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合集下载

日本儿童福利政策的特色与发展变革

日本儿童福利政策的特色与发展变革

3、注重信息化服务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日本政府将更加注重利用信息技术为儿童提供服务。 未来,政府将加大对儿童福利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统一的儿童福利信息平台, 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这将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
4、应对少子老龄化挑战
面对日益严重的少子老龄化问题,日本政府将加强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双重关 爱。政府将加大对老年人照料和支持的投入,同时更加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 政府还将推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生育和年轻人留居家乡,以应对人口减少带来 的挑战。
2、日本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与 挑战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日本儿童福利制度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儿童福利 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和法规涉及到儿童养育、教育、医疗、 福利等多个方面,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福利保障体系。然而,随着社会 变革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日本儿童福利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发展历程
1、日本儿童福利制度的建立
日本儿童福利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 发展,社会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受到严重威胁。为了 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开始着手建立儿童福利制度。1911年,日本政府颁布了 《儿童福利法》,标志着日本儿童福利制度的确立。
在这一阶段,日本政府开始对儿童福利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和改革。政府开始 重视家庭和社区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并通过立法明确了各个部门在儿童福利中 的职责。同时,政府开始加大对早期教育和婴幼儿保育的投入,并针对不同年龄 段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福利服务。此外,政府还通过制定《反对虐待儿童法》等 法律,加强了对儿童的保护。
(3)健康保险。所有儿童都必须参加健康保险,以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
(4)家庭援助。为有儿童的家庭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和育儿假,以及心理 咨询和支持服务。

日本学前教育

日本学前教育

引言概述:日本学前教育是日本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儿童全面发展和积极入学的能力。

学前教育在日本被视为社会责任,拥有完善的教育法规和政策支持。

本文将分析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结构、课程内容、师资培训和未来发展。

正文内容:1. 特点1.1 社会责任:日本学前教育被视为社会责任,旨在为儿童提供平等的机会,促进其全面发展。

1.2 融入社区:学前教育机构积极融入社区,与家庭和社区合作,为儿童提供全面支持和服务。

1.3 重视游戏和体验:学前教育注重通过游戏和体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4 培养社交技能: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包括沟通、合作和分享等。

1.5 尊重个体差异:日本学前教育尊重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育方法和策略。

2. 结构2.1 学前教育阶段:学前教育分为幼稚园和保育所两个阶段,幼稚园针对3至6岁儿童,保育所针对0至3岁儿童。

2.2 学前教育设施:学前教育设施包括公立和私立的幼稚园和保育所,以及企业和社区提供的相关服务。

2.3 招生政策:学前教育的招生以居住地为基础,公立学校招生按照入学地区划定的规定进行,私立学校通常有招生考试。

2.4 学前教育时间:学前教育通常从早上9点开始,下午3点结束,也提供午餐和午休时间。

3. 课程内容3.1 生活经验与社会常识: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常识,如饮食、穿衣和交通安全等。

3.2 思维与创造力: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多元化的艺术活动实现。

3.3 语言与沟通能力: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故事、歌曲和戏剧等方式进行。

3.4 科学与探究精神: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观察等活动实现。

3.5 艺术与表达能力: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通过绘画、手工和音乐等活动进行。

4. 师资培训4.1 教师资质要求:学前教育的教师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应的教师资质。

日本幼儿教学改革的新动向

日本幼儿教学改革的新动向

日本幼儿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分析论文关键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新动向摘要:进入新世纪,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和文部科学省发布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等三份文件。

本文以这三份文件为主要根据,探讨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并总结它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进入新世纪,日本的幼儿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2001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2004年12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幼儿教育、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的咨询报告;2005年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又发表了《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佳利益》的咨询报告。

我们主要依据这三份文件的内容,探讨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背景近年来,随着少子化、核心家庭化、都市化、情报化、国际化等倾向的进一步发展,日本社会出现了人际关系淡薄、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和效率、成人优先等不良风气。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幼儿成长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随着社区居民之间交往减少本毕业,社区对幼儿的关心程度也在降低,幼儿对社区没有感情,也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儿童交往,社区的教育作用有所下降。

其次,成人在竞争日益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中感到生存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妇女为了争取平等和自由的权利,纷纷走出家门,和男性一样参加工作;父母缺乏教育儿童的知识,对儿童或溺爱,或放任,或管教过严,或虐待倾向日益严重。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家庭的教育作用也在明显下降。

幼儿教育本身也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各种调查表明,日本幼儿普遍存在基本的生活习惯和态度较差,不会与他人交往,缺乏自制力和耐性,规范意识淡薄,运动能力差等问题。

此外,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也存在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听教师讲课,上课时在教室内随便走动等问题。

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社区和家庭教育作用的下降,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幼儿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也要求幼儿教育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变革。

日本学前教育

日本学前教育

日本学前教育在当今社会,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作为一个教育强国,其学前教育体系备受关注。

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并逐步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学前教育机构。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如今日本的学前教育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日本学前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他们认为,学前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充满关爱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和潜能。

在教育过程中,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不会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孩子。

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种类多样,包括幼儿园和保育所。

幼儿园主要侧重于教育,而保育所则更注重保育。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保育所,其设施都非常完善。

园内通常配备有宽敞的活动场地、丰富的玩具和教具,以及安全舒适的生活设施。

这些设施不仅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也有助于他们在游戏和活动中锻炼各种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日本学前教育注重综合性和体验性。

