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心肌病

合集下载

益气活血法干预糖尿病肾病远期疗效及证候变化规律研究

益气活血法干预糖尿病肾病远期疗效及证候变化规律研究

益气活血法干预糖尿病肾病远期疗效及证候变化规律研究一、益气活血法的治疗原理益气活血法是中医药学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主要通过调节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情况,促进气血的流通以及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益气活血法能够改善患者的气滞血瘀情况,提高患者的气血运行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肾功能的目的。

二、益气活血法的干预疗效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法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远期疗效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首先,益气活血法能够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减轻蛋白尿的程度,降低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的水平。

其次,益气活血法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降低患者的高血压、心脏负荷等病情,从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外,益气活血法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疲乏、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益气活血法的证候变化规律益气活血法在干预糖尿病肾病过程中,其证候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患者的气血运行情况得到改善,出现气机畅通、气血和谐的证候。

其次,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如疲乏消退、食欲增加、精神状态改善等。

同时,患者的肾脏功能指标也呈现出改善的趋势,如蛋白尿的减少、肌酐、尿素氮的降低等。

最后,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变也能得到改善,如高血压症状的减轻、心脏负荷的降低等。

总之,益气活血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在糖尿病肾病的远期疗效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情况,益气活血法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的程度,并降低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的水平。

此外,益气活血法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降低患者的高血压、心脏负荷等病情,并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益气活血法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治疗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近年来本院门诊和住院的2型糖尿病DPN病人65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35例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10岁。

西药组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9岁。

两组糖尿病病程3个月~5年,平均2.3年。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周围神经病变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传导速度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学》[2]制定如下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②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四肢感觉异常(包括痛觉、温度觉过敏或迟钝,肢体麻木,末端有束感、袜套感、踩棉花感,针刺样疼痛、钝痛、灼痛感)或行走不稳或肢体活动受限;神经电生理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除外其他因素(如遗传、酒精中毒、尿毒症、感染、营养不良、药物及重金属中毒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血糖保持平稳至少3个月以上(HbAlc<7.5%),原用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停药2周以上纳入观察。

1.3 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中度感染者;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运动疗法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THANKS
感谢观看
血肌酐(SCr)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后,SC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且与对照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肾功能指标分析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后,Cc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且与 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血尿素氮(BUN)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后,BUN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且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益气糖养尿阴病活肾血病通临络床方观治察疗早期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分组 • 治疗方法与观察指标 • 治疗效果分析 • 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 性并发症之一,早期干预和治疗 对于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02
临床证候积分分析
•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 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05
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
不良反应
01
02
03
04
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服用益气养阴活血通 络方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可能与方中药物成分有关。
皮疹
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可能与 个体过敏体质有关。
研究不足与展望
虽然本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样本量较小,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 量进行验证。
本研究主要关注了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 对于其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对于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长期疗效和预后影响,仍需 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口干

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

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

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不断增加的发病率。

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周围血管病变,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肢体坏疽、脑卒中、心脏病等严重后果。

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成为了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阴虚火旺、气滞血瘀等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因此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需要调理阴虚、活血化瘀、通络健脉。

在中医中,有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方法被称为“养阴活血通络法”,在临床上获得了一定的应用。

养阴活血通络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穴位按摩、饮食调理等多种治疗手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

一、中药治疗在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时,中医中药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中医的药性理论和辨证施治原则,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一些中药具有清热养阴、活血化瘀、通络健脉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症状。

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有龙胆草、黄芩、丹参、川芎、红花、桃仁、当归等。

这些药物有的可以清热解毒,滋阴清肺;有的可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有的可以调节气血,和解经络。

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并依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养阴活血通络法中的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经验和临床数据,其临床效果得到了肯定。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病症,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病情进展。

二、穴位按摩穴位按摩也是养阴活血通络法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有多个经络,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对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来说,穴位按摩可以帮助改善周围血管的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三阴交、大椎、合谷、太冲等。

浅谈益气养阴通络法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应用

浅谈益气养阴通络法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应用

浅谈益气养阴通络法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应用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心肌病属于消渴、心悸、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血瘀、痰湿、寒凝等为标。

治疗宜标本兼顾,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对其辩证治疗,探讨中医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提高在临床中的应用。

