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辐射传输方程上课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M10\PM2.5\TSP?
Main constituents of the earth's atmosphere
大气效应
大气吸收
大气中的主要组成物氮(N2)和氧(O2)对辐射的吸收主 要位于紫外波段,由于大气上层臭氧的存在,而臭氧对小于0.3微 米的电磁波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 中,已不存在小于0.3微米的短波辐射了,因此氧(O2),氮(N2 )的吸收作用也就不重要了。
大气效应及建模
大气组成
大气垂直结构
Troposphere(对流层) Stratosphere(平流层) Mesosphere(中间层) Thermosphere(热层)
大气廓线?
大气组成
大气组成
对流层 邻近地表的一层。厚度最薄,大气质量80%,水汽90%。 低纬:16~18km; 中纬:10~12km; 高纬:7~9km.
Hydrogen sulphide (H2S) Nitric acid vapour (HNO3)
Nitrous oxide (N2O) Carbon monoxide (CO)
大气组成
•Solid and liquid particulates: 气溶胶、水滴、冰晶,可能会聚集为云和霾。 气溶胶:大气中大量悬浮的固体和液体粒子。 典型的有霾(灰尘)、烟、雾 气溶胶来源: 1)自然:火山、沙暴、林火烟灰、各种酸性粒子。 2)人类活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 气溶胶大小: 5*10-3~ 0.2mm, 爱根核(Aitken nuclei); 0.2~ 1mm, 大粒子; >1mm,巨粒子 气溶胶分布: 对流层内:浓度随高度指数衰减(由于降水,不能维持很久) 平流层中:稳定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二氧化碳的吸收
它在红外区的吸收为15微米为中心,范围为13.5—16.5微米 的强吸收带。
其二,为以4.3微米为中心的吸收带;
除此之外还有中心在10.4微米,9.4微米,5.2微米,4.8微米,2.7 微米,2.0微米,1.6微米及1.4微米的弱吸收带都比窄,宽度约为0.1 微米量级,所以一般可以不予考虑。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0~55km。约20%大气质量,水汽少,臭氧 (10~40km)丰富,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气体密度低,分子 动能大。 特点: a. 20~32km, 同温层。 b. 同温层之上,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到平流层顶温
度停止增加。 c. 无垂直运动,稳定,导致气溶胶可以停留很长时间。
大气组成
大气组成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Permanent Gases: 基本比例固定,且没有空间变化。 Nitrogen (N2): 78.084% by volume Oxygen (O2): 20.948% Argon (Ar): 0.934% Carbon dioxide (CO2): 0.033% 浓 度可变
特点: a. 温度随高度增加不断下降,平均6.5ºC/km,天气变 化都发生在该层。 b. 垂直方向空气运动激烈。 c. 自地面至2m高的范围为贴地层, 昼夜温度变化10ºC。 从地面到1~2km的为行星边界层,富含气溶胶粒子, 气溶胶密度随高度指数衰减。 d. 在行星边界层以上,主要为分子散射。
大气组成
臭氧吸收
臭氧对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致使波长短于0.3 微米的太阳辐射无法到达地面,在0.6微米附近有一个弱 吸收带;
在红外区,以9.6微米为中心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带, 其次在4.75微米有一个较显著的吸收带,在14微米附近 的吸收带与CO2的强吸收带重迭。
大气吸收
大 气 吸 收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气吸收
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
大气组成
•Gases with Variable Concentration: 随空间及时间变化明显。 Water vapour (H2O) :0~4% 随温度、气压有剧烈变化,有很强的时空变化特性。 集中在对流层下半部,随高度增加而急剧递减。
饱和水汽压 混合比与比湿 水汽压 水汽密度(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露点与霜点 虚温
称的陀螺分子形状。由于正、负离子的重心不重合,所以水分子 是一个极性分子,具有很强的电偶极矩;
水汽的最强和最宽的振转吸收带为以6.3微米为中心的吸收 带,其次还有两个分别以2.74微米和2.66微米为中心的吸收带, 此处,在近红区还有很多的吸收带,1.4、0.94等。
1.0
0.8
0.6
0.4
0.2
0.0
大气效应
散射
散射
尺度参数
大气效应
a 2r
a<0.6, 小分子散射(Rayleigh散射) 400>a>0.6 ,大分子散射(Mie散射) a>400,折射和反射
瑞利散射
m
8 3 n2 1 3N 24
2
n = 折射指数 N = 单位体积内的粒子个数
大气组成
•Gases with Variable Concentration:
Ozone (O3) :0~12*10-4 吸收紫外,导致平流层增温,有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 变化。垂直结构也比较复杂。
Sulphur dioxide (SO2) Nitrogen dioxide (NO2) Ammonia (NH3) Nitric oxide (NO)
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80~85km。 特点:
a. 温度递减 b. 化学组成非常均匀,压力很低。 c. 中间层顶的温度通常最低:-95ºC
热层
从中间层顶到几百公里。特点: a. 密度很低,温度约500~2000K。 b. 又称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c. 没有固定的化学组成。
---遥感通常考虑的高度范围?
从可见光到红外到微波波段,起主要作用的是大气中的一 些少量的多变的气体,它们是臭氧(O3),水汽(H2O),二氧 化碳(CO2),甲烷(CH4),氮氨化物(N2O),一氧化碳( CO)等,(以60GHZ为中心的微波氧(O2)吸收带除外)。
水汽的吸收 水汽(H2O)是大气中的重要吸收成分,水汽是一个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