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最终版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a7436ab14e852459fb5736.png)
1、竞技体育的构成:①运动员选材②运动训练③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①竞争性②集群性③规范性④公平性⑤公开性⑥观赏性⑦功利性3、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②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③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④促进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⑤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⑦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4、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②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③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5、竞技能力的构成:1.1.体能(竞技表现,力量速度耐力)2.技能(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3.战术能力(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4.心理能力(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5.运动智能(知识运用)6、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本特征1①遗传因素②年龄③竞技能力因素④专项因素⑤个体因素8、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释义: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①训练目标的导向性与训练内容的趋向性②竞技需要的特异性与训练行为的专项性③竞技能力的层次性与训练手段的选择性训练学要点:①科学设立长远的和阶段的训练目标②依据专项能力结构特点确定训练的内容③围绕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选择训练的方法和手段④根据比赛特点安排训练负荷19、系统训练和周期安排原则释义:是指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①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②竞技能力形成的持续性与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③人体生物适应过程的周期性训练学要点:①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②分段组织系统训练过程的实施③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组合。
10、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途径①从专项训练实践中创新②在不层次训练理论指导下创新③从其他运动项目移植并创新④受多知识的启示而创新11、技能训练的意义①良好的体能是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efa49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6.png)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运动技能B. 运动训练过程C. 运动训练方法D. 运动训练效果2.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训练的基本组成部分?()A. 身体训练B. 技术训练C. 心理训练D. 营养训练3.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是指()A. 训练后的短暂疲劳B. 训练后身体机能的暂时下降C. 训练负荷超过身体适应能力D. 训练后身体机能的提高超过原有水平4. 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 反复练习B. 观察学习C. 理论知识学习D. 生理适应5. 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目的是()A. 避免过度训练B. 提高运动技能C. 增加训练负荷D. 减少运动损伤6. 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训练中的负荷控制?()A. 训练强度B. 训练量C. 训练频率D. 训练环境7. 运动训练中的心理技能训练不包括()A. 目标设定B. 放松训练C. 动作技术分析D. 自我谈话8. FITT原则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是指()A. 频率、强度、时间、类型B. 灵活性、强度、时间、类型C. 频率、个体差异、时间、类型D. 灵活性、个体差异、时间、类型9. 运动训练中,耐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A. 肌肉力量B. 肌肉耐力C. 肌肉速度D. 肌肉协调性10. 运动训练中,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循序渐进B. 个别对待C. 持续时间D. 合理恢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意义及其基本要求。
12. 描述运动训练中如何进行运动技能的诊断和评价。
13. 阐述运动训练中营养补充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运动训练中如何科学安排训练负荷,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15. 分析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作用及其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2. D3. D4. A5. A6. C7. C8. A9. B10. C二、简答题11. 周期化训练的意义在于通过有计划的训练阶段安排,使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状态,以适应比赛的需要。
体育科学:运动训练学题库知识点
![体育科学:运动训练学题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53d44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1.png)
体育科学:运动训练学题库知识点1、单选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是()的特征。
A、竞技体育;B、群众体育;C、学校体育;D、大众体育。
正确答案:A2、问答题运动训练计划按时间跨度的大小分为哪几种?答(江南博哥)案: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等。
3、单选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体育管理正确答案:B4、问答题试举例说明位移速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正确答案:位移速度:力量练习;重复练习;步频和步长练习;比赛法和游戏法练习。
5、问答题简述周期性训练原则的意义。
正确答案:1.整个训练和比赛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需要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加之训练与比赛会受到诸多的训练因素和非训练因素的影响,因此,训练和比赛工作就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就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精心的计划和实施。
在周期性基础上,便可以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将整个多年训练过程视做为一个大系统,将每年的训练和比赛视做为分系统,每个分系统又由许多分支系统构成。
这样便可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分工、实施与监控。
2.使运动员得到最佳发展使运动员得到最佳发展有两重涵义:第一,要能够挖掘出运动员的最大运动潜能;第二,要能够在每一年的重大比赛中出现最佳竞技状态。
前者是按照多年训练目标通过系统化地实现每个训练阶段的训练目标的必然结果,后者则是合理计划和完成年周期中每个小中周期训练目标的必然结果。
3.使训练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具有可操作性在周期性基础上,教练员对运动员经过多年训练可能达到的总目标心中有数,而且也清楚地知道每一年需要达到的分目标,以及每一个中周期、小周期乃至每节训练课的小目标。
