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昭君 明妃怎样的心事?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 )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的怨恨。 (“画图
省识春风面”)
昭君的 悲剧是 由毛延 寿造成 源自吗?【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 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 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 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 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 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 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 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 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 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 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 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昭君墓碑文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莫止《昭君曲》
边境民族团结友好使者的形象、女 中豪杰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 崔国辅《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 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 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 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 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 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 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 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咏怀古迹其三精品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精品课件
古迹背景
咏怀古迹其三是杜甫在游览蜀地古 迹时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和评价,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咏史诗的题材特点、艺术手法和 思想内涵。
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人文 精神。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鉴赏咏史诗,提高诗歌鉴 赏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
01
02
03
古迹介绍
咏怀古迹其三精品课件
• 课程导入 • 唐代文人与历史背景 • 《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 • 精品课件制作技巧 •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期, 咏史诗是唐诗的重要题材之一。
作者背景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著称,咏怀古 迹是其咏史诗的代表作之一。
布局合理
课件布局应清晰、简洁,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视觉美观
课件视觉效果应美观、 大方,色彩搭配、字体 选择和图片处理等方面
需注重细节。
课件制作技巧
01
02
03
04
精炼文字
课件文字应简练、扼要,避免 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图文并茂
合理使用图片、图表等多媒体 元素,增强课件的可读性和趣
味性。
动画与视频
教学演示
通过教学演示,引导学生 掌握操作技巧和方法,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程总结
内容回顾 1. 杜甫的生平与诗歌风格
2. 《咏怀古迹》的创作背景
课程总结
3. 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与事件 重点解析
1. 杜甫如何通过古迹咏怀,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
日期: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
汇报人:
目 录
• 背景介绍 • 诗词分析 • 重点字词解释 • 艺术手法分析 • 思想感情分析 • 文化史影响与价值 • 教学总结与反思
01
背景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诗 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
誉为“诗圣”。
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 生于河南巩县。
详细描述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从江水奔涌到山峦起伏,从明月高悬到彩云悠悠,展现了 三峡景观的雄浑壮丽、美丽多姿的特点。
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总结词
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三)》中表达了 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VS
详细描述
诗人在诗中提到楚王台、宋玉宅等历史遗 迹,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的敬仰 和缅怀之情。同时,通过描绘这些历史遗 迹的风貌,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 慨。
03
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实词解释
支离
瘦弱、病态。
朔漠
北方沙漠之地。
猨声
猿的叫声。
重点实词解释
虚幌
透明的窗帷。
猨臂
猿臂,借指少年勇士。
指眼珠。
双瞳

故剑
旧剑,借指结发妻子。
重点虚词解释

再、又。

知道。

只是。

仍然、还。
诗词中出现的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解释
朔漠
此处指北方沙漠之地,是匈奴 等少数民族的居住地。
对杜甫个人创作的影响与价值
体现杜甫的创作风格
01
杜甫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著称,《咏怀古迹(其三)》
体现了他的这一创作风格。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共34张PPT)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共34张PPT)


群山万壑赴荆门
2、借代
运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用 画图:指汉元帝;环佩:王昭君
了 3、用典
哪 些
画图省识春风面
汉元帝与毛延寿画图选妃召幸之事 4、烘托
艺 首联,借群山万壑来烘托昭君之貌美
术 5、对比
技 颔联、颈联,有“去、留”对比,有“生 巧 、死”对比。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 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 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
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 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 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 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 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 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 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个人 鸣不平,立意较浅。
壑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 姿。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 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 引出歌咏对象,地灵人杰,好山好 水好姑娘,衬托昭君美好形象。
• 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 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 凄凉与冷落,一句话写
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时” 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
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 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 四句作简要赏析。
崔诗“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刘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借景抒情、比 喻
对比、反问

《咏怀古迹其三》 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  课件

昭君出塞
而当时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计,元帝无法 一一见面,便命画师毛延寿画像。昭君因自恃貌美,不 肯贿赂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了一颗丧父落泪痣。 昭君因此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 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 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宫女们都 不愿意,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临行前,元帝召见,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元帝方知昭君美貌可谓后宫第一,但已无法收回成命。 传说因此杀了许多画工。
“空”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
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 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 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 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 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 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 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 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 不伤心?一个“空”字,将 诗人的同情之意、悲愤之情 传达得淋漓尽致。
杨贵妃 唐代蒲州永乐人。
西施 ,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 於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
西施浣纱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 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 句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 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 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 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句践的东 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 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句践所灭。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 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通於胡人,而致 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及其 堂妹杨贵妃。最后贵妃被缢死於路祠。安史之乱 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昭君选秀入长安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名嫱,字昭君。 晋代因避司马昭之讳,称她为明君或明妃。昭君 自小天资聪颖,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吟诗作赋, 无一不精,尤其擅长弹琵琶,加之美貌如花、艳 可倾城,所以年方二八就以秀女身份被挑选入宫。

《咏怀古迹》(其三)pptx课件(14页)

