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6 诗情画意

合集下载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案全集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案全集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案全集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案集第一课红色记忆(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美术作品形式。

教学难点: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作品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胜利渡长江》。

(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研究气氛。

(3)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

2、深入理解(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启航》、《占领总统府》、《开国大典》、《太行铁壁》等革命美术作品。

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XXX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1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案选集况。

场面恢宏,喜庆热烈,XXX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心胸不凡。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坦荡,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

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写实手法的描画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

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

XXX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画家XXX曾作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

教案《诗情画意》

教案《诗情画意》

教案《诗情画意》教学内容:浙教版美术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6课教学目标:1、为熟悉并喜欢的古诗或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

2、运用已学过的构图知识、色彩知识、绘画技巧表达古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

下列可移动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一)中国境内出土的文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部队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等收藏、保管的文物;(三)国家征集、购买的文物;(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给国家的文物;(五)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文物。

属于国家所有的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保管、收藏单位的终止或者变更而改变。

国有文物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重点:通过诗配画的创作,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的独特魅力,提高绘画创作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到三首喜欢的、能够背诵、理解的古诗及绘画工具。

师收集了解学生学过的古诗,并收集绘制相关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师:请学生看一段视频,这段在视频和我们平时看视频一样吗?视频中你看见它是有什么组成(画和诗),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画笔把古诗中蕴藏的美好图画画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情画意。

(师板书课题)二、新授1、诗情画意是我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曾有很多大画家都喜欢用画来表达诗的意境,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名画,你能联想到哪首古诗呢?(出示马远《寒江独钓图》)生猜测……师:南宋画家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在画面留出许多空白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诗情画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诗情画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诗情画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大自然、画家和山水画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较、欣赏、分析,使学生理解山水画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2学情分析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再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景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

为此,传统美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透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好艺术美上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

情与景是构成意境得到基本因素,但意境中的情须是蕴理之情,是特定时代精神的折射;而景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的景观,同时也包括着能够触动人们情怀,引起生活回忆的场合、环境、人物好事件,这样才能使作品的意境在展示过程中得到社会心理上的认同好感情上的共鸣。

本课为浙美版七年级下第四课《诗情画意》(山水画)的教学内容,属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七年级上册花鸟画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中国画的运笔方法和墨色变化,对中国画的特点也有一定认识。

山水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技法学习,而是通过山水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山水画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承袭,要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作品,体会山水画的“情与景汇,意与象通”。

本课以欣赏山水画的意境为切入口,转到学习山水画的创作技法。

山水画的欣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知进行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山水画之意境美。

浙美版初中美术6.诗情画意教学设计(2)

浙美版初中美术6.诗情画意教学设计(2)

6.诗情画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本堂课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教会儿童学习,教会儿童欣赏,教会儿童创造”这一教育理论来设计教学思路。

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和创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一教育思想。

运用到是教学方法有讲述法、提问法、对比分析法、引导法、演示法。

学习方法有聆听法、讨论法、对比分析法、实践法。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较高,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较好,但学生视野狭窄,对美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审美意识较浅,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对传统山水画艺术更没有深入系统了解,只停留在小学阶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以及构筑意境的要素。

教学难点:创作具有意境美的山水画作品。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对比导入,情感体验。

1对比导入,情感体验。

(2分钟)出示一幅摄影作品,和一幅山水作品师:这两张作品同样是表现山水为主题,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生:更喜欢第二张作品,因为它的画面有虚有实,把山水的美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师:是的。

中国画,尤其是中国画中的山水画,特别善于表现虚实相生的意境,此刻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充满诗意的境界,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

引出课堂:《诗情画意》——感受山水画意境之美活动2【讲授】诗画欣赏感受意境师: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诗情画意》,那我们就从一个著名的诗人入手,同学们知道王维吗? 生:知道。

他是唐朝著名诗人。

师:王维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有名的画家,苏东坡就赞誉过王维的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王维的画,找找看是不是有这样的特点。

出示王维的作品:《山居秋暝》附上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师:我们可以把诗和画结合在一起谈谈感受,思考一下。

师:谁来试试看?生1:。

生2:。

师:很好,两位同学都能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师:老师这里有个概念不太懂,想请教一下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意境?生1:。

