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画创作的笔墨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画创作的笔墨意象
正确把握中国画笔墨意象特征既可以认识中国画造型思维特征,也有助于中国画论概念程式
的认识转换。笔墨是中国画的标志语言,笔墨意识的形成源于古典文人思想的时代观照———儒、道、释文化的意识基础,但其中映射着独特的“物”“我”逻辑———“借形写神”“得意忘形”。
笔墨造型形式笔线主观客观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中国画不仅具备了东方特色,更具备着鲜明的华夏民族特色。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和美感特点主要是受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特有
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支配的,在世界美术史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而独步于世界艺术之林。
中国绘画形式的主流从比较严谨缜密工整的写实、着色的画法,发展到注重心灵抒发、注重
神韵气势的写意风格,是中国画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绘画特点很多,但其传统本色拟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1 深邃的意境
意境在中国画中包括的内容很多,大多根据特定主题进行构思、取景、构图、造型以及安排情节进行主次描写、虚实关系和画面的处理等,都在“立意”上下功夫,并且以足可传神为要领。王维在山水赋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所谓:“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
还有人说:“画立于意而归于笔”。总之,“意旨”是画的灵魂。而“意”既指“意象”,又指“意境”。一幅画常常是对象的特征和画家的感受相融合的真实表现。情景交融的形象,才是诗
的形象;“意中有意,味中有味”,才是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一幅情意深厚、表现力强的绘
画作品,对欣赏者的确具有深厚而持久的吸引力。
中国画表现形式比较概括、简练。自然界形象至为繁杂,绘画时必须加以概括、取舍,画面却要求表达的内涵愈“多”。中国画主张以少胜多,以有限表现无限,要求景愈少而意愈深,
如果景少而意寡就不行。概括是舍弃不必要的细节,中国画在人物形象、衣纹组织、山水树石、花鸟草虫等无不进行大胆概括,大量去掉烦琐细节。关键在作画时胸中画意要浓,随兴抒意,意不在形迹,落笔工中求写,直中含曲,经意而不经意,变幻多机。提炼是复杂现象
中单纯简练的造型法则,如,人物勾描、渲染、山水皴法、花鸟点簇等,表现形式愈单纯,
简练效果愈佳。景物中的某些局部亦可大胆省略,这些留下的空白不是无画,而是有画,是更重要的画。山水画中的远景全留空白,仅有数帆,但觉天水一色,浩淼无际,意境深远,
给观者带来无穷的想象。
2 传神的笔墨
关于用笔,谢赫在他的著作《六法》中第二点就讲“骨法用笔”。一幅画有了“立意”,通过什
么形式来表现并完成呢?作为中国画,其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段形象除了借助于色彩外,更主
要的是借助于运笔着墨。所以,笔和墨加在一起,经过画家的巧妙运用,就构成了中国画的
基本艺术表现手法。画家对笔墨运用的造诣深浅,决定一个画家的功力高低。这就是说,画
家对笔墨运用的好坏,关系到物象的表现,意境的表达;能否做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均
取决于运笔着墨这个基本功。
中国画很重视线条的表现艺术,善于用线条来塑造形象。所谓“骨法”,就是通过具体的线条
去表现形象。“线”是表现客观物象、提炼取舍的艺术手段,有人称为“物象之本”。中国画塑
造形体时特别注重“线”的运用。无论是工笔重彩还是水墨写意,或是人物画和山水、花鸟画,都很讲究“线”,并和书法相通。用笔的提按、重轻、粗细、浓淡等勾线技巧,使每一线条都
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某种感情倾向,这就是中国画的特有技巧。中国画的笔墨形式一定要以
渗透作者情意的力为基质,这也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传统绘画靠笔墨来表现,并以线为主。古代画家的用笔,依赖于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和深厚功力,对线的组合已达到以笔为主骨的
境界,在有限的创作空间范围内,展示无限的艺术空间。
关于用墨之法,则所谓渲染皴点四者而已。惟点多用浓墨,渲染多用淡墨,点皴有以水和墨者。有人说:着笔重在勾出轮廓,要求“线”的优美;着墨重在渲染,表现画面的神采。笔以
达气,墨以生韵。墨的运用在于使画面别具气韵、表现生动,这是很重要的。古人所谓“墨
分五色”,这是形容墨在表现物象时能画出多种层次不同的色彩感,墨通过笔和水的调配,
经过画家的妙用,以干、湿、浓、淡来表现题材的丰富物象。所谓笔精墨妙,妙在出于自然,不是刻意做作而成。作为中国画,仅强调笔墨是不够的,还应追求意境和以及思想感情的表达。二者统一起来,这也是中国画的重要特色。古人总结的“墨法”很多,概而言之可分两类,一是积墨法,一是泼墨法。两种画法相辅相成,各擅其长。常常是积墨的深厚用到泼墨中,“淡中求厚”。而泼墨的韵味一经用到积墨中去,美感也就越发深厚。积墨应积而不板,泼墨
要泼而不薄,才算得上恰到好处。以墨代色,这是中国画的创造。画家以墨色的不同变化,
表现各种色彩的感觉。
笔墨是中国画造型表现的一个最重要的形式基础,当然传统的笔墨意象和笔墨形式,是需要不断发展和转化,以适应现代中国画创作的需要。中国画的“笔墨”一直是随着中国式的“逻辑”原则在递变,所以以中国画之“理”来认识中国画的“笔墨”问题,从而探究中国画笔墨发展的
内在遵循,找出它的自身特异性与普遍性及其当代表现的释放力。
参考文献
1 张启亚.中国画的哲理性.文物出版社
2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3 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
4 王伯敏.黄宾红画语[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