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精讲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叶嘉莹先生讲演。
包括《明月皎夜光》《行行重行行》等一首先是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篇》说:“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词人遗翰,莫见五言。
”又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叶嘉莹先生讲演。
包括《明月皎夜光》《行行重行行》等叶嘉莹先生讲演。
包括《明月皎夜光》《行行重行行》等首》中既有西汉的作品,也有东汉的作品。
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虽然很通达,其实也不能够成立。
为什么不能成立因为从西汉景帝到东汉建安,前后相去有三百年之久,而这十九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却绝不像是相差百年以上的作品。
综观文学演进的历史,不同时代一定有不同的风格。
唐朝一共不过二百八十多年,诗风已经有初、盛、中、晚的变化。
就拿北宋词来说,早期的晏、欧,后来的柳永、苏轼,再后来的秦少游、周邦彦,他们的风格是多么不同!可是《古诗十九首》的风格内容相当近似,如果说二三百年之间的作品都在里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个人以为,这十九首诗都是东汉时代的作品。
由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对这些诗没有记载,所以它们应该是在班固、傅毅之后出现的,但下限则应该在建安曹王之前。
因为,建安时代诗风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等到讲建安诗的时候你们就会看到:由于时代的影响,三曹、王粲等人的诗已经写得非常发扬显露,不再有《古诗十九首》温厚含蓄的作风了。
可是实际上,《古诗十九首》全部为东汉作品的说法多年来一直不能够成为一个定论。
为什么不能成为定论因为大家都不敢断定这里边肯定就没有西汉之作。
原因何在呢就在于十九首中有这样一首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呜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叶嘉莹先生讲演。
包括《明月皎夜光》《行行重行行》等斗柄指到卯的方位时就是二月仲春,指到辰的方位时是三月季春,指到巳的方位时是四月孟夏不过,这只是夏历,而夏商周三代的历法是不同的,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
行行重行行完整课件解析
【行行重行行】
•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 的第一首。这首诗是一首思夫诗。抒 发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 切思念。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以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是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薄幸,不过不愿直说, 而是委婉地通过比喻表达心里的想法。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是强作宽慰,实际上这种心情是很难“弃捐” 勿“道”的,心绪不佳,“餐饭”也是很难“加 ”的。相思之苦本来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状态,而 作者通过胡马、越鸟、浮云、白日等恰切的比喻 ,带缓、人老等细致的描写,把悲苦的心情刻画 得生动具体,淋漓尽致。
读文本,扫清文字障碍,(重点字词、难点 字词和不好理解的词句)
• 行行重行行 又
与君生别离 活生生且长 充满险阻
• 会面安可知 怎么
胡马依北风 依恋
• 越鸟巢南枝 筑巢
相去日以远 一天天
• 衣带日已缓 宽松
浮云蔽白日 遮蔽
• 游子不顾反 回来
• 思君令人老 心情忧伤,形体消瘦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译: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
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 有眷恋乡土的本性:“ 马和鸟在思念自己的家 乡”。
• 这两句用比兴手法。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 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也是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 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 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 “
教学目标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全文与注释
《行行重行行》全文与注释《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出自《古诗十九首》的五言诗,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抒发了思妇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以下是《行行重行行》的全文及注释: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行行重行行”:“行行”,走啊走;“重行行”,不停地走啊走。
这句诗开篇就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丈夫不断地远行,渐行渐远。
“与君生别离”:“生别离”,活生生地分离。
表达了与丈夫分别的痛苦和无奈。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相去”,相距;“涯”,边际。
形容夫妻之间相隔遥远,天各一方。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道路险阻又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写出了思妇对未来会面的担忧和不确定。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来自北方,依恋着北风;越鸟来自南方,筑巢在朝南的树枝上。
这里用动物的习性来比喻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随着分别的日子越来越久,思妇因为思念而日益消瘦,衣带也越来越宽松。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浮云遮住了太阳,远行的丈夫不想回家。