课程内容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但教学方式并非传统的课堂讲授,而是通过游戏、实践、观察等活动让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在幼儿园中,经常会组织孩子们进行种植、烹饪、手工制作等活动,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本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也非常雄厚。

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还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教育方法上,日本学前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教师会充分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和学习。

例如,在课堂上,如果有孩子对某个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会鼓励他深入研究,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这种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日本幼小衔接的策略及其启示

日本幼小衔接的策略及其启示

日本幼小衔接的策略及其启示日本幼小衔接的策略及其启示一、引言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后,进入小学的过程。

这一过渡时期对孩子的学习、发展和适应能力有重要影响。

在日本,幼小衔接一向受到广泛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确保顺利过渡。

本文旨在探讨日本幼小衔接的策略,并从中寻求启示,以构建更好的幼小衔接模式。

二、了解日本幼小衔接的现状在日本,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过渡被认为是孩子教育发展中的关键时期,重视幼小衔接也成为一种教育文化。

日本的幼小衔接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课程的衔接日本的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设置紧密衔接,共同培养孩子的基础能力。

幼儿园的活动注重形成性评价,而小学则侧重产生性评价。

为了确保平稳过渡,日本的幼儿园会介绍小学的学习内容,并与小学教师密切合作,以便顺利进行幼小衔接。

2. 合作协调机制日本建立了幼小衔接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幼儿园的教师、小学的教师和家长组成。

委员会致力于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解决幼小衔接中的问题。

与此同时,幼儿园和小学会定期举办座谈会,让家长与教师共同探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并相互沟通,确保良好的家校合作。

3. 在学校中进行适应性培训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日本的一些学校会在入学前举办短期适应性培训,以帮助孩子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规则。

此外,还会为新生举办迎新会,让孩子们在游戏和互动中建立友谊,减轻他们对新环境的不适感。

三、日本幼小衔接策略的启示基于对日本幼小衔接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以下启示: 1. 重视教育环境的连续性幼小衔接应该注重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环境之间的连续性,确保孩子不会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出现较大的跳跃。

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共同制定教育计划,使孩子的学习能够顺利过渡。

2. 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家校合作是幼小衔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沟通和合作有助于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更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注。

3. 倡导适应性培训和社交活动适应性培训和社交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社交环境。

日本和中国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教学方式上有何不同?

日本和中国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教学方式上有何不同?

日本和中国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教学方式上有何不同?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国家重要的国策。

儿童教育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对于各个国家的儿童教育方式也有不同的特色。

本篇文章将分析日本和中国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教学方式上有何不同,从抚养婴幼儿开始,逐步展开教育方式方面的多个角度,进行详细比较。

一、抚养处于婴幼儿阶段的儿童日本:日本人有强烈的家族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家庭和社会都会强调年幼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

日本的母亲在怀孕期和分娩期都会接受非常细致的指导,而且日本的健康服务和儿童保健方面广泛而完善。

在幼儿园前,日本父母对年幼儿童的关注度很高,会关注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注重情感沟通和肢体接触,通过亲子互动来培养年幼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交流能力。

中国:相比日本,中国在婴幼儿抚养方面遵循的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相互交织的特色。

中国在传统文化中,对婴幼儿的抚养和保护就已经非常注重,而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科技发展也在给中国的婴幼儿教育带来深远影响。

中国的婴幼儿教育注重身心健康、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

中国的防疫接种指导和卫生保健也相当完善,比如全国性的儿童免费医疗保险等。

二、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日本:日本的幼儿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主性,教师们会依据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为学生制定适当的活动计划,为了保证每个儿童的受益最大化,教师们通常都会为每个孩子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而且在日本的教育中注重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通过游戏和自由的活动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中国:中国的儿童教育认为,幼儿园就应该是幼儿的第二个家,旨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品德修养、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全面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中国的幼儿园教育主张一种“为了孩子而设计”的教育方式,也就是将活动设计以学龄前儿童的品性、发展特点和成长需要为核心,以儿童为本位进行问题解决、成绩评定和应用实践。

三、教育形式和学习内容日本:日本的幼儿园重视幼儿的游戏和绘本阅读,主要教育内容包括:实现人际沟通能力、发展自我表达能力、体验生活、理解自然和自我探究等内容。

日本“宽松教育”及其对深化“双减”政策的启示

日本“宽松教育”及其对深化“双减”政策的启示

日本“宽松教育”及其对深化“双减”政策的启示近年来,随着日本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全球范围内对“双担忧”问题的高度关注,日本的“宽松教育”不断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并对深化“双减”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日本“宽松教育”的定义、实施、优点和挑战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双减”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以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日本“宽松教育”的定义与实施“宽松教育”是近年来在日本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自治:宽松教育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元评价:宽松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学习态度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

3.课程多样化:宽松教育鼓励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二、日本“宽松教育”的优点日本“宽松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问题,带来了以下优点:1.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宽松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自主学习和多元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

2.塑造健康心态:宽松教育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平等教育:宽松教育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克服了传统教育中追求同质化的弊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实现平等教育的目标。

三、日本“宽松教育”的挑战然而,日本“宽松教育”也存在一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理念转型:宽松教育需要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增强教师的教育能力。

浅谈日本社区教育的特点

浅谈日本社区教育的特点

浅谈日本社区教育的特点【摘要】日本社区教育在日本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具有全面性,不仅涵盖知识教育,还包括生活技能和情感教育。

日本社区教育强调团体活动和社会参与,提倡人们在社区中共同学习、成长和服务。

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和实践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共同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支持。

