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合集下载

日本“产官学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日本“产官学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16 ・ 0
学 技术 研究 成果 向 民营企 业 转 让 的 《 学 技术 转 让 大 促 进法》 T O法 ) 为 了促 进 教 师 风 险 企 业 的创 业 (L ; 活 动 , 19 在 9 9年 制 定 了 《 业 活 力 再 生 特 别 措 施 产 法》 为 了强化 产业 技术力 量 , ; 同时 明确 国家 、 方政 地
方合作的方式, 即所谓的“ 产官学合作” 。他们对“ 产 官学合作” 理解为“ 全社会共 同努力, 培养下一代的
技术 者 ” 学生 将 所 学 的专 业 知 识 贡献 给 企 业, 或“ 企 业 和行 政 机 关 积 极 地 将 技 术 和 社 会 需 求 传 达 给 学 生” 的实践 教育 。 日本 政府 及学 者专 家 与企 业合 作,
实行“ 产官学” 相结合的体 制, 日本战后经济起飞 是
的重要 经 验 。“ ” 指 产 业 界 、 业 ; 官 ” 指 政 产 是 企 “ 是 府 ;学 ” 指学术 界 , “ 是 包括 大学 与科 研机构 等。 “ 、 产 官、 三 者虽然 不 同, 有共 同 的关 键 问题 就是 “ 学” 却 技
接全球 化 、 息 化社 会 的 到来 , 信 加大 科 技 发 展 力 度 ,
于 1 9 颁布 了《 学技术 基本 法》 明职 责 ;9 8年 通 过 了促 进 大 19
作者简介 : 郭琳(9 1 , 辽宁大连人 , 1 7 一)女, 大连大学旅游学院讲 师, 硕±, 研究方 向: 旅游 日语 、 旅游经济学、 职业 教育 。
为厚生劳动省) 和通商产业省( 现为经济产业省) 组 成 的促进委 员会 , 定 文 部 省 主要 职 责 是促 进 教 育 规
和产业双方的合作, 劳务省主要职责是研究如何使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于丽君【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和市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应当摆脱传统教育单一偏重理论,脱离现实的思路,创新教育模式。

日本在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发展过程和模式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经验启示【作者单位】于丽君,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众所周知,完善成熟的职业教育能够为国家提供大批专业人才,极大地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日本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做得十分成功的一个国家,值得很多国家借鉴学习。

日本从战后开始注重职业教育的复苏和发展,在教育结构、培训科目、学制等方面均摸索出了成熟的模式,使日本各行业的发展都直接受益良多。

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其运营模式相对落后,存在学生知识结构落后、学制过长、中高级教育机构衔接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将分析日本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并从中讨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日本职业教育特点简析(一)市场为主,政府为辅。

日本的职业教育机构是学校和私营培训机构并存,以后者占有市场主导地位,学校培训为补充,政府会根据各地培训机构的规模、市场需求等情况制定详细的规划,进行宏观调控。

上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给了企业相当大程度上的扶植,对雇主们为雇员开展的职业训练活动提供了大力鼓励和帮助,包括拨款、补助和建议等行为,但是并不干涉企业的具体行为。

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让企业顺应市场的形势发挥着主要作用。

这样就形成了以市场为推动力、政府支持为发展后盾,企业行为为实施主体的发展模式。

(二)形成多元化办学结构。

日本的职业教育办学结构经过多次调整和发展,存在短期大学、专门学校及高等专门学校这三类不同的职业培训机构。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姐妹情谊”那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在她们俩之间得到了最完满的彰显。

三、将“文革”的书写延伸至改革之后严歌苓以切身的经历书写“文革”时代人性的扭曲和变形,从而折射出历史的荒诞与冷漠,但是她的笔墨并没有到此停止,她将笔触延伸向改革后的中国,一方面大写物质繁华,思想解禁,另一方面也大胆地暴露了年轻一代人的灵魂滑坡。

浅谈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论文

浅谈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论文

浅谈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论文浅谈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论文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日本有着丰富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这一典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对比中国高等职业院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备受关注,2016年3月8日上午教育部长袁贵仁来到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指出一流大学应包括民办大学,职业高校等。

由此可见国家现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

日本是全世界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高等专门学校作为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分支,极具特色和借鉴性。