这里的“浮云”可能象征着外界的诱惑或阻碍,使得丈夫迟迟不归。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思念你让我容颜憔悴,岁月匆匆,已经到了年末。
体现了思妇因思念而感受到的时光流逝和青春的消逝。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抛开这些哀怨别再说了,还是多吃点饭保重身体吧。
这句诗虽然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思妇在无奈中的自我宽慰和对丈夫的深情关怀。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如道路的险阻、衣带的宽松、岁月的流逝等,将思妇的愁苦和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行行重行行”这一重复的表述,强化了离别的不舍和无奈。
每一次的“行行”都仿佛是思妇目送丈夫远去的脚步,一步一步,渐行渐远。
叶嘉莹剖析《古诗十九首》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我先把它读一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从开头到“越鸟巢南枝”的“枝”,押的是平声支韵,接下来从“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到结尾就换了仄声韵。其中“远、缓、反、晚”四个韵脚都是上声,而“饭”是去声。这是因为,古代没有上声和去声的区别,“饭”也可以读成fan。我曾说,《古诗十九首》所写的都是人类感情的“基型”和“共相”。所以你们看这里很妙:“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一个男子的口吻还是一个女子的口吻?是一个行者的口吻还是一个留者的口吻?中国古代传统的习惯总是喜欢先把它确定下来,所以才有很多人总是想方设法给这十九首诗确定作者。上次我说过,有人认为其中的好几首都是枚乘写的。那么枚乘既然是个男子,就可以确定这几首诗都是有寓托的,都是表示某种国家、忠爱之类的意思。可是现在我们最好先把这些都放下,只看诗的本身,我们就会发现:正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这首诗所写的是男子说的话还是女子说的话,是行者说的话还是留者说的话,结果反而给这首诗增加了许多的“潜能”。“潜能”是西方接受美学中的一个词语,意思是作品中有一种潜存的能力,或者说,它潜藏有很多使读者产生联想的可能性。 另外,从《行行重行行》我们还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那种质朴的特色。它没有很多花样,走了就是走了,不管是送行者说的也好,还是远行者说的也好,总而言之是两个人分离了。 “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我以前讲过,中国的旧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近体是从南北朝以后才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中)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中)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古人有不同的讲法。
李善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说:“诗云'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
”但这“不忘本”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远行者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从正面写他的思乡念旧之情;从留居者的角度来看,则是说胡马尚且依恋故乡的北风,越鸟尚且选择遥望故乡的南枝,你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呢?这是从反面来作比喻的。
第二种说法认为,它来源于《吴越春秋》的“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
这是取同类相求的意思。
就是说,“云从龙,风从虎”,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相依相恋不忍离去之处;而我和你本来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对,怎么竟然会分离这么久而不能再结合到一起呢?还有一种说法,是隋树森引纪昀所说的“此以一南一北申足'各在天一涯’意,以起下相去之远”。
这种说法是把出处和取意都抛开不论,只从字面上看,胡马和越鸟一南一北,在直觉上就使读者产生一种南北睽违的隔绝之感。
有这么多不同意见并不是坏的,它说明,正是由于这两句的比喻给予读者十分简明真切的意象,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多的联想。
在这些联想中,既有行者对居者的怀念,也有居者对行者的埋怨;既有相爱之人不能相依的哀愁,也有南北睽违永难见面的悲慨。
此外,由于前面说到“会面安可知”,似乎已经绝望,所以这两句放在这里还给人一种重新点燃希望的感觉,鸟兽尚且如此,我们有情的人难道还不如鸟兽吗?而且你们还要注意,这两句虽然用了《韩诗外传》和《吴越春秋》的古典,但它同时也是民间流传的比喻,你不用考证古典也一样可以明白。
对这两句,如果你想向深处追求,它可以有深的东西供给你,如果你不想向深处追求,也一样可以得到一种直接的感动。
它把古、今、雅、俗这么多联想的可能性都混合在一起了,这是它的微妙之处。
我以为,《古诗十九首》本来是民间流传的诗歌,但后来经过了文士的改写和润色。
就像屈原改写九歌一样,那并不是有意的造作,而是这些诗的感情很能感动人,当文士吟诵这些民间诗歌时,内心中也油然兴感——即所谓“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因此产生了共鸣,从而才亲自动手来加以修改和润色。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思妇形象分析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思妇形象分析作者:万佳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11期内容摘要:《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复杂情感,塑造了丰满的思妇形象。
本文拟从表层意蕴和深层本质来探讨这首诗的思妇形象。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思妇形象表层意蕴深层本质《古诗十九首》是我国诗歌中的明珠,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它成诗于东汉中晚期,作者为中下层文人。
这一组诗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编者称其为《古诗十九首》。
它标志着我国五言诗已进入成熟阶段,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抒写的是游子思妇的痛苦与哀伤,其中“游子诗”十首,“思妇诗”九首。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也是其中“思妇诗”的第一首,它展现的是闺中思妇对他乡游子的深切思恋。
