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

合集下载

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研究摘要: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性别歧视,使女大学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劳动力供求矛盾,传统观念的影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等原因的背后,我们需要理性的思考。

社会、高校、女大学生自身都应该从现实出发,积极应对,从而改变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弱势地位,使性别歧视无立足之地。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社会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大学生就业呈现出毕业生数量翻番但就业难度却逐年增加的现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同时,由于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使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

一、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主要表现第一,就业机会不均等。

“就业机会是指进入职场,包括首次和重复进入的机遇。

”[1]我国法律规定禁止性别歧视,要求对不同性别的人群给予公平对待。

但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的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提出“只招男生”的要求,甚至一些高校、医院等传统的女性职业部门在招聘条件中也明确提出“只招男生”或“男生优先”的要求。

除了这些显性“性别歧视”外,还有许多用人单位表面上一视同仁,虽然没有在招聘条件上注明“限招女生”,但是在通过简历的筛选环节进行了性别的选择,用人单位通过这种即简单又安全的隐性“性别歧视”淘汰了女生。

国内某大学最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约有70%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遭受了性别歧视。

在歧视情况排名中,政府机关居于首位,其次是事业单位,第三是国有企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62个定点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

[2]第二,就业质量低。

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有些用人单位经常会把雇佣女性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夸大,忽视了女性在就业中的诸多优势,即使女性和男性有完全同样的表现,仍有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1)地位受到习俗法规等的局限 (2)教育方面的机会不均等
基本观点: (1)女性问题在工人 运动、社会民主运动和
自由主义 女性主义
群体缺乏公平竞争机会与受教育的机会。
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将得
到根本的解决。 (2)女性解放最主要 的途径是通过进入社会 主义劳动市场。 原因分析: 女性受压迫的根源 是私有财产制度这一经 济秩序的社会组织,制
南师大女生拉横幅要求就业两性平等 龙虎网讯 2012年12月8日上午,南京 国际展觅中心C区门口,丌少求职者正围着 一条蓝色横幅,有的还在上面签名。横幅上 印着醒目的八个大字——就业机会,两性平 等。发起人是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 与业研一女生张颖。
ATTENTION!
全国妇联发展部2011年发布

在中国存在着哪些类型的女性就业歧视?
工资
性别
歧视 类型
职业
外貌
各种不同类型的歧视在生活中处 处可见,成了妨碍女性求职升职的主 要壁垒。

PART1: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
1、岗位招聘时要求男性 2、招聘性别偏好 3、录取条件苛刻
同民不同工
相关调查说明:
女性就业多聚集于服务性行业 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而科技含量越 高、文化层次越高及职位越高的岗 位,女性人才所占的比例越小。
职业隔离
同民不同工


同工不同酬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同层 次、同专业男女生的平均月收入最大差距接近 800元。 即便在香港这样高度开放的地区,同工不同酬的 现象仍然司空见惯。下图是香港地区职工月平均 薪金示意图。
PART2: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女性就业歧视成因
什么是女性主义
概念及其与男权思想的比较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及对策建议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及对策建议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辛丽春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9期我国高等教育从1998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经过十八年的发展,已开始向普及化发展。

随之而来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开始逐年翻番,毕业后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基础上,性别歧视又是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又一难关,使得就业变得难上加难,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不容忽视。

一、本文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以北京××大学2016届各专业全体应届女性毕业生为样本总体,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样本,并确保了抽样样本中文科专业和理工科专业女性毕业生样本数量大体相当。

在问卷的设计上,调查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了女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状、女大学生对性别歧视的自我认知状况、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等方面。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其中文科类样本占51.7%,理工科类样本占48.2%。

有效问卷通过相关统计软件进行了汇总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女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性别歧视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于“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遇到性别歧视的严重程度”问题,依据严重程度设置了六个选项,分别为很严重、比较严重、一般、不太严重、根本不严重和不清楚。

调查结果没有呈现出平均的状况,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选择“很严重”以及“比较严重”。

在对个别被调查者的深度访谈中了解到,性别歧视在招聘广告和用人单位隐性招聘规定中体现最为明显。

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遭到招聘单位不平等对待的情况屡见不鲜,容貌外形也常常成为招聘单位的应聘条件。

而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企业中,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中也会有性别歧视的存在。

女大学生在现阶段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在提供岗位数量上的性别歧视在个人素质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女生的就业率远远低于男生,连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也低于男生。