标签:益气养阴通络;糖尿病心肌病;应用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内分泌科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其主要表现是心肌局部的肥大、纤维化、灶性坏死等,使得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受损,临床上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在糖尿病死亡原因中占有很大比例。

控制血糖、调节血脂、调整血压等是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

因此,探讨传统医学对DCM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1 DCM中医病因病机祖国医学把DCM归属于消渴、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范畴。

公元前2世纪的《黄帝内经》早已对其有所论述,如《灵枢·本脏》曰:“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就是指出心火易动伤津而致消瘅热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心脉微小为消瘅”,告诉后人心脉微小代表的是消谷善饥的消瘅病,据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医家已经认识到消渴病与心肌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伤寒论》也曾提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说明医圣张仲景注意到临床实践中的消渴病与心病之间有关系。

中医认为肺脾肾阴虚燥热,会不断耗气伤阴,久病攻心,致心脏气阴耗伤,日久导致心体受损,表现为心气心阴亏虚,阴损及阳会出现心阳心血不足、身体虚衰,最终导致气郁、瘀血、痰浊、寒邪等痹阻心脉,各种因素综合导致发病[1-2]。

林兰认为DCM以心气虚、心阴虚为主,病位在心,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均有关系。

此病有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最后导致痰瘀内阻,即为该病的终末期[3]。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血脉,气为血之帅,若心气不足,则不能充分鼓动气血到达全身,四肢百骸失养,经脉壅塞不通,舒缩失常,常见心悸怔忡或心胸憋闷疼痛,唇舌青紫,脉细涩或结代等。

益气养阴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

益气养阴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

益气养阴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沈学然【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年(卷),期】2015(035)002【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中药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DA)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型DA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益气养阴中药参芪复方治疗,参芪复方由人参、黄芪、山药、生地黄、天花粉、山茱萸、制大黄、丹参组成,水煎服,3次/d,150 mL/次;对照组只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IL-6水平、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IL-6分别为(2.41±1.16) mg/L、(4.69±1.56) mg/L,(7.44士3.12)ng/L、(10.60±5.6) ng/L,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比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周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8周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4周及治疗前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8周时中医症候积分(16.42±4.44、9.39±3.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29±2.77、12.31±4.38)(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中药参芪复方可有效改善DA患者临床症状,降低hs-CRP、IL-6水平,改善患者血管炎症状态.【总页数】3页(P147-149)【作者】沈学然【作者单位】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内一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益气养阴活血方结合西医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临床研究 [J], 何志明;陈冬清;吕小强;谢汉文2.自拟益气养阴祛瘀汤辅助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疗效及对血浆8-iSo-PGF2α、VEGF、D-二聚体的影响 [J], 李姗3.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J], 刘伟;陈贞;朱慧君;彭科娟;刘永平4.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J], 解志坚5.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J], 彭木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治疗偏方2

糖尿病治疗偏方2
治疗糖尿病偏方大全
1.番薯叶150克,冬瓜(连皮)200克。将番薯和冬瓜加水500毫升,煮至冬瓜酥烂。分1—2次服。适用于糖尿病。
2.苡仁、山药各50克,粳米100克。洗净加清水1500毫升。烧开后,不加油盐,慢熬成粥。分3—4次空腹服。效用:补中利湿,固肾止泻。适用于糖尿病,口渴。
适应病证:非胰岛素依附型糖尿病。(材料来源姬云海.吉林中医药,1998,(2):11)
15.复方花葛饮:药物组成:花粉30g,葛根15g,苍术l0g,萸肉6g,五味子1.0g,川连4g,丹参l0g,麦冬9g,鲜芦根30g。制剂用法:上药水煎服,日服1剂,分2次服。10天为1疗程。临证加减:烦渴引饮、苔黄燥、脉洪大者加石膏;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苔黄脉滑实者加生地、牛膝、玄参;虚烦失眠、遗精、舌红、脉细数者加龙骨、牡蛎、黄柏、知母、桑螵蛸;病程日久、小便数频、混浊如膏、饮一溲一、腰膝酸软、阳事不举、舌淡脉细者加附子、肉桂、鹿茸、覆盆子。
33.麦麸和精制麦粉适量,鸡蛋1个,瘦肉100克剁成末,蔬菜剁碎,加油、盐调味,做成饼团或糊膏当主食吃。不吃白米或精面。
34.蕹菜梗100克,玉米须50克,水煎服。
35.以蘑菇为菜或煮汁饮服,可改善糖尿病症状。
10.糯稻秆10克。将糯稻秆切碎炒煲,沸水泡,每日一剂当茶饮。适用于糖尿病口渴咽干。
11.新鲜胡萝卜适量,粳米250克。将胡萝卜切碎,同粳米一起煮粥。可供早晚餐服食。清热解毒,健脾化滞。治疗糖尿病、高血压。
12.泥鳅10条,干荷叶3张。将泥鳅阴干去头尾,烧灰,碾为细末,与干荷叶(碾末)同量每服10克,服时用凉开水送下,每日3次。补中益气,祛湿邪。治疗糖尿病
19.菠菜梗100克,玉米须10克。水煎,去渣,取汁,代茶常服。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临床观察论文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临床观察论文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治疗,对照组予降糖,使用洛汀新治疗,观察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83-02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来自我院糖尿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

