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思想

合集下载

奥林匹克标志的设计思想

奥林匹克标志的设计思想

奥林匹克标志的设计思想奥林匹克标志最早是根据1913年顾拜旦的提议设计的,起初国际奥委会采用蓝、黄、黑、绿、红色作为五环的颜色,是因为它能代表当时国际奥委会成员国国旗的颜色。

1914年在巴黎召开的庆祝奥运会复兴20周年的奥林匹克全会上,顾拜旦先生解释了他对标志的设计思想:“五环——蓝、黄、绿、红和黑环,象征世界上承认奥林匹克运动,并准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五大洲,(天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草绿色代表大洋洲,红色代表美洲)第六种颜色白色——旗帜的底色,意指所有国家都毫无例外地能在自己的旗帜下参加比赛。

”因此,作为奥运会象征、相互环扣一起的5个圆环,便体现了顾拜旦提出的可以吸收殖民地民族参加奥运会,为各民族间的和平事业服务的思想。

自1920年第七届安特卫普奥运会起,奥运五环的蓝、黄、黑、绿和红色开始成为五大洲的象征,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所有国家—一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

奥林匹克官方网站提示,“每个环代表相应的一个大洲”的说法是正确的。

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 所有国家—一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大家庭"主题。

它不仅代表着五大洲全世界运动员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团结和友谊,而且强调所有运动员应以公正、坦诚的运动精神在比赛场上相见。

奥林匹克标志最早是根据1913年顾拜旦的提议设计的,起初国际奥委会采用蓝、黄、黑、绿、红色作为五环的颜色,是因为它能代表当时国际奥委会成员国国旗的颜色。

1914年在巴黎召开的庆祝奥运会复兴20周年的奥林匹克全会上,顾拜旦先生解释了他对标志的设计思想:“五环———蓝、黄、绿、红和黑环,象征世界上承认奥林匹克运动,并准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五大洲第六种颜色白色———旗帜的底色,意指所有国家都毫无例外地能在自己的旗帜下参加比赛。

”因此,作为奥运会象征、相互环扣一起的5个圆环,便体现了顾拜旦提出的可以吸收殖民地民族参加奥运会,为各民族间的和平事业服务的思想。

奥林匹克发展历程

奥林匹克发展历程

第五讲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一、艰难的探索(1894年~1914)二、初具形态阶段(1914~1939)三、发展与危机(1946~1980)四、改革与创新(1980~)历届奥运会基本情况:第一阶段:1 1896 希腊雅典2 1900法国巴黎3 1904美国圣路易斯4 1908 英国伦敦5 1912 瑞典斯德哥尔摩第二阶段7 1920 比利时安特卫普8 1924 法国巴黎9 1928 荷兰阿姆斯特丹10 1932美国洛杉矶11 1936德国柏林第三阶段14. 1948 英国伦敦15. 1952 芬兰赫尔辛基16. 1956 澳大利亚墨尔本17. 1960 意大利罗马18. 1964 日本东京19. 1968 墨西哥墨西哥城20. 1972 慕尼黑德国21. 1976 加拿大蒙特利尔第四阶段22. 1980 苏联莫斯科23. 1984 美国洛杉矶24. 1988 韩国汉城25. 1992 西班牙巴塞罗那26. 1996 美国亚特兰大27. 2000 澳大利亚悉尼28. 2004 希腊雅典29. 2008 中国北京30. 2012 英国伦敦31. 2016 巴西里约热内卢第一节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艰难的探索(1894年~1918)(一)背景简介(二)对奥林匹克模式的探索(1) 奥林匹克活动内容与设施 (2) 奥林匹克制度与组织 (3) 奥林匹克思想早期奥运会存在着诸多缺陷:首先,设项不稳,项目不同,主办者可临时增减项目(如首届奥运会的赛艇和帆船比赛,因天气不好而取消,临时增加了一项100米自由泳比赛),项目内容重复(第2届奥运会体操个人全能由双杠、单杠、吊环、鞍马、跳马、自由体操、跳远、跳高与跳远综合跳、撑竿跳、爬绳、50公斤举重等项目组成)。

其次,运动场地缺乏统一标准, 333.33米(1896年奥运会)、500米(1900年奥运会)、536.45米(1904年和1908年奥运会)、383米(1912年奥运会)几种,场地设计不统一, 如首届奥运会采用“U”形跑道,第2届奥运会使用草地赛场。