未来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推动社会教育多元化发展。

对其他国家社区教育的启示在于借鉴日本社区教育的经验,重视社会参与和传统文化传承,发挥社区教育在社会建设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日本社区教育、背景、重要性、全面性、团体活动、社会参与、传统文化传承、实践性教育、学校教育、特点、发展趋势、启示。

1. 引言1.1 日本社区教育的背景日本社区教育的背景可追溯至明治维新以后的近现代日本。

在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倡导社区教育的观念,并通过推动各种社区教育项目来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随着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社区教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日本社区教育的发展受益于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对终身学习的认可,从而得以蓬勃发展。

由于日本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民众对教育的追求,社区教育在日本的发展史上也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和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日本社区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日本社区教育的特点逐渐显现出来,为日本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2 日本社区教育的重要性日本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民众的全面发展。

通过社区教育,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社区教育还能够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日本社区教育在社会建设和民众素质提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一、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1.举国上下高度重视在日本,人们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

“留给子女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教育”已成了许多家长的座右铭,许多妇女一结婚就放弃工作,开始为将要降生的孩子作精心准备。

她们纷纷进短期大学、母亲训练班等,学习如何实施幼儿家庭教育。

社会上各个方面也都很重视培养下一代,许多工厂向幼儿园开放,设立专门的接待日。

如面包工厂让幼儿参观生产面包的全过程,并讲解简单的道理。

日本土地最为紧张,但他们尽量给幼儿园盖平房,为的是把幼儿园的危险系数减到最小。

二战后,日本文部省就发布了《保育纲要》。

1954年到1972年,又两次提出“幼儿教育振兴计划”。

可见,文部省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有着足够的认识,给予极大的重视,把它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部分来抓。

2.名列世界前茅的幼儿园发展速度幼儿园发展速度快是日本幼儿教育的突出特点。

在60年代,3~6岁幼儿入园率为26.9%,到1976年,2~6岁的幼儿入园率达到63.5%,可以说是翻了一番多。

到1981年,4~5岁幼儿的入园率达到100%。

日本幼儿园比英、美晚创办半个世纪,发展速度却超过了他们。

除了举国上下高度重视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既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大学水平的师资队伍在日本,幼儿园教师被誉为人生的第一个良师益友,是重要的智力启蒙者。

因此,文部省十分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早在1949年就颁布了《教育职员许可法及其实行法》,要求知识广博,专业知识丰富,而且在修完大学所规定的学分,经过严格的审核考试后,才能取得教师录用资格。

近年来,教师队伍的水平又提高了一步,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比例逐年增长。

因为文部省增设了四年制幼教师资培训课程,并充实了教育内容。

为了集人才于幼儿教育领域,日本大幅度地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

对志愿任教的学生实行奖励制度。

日本托育情况及育儿支持制度的启示

日本托育情况及育儿支持制度的启示

家庭是婴幼儿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育儿支持对婴幼儿早期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育儿支持包括: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培养孩 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为了进一步推动婴幼儿早期发展、托育服务与家庭育儿支持的深入研究和实 践,本次论坛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托育机构代表和家庭育儿专家共同参 加。论坛通过主题演讲、分论坛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分享了婴幼儿早期发展、 托育服务和家庭育儿支持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2、家庭参与
尽管日本政府在托育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家庭仍然是日本托育体系的 核心。许多托育机构都是由家庭或者社区自行筹建的,这些机构在提供照料和教 育服务的同时,也强调家庭参与和亲子互动。
3、高质量服务
日本托育服务的质量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政府对托育服务提供者的培 训和资格认证保证了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此外,托育机构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 得到了广泛认可。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婴幼儿早期发展、托育服务与家庭 育儿支持论坛越来越受到广泛。本次论坛旨在探讨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性、托 育服务在其中的应用以及家庭育儿支持的必要性,从而为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提 供有力帮助。
婴幼儿早期发展是指从出生到3岁这一阶段的发展,这一时期是儿童身体、 智力、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婴幼儿早期发展对儿童未来的成长 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这一阶段的培养。
3、高质量服务
日本托育服务以其高质量、安全可靠和富有创新的教育理念而受到全球赞誉。 为了确保服务质量,政府对托育服务提供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资格认证。此外, 托育机构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这些机构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和创造性,鼓励孩子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摘要: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

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

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G40-0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4-0034-02一、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及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设想第三次教育大改革。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从1971年起接受文部省的委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以供文部省等决策机构参考。

1983年1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内容等分委员会的《审议经过报告》,充分关注了初等、中等教育的现状,并从长期展望的角度把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明确为面向21世纪。

强调“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基本教育,尊重个人特点,尊重本国及各国文化和传统,强调国际理解。

1985年6月至1987年8月期间,直接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先后出台了《关于教育改革》的4次咨询报告。

该咨询报告是为响应内阁总理大臣题为“为使教育适应我国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改革的基本方针”的指示而提出的。

此次报告仍强调个性化的原则,打破封闭性、划一性,要求改革教科书制度,以便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教科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同时,要增加教育选择机会,建立富有弹性的、分权的教育行政和制度,放宽有关的规章制度,给学生以发展创造力的空间,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强调国际交流与理解,强调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

该报告昭示出,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校教育充满现代气息,富有人性,以便日本迈入新的国际化时代。

为了应答内阁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决定,日本课程审议会于同年12月出台了《关于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教育课程标准问题》的咨询报告。

日本的社会教育

日本的社会教育

日本的社会教育日本的社会教育在日本,社会教育是作为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的一环、作为民众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作为国民应享受的权利而存在的。