一、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教育情况(一)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发展概况高等专门学校作为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短期大学和专门学校,以培养实践型技术人员为目标。

《学校教育法》于1961年部分修正,新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产生,至今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高等专门学校承担着培养国家所需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办学主体倾向与国家。

20世纪70年代日本设置了长冈科学技术大学以吸引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

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专门职业研究生院,重点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二)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高等专门学校强调技术性人才培养,招收初中毕业生,相当于高中加短期大学的五年一贯制职业技术教育。

普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不划分先后,而是穿插进行,注重实际操作和实习。

高专毕业生可插入大学工学系或其他技术科学大学继续学习。

课程设置的特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和教学内容弹性化,实施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课程设置需要及时更新。

2、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浅谈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们的启示[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日本社会经济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重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简要阐述以上基本情况,浅谈对我们的一些重要启示。

[关键词]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启示日本是一个空间狭小、人口密集、资源有限的太平洋岛国,土地面积只有三十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云南省;人口一亿二千万,相当于我国广东省。

二战后日本经济一落千丈,成为世界上最没落的国家,但是经过短短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位列第二的发达国家。

这样一个小国,战后能够迅速崛起,位居世界前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教育,而其中重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则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简要阐述日本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状况,浅谈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情况1.日本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迅速发展的。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职业教育经历了由弱到强的过程。

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经济建设逐渐复苏,职业教育随之发展,培养了大量适应基础建设的技术人员;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调整了经济结构,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便及时创办了多所职业教育学校,培养了大量的高、中、初等技术人员;70年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日本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随之大力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产业中心由劳动密集、低产值、高能耗向知识密集、高产值、低能耗发展,高精尖、自动化、现代化大型工业需要大量高级技能型,应用性人才,日本的高职教育积极顺应这一潮流,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开放型的完备体系,举办的学校越来越多,就读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和优秀劳动力,有力地推动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2.日本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就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发展普通初、高等教育的同时,开始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设立了工学寮、修技所、传习所、制造学教场等机构,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日本专门学校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日本专门学校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J p n s r fsin l an n l g d IsI l ain a a e eP o eso a i igCol ea t mp i t s Tr e n c o
W uBig ,Go g Xio if n n a qn 2
( . eat n f mei l o t l n i ̄r g S an i o t h i Istt。Xayn h n i 10 0 1 D pr me t o Nu r a C nr gn i , hax l e nc ntue i a gS a x 72 0 ; c oE n Pyc i n s 2  ̄ pr n f r , i yn r l i ri , i yn Max 10 0 . at t t X a a gNo v sy X a agS n i 20 ) me o A s n maUn e t n 7 A s atA gl ihr oai a euai dt ii s tt n Jpns f s n lri n lg at mot h me bt c: s 1 a h e ct nld ct na a n i tui , aa ee r e i a t n gc l e t e a s te a r ae g v o o n rn g n i o p so a o i oe s r d l s
高中毕业生及具有 同等学历者 。 其程度相当于短期 大学水平 。 属于广义的高等教育范畴。其专门课 程
的修业年限一般为 2年 。 也有 1 年制和 3 年制。专 门课程修业 2 年以上并取得规定成绩者可获得与短 期大学毕业生同等的资格 。
入学者的学历水平分为 : 高等专修学校 、 一般专修学
维普资讯
第3 第 1 卷 期
2008年 2月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启示


宁 大连
1 16 0 5 2 )



关键词

发 挥 职 业 教 育在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中 的 特 殊 作 用 是 项 具 有 战 略 意 义 的 紧 迫 任 务 恰 当 地 借 鉴 其 他 发 达 国 家 尤 其 是 在 文 化 观 念 上 同 我 国很 相 似 的 邻 国 日 本 的 职 业 教 育 方 面 积 累 的 成 功 经 验 对 于 完善 我 国职 业 教 育体 系 避 免 职 业 教 育 走 弯路 是 很 有 益 处 的 日本 ; 职 业 教 育 ; 发 展 ; 模 式 ; 启 示
维普资讯
j 誊l |
j
辽 尹考职 学搬
第 10 卷 第 9 期
T E C H N I C A L IN S T I T U T E J O U R N A L
V0 1 10

■墨囝墨k

No 9

日本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模 式 的启 示
口 阎 永胜
(辽 宁 对 外 经 贸 学 院
还 是质量上 都 已经 达 到 了世 界
1883
流 的水平


