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时代特征(演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聚焦
1、根据示意图内容判断,研究主题是( )
金 北宋
A.五代十国分裂 C.元朝拓展疆域
B.辽宋夏金政权的并立 D.政权由并立到统一时期
2、我国至今一直延用的县、省级行政机构,最早
推行分别是在( )
A.秦朝、元朝
B.夏朝、唐朝
C.商朝、汉朝
D.西周、秦朝
二、宋元经济重心的南移
松江棉布
蜀锦 景德镇瓷器
四、 科 技 文 化 高 度 繁 荣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派,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李清照《声声慢》,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豪放派,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关汉卿 《窦娥冤》
采用浪漫的艺术手法, 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 义、惩治邪恶愿望。
澎湖巡检司 加强对台湾 地区管辖
3、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皇帝
宣政院
中书省
澎湖巡检司
西藏地区 全国宗教事务
行中书省
琉球
点拨延伸
行省制是行政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 1、巩固了空前辽阔的政权,基本确立了中华民 族的历史疆域。 2、行省制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 一直沿用至今。我们今天的省级行政区划分与元朝行 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 3、中央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从此西藏,台 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加强了内地和 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造船业发达
对外 宋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大商港;
商 贸易 宋设立 市舶司 管理海外贸易;元 马可·波罗 来华 。 业 货币 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
都市 商业
北宋东京,南宋 临安 ,元朝大都是著名大都市 元朝:为便利南粮北运,漕运、海运兴盛
探究题
任务一 知识梳理 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反映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关键词,请写出宋 代南方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商业和海外贸易兴盛。 2、宋元时期有“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 给东南”的谚语,这说明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分析说明题
1、请说出图片的名称。
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明
指南针
北宋开始用于航海 南宋广泛用于航海
火药
宋在军事上 广泛应用
2、根据图片说出三大发明传播路线
传播路线:中国——阿拉伯——欧洲——美洲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 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 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 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 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 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占城稻、城市的繁荣、市舶司等(1分),说明宋元 时期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封建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阶段。 (1分)。
“三大发明”及其传播,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1分) 结论:宋元时期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1分)。
任务三 思考感悟 (5)根据上述对宋元知识的回顾探究,你对祖国统 一和科技发展得到怎样的认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分裂中也蕴 含着统一的因素。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繁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古代科技成就是我国劳 动人民智慧结晶; (6) 如何继承古代优秀遗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宣传、转化为生产力。
北宋沉船
纸币交子
南方经济的发展
类别
发展成就
农 粮食技术 占城稻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重要粮仓;秧马、圩田出现 业 经济作物 棉花 、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 纺织业 棉织业从 松江兴起,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蜀地 “丝织品”号为天下冠;江浙 丝绸产量最高
业 制瓷业 北宋 景德镇 成为著名瓷都;哥窑冰裂纹瓷器
“勾栏”、“交子”。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
)
A.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3、[2011山西]南宋时期,海外贸易东到朝鲜、
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
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
从事贸易。宋朝政府办理手续机构是( )
A.市舶司
B. 平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广州十三行
——马克思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大发明对世 界的重大影响。
印刷术: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文化基础,促进 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 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摧毁封建社会的堡垒,建立 资本主义政权奠定了军事基础。
总之,三大发明推功了科学发展和创新;预兆了 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
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
太原成成中学 赵侠
中国古代史概念和解析
《课标》概念: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文 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从史前时期到清朝前期。 在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段文明史中,我国经历了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 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这样大致的七个阶段。代代相承 的中华文明,每一个时期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国家经济重心完全移到南方。
3、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起于何时?完成于何时? 起于:三国两晋时期,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完成于:南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耕获图》
3、从宋代《耕获 图》提取信息,分析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
①南方自然资源丰富和 气候温暖湿润,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②北方战乱,南方相对 安定。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突出成就是什么?
指南针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任务二 解决问题 (4)请用史实论证宋元时期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元朝实行行省制(1分),发展了中华大一统;促农
牧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有着 重要的意义。(1分)。
文化 科技文化高度繁荣
五代十国时期
西夏 党项
辽 契丹
北 宋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
西夏 党项
金 女真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元朝疆域图
重点难点解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从并立走向统一的时期
1、宋元时期政治更迭示意图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并立
元 统一
2、政权之间的“战”与“和”
并立
并立
统一
设立 行省制度
西藏正式成 为元朝的行 政区
三、 市 民 生 活 丰 富 多 彩
1、“屋宇雄壮”“骇人见闻 ”; 2、坊市不分,店铺林立。商品多样 ,“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3、出行方式多样:乘车、挑担、坐轿、骑马,骆驼等。 4、瓦子、勾栏这种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出现。
分析说明题
根据《清明上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观察《清明上河图》,说出一些宋东京城的繁荣景象。 (2)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反映哪个阶层的兴起?
“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 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4、从政治制度、经济和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宋元时 期中国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主要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为科技文化 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2)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进步提供物质基础; 3)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开明的对外政策,促进 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科技 文化的发展; 4)统治阶级重视教育文化,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 5)前代(隋唐)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基础。
达标检测
探究题
两千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宋元时期对中华文明做出巨 大贡献。 任务一:知识梳理 (1)说出宋元时期的上下限。
10世纪中期——14世纪中期 (2)列举元朝时加强统治的政治措施。
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和 宗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 (3)写出反映宋代都市生活画的作者和名称?
4、《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它的作者是( )
A.孔子
B.司马迁
C.司马光
D.关汉卿
③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 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④南北方人民共同的辛 勤劳动
⑤中原传统政治、文化 中心的南移促进了经济 重心南移
任务三 感悟启示 4、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 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②对外开放、海外贸易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③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重视,必须采取鼓 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宋元地位和主要特征
古代史地位: 宋元时期(960—1368年) ,上承隋唐, 下启明清。这一时期,政权由并立到统一、民族关系 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市民阶层逐渐成长,科 技文化辉煌灿烂。中华文化呈现出了它独特的社会风 貌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政治 从并立走向统一
经济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城市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市民文化。 (3)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出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商品经济的繁荣。 (4)请列举宋元时期反映市民生活的谚语、诗句或文学作品。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 节
举 头 望 明 月 , 低 头 思 故 乡。 ——中秋节 文学作品: 《念奴娇 ·赤壁怀古》《窦娥冤》《声声慢》等 (5)与此同时,西欧城市兴起被誉为是“中世纪的花朵”,请 问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手工工场发展,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达标检测
1、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
长江流域,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②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大多很贫困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我国古代某朝市民生活涉及“瓦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