从而非常清楚什么时候该怎样练以及练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练员实施训练计划并组织训练过程,另一方面也便于对每个训练环节的效果进行测定和评价,并根据反馈结果随时修正训练。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90e6e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5.png)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运动训练的生理机制B.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C. 运动训练的方法和原理D. 运动训练的社会学影响2. 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周期性原则D. 个性化原则3. 在运动训练中,FITT原则中的“F”代表什么?A. Frequency(频率)B. Flexibility(灵活性)C. Force(力量)D. Form(形式)4.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哪几个阶段?A. 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主阶段B. 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C. 入门阶段、进阶阶段、高级阶段D. 学习阶段、实践阶段、创新阶段5. 运动训练中,哪种类型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肌肉力量?A. 耐力训练B. 速度训练C. 力量训练D. 柔韧性训练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6.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7. 描述运动训练中如何实现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8. 论述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C.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的方法和原理的科学。
2. B.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周期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
心理学基础不属于基本原则。
3. A. FITT原则中的“F”代表Frequency(频率),指的是训练的频率。
4. A.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主阶段。
5. C. 力量训练是运动训练中主要目的是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类型。
二、简答题6. 周期化训练是指将运动训练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负荷,以适应运动员的生理适应和竞技状态的周期性变化。
其重要性在于能够合理安排训练负荷,避免过度训练,同时确保运动员在关键时刻达到最佳状态。
考研《运动训练学》 简答、论述题库
![考研《运动训练学》 简答、论述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4a6e614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8.png)
考研《运动训练学》简答、论述题库一、简答题1、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从而为国家和社会争取荣誉。
其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挖掘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等方面的潜力,提升其竞技能力的整体水平。
其次,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在竞赛中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的能力。
再者,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项目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最后,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和训练,积累比赛经验,提高运动员的比赛适应能力和竞技表现。
2、简述运动训练原则及其应用运动训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竞技需要原则: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比赛的需求来安排训练内容和方法,使训练与比赛紧密结合。
例如,在篮球训练中,根据比赛中频繁的身体对抗和快速的攻防转换,加强体能和对抗能力的训练。
(2)动机激励原则:通过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提高其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给予奖励和表扬等方式来激励运动员。
(3)有效控制原则: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训练按照预定的方向发展。
比如,定期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技术水平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训练计划。
(4)系统训练原则:将训练视为一个长期、连续、有序的系统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阶段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
例如,对于长跑运动员,要遵循基础耐力训练、专项耐力训练、比赛期训练等阶段逐步提高其竞技能力。
(5)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将训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周期,每个周期都有特定的任务和目标。
例如,准备期主要进行体能储备和技术改进,比赛期则重点提高竞技状态和比赛能力。
(6)适宜负荷原则:安排的训练负荷要适宜,既能够有效刺激运动员产生适应性变化,又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
![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93ed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d.png)
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运动训练学作为体育学科的重要分支,是研究运动员训练与竞技表现的科学。
考研真题在考察考生对运动训练学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反映了行业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
本文将针对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以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简答题部分1. 请简述运动训练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个体通过有组织的运动学习和身体适应的过程,以提高其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训练过程中的生理、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等方面,以及训练方法、训练计划和评价指标等。
2. 请简述核心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核心训练是指通过特定训练手段来加强和改善身体核心肌群的功能和协同作用。
其作用包括提高身体稳定性、增强运动效率、降低受伤风险等。
核心训练在各个运动项目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运动训练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3. 请简述运动训练中的肌肉力量训练原理。
肌肉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是超负荷和适应性。
超负荷是指通过外界刺激增加肌肉所承受的负荷,从而引起肌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适应性是指肌肉在超负荷刺激下逐渐适应,增强力量和耐力。
二、计算题部分1. 请计算运动员在20分钟负荷跑中的最大摄氧量(VO2max)。
根据给定的负荷跑速度和体重数据,利用运动生理学的相关公式计算出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max)。
2. 请计算某运动员在康复训练中需要进行的力量训练强度。
根据给定的运动员的最大肌肉力量数据和康复训练的要求,计算出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适当强度,并结合具体康复方案进行训练。
三、论述题部分1. 请论述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肺耐力、降低血压和心脏病风险等。
这主要通过运动引起的心率增加和心肌收缩力的增强来实现。
2. 请论述运动训练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运动训练对骨骼系统有积极的影响,包括增加骨密度、提高骨质量和增强骨骼的力学性能等。
这主要是由于运动引起的骨骼负荷和应力刺激导致骨骼组织的适应性改变。
自考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591c3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0.png)