3 1
如 何 解 决 劳 动 者 的职 业 技 能 和 创 业 能 力 与 市 场 需 求

本 的职 业 技 术 教 育起 源 于


现 在 已形成 了

个在
不 相适 应 这
问题



切 实发 挥 职 业 教 育在 经 济社 会 发 展 中

目前 我 们 已 经 看 到 在 我 国 高 职 课 程 改 革 过 程 中

日本高职类人才培养模式对广西借鉴作用论文

日本高职类人才培养模式对广西借鉴作用论文

日本高职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广西的借鉴作用摘要:本文分析了日本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指出广西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可借鉴日本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明确高职院校的定位、完善产学研结合、积极发挥政府支持作用、创办终身教育模式等,以实现高职教育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日本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借鉴0 引言二战后,日本文部省于1948年开始着手改革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创立了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为主体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从自身国情出发的、同民族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体系。

本文将总结日本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并指出其对广西发展高职教育的借鉴作用。

1 日本高职教育的特点日本的高职教育包括了职前职业技术教育与职后的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系统内的学校职业技术教育与教育系统外的职业训练,各级政府主办的各级职业技术学校和民间及企业主办的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训练设施,其主要特点表现为:①私立学校多。

据日本文部省的调查,在2009年,私立学校约占学校总数的90%左右;②学科与专业设置应有尽有,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

学科领域包括了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商业实务、服饰、家政、文化教养等学科,只要是社会需要和人才市场需要的专业都应有尽有;③学制灵活多样。

以日本高职教育中占主要地位的专门学校为例,其学制最低为1年制,此外有1年半、2年、2年半、3年、3年半、4年、4年半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学制和适当的入学时间;④年龄放开,性别不限。

职业技术学校向应届高中毕业生、应届职业高中毕业生、历届高中及职高毕业生、待业青年、在职人员、闲散人员、家庭主妇、退休人员等招生,年龄来限,性别不限;⑤开放性的办学形式。

日本的高职学校打破了与社会相隔绝的状态,实行面向社会开放性办学,面向社区居民的公开讲座,积极向社区居民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终身学习机会。

2 日本高职类人才培养的特色2.1 以社会需求为宗旨,使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一致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日本的高职院校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实用科学,学校课程、专业设置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企业培养其迫切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迫切。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在全国开展了职业生涯教育。

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相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它与终身教育的目标相一致但内涵更加丰富。

职业生涯教育把人的生涯看成是“职业生涯”,它所追求的是对人的一种人文关怀,根据不同人树立不同的职业理想,把在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上的成功看成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结构也随之上移,产生了大量新的、较高层次的、对劳动者知识和能力要求更高的应用性岗位,而且职业变换性增大,同一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职业技能培训不可能一次性完成,人的一生要做好职业变动不居的思想准备,要做好职业技能不断充实提高的知识储备。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职业生涯教育着眼于终身教育,但并非是终身学习意义上的成人继续教育,而是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探讨日本学者对“职业生涯教育”作如下定义: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职业观的教育。

具体地说,是指在使学生具有劳动观、职业观及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和态度。

日本教育学家高桥诚指出:这是一种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并考虑如何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的教育。

这种教育的关键之处在于要使受教育者“学会自主思考”,如对个体的人来说,自己的人生主题到底是什么,将来想做、能做些什么,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职业生涯,等等。

职业生涯教育强调在从幼儿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将知识与个人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并且这种教育要贯穿于人的一生。

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中小学生指导研究中心认为,中小学生的劳动观、职业观应该由4个方面构成:人际关系的形成能力(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理解、交流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对与人生道路、职业等相关的信息的收集、探索能力和职业理解能力);对将来的设计能力(对生活和工作状态的认识、把握能力及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执行能力);计划与决定的能力。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日本是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其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学习和借鉴日本教育经验对中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探讨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1. 推进教育普及化,提高教育公平性日本在教育普及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保障了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教育。

日本政府实行了义务教育,规定每个孩子都有义务接受九年制的基础教育,这为确保教育公平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中国,虽然义务教育政策已经推行多年,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

借鉴日本的经验,中国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家庭的资助力度,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育的公平性。

2. 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日本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中,学生们不仅进行专业课程学习,还注重体育、音乐、美术、手工等综合素质教育。