全诗如下: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思君令人老”,在那个时代,这样直接而真切地表达爱恋,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穿越两千年,诗中的思妇形象仍然让人心生爱怜,令人感慨震动。
表层意蕴:思妇的哀怨与执着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言说着与爱人分离之久远,不仅指空间上的,也指时间上的。
复沓迟缓,让人开篇便能感知闺中思妇的抑郁愁苦。
后文的“相去万余里”“ 相去日已远”更明了地表达了分离的愁怨:日复一日,山长水阔,归人何处?等待最是折磨人,而无望的等待更是煎熬,该诗接着用比兴的手法表达相思的苦楚:“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胡马在北风中嘶鸣,越鸟在朝南的枝头筑巢,鸟兽尚且渴望温情,爱人啊,你为何还未归来?“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离别日久,衣带渐宽,相思刻骨。
等待日复一日,彷徨、疑虑渐生。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莫不是外面有牵绊,否则他怎会不顾念家人,不返回呢?“白日”此处喻指未归的丈夫。
《古诗十九首(选二)》原文及注释、简析
古诗十九首(选二)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①。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③。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④。
浮云蔽白日⑤,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⑥,努力加餐饭。
注释①行行(xing xing)--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生别离--活生生地分开。
《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
”全句说,走啊走,你离家越来越远了,我和你就这样活生生地分开了。
②阻--艰险不易行走。
安——一怎么。
全句说,路途艰险而且遥远,相见的日子怎么可以知道呢?③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依--依恋。
越鸟--指南方的鸟。
全句说,胡马南来后仍依恋北风,越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南向的树枝。
④缓--宽松。
全句说,相距一天比一天远了,衣带一天比一天宽松了。
表示人一天比一天消瘦。
⑤蔽--遮,挡。
这句是比喻句,比喻丈夫遭坏人谗言坑害。
这里是用乐府《古杨柳行》里的成句:“谗言害公正,浮云蔽白日。
”⑥弃捐--抛弃,丢开。
这里指撇开忧愁。
勿复道--不要再说了。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③。
还顾望旧乡④,长路漫浩浩⑥。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长兰草的沼译。
③所思--所思念的人。
指在家乡的妻子。
④还顾--回头眺望。
⑤长路---指离家乡的路程。
漫浩浩--遥远无尽的样子。
简析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人所作的诗。
汉代有一批五言诗流传到梁陈时代已不能确定它们的作者是谁及写作年代,对于这些诗,编集者一概称为古诗,如梁朝萧统选了十九首,收入他主编的《文选》,题为“古诗”。
后来相袭沿用,专指汉代乐府诗之外的一批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
十九首的内容主要是反映社会下层文人的思想感情。
有的表示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有的抒发仕途失意的苦闷,更有些是感叹人生无常和宣扬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的。
这里所选的两首,都是从《古诗十九首》中选出的。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文赏析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文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思妇对远方游子的怀念之情的诗。
自古以来,入选这部《古诗十九首》的诗家们都将它列为首篇。
关于这首诗是哪一类型的别情诗,历来注家对此颇有分歧,有的认为是游子思念思妇的别情诗,有的认为是思妇思念游子的别情诗等等。
笔者认为,综观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诗句的内容,将其认定为一首思妇思念远行游子的别情诗更为合适。
东汉末年,大批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找出路,不得已背井离乡,外出宦游以求谋取一官半职。
这些外出宦游的“游子”长时间在外,家眷不能同行,双方难免生出浓浓的伤离怨别之情。
而其中应尤以思妇的思念之情最为强烈,因为游子在外,虽然也有思念的情愫,但为了生计和仕途,他们要终日奔波,思念之情尚可暂时抛却;而思妇在家,却是终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之中。
至于这首诗的具体作者是游子还是思妇,笔者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或是假借思妇的口吻来抒写思念远方游子的外出游子,也可能实际上就是一位留守故里的游子之妇。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离开了我,你不停地走啊不停地走,我和你虽然活着,却如同死了一样被永远地分离!现在,你和我相距万里是多么地遥远啊,好象你在天的那一边,我在天的这一头!路途是多么的艰险而且又是那么的遥远啊,我和你之间今生不知还能不能再见?北方的马儿总是依恋着北风奔跑嘶鸣啊,南方的鸟儿做巢也总是向着南方的树枝。
你和我分别的日子是越来越远了啊,思念你啊我日见消瘦连衣服也宽松了不少!飘荡的浮云遮住了太阳啊,远行他乡的游子顾不得回家。
思念你使我变得衰老了啊,岁月飞逝又是一年!唉!这些伤心的事都不要说了啊,只希望你和我都努力加餐各自保重吧!。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讲课稿
课 文 分 析
第一部分,追叙初别:( 1句——6句) 与
(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开头两句“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的纲 ,总领下文。)
君 生 别 离
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
( 比
(7句——16句)
、
兴
胡马、越鸟二句是说鸟兽还懂得依恋故
)
乡,何况人呢?