它在培养日本社会需要的国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在日本的传播,日本政府越来越重视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将两者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按照人的发展阶段加以整合,以推进教育的组织化及终身学习的开展。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启动了新自由主义与市场原理的教育改革,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备受瞩目并有着良好传统和特色的社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之后,日本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其影响,教育改革的进展日益显著,其影响自然也波及到了社会教育。

进入21 世纪,日本的社会教育除在早已开展的扫盲教育、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外,也正在积极探讨其各个领域的改革。

一、日本社会教育的发展阶段1、以科技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学校教育依属阶段。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 日本政府就将教育理念确定为竭力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明治初期, 日本政府在国民经济还不乐观的情况下, 拨出巨额经费, 兴办科技教育。

随各种环境的变化, 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 教育改革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从1956 年开始, 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产业结构发生了迅猛变化, 因此针对劳动力的构成和素质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通过调整教育结构,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实行了产学合作的教育体制。

这一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教育与经济相互促进、密切结合, 科技教育改革受到空前的重视。

2、以职业技能拓展为主要形式的发展阶段随着日本的工业社会基本成型。

大量的新技术、新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方式被推广与采用。

社会对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也相应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浅议_吕可红

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浅议_吕可红

)!*"#$%&’()*
少 子 化 不 仅 为 日 本 国 家 整 体 带 来 若 干 负 效 应 —成 —— 为社会劳动人口减少、 经济增长停滞、 社会活力衰退的重要 因素, 而且还波及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 譬如: 儿童彼此 %) 间交流的机会减少; 导致家长对子女的过分保护、 过分干 !) 涉; 难以对育儿经验与智慧进行传承并共有; 学校与社 () +) 区中以一定规模集团为前提的教育活动及其他教育活动 ( 学校例行活动、 部活动、 地方传统例行活动等) 难于组织; 积极意义层面的竞争意识淡薄化等。因而为了探讨少子 ’) 化为教育招致的影响并适切地对应,中央教育审议会在 并 %&&, 年 %% 月 - 日召开的第 !!( 次总会上做出相关决议, 于同年 %! 月 %% 日设置 “ 关于少子化与教育小委员会” , 其 后 !""" 年 + 月汇总出《 关于少子化与教育》 的报告。 此报告 关于幼儿教育从三种角度阐述了相关改革意向: 第一, 终生 学习基础的角度。幼儿期教育的使命首先需谋求与家庭联 合, 培育个体终生成长的基础; 与此同时, 还要考虑培植小 学阶段( 就学以后) 的生活学习基础。 第二, 注重“ 心灵教育” 的角度。 鉴于近年社区中结伴玩耍儿童日趋减少, 家长过于 保护、 过于干涉, 以及由于女性走向社会而导致的育儿问题 等,而强调有计划地建构幼儿园环境以使儿童体验集团生 活对于成长的重要性。第三, 整合幼儿教育体系的角度。从
培育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 作为在国际社会 阶段的目标: $) 中生存的日本人的自觉; 培育自我学习、 自主思考力; !) #) 在宽松的教育活动中, 谋求基础基本的夯实, 充实发挥个性 的教育; 发挥各学校的创造性, 促进特色教育、 特色学校 *) 建设。 关于《 幼儿园教育要领》 , 提出有关教育内容方面, 至 幼儿园毕业为止的培育宗旨是心情、 兴趣、 态度, 同时指出 了 , 项改革方针: 继续充实发展“ 通过以游戏为中心的生 $) 活进行适应每人的综合性指导”这一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 念。 对于为充分确保幼儿的主体活动, 基于理解幼儿由教 !) 师所构成的计划性环境和与游戏相联系等教师基本作用的 明确化。 # ) 为通过生活体验谋求自我形成且培育生存能力 的基础, 而提出如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积极地组织培育身 心健康的活动,同时充实使之在生活中掌握与幼儿期相应 的道德性指导; 重视自然体验、 社会体验等直接、 具体的生 活体验; 明确适应幼儿期知识性发育的教育样态; 谋求极其 细致地对应适应自我萌生、产生抑制自我情绪的幼儿期发 育特征; 寻求在与集团接触中幼儿的自我实现。 从强化与 *) 小学衔接的观点出发,尽可能考虑从以幼儿园的主体性游 戏为中心的综合性指导转向与小学一贯的合流。 , ) 适应少 子化的进展、 家庭与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加强幼儿园与家庭 和社区的联系, 积极推进援助育儿、 向社区开放的幼儿园建 设以及与教育课程相关、教育时间结束后的教育活动等幼 儿园运营的弹性化。 幼儿园教育要领》 的主要内容 #"新《 新《 幼儿园教育要领》 由“ 总则” 、 “ 目标 及 内 容 ” 、 “ 制定 指导计划上的注意事项” 三章构成。 第一章是“ 总则” 。它包括 # 项内容, 其修改的要点有: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 —明确教师要基于对每位幼儿行动 $) 的理解, 设法组构计划性环境, 以及适应每位幼儿活动场面 的教师的各种作用; —寻求与家庭 !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联合的同时必须达成为培育“ 生存能力” 的幼儿园教育的这 一根本目标; —明确了各幼儿园创造性地 # )课程的编制—— 编制课程之际, 尤其要根据萌发自我、 意识他者存在、 产生 抑制自我情绪这一幼儿期的发展特性。 规定幼儿园每学年的教育周数( 除特别场合外) 不得 少 于 #’ 周 , 幼儿园每天的教育时间以 * 课时为基准( 但可 适当考虑幼儿的身心发育程度和季节等因素) 。 第二章是“ 目标及内容” 。这一条为“ 要领” 的核心部 分, 由 , 领域组成, 显示了新幼教课程的框架( 见表 # ) 。 除此之外, 在指导方法层面, 尤其强调适应幼儿活动 场面发挥教师的各种作用,以及培育道德精神萌发的重要 性。关于实践方面的动态, 例如, 制作具体的“ 事例集” 并向 全体幼儿园颁发; 从 !++! 年 起 为 促 进 家 庭 、 社区对幼儿教 育的理解, 实施全国性的、 以普通人为对象、 旨在包含成人 在内的整个社会确保幼儿茁壮成长的 “ 与幼儿一同培育心 灵活动” 。