第二章奥林匹克的思想体系

第二章奥林匹克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 奥林匹克精神
一、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 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 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 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 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 林匹克精神”。
二、奥林匹克精神的作用
1. 沟通作用 2. 规范作用 3. 激励作用
奥林匹克主义的概念、内涵
一、概念 二、内涵 (一)提倡和谐发展的人生哲学 (请欣赏体育颂) (二)体育与教育、与文化的结合 (三)提倡人生的奋斗目标
更快、更高、更强
这一格言是亨利·马丁·迪东提出的。迪东是顾 拜旦的好友,他在巴黎创办了一所体育学校。 1895年他把上述格言作为该校的校训。顾拜旦 对此非常赞赏,也得到当时国际奥委会委员们 的称道。以后经顾拜旦提议,并在1913年得到 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批准,将上述格言正式写入 《奥林匹克宪章》 。 1920年在第6次国际奥林 匹克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把“更快、更高、更 强”作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徽构成部分的 决定,这一格言便正式成为奥林匹克标志的一 部分。
第二节奥林匹克遵旨
一、奥林匹克遵旨的内容 《奥林匹克宪章》中的“基本原则” 部分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 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 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 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 从而为建立一个和 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二、奥林匹克遵旨的意义
1、确立了奥林匹克的重要地位 2、明确了奥林匹克的社会和教育功能
作业及其要求
每次作业开头写上“第※次作业,共※题” 1、 2、源自3、(四)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
《奥林匹克宪章》Olympic rules
亦称奥林匹克章程或规则,是国际奥委会为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制订的总章程。第一部章 程的倡议和制订者是顾拜旦。1894年6月在巴 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 。主要内容是奥林 匹克运动基本宗旨、原则、以及举行奥运会的 有关事宜。1989年《奥林匹克宪章》中译本开 始在中国出版。现行的《奥林匹克宪章》,是 1999年12月在瑞士洛桑由国际奥委会第110次 全会通过的,1999年12月12日开始生效。

高校体育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

高校体育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

学生身体 : 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 、 技术 和技 能 ,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锻炼身体 的习惯 , 为终身体 育奠定坚实
的基础 ; 对学生进行思想 品德 、 意 志品质的教育 , 促进其全面
二, 体育运动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三 , 体育运
动必须与教育 、 文化相结合 ; 第四, 奥林匹克运 动员的榜样作
通过体育锻炼使大学生在品德 和意志力方面得到加 强 , 形成 自己的特有个性 ; 同时对 大学 生的未来有 切合 实际 的规划 ,
这些都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所倡 导的内容是相通 的。
( 二) 高校体 育教 育与奥林 匹克思想 的相异
( 三) 奥林匹克 宗 旨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8 —2 9
高校体育教育与奥林 匹克思想虽 然有相通之处 , 但两者
[ 作者简介 ]梁庆刚( 1 9 7 8一) , 男, 山西 交城人 , 山西医科大 学汾 阳学院讲师 , 硕士 。 雷秀红( 1 9 7 9一) , 女, 山西 交城人 , 山西医科 大学汾 阳学院讲师 , 硕士 。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 旨是促进世界 和平 , 建立更加 美好 的 世界 。通过奥林 匹克 运动 在不 同 国家 的举 办 , 促 进 不 同 国
家、 不 同文化 的相互传播 , 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
( 四) 奥 林 匹克 格 言
奥林匹克最著名的格言 是 : “ 更快、 更高 、 更强 ” , 这 种积 极向上 、 充满活力的格言曾经激励 了多少青 年发 奋图强 。顾 拜旦 的名言 : “ 奥运会 重要 的不 是胜利 , 而 是参 与; 生 活的本 质不是索取 , 而是奋斗” J , 也是著名 的格言 。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内容 , 奥林匹克思想体系还有 奥林匹 克理想 、 奥林 匹克会歌 、 奥林 匹克旗 帜、 奥林 匹克徽章等 等 , 它们共同构成 了奥林 匹克完整 的思想体系 。

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奥林匹克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遗产,是古希腊奥林匹克精神的当代传承。

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和谐为基础的思想,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