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6诗情画意

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6诗情画意

如何营造意境
• 中国山水画意境的产生,说到底是画面 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 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只有这样才能 营造心中的意境,才能做到诗境,画境, 情境,意境的统一。 • “搜尽奇峰打草稿”,“师法自然”以 及“外师造化,终得心源“等,都是中 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有哪些不同? 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意境? ②现代山水画的着色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 哪些较大变化?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意 境
• 画家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过程中融入自己 主观的情感,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画 家的思想感情和理想。 •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灵魂就是画家思想 情感的流露与体现,它蕴涵了画家对大自 然草木的感受以及文化、学识、修养的集 中反映。 •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言,他 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 景象交融互渗„„“意境”,正是“心” 与“物”相互作用的过程。
六君子图
• [作者]倪瓒(元),纸本 墨笔,纵 •《六君子图轴》为典型的文人寄情寓 61.9cm,横33.3cm。 意之作。画面只画了六棵姿态挺拔的 • 倪瓒(1301—1374),中国元代画家,元 树,树叶采用不同的点法(有松针点、 四家之一。字元镇,号元林等,江苏无 介字点、垂叶点、仰头点、小混点等) 锡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 表现,宽阔的湖面一直延伸至山下, 四家”。原家富足,后家道中落,遂变 前景树木的树梢低于对岸的地平线, 卖家资,浪迹太湖一带。隐居江湖,洁 身自好,过着飘逸淡泊的生活。画山水、 一大片波澜不惊的湖面占据了画面主 枯木、竹石,多以水墨为之,偶尔着色。 要的空间。此图笔墨简洁、笔法虚灵, 师法董源、赵孟顺,以侧笔干墨多画太 具有冲淡淳雅的韵味。体现出他“天 湖两岸景色,创为“折带皴”。好作疏 真幽淡”的艺术格调。上有黄公望题 林坡岸,笔筒意远,惜墨如金,以天真 诗:“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 幽淡为趣,给人一种林泉生活的闲情野 坡迤。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 趣,一种平淡天真、高洁空疏的思想意 偏颇。”把图中的松、柏、樟、楠、 境。他的画面冷落荒凉的情调,也表现 槐、榆比喻为“六君子”,点出了倪 了当时处在外族统治下的一部分汉族知 瓒写景寓意的蕴义。 识分子的内心苦闷。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第6课出水芙蓉课件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第6课出水芙蓉课件


形似
• 国画 神似
西方静物油画与中国花鸟画比照
竞猜ing!
载体 作画工具
颜料 完成次 布局 数
国 画
宣纸, 帛,绢
毛笔,水, 墨,毛毡
中国 写意〔根本一 次性 画 完成〕 工笔〔屡次渲染〕
颜料
留 白
油 画
油画布, 油画笔,松

节油,刮刀, 画架
油画 颜料
屡次 修改
饱 满
细观察:这几张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么喜欢画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
摄影作品
中国画
荷花在中国文化中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
着“出淤泥而不染〞。历代文人对荷花的赞美 最有代表性的是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文中 是这样写的:
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工笔画 工整细腻 概括豪放 写意画
写意是菜, 工笔是虫。 粗细,虚实 和谐的结合
“ 白 菜 〞 类
即表现形式
• 工笔花鸟画
用工整、细腻、缜密的技法, 准确地描绘 对象
• 写意花鸟画
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 来表达画家的意境
张大千 泼墨荷花
这几幅表现荷花的作品 有什么区别?古人为什
中国画作品评价:
• 墨色、颜色有没有浓淡变化? • 〔用墨、颜色一定要富有浓、淡变化〕
• 荷花的花瓣的离合变化? • 〔荷花的花瓣一定要有离和合,通过花瓣离
合显现荷花的优美造型〕
• 荷花的姿态?〔荷茎的有曲、直变化来显现 荷花的美〕
中锋是使笔管垂直,以直角接触纸面,保持直立的状态, 不管上下左右运笔,笔尖总是位于线(或点、面)的中央。 中锋用笔的特征是绘出润湿的有光泽的线条,适于表现树 枝和树干,或画勾勒线(对象的轮廓线)。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6诗情画意 教案设计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6诗情画意  教案设计

诗情画意一、教材:浙人美七下二、二、教学课时:二课时三、学习领域:欣赏·评述四、学生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

这一时期的学生知识面已有所拓展,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技能技巧表现能力。

通过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学习,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自然之美,认识到了表现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已经成为了艺术家普遍的永恒主题。