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0岁,病程1-20年;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8-68岁,病程2-18年。

两组病例均衡性检验,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符合2011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及糖尿病分期标准,排除急性肾炎、尿路感染、结石、心衰、发热及近期使用影响肾功能药物的患者。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消渴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分型辨证标准,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型等。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接受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同时根据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合并高血压者使用洛汀新(10-20mg)每天一次,口服。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中药治疗。

基本方:黄芪30g 党参15g 生地15g 枸杞子15g 泽泻15g 益母草30g 山药20g 丹参30g 牛膝20g 当归15g 山芋15g,阴虚内热者加知母10g 黄柏10g ;兼湿热便结者加大黄5—10g 麻子仁10g;兼水湿者加茯苓15g 白茅根15g 。

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治疗4周为1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临床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临床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临床观察李劲松
【期刊名称】《福建中医药》
【年(卷),期】2010(041)003
【摘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60%~70%糖尿病患者可在疾病发病过程中出现周围神经损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李劲松
【作者单位】厦门市中医院,福建,厦门,361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5
【相关文献】
1.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临床观察 [J], 王晓臣;曲宝全
2.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陈志刚;罗宏斌
3.益气养阴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王玉梅;汤荔;宋宏
4.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江正志
5.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J], 杜凯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临床研究-李德锋,陈军,梁军,龚莹,耿跃春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临床研究-李德锋,陈军,梁军,龚莹,耿跃春

107第17卷 第4期 2015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4 Apr .,2015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由糖代谢异常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发生率逐年增高,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病因[1]。

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N 的发生率为47.66%,己成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第二大原因,占糖尿病患者死亡人数的60%[2]。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防治DN 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显示了祖国医学在防治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诊断标准糖尿病西医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参照 2010 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标准”[3],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上随机血糖检测(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 或空腹血糖≥7.0 mmol/L 或葡萄糖负荷后2 h 血糖≥11.1 mmol/L。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临床研究李德锋1,2,陈军3,梁军2,4,龚莹2,4,耿跃春1,2(1.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江苏 徐州 221006;2.徐州市糖尿病研究所,江苏 徐州 221006;3.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4.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9)摘 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组30例、西药厄贝沙坦对照组30例,两组均以连续用药8周为1个疗程。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o l o e ae ril s fb o d r l t d a tce -we e r h wih Me h c b lte t n n d a e i rp e a b s a c t t y o a r a me to i b tc pe i h r l
C rtee et f tyn iN u sig n Ivgrt te i uai odrl e t lsw b uav fco i ig — o r hn -ni ae r l o ob o a d rce- e i f Nof Q i Yi o cc tn fl h et ai
o smpo s n osrao op eeo eta n o g u ( < .5, d ev nu t n e c fy t i be t ng u r w rhnc t lr pP 00 ) n re o d c o l - m,g o f v i r w l o r o a n c i vo i a s r tw sat ( y f e P<0 5.h t f t e a o srai o p a 31%, nrl op a 5 1 . ) e o lf ci to be t n u s .8 c t u s . %. 0 T t ae e v r e f v o g r w 9 o og r w 69 E f t f bevt ngopw s in iat i e a nrlru ( <O0 I <00 ) o cui f c o srao r a gicnl hg rhnc t opP e o i u s f y h t o og .l P . . n ls n 5C o
<00 ) .5。观察组总有效 率为 9 .8 31 %,对照组 6 .1 疗效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59 %, 尸<00 ,P<0 .1 .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联 合弥可保治疗糖尿 病周 围神经病变疗效显 著。

