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摘要: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教育学科的交叉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
论文试图从系统深入探讨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入手,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系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何以可能,提出了“音乐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理论并做了具体论述。
同时,提出音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音乐;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何以可能 (1)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音乐教育的灵魂 (1)
(二)音乐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2)
(三)音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3)
二、音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4)
(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塑造优秀人格 (4)
(二)提高智力、培养创造力 (5)
(三)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团结协作风格 (5)
(四)培养审美情趣,打造“真、善、美”的新时代青年 (6)
(五)引导个性发展,发挥一技之长 (7)
(六)音乐还具有心理疏导、治疗功能 (7)
三、音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8)
(一)重视歌曲本身创作 (8)
(二)提高音乐教育者的育人意识 (9)
(三)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9)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说过:“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就是说,音乐可以改变人们的风俗习惯,高尚的音乐可以引导整个社会风气、改变社会陈规陋习、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的、积极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等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之中。
”音乐是丰富大学生生活、拓展大学生素质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外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说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公民道德教育等方面。
很多学者都很重视音乐的德育作用,如以美国的贝内特·雷默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视角,阐述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教育载体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不同程度的探讨了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具体表现、运行的方法以及拓展途径等。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阐述音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何以可能,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去认识它的作用和地位,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下,充分发挥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提出音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何以可能
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对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点的分析,是进一步剖析和研究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音乐教育的灵魂
纵观历史,音乐教育从一开始就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的根本任务都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对学生的知情意等诸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音乐教育的灵魂,它的内容贯穿于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在音乐教育中起着指引和导向作用。
音乐教育传播的是当下社会所流行的思想政治意识,具备教化的功能。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音乐教育都担任着传播主流思想政治意识的任务,这种教化功能就是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备联系的桥梁。
教育对社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感情。
若要使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须的社会意识、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被人们所接受,不妨利用音乐这一媒介,在教育中挑选具有代表主流思想政治意识的音乐题材,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灌注于人的头脑,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
儒家强调“乐”感化人的能力,认为“乐”可以调和上下关系,音乐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可以平衡人的身心,是进行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这种教育主要是靠“情”的作用,正如荀子认为“歌雅颂之声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音乐能教人向“善”,令人在欢愉中意会“道”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融道于情。
传播主流思想政治意识的过程中,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化”形式,使其“寓教于乐”,从而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这就是音乐靠“情”教化作用的体现。
传播主流思想政治意识是音乐教育的任务。
在古代,音乐教育具有阶级性,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统治者通过音乐教育人们,禁锢人们的思想,影响整个社会风气,让人们服从他们制定的政策和法规。
在现代,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性人才,这正是音乐教育传播主流政治思想意识的任务所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性人才是拥护党和国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所以我们的音乐教育内容应该更注重思想性,必须传播社会主义主流的政治思想意识,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演唱艺术歌曲,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荫昌先生在全国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总结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需要发展的音乐教育,是面向广大青年学生的,是有序的素质教育。
这种音乐教育不管是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应当和确切的育人目标相对应,相协调;必须是社会主义的,具备中华民族特点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有健康的美感和恰当的表达方式等。
”[1]
(二)音乐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可以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且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运用和控制,推动思想政
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产生互动的一种活动方式和物质实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上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实质等信息;第二,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和控制;第三,能够联系主体和客体,并且推动两者之间相互产生作用。
音乐教育不仅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三个基本条件,它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承载性、传导性、关联性、互动性和可操作性等一般特性,这就使得音乐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人,情感的激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要达到教育目的必须要能够吸引人、触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