自考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运动技能的掌握B. 运动表现的提高C. 运动员的体能发展D. 运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答案:B2. 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训练的基本组成部分?()A. 技术训练B. 战术训练C. 心理训练D. 休闲活动答案:D3. 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A. 增强运动员体质B. 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C. 培养运动员兴趣D. 完成训练计划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 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B.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C.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D. 运动训练的社会学基础答案:ABCD5. 运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 系统性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周期性原则D. 个性化原则答案:ABCD三、判断题6.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后,体能水平会超过训练前的状态。
答案:正确7. 在运动训练中,只要运动量足够大,就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8.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概念及其意义。
答案:周期化训练是指将运动训练过程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任务要求,划分为不同的训练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内容。
这种训练方法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使训练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避免运动员出现过度训练,同时通过不同阶段的递进,逐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五、论述题9. 论述运动训练中“负荷”的概念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答案:运动训练中的“负荷”是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包括训练强度、训练量、训练频率等。
负荷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适应和进步。
适当的负荷可以激发运动员的生理潜能,促进技能和体能的提高;而不适当的负荷则可能导致运动员过度疲劳甚至受伤。
因此,合理控制和调整训练负荷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六、案例分析题10. 某运动员在一次重要的比赛前,因为紧张和焦虑导致表现不佳。
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简答题总结
![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简答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c8c90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3.png)
XXX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简答题总结XXX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简答题总结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竞技体育的基本动因是人类天性中的竞争和求胜欲望,这种竞争和求胜欲望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中得到了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竞技体育是其中一种形式。
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百年的过程,从最初的业余爱好者运动到现在的职业化、商业化竞技体育,这一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贡献。
竞技体育构成: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管理人员等组成部分,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竞技体育的完整体系。
竞技体育的特点:竞技体育的特点包括运动员的专业化、比赛的竞争性、裁判员的公正性和管理人员的组织性等,这些特点使得竞技体育成为了一项高度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运动。
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竞技运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包括科学性、系统性、个性化和多样化等,这些特点使得运动训练更加科学、有效和具有针对性。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运动训练的规律和方法,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运动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包括研究运动训练的理论和实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方法,以及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并提高其竞技水平。
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训练目标的确定、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训练效果的评估等,这些内容是项群训练理论的核心。
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在于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计划,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为运动训练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包括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和比赛经验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决定运动员的成绩。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99166a561252d380eb6e75.png)
运动训练简答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 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1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3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④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考研《运动训练学》 简答、论述题库
![考研《运动训练学》 简答、论述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0142de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8.png)
考研《运动训练学》简答、论述题库1. 运动训练的定义和目的运动训练是通过有目的、系统的身体运动,改善个体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表现能力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提高运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以及提高竞技表现。
2.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个体差异原则: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训练计划。
(2)超负荷原则:要求所施加的训练负荷超过个体的适应水平,以刺激机体产生正向适应。
(3)逐渐递进原则:训练负荷应逐渐递增,不宜过快或过慢。
(4)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各种训练方法,使训练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3. 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1)技能训练: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包括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2)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体能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等方面的训练。
(3)战术训练: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和应变能力,以应对不同比赛情况。
(4)心理训练:通过心理调节和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4. 运动训练方法的选择与应用选择合适的运动训练方法是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
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对象,可以选择以下训练方法:(1)循序渐进法:在难度逐渐增加的基础上进行训练,适用于初学者或基础较差的人群。