思想内容
• 叙写一名女子与丈夫久别的痛 苦,在相聚无期的煎熬中,她 不禁猜想丈夫滞留异乡的原因, 但这种猜想只会加重精神上的 折磨,她敏感地觉察到自己容 颜渐衰,这更令人心惊!在近 乎绝望的心境中,只好自己宽 慰自己。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译: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 巢了。 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 眷恋乡土的本性:“ 马和鸟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 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物尚有情,人岂无思”, “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 --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 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 善良,还表现在对命运的无奈但认同,“思君令人老,岁 月忽已晚”,如果你在“人将老”而“岁将晚”,还有 “担心丈夫背叛”的多重压力下还不肯放弃重逢的希望, 那么惟一的一线指望就是努力保重自己的身体,尽量使自 己多活一些岁月以延长等待的时间了,然而对于一个相思 憔悴的人来说,要想“加餐”(吃得下饭)何尝容易? “努力啊”、“加油啊”,就象内心在呼喊着“没什么大 不了,痛苦会过去的”一样,令人感动,催人泪下,女主 人公充满了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的向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是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薄幸,不过不愿直说,而 是委婉地通过比喻表达心里的想法。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离愁别绪在现代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然而在古代这却是最动情的话题之一。
在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古代,每一次分离都将是“此去经年”,每一次归期都几乎是“未有期”。
由于每一次分离的未知数,古人便非常看重离别,于是也产生了不少流传千古的好诗句。
今天我们来试着欣赏一首关于离别愁绪的古诗,先把这首诗抄下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它是一首思妇诗。
有别离便有游子,有游子便有思妇,有思妇便有无奈的思怨与渴望重会的美好愿景。
从《诗经》中的《燕燕》到余光中的《乡愁》,千年来离愁别绪依旧流传不息。
无论是游子念家,还是别侣思归,这些容易产生共鸣而又经久未泯的话题,其中情愫总那么撩人心弦那么使人为之倾醉。
我们先看开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我们发现它就像说话一样,把内心的那种情感直接就说出来了。
但慢慢品时,发现第一句竟然用了四个一样的字,这在以后的诗歌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尤其是五言诗。
“行行重行行”好像是一个人在行进的路途上自言自语,因为不知前途如何,也不知归宿在哪,便只好漫无目的一味的走啊走啊。
但从该诗的口吻及后面内容来说,这绝不是在送别,而且分别之后的那种思念,所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思妇对游子当时出走的那一种无奈的惆怅,作者在这里反复低徊的表达行离之远。
到第二句,我们注意“生别离”这个词,一种解释是“生离死别”的分离,一种就是“活生生、硬生生”的分离,而这两种意思是可以兼容的。
杜甫在《梦李白二首其一》中说道:“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有时候我们无法辨明是“生离”带给人的痛苦更重还是“死别”带给人的痛苦更重,假如“生离”还可以再会,或许就算沉痛但相会的那刻依然将会是喜悦,而“生离”愈久重逢那刻的甜美便愈浓。
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述
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述以前我曾提到,汉初的诗歌有几种不同的体式,有四言体、楚歌体、杂言体,还有新兴的五言体,也就是五言的乐府诗。
现在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
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
《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许多人认为,《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
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
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然而奇怪的是,如此杰出、如此重要的一组诗,我们大家却始终不知道谁是它们的作者!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写过一组非常美丽的诗——《燕台四首》。
有一次,他的一个叔伯兄弟吟诵他写的这四首诗,被一个叫作柳枝的女孩子听到了,就十分惊奇地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这两句话里充满了内心受到感动之后的惊喜和爱慕,意思是什么人的内心竟有如此幽微窈眇的感情,而且竟有这么好的写作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每当我读古诗十九首的时候,内心之中也常常萦绕着同样的感情和同样的问题。
这十九首诗写得真是好,它有非常丰厚的内涵,外表却很平淡。
后来的诗人也能写很好的诗,但总是不如十九首这样温厚缠绵。
比如卢照邻有两句诗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写得当然也很好,可是你要知道,这两句太逞才使气。
也就是说,他有意地要把话说得漂亮,说得有力量,结果在感情上反而太浅露了。
诗人写诗讲究“诗眼”,就是一首诗里边写得最好的一个字。
例如王安石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据说他在诗稿上改过好几次,写过“又到”、“又过”、“又满”,最后才改成“又绿”,这个“绿”字就是诗眼。
《行行重行行》原文译文鉴赏