益气养阴通络散结方治疗早期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益气养阴通络散结方治疗早期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1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东 方 医院 ,北 京 ,100078;2 中 El友 好 医 院 ,北京 ,100029)
摘要 目的 :观察益 气养 阴通络散结 中药方对早期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疗效 。方法 :选取 2012年 10月至 2014年 1月北京 中医药大 学东方 医院收治的符合诊 断标准的早期糖尿病 性心脏病辨证 为气 阴两虚 夹瘀 证 者共 63例 ,随机 分为对 照组和 观察组 ,对 照组 的基础治疗 包括 患者教育 、饮食 治疗、运动治疗及控制血糖等。观察组在 对照组的基础 上给予益 气养 阴通 络散结方 ,疗程共 8周 ,比较 2组 患者 的超 声心动改善情 况、中医症候 各项评 分及 症状 体征总积 分。结果 :益气养 阴通络 散结方观察组改善 了 A/E、AO、LVDs、LVDd、LPw、EF等超声心动指标(P<0.05,P<0.01),改善 了胸 闷、胸痛 、疲倦 乏力、 口渴喜饮 、肢体麻木等症候 (P<0.05,P<0.01),观察 组中医症状体征 总积分显著低 于对照组 (16.55 VS 23.44)。结论 :益 气养 阴通络散结方改善 了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舒 张功能 ,改善 了中 医临床症候 ,对糖尿病 患者 的早期心脏 病 变有 一定的 保 护 作 用 。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心脏病 ;益气养 阴通络散结 ;气 阴两 虚夹瘀
(1 Dongfang Hospital,Ber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f ing 100078,China; 2 China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Yiqi Yangyin Tongluo Sanjie formula(YQYYTLSJF)on patients with early dia

益气养阴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脏病临床研究

益气养阴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脏病临床研究
关键词:益气养阴;中药糖尿病合并心脏病;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heart disease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qi-nourish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heart disease.Methods: 66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heart disease (qi and Yin deficiency) who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30d was one course, and after two courses of continuous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TCM symptom score, angina pectoris and electrocardiogram, blood lipid, fasting blood glucose, 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c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4.85% and 60.61%, respectively).In terms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the dat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invigorating qi and nourishing Yi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heart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3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66例采用益气养阴通络法和对照组64例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之前前后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法可以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医药;益气养阴通络法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55-0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之增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治疗方法的多样性,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采用降糖、改善血循、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法来改善神经功能和缓解临床症状,疗效并不见佳。

我们在运动治疗、饮食控制、西药降糖、营养神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上,依据中医理论对其认识,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中医治则,我们采用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1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为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并具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①四肢或双下肢感觉肢端对称性麻木、触电感、疼痛及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等;②跟、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排除有非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1.2分组: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对纳入观察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

益气滋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

益气滋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
通过临床试验,观察益气 滋阴活血方对糖尿病患者 的治疗效果,为中医治疗 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
探索治疗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径
研究益气滋阴活血方的疗 效,有助于探索糖尿病治 疗的新途径,为患者提供 更多治疗选择。
弘扬中医文化
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 验证中医理论在糖尿病治 疗中的应用价值,弘扬中 医文化。
02
CATALOGUE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同时关注患者是否在使用益气滋阴活血方期间服用其他药物,以防 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评估
检查项目
01
定期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等)和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
数据分析
02
通过分析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估益气滋阴活血方对糖尿病
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患者口渴、多饮、多 尿、乏力等糖尿病相关症 状的改善情况。
生活质量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 解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变化情况。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收集
研究过程中,严格按照临床试验规范,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过程中的各项 指标数据和不良反应情况。
数据处理
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 对比分析,评估益气滋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益气滋阴活血方的介绍
中医理论
益气滋阴活血方是基于中医理论组方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 气虚、阴虚、血瘀等多重因素导致的,因此治疗需益气、滋阴、活血。
药物组成
益气滋阴活血方通常由多种中药组成,如黄芪、生地、丹参等,这些药物具有 益气、滋阴、活血的功效。
研究目的和意义
01
02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2例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2例