(2)周期化训练法:将训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周期,并根据不同周期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适用于竞技运动员。
(3)波浪式训练法:以波浪形式交替高强度和低强度训练,适用于中长跑和耐力项目。
(4)间歇性训练法:在运动与休息之间进行交替训练,适用于爆发力和速度要求高的项目。
5. 运动训练中的评价指标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和训练目标,可以选择以下评价指标进行训练效果评估:(1)身体成分指标:包括体重、体脂率、肌肉质量等。
(2)力量指标:包括最大力量测试、肌肉耐力测试等。
(3)速度指标:包括短跑成绩、起跑反应时间等。
(4)灵敏度指标:包括敏捷性测试、反应时间测试等。
(5)耐力指标:包括有氧耐力测试、乳酸阈值测试等。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c3a1a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3.png)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哪方面内容的学科?A. 运动生理学B. 运动心理学C. 运动训练方法学D. 运动生物力学2. 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B. 增强身体素质C. 预防运动伤害D. 促进健康发展3. 下面哪个不属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A. 个体差异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适应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4. 下面哪个不是运动训练的方法?A. 高强度间歇训练B. 微循环训练C. 冻结训练D. 技术训练5. 运动训练的周期是由哪几个阶段组成的?A. 筹备期、基础期、竞争期、转化期B. 准备期、基础期、竞争期、恢复期C. 筹备期、基础期、竞争期、恢复期D. 准备期、基础期、竞争期、转化期二、判断题1. 运动训练只关注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其心理状态无关。
(×)2. 运动训练学是指运动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技术。
(×)3.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成绩,并且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4.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差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
(×)5. 运动训练的周期可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三、简答题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方法学、运动训练评价学等方面。
2.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简要介绍。
答: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差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个体差异性原则认为每个运动员都有其个体差异,需要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训练计划;适应性原则强调运动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刺激适应机体,使运动员适应更高强度的训练;多样性原则指运动训练应该有多样性的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全面发展;持续性原则强调运动训练应该是连续和持续的,不能中断。
3. 运动训练的周期是如何划分的?答:运动训练的周期一般由筹备期、基础期、竞争期和转化期组成。
大一运动训练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一运动训练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d1bf4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5.png)
大一运动训练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一运动训练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运动技能B. 运动训练方法C. 运动训练规律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是什么?A. 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B.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C. 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渐进性原则C. 个体差异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答案:D4. 运动训练计划通常包括哪些内容?A. 训练目标B. 训练内容C. 训练方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运动训练中,周期性训练的目的是?A. 避免过度训练B. 保持训练的连续性C. 促进运动技能的巩固与提高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运动员。
(对/错)答案:错2.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运动技能的培养。
(对/错)答案:错3.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了系统性、渐进性、个体差异性,但不包括周期性。
(对/错)答案:错4.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不需要考虑运动员的个人特点。
(对/错)答案:错5. 周期性训练可以促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
(对/错)答案:对三、简答题1. 简述运动训练学的基本任务。
答案:运动训练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运动训练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同时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
2. 描述运动训练中周期性训练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周期性训练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训练阶段和比赛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注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专项训练阶段重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能和战术水平,比赛阶段则侧重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调整和比赛成绩的提高。
3. 解释运动训练中系统性原则的重要性。
答案:系统性原则要求运动训练是一个有序、连贯的过程,包括训练目标的设定、训练内容的安排、训练方法的选择等,都需要系统化、科学化,以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运动训练学》习题与答案
![《运动训练学》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80d34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0.png)
《运动训练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主要包括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方法与手段、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运动能力的提高与保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等内容。
2. 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通过反复练习和训练,使一系列动作或技能形成自动化、稳定的反应模式。
3. 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是指在运动训练后,机体的能量储备、物质代谢和功能状态不仅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来的水平。
4. 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训练,以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运动表现。
5. 比赛策略:比赛策略是指在比赛中,运动员或教练员根据对手的情况、比赛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出的争取胜利的行动计划和方法。
二、填空题:1.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个体化原则、______(渐进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
2. 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训练、体能训练、______(心理训练)和战术训练。