3日本学前教育

3日本学前教育

3日本学前教育日本学前教育,也被称为幼儿教育,是指为年龄在0到6岁之间的儿童提供教育和照料的体系。

在日本,学前教育被视为孩子们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一、学前教育的意义和目标日本学前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儿童提供早期启蒙教育,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1. 促进儿童身心发展:通过提供适龄的教育和照料,帮助儿童身体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认知。

2.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学前教育,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合作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将来的学校生活。

3. 培养基本技能: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等,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的教育体系在日本,学前教育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0-2岁的“育婴期”、3-5岁的“幼儿期”和6岁的“准备期”。

1. 育婴期:这个阶段主要关注婴幼儿的日常照料和基本教育,包括喂养、洗澡、睡眠等。

目标是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2. 幼儿期:从3岁到5岁的幼儿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阶段。

幼儿在这个阶段会进入幼稚园或幼儿园,接受正式的学前教育。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社交、认知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 准备期:从6岁开始的准备期是过渡阶段,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这个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基本技能,如阅读、写作等。

三、学前教育的特点日本学前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前教育机构中的教师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经验。

2. 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方法:日本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教师们采用各种富有趣味和互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科学化的教育课程:日本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严谨科学,注重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数学、音乐、体育等多个方面。

日本学前教育特色及发展趋势

日本学前教育特色及发展趋势
二、形成的特色
日本学前教育虽然存在问题,但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特色1:环境设计崇尚自然
日本幼儿园几乎没有水泥地,基本上是泥土,草坪也很少,且凹凸不平。日本幼教工作者普遍认为,把坑坑洼洼的地面改造成平地是一种破坏,幼儿本身就非常喜欢玩土、挖地,而且这些行为对幼儿而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他们强调让幼儿们亲近自然,如光脚接触泥土。
问题3:保育所质量低,入所人数逐年下降
保育所建立之初主要是为贫民子女服务,由私人承办,重保轻教。另外,保育所从事儿童保教工作的人被称为保姆,社会地位低微,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是保育所质量低的重要原因。由于质量不被社会信任,加上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入所人数也因此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左下图所示,从保育所的数目来看,1992年保育所有22637所,1993年下降到22583所,此后逐年下降,到19xx年,只有22332所。从保育所的儿童数来看,1992年儿童数为1958796人,1993年下降到1945915人,此后逐年下降,到19xx年,只有1913951人。
特色2:对教师素质及师幼比有严法》得到保育员资格证:幼儿教师必须依据《学校教育法》得到幼儿教师资格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和保育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另外,日本对师幼比的严格规定可见下表:
年龄段
0~12月
1~2岁
3岁
4~5岁
幼儿园阶段
教师数
日本学前教育特色及发展趋势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1:机构二元制
日本的幼儿园是根据《学校教育法》而设的幼儿教育机构,属文部省管辖,偏重教育;保育所则是根据《儿童福利法》而设的儿童福利设施,属厚生省管辖,偏重保育。由于两者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带来很多难以协调的问题。

日本的均衡教育发展

日本的均衡教育发展

日本的均衡教育发展日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公立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教育质量优良,适龄的儿童少年都能就近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费也由国库负担。

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后,97%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给国民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所以在日本义务教育阶段一般不存在择校的社会热点问题。

日本教育较为均衡发展,首先是政府保证了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

日本的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总收入的比率居于世界前列,近年来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4%左右,人均教育经费达1203美元,仍是世界上最高的。

校舍的建设费用由国家、都道府县和町村三三开,即使在边远地区、落后的乡村,学校教育条件、教育设施都达到了规范化。

在特殊教育方面,除设立了盲人学校、聋哑学校、保险学校外,在一般学校还设置了特殊班级。

日本教学管理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各学校教育的内容都根据文部省制定的学习指导要领决定。

为了保证各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的相对均衡,日本的教育法规规定:一个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5年。

另外,日本重视校长的经历,一般到50岁左右,才有可能出任校长。

校长任期2年,连任者,需在校际之间轮换。

通过政府机构对教师和校长轮换调整,既保证了各中小学师资力量、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性,又有利于各校办学经验的交流。

日本的中小学教师都由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并拥有教师资格,公立学校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学校教职人员的费用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各出一阗,教师的工资逐年增加。

名古屋市立今池中学山田哲郎校长介绍,新到教师的工资一般月薪18万日元,30岁左右的教师月薪一般在30万日元,老教师一般是50万日元,其余补贴不在内。

如果教师自动离开学校后又回来当教师,第一年的工资仍从18万元月薪开始,惟后再跳上去。

这种工资政策,鼓励了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所以根据教师年龄一般能推算出他的工资收入。