本课主题是围绕春天展开畅想,同时也是对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的认识与体会。

在这样的主题中,学生们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如:过春节、迎新春、春游、植树等,在其它学科中也学过许多有关春的诗词、散文、春联、歌舞、音曲等等,每个学生从这些经历中所获得的和要释放的是不同的感想与收获,对春天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领会与理解。

但大多数学生知识形成了抽象思维,还不能把这些对春天的感受与文学、音乐作品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春天的形式与手法也较为单一,在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时,往往知识一翻而过,很少去思考、体会其中的意境和传达的信息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五、教学理念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考虑,本课教学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尽可能地使课堂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主体性。

课堂设计以师生双边活动和自我感悟、发现为主,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和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每位学生的感受,赞赏每位学生欣赏作品时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他们创设一个能够抒发自己对春天、生活、大自然无限热爱的舞台。

本课教学充分借助和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结合、借鉴大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图片、flash动画、文学、音乐作品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延伸、拓宽和重组,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贴近生活、富有趣味。

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参加探索发现,从而体验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享受快乐。

6.诗情画意-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6.诗情画意-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6.诗情画意-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情画意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素描基本技法;3.通过线条、明暗、质感的描绘,表现不同材质和物体的丰富性。

教学重点1.掌握素描的基本技法;2.通过线条、明暗、质感的描绘,表现不同材质和物体的丰富性。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线条、明暗和质感来表现不同材质和物体的丰富性;2.如何在绘画中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特点。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色铅笔、素描纸、橡皮擦、毛笔、宣纸;2.学生准备:黑色铅笔、素描纸、橡皮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和小视频介绍“诗情画意”的概念和特点;2.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绘画作品才是诗情画意的作品?二、素描基础技法(20分钟)1.教师讲解素描的概念及基础技法,如直线、曲线、平行线、交叉线、阴影等;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素描基础技法。

三、表现不同材质和物体的丰富性(25分钟)1.教师以茶杯和水果为例,展示素描表现不同材质和物体的方法,如线条和明暗的表现;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表现不同材质和物体的丰富性。

四、绘画作品的创作(25分钟)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素描来表现一件物品;2.学生进行互评,欣赏和品评不同学生的作品。

五、总结(5分钟)1.分享:请学生展示自己最满意的一幅作品,并谈谈自己的创作心得;2.教师点评和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七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六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诗情画意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教授素描基础技法,帮助学生学会用线条、明暗、质感来表现不同材质和物体的丰富性。

本节课采取了讲解、示范和互动等多个形式,让学生在不同角度来学习和体会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素描基础技法的练习不够认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督促和指导。

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对于“诗情画意”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我们通过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来拓宽他们的思路。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素描基础技法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并通过更多的实践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创作能力。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6.诗情画意 课件 (共16张PPT)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6.诗情画意 课件  (共16张PPT)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 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 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 诗情画意
——中国山水画意境之美
意境是指通过描绘时空境象,在情与景高 度融会后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 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 意空间。修饰意境的词有:恬淡闲适、华 美壮丽、清新自然..........
考考你 意境连画题
清新自然 雄伟壮阔 宁静旷远 华美壮丽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中国山水画 家所追求的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的 境界。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霍贝玛《林间小路》
董源《潇湘图》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差异
❖ 中国山水画追求写意性,意在表现神韵,以 线条和水墨为基本造型手段;西方风景画追 求写实性,再现现实事物,以快、面、明、 暗、色彩为造型手段。前者讲究人在画中游, 运用散点透视,远看、近看均可;后者采用 固定一点的焦点透视。前者崇尚气韵生动, 讲究笔墨情趣;后者遵循自然,追求光色变 化。
意境美的山水画小稿。(10分钟)
注意干、 湿、浓、 淡的变化。
课堂总结
❖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中国山水画,了解了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初步理解了中国山水 画通过空间的处理、构图、留白、笔墨技法 等表现意境,使山水画富有灵魂,希望大家 在课后要多多欣赏练习。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Leabharlann ❖朝辞白帝彩云间,