《咏怀古迹》(其三)pptx课件(14页)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含泪离别汉宫,离乡 背井,离亲别友,去往 那疾风劲草的茫茫大 漠。只留下青冢一座 孤寂地,日复一日地 向着汉地诉说自己的 异邦之苦,家国之思。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 曾闻汉主杀画师, 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 不嫁单于君不知。
怀才不遇 漂泊异乡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一句“怨 恨”,连接了两 个时代,道出了 两个不幸的灵魂, 杜甫和昭君,谁 的怨恨之情要更 多一些呢?
《咏史诗·汉宫》 胡曾(晚唐)
明妃只有一个,而吟咏明妃的 诗歌却难以枚数,看来,当共鸣点 不同时,我们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请结合你对昭君出塞的看法,写一 段百字左右的评论。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 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 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空”字,写尽了昭君的 不幸,也传达了诗人的悲 愤之情、伤悼之意。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恨皇帝昏庸、不辨美丑, 致使她远嫁塞外;但更主 要的,还是一个异域女子 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于昭君来说,没有 什么能弥补离乡背 井、远嫁他乡的孤 独与伤感,只有“怨 恨”。那么杜甫呢? 身为一介男儿,他又 有什么样的怨恨能 与昭君产生共鸣呢?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歌咏的 对象是谁?
找出其中点明 感情的词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颈联揭示了悲剧根源。单凭画图约略看识,怎能辨出青春美貌的容颜 呢?此句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 着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 际上就根本不认识昭君,所以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 一句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留青冢,然魂魄还会在月夜中归来。
王昭君
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闭月羞花之貌,沉 鱼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指昭君出塞的故事。 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汉 元帝挑选了王昭君作为和亲对象。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后身葬异域,令人 悲慨。 对王昭君,历代不乏歌咏,就连王安石这样的硬汉也写了《明妃曲》,对昭君出 塞之事大加议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是因为女人美貌入宫反被冷落,和男人 怀才入朝反不得志一样,都是让人感叹悲哀的事。杜甫咏王昭君之事,也不过借 昭君之事,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746-755)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 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 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 杰出的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现实主义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 到了新的高度。
思考2: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王昭君的怨恨,并 无作者的个人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中的“咏怀”不符呢
不是。本诗虽然看上去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没有诗人个人的咏怀,但是联系写 作背景就可以知道,诗人曾被唐肃宗授为左拾遗,不料,后来因上疏救同僚房琯触 怒了唐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所以诗人表面上是在咏叹王昭君的不幸,其 实是在感叹自己的不幸;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暗中表达了自己的怨恨。 王昭君有倾国倾城之貌而无人识,汉元帝不辨美丑,竟要靠“画图省识”;自己一 片赤心,皇帝却不分忠佞,贬谪自己。而这些都不便明说,所以诗人只能借王昭 君的不幸来暗寓自己的不幸。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ppt精品课件48(9份)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ppt精品课件48(9份)