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正视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正视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正视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摘要]女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但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仍然存在着性别歧视,使女大学生就业难。

因而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维护妇女平等就业权,实现两性和谐发展,为女大学生开拓广泛的就业渠道,实现男女平等,人尽其才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女大学生;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对策男女平等,主要是指男女公民在家庭、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地位、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及应承担责任和应尽义务的平等权利。

当前女大学生在就业中经常遇到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极大地挫伤了她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贡献的积极性和热情。

因而必须解决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性别歧视,维护妇女平等就业权,为女大学生开拓就业渠道,实现劳动力市场中男女和谐平等并肩发展创造条件。

一、男女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核心和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一)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妇女与男子都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应该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同等的权利和地位。

因为任何社会妇女和男子一样,都是社会存在和变革的推动力量,而且妇女还对人类繁衍作出了特殊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核心就是提倡男女平等。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妇女解放,他深刻地指出,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

将妇女解放实现男女平等作为新中国的奋斗目标之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为革命捐躯的妇女楷模,如向警予、杨开慧、赵一曼、刘胡兰等女英雄,用生命和鲜血为后人留下了英勇壮丽的诗篇。

毛泽东始终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重视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为中国妇女解放制定出许多政策和策略。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逐渐在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方面取得了独立地位。

党和国家依据《宪法》制定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婚姻法》《母婴保健法》等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条例,使中国妇女的权利和地位得到法律保障,成为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力军。

对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问题的思考

对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问题的思考
葺 艇 救 喷 袅
20 年第 1 期 09 1
对女 大学 生就 业过程 中性 别歧视 问题 的思考
口谷 国锋 , 观 念 的 影 响 , 当 在
据原劳动 和社会保障部对6 个定点 2
城市的调查结果 显示 ,有6 %的用 7 人单位提 出了性别限制 ,或 明文规 定女性在聘用期间不得怀孕 。
的对男女两性 及两性关 系的期望 、
关键 词 : 大学生 ; 女 就业 ; 别歧视 ; 性 性
别观 念
中图分类号 : 4 38 文献标识码 : G 7. A
尽管从女权运动以来 ,各社会
在高校毕业生整体人数激增的
背景下 , 女大学生数量也迅速增加 , 在毕业生规模增长迅速与就业 岗位
8%的女大学生曾在求 职过程中遭 0 遇过性 别 歧视 ;4 %的女大 学 生 3. 3 有过 多次 被拒 绝 的经历 ;调 查 中
7 3%的 男 生 及 9 .% 的 女 生 认 为 7 1 8
方 面 , 市场 经 济 中 , 业 以利 益 在 企
最 大 化 为 最终 目标 ,女 大学 生正 值

女 大 学 生就 业 过 程 中 的性
为、 思想和感情特征方 面的差别。
社 会 性 别 理论 通 常认 为 ,男 人
别 歧 视 问题
所带来的重压 。 男主外 、 在“ 女主 内”
女大学生就业 问题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 :一是她们是否拥有 与男
生 同等 的就 业 机会 ;二 是 女生 在 获
性 ,或者在招聘女员工时提出几年 独立创业的勇气 。 同时 , 家长在教育
89
职 业 指 导
对女 大 学 生就 业过 程 中性别 歧视 问题 的思考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最新3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最新3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最新3篇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篇一一、正视我市女大学生就业现状(一)应从思想认识现状上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就业工作随着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女大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但是毕业难以就业的女大学生,对其本人、家庭及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和潜在危机。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有些部门和企业对女大学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解决不力,重点表现在不愿参与、不愿接纳、不愿关心方面,工作上不主动、不积极,敷衍了事、浮皮潦草。

(二)应从社会就业现状上正视女大学生就业工作就业歧视直接导致男女就业竞争中的不平等现状的产生。

毋庸讳言,目前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远不及男生。

虽然我国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都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但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环节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部分招聘岗位要求只招聘男生,部分招聘岗位虽然没有性别要求,也会以体力劳动女生适应不了为由婉言拒之,或只能作为男生的备胎招聘,以致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同学科的女硕士就业反而比不上本科、甚至大专男生的现象。

(三)应从实际情况上正确认识女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实胜于雄辩。

根据XX省XX年省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登记统计情况,近三年共有55408名未就业毕业生做了实名求职登记,其中女大学生35016名,占总人数的63.2%。

