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再生产和人口总体变动的统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死亡:人的死亡是作为生物生命活动的终结。影响生物活动的自然条件的内在规律直接 制约人口死亡。体制和抗病能力的强弱是关键。再如,妇女的平均预期寿命都高于男子这 里有生物学因素的作用,目前医学界对此仍未能做出科学的说明。
②生育:人口的体制和智力发育与生物学规律有密切关系,血缘远近对后代体制和智力的 发育有重大影响。/ 妇女的生育能力,受孕的概率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生物学内在规 律所决定的。15-49,10月,42个
家庭人口再生产和社会的人口再生产
家庭人口再生产:家庭人口的世代更替和不断延续的过程 社会人口再生产:社会的总人口不断更替,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延
续和发展的过程。
关系:1)微观基础和有机构成。 2)制约家庭人口再生产的因素通常也制约着后者。
区别:1)二者涉及的人口规模有很大的差异,观察角度和范围有很大差 异 2)不同的家庭的人口再生产的变动有可能会完全不同,扩大、缩 小、中断。而后者的趋势总体上是一致的,一般不会中断。 3)两者之间可能发生矛盾 由此看出:人口再生产具有社会的整体性和家庭的个别性
当R g>1时,人口再生产表现出扩大再生产的形态,R g<1时,人口再生产表现出规模缩小的特点,R g=1时,表现出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人口的净再生产率
当粗再生产率=1时,其实净再生产率是〈1的,因为女儿在 成长过程中,有一部分人会死亡,扣除了女性婴儿死亡 比例后的女儿一代人和母亲一代人的比例,才是人口净 再生产率。
R n=δ∑[f(i) p(i)] 其中F(i)是分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率,δ(i)为分年龄组妇
女生育的子女中的女婴比重,p(i)是女性生命表中l(i)/l(0), i岁组的平均存活概率。
人口净再生产率比粗再生产率更好地反映了一个人口总体繁 衍的状况。
净再生产率NRR:平均一个妇女一生生育的能接替母亲生育 职能的女孩数来表示,实际上就是女儿一代人数和母亲 一代人数之比。B1/B0
人口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人口再生产:人类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物质资料再生产: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关系:基础;都是社会再生产的组成部分

区别:

