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森林资源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Construction 现代建设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6期
红河县森林资源调查浅析
李世昌1 杨成甫2
(红河县林业局,云南 红河 654499)
摘 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既是一项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益事业,更是边疆山区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红河县森林资源种类多、森林覆盖率高、生态区位重要,具有用材林中幼林后备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本文基于对红河县森林资源的调查,阐释了红河县林业现状,以期为今后林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分析;红河县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6-0027-04
1 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1.1 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及行政隶属关系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01c49l-102c37l,北纬23c05l-23c26l之间。东西长81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1,120公顷。其中96%以上的面积为山地,坝区占4%。全县辖一镇十二个乡,县城所在地迤萨镇。
1.1.2自然条件
红河县哀牢山余脉盘踞全境,地势中部高,南北低。群山绵延相连,中部构成横亘百余公里的曲折山脉,成为群山的骨架和县内南北水系的分水岭。整个区域除北部红河谷地有几个面积狭小的河谷冲积小盆地外,96%以上的面积为山地。
1.1.3水系及水库
县境内有大小河20余条,其中主要河流8条,均属红河水系,以县境中部分水岭为界,分为南部北部两大水网。北部水网,流域面积1,046平方公里,河道短,落差大,水流湍急,春秋季水位涨落明显,由南往北分别注入红河;北部地区主要河流有4条,分别为羊街河、罕龙河、勐龙河、大黑公河,均汇入红河。南部水网,流域面积1,011平方公里,由北向南或由西向东分别流经干线垤玛、三村、架车、洛恩、阿扎河等地,再经江城、元阳、绿春、金平等县汇入李仙江;南部河流,河道曲折,水源丰富;南部地区主要河流有3条,分别为坝兰河、尼洛河、本那河,均汇入李仙江。红河属过境河流,由南昏河(羊街河下游)入境,自曼车渡口出境,流程53公里,是红河县与元江县、石屏县的天然界河。
红河县境内已建成的中小型水库有5座,即:红星水库、俄垤水库、洛甫水库、阿扎河水库、宝华水库。五座水库总库容量3,775万立方米,年供水量7,873万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9,000.0公顷,新增灌溉面积6,667.0公顷。
1.1.4 气候
红河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太阳辐射强烈,属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境内地势高低悬殊,加上南来北下的气流影响,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气温:境内各地气温随海拔高低垂直差异大。分水岭以北地区,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0.6℃;分水岭以南地区,海拔每下降100.0米,气温升高0.55℃。全县各地年均气温变化在10.6℃~23.4℃之间。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4.8℃~28.1℃,活动积温(10℃)的变化在1,800℃~7,600℃之间,持续天数129天~333天。按积温标准划分为北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南温带5种气候带。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1,700.4小时~2,049.4小时,河谷高温高于山区,春大于冬,冬大于秋、秋大于夏、旱季大于雨季。日照百分率为40‰~47‰,太阳辐射总数1207千伏/平方厘米~128.7千伏/平方厘米。雨量:全县平均降雨量1,340毫米。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雨量的16%~24%左右,5月~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6%~84%。由于各地地势高低悬殊,降雨量有明显差别,大体是海拔升高100米,降雨量递增60毫米~70毫米。季风:当年11月至次年4月,气候受青藏高原的干暧西风气流控制,天气晴朗,日照相对充足,水气少、空气较为干燥;5月~10月气候受北部湾的东南季风和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影响,水气充足,空气较为湿润,多东风。年平均风速3.7米/秒,
[作者简介] 李世昌(1974- ),男,云南省红河县人,工程师,
从事退耕还林工作。
杨成甫(1977- ),男,云南省红河县人,工程师,
从事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
– 27 –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6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瞬间最大风速37米/秒,风力11级。
1.1.5 土壤