山田校长说,他和教务长的工资都没有老教师工资高。

在“培养学生获得基本学力”的理念下,以培养更多的“能够引领二十一世纪的科技英才”为目标,日本的中小学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强调“生存教育”和协调性教育。

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启示

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启示

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启示随着世界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环境教育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特点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 从美育到环境教育20世纪60年代,日本小学教育开始注重美育,寻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关注保护环境,对于环境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

因此,日本小学从美育转向环境教育。

2. 继承传统文化日本小学环境教育注重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强调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和进行户外活动时,可以穿着传统的和服和浴衣,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和价值。

3. 手工制作体验式教育日本小学环境教育注重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强调手工制作,通过制作手工艺品和模型等,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4. 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在日本小学环境教育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户外活动和实地调查,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认识生态系统。

同时,小学生也会通过农业体验和参观工厂等规模化农业和工业环境中,认识环保的必要性。

通过对日本小学环境教育的学习和借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汲取启示:1. 培养环保意识应该注重小学生对于环保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愿意行动起来,更好地参与社会环保活动。

2. 加强实践环节应加强小学生的环保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环保活动,学习环保知识。

例如,可以安排小型环保活动比如环保手工制作或环境保洁,让学生通过动手行动学习知识。

3. 强化校外环保教育可以增加小学生的校外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眼光。

例如,可以组织参观陶瓷厂和大型矿山等工业环境、自然风景区等生态环境。

同时,应该注重对于日常环保行为的教育和宣传。

可以从实践上结合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本国文化传承的环境观念和生态学智慧。

总之,正确认识和实践环境教育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十分必要的。

儿童教育发展趋势)

儿童教育发展趋势)

儿童教育发展趋势人的发展,儿童期是基础,高质量的儿童教育是关键。

重视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创建高质量的儿童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儿童教育的终极目标。

美国国家儿童早期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儿童早期发展科学》(The Science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中指出:成年期成就的最重要的基础是儿童认知技能、良好的情感、社会能力的早期发展以及体格和心理的健康。

儿童的发育发展情况,对于国家、民族的意义深远,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影响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一、儿童体格发展趋势目前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儿童的身体发育已经接近或基本达到人类遗传基因所能达到的最大生长值,因此增长呈现缓慢或停滞状态,基本上趋向于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由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饮食已由吃饱到吃好,进而追求营养的合理搭配,这为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具体来说呈现出以下三个趋势:1、儿童发育水平全面提高。

研究表明,近百年人类平均每10年身高增长1厘米,体重增加0.5公斤。

1979-2005年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远高于人类的平均水平。

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

根据卫生部2005年发布的第四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报告,我国城市儿童的生长发育已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标准,开始由改革开放带来的增长高峰逐步开始回落趋稳。

2、儿童青春期继续提前。

随着我国城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降低,“豆芽菜”体形已大大减少。

同时,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突增高峰年龄显著提前,其中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和男生的首次遗精年龄与15年前相比明显提前,呈现大城市、中小城市、较富裕乡村、中下水平乡村男女生的性发育年龄提前幅度顺次递减的趋势。

该现象表明,我国占大多数的相对不发达地区青少年中蕴藏着巨大的生长潜力。

浅谈日本社区教育的特点

浅谈日本社区教育的特点

浅谈日本社区教育的特点【摘要】日本社区教育是日本特有的教育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与优势。

该教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结构,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

在发展趋势上,日本社区教育正朝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其特点与优势主要包括注重社会参与和实践、强调终身学习的理念、倡导共同体精神以及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增强。

日本社区教育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面发展和学习的机会,为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日本社区教育、特点、历史背景、组织结构、课程设置、发展趋势、优势、总结1. 引言1.1 日本社区教育概述日本社区教育是日本社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区为基础,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促进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融合。

日本社区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明治维新时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组织结构和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日本社区教育逐渐走向多样化和专业化,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

日本社区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实践性、参与性和个性化教育,以及强调社区共同体精神和生活教育的特色。

通过对日本社区教育特点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教育领域的独特优势,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社区教育的历史背景社区教育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日本近代教育体制的建立过程。

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逐渐建立,社区教育得到了重视。

在日本,传统的家庭教育、寺庙学校以及地方学校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逐渐演变为现代社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教育主要由寺庙和私塾来进行,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社会普及率较低。

而随着明治维新后的现代化改革,政府开始重视教育事业,将教育纳入国家议程,建立了各级学校体系。

社区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区教育也逐渐演变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老幼共融:日本老幼共生服务模式建构经验与启示

老幼共融:日本老幼共生服务模式建构经验与启示

老幼共融:日本老幼共生服务模式建构经验与启示目录一、内容概要 (2)二、日本老幼共生服务模式概述 (2)三、日本老幼共生服务模式建构经验 (3)3.1 家庭层面的实践经验 (5)3.2 社区层面的实践经验 (6)3.3 国家层面的政策与实践 (7)四、日本老幼共生服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9)4.1 强化家庭老幼共融意识 (10)4.2 加强社区老幼服务体系建设 (11)4.3 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完善 (13)4.4 推动老幼共生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14)五、我国老幼共生服务模式的现状与挑战 (15)5.1 现状分析 (17)5.2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7)六、我国老幼共生服务模式的建构策略与建议 (19)6.1 加强老幼共生服务理念的宣传与推广 (20)6.2 完善老幼共生服务法律法规体系 (21)6.3 构建多元化老幼共生服务体系 (22)6.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专业培训 (24)七、结论与展望 (25)7.1 主要研究结论 (25)7.2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27)一、内容概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幼共融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老龄化国家,其在老幼共生服务模式方面的建构经验和启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日本老幼共生服务模式的构建过程、特点及其对其他国家的启示,以期为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日本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及其对老幼共融的需求,通过对日本老幼共生服务模式的研究,分析其构建过程、特点及其优势。