3. 力量素质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和______(相对力量)四种类型。
4.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三大基本要素是运动员、教练员和______(训练条件)。
5.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运动员训练)的规律及其应用。
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D)A. 系统性原则B. 周期性原则C. 个体化原则D. 随机性原则2. 下列哪种力量素质主要反映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B)A. 最大力量B. 快速力量C. 力量耐力D. 相对力量3. 在运动训练中,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直接训练法?(C)A. 完整训练法B. 分解训练法C. 模拟比赛法D. 加难训练法4. 下列哪种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A)A. 间歇训练法B. 持续训练法C. 循环训练法D. 渐增负荷训练法5. 下列哪种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素质?(C)A. 大重量训练法B. 爆发力训练法C. 中小强度持续训练法D. 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ABCD)A. 运动员的选材B. 训练方法与手段C. 运动能力的提高与保持D.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2. 下列哪些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因素?(ABCD)A. 技术水平B. 体能状况C. 心理状态D. 比赛策略3. 下列哪些是力量素质的类型?(ABCD)A. 最大力量B. 快速力量C. 力量耐力D. 相对力量4. 下列哪些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ABCD)A. 系统性原则B. 周期性原则C. 个体化原则D. 全面性原则5. 下列哪些是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ABCD)A. 技术训练B. 体能训练C. 心理训练D. 战术训练五、判断题:1.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员训练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bac013f49e314332396893b6.png)
一、简答题力量训练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点事项。
(A、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
B、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
C、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
D、儿少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理论训练。
)在训练实践中,贯彻适宜负荷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答: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
1.负荷量的评价指标(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2.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大小通过练习的速度、远渡、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
三、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
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有哪些?客体因素有哪些?答:主体因素有: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
2.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欲协调能力。
3.感知觉能力。
4.动作机能的贮存数量。
5.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客体因素有:1.竞赛规则。
2.技术环境。
3.设备与场地。
在训练实践中恢复手段有哪几类?举例加以说明。
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
2、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
3、营养学恢复手段。
心理学恢复手段。
如;水浴‘蒸气浴、盐浴、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气功、生理反馈等。
在组织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
2.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合性的专项准备活动。
3.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
4.安排作用于同一机能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破浪型的变化。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怎样增加运动负荷?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答:1、负荷的增加是直线上升的。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004f7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3.png)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运动技能B. 运动训练过程C. 运动生理学D. 运动心理学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训练的基本组成部分?A. 技术训练B. 战术训练C. 心理训练D. 娱乐活动答案:D3. 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什么能力?A. 身体素质B. 运动技能C. 竞技能力D. 心理素质答案:C4. 运动训练学中的“周期化训练”是指什么?A. 按照运动项目的特点安排训练内容B. 按照运动员的年龄和性别安排训练内容C. 按照年度比赛计划安排训练内容D. 按照运动员的个人偏好安排训练内容答案:C5. 在运动训练中,如何科学地安排训练负荷?A. 随意安排B. 根据运动员的个人偏好安排C. 根据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安排D. 根据教练员的心情安排答案:C6. 运动训练中,对于运动员的恢复训练,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恢复训练是训练过程的一部分B. 恢复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C. 恢复训练就是让运动员休息D. 恢复训练包括营养补充和心理调整答案:C7. 运动训练学认为,运动员的训练应该遵循什么原则?A. 个人偏好B. 教练员指导C. 系统性和循序渐进D. 随意性答案:C8. 在运动训练中,如何提高运动员的耐力?A. 增加训练强度B. 减少训练量C. 延长训练时间D. 增加训练频率答案:D9. 运动训练中,对于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B. 力量训练应该多样化C. 力量训练应该只使用自由重量D. 力量训练应该结合运动员的技术特点答案:C10. 运动训练学中,对于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心理训练是不必要的B. 心理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C. 心理训练只对某些运动员有效D. 心理训练会增加运动员的负担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答案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8774a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2.png)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答案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运动。
2.竞技需要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5、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计谋和行动。
6、致胜规律:所谓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有优异运动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7、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答: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答: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