七年级下册-诗情画意 美术课件

七年级下册-诗情画意 美术课件

山水画欣赏
作品以苏 轼的诗句为题, 淡墨画雨中山峦 朦朦胧胧的感觉 恰到好处,石青 色恰当地表现出 绿树被雨洗刷得 青翠的韵致。
水村图(中国画 局部) 元代 赵孟頫
山色空蒙雨亦奇 白雪石
山水画欣赏
梅石溪凫图(中国画) 宋代 马远
图中画春山竹崖侧 立 薄,雾惠崇春腊蒙江 水梅蒙外 桃倒的垂涧, 水 “中 春江晚景(, 江暖 鸭 先一 水花 三 两幅 暖鸭 先知选句”知的枝景象, 无限)生。趣,,跃 然绢宋代 素,处处
水村图(中国画 局部) 元代 赵孟頫
水村图(中国画 局部) 元代 赵孟頫 水村图(中国画 局部) 元代 赵孟頫
空白的应用是独特的,它在画面中的形式地位,构成了它自身的美感.山水源自欣赏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白雪石
画家在漓江写生,将对山水的情感融于创作 之中。“江作青罗带、山水如村碧图(玉中簪国画”局使部)我元们代感赵受孟頫 到清新、淡雅的诗意。
诗情画意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 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江山如此多娇 现代 傅抱石 关山月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
碧溪游舟图 傅抱石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山水画家 所追求的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的境界。
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寒江独钓图(中国画)宋代 马远
雪图(中国画) 宋代 马远

浙美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 6 诗情画意 教案设计

浙美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 6 诗情画意 教案设计

6 诗情画意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山水画在涵义、历史发展和构成上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二.重点难点1、重点:本课以欣赏分析为主,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所以,我把山水画的意境感知作为本课的重点。

2、难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在思维灵动上的取向与难以把握,是本课在意境感知与深入教学上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谈话导入:经过一上午紧张的学习,大家都有些疲劳,很多同学也饥肠辘辘了,现在让我们放松心情,到大自然中去走走,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说"秀色可餐”,希望我们看到的风景可以让大家暂时吃饱肚子。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集名山之长。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

最有趣的是,一景多变,移步换形。

可以在其中体会诗情画意的山水之美。

提问:你们用什么方式来记录你们游山玩水的心情?再问:古人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呢?引出课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山水画活动2【讲授】讲解新知1.中国画的种类:花鸟、山水、人物。

设问: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大门类,但大家知道,为什么古人这么爱表现山水吗?释疑:中国人对山水有着宗教一样的崇拜与敬畏,一切神灵皆隐于山水之中,山高水远,山静水动,很多文人都留下了独到的山水观念。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也就是聪明人。

聪明人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6.诗情画意》教学设计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6.诗情画意》教学设计

《诗情画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山水画作品,了解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基本特点。

培养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能力,2.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培养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与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留白笔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构图·技法和形式上的不同特点。

课前准备:以小组形式准备一首曾经学过的最喜欢的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

(1)挑选一个准备好诗歌的小组成员朗诵诗歌。

(2)再挑选一个同学在黑板上为这首诗歌作画。

(根据意境想象简单作画)(3)引出课题诗情画意!二.深入教学。

(1)欣赏图片(祖国各地山水风景)。

(2)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边欣赏边分析:1.为什么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的作品称为“山水画”而非风景画。

2.“山水画”与“风景画”有什么区别?(3)欣赏中国山水画。

(4)欣赏风景油画。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补充。

从三个方面去分析:1.计白当黑(留白)2.构图方式(透视)以及三远法3.笔墨三.总结详细分析名画与诗1《沁园春.雪》与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提问学生他们的感受与分析.教师分析补充.2.做游戏看画猜诗(1).《梅石溪凫图》与《惠崇春江晚景》(2).《寒江独钓图》与《江雪》(3).《巫峡秋涛图》与《早发白帝城》教师总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的境界。