音乐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它具备生动的形象、直观的特征,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寓于音乐作品中,使原本死板、无趣、严肃的理论教育转化为生动、愉快、轻松的教育形式,这样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使受教育者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其思想和行为的改变。
如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所说:“音乐比其他任何艺术美都能影响咱们的心情......音乐的影响不仅更快,而且更直接、更强烈,其他艺术说服我们,音乐突击咱们。
”
[2]音乐是一种擅长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就是一种感情的抒发和表露,而情感的抒发和表露是通过音律表现出来的,音乐旋律中表现出来的形象能激发人们的情感。
在引导受教育者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音乐教育通过优美的旋律,富含思想感情的歌词和不同的形式,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达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推动受教育者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激发与社会和谐发展相符的思想政治行为。
(三)音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被教育者开发利用,能够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的各类要素的总和。
”[3]音乐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具有教育的功能,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单独的学校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音乐起到的是传播群体共同价值观念和规范的作用;奴隶社会以后,随着阶级的产生,教育作为一种单独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音乐的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
如今,音乐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教育,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更多是为了激发人们的情感。
音乐教育可以创新思维、开拓视野,音乐教育通过它丰富多样的形式,在
引导受教育者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自愿完善人格。
音乐教育运用它的语言魅力和旋律变化来引起受教育者的思想共鸣和情感沟通,进而达到教育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音乐这一资源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音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体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是一种新的途径,对加强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音乐能够帮助人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培养审美能力,通过音乐对人们心灵潜移默化的熏陶,不仅可以对个人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更能促进人们以艺术的方式对待人生,培养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更好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团结。
(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塑造优秀人格
优秀的音乐作品代表着时代的主题,人民的愿望,流畅优美的旋律,鲜美清晰的节奏,真挚完美的情感,能够塑造感人的艺术形象,能够触动人心,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教育作用。
从古至今,有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促使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不断了解,不断深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使这种爱国情不断在广大学生中相互激励着,在此过程中,促使广大学生树立报国之志。
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咱们需要重视教育题材的选择,以积极的具有爱国主义的歌曲,对学生加以引导,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不断深化。
如《红旗飘飘》会在不经意间唤起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这首歌响起时,学生们将会不自觉将祖国的命运、荣辱与个人联系起来。
在音乐教育中,教育内容应是多元的、形象的,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正如《黄河大合唱》创作多年以后同学们唱起它依旧情绪饱满,激起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与通感性,人们在欣赏音乐时会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在头脑中会不断出现各种情感与情景,使情感与情景交织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想像也不断升华,而此时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富有想象力的创新。
在演唱任何歌曲时,应先简要介绍歌曲创作背景,揭示其简单思想意义,引导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而后
从音乐的曲调入手,由浅入深地进行欣赏和分析。
如《黄河大合唱》那铿锵的曲调像是在对侵略者的暴行进行强有力地控诉,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欣赏音乐中我们就应该启发学生逐步由低层次的感知欣赏转入情感欣赏,再发展到理性的思考。
学生通过通感,意会音乐所包含的深远情感,拓展思想的广阔想象空间,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自身修养,成材报效祖国的思想意识。
当前,在素质教育大旗的引导下,很多家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子女音乐学习的道路上。
对学生自己而言,坚持学习音乐(包括声乐或器乐演奏等)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平时的音乐训练必定是枯燥乏味的,需要毅力和意志力的支撑,中国青年在国际音乐比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人不少,可以说与同龄人相比他们都具备了十分惊人的毅力与学习品质。
如郎朗、李云迪等,音乐学科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艰苦程度,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在各项学习和竞赛中能否获得优异成绩的决定性因素,音乐教育的目的毋庸置疑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二)提高智力、培养创造力
音乐的智力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能够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力。
音乐智力的功能表现在音乐是开发智力,增强想象力、拓展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教育能够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进入大学殿堂之后,所接受的是针对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研习,思维模式逐步固定化。
进入高强度的定性思维学习模式,要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功能特点,发挥音乐教育的智力开发效应。
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使其右脑发挥创造条件,使大脑均衡发展、相互平衡,促进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平衡、协调发展,这样一来,学生在反应能力、判断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方面会得到加强,在智力方面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音乐艺术的特点和学生思维发展阶段完全相符,音乐的形象性、感染性更加有利于培养现代高科技人才的空间思维能力。
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培养积极的想象力,启发和引导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进而展现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中的创新能力。
现代的高等教育要求培养多元型人才,高素质不仅仅是知识积累方面,还应该是才思敏捷,极具想象力和创新性的人才。
(三)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团结协作风格
人类从原始的呼喊、呼唤发展到有了语言,然后又从语言发展到有了美化语言的歌唱,这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结果。