答:①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②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③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4、体能训练的意义。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题库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ad28d65dbed5b9f3f90f1c8a.png)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考研运动训练学简答、论述题库
![考研运动训练学简答、论述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4a025b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a.png)
考研运动训练学简答、论述题库1. 什么是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体育运动和日常工作、生活中所需的负荷和强度下,通过各种体能指标的测试,反映出个体的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
它包括了各项身体机能的发达程度,如耐力、速度、柔韧性、爆发力等。
2. 什么是运动柔韧性?如何评估柔韧性?运动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在运动时的可伸展能力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评估柔韧性可以采用伸展试验,如坐位前屈、站立前屈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个体的柔韧性水平,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3. 有哪些影响身体耐力的因素?身体耐力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程度、肌肉力量的发展、肌肉疲劳的程度、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等。
此外,体脂肪含量、年龄、性别等也会对身体耐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列举几个提高速度的训练方法。
提高速度的训练方法包括爆发力训练、功率训练和速度耐力训练。
爆发力训练可以采用起步训练、跳高跳远等动作进行;功率训练可以通过重量训练、快速推举等动作进行;速度耐力训练可以采用间歇跑、重复跑等方式进行。
5. 什么是肌肉力量?如何进行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力量是指肌肉组织产生的力量。
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使用负重器械进行重量训练,如哑铃、杠铃等;也可以采用自重训练的方式,如俯卧撑、深蹲等。
训练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和训练次数,并渐进增加负荷,以提高肌肉的力量水平。
6. 为什么需要有准确的动作技术?准确的动作技术可以减少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运动损伤的风险,提高动作的执行效率和运动表现。
通过正确的动作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肌肉的力量,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
7. 如何评估个体的心肺耐力水平?评估心肺耐力水平可以采用有氧运动试验,如跑步机试验、踏步试验等。
通过监测个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率、氧气摄入量等指标,可以了解个体的心肺功能水平及耐力水平。
8. 什么是爆发力?如何训练爆发力?爆发力是指在瞬间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运动训练学的研究目的及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答: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主要任务:①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共性规律②深入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③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发展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去。
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2、简述运动员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答:运动员的起始状态标识着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对起始状态的诊断在运动训练中起重要作用。
①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②对训练工作效果即实践额检查评定③实践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3、在训练中如何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答:①正确理解负荷的松成②渐进式增加负荷量度③科学地探求负荷的临界值④建立科学的诊断体系⑤处理正确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简述运动员体能及体能训练基本要求?答: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重要构成因素。
要求:①合理的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②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智能训练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似③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④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⑤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体能手能又比较单调枯躁。
5、简述比赛类型及其主要任务答:①竞技性比赛任务:创造理想的训练成绩,实现训练目标②训练性比赛。
任务:在比赛条件下,培养和发展运动员专项所需要的某种能力或综合能力。
③检查性比赛:检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与稳定性水平,专项素质发展情况,阵容安排的适宜度,战术设计的价值和配合的熟练程度。
④适宜性任务:提高运动员对重要比赛的场地、气候、对手、观众及裁判等各方面条件的适应能力。
论述题1、试论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答: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现代运动训练也呈现出鲜明特点。
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与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与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2、试论述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答: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能力的能力,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
力量训练基本方法:①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包括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和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工作②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③等动收缩训练④超等长收缩训练训练手段:①负重抗阻练习②对抗性练习③克服弹性物体练习④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⑤克服外部阻力的练习⑥克服自身体重练习⑦电刺激3、试论述大周期中准备期训练计划要点?答: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①第一训练任务和时间基本任务: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训练衡量标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能否获得有意义的提高。
第二个任务:逐渐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表现在准备时期所提高的基础能力开始向专项需要方向转化、集中。
第二训练方法、手段、负荷特点方法:持续训练法和间隙训练法为主,特点是负荷量大,强度相对小②运动员通过采用专项的和全面的训练手段,逐步加大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反应,促进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全面地或有重点地提高,为运动员在进入竞赛时期后逐步形成良好的竞技状创造良好条件,准备时期时间一般地讲全年单周期安排中为5—6个月,双周期安排中为2—3个月,三周期安排的参赛大周期中仅为4—6周,运动项目性质不同准备时期时间也不同。