根据吉林市的统计情况,XX年市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近三年共有8522名未就业毕业生做了实名求职登记,其中女大学生5611名,占总人数的65.8%。

可见较之男生,女生已成为就业队伍中的弱势群体。

二、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一)政策机制不完善政策机制不健全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政策性因素。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相关的法律大多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

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都以保护我国妇女的劳动就业权利为主,更多的是对男女区别对待或照顾,而对平等的机会和平等的责任缺乏具体的规定,致使一些法律、政策流于形式,在实际中难以操作。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引言: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和性别观念的局限,女性在就业市场上遭遇性别歧视的问题较为突出。

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女性面临着一系列的歧视现象。

本文将对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为实现性别平等就业提供参考。

一、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主要表现1. 工资待遇方面:女大学生在同等劳动条件下,往往面临着较低的薪资待遇。

这一现象主要源于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贬低,认为她们在家庭责任和职业发展间做出选择时,更容易为家庭妥协,故在薪资待遇上不予公平对待。

2. 晋升机会方面:女大学生相对于男性来说,获得升职机会的几率较低。

一方面是因为用人单位对问题解决和领导才能的容忍程度相对低,而女性常常被认为管理和决策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行业和职业中性别歧视的思维观念还根深蒂固,“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仍然存在。

3. 职业选择方面:女大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选择面临更多限制。

某些传统行业和部分技术岗位普遍存在男女工作性别称谓,女性很难进入这些行业,或仅被安排在无晋升空间的职务上。

4. 性别偏见方面:就业面试过程中,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性别偏见的影响。

用人单位可能认为女性在怀孕、生育和照顾家庭等方面存在风险,亦或是担心她们因此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影响1. 经济影响:女大学生在薪资待遇较低和晋升机会不足的情况下,势必造成就业收入的差距,进而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

2. 社会参与度下降:女大学生面对性别歧视,可能会心生劣势感和自卑心理,从而降低其参与社会和职业发展的热情。

3. 培养优秀人才的失败: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有可能导致许多有潜力和才华的女性放弃或被拒绝进入一些重要领域,无形之中降低了我国培养优秀人才的效果。

三、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对策研究1. 创造公平的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应确保公平的招聘和晋升机制,对女性和男性应一视同仁,避免性别偏见影响决策过程。

女性主义\性别视角与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女性主义\性别视角与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女性主义\性别视角与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显得愈发重要,它既关系国计民生,也关乎社会稳定。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以后,大学生的就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校女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文化传统、性别区分、法制缺失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明显多于男生。

从女性主义和性别视角来看,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折射出我国女性所扮演社会角色的局限性,改进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助于我国社会结构的改进和社会稳定。

可以从社会文化、法制体系建设及推进女性创业等方面入手改进。

标签:女性主义;女大学生;就业女性主義是对妇女运动的总称,它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点,本质上受18世纪西方以“自由、平等”为主题的启蒙思想影响而产生,主要的流派有自由派(历史最悠久)、马克思主义派(泛指持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结构影响女性的理论学派,其中甚至包括了对马克思,特别是对恩格斯妇女思想的批判)、社会主义派(源于美国,反对把个人发展作为妇女运动的最终目标,而是要解放整个社会)、激进派、第三世界派及后现代派等。

女性主义源于西方近现代社会思潮中,分析和说明问题时带有典型的西方特征(如自由派、激进派等),因此综合各种流派的有益成分,并结合我国女性社会特点具体分析问题,是我们对待我国女性社会问题所必须持有的基本态度。

清季以降,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巨变,伴随着社会角色变迁的是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及分工的改变,其主体意识由“贤妻良母”型(传统型)向“独立新女性”型(新中国成立以后)再到“自我”型(改革开放以后)转变。

整体地看,我国女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但相对于中国几千年男权社会的影响而言,这种角色的转变和思想的转向仍然是艰难和曲折的。

具体表现,就是作为社会人存在的女性的社会分工角色,即就业问题。

女性获得就业权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就业也是人力资源得以最大社会化效益的途径,平等就业是实现性别角色社会平等的基础条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样本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样本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一、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就业性别歧视相关概念界定:联合国早在1979年出台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有关抵制就业性别歧视的相关法律, 其中对女性歧视的相关界定是: ”对妇女的歧视就是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 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 无论婚否) 在男女平等基础上, 认识、享有或行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它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性别歧视定义能够高度概括其在各个领域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表现, 而且得到各学科各专业广泛一致的赞同和认可。