这种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体制偏重功利化,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中国教育部门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 增加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日本注重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专业发展机会和职业提升途径。

日本的老师要经过良师的培养和考核,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从业者。

日本政府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育培训班和学习活动,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对而言,中国的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造成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中国的教育管理者应当向日本学习,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日本高职校企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日本高职校企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调推 进 高等 教育 与 地 区 、 业 界 的联 合 , 求 高 等职业 教 育 围绕 “ 技立 国 ” 战略 , 着 “ 产 要 科 的 沿 产学 合作 ” 的道 路 . 动和 加快 校 企合 作 二 十几 年 以来 , 推 日本 在校 企合 作 领域 取得 了举世 瞩 目的成绩 . 这对 于校 企 合作
中心 . 为学 校科 研 成果转 化提 供 了支撑 平 台【 1 ] 。
12 合作 模式 灵活 . 府企 业投 入扩 大 . 政
日 本的校企合作模式灵活多样 。 日本带来了巨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为 其主要模式有 : 共同研 ① 究 。高 职 院校教 师 与企业 研 究人 员在 平等 的基 础上 , 对共 同课 题展 开研 究 。同时 , 针 也有 分担 型 的共 同研
与实 践 课程 的 比例大 体在 11 且 一些 重要 的理 论课 都要 配置 实践 课 , 者 的比例 是 11或 1 N :. 两 : : 。 2
25 进行 以 企业 为主 、 . 学校 为辅 的合 作教 育
日本 高职 校企 合作 是一 种 以企 业为 主的校 企 合作教 育模 式 早 在 明治 时期 . 日本就 有 “ 出产 品前 先 出
位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 . 本高职院校为获得课程结业的学员设立了相应的证书制度 . 日 如为专门课程的结 业 者 ( 已获博 士 、 士 、 含 硕 学士 学位 的人 士 ) 授予 “ 门士 ” 专 学位 ( 称 “ 学 士 ”[56 样 的举措 极 大地 吸 或 准 )pz 2-。这 . 引了优 秀生 源 加入 高职 行列 , 也为 技术 革新 提供 了有 力 支持 , 提高 了社 会影 响力 。
19 9 6年 日本 政府 通过 建立 “ 学技术 振 兴事 业 团”为 校 企合作 搭建 平 台 。2 0 科 , 0 2年政 府 出 台“ 协调 者 ”

日本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日本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日本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作者:丁一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4期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正朝着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迈进。

目前高职高专正处于高速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期。

而日本的高中后阶段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因此调查和研究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分析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并且就其中发展做出一定的比较,可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有借鉴性的贡献。

关键词:日本高职职业能力培养、1 日本专门学校的特点日本的职业教育包含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

从过去数年的趋势看,专修学校(相当于中职)的学校数在逐渐减少,但是,学生中往专门学校(高职院校)中升学的学生有相当程度的增加。

专门学校中有9成是私立,专门学校的就业率非常好,毕业的人当中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要高20个百分点。

大学、短期大学、高专等毕业的学生往专门学校升学的在整个入学的人数中占8%,其中,七成是大学毕业生。

最近,从正在成长的专门学校中看,学生的性别以女生占多数。

具体学科来看中,工业和商业类的专业居多。

从地域上看,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入学学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关领域里面,工业、商业、医疗事物、福利相关方向的,能够取得资格证书的专业学生逐渐增加。

除了增长比较快的学科外,其他的学科学生在大幅度减少。

大学毕业生在专门学校读书的学生中,特别是医疗行业的针灸、按摩等专业竟然占了36%。

2 日本专门学校的特色和趋势专门学校当中,专业2年毕业生等拥有高等学校教育能力的学生实力调查看,选择了东京周边地区当中的50个学校,这些学校的调查中,学校的简介、课程内容和设置理由、入学毕业就职情况、教育内容和资质的对应关系等进行了调查。