1、运动员训练水平包括哪些方面?答:训练水平是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常可用于表达教练员训练工作能力2、贯彻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答:A、负荷量的评价指标 B、负荷强度评价指标①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②渐进式增加负荷的量度③科学地探求负荷量的临界值④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⑤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关系3、何谓间歇训练法?答:间歇训练法是指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4、产生运动素质转移原因主要有哪些?答:①有机体的整体性②动作结构的相似性③能量供应来源统一性以上三个原因,相互相联系,共同作用于运动实践运动素质转移分为①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②同类转移和异类转移③良好转移与不良转移④可逆转移和不可逆转移5、什么是战术?它是哪些部分组成?答: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竞技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构成。
1、贯彻周期性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答:第一,掌握各种周期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所其区分为多年周训练同期、年度训练周期、大训练周期、小训练周期及日训练周期这样几种第二,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比如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这样4种类型。
为适应不同任务而制度定的种种相应的周训练计划,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负荷变化特点。
第三,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周期安排原则的依据是人体竞技能力变化和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其中,后者是决定训练大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前者是变异因素,要求教练员不仅能使运动员具有所需要的竞技能力,而且能使之在预定时间里把这种能力是充分地发挥出来。
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第四,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整个训练过程中不同时间跨度的周期组成了一个连续以展的过程,因此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周期之间衔接。
2、运动员训练中为什么一般训练要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答:一般训练要适应专项训练要求,重点突出并能反映专项的特点,例如:秋千交脚马等项目,技术比较复杂,对协调性要求较高,应较多采用一些发展协调性能力人柔韧性练习,以及有利于掌握专项技术的一些练习手段。
一般训练水平的发有正确的目的,要能确的目的要有有效地提高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生长教育,改善体型,全面展身体素质,有利于促进运动员,掌握专项技术的一些练习手段。
一般训练的训练手段的选择有正确的目的,要能有效地提高各器官撰稿人的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改善体型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有利于促进运动员掌握专项技术的练习实现非专项技能向专项能转变。
在全年和多年训练过程中,合理安排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重二者的重要性根据对象水平,年龄、项目特点等不同而异,初学者而低水平少年儿童的基础阶段主要进行一般训练,水平高的少年儿童专项的比重适当增加,但都要重视一般训练。
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组织方法灵活多样,符合少年儿童的个性心进特征,两者既可分开安排,也可结合进行,在练习和组合上可以编成成套的练习也可采用循环练习的方式,使两者机结合起来。
1运动训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性与各于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与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与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持的全面性与导向性2、运动员训练水平包括哪些方面?答:训练水平是指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能力的发展程度,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能力。
3、简述竞技状态的定义和表现答:为了在重要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运动员总是求通过科学的训练与地动员机体潜力,把自己在训练中获提的竞技能力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创造优的成绩。
运动员参赛的准备状态叫况技状态表现:形成阶段:对训练负荷的应答性提高保持阶段:动员心理、生理能力的潜能,各系统高度协调消失阶段:机体拒绝继续高强度工作4、安排身体训练必须贯彻哪些基本要求?答:①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②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练③身体形态训练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④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善身体形态5、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要注意哪些方面问题?答:①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的关系②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③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要求④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关系⑤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关系⑥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⑦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⑧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⑨重视运动技术创新二、论述题:1、以单周期为例,谈谈全年训练负荷安排总趋势答: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年度单周期安排,在单周期年度训练中,准备时期和比赛时期延续的时间较长,容易出现生量负荷的过度累积,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下降,所以在训练实践中,人们常常把每个时期又分成几个阶段,并常常在长此比赛时期的中间加一个短时间的调整,这种安排又称为单周期双高峰安排。
2、什么训练法叫间歇训练法?它有哪些构成因素?使用时应注意什么?答?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练习的训练方法。
构成因素: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1、简述竞技体育的特征?答: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竞争性②规范性③公平性④群体性⑤分开性⑥观赏性2、简述动作要素包括的内容?答: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3、简述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内容?答:①十分注意呼吸问题②无氧耐力训练应以有氧耐力为基础③根据专项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④意志品质的重要性⑤控制体重的重要4、以分类图的方式说明技能转移的种类?答:正转移,负转移,直接转移,间接转移,纵转移,横转移,须向转移,逆向转移5、教练员应具备的条件?答:①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②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认识③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④适应于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三、论述题:1、论述负荷和恢复与训练适应的关系?答:负荷的量和强度构成了负荷的整体,它们彼此依存而又相互影响,任何负荷的量都是以一定的强度为条件而存在的,任何负荷的强度又都以一定的量为其存在的必要基础,一个方面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另一方面相应变化。
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正是由运动训练能引起超量恢复效应,使得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成为可能并为之奠定了物质基础。
所以,运动训练中的恢复,并不是满足于回到先前水平的恢复,而是要追求超量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