《行行重行行》原文|译文|鉴赏《行行重行行》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是汉末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此诗抒写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行行重行行》原文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及注释释义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注释⑴重(chóng崇):又。
这句是说行而不止。
⑵生别离:是“生离死别”的意思。
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
”⑶相去:相距,相离。
⑷涯:方。
⑸阻:艰险。
⑹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⑺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⑻已:同“以”。
⑼远:久。
⑽缓:宽松。
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
⑾顾返:还返,回家。
顾,返也。
⑿“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青春易逝⒀弃捐:抛弃。
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一说是指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自己要努力保重自己,以待后日相会。
鉴赏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行行重行行》精析教学课件
–此为“十九首”之第一首。“行行重行 行”,意为不停顿地向前行。诗中写一 位女子对长期在外的丈夫的思念,是东 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语 言朴素,情深意笃。
• 第四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 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 月忽已晚。”叙相思之苦。
–从“行行重行行”到“越鸟巢南枝”是 平声韵,接下来从“相去日已远,衣带 日已缓”就换了仄声韵。
• 从内容上说,经过“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的想像的飞扬激荡后,又回到了无法改变的现实 之中,于是产生了更深的悲慨。所谓“天教心愿 与身违”(冯延巳),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尽管 你不放弃希望,你打算等到海枯石烂那一天,可 人生有限,你能等得到那一天吗?“相去日已远” 和前边的“相去万余里”看似重复,却并非简单 的重复。“万余里”固然远,但毕竟还是一个有 限的数字,且它所代表的只是空间,而没有时间 的意义,“日已远”则进而用时间去乘空间,就 更是无穷无尽了。
《行行重行行》精析
《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 十九,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谈到包括《古诗十九首》 在内的“古诗”时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 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 《古诗十九首》非一时一地所作,作者也非一人。 其中好几篇作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赠妇诗》 多有相似之处,二者产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 离”。
–人世间的别离,有生离,也有死别。二者哪一 个更令人悲哀呢?大家一定会说:当然是死别, 因为生别还有希望再见,而死者是再也不能够 复返了。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精品PPT课件
拓展:在古诗和汉魏乐府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在绝望的悲哀
之中突然宕开笔墨,插入两句从表现上看上去与下文都不甚连 贯的比喻。例如《饮马长城窟行》,在一路叙写离别相思之苦 以后,突然接上去“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似乎与 上下文全不衔接,也未作任何指实的说明。可是,这两句能够 使读者产生多方面的联想,作多方面的解释,因此,就使前边 所写的现实的情事蓦然之间都有了一种回旋起舞的空灵之态。 这种高明的艺术手法是古诗和汉魏乐府的一个特色。而且,在 古诗和乐府中,这类比喻多半取材于自然现象。“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都是自然界 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是向来如此、难以改变的事情,用这些形 象来做比喻,且不论其喻意何在,只是在直觉上就已经给读者 一种仿佛是命里注定一样的无可奈何之感了。所以,古诗和汉 乐府中的这一类比喻,往往既自然质朴,又深刻丰美。
☆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 》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千古五言之祖(王世贞 )”。钟嵘称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几 乎一字千金”。刘勰誉之:“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 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 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 范。
❖拓展:“悲莫悲兮生别离”——《楚 辞·九歌》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拓展:“所 谓伊人在
水一 方”——《诗经·萧葭》
❖ 释义:从此你我之间相距
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 在天那头。
❖ 赏析:思妇以君行处为天
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 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 “各在天一涯”。表现出 《古诗十九首》的缠绵, 在叙述离别之后进行了反 思。相距万里,道路阻长, 只要有决心走下去,还有 一线希望。但是道路不仅 遥远,而且充满艰险。
《行行重行行》全文及分析