就音乐的发展来看,音乐形式的形成,是表现
的需要和人声的表现可能性相结合逐步形成的。
“例如合唱不同于其他的演唱形式,那是因为合唱本身所具有的表现可塑性很丰富。
充分利用集体相互之间的作用,增强表现上的需要。
在音调、音量和音色上的变化,使音乐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三者的协调,在音乐协调中是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的。
很难想象某种音乐在音量和音色的关系上相协调,在配合音准上有问题的音乐音响相协调。
反之亦然难以想象。
只有在三者协调发展取得了应有的相互关系时,这种音乐才是协调的。
协调是音乐演唱进行时音乐演唱中各个瞬间的纵的关系,是音乐音响进行中的纵剖面。
”[4]参与音乐的所有学生对此都深有感触:音乐体现的是共性而不是个性,突出的是合作而不是个体,从训练到完成曲目演唱,所有学生都应该一直以“高位靠前”发声方式完成曲目,使音乐拥有惊人的表现力,让学生们在演唱中享受到团结与协作带来的乐感。
在合唱过程中讲究的是协调一致,队员之间相互配合,这就需要队员们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这样演奏出的音乐才能达到整体效果和至美的高度。
在此过程中是注重协作而非个人主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在生活中懂得宽容理解别人、互相尊重,树立合作意识、团队意识,这将在合作精神的培养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培养审美情趣,打造“真、善、美”的新时代青年
音乐教育不仅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还必须把自身的美作为探究的目的,引导人往真和善方面发展,其他学科教育是无法替代音乐教育的,这是由音乐本身所存在美的特殊性决定的。
这是一种不受外界影响的实质美,它存在于音乐自身乐音和音乐的组合中,以及悦耳的音响相互间的巧妙关系,这种相互协调,融合追逐和偶合,以一种自由的美呈现在人直观的心灵面前。
音乐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可以安抚人们的精神。
在音乐教育中体现着真善美的存在。
音乐同时也能真实地反映着人的道德品质,通过教育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引导教育者追求真、善、美,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教育融为一体。
审美教育的重要部分就包括了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声音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
”[5]在音乐教育中,通过唱歌、器乐、聆听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美感知和创造的能力。
音乐教育以多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知兴趣,在自然而真实的音乐教育中,能够表达真实感情、净化心灵从而获得审美体验,贝多芬曾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艺术的美、生命的美、追求的美、世界
的美都能够在音乐中得到真切的感受。
在音乐培养中我们应明确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音乐教育只是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情感充实饱满,音乐的鉴赏能力上有质的提升,文化视野更广阔,促进个性的和谐发挥,养成团体合作的意识,积极的生活态度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引导个性发展,发挥一技之长
高等教育有统一的教育目标,为培养人做出了共同的规定,以保证教育的方向性、统一性。
同时,人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
音乐教育能够保证个体个性的充分发挥,促进个人的最佳素质发展。
个性的张扬有助于完善自我,在个性不妨碍其它发展并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发展。
个性是创新的重要条件,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应进行一定的引导。
音乐教育重视个性发展,对个性的发展留了很大的空间,让学生有主观的愿望,客观上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主的个性,让每个人的潜力在个性的发展中被激发出来。
音乐是通过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结合学生实践,启迪学生的心智,让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在音乐修养,相互学习中磨练毅力。
每一次歌曲的排练就是一次创新,每一次活动的开展就是一次实践,在音乐教育新载体实践的过程中,让“真善美”在学生的演绎中得到传播,同时也不断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水平,并且能真切感受到付出与获得的重要。
(六)音乐还具有心理疏导、治疗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核心是围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而展开的,学生们在大学阶段逐步形成独立的人格,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日趋定型,然而由于社会经验少、社会阅历欠缺,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常常会用不理性方式去处理问题,造成各种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身心疾病。
经研究表明,音乐在心理的疏导、情绪的调节和治疗身心疾病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人们利用班得瑞的《寂静森林》来消除疲劳,用吴敬国的《睡莲》来催眠等等。
可见,音乐在生理、心理的治疗和疏导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所以音乐能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是其它教育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不能代替的。
音乐在大学生校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音乐教育中,这对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有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激起和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领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
三、音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音乐具有人类其他基本文化样式所没有的特殊的思想价值,李岚清同志曾说:“不管你学什么、做什么,音乐都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和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激发灵感,增强创意思维能力,对做好本职工作都有帮助。
”
[6]上面两部分分别阐述了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音乐教育的灵魂,音乐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及音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作用,本部分从宏观微观环境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作用。
(一)重视歌曲本身创作
毛泽东同志指出“文艺创作是一种负责的精神生产和审美创造。
”[7]负责主要表现在既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又让创作者谨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在创作歌曲的过程中尊重艺术规律的同时,又要反应真是的生活,使歌曲与社会道德文化相符合。
创作者要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弘扬主旋律为己任。
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7]不可为了赢得经济效益而创作,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具体的人物出发,更要从真实的情感出发,歌颂“真善美”,兴奋人们精神和陶冶情操。
总之,要让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歌曲作品在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题,歌颂祖国的优秀文化和人民的高尚道德品质。
在歌曲的创作上,不管是生产者还是发行者,都要把握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面向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歌曲创作,必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通过文化艺术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歌曲创作要注重青少年群体的日常学习与情感,用他们的眼光看世界和思维模式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拉近与青少年的距离,从而打动青少年,教育青少年。
要创造出反映主流的、多样的、被广大青少年所喜爱的歌曲,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歌曲的创作要努力体现全体大众的生活、思想和愿望,表现出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理想和创作的能力。
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