从中国《劳动法》第二章第13条能够看到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在录用职工时, 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 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尽管中国就业法明文规定: ”就业单位不得歧视女性, 在工酬上实行男女平等”, 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企业单位在录用人员的时候, 会偏向录用男性, 这个主要是因为用人单位担心女大学生刚好是到结婚生育的年纪了, 就业后会有很大一段时间不工作, 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增长和人事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 如果她们录用男性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因此想要实现男女真正的平等, 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 一) 女大学生就业准入遭到性别歧视自1999年中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长了好多, 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增长, 然后劳动力市场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现象, 矛盾日益突出。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 女大学生的处境更为艰难, 她们因为将要结婚生育, 在体力和耐力上又比不过男性, 在这些与生俱来不能逃避的原因下, 她们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地遭受到歧视, 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故意找茬, 提高门槛, 把女性拒绝在门外。

女大学生就业准入性别歧视的表现是: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 即使女大学生比同等学历的男性在人力、物力和精力上花费的更多, 可是都无法与同等学历的男性做一样的工作, 无法做与自身条件相对称的工作, 用人单位一般都会优先选择男性。

关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不平等的问题研究

关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不平等的问题研究

关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不平等的问题研究论文摘要:女性主义思想目的是为了消除两性差异,实现男女平等。

这种思想的合理内涵为女性在就业市场中获得两性平等的就业机会与待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它有助于我们客观分析我国就业市场中因性别差异而产生的不平等就业现象,并为此提供解决方法的有效依据。

其优秀内核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女性主义;平等;就业一、女性主义的内涵与就业平等女性主义的思想泰斗波伏娃在1949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第二性》中,理论、系统地阐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第二性”角色。

简而言之,女性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存在性别差异即性别不平等。

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亦是如此。

伴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其门类日益增多,例如:交换理论、网络理论、角色理论、地位期望理论、符号互动理论、新弗洛伊德理论等等。

…但无论哪次发展浪潮和流派,女性主义都有一个核心观点:消灭两性问的不平等。

具体到就业层面,女性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利是衡量一个国家妇女地位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尺之一。

女性主义观点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女性所有的“女性”特征都是由社会造成的。

因此,女性主义思想对改变男性主宰的传统社会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尤其是在就业市场中,女性主义的观点有利于改善女性的弱势处境。

二.女性在就业市场上受到的性别歧视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市场持续处于供大于求的整体态势。

对于现实生活中处于劣势的女性群体而言,获得同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将就业市场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四类。

1.农民工就业市场伴随着农业科技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已被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逐步替代。

依附在传统农业中的劳动力得到“解放”,一部分人进入城镇从事体力劳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农民工就业市场,但多集中于技术含量低、重体力劳动、长期驻外的领域中。

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问题--毕业论文

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问题--毕业论文

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问题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女性参与有酬社会劳动无论是对女性本身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都具有积极意义。

对女性本身而言, 它是女性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经济独立和迈向与男性平等的第一步;对整个社会而言, 它是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然而广泛存在于人力资源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却使女性在就业时遭遇了种种的艰难和困境。

尽管男女两性的先天差异不容置疑, 但是人力资源市场上针对女性的歧视却也不容忽视。

如果不分析人力资源市场性别歧视的成因并采取相关的措施, 那么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遭遇将极有可能影响到家庭及个人对女性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 近年来流行的学的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而由于女性天然要承担母亲的角色, 女性人力资本投资降低所造成的女性综合素质的降低, 或者由于就业困难而造成的贫困, 将不仅会影响到受歧视的女性本人, 还有可能会产生代际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国有和集体企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企业有了越来越多的经营自主权。

通过新增资源的重新配置而形成的新的产业部门也在改革后异军突起, 不断成长和壮大。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主导作用, 政府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干预越来越少, 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人力资本和生产率、工资和生产率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前提下, 企业在人员雇佣和工资决定上开始偏向于“效率优先”的考虑, 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 即根据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符合需要的人力资源市场供给老决定就业和工资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 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以及由于歧视所受教育的有限等原因, 被雇主视为生产率低的劳动群体而在就业中遭遇歧视, 导致女性就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女性就业难;女性就业质量差;从总量上讲, 女性失业人数比重较大;再就业困难;女性劳动权益问题凸显。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对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希望对于消除人力资源市场中性别歧视现象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一、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就业性别歧视相关概念界定:联合国早在1979年出台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有关抵制就业性别歧视的相关法律,其中对女性歧视的相关界定是:“对妇女的歧视就是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无论婚否)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性别歧视定义能够高度概括其在各个领域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表现,并且得到各学科各专业广泛一致的赞同和认可。