[ 收稿 日 : 1 — 1 0 期 2 l J— 8 0
编校 l 郑羡善]
益气 养 阴活 血 通络 治 疗 早期 糖 尿 病 肾病 3 例 2
谢 先 余 ( 徽 省 淮 北 市 中 医 医 院 , 安 安徽 淮北 25 ) 3∞O
[ 要] 目的 : 摘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治疗早期糖尿病 肾瘸 (N 3 例的临床效果 方法 l 均给予糖尿瘸 教育 严格控 D ) ̄ 两组 制饮食 . 适当的运动措施 .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加用盏气养阴 、 活血通 络之剂。结果 l 治疗组疗 教明显优于对 照蛆 。结 论 { 治疗 D N当以益 气养 阴 、 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 .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治疗早期 9 N疗效显著
发育不完善鼻 道相 对较 窄 , 黏膜 功能 不完善 , 利予 细菌 繁 有
殖, 也不利于分泌 物排除 。一些 感染物很容 易浮在黏 膜部位
影 响 鼻 的 生 理 功 能 , 而造 成 慢 性 鼻 窦 炎 【 。 从 5 】
窦炎治疗中的意义(3 医学惰床研究。 0 , ()18 J. 2 62 2 : , 0 6 8
[ 键 词 ] 益 气 养 阴较 为常 见的糖尿 病并发症 。 D ) 是 糖尿病全身性做 血管病 变表现 之一 , 重者容 易造 成糖 尿病 严
患者 死 亡 笔 者 采 用 益 气 养 阴 活血 通 络 治 疗 早 期 糖 尿 痫 肾病
单 一 性 用 药 , 残 留腺 样 体 , 致 治 疗 效 果 不 好 , 容 易 出现 易 导 也
并发症。鼻 内镜外科 的发展为儿童腺样 体肥大合 并慢性鼻窦 炎提供了一 条较好 的治疗途径 , 能切除彻底腺样体 , 止血也确 切 】 。本文结果显 示, 经过治疗 后 , 手术治 疗组 10例 中,台 5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徐进英【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21【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肾患者炎症因子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48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治疗上加用糖肾康一号方.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后,两组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因子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改善炎症状态,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发展.【总页数】2页(P54-55)【作者】徐进英【作者单位】山东昌乐县人民医院潍坊2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1【相关文献】1.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Ⅲ期)中医证候及尿蛋白影响的研究 [J], 李洁;杨洪涛;杨波;姜晨;任桐2.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指标的影响 [J], 黄诗茵;梁妙芝3.养阴益气补肾方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肾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 [J], 王卫红4.养阴益气补肾方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肾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 [J], 王卫红5.益气养阴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 [J], 王永军;石良静;范正超;宫磊;贺延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益气活血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益气活血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益气活血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目的临床分析益气活血发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洛汀新降糖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益气活血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治疗后得知,研究组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益气活血法治疗,能够起到活血通络和益气养阴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益气活血法;糖尿病;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其中研究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5.3岁,病程2a~19a。

对照组男性40例,女20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46.8岁,病程1a~17a,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实施洛汀新降糖治疗。

根据糖尿病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控制好患者饮食,指导适当运动。

按照空腹血糖、餐后2 h的血糖水平,科学选择降糖药物。

本组实验选择洛汀新降糖治疗,15~22 mg/次,一日一次,口服食用。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益气活血法治疗,主要是中药治疗,成分:15g山芋、30 g益母草、30 g丹参、20 g牛膝、15 g生地、15 g当归、30 g黄芪、20 g山药、15 g枸杞子、15 g泽泻、15 g党参。