并且调查了入学资料、学校领导简介等等。

从这些资料中总结出了以下的趋势:①更加深入的专业性课程。

②在专业性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类的课程,比如管理类的课程。

浅析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关 键 词 : 日本 ; 高等 职 业教 育 ; 中国 ;启 示 中 图 分 类 号 :G 1 70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7 - 5 1 (0 1 7 03 — 2 6 1 6 3 2 1 )0 - 11 0
院校 总 数的 8. 6 %,其在校 生总数 占日本 大学 生总 人数 的 确高职院校的办学思路 ,尤其要突 出技艺性和操作技能 ,强调人 3 3. 刚。从 日 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来讲 ,虽然我 国高 等职 业 才培养重点是要使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 4% 5 本 教育发展的速度很快 ,但办学整体的质量和效益还不 是很高 ,特
耿 欣
( 苏州工 业职 业技 术 学院 ,江苏 苏州 2 5 0 ) 1 1 4
摘 要 : 高等 职 业教 育 的 发展 ,既 是 经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更 是 普 及 教 育 发展 到 一 定 历 史阶 段 的 产 物 。 本 文 介 绍 了我 国及 日本 的 高
等 职 业 教 育发 展 的概 况 ,从 日本 高 等 职业 教 育 的 办学 理 念 、 办学 方 式 及 成 功 经验 等 方 面 ,分 析 了对 我 国高 等 职 业教 育 的启 示。
2 1 年 7月 01 第 2 卷第 7 7 期
长春 教育学 院学报
Ju n lo h n cu d c t o n tt t o r a f C a g h n E u a in Is iu e
J 1 2 1 u.01
V 1 2 N . o.7 o7
职 业教 育
浅析 日本 高等职 业教 育对 我国的启 示
在 日 的高等职业教育中 , 本 整个体系是 由很多类型 的教 育机 医学类专业 ,平均 5 名学生配 7 O 名教师 ,师生比例远高于 我国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近年来,日本教育体制一直备受关注。

日本教育在历经多次改革后,逐渐走向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而这一过程中,日本教育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作为中国的邻国,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日本教育体制一直倡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日本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本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中国教育仍然存在着过分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应试的现象,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教育应该借鉴日本的做法,调整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日本教育体系一直在不断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包括多种类型的学校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日本的学生在学习之余,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兴趣班、社团活动等方式,开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这种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是,要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发展。

中国教育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充分发挥个性和潜能。

三、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日本教育一直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进修机会,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日本教育还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启示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国家,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以下是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 政府扮演关键角色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由政府负责监管和管理的。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提供财政支持等手段,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这种模式可以保证国家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稳定性。

2. 产教融合
在日本,职业教育和企业有密切的联系。

政府与企业一起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确保学生可以获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可以保证毕业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3. 实践为主
日本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是实践。

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

4. 制定职业教育标准
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标准,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且可以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

这种标准化的模式可以保证国家的职业教育质量,并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5. 建立厚实的职业教师队伍
日本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

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促进职业教师的培训和发展。

建立优秀的职业教师队伍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并保证学生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

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借鉴和启示。

政府应该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强产教融合,制定标准、培养师资力量、强调实践和实用性,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日美三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德日美三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展特 点研究 、 总结、 归纳 , 对德 国的“ 双元制 ” 职业教 育教 学, 日本“ 企业文化” 介入职业教育 , 美国职业教 育的广泛融合 性
进 行 了一 定 的 阐述 。 并对 我 国职 业教 育发展 提 出了新观 点 。
关键词 : 高等职业 ; 双元制; 企业文化
中 图分 类 号 : G 7 1 2 文 献 标 志码 : A
德 国是世界经济强 国之一 , 其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德 国的职业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 的条件 。
德 国现行 的职业教育主要是“ 双元制” 教育模式。 这种 教育模式强调 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在双元教育制 度下 , 形成 了校企合作 、 以企业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学生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 ,一方面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 , 方面在职业院校接受教育 。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 既是学 生, 又是企业学徒工。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 作技能培训 , 接触到的都是先进 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 减少 了教学成本并提高学 习的 目的性。 在“ 双元制 ” 教育模式下

培养 出来 的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工作 中。 ( 二) 日本的职业教育发展特点 作为世界经济强国, 日 本 的经济发展有许多成功 的经
验, 它的职业教育业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日本职业教育 最大的特点是 : 从 它强大 的经济实力来看 , 学校的职业教 育并不是很发达 , 但是企业职业教育很发达。 由此可见 , 日 本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 , 基本上都是由企业招收高 中毕 业生后 自己进行培养 。这就是 日本职业教育 的 “ 企业模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2 8 - 0 1 8 7 — 0 2