从我国《劳动法》第二章第13条可以看到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尽管我国就业法明文规定:“就业单位不得歧视女性,在工酬上实行男女平等”,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企业单位在录用人员的时候,会偏向录用男性,这个主要是因为用人单位担心女大学生刚好是到结婚生育的年纪了,就业后会有很大一段时间不工作,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增长和人事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他们录用男性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所以想要实现男女真正的平等,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女大学生就业准入遭到性别歧视自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长了好多,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增长,然后劳动力市场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现象,矛盾日益突出。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处境更为艰难,她们因为将要结婚生育,在体力和耐力上又比不过男性,在这些与生俱来不能逃避的原因下,她们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地遭受到歧视,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故意找茬,提高门槛,把女性拒绝在门外。

女大学生就业准入性别歧视的表现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即使女大学生比同等学历的男性在人力、物力和精力上花费的更多,但是都无法与同等学历的男性做一样的工作,无法做与自身条件相对称的工作,用人单位一般都会优先选择男性。

女性学视角下的职场与性别歧视

女性学视角下的职场与性别歧视

女性学视角下的职场与性别歧视在当今社会,职场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女性而言,职场中存在着许多性别歧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女性学的视角来探讨职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一、性别歧视的存在职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薪酬差距:尽管女性在职场中付出同样的努力和工作时间,但却常常遭遇薪酬差距。

相同职位、相同工作经验的女性往往收入较低,这导致了女性在经济独立方面的困难。

2.晋升机会有限:女性往往在晋升机会上受到限制。

许多公司偏向于选拔男性担任高层职位,这限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

由于女性普遍受到婚育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她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受到了限制。

3.职业选择困难:一些行业仍然被认为是男性主导的,因此女性进入这些行业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歧视。

女性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可能会因为性别偏见而被排斥。

二、性别歧视背后的原因职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并非偶然存在,它反应了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和性别不平等的观念。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性别歧视的原因:1.性别刻板印象: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期望和角色刻板印象仍然存在,这使得人们对于女性的能力和领导才能持怀疑态度,在晋升和招聘中给予较少的机会。

2.家庭角色和期望:女性通常有更多的家庭责任,如照顾子女和照顾家庭。

这些角色和期望往往使得女性在职场中面临更多的挑战,也限制了她们的职业发展。

3.性别歧视观念的根深蒂固:长期以来,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观念根深蒂固。

这种观念在个人和组织的决策中起到了负面影响,使得性别歧视问题很难被解决。

三、解决性别歧视的建议要解决职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需要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提高意识:个人和组织应该增强对性别歧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2.推行公平政策:公司和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确保职场的公平性。

例如,制定法律规定禁止性别歧视行为,推行公平的招聘和晋升机制,以及提供平等的薪酬标准。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其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性别歧视:传统观念对女性从事某些职业存在偏见,导致女
性就业领域狭窄。

2. 教育专业选择不当:为了追求自己对人生的憧憬和热爱,有
些女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考虑到该专业就业前景、市场需求等
因素,盲目追求兴趣和爱好,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3. 家庭压力:部分女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结婚、生育等家庭
压力,且很多工作都需要长时间的加班和出差,难以平衡工作和家
庭生活。

4. 缺乏社会经验:许多女大学生毕业时缺乏实习、社会实践等
方面的经验,难以体现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而降低了其就业竞争力。

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宣传和倡导性别平等观念,减少性别歧视现象。

2. 鼓励女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综合考虑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

3. 加强家庭教育,鼓励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中平衡发展。

4. 加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女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研究-人力资源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研究高洁南京农业大学摘要:本项目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南京6所211高校女大学生对就业不平等问题的认知与问题现状,从社会性别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倡导社会各阶层充分关注,保障女大学生就业机会和条件的平等。

关键词:社会性别就业不平等大学生就业近年来,随着大众教育的发展,劳动力竞争日益激烈,加之所有制的多元化和用人单位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日渐突出。

“社会性别”是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中由女性主义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目前,社会性别已不再是简单概念,而是代表一系列的研究视角。