《行行重行行》全文及分析11 引言《行行重行行》是汉代的一首五言诗,出自《古诗十九首》。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相思之苦和离别的无奈。
111 原文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12 诗句分析1121 开篇“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直接点明离别的主题,重复的“行行”强调了路途的遥远和艰难,“生别离”则突出了分别的痛苦和无奈。
1122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这几句进一步描述了距离的遥远和相见的困难,让人感受到相思之苦的深沉。
1123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通过动物对故乡的依恋,隐喻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1124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以身体的消瘦来表现思念的程度,生动而感人。
1125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表达了思妇对游子不归的担忧和疑虑。
1126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最后几句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有对自己和对方的宽慰,展现了复杂的情感。
12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的主题是相思离别,通过对距离、时间和思念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对远方游子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121 相思之苦诗中多处描写了因分离而产生的痛苦,如“相去万余里”“道路阻且长”“思君令人老”等,展现了相思之情的强烈和持久。
122 对团圆的渴望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诗中的女子依然怀着与游子重逢的期盼,这种渴望在“会面安可知”中有所体现。
123 无奈与忧伤女子深知相聚的艰难,“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表现出她的无奈和忧伤。
13 艺术特色131 质朴自然的语言全诗语言简洁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深刻地表达出情感。
132 生动的形象描写通过“衣带日已缓”等形象的描写,让读者能够切身感受到主人公的相思之苦。
《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及分析
《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及分析关键信息项:1、诗歌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点字词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歌意境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情感表达剖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艺术特色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诗歌原文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11 翻译内容走啊走啊走一直在不停的走,就这样与你活生生地分离。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艰险又漫长,不知何时才能再相会?北方的马依恋北风,南方的鸟在向南的树枝上筑巢。
分离的日子越来越久,我的衣带也一天比一天松了。
飘荡的浮云遮住了太阳,在外的游子不想着回家。
思念你使我容颜憔悴,一年又很快地到了年尾。
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112 重点字词解释“行行重行行”:走啊走啊,不停地走。
“生别离”:活生生地分离。
“天一涯”:天的一边,指遥远。
“阻且长”:艰险又漫长。
“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依北风”:依恋北风。
“缓”:宽松。
“蔽”:遮蔽。
“顾反”:顾念、返回。
“老”:指容颜憔悴。
“晚”:指年终,岁末。
“弃捐”:抛弃。
12 诗歌意境分析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悠远、凄凉而又深沉的意境。
诗人通过不断重复“行行重行行”,强调了离别的漫长和路途的艰辛,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漂泊与孤独。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以空间的遥远凸显出两人之间难以跨越的距离,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广阔而又空旷的天地之间,充满了无助与迷茫。
叶嘉莹:《行行重行行》
叶嘉莹:《行行重行行》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我先把它读一遍: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从开头到“越鸟巢南枝”的“枝”,押的是平声支韵,接下来从“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到结尾就换了仄声韵。
其中“远、缓、反、晚”四个韵脚都是上声,而“饭”是去声。
这是因为,古代没有上声和去声的区别,“饭”也可以读成fan。
我曾说,《古诗十九首》所写的都是人类感情的“基型”和“共相”。
所以你们看这里很妙:“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一个男子的口吻还是一个女子的口吻?是一个行者的口吻还是一个留者的口吻?中国古代传统的习惯总是喜欢先把它确定下来,所以才有很多人总是想方设法给这十九首诗确定作者。
上次我说过,有人认为其中的好几首都是枚乘写的。
那么枚乘既然是个男子,就可以确定这几首诗都是有寓托的,都是表示某种国家、忠爱之类的意思。
可是现在我们最好先把这些都放下,只看诗的本身,我们就会发现:正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这首诗所写的是男子说的话还是女子说的话,是行者说的话还是留者说的话,结果反而给这首诗增加了许多的“潜能”。
“潜能”是西方接受美学中的一个词语,意思是作品中有一种潜存的能力,或者说,它潜藏有很多使读者产生联想的可能性。