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历史演变、办学特色及经验启示

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历史演变、办学特色及经验启示

日本在推进“技术立国”战略过程中,形成了以职业生涯教育为基础、职业能力开发为目的的职业训练策略,强调培养具有“即战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现在的日本职业教育体系主要以学校职业教育为基础,企业教育和公共职业训练为重心,由学校内职业教育、企业内教育以及公共职业训练共同组成。

作为职业训练中的重要承担者——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属厚生劳动省管辖,由独立行政法人高龄·残障·求职者雇佣援助机构设立运营,其运营经费来源于雇佣保险法的资金,是公立性质的职业能力开发场所,为日本的制造业人才培养提供综合保障。

本文聚焦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的办学演变,分析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办学过程中其训练课程、训练方法和职能定位,以期获得有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的历史演变(一)中央职业训练所时期(1961—1964年)二战后的日本产生了大量的归国者和失业者,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将二战前的各种职业辅导所转型为能够进行简单职业训练的职业辅导所,以培养合格的劳动力,训练职种主要与机械相关。

随着1947年《职业安定法》《劳动基准法》的制定,日本战后职业训练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

20世纪50年代是日本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严重,社会上不仅存在大量的完全失业者和不完全就业者,高度技能人才也供应不足。

对此,日本产业界强烈呼吁职业训练单独立法,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历史演变、办学特色及经验启示◎祖合群摘 要: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在日本高等职业训练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响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历经四个时期的演变,形成了现有的培养体系。

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具有训练课程丰富、注重实学融合、职能定位全面的办学特色。

结合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的办学演变及办学特色,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设置脱离产业需求、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育不足、职业培训目标与岗位需求不符等问题,提出构建有效的专业设置审核机制、打造“企+校”实践的师资培育体系以及创办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职业培训格局。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对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对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大学
高等职业教育
三、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构造及形成
(一)日本高职教育体系构造分析
1、短期大学(junior college

2、高等专门学校(technical college

3、专门学校(special training college )
(二)日本高职教育体系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推动体系变化 2、私学教育政策确定体系的基本结构 3、传统文化影响体系形态
(4%) 工 业
专门学校
( 32.4% ) 社会科学 ( 32.4% )
( 14.5% ) 人 文


( 15.8% )
图表-7
教育机构与劳动力市场对应模式
劳动市场
义 高 务 中 教 教 育 育 非大学型 教育机构 大学型 教育机构 内部 劳动市场 外部 劳动市场
其他的 教育机构
图表-8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类型
50万
18岁人口
短大入学率
专门学校入学率
(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发展及趋势
1、世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多元化
2、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方向及趋势
六、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对中国高职发 展的启示
(一)对高职教育体系建构的借鉴与参考
1、大力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 2、优化高职教育体系的结构与功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表-2
高中毕业后的进路模式
高 中 毕 业 者
升 学 组
就 业 组
升学
落榜
调换工作
就业
复考
专门学校
无业者
高 等 教 育 的变 化
劳动市场的变化
图表-3
学校教育型

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及其启示

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及其启示


日本 五 年 制 高 职 教 育 特 色
3 五 年 制 高 职 的 课 程 结 构 .
1 五 年 制 高职 的 办 学 主 体 .
日本 五 年 制 高 职 课 程 分 为 通 识 课 程 和 专 业 课 程
两 种 。通 识 课 程 主 要 包 括 人 文 社 会 ( 国语 、 理 、 如 地 历
修课 。专 业选 修课 也 都安 排 在第 四 、 学 年 。 五
日本 五 年 制 高 职 教 育 是 属 于 职 业 技 术 型 , 以 应
用 性 和 实 践 性 为 特 征 ,所 以 在 课 程 结 构 中 强 调 了 对 实践 课 的设 置 。实践 课 主 要包 括创 业 实 习 、 验 、 实 专
入 学 2 9 3 4 l 5 1 4 1 6 1 5 2 o 1 0 0 9 4 O 3 5 2 O 2 0 5 5 6 o 6 1 8 O
名 额
五 年 制 高 职 作 为 一 种 颇 具 特 色 的 教 育 ,是 当 中 的 代
表 , 挥 着 功不 可没 的作 用 。 发
课按规定必修学分为 8 2个 以 上 , 业 不 同 , 分 数 专 学
与学 年 分 配也 有 细微 差别 。假 如有 专 业低 于 必修 学 分 ,学生 要 根据 自己的专 业 方 向选 修 一定 数 和 社 会 各 界 的 大 力 支 持 下 ,
日本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从 2 0世 纪 6 0年 代 迅 速 发 展 以来 , 过 近半 个 世 纪 , 形成 了一 个 多 层 次 、 放 经 已 开 性 、 应 日本 经 济 发 展 的 比 较 完 善 的 教 育 体 系 。主 要 适 教育 机构 有 高等 专 门学 校 、 期 大 学 和专 修 学校 , 短 高