然后提出大自然-画家-山水画的关系。

最后给同学们总结为什么叫山水画而非风景画。

四.作业与课后拓展1. 在群中阅读文章《有关中国画意境的赏析》文章。

2. 找一些山水画并分析下中国山水画中的树石画法。

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6诗情画意

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6诗情画意
பைடு நூலகம்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
《沁园春·长沙》 •• 李李可可染染喜(读19毛07主—席19诗89词),,中并国从 —毛泽东 现 那代 激画 越家 豪。 迈李 的可诗染里的领山略水山水画画重视的
意 境象 界的 。凝《聚万。山他红在遍4层0年林代尽的染作》品就 还 是留 根有 据朱 毛泽耷东、诗董词其《昌沁的园影1春子925·,年长1清0沙月 》 疏 所独简 作立淡 。寒, 此秋是 画,一 是湘种据江线“北性万去笔山,墨红橘结遍子构,洲。层头。 他 林看尽5万0染年山”代红句以遍意后,再的层造作林了品尽一,染个借,艺助漫术于江写世碧 生 界透塑 ,,造 在百新 黑舸的 红争山 对流水比。意中象写,南由国深线秋性笔景 墨 色鹰结 ,击构 带长变 有空为 理,团 想鱼块化翔性的浅笔诗底墨意,结色万构彩类,。霜以天 墨 •竞为此自主画由,用。整全体景单构纯图而描内绘中了丰自富然,景 浓 色怅重 ,寥深 两廓厚 山,,之问深间苍邃,茫茂一大密股地。清,他泉谁从顺主范流沉宽而浮、。 李 下唐 ,、 在龚 近贤 处、 的黄缓宾坡虹中等曲古折流今淌大师。 那 山携里 中来汲 小百取 村侣了 充曾沉 满游雄宁,风静忆格祥往的和昔营的峥养气嵘,氛岁又。月 迥 李稠然 可。不 染同 用于 浓他 重们的。积他墨遍法游画名出山山大的 川 浑恰, 厚同经 ,学过 用少不 朱年懈 砂,的色风努层华力层正与点茂实满,践画书,面生形,意 成 使气自 全,己 画挥的 在斥艺 对方术 比遒风中。貌呈。现晚出年深以秋“迷计人 黑 的指当 景点白 色江” ,山的 借,反 毛激向主扬思席文维诗字进词,行中粪创“土造万当性山年 地 红万发 遍户挥 ,侯, 层。进 林入 尽益染趋”浑歌厚颂苍了黑欣的欣老向 境 荣曾。 的记时否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6诗情画意 教案设计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6诗情画意  教案设计

《诗情画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了解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基本特点。

2、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培养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与生活的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1、山水画是中国独到的艺术,其亦如风景画,却胜于风景画。

山水画讲究意境,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山水画不仅仅是体现画家的画技,亦是画家对天地自然的内心感悟,是现实和精神的完美契合,是艺术、文学、哲学相融的整合体现。

本堂课将设置成两个部分,一为画意:分别从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位置,笔墨用意,气韵意境去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二位诗情: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进一步明白山水画的艺、文、哲相溶的美学思想。

在授课的过程中,运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师生互论,来逐步了解画家通过笔墨运用、构图安排和虚实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和特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从而为以后的中国画学习和习作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

2、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留白、笔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山水画是怎么表现意境的。

难点:中国山水画“似与不似”的意蕴体现;中国画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表现特点。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二)讲解新知。

浙美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 6 诗情画意

浙美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 6 诗情画意

6 诗情画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山水画的欣赏与评述,理解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山水画意境的同时,进行简单的诗意画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对美术作品初步的审美能力,通过古诗和山水画结合的方式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把学生带进诗情画意,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提高对诗画的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以诗画连连看,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

在创作中感受诗与画的融合。

三.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中国山水画的诗情画意难点:诗意画的意境和创作四.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诗情画意(七)课堂延伸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里,空闲之时约上三两好友,去周边的山村看看美丽的风景,带上我们的速写本,画画最美丽的上虞,表达我们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一)摄影图片导入:1.老师来自最美丽的山村----岭南,那儿有最美丽的山川和涓涓流淌的溪水(出示岭南摄影作品)问:你会用什么形式去表现这么美丽的景色。

(诗歌、绘画等)2.教师简单讲述绘画的分类,导出今天我要初步了解国画山水,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来感受一下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二)名画欣赏:《蛙声十里出山泉》1.初步设计山水作品:老师这里有一副描绘山间小溪的作品,请同学们为它起个名字。

2.老师给他加一点小东西,找找与刚才那幅的区别。

(小蝌蚪)问:这幅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画家是怎么表现的?作品联想到了什么?3.有了蝌蚪之后就有了生命的感觉,溪流中的蝌蚪就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小舟,表达着自己生命的力量,那我们来看一下这幅作品的题目吧。

(出示题目--《蛙生十里出山泉》)。

4.讲述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5.问:蛙生在哪里?你看到青蛙了吗?6.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诗情画意》教学设计案例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诗情画意》教学设计案例