针对阴虚内热者,辅助10 g黄柏和10 g知母。

针对湿热便结者,辅助10 g麻子仁和8 g大黄。

针对水湿者,辅助15 g白茅根和15 g茯苓。

1剂/日,一日两次,一个疗程四周。

待治疗一个疗程之后,再评价临床疗效,如果有效,则继续服用中藥,待治疗3个疗程后,总结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心
肌病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与西医常规疗法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效果对比。

方法 87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辩证选方用药治疗。

结果两组有效率有显着差异(P0.05),并且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有明显的滞后性,长期疗效稳定。

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糖尿病心肌病临床观察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早期心脏损害症状多属不明显,易致漏诊、误诊。

为了降低糖尿病的病死率,及早诊治糖尿病心肌病至关重要。

笔者在临床中观察中医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和西医疗法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疗效对比,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为2004年1月~2006年5月间我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87例,均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确认。

年龄37~76
岁男54例女33例糖尿病病程8~22年,糖尿病心肌病病程7月~8年,其中有心绞痛10例,伴发心律失常11例,伴有心衰者5例。

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组54例(简称治疗组)及西药组33例(简称对照组)。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疗法
治疗组均服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药。

方药:黄芪30g,党参15g,太子参20g,黄精10g,麦冬15g,五味子15g,丹参20g,葛根15g,赤芍10g,地龙10g,桃仁10g,桑寄生15g,杜仲15g,当归10g,玄参10g,甘草10g,砂仁10g。

加减变化:头晕目眩加羚羊10g,钩藤20g;心悸失眠加酸枣仁20g,栀子10g;神疲汗出加红参10g,牡蛎10g;咳喘痰多不利加葶苈子15g,贝母10g,石膏10g水煎服,煎药机煎取汁200ml*2袋,分2次温服,1剂/d。

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

对照组予硝心痛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阿司匹林每次50mg,每日1次口服,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减低血粘度,防止血栓形成。

均四周为1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电图变化情况。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无早搏、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早搏较前减少、静息状态下ST段较前抬高 0.5mv;无效: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善、早搏亦无明显减少。

3.2 两组总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治疗组治疗前(10.97
2.92)mmol/L,治疗后(8.47 2.62)mmol/L;对照组治疗前(11.79 2.05)mmol/L,治疗后(7.39 2.31)mmol/L。

经比较两组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

3.4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生化、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

4 讨论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病变的危重阶段,发病率及致死率均高。

本病的发病机理为糖尿病代谢紊乱及冠脉微血管病变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间质纤维化、糖基化蛋白在基间质沉聚,降低心肌顺应性而导致心功能下降。

加之心肌、大血管和神经的微循环障碍,也导致及加重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氧利用受阻,而导致心功能减退,甚至猝死。

由于糖尿病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常致无痛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心病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气血、阴阳之虚为病之本,寒凝、痰浊、血淤为病之标,以心气虚,心阴虚为主,兼有淤血、痰浊、阻滞是糖尿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活血化瘀法通络治疗应始终贯穿于本病的治疗之中。

又因本病早期无症状,心脏气阴两虚,仅表现为头晕力、心悸多汗、失眠等非特异性植物神经紊乱症状,病变的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

故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对本病意义尤为重大。

糖尿病心肌病治疗应标本兼顾,益气养阴治本,活血化瘀、祛痰除湿、温经散寒治标。

方中黄芪、太子参、甘草、党参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之源;黄精、麦冬、当归、玄参养阴和血;葛根、丹参、桃仁、赤芍、地龙
活血通络,五味子性酸收敛,引药入心;桑寄生、杜仲补肝益肾;佐以砂仁行气宽中以助疏通,使补而不腻。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肌代谢,具有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流变等多种作用;麦冬能稳定心肌细胞膜,减少胞浆酶LDH外漏,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使因缺氧等引起的显着受损的心肌细胞较快获得修复,并且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人参可以通过心肌细胞耐缺氧的能力,对损伤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凝。

观察结果表明,益气养阴法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症状,促进异常ST段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的常规治疗。

本法取效虽慢,但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停药数周后,病情大多仍能稳定,而西药硝心痛等,往往显示即时效应,停药后,短期内有复发,并且常有头痛、心率加快等副作用。

两者相比,中药的优势更能显现,且取材方便、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苗述楷,蔡惠文.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97.
[2]苗述楷.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15.
[3]张健敏.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3.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