日本专门学校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日本专门学校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日本 专 门学 校 ( r f sin lTa nn olg 是 Po e so a ri ig C l e) e


日本 专 门学校 情 况简 介
专修 学校 的一 个分 支 。专 修 学校 按 照入 学者 的 学 力水 平 分 为高 等专 修学 校 、 般专 修学 校和 专 门学校 。 一 设有 专 门 课程 的专修 学校 , 专 门学 校 。 门学校 对学 生 进行 专 门 称 专
技术 教育 , 主要 招 收高 中毕业 生及 具 有 同等 学 力者 , 其程
日本 专 门 学校 定 位 于 短 期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 以培 养 实 用 型 专 业 的职 业 技 术 、 能 人 才 为 目标 , 于 短 期 高 等 技 属
职 业教 育 机 构 类 型 , 未被 纳 入 学 制 体 系 之 内。专 门学 校 的最 大特 点 是依 赖 市场 机 制来 运 作 , 置标 准 比较 宽松 , 设 学校 及 课 程设 置 具 有 灵 活 性 和 机 动 性 、 育 内容 及 方 法 教 具有 实 用性 和 多样性 ,因 而能 主 动适 应 多样 化 的社 会 教 育需 求。
门学校29 6 9 所
趋 势 。 0 6年 的 数据 显示 , 门学 校 入 学 人 数 中 约有 8 20 专 名
图 1 三 类 专修 学 校 数 量
(. 2 万人 ) 大学 毕 业后 再入 学 。 5 是
2 学科 专 业设 置及 培 养方 向 . 专 门学 校 学 科 设 置 综 合 、 广泛 、 活 、 用 , 及 工 灵 实 涉 业 、 业 、 疗 、 生 、 育 与 社 会 福 利 、 业 实 务 、 饰 农 医 卫 教 商 服
育机构 之 一 , 门学校 与 大学 、 期 大学 形成 三 足 鼎立 之 专 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正朝着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
标迈进。

目前高职高专正处于高速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期。

而日本的高中后阶段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因此调查和研究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分析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并且就其中发展做出一定的比较,可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有借鉴性的贡献。

关键词:日本高职职业能力培养、
1 日本专门学校的特点
日本的职业教育包含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

从过去数年的趋势看,专修学校(相当于中职)的学校数在逐渐减少,但是,学生中往专门学校(高职院校)中升学的学生有相当程度的增加。

专门学校中有9成是私立,专门学校的就业率非常好,毕业的人当中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要高20个百分点。

大学、短期大学、高专等毕业的学生往专门学校升学的在整个入学的人数中占8%,其中,七成是大学毕业生。

最近,从正在成长的专门学校中看,学生的性别以女生
占多数。

具体学科来看中,工业和商业类的专业居多。

从地域上看,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入学学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关领域里面,工业、商业、医疗事物、福利相关方向的,能够取得资格证书的专业学生逐渐增加。

除了增长比较快的学科外,其他的学科学生在大幅度减少。

大学毕业生在专门学校读书的学生中,特别是医疗行业的针灸、按摩等专业竟然占了36%。

2 日本专门学校的特色和趋势
专门学校当中,专业2年毕业生等拥有高等学校教育能力的学生实力调查看,选择了东京周边地区当中的50个学校,这些学校的调查中,学校的简介、课程内容和设置理由、入学毕业就职情况、教育内容和资质的对应关系等进行了调查。

并且调查了入学资料、学校领导简介等等。

从这些资料中总结出了以下的趋势:
①更加深入的专业性课程。

②在专业性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类的课程,比如管理类的课程。

③可以取得很多专业的资格证书。

④设定新的领域的教育计划和项目。

第一条当中,发展专业性的课程中,文化设计商业类的课程特别的典型。

针对专门学校的学生特别设置了文化服装学院。

东京工科专门学校也在两年制的汽车修理专业之上设立了2年的研究类课程。

第二条里面,在专业课程里增加了计算机图形图像相关
的课程,特别对于设计以及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类学生专门进行这类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在计算机图形图像领域有所成就,甚至会特别出钱请一些人来做课程的讲师。