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奥林匹克主义强调平等和公正。

在奥林匹克主义的理念中,所有参与者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不论其种族、国籍、宗教信仰或社会地位如何,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利和竞争机会。

奥林匹克主义倡导公正竞争,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这也是奥林匹克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其次,奥林匹克主义强调团结和友谊。

奥林匹克主义提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和友好交流。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们不仅是自己国家的代表,更是全世界运动员的朋友,他们之间建立起的友谊和团结精神,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

再次,奥林匹克主义强调追求卓越和和平。

奥林匹克主义倡导追求卓越的精神,鼓励人们在体育、文化和教育等领域中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境界。

同时,奥林匹克主义也倡导和平理念,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战争,倡导通过体育和文化交流来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与发展。

最后,奥林匹克主义强调人文精神和环保意识。

在奥林匹克主义的理念中,人文精神和环保意识是不可或缺的。

奥林匹克主义倡导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权,倡导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奥林匹克主义鼓励人们通过体育、文化和教育等方式来增进人类的文明和环保意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总之,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和谐为基础的思想。

奥林匹克主义的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更是一种普世价值和人类文明的共同追求。

希望人们能够在奥林匹克主义的精神指引下,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

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

其间,奥林匹克运动由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古希腊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推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民族感情的作用,成为古代希腊人奉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1894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先生主持召开了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国际奥委会,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现代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能够成为影响广泛的国际运动,与其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密不可分。

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与灵魂,是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的结合点。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以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格言、口号、徽记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中,体现在历届奥运会的实践活动中,并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

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运动宗旨。

在人类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道德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紧紧抓住时代的特点,将自己的目标与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把体育运动作为改造社会的力量,使自身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

奥林匹克运动主张“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倡导通过体育运动使人“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同时,奥林匹克运动强调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特别是与青少年的教育融为一体,“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的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奥林匹克运动还提倡弘扬体育运动道德,鼓励并支持大众体育,并把环境保护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之一。

这些倡导及实践,符合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蓬勃的生命力。

简述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

简述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

简述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
奥林匹克主义是以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基础的一种思想体系,强调身体运动、文化、教育和和平等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

其内涵可归纳如下:
1. 身体运动:奥林匹克主义认为身体运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和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健康和心理素质。

2. 文化交流:奥林匹克主义强调通过体育竞技的方式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和平。

3. 教育价值:奥林匹克主义认为体育运动是一种教育手段,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个人的道德、纪律、团队合作精神等品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4. 运动精神:奥林匹克主义强调公平竞争、尊重规则、团结友爱、追求卓越的运动精神,以此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5. 和平理念:奥林匹克主义主张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国际间的和平,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大型体育盛事来促进各国之间的对话、合作和友谊。

总之,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综合性的思想体系,将体育、文化、教育和和平等价值观念相结合,旨在通过体育运动来提升个人素质、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弘扬运动精神和和平理念。

2023奥林匹克的精神是什么

2023奥林匹克的精神是什么

2023奥林匹克的精神是什么2023奥林匹克的精神是什么奥林匹克三大精神: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奥林匹克精神的初级活动形式是奥林匹克运动,它是永恒的。

它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运动水平高低,面向所有的社会阶层,包括一切运动和竞技项目,旨在参与。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们学习奥林匹克宗旨、骑士精神、理想主义及奥林匹克精神的永恒的学校。

人们将它视为生活的原则,并进一步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组成部分。

奥林匹克运动是对大众而言的,它的目标不是让少数人去挑选金牌,而是为所有的人提供机会,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们都去进行体育锻炼。

它的口号是“体育为大众”。

奥林匹克的意义是什么奥林匹克是一种和谐,自由,健康,积极的现代伦理。

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的基本推崇为基础的。

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伦理价值是对人的潜能与自由创造、人类的文明与优良秩序的最大尊重与倡导,是对人类一切优良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的继承与发扬。

它引导人们追求一种最为优化的生存与发展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共处、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证。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热烈兴奋的比赛、青年志愿者的培训、体育场馆的兴建、城市规划的构思、精彩纷呈的艺术表演、覆盖全球的赛事转播与收看都成为宝贵的奥运遗产。

在全球化时代,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共同进行精神创造的盛会。

奥林匹克精神的指导作用有哪些?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

奥林匹克运动以竞技运动为其主要活动内容,竞技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比赛与对抗。