结合日本的经验,探讨我国在老幼共融方面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以及如何在我国实践中推广和完善这一模式。

二、日本老幼共生服务模式概述日本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生活问题,积极探索老年人的生活和照顾需求。

他们充分认识到老年人的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努力打造一个友善的老年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不断推动养老服务的改革和创新,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关键词:教育儿童发展保育本社日本网络化儿童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发展摘要:《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本教育界正在考虑让中小学生去幼儿园和保育所体验生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同时,鼓励幼儿园教师与保育所的保育员(日本称保育士)考取小学教师的资格证书,并参加小学一年级的授课活动,使之做到心中有数...一、网络化的日本社区儿童教育长期以来,日本十分重视利用社区资源来教育儿童,力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职能,并已构成一个全社会对儿童施以教育的网络化整体。

具体体现在:(一)家庭、社区、学校三者的横向合作。

各个地区努力使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公司、老年人之家、各种社会教育设施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儿童接触社区的各类居民,让家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取更多的经验,让学校在与各种社会教育设施的联系中加强合作,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各种园外活动,而且这种联系对于传承社区文化传统也颇有益处。

(二)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纵向合作。

除了让学前儿童去小学校参加生活科的授业以及参加一些文体生活外,当前日本教育界正在考虑让中小学生去幼儿园和保育所体验生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同时,鼓励幼儿园教师与保育所的保育员(日本称“保育士”)考取小学教师的资格证书,并参加小学一年级的授课活动,使之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前做好儿童人小学学习的指导工作。

这样,通过孩子之间、教员之间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孩子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

(三)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教育委员会携手,构成一个综合的行政推动的整体。

社区儿童教育不再只是特定社区内的教育事业,并不局限于文部行政系统的范围,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文部科学省、邮政省、厚生劳动(劳动福利)省、农林水产省、环境厅、总务厅等行政部门均以各种形式承担了部分的任务。

此外,各种各样的民间教育团体也开展不同的社区儿童教育活动,与各行政部门、教育机关共同构成了一个网络式的行政体制。

二、日本社区儿童教育设施为了配合家庭、幼儿园及保育园的教育,日本的各社区也通过创办各种教育设施以及开展各种活动来促进社区的儿童教育。

日本社区儿童教育的设施,既有专门为儿童设立的,如儿童馆、儿童咨询所与家庭儿童咨询室、保健所与保健中心等;也有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的普通社会教育设施,如公民馆、儿童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

儿童馆是根据《儿童福利法》设立的儿童福利设施。

只要是社区的儿童,均可自由地游戏其间。

馆内一般设有集会室、游戏室、图书室、儿童交谈室等,有专门的儿童福利员指导小组活动,并为家长提供心理教育咨询。

从1963年开始,国家对儿童馆实施国库补助,儿童馆迅速得到发展。

儿童咨询所也是根据《儿童福利法》设立的儿童福利设施,规定各都道府县及指定城市至少要设立1所以上。

目前,日本全国大约有200所左右。

所内设专门的儿童福利士和心理检查员,为社区儿童提供咨询和指导。

家庭儿童咨询室则是在儿童福利事务所中设立的专门就家庭中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行咨询指导的机构。

保健所是根据《保健所法》设立的卫生保健机构。

规定每10万人就要设立1所,主要设立于都道府县及一些指定城市,其中的母子保健室负责婴儿的健康咨询指导工作,同时还要对各种儿童福利设施进行卫生指导。

保健中心则设立于各市镇村,到2001年末,日本全国已有2485个市镇村设立保健中心,总数达3381所。

所有从事社区儿童教育的工作人员,如儿童福利士、心理检查员、儿童福利员、家庭儿童咨询员等,一般具有儿童福利事业的专门经验,或为在大学内学过儿童福利、社会福利、儿童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专门人才,且均须经都道府县知事认可,方可获取此资格。

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的教育设施,也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事业。

日本博物馆往往包括历史博物馆、美术馆、文学馆、科学博物馆、水族馆、动植物园等,因此,也是日本儿童经常光顾的场所。

由于从2002年4月起,日本所有学校开始实施每周五日制。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全国有63%的公立博物馆在周六向儿童免费开放,而且其中90%以上都是每周开放。

儿童文化中心是日本社区中为儿童而设的社会教育设施。

作为文部省(现文部科学省)所管辖的教育设施,它是由国库补助而开始设置并以此为契机得以发展的。

中心内一般配备集会室、音乐室、图书室、科学展览馆、游戏室、绘画工作室,以及各种模型、标本、实验器材、视听器具等,主要开展学术讲座、讲演会、讲习会等活动。

公民馆则是战后日本设置的社区教育的综合性设施,其目的是“为市撕寸及其他一定区域的居民,开展各种有关适应实际生活的教育、学术及文化事业,从而谋求为提高居民的教养,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振兴文化生活,增进社会福利作贡献”。

公民馆是最贴近居民生活的学习设施,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便作为社区教育的中心而倍受重视,许多公民馆内都设有儿童室或保育室。

这些教育设施除了开展常规的教育活动外,常常参与各种国家规定的节日和传统性节日的庆祝与仪式活动,其中也有一些活动是组织儿童参加的。

此外,各地一般都组织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节日活动,以培养儿童的地区意识和爱家乡、以家乡为荣的精神,以及继承与发扬传统民间艺术的意识。