这些学生中有的人也专门从事计算机图像相关的职业了。

第三点当中,很多专门学校的课程,医学福利相关的学校特别典型,这些学校都是以大学毕业为前提招收学生,医疗和福利也是日本相当有特色的专业。

在取得很多种国家资格证书的同时,可以在就业等方面有很广阔的前景。

第四点,开设新的专业往往是专门学校最有特色的地方了,比如兵库县一所学校就设立了园艺景观这个很有特色的专业。

日本电子专门学校的网络安全专业和计算机图形专业也有很多新兴的课程。

3 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就业能力的获得,临时工、派遣公司、特别是成为正式职工等工作中比较来看,显然是临时工和一些失业的人取得相关职业能力的时间比较长一点。

一些正式职工受到培训的机会也不是很多,相关教育和职业培训中,也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案。

特别是对于小一点的企业这一点更是如此,这也是大的企业在招工中不是很需要毕业生的工作经验,而小的企业往往强调需要有工作经验的原因之一了。

以上的结论显然就是企业特别依赖于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知识、个人素质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了。

学校也需要和企业深入合作,广泛
的开展工学结合把学校作为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基地之一。

从对于地区产业的贡献的角度看,日本设置专门学校的做法是有效地,一方面,从历史的发展看。

大城市圈往往会限制大学的建设,其结果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相对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高。

所以在一些大城市,不仅大学比较多,大中专院校也同样林立。

另一方面看的话,对于专门学校对于地区的服务性质也比较明显,往往开设一些医疗相关以及卫生相关的专业,这些都是一些大都市圈特别需要的人才。

信息、CG、设计类等等服务业中就业需求十分好的专业设置也是必要的。

这也形成了一个专门学校对地区基本的一个产业化的服务。

4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一般是从企业调研开始的。

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上网查看了相关企业的招聘要求,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

二是深入重点企业实际调研,了解企业第一线的实际情况。

然后把从企业了解的实际情况与其他兄弟高职院校一起讨论,了解他们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和实训室建设等情况。

最后做出实际符合自己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等。

从企业调研的结果来看,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培养,也应注重沟通表达,了解自己在行业的定位,做好个人未来职业规划。

企业代表认为,人才是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需要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来实现双方共赢。

企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吃苦耐劳、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素质。

虽然优秀的企业更加注重一名员工未来的发展前景,但作者个人认为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相关行业经验仍然是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之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在这个知识更新瞬息万变的时代,大学教给学生的专业知识能保他在社会两年就很成功了。

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自控能力,这才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的根本。

可以借鉴日本专门学校灵活的办学方式。

例如对于软件专业的学生来说,引导鼓励学生分为软件开发和软件服务外包两个方向,前者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和实践创新,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团锻炼社交能力,社团活动和竞赛培训选拔相结合。

后者注重深入与企业合作,可以增开设英、日语言类课程。

以城市及周边企业实际职业需求。

尝试改革学分设置和课程考核方式,鼓励学生考取相关中高级资格证书、参与竞赛,取得证书免考相关课程期末考试,参与竞赛替代部分课程学分等。

最后,把以上问题分为眼下容易解决与需要很长时间并多部门协商解决两部分,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和系、教研室的同事一同探讨以上思路合理性并付诸实施。

甚至,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可以设置研究生课程,建立研究生院。

高职院校应该尝试培养应用型的研究生。

在一般地学生和家长眼里,高职教育就是一本、二本、甚至三本都考不上的学生的后备教育,高职院校别说是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甚至是培养本科生都是很困难的了。

国家应该多鼓励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培养应用型研究生,这也许就是一条发展高职教育超越日本的出路。

参考文献:
[1]李德方.中日两国高职学生状况的调查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05(2).
[2]张益清.论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J].南京理工大学,1999(5).
[3]黄芳.鉴日本高职教育发展之经验,拓中国高职教育发展之路[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3(4).
[4]谭诤.二战后日本高职教育发展历程和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
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关于中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J/D/2011/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