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蔬菜黄秋葵遗传育种研究进展_刘维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inn.),别名秋葵、羊角豆、咖啡黄葵等,为锦葵科秋葵属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属短日照作物。喜光,耐热,不耐低温,抗逆性强。现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黄秋葵全身是宝,嫩果可供食用,也可制成饮料、罐头;花供观赏用,也可制成花茶;叶子、茎可供饲用;种子可榨油,也可作咖啡豆的替代品。黄阿根等[1]测定,黄秋葵嫩果的干物质中含蛋白质22.98%、总糖19.92%、多糖2.00%、脂肪

9.40%、黄酮2.56%;老果中含蛋白质15.78%、总

糖9.48%、多糖1.1%、脂肪14.36%、黄酮1.48%。具有抗癌、利尿、抗疲劳、健胃保肝等多种保健功能,欧美等国把它列入21世纪最佳绿色食品名录之

中[2],美国人称为“植物伟哥”,日本人则称为“绿色人参”,还被许多国家定为运动员的首选蔬菜[3],可见其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新型保健蔬菜。

1国外黄秋葵遗传育种研究概况

国外黄秋葵遗传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的评价和选育方法上。Oppong-Sekyere等[4]对来自加纳的25份黄秋葵种质进行园艺学和农艺学性状评价。结果表明,从播种到第1花开放需44-48d,首花序节位和第1果的节位为5-6节,播种到50%出芽为8

d,每株可结60-145果,未熟果颜色为绿色。通过

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开花天数、开花节位、单果重、种子重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为新品种选

①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PZS057);948项目(No.2011-G13(2))。收稿日期:2012-11-24责任编辑/叶庆亮E-mail:rngcrngc3@gmail.com。②刘维侠(1975-),女,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③

通讯作者。

2012年12月TROPICAL AGRICULTUR AL ENGINEERING

Vol.36,No.6

热带农业工程

第36卷第6期

Dec .2012保健蔬菜黄秋葵遗传育种研究进展①

刘维侠②曹振木

党选民

衍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海南儋州

571737)

黄秋葵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新型保健蔬菜,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主要介绍了黄秋葵在

国内外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情况,包括资源收集评价,引种、育种方法和手段等,并在此基础上展望黄秋葵的育种前景。关键词

黄秋葵;保健;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82.71

Research Progress on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Okra --a Vegetable for Health

Maintenance

LIU Weixia

CAO Zhenmu

DANG Xuanmin

YANG Yan

(Tropical Crops Germplasm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Key Laboratory for Utilization

of Tropic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CATAS,Danzhou,Hainan 571737)

Abstract

Okraisanewhealthvegetableofhighnutritionalvalue,andhasveryhighusevalueandde-

velopmentpotential.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geneticbreedingresearchprogressofokrainthedomesticandforeign,includingcollectionandevaluationofgermplasmresources,introduction,andbreedingmethodsandmeans.Andputforwardthefutureprospectofthebreedingofokra.Key words okra;healthmaintenance;geneticbreeding;researchProgress

刘维侠等保健蔬菜黄秋葵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Oppong-Sekyere等[5]对来自加纳的25份黄秋葵资源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和质量性状进行研究,根据黄秋葵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描述标准,通过聚类分析将25份黄秋葵资源分为4类,其中有2份资源完全相同,有8份资源具有80%的相似性,3份资源有50%的相似性,12份资源遗传变异较大,可作为育种改良材料。结果还表明,加纳的黄秋葵资源的花瓣颜色、叶片绒毛和茎绒毛、果实形状、花青素含量、开花期等性状遗传变异非常大。

黄秋葵为自交作物,但其产量及产量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6]。印度育种家通过用γ射线处理黄秋葵植株诱导突变,获得了基因型雄性不育植株,该不育性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利用育成的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子,与正常可育系相比,可节省70%的时间和劳力。

NandanMehta等[7]对3对亲本14列杂交得到的42个杂交组合进行杂种优势与基因互作的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合VRO-6xParbhaniKranti,VRO-4xParbhaniKranti,Daftari-1xArkaAbhaya和KaveriSelectionxAnkurAbhaya的单株产量具有杂种优势,始花期、开花期、单果重、果长、果宽、单果种子数百粒重的特殊配合力高于一般配合力,并且非加性效应显著。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高于特殊配合力说明加性效应更具有优势。这些结果都说明,杂交组合可以使黄秋葵产量提高很多。Wammanda等[8]利用双列杂交观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变化情况,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黄秋葵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所有的性状高度变异并且很容易分离选择,经一般和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在基因表达中同时起作用,这对于配制杂交组合中亲本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Alake等[9]利用西非各地收集的25份材料,种植在5种不同的栽培环境下,通过测定黄秋葵的开花期、单株结荚数、单荚种子数、成熟期株高和单株种子产量,分析主效可加互作可乘(AMMI)模型、基因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GE)效应,研究黄秋葵的品种稳定性。联合回归和AMMI模型分析表明,GGE效应对种子产量影响显著,证明材料NGAE-96-0060和NGAE-96-0063都具有稳定的基因型,AMMI和GGE联合分析比Eberhart和Russell模型更有效。材料NGAE-96-0063和NGAE-96-04等大部分材料都有较好的品种稳定性,NGAE-96-04还具有高产、稳定的优良特性,可以作为育种材料。

2国内黄秋葵遗传育种研究概况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印度引入黄秋葵,最初国内只有少量栽培。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新奇特水果、蔬菜的出现,黄秋葵作为一种营养型特色蔬菜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目前,黄秋葵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新品种选育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内黄秋葵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评价、引种、品种比较与新品种选育上。张绪元等[10]对42个国内外黄秋葵栽培种和野生黄葵(Abel-moschus moschatusMedicusMalv.)进行ISSR分析,结果表明,选用22条引物扩增出306条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3.9条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271条,占扩增总片段的88.6%。利用扩增结果进行遗传距离分析,构建分子树状图,可把42份黄秋葵栽培种质和野生黄葵分开。同时,可将42份黄秋葵栽培种质材料划分为2个类群。

福建省东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1]于1997年从台湾引进了485号黄秋葵新品种,经过2年多栽培及田间观察,发现该品种对土地适应性强,耐热且抗逆性好,病虫害少,产量高。浙江省三门县农业局[12]2005年引进台湾“五福”黄秋葵,经过3a试种,栽培面积达到20hm2左右,产值10-12万元/hm2。浙江省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3]于2009年引进日本“五星”黄秋葵并试种成功。印文彪[14]等于2011年引进绿空黄秋葵,经试种示范,具有早熟高产、色泽碧绿、口感嫩滑、鲜美等优点,适合平湖市及相同生态区露地或设施栽培。

赵文若等[15]对引进的绿秋葵、红秋葵、黄秋葵、广东黄秋葵和对照五福5个黄秋葵品种进行试验,以期找出适于本地区栽培的最佳品种,为黄秋葵生产选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黄秋葵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所选用的品种均适合当地栽培,但以广东黄秋葵、红秋葵、北京黄秋葵表现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