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与物理化学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化学、物理、关系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也渗透于化学和物理领域的方方面面,这样便形成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的化学哲学和物理哲学。
引言
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词的原义来说,它是指客观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的广义来说,就被称为自然辩证法的这个科学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它不仅研究白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研究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论。
由于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日益被揭示出来的,所以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是密切相联而不可分的。
物理学和化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
它们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是以对物质作终极分析为中心的学科,与一切科学一样,以还原性认知为主。
但终极分析只是学科的中心,其外围与其它学科密切交叉,没有明显界限。
只见中心无视外围的物理观是唯还原论或唯科技论,或曰“唯物理论”。
物质是表现同异变化的宇宙本体,宇宙总体没有两个时刻全同。
作为总体宇宙的物质,最基本的性质却在微观层次上。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宇宙无外,无与伦比,无所谓规律;波粒无内,比类全同,无以作信息。
作为物质实际存在方式,信息的实质在多不在一。
此所以分析与整合不可分割。
正文
一、自然辨证法
(1)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2)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自然观;自然科学认识的辩证法,即认识论;自然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即科学观。
其中,自然观部分集中论述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和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
认识论部分则主要探讨了自然科学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和检验标准,并论述了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假说、演绎、归纳等方面的问题。
在科学观部分主要论述了自然科学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它的体系结构和发展的规律性问题。
这三个部分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而确立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框架。
以物质为研究对象的化学领域,可以说无时无处不与自然辩证法有关,反之,自然辩证法也渗透于化学领域的方方面面,这样便形成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的化学哲学。
如果我们能用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化学中的问题必将对化学的学习研究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物理哲学
大量事实表明,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大量事实表明,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有人统计过,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及医学奖,甚至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学的背景;——这意味着他们从物理学中汲取了智能,转而在非物理领域里获得了成功。
——反过来,却从未发现有非物理专业出身的科学家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事例。
这就是物理智能的力量。
难怪国外有专家十分尖锐地指出:没有物理修养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对于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来说,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的假设选择,理论的数学展开,理论与实验的比较是与实验定律一致,是物理学理论的唯一目标。
三、化学哲学
(1)化学本体论。
①物质的组成。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基础科学。
这是由它所研究的对象物质所决定了的,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化学与整个世界及其规律总的看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因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它都是存在着的,正如列宁所说:“唯物论的基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存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
”只有首先承认物质的存在,才是研究化学问题的唯一正确的出发点。
应该说我们目前的技术已经到了只要是物质,我们的化学检验技术就能确认任意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也就是说,在化学家看来,不管是什么,只要是看得到摸得着的物质,都逃不脱100多种元素的范围,逃不出三种基本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②物质的结构。
关于结构,我们目前能够明确的是主要是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三方面。
原子结构是所有结构的基础。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原子结构相当于混凝土,分子结构相当于预制件,晶体结构就相当于建筑物,宏观物质相当于一座大型城市。
不同的物质不外乎是元素原子的不同组合,可以这样说,四种微粒,四种作用力,构成了物质世界。
(2)物质的性质。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绝对性和个性、相对性的关系,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之中包含着普遍性。
许多物质的性质制法等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表象,是果,结构是本质,是因。
(因果律是构建自然科学大厦的基石。
)我们无法尽知所有物质的性质,但我们可以在每个物种中找到一两个代表物加以研究记忆,找出相似点和递变规律,比如,烷烃中的甲烷,烯烃中的乙烯,酯类中的油脂,等等。
但是这仍然没有接触到本质,最有本源意味的是关于元素周期律的研究。
透彻了解了周期律和周期表,就找到了化学的核心主线。
在周期表中,可以找到元素的“家族”,明白了物质性质千奇百怪的原因以及一般规律。
在每个“家族”中找一两个元素作代表,详细研究它的存在形式、单质、氧化物、氢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以及盐类,对于不同的物质又分别研究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等等。
这样,只要详细学习了极少数的物质,依据“相似性”(或者叫“通性”)、“特殊性”和“递变规律”三种方式就可推导出同一“家族”的其它物质的相关知识。
可以说,“相似性”、“特殊性”和“递变规律”是学习研究化学的最基本武
器。
四、物理学、化学与自然辩证法的结合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
二十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
列宁看到了这一深刻变革的开端。
综观二十世纪的自然科学,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1905年)和广义相对论(1915年),更新了经典物理学关于物质、运动、空间、时间、质量、能量的概念,从普郎克的量子论(1999年)、波尔的量子化的原子结构理论(1913年)到薛定锷、海森伯的量子力学(1925年、1926年),揭示了崭新的、不同于宏观物理学规律的微观物理学规律;对基本粒子的相互转化和更深结构层次的研究,对各种相互作用统一的研究,显现了物质的深远的无限性和深刻的统一性;宇宙论的研究把演化概念推到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异次(元素和基本粒子的演化);生物学的研究借助于现代物理学和化学,从四十年代开始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这方面研究的不断发展使人类开始真正揭开生命活动和遗传现象的秘密;从电子计算机的制成(1946年)逐步发展到人工智能的探索,为思维科学的研究开辟了新天地。
但是,在科学发展的衰老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如果仍然停留在中级自然辨证法基本精髓的层面上则是错误的。
比如说,二十世纪末人们仍然运用经典力学去研究“黑体辐射”检验事实是错误的,一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末再继续运用量子力学和画蛇添足的量子动力学去研究基本粒子结构也是不对的。
结语
二十一世纪,自然科学一方面向纵深发展,敲开了原子的大门,进入微观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从太阳系、银河系到河外系和总星系,展开了宇观领域的研究。
这表明现代科学在向分化发展;与此同时,又由于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作渗透日益明显,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和技术,所以说现代科学又在向综合的方向发展。
自然辩证法帮助我们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各门学科的关系,找出它们的结合部、生长点,以期突破一点,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