另外,从《行行重行行》我们还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那种质朴的特色。
它没有很多花样,走了就是走了,不管是送行者说的也好,还是远行者说的也好,总而言之是两个人分离了。
“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
我以前讲过,中国的旧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
近体是从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规定有比较严格的格律,如“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等。
因为中国文字是独体单音,读起来缺乏韵律,所以必须写成平仄间隔的形式,读起来才好听。
不过,在古诗里没有这种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我先把它读一遍: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从开头到‚越鸟巢南枝‛的‚枝‛,押的是平声支韵,接下来从‚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到结尾就换了仄声韵。
其中‚远、缓、反、晚‛四个韵脚都是上声,而‚饭‛是去声。
这是因为,古代没有上声和去声的区别,‚饭‛也可以读成fan。
我曾说,《古诗十九首》所写的都是人类感情的‚基型‛和‚共相‛。
所以你们看这里很妙:‚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一个男子的口吻还是一个女子的口吻?是一个行者的口吻还是一个留者的口吻?中国古代传统的习惯总是喜欢先把它确定下来,所以才有很多人总是想方设法给这十九首诗确定作者。
上次我说过,有人认为其中的好几首都是枚乘写的。
那么枚乘既然是个男子,就可以确定这几首诗都是有寓托的,都是表示某种国家、忠爱之类的意思。
可是现在我们最好先把这些都放下,只看诗的本身,我们就会发现:正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这首诗所写的是男子说的话还是女子说的话,是行者说的话还是留者说的话,结果反而给这首诗增加了许多的‚潜能‛。
‚潜能‛是西方接受美学中的一个词语,意思是作品中有一种潜存的能力,或者说,它潜藏有很多使读者产生联想的可能性。
另外,从《行行重行行》我们还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那种质朴的特色。
它没有很多花样,走了就是走了,不管是送行者说的也好,还是远行者说的也好,总而言之是两个人分离了。
‚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
我以前讲过,中国的旧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
近体是从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规定有比较严格的格律,如‚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等。
因为中国文字是独体单音,读起来缺乏韵律,所以必须写成平仄间隔的形式,读起来才好听。
不过,在古诗里没有这种法则。
而且,如果你的内容果然很好,你的声音果然能配合你的感情,那么即使没有这些法则也一样能写出好诗。
‚行行重行行‛,就完全不符合格律诗的法则。
首先,这五个字里有四个字是重复的;其次,这五个字全是阳平声,一点儿也没有声音的起伏和间隔。
然而我说,正是如此,这五个字读起来才形成一种往而不返的声音。
——这话真是很难讲清楚。
那远行的人往前走再往前走,前边的道路是无穷无尽的,而后边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
这就是往而不返,从这里边就使你感受到一种把两个人越拉越远的力量。
如果说,‚行行重行行‛写出了两个人分离的一个基本的现象,那么‚与君生别离‛就是写由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痛苦了。
所谓‚生别离‛,可以有两种讲法,现在我们先说第一种。
人世间的别离有生离也有死别,二者哪一个更令人悲哀呢?大家一定会说:当然是死别,因为生别还有希望再见,而死者是再也不能够复返了。
但现在我要举《红楼梦》中的一个例子来做相反的证明。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死了,贾宝玉糊里糊涂地和薛宝钗结婚了,但他心里老想着黛玉,所以他的病总是不好,神智总是不清楚。
于是有一天薛宝钗就痛痛快快地告诉宝玉说:‚你不要再想你的林妹妹了,你的林妹妹早就死了!‛宝玉当时就昏过去了。
大家都责备宝钗不应该故意给宝玉这样大的打击,宝钗却说:‚倘若总是不敢对他说明真相,那么他心里就永远不能安定,病也就永远不能好。
今天我告诉了他,他虽然如此痛苦,可是从此以后他这种思念就断了,他的心也就安定下来了。
‛你看,宝钗这个人是很有办法也很有道理的。
后来,宝玉的病果然就好了。
所以,死别往往是一恸而绝,而生离则是在你的有生之年永远要悬念,要悲哀。
哪一个更痛苦呢? ‚生别离‛的‚生‛还有另外的一种讲法,就是‚硬生生‛——硬生生地被分开了。
现在我打开我手中的这本书,这不叫‚硬生生‛地分开,因为这两页本来就不是黏结在一起的,不用费力就把它们分开了。
但我把这根粉笔掰开,这就叫‚硬生生‛地分开,因为它本来紧密地连接为一体,我是用力量硬把它分开的。
这对于物体来说当然无所谓,但对于两个亲密无间的人来说,就是很大的痛苦了。
那么‚与君生别离‛的这个‚生别离‛到底用哪一种讲法更好呢?我以为两种都可以。
因为这首诗的特点就是在语言上给读者提供了多方面理解的可能性,你只须用你的直觉读下去就行了,也许这两种感受同时都存在。
接下来‚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说的是已经走了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
你看,这就是十九首之往复缠绵了,他在叙述了离别和离别的痛苦之后,又停下来进行一个反思。
这个‚涯‛字读yí在这里是押的‚支‛韵。
他说现在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有万里之遥,我在天的这一头,而你在天的那一头,那么今后还有再见面的可能性吗?他经过反思所得出的判断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道路如此艰险而且遥远,要想再见面是很难的了。
要知道:假如仅仅是道路遥远,那么只要你有决心走下去,也许还能有一半的希望,然而现在存在了双重的困难,不但道路如此遥远,而且充满了艰难险阻——所谓‚阻‛,既可能是高山大河的自然界的险阻,也可能是战乱流离的人世间的险阻。
人的能力是多么有限,怎能敌得过这些无穷无尽的险阻呢!说到这里,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见面的希望了,就如陈祚明所说的‚今若决绝,一言则已矣,不必再思矣‛。