笔者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根据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的现状,研究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并对未来做出展望。

一、研究情况评述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但对其影响因素已有的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目前主流的研究关注的影响因素多侧重于生理视角,其次是传统文化、法律制度等方面,偏重于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

二、实证研究1.调查背景(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南京6所211高校选取正在找工作或已实习的大四女大学生以及已毕业一年的女大学生。

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82份,有效问卷436份,同时对15名女大学生进行了访谈。

(2)研究方法及指标说明。

采用本人编制的《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研究》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三部分,基础信息、社会性别意识测试和现状原因探究。

其中社会性别意识测试采用5分量表,用0-5分表示传统性别意识的倾向性,得分越低,表示传统性别意识越强。

2.现状分析(1)社会性别意识。

被调查的482名同学中,对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完全没听过”的比例为10%,“略有耳闻”的比例为62.8%,“了解”的比例为27.2%,由此可见,社会性别这一概念还未被熟知,关注度较低。

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摘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就业环境曰趋激烈。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探讨和分析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仅是回答女大学生何以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对营造两性平等竞争、就业机会平等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士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1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表现1.1就业机会的性别歧视首先,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相对狭小,不少用人单位干脆在招聘启事中声明不招女生。

除了这些明目张胆的显性“性别歧视”夕卜,还有许多用人单位则采取了阳奉阴违的办法,表面上一视同仁,不论男女,求职简历来者不拒.但在面试通知时却是有男无女。

用人单位有意或无意地对女大学生进行职业上的分流、隔离或封锁。

制造高学历依然无法跨越的职业门槛,使得很多女大学生只能集中在办公室内勤、小公司秘书、餐饮美容行业、市场销售等传统型的与专业不对口的职业上。

其次,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没有拥有与男生相同或相等的就业机会(即“同民同工”)。

也就是说,女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要大于男同学。

有些用人单位对男性的偏向十分明显,也许是受到所谓的“女人是弱势群体”这种观念的影响,在男女生同等条件下、甚至男生处于轻微劣势的情况下也倾向于录用男生,或者提高录用女生的标准,给女大学生增加了比男同学要高得多的求职、就业成本。

1.2 职业待遇的性别歧视在相同的工作中,女大学生无法得到与自己工作能力相符的工资报酬(即“同工不同酬”)。

签约单位对男生拟付的月工资水平要高于女生。

性别对女大学生报酬率的影响比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目前存在着部分女大学生就低谋职的现象,为了能得到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宁可降低门槛。

与男同学相比,女大学生就业质量耍低得多。

1.3发展机会的性别歧视相对男大学生来说,企业认为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较短,工作的连续性较差,不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条件都不如男大学生优秀,特别是由于人为的歧视因素,女性获取高层次职位的机会远远少于男性。

探究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以江苏大学为例

探究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以江苏大学为例

探究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以江苏大学为例【摘要】本论文主要是探究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产生原因,产生环节,以及解决的对策。

深入剖析女大学生自身的观念意识,如她们对性别歧视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这种态度对形成歧视的现状有何影响?并从主体意识方面深层次探讨避免性别歧视的策略。

本论文研究就业中女性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弊端;分析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自身观念意识的影响,促使女大学生女性意识的觉醒;充分挖掘女大学生的价值,客观分析评价女大学生就业的障碍,以期更好的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女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就业观;就业法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毕业率逐年增加,进入社会就业的女大学生越来越多,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社会和国家鼓励自主择业,多向就业,在这一环境下,女大学生属于弱势群体,面临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等多方面的问题,社会对于这一现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这就是所谓的“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又主要表现在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上,这个问题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而是从上个世纪就已经普遍存在,只是当时社会就业中的女大学生基数较小,导致这个问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在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女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得到广泛的关注。

二、调查与分析2.1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本次问卷共调查了520名女性大学毕业生,其中20份为废卷,有效问卷数为500份,约40%为教育类学生,结果显示,接近50%的人认为大部分录用材料中有性别要求的规定,38.6%的人认为在她所在的公司存在因性别差异而存在待遇不同的现象,同时有37.6%的人认为此类现象多存在于工资待遇方面,95.8%的人认为女性遭遇性别歧视主要是因为女性产假问题,法律意识相对薄弱的人占了76.4%,综上所述,大部分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遭遇性别歧视问题,但同时对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又不了解,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主要要加强女大学生通过法律维权的意识,以此来缓解就业性别歧视问题,2.2研究评述从经济的视角,西方和我国学者都认为雇主在竞争和有效率的市场上会通过成本最小化来追求利润最大化,女性的入力资本低,导致雇主更倾向于把需要较高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的工作提供给男性雇员。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解读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解读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为密集型,科技水平的提升,丰富的劳动力却成为了社会的负担,就业问题提到了议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劳动密集型是其突出的特征,导致就业结构问题突出,因此不可能提供足够的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而大学生就业难则是其中的一大难啃骨头。