在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但是,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的基本前提是公平竞争。

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竞争才有意义,各国运动员才能保持和加强团结、友谊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实现它的神圣目标。

浅议“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浅议“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奥 林 匹克” 运 动 的 思 想体 系。
【 关键词 】 奥林 匹克思想体 系 主叉 精神 宗 旨 【 中图分类号1 08 1 1 【 文献标识码】 B 在现代社会 中, 各种思潮风起云涌 。 引发 出大大小小的社 会活 动, 其 中不 少 风 行 一 时 , 继 而销 声 匿迹 。而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历经百年却愈加蓬勃兴旺 ,其 重要原 因之一就是它在发展过 程 中逐 渐 形 成 了 以 奥林 匹 克 主 义 为 核 心 的思 想 体 系 ,使 奥 林 匹 克 运 动有 了一 个 比较 坚 实 的思 想 基 础 ,使 各种 奥林 匹克 活 动 有 了明 确 的指 导 方针 。 从 某 种 意义 上 讲 。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的思 想 体 系 构 成 了这 一 运 动 的灵 魂 ,这 一 运 动 的 一切 活 动 都是 由 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产生出来 的。一切特征也都是基于奥林 匹 克思想体系而逐渐具备的 。离开 了对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了 解, 我们 对 奥 林 匹 克 的认 识 就会 流 于表 浅 。 不 断 完善 的奥 林 匹 克主 义 研 究 奥 林 匹克 运 动 的发 展史 可 以发 现 。奥 林 匹 克 主 义 一 词 最初 是 由奥 林 匹 克运 动 的 创 始人 顾 拜 旦 提 出 的 。顾 拜 旦 深 切的感受 到现代竞技运动有了较先进 的手段 。但却缺少一个 哲 学 基 础 和 高 尚 的 目标 。 因此他试图以“ 奥林 匹 克 主 义 ” 来 弥 补 这个 缺 陷 。 但 是, 尽 管 顾拜 旦 在 他 的讲 话 后 的文 章 中大 量 地 使用 “ 奥林匹克主义 ” 一词 。 但 是 他 却 从 未对 这 一 概 念 作 出一 个 明确 的 定义 。 现行的《 奥 林 匹克 宪 章 》 对 奥 林 匹 克 主 义 作 了 比较 全 面 的 表述 , “ 奥林匹克主义是将人类 的身 、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 质均衡地结合起来 , 并使之得到提高 的一种人生哲学。 它将体 育运动与文化 和教育融为一体 。奥林 匹克 主义所要建立的生 活方 式 是 以奋 斗 中所 体 验 的 乐趣 、优 秀榜 样 的教 育 价 值 和 对 般 伦 理 基 本 原则 的推 崇 为 基 础 的 ” 。 二、 奥 林 匹克 主义 的主 要 内窖 1 . 奥 林 匹 克主 义 的 中 心 思想 是 人 的 和谐 发展 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 刻的变化 。持续 了 数 千年 的农 业 社会 的 图景 逐 渐 为 城市 代替 。 劳 动力 高 度 集 中 的 大 机 器 ,使 人 类 社会 在 短 短 一 百 年 间 创 造 出 了 比其 历 史 上 全 部 生 产 的总 和 还 要 多 的财 富 。但 是 工 业 化 社 会 的 生产 方 式 与 生 活 方式 , 给人 的生 理 、 心 理 和 社 会 行 为 等 诸 多方 面 又都 造 成 了新的严重威胁。精 细的分工 、 紧张的工作节奏 、 复杂的社 会关系、多重 的社会角色和激烈 的社会竞争不仅使人的体质 下降 , 身体各部分发展失调 , 而且 由于精神压力增 大 , 导致 心 理失衡 。 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病和生态弊病 , 使人际关 系变得淡 漠 , 社会道德水平 降低 , 社会丑 恶现 象丛 生 , 人 类的 生存环境恶化。因此 , 新 的社会条件对人类身体、 心理和社会 道 德提 出了 严 峻地 挑 战 。 人 的全 面 发 展 问题 。 成 为 亟 待解 决 的 具 有 时 代 性 的 社会 问题 。 奥 林 匹 克 主 义及 时将 解 决 这 一 社 会 问题 , 作 为 自己 的基 本 立 足 点 , 想 通 过 奥林 匹 克运 动 来 解 决 这 问题 。 2 . 体育运动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的重要途径 要使人得到全面和谐 的发展 , 需要具体的途径 。 奥林 匹克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浅议“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摘要】”奥林匹克”运动以”奥运精神”鼓舞人们不断地超越自我,以”更快、更高、更强”为口号完善竞技体育精神。