同时,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区性活动,也会使儿童逐渐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日本民族具有极强的团队精神,与其儿童期的这种体验也有一定关系。

三、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的新趋向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这种发展是全方位的,几乎与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均有关系。

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

自20M纪80年代中期日本提出“向终身学习过渡”的口号之后,作为日本教育改革的方向,终身学习备受关注。

从理念上看,终身学习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体,因此,终身学习应以家庭、学校、社会为空间场所,贯穿个体从生到老的各个时期。

这就必然对社区儿童教育提出新的课题。

1996年4月,日本终身学习审议会在《关于充实社区终身学习机会的对策》的答申报告中,要求“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司其职的基础之上,在学习的场所或者学习活动诸方面,将两者部分地融合起来,并形成一个教育青少年儿童的整体”。

二是社会的变迁。

近年来,人们学习欲望的增强、时代的变迁和因工业化、都市化而产生的地域社会的变化,以及由于核心家庭化、少子化、物质生活的极其丰富等带来的日本家庭的变化,使家庭教育职能日趋下降,这就为社区儿童教育提供了必要性;同时,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给个体的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也带来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女性家务劳动减轻、育儿时间缩短,为社区儿童教育提供了可能。

三是每周五日制的全面实施,意味着儿童将有更多的时间在家庭和社区生活。

因此,制定新的儿童学习指导要领、提高家庭的教育活力便成为日本社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就社区儿童教育的发展而言,以下几个趋向值得关注:其一,推行“全国儿童计划”(亦称“紧急三年战略”)。

该计划始于1998年,为期三年,主要是为了适应2002年开始全面实行的每周五日制。

其内容包括创设或整顿社区儿童教育环境,完善振兴亲子活动的体制,整顿儿童广播电台与儿童热线的运营,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儿童中心,充实与有关省厅联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儿童体验活动,调整儿童长期自然体验村的设置等。

其中儿童中心的迅速发展最为引人注目。

按照“全国儿童计划”,到2001年末,日本全国将设立1000所左右儿童中心。

据文部科学省最新的统计,截止到2002年3月,日本已设儿童中心983所,活动范围遍及全国2554个市镇村,可以说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从儿童中心开展的工作看,主要有儿童自然体验活动、以育儿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支援活动、收集社区和相关机构的情报资料编辑成杂志(每年4期,通过邮局或便利店送给儿童家长)、接受咨询等。

其二,对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援。

这是日本近期社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2001年3月,根据文部科学省提出的《二十一世纪教育新生计划》,p1日本国会讨论通过了《社会教育法》等法律的修正案。

这是继1959年与1999年之后的第3次修改,这次修改的重点之一便是提高家庭教育的活力。

比如,在第三条“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的任务”里增加了“促使家庭教育的向上发展”的条文;在第五条“市镇村教育委员会的事务”里,增加了“开设为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学习机会的讲座”的条文。

据此,各地区教育委员会以及公民馆等社会教育设施,纷纷通过讲座、集会等形式,以及奖励民间教育团体组织有关讲座或集会的方法,给儿童家长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学习机会。

其讲座、集会的内容大都有关儿童的身心发展、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娱乐体育等,讲师既有教育、心理或社会学方面的专家,也有医师、保健医生、新闻界人士或有经验的家长。

其三,国际儿童图书馆的设立及儿童读书推进运动的开展。

国际儿童图书馆从1995年开始筹备,2000年1月,在国立国会图书馆的上野分馆成立,当年5月,第一期开馆,2002年儿童节正式开馆。

这是日本第一所专门的儿童图书馆,内设儿童阅览室、世界之窗、故事室等,其职能主要有二:一是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图书中心,既为全国的儿童图书馆提供援助,也为从事儿童文化出版的专家们提供资料与情报;二是直接服务于社区儿童,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读物,使之关心读书、享受读书的乐趣。

儿童读书推进运动始于1999年8月,并经众参两院审议通过,将2000年定为“儿童读书年”。

此后,一些积极促进儿童读书的措施依次展开。

如2001年12月,公布《关于儿童读书活动推进的法律》,确定了儿童读书活动的基本理念及必要事项,强化学校、图书馆和有关民间团体、政府机关的联合,明确规定:“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都有义务推进儿童读书活动,从而改善儿童的读书环境。

”2002年,又发布《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基本计划》,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儿童读书日”。

此后,各地也纷纷制定详尽的推进计划,如开展儿童读书周活动、向各儿童设施赠送儿童图书、召开专门研讨会等。

其四,各种儿童教育支援活动的开展。

2000年,文部科学省开始实施“充实育儿支援网络”的事业,包括学习支援、保育支援、情报支援等事业,在具体措施上,增加学童保育所,建立与保健所、图书馆、公民馆、儿童馆等的联合支援体系,形成教育、福利、医疗等机构的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儿童教育活动。

如由全国保健中心联合会(简称“全保联”)主持的“健康亲子21世纪推进协议会活动”;为残疾弱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而开设的盲聋养育学校或特殊学级活动;每县设立一个儿童自立支援设施,为儿童提供个别指导,以培养儿童的自立意识;设立放学后儿童俱乐部;由幼儿园主持的“快乐育儿应援团”活动等。

四、评析及启迪日本社区儿童教育的实践为我们展示了日本儿童教育的另一个天地,尽管其蓬勃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我们暂时无法对其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但总体来看,以下几点对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或许有所启迪:首先,以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核心的儿童教育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