大学生是接受了高等教育且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新生后备军,满怀激情投身于社会的建设中,希望能够在社会岗位中大展风采。

而现实给他们泼了盆冷水,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正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平等的就业机会在大学生中产生较为强烈的不满情绪。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怪现象:大学生找工作难,女大学生找工作更难。

在知识需求的时代,大学生为什么会遇到如此难堪的问题?在现代的平等潮流中,这批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本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宝贵后备人力资源,却因为性别的差异而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产生对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与责任在哪里,面对如此不公平的就业条件,女大学生该如何维护自身的权利。

关键词:女大学生平等权就业歧视大学,是许多人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冲刺的一个大目标;大学,是培养社会接班人的园地,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跳板;大学生,是社会普遍认可的高素质后备军。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跟着提高了,就业难也成为了社会焦点之一,于是出现了“大学生找工作难,女大学生找工作更难”的怪现象。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也是一个构成非常复杂的人群。

从学历来看,一般把从大专学生到博士研究生的多个阶段和层级的学生都归为“大学生”。

那么女大学生我则可以如此定义:接受了高等教育,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同时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女性群体。

不同层级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存在很大差异,但同一层级的女大学生却比男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这令人费解。

在我国的封建时代产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曾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即使在现在的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代,这一封建思想仍然扎根于部分人的大脑,一定程度上还左右着他们的行为。

妇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与性别歧视

妇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与性别歧视

妇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与性别歧视近年来,随着女性高等教育程度的普及和提高,妇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妇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仍面临着性别歧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妇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与性别歧视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首先,妇女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性别歧视表现在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虽然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来越高,但在一些行业和职位上,依旧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

例如,在科技和工程领域,男性从业者占据绝对优势,而女性则往往集中在教育和服务行业。

这种不平等现象造成了女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局限。

其次,性别歧视还表现在工资差距上。

妇女大学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获得比男性更低的起薪和晋升机会。

据调查显示,女性在许多行业的平均工资仍然低于男性,这种不公平待遇对于女性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妇女大学毕业生也面临职业发展路径的限制。

由于性别刻板印象和社会期望的影响,女性往往更容易受到职业选择的限制。

某些行业或职位可能被视为“男性专属”,女性在其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境。

这使得女性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缺乏多样性和广泛选择的机会。

造成妇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与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社会的传统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仍然存在。

一些人认为女性更适合从事教育、护理等与“温柔”和“关怀”相关的工作,而男性更适合从事技术和管理等与“强壮”和“决策”相关的工作。

这种观念导致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不平等。

其次,企业和雇主的偏见也是导致性别歧视的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女性的歧视,认为女性存在孕育和家庭责任等因素,会对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这使得女性毕业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

最后,缺乏性别平等的法律和政策也是导致性别歧视的原因之一。

虽然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些保护女性权益的法律,但在执行和监督方面仍存在不足。

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性别歧视的打击力度,为妇女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
文章阐述了当代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了女大学生遭受就业歧视的原因,提出了消除性别歧视,促进女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对策。

应完善有关女性就业的法律政策;打破传统性别偏见;充分发挥女性优势,强化自我意识。

标签:女性主义;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对策
一、当代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1、门槛歧视
新华网曾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对75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在工薪相同的情况下,有42家企业愿意招收男大学生,仅有3家企业愿意招收女大学生”。

虽然劳动法明确规定,在就业过程中要注重男女平等,但在现实生活中,女性遭遇就业歧视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单位会明文规定“只限男性”,有些虽然没有堂而皇之地规定出来,但往往会提高女性的录用标准,提高女性的就业门槛,这种有形无形的性别歧视更是存在于刚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之中。

2、机会不平等
全国妇联网2010年发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中表明:“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每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平均每投出8—10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试的机会,而男生仅需2—3次”。

数据的差异表明了用人单位在简历筛选阶段对男性的偏好,同时也反映出对女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剥夺。