以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为目的,坚实自身的思想基础,并不断的完善、发展、超越自我。

从而形成了一套成型的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关键词】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主义精神宗旨格言【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14-02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引发出大大小小的社会活动,其中不少风行一时,继而销声匿迹。

而奥林匹克运动历经百年却愈加蓬勃兴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使奥林匹克运动有了一个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各种奥林匹克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从某种意义上讲,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构成了这一运动的灵魂,这一运动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产生出来的,一切特征也都是基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而逐渐具备的,离开了对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了解,我们对奥林匹克的认识就会流于表浅。

一、不断完善的奥林匹克主义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奥林匹克主义一词最初是由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提出的。

顾拜旦深切的感受到现代竞技运动有了较先进的手段,但却缺少一个哲学基础和高尚的目标,因此他试图以“奥林匹克主义”来弥补这个缺陷。

但是,尽管顾拜旦在他的讲话后的文章中大量地使用“奥林匹克主义”一词,但是他却从未对这一概念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现行的《奥林匹克宪章》对奥林匹克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的表述,“奥林匹克主义是将人类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

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

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

二、奥林匹克主义的主要内容1.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持续了数千年的农业社会的图景逐渐为城市代替。

“人文奥运”——奥林匹克思想的中国化

“人文奥运”——奥林匹克思想的中国化

是 以奋斗 中体验到的乐趣、 优秀榜样 的教育价值 和对一般伦
理 基 本 原 则 的推 崇 为 基 础 的 。 剖 析 奥林 匹 克 主义 的 内 涵 , ” 其 中包 含 着 浓 厚 的 人 文 价 值 关 怀 意 味 。 它不 仅 仅 是 竞 技 , 更
是 :传播现代奥林 匹克思想 , “ 展示 中华 民族 的灿 烂文 化 , 展
te lcai ain o y p ci e n Ch n . h o lz to fOlm i d a i i a Ke r y wo ds:Pe pl y p c o e’8Ol m is;Olm pc i e y i d a;Co e fta ii n i e e h r n nc pto r d to a Chn s a mo y l
现 北 京 历 史 文 化名 城 风貌 和 市 民的 良好 精 神 风 貌 , 动 中外 推
关注人 的身心和谐 ; 它不仅 仅是体 育赛事 , 更关 注社会 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 ; 不仅仅涉 及到体 育产业 , 它 更致力 于体育 、 教育和文化的协同发展 ; 它不仅仅是 一项 运动 , 更是
在 倡 导 一 种 伦 理 原则 , 以此 来 教 化社 会 、 领生 活 。 并 引
12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宗 旨的 和谐 意 蕴 .
文化 的交流 , 加深各 国人 民之 间 的了解 与友谊 ; 促进 人与 自
然 、 人 与 社 会 、 的精 神 与 体 魄之 间 的 和 谐 发 展 ; 出 “ 个 人 突 以 人为本” 的思 想 , 以运 动员 为 中心 , 供 优 质 服 务 , 力 建 设 提 努
ro n te O y i d a a d d e n t e c n e to a i o a h n s a mo y I i n t n y t e p o u to e o ti h l mpc ie n r w o o c p ft d t n lC ie e h r n . t s o i h rd c ft h r i o h c r s o d n e a d c mp e n a i ewe n O y i d aa dta i o a C i e eh r n ,b t s e o to or p n e c o lme tr y b t e l mpc i e n r dt n l hn s amo y u o t uc me o e n t i l a h f

奥林匹克三大核心主义

奥林匹克三大核心主义

奥林匹克三大核心主义
奥林匹克主义的三大核心价值观是:卓越、尊重、友谊。

一、卓越—在运动中做到最好,实现卓越。

卓越意味着一个人在比赛中做到最好,它强调个人付出努力获得目标的达成。

卓越不仅强调获胜,也强调参与。

可以将其延伸至生活,在生活的世界里做到最好、取得人生的奋斗目标。

运动员在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激励下追求竞标只是实现卓越的一种形式,卓越价值的最终达成要靠个人或群体对自身努力的把握和对自身品格、修养的完善。