王昭君:
王昭君出生于长江三峡中一 个普通的民家 。“汉元帝后 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 图其形,案图召幸。诸宫人皆 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 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 见。”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 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 要的是她出塞之后,汉匈两族 团结和睦, 边塞的烽烟熄灭 了60年,国泰民安。绝代佳人 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 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 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表现手法鉴赏诗歌。 2.通过把握王昭君的形象,感悟 杜甫所咏之怀。
诵读思考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说: “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 此未为合作。” 对此你是否同意?谈谈 你的见解。
再读品味
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 以自悲也” 。(结合背景)
课程名称: 学 科: 年 级: 版 本:
咏怀古迹(其三) 语 文 高一 必修三 人教版
昭君出塞
演唱: 彭丽媛
衣正飘飘 马正潇潇 大漠从容雁飞高 梦也渺渺 魂也渺渺 一曲琵琶千古谣 女儿出塞去 马蹄踏芳草 天姿熄灭了烽火 国色软化了钢刀 汉宫缘未尽 故园情未了 不问几时还 几时还 几时还 云儿遥遥 路儿迢迢 只求一统山河明月照 只求一统山河明月照
青冢
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 本人被誉为“诗圣”。杜甫一生时刻不忘济世报国,然而 他报国无门,满腹忧国忧民之情只能寄予诗歌。 天宝五年,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 得右卫率府胄(zhòu)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乱起,他流亡颠 沛,竟为叛军所俘(fú);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 为华州司功参军。 永泰元年,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 滞夔(kuí )州二年。本诗正作于滞留夔州时。杜甫“飘泊西 南天地间”, 家乡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 地方。大历三年,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 郴(chēn)州途中。有《杜少陵集》。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课件(共25张PPT)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周密的七言律诗,共 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 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 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 《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 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 有同感焉。”
课外扩大
同样,关于其思念汉室,王安石并不就事论事, 作一般的悲悯之语,而是展开视野,由明妃联想到 更多的女子,由在北的失意联想到在南的失意,而 言外之意,则又由美女的失宠联系到才士的不遇, 以对昭君个人的强为宽解翻转出广阔的人生主题, 揭示了封建时代“人生失意”的普遍性与无可奈何。
课外扩大
王安石这一立论易犯胡汉不分、内外无别之 嫌,尤其是第二首中的“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 乐在相知心”,更容易给人丧失民族立场之感。 自南宋以来,王安石这两首诗就不断招致非议。 其实批评者都误解了王诗本意。王诗旨在推陈出 新,这里面既有作为大政治家对人生独立思考的 深度,有个人好为异论的性情作用,又有为文宜 奇不宜平的创作通则。
课外扩大
有关王昭君的故事既载史籍,流传也广,自汉 代以来以此为题材的作品颇多,但主旨不是悲王昭 君之流落塞外,就是责毛延寿之贪赃弄奸。王安石 却不取此想法。他认为杀毛延寿实属冤枉,因为像 明妃这样的绝代佳人其美好意态是画不出的。这一 观点并不是简单地为毛延寿开脱罪恶,而是含蓄地 揭示明妃的不幸实际上是由于皇帝的昏庸造成的。
主旨分析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 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 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 怨恨。
主旨分析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 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 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君村,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这里用 一个“赴”字,就表达出群山奔赴的气势,突 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壮丽。这样气象雄伟的起 句,本来是用来烘托生长英雄的地方,诗人为 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借高山大川的 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的不同凡响。
[讨论一]: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 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 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讨论二]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 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 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据《后汉书》记载: 昭君远嫁思乡,至死未能回乡。 匈奴王死了,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 回乡无望和适应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摧折心扉。
(一) 操 作 方教法学过程
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 首联写昭君村,颔联写昭君本人,形成生地和死地
的对照。这简短的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王 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 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 沙中。
“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黄昏”一词在这里,不仅是指时间,似乎更是指空间 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 漠漠无边的黄昏天幕。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唐)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 (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 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 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 史”,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不同意。 其一,诗人通过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其二,昭君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点拨二]: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 效果如何?
“一去”对“独 留;
“紫台”对“青 冢”; “连”对“向”; “朔漠”对“黄 昏。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青冢”,指王昭君墓,据传塞外草白,唯昭君墓上 草色常青,故称“青冢”。“紫台”与“青冢”的色彩 对照,“朔漠”与“黄昏”的意境渲染,营造出浓浓的 悲凉萧瑟的氛围,透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这轻轻两句 ,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和沉重之感 。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
(一) 操 作 方教法学过程
这两句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自从踏入宫
门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这一生的孤独。毛延寿的一颗 丧父落泪痣,让昭君做了三年冷宫人。然后,一纸和亲 书,她的美便终老在了单于父子的怀抱。
“空归”一词,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寓诗人的同情 。“月夜”二字则传神地渲染出魂归时凄凉清冷的环境 气氛。“春风面”、“月夜魂”,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 死后的月下幽魂比照着写。一状姿容秀美,一写冷月孤 魂。同一个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讽意与同情隐于色 彩不同的六字之中。两句因果相生,明暗相伴,写得有 声有色,情景交融。文字对仗工巧,又蕴含着无穷感慨 :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
(一) 操 作 方 法
二、熟悉语词,诵读并背诵诗歌
1.注音。 万壑(hè) 赴(fù)荆门 明妃(fēi) 朔(shuò)漠 青冢(zhǒng) 2.朗读、背诵。 3.解释词语。 ①明妃;②尚有村;③一去; ④省;⑤“空;⑥“春风面”;⑦“环 珮” 。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翻有译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当然,诗人写昭君,也是写自己。在对昭君埋没宫中, 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借以抒 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一) 操 作 方 法
【点拨四】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 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 帝持何态度?
再次明确: “怨恨”两字 点明全篇主旨。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点拨三】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 究竟是谁造成的?是毛延寿造成的吗?那 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补充:“意态由来画不 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我们可知最根本的原因 是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 结论。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颈联—之恨
代表作: “三吏”为《石 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 无家别》和《垂老别》。
《咏怀古迹》是唐代伟大 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七 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 组诗,共五首。夔州和三 峡一带有宋玉、王昭君、 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 古迹,杜甫因古迹怀古人 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 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 独咏,而本文选自第三首。
• • •
人历了 沉赏感 情。借了 物史解 郁析受 ,感古解
教 学
。人历 顿名诗 领受伤怀 物史 挫句歌 会诗己古 ,人 的,主 诗歌的诗
目 的
思物 诗体旨 歌的风借
考, 风会思 主深格古
历关 。杜想 旨沉特伤
史注 甫。 。感点今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 学生进入意境, 体会诗人情感。
翻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 荆门山,这里遗留有生长明 妃的香溪村。
一别汉宫便与北方荒 漠连一起,最后只留下青冢 向着漠漠黄昏。
画工曾经辨识昭君美 丽的面容,只有死后魂灵徒 然在月夜归来。
千年以来琵琶弹奏的 胡地乐曲,还分明倾诉着她 内心的怨恨情。
三、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根据课文内容和注释等,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主旨)在哪里?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点拨一]:这(首一诗)写的是操昭君作的怨方恨,法但是不是一
开始(首联)就写她的怨恨?写什么?是一幅什么 样的画面?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点出昭君 村所在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