相对于门槛歧视,用人单位在简历筛选这一环节对女性歧视的方式更为隐蔽,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女大学生进入笔试或面试的机会。

与此同时,这种广种薄收的现象也提高了女大学生的就业成本,因为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将要花费更多的打印费、通讯费、交通费等。

3、录用性别率较低
就业状况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女性就业率则反映了一个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与性别平等状况。

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在1980年、1995年、2000年的就业率分别比男性低30.1%、25.9%、24.9%。

2002年,复旦大学对一千多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同等条件下,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

国内大学生就业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斯调查研究表明:“在对2012届不同学历的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女性的签约率普遍低于男性,男女毕业生的签约率高职高专分别为48%、38%;硕士分别为41%、28%”。

数据的差异表明了录用性别率的不平等,说明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了性别歧视。

4、就业层次歧视
国际劳工局2001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全世界就业人口中,女性已占40%,但是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各级领导人当中,女性仅占20%,大企业最高级领导人当中,女性仅占3%”。

这种现象是由于不同行业和职业中的性别隔离而产生的,因此造就了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只能从事一些所谓的“女性行业”,如餐饮业、纺织业等,这些行业往往具有非技术性、非管理性和收入较低的特点。

女性如果想打破这种传统的社会分工,往往会受到社会的排斥。

这种现象使得女大学生的就业层次普遍低于男大学生。

二、对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
1、法律政策上的性别缺失
女性主义研究者认为,任何个人问题都是与社会政治状态息息相关,个人问题的背后都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性别歧视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民主进程。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保护女性就业的诸多法律政策,并且明文规定了男性与女性拥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但诸多数据表明,女性在就业过程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权利并没有得到切实的保护。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制定法律政策的参与者中男性居多,经常以男性经验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相关政策,因而不能切实维护好女性的利益。

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惩罚措施,这就导致了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肆无忌惮地歧视女性。

2、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
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传统文化中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随着父权制的确立,女性一直臣服于家庭和男人,始终无法在经济上自立,逐渐形成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和“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

无形之中,女性被赋予更多的是家庭角色,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没有一个正确的社会角色定位。

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符号暴力,其导致了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值较低,似乎女性只适合于做一些家务事,不适合在职场工作。

这些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重的打击,因为女大学生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这些传统观念会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更多的歧视和不平等。

3、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溺爱也越来越严重,导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增强,子女的独立性明显减弱,尤其是女大学生。

另一方面,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不足,受传统性别偏见的影响,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错误观念对于她们而言似乎是一种正统的社会思想,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在某些方面就是不如男性,这就导致了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减弱,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怯懦心理,尤其是在面试过程中过分紧张,忐忑不安,不能够正常发挥,充分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因而导致求职失败。

三、消除性别歧视,促进女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对策
1、完善有关女性就业的法律政策
我国相关法律虽然明确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操作性不强等因素,女性在就业过程中遭到歧视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女性主义研究者认为,应将性别意识纳入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

一方面,要加大女性在决策者中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要提高男性决策者的性别意识,提高自身觉悟,意识到男女平等就业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我国政府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惩罚措施,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大力打击在就业过程中对女性存在性别歧视的行为,使女大学生获得真正的平等就业权利。

2、打破传统性别偏见
在父权制的长期影响下,男强女弱的性别观念逐渐衍生开来,这种符号暴力代代相传,即使在当今社会也是根深蒂固。

女大学生作为女性群体中的佼佼者,也不得不去接受这种传统的性别偏见,再加之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一直处于被歧视的地位。

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女性主义认为必须要将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纳入到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实现男女平等。

因此,政府应借助各大舆论平台,宣扬男女平等,保护女性平等就业的权利,使性别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为女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3、充分发挥女性优势,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性别偏见的影响下,女大学生不得不被动地接受着社会给她们带来的性别歧视,这就导致了一些女大学生自卑、怯懦的心理。

因此,社会各界尤其是各大高校必须加强对女大学生开展“四自”精神教育,使女大学生能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除此之外,还要对女大学生加强性别教育,树立正确的性别观,让女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性别优势并发挥出来,由于女性的身体和内在结构相对于男性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女性大脑的语言中枢大于男性,这就决定了女性拥有优于男性的语言天赋,并且女性往往拥有优于男性的耐性和毅力,这些都加重了女大学生就业的砝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