奥林匹克运动通过多种措施来实现卓越价值,比如推动奥运会的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实施体育、教育与文化项目等。

二、尊重—在运动中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尊重环境等。

在奥林匹克理想中,尊重意味着: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尊重环境等,特别是在公平的环境中展开身体、智慧的竞争,避免服用兴奋剂。

奥林匹克运动通过广泛的项目支持和经济投入来最大范围地促进世界各国家地区的奥林匹克参与权,奥运会组委会也在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采取行动。

三、友谊—在运动中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

友谊的价值延续着古代奥运会神圣休战的思想精髓,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强调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理解,这种价
值在更广阔的视野力图通过团结、团队精神、乐观主义来建设一个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

奥运会激励人类克服政治、经济、性别、种族和宗教的分歧,实现友谊的连接。

奥林匹克运动通过团结200余个国家地区的参与者们汇聚到五环旗下,并持续性地倡导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系来展示这种价值。

每届奥运会的文化、教育项目和体育与和平的对话机制都在维护着友谊价值的达成。

新时期的体育精神

新时期的体育精神

1
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古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火一到人间就再也收不回去。宙斯只好规定,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须向他祭祀。根据这个神话,古奥运会在开幕前必须举行隆重的点火仪式,由祭司从圣坛上燃取奥林匹亚之火,所有运动员一齐向火炬奔跑,最先到达的三名运动员将高举火炬跑遍希腊,传谕停止一切战争,开始四年一度的奥运会。
圆梦篇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终于圆了中国人民及海外华人华侨一个世纪的奥运梦。01次全会出现了让中国民众难以接受的表决结果,北京以两票之差与2000年奥运会失之交。申办的竞争是激烈的,且具有挑战性。难能可贵的在是,经历了第一次申办后,北京人民变得更为成熟和理性,支持率有增无减。北京奥申委曾委托世界上知名的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进行调查,群众支持率为94·9%。而国际奥委会委托的欧洲一家企业对五个申办城市的独立调查结果显示,北京的群众支持率为96%。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北京筹备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更将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01
02
开放篇
生活中的奥运精神
首先,我们要弘扬奥运的拼搏精神。我们要像奥运健儿一样,在成长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积极进取。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用优异的成绩向祖国汇报。
生活中的奥运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是什么?
奥林匹克精神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标志代表什么?
奥林匹克标志,由五个奥林匹克环组成,可以是一种颜色或几种颜色。若用颜色,五环的颜色规定为蓝、黄、黑、绿、红,环从左至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黄、绿环。

奥林匹克运动

奥林匹克运动

C
A
B
8、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五环颜色是 ___(从左 到右)。五环标志代表 ___ ,强调所有参赛运 动员应该以公正、坦荡的精神在赛场上相见。 A、黄、蓝、黑、绿、红。世界和平。 B、绿、蓝、黄、黑、红。奥运会连续举办。 C、黑、蓝、黄、绿、红。轮流举办奥运会。 D、蓝、黄、黑、绿、红。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
(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4、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1)、奥林匹克主义: 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 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 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 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 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1)、体育竞技是为了祭祀神灵而进行的一 项宗教活动。 (2)、古代奥运会的产生与古代希腊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3)、战争连年不断,需要身强力壮的武士。 (4)、古希腊人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生活。 (奥林匹克神圣休战)
(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2、古代奥运会的比赛
(1)、参赛选手:古代希腊运动会规定,参 加比赛的选手必须是具有自由公民身份的希腊人, 外国人和奴隶都不可以参加,妇女则连参观比赛 都不允许。
(3)、比赛项目:至少在四大洲75个国家和地 区的男性以及三大洲40个国家和地区的女性中广泛 开展。且今后每届奥运会最多不得超过28个大项。 (4)、比赛奖品:至高无上的荣誉。由国际奥 委会主席(或由他选定的委员)在有关的国际单项 体育联合会主席(或其代表)陪同下给获奖者颁发 奖牌,献上鲜花、吉祥物等,奏响荣获冠军的运动 员所在国家的国歌。
2012年7月27日英国 伦敦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 中国体育代表团此次派出621名运动员,396人参 赛,男运动员171人,女运动员225人。他(她) 们将参加除足球、马术、手球3个项目之外的23个 大项,212个小项的比赛。在参赛的所有运动员中, 有来自蒙、回、藏、维等10个少数名族的运动员 25名。目前奥运会正在进行,中国金牌暂居第一 名。预祝2012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辉 煌成绩!