然而诗人却不肯放下,他忽然从直接叙事之中跳了出来,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来表现他的无法决绝——‚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这是‚比兴‛的方法,‚胡马‛和‚越鸟‛两个形象用得真是很有姿态。
在古诗和汉魏乐府中,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在绝望的悲哀之中突然宕开笔墨,插入两句从表现上看上文与下文都不甚连贯的比喻。
例如《饮马长城窟行》,在一路叙写离别相思之苦以后,突然接上去‚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似乎与上下文全不衔接,也未作任何指实的说明。
可是,这两句能够使读者产生多方面的联想,作多方面的解释,因此,就使前边所写的现实的情事蓦然之间都有了一种回旋起舞的空灵之态。
这其实是一种很高明的艺术手法,也是古诗和汉魏乐府的一个特色。
而且,在古诗和乐府中,这类比喻多半取材于自然现象。
例如,‚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都是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是向来如此、难以改变的事情,用这些形象来做比喻,且不论其喻意何在,只是在直觉上就已经给读者一种仿佛是命里注定一样的无可奈何之感了。
所以,古诗和汉乐府中的这一类比喻,往往既自然质朴,又深刻丰美。
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古人有不同的讲法。
李善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说:‚诗云‘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
‛但这‚不忘本‛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远行者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从正面写他的思乡念旧之情;从留居者的角度来看,则是说胡马尚且依恋故乡的北风,越鸟尚且选择遥望故乡的南枝,你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呢?这是从反面来作比喻的。
第二种说法认为,它来源于《吴越春秋》的‚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
这是取同类相求的意思。
就是说,‚云从龙,风从虎‛,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相依相恋不忍离去之处;而我和你本来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对,怎么竟然会分离这么久而不能再结合到一起呢?还有一种说法,是隋树森引纪昀所说的‚此以一南一北申足‘各在天一涯’意,以起下相去之远‛。
这种说法是把出处和取意都抛开不论,只从字面上看,胡马和越鸟一南一北,在直觉上就使读者产生一种南北睽违的隔绝之感。
有这么多不同意见并不是坏的,它说明,正是由于这两句的比喻给予读者十分简明真切的意象,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多的联想。
在这些联想中,既有行者对居者的怀念,也有居者对行者的埋怨;既有相爱之人不能相依的哀愁,也有南北睽违永难见面的悲慨。
此外,由于前面说到‚会面安可知‛,似乎已经绝望,所以这两句放在这里还给人一种重新点燃希望的感觉,鸟兽尚且如此,我们有情的人难道还不如鸟兽吗?而且你们还要注意,这两句虽然用了《韩诗外传》和《吴越春秋》的古典,但它同时也是民间流传的比喻,你不用考证古典也一样可以明白。
对这两句,如果你想向深处追求,它可以有深的东西供给你,如果你不想向深处追求,也一样可以得到一种直接的感动。
它把古、今、雅、俗这么多联想的可能性都混合在一起了,这是它的微妙之处。
我以为,《古诗十九首》本来是民间流传的诗歌,但后来经过了文士的改写和润色。
就像屈原改写九歌一样,那并不是有意的造作,而是这些诗的感情很能感动人,当文士吟诵这些民间诗歌时,内心中也油然兴感——即所谓‚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因此产生了共鸣,从而才亲自动手来加以修改和润色。
我想,这也正是《古诗十九首》既可以深求也可以浅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从‚行行重行行‛到‚越鸟巢南枝‛是一个段落,前边都是平声韵,接下来从‚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就换了仄声韵。
从内容上来说,经过‚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么一个想像的飞扬回荡之后,现在他又回到了无法改变的现实之中,因此就产生了更深的悲慨。
词人冯正中有一句词说‚天教心愿与身违‛,事实与你的盼望往往是不相符合的。
日子正在一天一天地过去,尽管你不放弃希望,尽管你打算等到海枯石烂的那一天,可是人生有限,你能够等得到那一天吗?在这里,‚相去日已远‛和前边的‚相去万余里‛似乎是一个重复,但实际上并不是简单重复。
因为‚万余里‛虽然很远,但毕竟还是一个有限的数字,而且它所代表的只是空间,并没有时间的含义,而‚日已远‛三个字则进一步用时间去乘空间,所得数字就更是无穷无尽了。
而且更妙的是,这‚日已远‛三个字又带出了下一句的‚日已缓‛,从而使人感到:离人的相思与憔悴也是一样无穷无尽的。
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就是从此句变化出来的。
但柳永的那两句却未免带有一些着力刻画的痕迹。
而且那个‚悔‛字还隐隐含有一些计较之念,不像‚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在外表上所写的只是衣带日缓的一件事实,内中却含有一种尽管消瘦也毫无反省、毫无回顾的意念。
倾吐如此深刻坚毅的感情,却出以如此温柔平易的表现,这就更加令人感动。
如果说前边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之中含有一种希望的想像,是向上飞的;那么接下来的‚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两句之中就含有一种失望的想像,是向下沉的了。
我以为,这两句是这首诗中最令人伤心的地方。
因为,前边所写的离别只是时间与空间的隔绝,两个相爱的人在情意上并没有阻隔,所以虽然离别,却也还有着一份聊以自慰的力量,而现在连这种自慰的力量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说,天上太阳的光芒那么强烈,但也有被浮云遮住的时候;那么,美好亲密的感情就没有被蒙蔽的时候吗?而且那远行的游子不是果然就不回来了吗?这个‚游子不顾反‛的‚顾‛字,有的版本作‚愿‛,但我以为应该是‚顾‛。
因为,‚不顾反‛和‚不愿反‛的意思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