1)生产的最终结果不同: 人 和 物

2)实现的基本单位不同:家庭 和 企业单位

3)生产的周期长短不同:母女两代人的平均世代间隔,或某一代生育女儿时的平均
人口增长的惯性:一个长期高于更替水平的替代率一旦降至更替水平生育率,如果不 考虑迁入迁出及其对年龄性别和原生育率水平的影响时,人口要经过近乎等与其人口 平均预期寿命的一个时期才能停止增长,达到一个近似静止人口的状况,即高水平到 更替水平时,不会马上降低,低水平到更替水平时,不会马上增加。这就是人口惯性。 人口的惯性作用还表现在人口再生产的周期波动上。假定某个年度或世纪出现了生育 高峰,过20多年后必将出现另一个高峰,例如,1963年中国的出生人口由2,900多万。 但由于这批人生育时期会分散到不同年份,生育高峰会低些。再过一个周期还有高峰, 但峰势更小。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
所谓人口再生产类型是指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并由二者结合而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特征。
1. 原始人口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是通过劳动 占有自然界生成的可供人们生活之用的物质资料,这种经济称为占有经济。)存在于 社会生产力及其低下的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原始社会,并和生产力及其低下的采集、狩 猎经济相适应。 它的人口自然变动特征适合高的死亡率和可补偿死亡率得很高的出生 率,以及很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寿命和世代间隔都很短,世代更替迅速,人口 的增长呈相对静止状态
所以说, 前者比后者更完整地体现了人口发展的内容。 而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的转变则以人口自然变动为核心和主体。 离开特定的人口自然变动状态和特定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难以说明
人口转变。所以后者是前者的核心构成部分
人口再生产的衡量
人口再生产(繁衍)的趋势 人口再生产(繁衍)的速度
人口的粗再生产率
人口再生产和人口总体变动的统计分析
人口总体的变动
前面我们讨论过了人口静态统计的年龄、性别和社会结 构指标,和人口动态统计的出生、死亡、婚姻和迁移。 这些指标都只能反映在某一段时期(如某一年)人口变 动的规模,是针对个人的人口事件发生特征。
更长的时间跨度下来分析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则 需要了解整个人口发展的趋势。人口再生产就是研究人 口整体运动中的规律性。
人口再生产的概念
人口再生产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 然属性是指它的自然过程,即世代更替和 延续的人口不断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 生命过程。社会属性是指它的社会过程, 即人口再生产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特 别是一定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来实现的 过程。
人口再生产也包括:简单再生产、增长的 再生产、缩减的再生产
人口的再生产率Rr:女儿一代人口数和母亲一代人口数的比,也可以用平均一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女孩数 来表示,因此也可以称为人口繁殖率。
意义: 只有育龄妇女才能承担生育子女的任务,母亲一代的生育职能只能由女儿一代来继承,为来接替 母亲生育职能的女儿数量越多,人口生育率就有可能越高,再生产扩大的可能性就愈大。 >1,=1,<1
Baidu Nhomakorabea
影响人口再生产的社会因素
内涵是指除生物学因素以外的经济、婚姻家庭、文化教育、宗教信 仰、道德、医疗卫生、政策法令等诸方面的因素,即是生产关系和 生产关系决定的包括上层建筑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
经济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是指生产 关系的性质对生育和死亡的制约作用。生产关系决定的经济活动的 利益对人口生育的影响。在现代和手工劳动时期,家庭的经济利益 是不一样的。
2. 传统人口再生产(基本上还属于简单再生产,但后期已存在扩大再生产的潜能): 存在于奴隶世代、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初期的传统农业社会,并和以手工劳动为 基础的农业经济相适应。它的人口自然变动特征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较前略有下降, 但仍保持较高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仍保持较低的水平,平均寿命和世代间隔逐渐有 所延长,人口增长在长期波动中缓慢的前进。
人口再生产的概念
人口再生产就是繁衍. 人口再生产是人口状态的总体变化,就是人口不断生产
出来,同时不断死亡的这个流动的过程。 人口再生产研究主要研究这些人口状态的人口数量、人
口性别、分年龄人口数量等人口状态要素在长期发展变 化的人口中表现出的规律,以及出生、死亡、婚姻和迁 移间接地对人口再生产过程发生影响。 人口生产包括原有人口生命的生产和新一代生命的生产, 即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这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互相依 存、互为条件又互相制约。人口的再生产是指人口新一 代的出生、成长和老一代的衰老、死亡不断重复、人类 自身得以延续和发展(数量和质量)的世代更替过程。
文化教育:生产婴儿数、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人口质量,等等
医学进步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各种疾病致死的死亡率下降,是实 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婚姻观和生育观、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法 令法规(计划生育)。
政治环境: 战争和平(中国封建社会:王朝的兴亡更替)
如果生育的都是男性,人口再生产就会中止,只有女性才能承担母亲的生育职能,承担繁衍后代的任务。 因此女儿一代人和母亲一代人人口数的比重为粗再生产率。
R g =∑(f(i)*δ(i))
F(i)是分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率,δ(i)为分年龄组妇女生育的子女中的女婴比重 假设δ(i) =δ(其实这一假设是存在问题的) 因此,R g =δ∑f(i), 粗再生产率为妇女总和生育率和出生婴儿中女婴比重决定的。
更替水平的再生产率
用总和生育率来表示。总和生育率:当其处于更替水平(2.1个孩子),表示人口再生 产规模不变,采取简单再生产模式,〉2.1,扩大再生产模式,〈2.1 缩减再生产模式。
人口更替水平大于1,表明这个人口总体在再生产过程中将有所增加(扩大的人口再 生产),更替水平等于1,表明人口总体维持简单人口再生产的态势;当更替水平小 于1时,意味着人口再生产将呈现缩减的趋势。一般来说,当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2.2 时,人口的更替水平为1,可以保持人口的简单再生产。
而我们所要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作为人口总体长期 性的变化,例如人口平均发展速度,人口年平均增长速 度。人口个体的生老病死在总体上表现出的世代更替。 就是人口再生产,用一个中文词来表述,就是繁衍。
三个分析的问题
人口再生产的概念和内涵 人口再生产的衡量和统计 人口总体变动的统计和数学模型
人口再生产转变的五个阶段
人口转变和人口再生产的关系
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转变过程,也就是在不 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人口的出生、死亡、自然增长的不同状况 为标志的,从低级向高级阶段的转变的过程。
总的说来,人口的转变的内涵比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的内涵要广, 人口转变更多的包含生育行为,包含死亡,包含生育观,包含人口 结构变动,包含迁移。
③性别结构:从生育的角度: 它对人口的婚配和生育行为的影响十分明显,人口的性别比 长期失调,最终必然会造成婚姻关系失调,进而影响社会人口整体生育过程的良性循环--育龄妇女的数量和变动趋势。/ 从死亡率的角度:女婴和孕妇
④年龄构成:通过年龄构成的分析可以说明人口的发展趋势。 人口年龄构成既是从前人口 在生产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的起点。历史上原有的出生率生育率和 死亡率的变动决定了现存的人口年龄构成的状况和特点,而现在的人口年龄构成由会通过 生育人群的数量和比重,特别是育龄妇女的数量和比重,分年龄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分年 龄的死亡率等影响今后的人口再生产过程。所以,要想优化人口再生产的规模、速度和发 展趋势,就必须调整、完善和优化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0-14的女性关系着未来的生育。
年龄。现在我国的已超过20年。后者如以生产两批最终产品的平均间隔的时间来计
算一般为一年左右。(以下详述)

