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6 诗情画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诗情画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了解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基本特点。
2、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培养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与生活的思想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留白、笔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山水画是怎么表现意境的。
难点:中国山水画“似与不似”的意蕴体现;中国画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表现特点。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教师:大家平时喜欢出去旅游么?
学生表达自己去过哪里。
倾听,调节气氛。
问题设计结合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积极性。
2)教师:大家去过我们家乡南雁荡山么?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放映PPT图片,浏览雁荡山风光,教师讲解。
3)教师:你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游山玩水的心情呢?
古人又是用什么方式记录的呢?
引出课题:诗情画意——中国山水画初析
学生欣赏雁荡山风景照片
教师讲解,创设情景,以家乡的风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二)赏析探究
1)中国画的种类:花鸟,山水,人物
教师提问:为何古人如此爱表现山水?
2)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古人游山玩水,寄情山水,表现了对人生理想和生活品味的追求,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常见主题。
3)外师造化,终得心源:结合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分析南宋画家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点明画家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天人合一,创作出好的作品。4)中国画与西方画在思想、技法与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西方风景油画师再现自然(为画家眼中的风景),国画山水为表现意境(为画家
心中的风景)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聆听,鼓励,讲解问题紧扣题意,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中国画的天人合一,意蕴深厚的特点。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与西方风景画的焦点透视,且表现的美学理念不同,引导学生明白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审美观。
(三)深入体验
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他们的目标是客观表现自然,而中国画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注重展现画家的内心世界。那么中国画家是如何展现他们“心中的风景”的呢?
1、画意:
通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来向学生讲解中国画的构图位置、笔墨用意及气韵意境。
1)散点透视:平远、深远、高远。
2)笔墨意境: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
3)诗书画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师小结:山水画亦如风景画,却胜于风景画。它是画家对天地自然的内心感悟,是现实和精神的完美契合,是艺术、文学、哲学相融的整合体现。似与不似,妙与不妙,点横撇捺皆在水墨韵律之间,造就了中国山水“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空灵绝妙之感。
2、诗情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特点。
1)吟诗作画:出示《早发白帝城》和马麟的诗词,让学生从下面三幅作品中选择一副与诗词最为相符的作品。
2)随画赋诗:出示绘画作品,让学生从下面三句诗词中选择最为合适的。
3)画师选考:
A:教师介绍《竹锁桥边卖酒家》的故事
B:教师出题《乱山藏古寺》让学生根据诗词作画。(画与教师发下的山水画纸中)
C:教师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欣赏,相互讨论
学生参与,作画
教师循循善诱,引导讲解
教师巡视指点。
通过对中国画的构图位置、笔墨用意及气韵意境的讲解和学生共同探讨。激发学生深入探索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意境营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中国山水的美妙之处在于“似
与不似之间”的美学理念。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诗书画印”,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四)课外拓展
家乡画家作品欣赏:
放映尚文光和潘昌德的作品。
教师总结归纳:
人生三大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学了今天这堂课,不知道同学们再望及湖川山河,不知是怎么的山怎样的水
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