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价值理念

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价值理念

262022年9月刊(总第113期)体育学术名家是国家体育事业取得不断进步的宝贵财富。

为深入贯彻青少年体育国家发展战略,更好地弘扬青少年体育文化,发挥本刊的学术引领价值,本刊特开设“名家论坛”栏目,解读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相关政策、规章、制度与发展规划,发表兼具思想性、科学性与应用性的优秀成果,促进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青少年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价值理念任 海(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一个罕见的杰作,它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体育的范围。

它将体育运动的多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传媒等众多领域产生了一系列令人称奇的效应。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如此,与它独特的多重性密切相关。

奥林匹克运动既是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社会运动,也是现代社会规模宏大的体育运动。

与其他社会运动相比,奥林匹克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以体育运动为手段促进社会进步。

体育运动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跑跑跳跳、打打闹闹、玩玩乐乐的儿戏,既登不了大雅之堂,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不值得认真对待。

然而,以皮埃尔·德·顾拜旦为代表的奥林匹克先驱们却独具慧眼,认识到体育运动不仅有促进人的发展的独特作用,而且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潜能。

于是,这些思想敏锐、见识卓越的先进人物破除陈规陋习,试图用“不严肃的”体育运动作为工具,实现其“严肃的”社会目标。

事实证明,这在当时许多人看来异想天开的“荒谬”做法,让奥林匹克运动有了大众可参与、可体验、可观赏、可交流的实践工具。

体育运动让奥运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扎根社会、广接地气,与青少年为主体的各类人群结合起来,使奥林匹克运动独具特色,成为当代最具活力的全球性社会运动。

与一般的体育运动相比较,奥林匹克运动的特异之处在于它立意高远,坚持体育“服务于人类和谐发展”的方向,以体育运动培养和教育全世界的青少年,促进社会进步,从而“通过体育运动,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太极拳文化奥林匹克思想

太极拳文化奥林匹克思想

太极拳文化与奥林匹克思想1、前言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时代,东西文化日益交融。

作为世界上最普及的文化现象——奥林匹克文化,已经进入到世界的各个区域和领域,而且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靓丽瑰宝,博大精深,辐射面比较大,具有东方体育的浓厚色彩,被视为“未来体育的一束新光”。

所以太极拳文化与奥林匹克思想值得研究。

2、奥林匹克思想奥林匹克思想是对奥林匹克文化意识形态的高度概括。

它融汇了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宗旨、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奥林匹克格言的要义。

现行的《奥林匹克宪章》对奥林匹克主义做了比较全面的表述,“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的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

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

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理论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

另外,《奥林匹克宪章》以明确的语言表述了这一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而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的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强”。

另外,奥林匹克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上任之初,提出了“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新格言。

据此。

可以从下述四个方面来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第一、奥林匹克运动内涵与文化、教育和公德相融。

第二、奥林匹克运动的特色表现为公平竞赛和奋力进取。

第三、奥林匹克运动立足于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第四、奥林匹克运动着眼于为人际和谐(参与、友谊、团结)与社会和谐(国际性与世界和平)服务。

