绝妙台下:鸦雀无声─暗暗叫绝─轰然雷动听书后:闹声稍定台下:少年盛赞白妞,众人交口称是三、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刘鹗《明湖居听书》原文鉴赏和解析
刘鹗《明湖居听书》原文鉴赏和解析刘鹗次日九点钟的光景,老残赶忙吃了饭,走到明湖居,才不过十点钟。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面已经坐的满满的了,只有中间七八张桌子还无人坐,桌子却都贴着“抚院定”“学院定”等类红纸条儿。
老残看了半天,无处落脚,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儿的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
看那戏台上,只摆了一张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两个铁片儿,心里知道这就是所谓梨花简了,旁边放了一个三弦子,半桌后面放了两张椅子,并无一个人在台上。
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看了不觉有些好笑。
园子里面,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饥的。
到了十一点钟,只见门口轿子渐渐拥挤,许多官员都着了便衣,带着家人,陆续进来。
不到十二点钟,前面几张空桌俱已满了,不断还有人来,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中安插。
这一群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儿的多。
高谈阔论,说笑自如。
这十几张桌子外,看来都是做生意的人,又有些象是本地读书人的样子,大家都嘁嘁喳喳的在那里说闲话。
因为人太多了,所以说的什么话都听不清楚,也不去管他。
到了十二点半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
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出得台来,并无一语,就往半桌后面左手一张椅子上坐下,慢慢的将三弦子取来,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
后来弹了一枝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
这曲弹罢,就歇了手,旁边有人送上茶来。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
明湖居听书刘鹗
特色: 1. 分回標目 2. 運用白話 3. 故事連貫 4. 安排開場詩與散場詩 5. 吸收話本用語
名著:明代四大奇書-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金瓶梅》
作者
簡介
•劉鶚,原名孟鵬,字雲摶;後更名 鶚,字鐵雲,又字公約。
•筆名鴻都百鍊生。 •清 江蘇丹徒人。生於文
明湖居聽書
劉鶚
課前引導
聽看看……… 這是什麼聲音
你會用什麼句子形容呢?
貝多芬田園交響曲
梅花三弄
聲音是抽象的
請用具體的事物來譬喻 摹寫出剛剛聽過的聲音
例文欣賞
—余光中〈女高音〉
一隻鳥自地平線湧起,緩緩地, 盤旋在西方的天際。
它悠悠地飛下,又舒舒地飛上, 如片帆飄浮於微波的海洋。
那一片遼闊而溫暖的洋水, 盪得它懶懶地,有些微醉。
借聽眾之口讚美 (側筆)
彈三弦者(陪襯)
先抑「人也不甚留神去聽」 後揚「入耳動心」、
「這時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 於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
黑妞(陪襯)
先揚 「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 新鶯出谷,乳燕歸巢」「覺一切歌曲腔調, 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後抑 「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 舖墊 「他(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 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 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
鐵雲藏龜 內文
課文賞析
獨到的摹聲技巧 烘托法:外貌 烘托法:才藝 靈活運用修辭格
獨到的摹聲技巧
摹聲特色:譬喻多樣,生動傳神, 而且將聲音的高低抑揚,轉變無窮, 分為七個層次。
描摹聲音 層次
實象譬喻
第一層 細聲低吟
以聽眾感受反映聲音之妙:「五臟 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 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 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國小說流變史197.5高中國文(一) L9二、章回小說介紹1.為中國長篇小說的一種傳統形式。
2.源於宋代平話,確立於元末,以長篇小說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為成熟標誌。
3.其特點是將全書分為若干章節,稱為「回」。
少則十幾回,多則百餘回。
(1)每回前用兩句對偶的文字標目,稱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內容。