4)前者有惯性作用:惯性; 来源于人口的年龄结构:如果是一个不断增长的人口,
人口的增长率原来比较高,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应比较年轻,即使现在的生育率下降
到替代水平甚至以下,由于未来的育龄人群大,出生人口仍将多于死亡人口,人口
将持续增长一个时期。反之,如果是一个不断下降的人口,其人口的增长率原来比
较低,人口的年龄结构比较年老,即使现在生育率上升到更替水平甚至以上,出生
人口仍将少于死亡人口,人口在一定时期仍将减少。还表现为人口再生产趋势具有
周期重复性,一个生育高峰和低潮在二十几年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重复出现。(以下
详述)
影响人口再生产的生物学因素
人口转变还包括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转变。人口发展由低级到高级 阶段的转变,人口自然变动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过渡到高出 生、低死亡、高增长,再过渡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势必伴 随着人口年龄构成由年轻型、成长型到老年型的转变。包含着抚养 系数的增加。
人口转变还包括括人口文化素质,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死 亡率的转变。
3. 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它的特征是 死亡率已降低至较低的水平,而出生率的下降却大大滞后于死亡率,从而使人口自然 增长保持较高水平。这种类型的人口再生产基本上属于扩大再生产。
3. 现代人口再生产(趋向于缩减再生产):存在于产业革命完成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和 社会主义社会,并和以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化经济相适应。低 出生率、低死亡率与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寿命与世代间隔有较大的延长,人口增 长逐步趋向静止甚至缩减。
粗再生产率GRR:假定一个同年出生妇女队列可以用总和生育率TFR中女性部分代替(平均一个妇女一 生生育的女孩数),未考虑未到育龄年龄就已死亡的女孩数。
通常把同一时期育龄妇女的各年龄组生育率的综合叫做总和生育率,表示按照固定生育特征度过生命周 期,无死亡,无迁移。是女性一生中的平均曾生子女数,是子女一代人和母亲一代人人口数的比 重。 TFR= ∑f(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