观此四条归纳性的理解,给人一种在太极拳文化中也“似曾相识”的感觉。

3、太极拳文化第一、太极拳以包容着中国道家、儒家和理想家思想和伦理的“太极学说”立论,依太极之理规范拳技体系,依太极之理解解释拳械技法,借太极立名而称之为“太极拳”,是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范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林匹克学
第二节 奥林匹克主义与宗旨
1.奥林匹克主义
“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 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 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 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 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 为基础的。” ——《奥林匹克宪章》(1991年6月16日)
奥林匹克学
社会 进步
文化载体
文 化 教 育
体育运动
教育工具
人的和 谐发展 世界 和平
奥林匹克思想概括
众所周知,文化和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 的基础,也是促使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 动和建立国际奥委会的主要催化剂。 作为一项教育运动,国际奥委会和奥林 匹克运动正在把教育和文化元素贯彻到其 他活动中去。
--2006年10月罗格在第5届世界体 育、教育和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2.奥林匹克宗旨
奥林匹克学
The goal of Olympism is to place sport at the service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a peaceful society concerned with the preservation of human dignity.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 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 的和平的社会的发展。 “和平、友谊、进 步”。
1.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学
The practice of sport is a human right. Every individual must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practicing sport, without discrimination of any kind and in the Olympic spirit, which requires mutual understanding with a spirit of friendship, solidarity and fair play. Olympic Charter
奥林匹克学
2.国际奥委会与其他国际组织的体育文件 (1)《体育运动国际宪章》; (2)《反对体育领域种族隔离国际公约》; (3)《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奥林匹克 宪章》; (4)《国际休闲宪章》; (5)《欧洲大众体育宪章》。
奥林匹克学
3.奥林匹克评论
1971年正式由国际奥委会以官方名义出版,前 身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委员会公报》,主要以 报道国际奥委会主席及其他成员的活动、其他国际 体育运动、宣传奥林匹克知识、宣扬奥林匹克精神 为主要内容。
奥林匹克学
奥林匹克原则
参与原则:“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名言) 竞争原则:“更快、更高、更强”(格言) 公正原则 友谊原则 (奥林匹克精神) 奋斗原则
奥林匹克学
奥林匹克精神释义
奥林匹克活动的目的是团结与友谊; ▲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 ▲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平 。

奥林匹克学
第4讲 奥林匹克思想
主要内容:
1.奥林匹克宪章
2.奥林匹克主义与宗旨(重点)
奥林匹克学
3.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与格言
奥林匹克学
奥林匹克思想
奥林匹克组织
奥林匹克活动
奥林匹克学
奥林匹克思想体系
奥林匹克学
பைடு நூலகம்
奥林匹克思想体系概述
奥林匹克主义 ●奥林匹克宗旨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格言 它们既相关又不同,相辅相成, 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核心是奥 林匹克主义。
奥林匹克学
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
▲ ▲
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生活哲学;
它主张通过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和培养高尚情操,使 人得到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全面发展; 它通过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促使人的身体素质、 道德精神获得和谐发展和提高;


它主张体育运动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 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的社会。
《奥林匹克宪章》的基本内容
包括“基本原则”和条文5章74条。 “基本原则”:主要对现代奥运会的诞生、 奥林匹克主义及奥林匹克运动的概念、宗旨、 目的、任务和活动内容作了原则规定。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际奥委会的各项规定; 第三章:国家单项联合会的各项规定; 第四章:各国家奥委会的各项规定; 第五章:关于奥运会的全面规定。

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作用
奠基(奠定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基础) 导航(指导各项奥林匹克活动)
第一节
奥林匹克宪章
奥林匹克学
1.《奥林匹克宪章》的结构与内容 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具体体现, 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行为规范,是 现代奥林匹克的根本法,包括 “基本原则”和条文五章74条, 现行《奥林匹克宪章》于2004 年9月1日开始生效。主要是确 立奥林匹克运动的指导思想、规 定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结构和运 行机制、规划奥林匹克运动的活 动内容。
具体内容:
(1)奥运的社会价值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2)奥运是世界和平运动的组织部分 ; (3)奥运实现其目标的主要手段是体育活动; (4)鼓励发展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 (5)通过体育竞技,促进世界和谐,增进友谊;
(6)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建立国际友好关系;
(7)每隔4年召开一次奥运会。
第三节 奥林匹克精神与格言
从事体育运动是人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应享有 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 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 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学
“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 林匹克精神核心内容,与“更快、更高、更 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及“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的名句构成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体系。
“The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winning but taking part; the essential thing in life is not conquering but fighting well.”
“在奥运会上,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 在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奥林匹克精神的作用

导向作用; ▲促进作用; ▲激励作用。
2.奥林匹克格言
奥林匹克学
奥林匹克学
Citius, Altius, Fortius Faster, Higher, Stronger
更快、更高、更强 奥林匹克格言释义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永不满足,超越自我
3.“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