《诗情画意》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特点。

2、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教材分析。

《诗情画意》这课山水画教学是通过山水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山水画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承袭,要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作品,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如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表达出一种寂寥的意境,而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更是表达出对祖国大地繁荣景象的赞美之情。

欣赏这些作品,一定要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体会它们的意境。

正确对待山水画的创新发展,学术界会有不同见解,但有一点是明了的:传统是基础,创新是发展,只讲传统没有创新,就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而只讲创新,丢弃传统,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山水画的欣赏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知中进行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

难点:教学时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山水画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节奏感不同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播放一段古琴音乐,组织课堂教学。

(2)出示《寒江独钓图》请学生谈感受。

(引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诗情画意。

)(3)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水画的诗情画意里吧。

2.深入教学。

(1)演示古今中国山水名家的精品范画,教师简要地介绍作品的历马文化背景、作者生平,教师再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的意识。

(可以分别从绘画角度、历史背景角度、文化角度、作者的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欣赏。

)①、教师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音乐,配上诗朗诵,朗诵内容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然后让学生感受诗词中有什么气势?(山河雄伟),由此引出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李可染,江苏徐州人。

1929年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西画系,此间得林风眠院长教益,并受法国教师克罗多教授素描、油画,具坚实西画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诗情画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了解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基本特点。

2、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培养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与生活的思想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留白、笔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山水画是怎么表现意境的。

难点:中国山水画“似与不似”的意蕴体现;中国画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表现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教师:大家平时喜欢出去旅游么?
学生表达自己去过哪里。

倾听,调节气氛。

问题设计结合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积极性。

2)教师:大家去过我们家乡南雁荡山么?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放映PPT图片,浏览雁荡山风光,教师讲解。

3)教师:你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游山玩水的心情呢?
古人又是用什么方式记录的呢?
引出课题:诗情画意——中国山水画初析
学生欣赏雁荡山风景照片
教师讲解,创设情景,以家乡的风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二)赏析探究
1)中国画的种类:花鸟,山水,人物
教师提问:为何古人如此爱表现山水?
2)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古人游山玩水,寄情山水,表现了对人生理想和生活品味的追求,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常见主题。

3)外师造化,终得心源:结合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分析南宋画家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点明画家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天人合一,创作出好的作品。

4)中国画与西方画在思想、技法与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西方风景油画师再现自然(为画家眼中的风景),国画山水为表现意境(为画家
心中的风景)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聆听,鼓励,讲解问题紧扣题意,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中国画的天人合一,意蕴深厚的特点。

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与西方风景画的焦点透视,且表现的美学理念不同,引导学生明白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审美观。

(三)深入体验
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他们的目标是客观表现自然,而中国画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注重展现画家的内心世界。

那么中国画家是如何展现他们“心中的风景”的呢?
1、画意:
通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来向学生讲解中国画的构图位置、笔墨用意及气韵意境。

1)散点透视:平远、深远、高远。

2)笔墨意境: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
3)诗书画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师小结:山水画亦如风景画,却胜于风景画。

它是画家对天地自然的内心感悟,是现实和精神的完美契合,是艺术、文学、哲学相融的整合体现。

似与不似,妙与不妙,点横撇捺皆在水墨韵律之间,造就了中国山水“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空灵绝妙之感。

2、诗情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特点。

1)吟诗作画:出示《早发白帝城》和马麟的诗词,让学生从下面三幅作品中选择一副与诗词最为相符的作品。

2)随画赋诗:出示绘画作品,让学生从下面三句诗词中选择最为合适的。

3)画师选考:
A:教师介绍《竹锁桥边卖酒家》的故事
B:教师出题《乱山藏古寺》让学生根据诗词作画。

(画与教师发下的山水画纸中)
C:教师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欣赏,相互讨论
学生参与,作画
教师循循善诱,引导讲解
教师巡视指点。

通过对中国画的构图位置、笔墨用意及气韵意境的讲解和学生共同探讨。

激发学生深入探索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意境营造的兴趣。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中国山水的美妙之处在于“似
与不似之间”的美学理念。

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诗书画印”,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四)课外拓展
家乡画家作品欣赏:
放映尚文光和潘昌德的作品。

教师总结归纳:
人生三大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学了今天这堂课,不知道同学们再望及湖川山河,不知是怎么的山怎样的水
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