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
一、辨析题
1. 专家型教师就是理论水平很高的教师
是指能夠運用廣泛的結構,良好的知識和經驗,有效的創造性地解決各種教學問題的教師,具有專家水平的知識,高效和創造性的洞察力。
2. 会学习是指学习者掌握了一套学习方法,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
会学习是指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已有经验和技能,能力,能运用多种策略学习;具有坚持学习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遗传比环境对儿童发展更重要
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发展的高低限度;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水平是由环境决定的;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领域都不一样。
5.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应该对儿童实施高难度教育
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学习的最佳期限。
6. 观察是一种高级的知觉活动
7. 注意分散和注意转移都是注意不稳定的表现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转移到新的对象上,使一种活动合理地代替另一种活动,是一个人注意灵活性的表现。注意的分散是由于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使自己的注意离开了需要注意的对象,而不自觉地转移到无关活动上。
8. 幻想和空想其实一样,都是不切实际的
幻想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空想指在幻想的基础上,并没有或没有能力使未来的憧憬变为现实的可能。
9. 负强化即惩罚
消除或终止厌恶的或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10.接受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属于机械学习
11. 替代性强化就是代替别人接受强化
12. 顿悟说比尝试错误说更能够解释人类的学习
13.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含义不同
14. 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15. 一个人长期体验失败会降低其自我效能感
16. 一个人长期体验失败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17.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18.元认知是认知的一种,是认知的高级形式
19.定势是一种负迁移
20. 概括化理论比相同要素说更能够揭示迁移的实质
二、问答题
1. 新教师如何才能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需要从所教学科内容、一般教学方法和讲授所教课程的特定教学方法中不断学习;需要进行反思,提高元认知能力,使日常工作和事物的完成逐渐自动化;需要培养洞察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专家型教师不是短时间可以达到的,需要时间,需要在实践中的不断练习、反思和再学习。成为专家型教师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约需要经过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这几个过程。
2. 简述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发展的高低限度;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水平是由环境决定的;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领域都不一样。
3. 比较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借助于语言进行交流,使得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
4. 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进行评价
埃里克森认为,个性是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自我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其发展经历几个既连续又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如果成功地完成发展任务,就形成积极的品质;如果发展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就形成消极的品质。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要解决八对矛盾。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统一,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强调自我在发展中的成熟和作用,并且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这对于我们理解儿童的人格发展很有价值;同时从毕生发展的角度诠释人格发展的模型对人格发展的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5. 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进行评价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也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过程就是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并提出了自己的“三阶段六水平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以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来划分道德观念发展阶段,强调道德发展与年龄及认知结构的变化之间的关联。在研究方法上,科尔伯格主要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9. 简述强化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答:斯金纳非常重视强化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重要性,他详细研究了强化的种类、强化的性质以及强化的作用模式等问题,形成了他的一套强化理论。他把强化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把强化程序分为连续强化和断续强化。他还比较了惩罚与负强化。在教学中应用:程序教学、课堂管理、行为塑造、行为矫正等。
10.比较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答: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所研究的是应答性行为,是被动的;研究的重点是使中性刺激如何变成条件性刺激,即侧重于研究刺激的变化,故也称之为刺激型条件反射;无条件刺激物的强化意义在于使中性刺激具有信号意义,即研究的核心是揭示刺激物的信号意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所研究的是操作性行为,是主动的;研究的重点是使自发行为变成操作性行为或工具性行为,即侧重于研究行为的变化,故也称之为反应型条件反射;强化的意义在于使得行为具有工具性,并详细探讨了不同的强化类型和程序所具有的强化作用。
11.评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答:
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的方式,并认为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而不是主要通过直接学习获得的,从而丰富了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
班杜拉关于环境、个体与行为三者交互作用的理论,强调期望、信念、自我效能感等个体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强调认知因素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避免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忽视认知的弊端,更加全面地阐释了影响行为的因素;
班杜拉提出三种强化模式,而非单一的直接强化模式,完善了强化学习原理;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和示范教学过程,揭示了示范教学的一般规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比较苛勒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的主要观点
:桑代克通过对动物学习行为的研究,提出了他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境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的研究结果,提出三条著名的学习律:效果率、练习率、准备率。苛勒认为,学习是对知觉情境的重新组织,即通过对学习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构成一种完形而实现的。从学习的结果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从学习的过程看,学习不是简单地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通路的联结,而是在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刺激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
13.比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答:布鲁纳认为,
1.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即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2.各学科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学习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也是知识教学的主要目的。
3.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包含三个并行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通过这三个过程,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4.积极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最重要的是学习者要具备善于发现学习和训练有素的认知能力。
5.强调认知需要和内部动机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奥苏伯尔认为,
1.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是认知-同化的过程,即是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得到改组,一方面是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同化是有意义学习的内在机制。
2.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者是否对材料意义理解,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