如三國演義第一回正文前標有「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2)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如三國演義第一回本「畢竟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4.一回敘述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承上啟下,是全書的一個有機部分。
5.這類小說段落整齊,眉目清楚,符合民眾的欣賞習慣,便於讀者間歇閱讀,故其形式為明、清兩代長篇小說所普遍採用。
三、老殘遊記1.創作動機:四十八歲時為了以稿費協助落難友人連夢青而作,並藉以紓解救國無門的愁苦,以遊歷方式記述作者言論見聞,反映清末社會現象。
2.老殘:取「棋局已殘,吾人將老」之意。
其自敘云:「……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
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
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由此可知他所要寫的是著重於國家社會的觀感,是他欲挽狂瀾於既倒的心中塊壘。
3.感情見解獨到處:表現了對家國的關懷,對清官酷吏的抨擊,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
(歷代小說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遊記始)4.文體及文字藝術:(1)體例:是一部二十回的白話(章回)小說。
(胡適)先生認為老殘遊記結構較欠嚴謹,他最大貢獻不在於作者的思想、智慧、道德文章,而在於作者(描寫風景人物)的藝術是登峰造極的,尤其是寫人、寫景兩方面,都不肯用套語、濫調,總想鎔鑄新詞,做實地描寫,在這一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2)性質:清初曹雪芹的言情小說(紅樓夢)轟動一時,至清末二十年是中國小說史上極繁榮的時代。
※譴責小說雖與諷刺小說(如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同類,然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有過甚其辭的地方。
四、將聲音具象化的名篇(白居易‧《琵琶行》、歐陽脩‧《秋聲賦》、蘇軾‧《赤壁賦》、劉鶚‧《明湖居聽書》)*琵琶行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絃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闇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絃一聲如裂帛。
語譯:粗絃嘈雜像陣陣急雨,細絃輕細像竊竊私語,兩種聲音交錯的彈著,音色圓潤清脆,像大小珠子落在玉盤上。
絃聲像黃鶯的鳴聲宛轉流暢地從花下輕輕滑過,又像泉水流向淺灘似地低聲悲泣。
聲音漸漸停滯像寒泉凍滯不通,終於完全消失暫時停頓下來。
此時似乎有一種深藏的愁恨暗暗滋生,雖無絃聲,卻比有聲更耐人尋味。
不久絃聲又起,像銀瓶忽然爆裂,水漿四處濺射,又像鐵騎突然奔騰而出,刀槍齊鳴。
曲子終了時,用撥子在琵琶中心迅速地一劃,四絃同時發出如撕裂綢子般的清厲聲音。
*秋聲賦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
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
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語譯:起先只聽到像落葉的聲音和颯颯的風聲,突然又變成奔騰澎湃,好像波濤在夜裡洶湧騰起,風雨突然來到。
它碰到任何物體,發出鏦鏦錚錚的聲響,好像金鐵互撞齊鳴;又好像前往敵營的軍隊,口裡銜著小木條迅速地通過,聽不到號令,只聽到人馬疾走的聲音。
*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語譯:客人中有位吹洞簫的,就和著歌聲吹奏起來,那嗚嗚的簫聲:彷彿在埋怨、在思慕、在低聲哭泣、在傾訴;餘音柔細悠揚,像一縷輕絲般不絕於耳;使深壑中潛藏的蛟龍舞動,使孤舟裡寂寞的寡婦涕泣。
五、重要小說卷頭語或序1.水滸傳(1)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重書萬里舊江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絃,天下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邵雍)(2)英雄相聚滿山寨,好漢同心赴水洼。
古今壯士談英勇,猛烈強人仗義忠。
(3)光耀飛離土窟閒,天罡地煞降塵寰。
說時豪氣侵肌冷,講處英雄透膽寒。
仗義疏財歸水泊,報仇雪恨上梁山。
2. 三國演義(1)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卷頭語)(2)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第一回開始話語)97.5高中國文(一) L9 2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需看西遊釋厄傳。
(第一回開頭詩)4.金瓶梅(1)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禽獸也。
(馮夢龍在金瓶梅序中所說)(2)豪華去後行人絕,簫箏不響歌喉絕;雄劍無威光彩沉,寶琴零落金星滅!(上解空去財)(3)玉階寂寞墜秋露,月照當時歌舞處;當時歌舞人不回,化為今日西陵灰!(下解空去色)5.儒林外史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
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第一回開頭詩)6. 紅樓夢(1)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石頭記緣起詩)(2)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彩石偈)(3)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夢,古今一夢盡荒唐。