全县土壤分为7个土类,10个亚类,27个土属,55个土种。各类土壤随海拔高低垂直分布,因气候、生物、地质、地形的不同各有差异。海拔在8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属燥红土;海拔在800.0米~1,200.0米的下半山属赤红壤;海拔在1,200.0米~1,900.0米的中山区,分水岭以北为红壤,分水岭以南为红壤和黄壤;海拔在1,900.0米以上的山区,属黄壤。垤玛、三村、架车及车古的西部海拔在1,000.0米~2,500.0米的地区有紫色土分布。在全县范围内海拔2,000米以下适宜种植水稻,形成各种土壤。经耕作熟化,长期淹水种稻,形成各种肥沃的水稻土。
1.1.6 植被特点
县境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思茅松林等,按不同的生长环境,植物群分布也有差异。海拔1,000.0米以下的低山河谷炎热地区,热带植物优势树种有攀枝花(木棉)、牛皮树、万年青、芒果、酸角、荔枝、铁刀木、凤凰木、无花果、泡椿、红椿、山合欢等;灌木有缅石榴(冬桃)、茜花、小油桐、龙舌兰、剑麻、霸王鞭、仙人掌等多刺肉质灌丛;草本植物有扭黄茅、钩颖草(响草)、青香茅、龙须草等。海拔1,000.0米~1,900.0米的温和湿润地区,优势树种有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杉木、水冬瓜、橡木(麻栗)及散生树种核桃、樱桃、桦木、木荷、青岗等;灌木有野绳、野山茶、小树杜鹃等;草本植物有黄背草、斑茅、白茅、紫茎泽兰、蕨类等。海拔在1,900.0米以上的温凉山区,植物以灌丛、草本为主,主要植被有野山茶、杨梅、杜鹃、木姜子(山苍子)、滑竹、刺竹、高山栲、栎枫及火绒草、苔藓、蕨类等。
此外,菌类有益真菌有黑木耳、香菌、鸡纵、芒菌、青头菌、牛肝菌、红菌等。
1.2 自然条件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红河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因优越的地理条件、典型的山地气候,成为许多生物区系荟萃之地,构成了区系复杂、种类丰富、成分多样的山地植被类型。
1.2.1 由于地处热带边缘,残存着许多第三纪热带区系的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二级保护植物长蕊木兰、水青树、鹅掌楸、董棕、野山茶以及柔夷花序的多数科属,为选育乡土树种造林提供了珍贵的种质资源。
1.2.2 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复合影响,形成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气候、土壤的多样性,为多种林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2.3 由于受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在海拔900.0米~1,800.0米地段所形成的潮湿多雨、阴雾寡照及高湿度(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雾带区,是发展用材林的理想地区。
1.2.4 丰富的有机质含量、肥沃深厚的土壤、充足的水分条件,为林木的迅速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
1.2.5 海拔900.0米以下的红河干热河谷以及南昏河、南罕河、勐龙河、大黑公河等江河沿岸优越的光照条件,丰富的热量,为发展热带、亚热带名、特、优、新、稀经济林储备了条件。海拔900.0米以下的李仙江流域,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南部地区开发林业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1.2.6 境内地形起伏大,局部地区切割深、地势陡峻,是林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1.2.7 红河干热河谷地区,由于地形、地貌、气候的影响,人为开发活动频繁,使生态环境原本十分脆弱的森林植被急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基岩裸露而形成石漠化,土壤肥力降低,水源枯竭,灌溉面积减少,治理难度加大,严重制约着干热河谷地区林业的发展。
1.2.8 随着蔗糖业和木薯产业的兴起,林、农争地突出,使原本脆弱的生态更加恶化。
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行政区划
全县辖迤萨、阿扎河、石头寨、甲寅、洛恩、宝华、乐育、架车、浪堤、羊街、车古、垤玛、三村共13个乡(镇),88个村委会、3个社区、826个自然村。
2.2.2 民族与人口
2011年末,红河县总人口284,649人。其中:农业人口268,269人,非农业人口16,380人。主要居住着哈尼、彝、汉、傣、瑶五种民族。其中:哈尼族218,383人,占77%;彝族41,103人,占14%;汉族14,375人,占5.1%;傣族8,483人,占3.1%;瑶族2,078人,占0.7%;其他民族227人,占0.1%
2.2.3 经济概况
红河县2011年生产总值(现价)75,3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7,666万元,占总产值50%;第二产业9,857万元,占总产值13.1%;第三产业27,777万元,占总产值36.9%。工业总产值6,189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742万元。
红河县2011年财政总收入3,16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加1,858万元;财政支出26,699万元(财政自给率仅7%),农民人均纯收入1,235元,人均有粮食300公斤,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
2.2.4 交通
红河县县城(迤萨)距昆明318公里,距州府蒙自150公里。至2011年底,全县通车里程1,356公里,其中:省道34公里,县道446公里,乡、村道838公里,全县实现了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