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紅樓夢序詩)7. 聊齋志異(1)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
(聊齋自志所云)(2)姑妄言之妄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王士禎所言)8. 老殘遊記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
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
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內千芳,人間萬豔,必有與吾同哭同悲者焉!(自序)六、字詞義比較397.5高中國文(一) L9七、字形辨析(相同偏旁)八、課外閱讀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列子•湯問)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
既去而餘音繞梁欐○1,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過逆旅○2,逆旅人辱之。
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
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3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賂發之。
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4娥之遺聲。
語譯:從前韓娥到東方的齊國,缺糧,經過雍門就賣唱求食,她離開後,餘音還環繞屋梁上三天沒有斷絕,雍門左右附近的人還以為她沒有離開。
韓娥到旅館,旅館的人欺侮她。
韓娥因而長聲哀哭,全里的老少也悲哀起來,垂淚相對,三天吃不下飯。
里中的人急切地追回韓娥,韓娥回來後,又長聲唱歌,整個里的老幼高興地鼓掌跳舞,不能自禁,而忘了先前的悲哀。
於是里人用厚重的禮物送給韓娥。
所以雍門的人到現在善於歌唱,善於哭,就是仿效韓娥遺留下來的聲音。
(○1梁欐:雙聲連綿詞,房屋的梁棟。
○2逆旅:旅舍。
逆,迎接。
○3抃:音ㄅㄧㄢˋ,鼓掌。
○4放:仿效。
)反芻時間:1.本文主旨在說明(A)善歌者感人之深,移人之速(B)陽春白雪曲高和寡(C)音樂洋洋盈耳令人迷戀(D)韓娥曼聲哀歌,連自己都悲愁得三日不食。
【95北一女中高一期中考】答:(A)2.下列「之」字,何者意思與其他三者不同(A)乃厚賂發之(B)遽而追之(C)逆旅人辱之(D)韓娥東之齊。
答:(D)解析:(D)為動詞,往、去。
餘皆為代名詞,指韓娥。
聽穎師彈琴韓愈昵昵○1兒女語,恩怨○2相爾汝○3。
劃然○4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任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5分寸不可上,失勢○6一落千丈強○7。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8。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9置我腸。
語譯:琴聲纏綿宛轉,如男女細細私語,談情說愛,卿卿我我。
突然變作高亢激昂的聲音,像勇士奔赴沙場。
悠揚的琴聲好像不定的浮雲、無根蒂的柳絮,在闊遠的天地間,漫無邊際地飛揚。
在耳邊有吱啾百鳥繁雜的叫聲,突然聽到一隻孤獨的鳯凰發出清越的長鳴。
琴聲彷彿一步步地、艱難地向上攀登,一分一寸地攀登,琴聲澀住了,突然失去了立足點,陡地往下一滑,像墜下千丈崖谷,琴聲頓時停住。
可惜啊!我枉生有兩耳,向來聽不懂音樂;自從聽到穎師彈琴後,感動地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好伸出手攔住他,此時熱淚已流滿我的衣襟。
穎師啊!您真是有本領的人,我已禁受不起,你不要一會兒拿冰塊,一會兒拿炭火放在我的腸中。
(○1昵昵:親暱。
○2恩怨:指情人間的恩恩怨怨。
○3爾汝:你我,猶言「卿卿我我」。
○4劃然:猛然。
○5躋攀:指調子越彈越高。
○6失勢:指到最高點時忽然轉折直瀉。
○7千丈強:寫琴聲由高到低,變化的迅速。
○8滂滂:流溢的樣子。
○9冰炭:指忽喜忽悲。
)反芻時間:1.下列形容音樂文句的說明,何者錯誤(A)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形容聲音雄壯高揚(B)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任飛揚:形容樂音悠揚渺遠(C)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在眾多樂音中出現了主樂音(D)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寫琴弦因彈奏快速而欲斷裂的聲音。
答:(D)解析:(D)寫琴聲的抑揚起伏。
2.下列文句,何者描寫作者被音樂感動得心魂震蕩,忽悲忽喜,無法自持(A)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B)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C)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D)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答:(B)97.5高中國文(一) L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