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

合集下载

【参考借鉴】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doc

【参考借鉴】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doc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作为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新思潮,朦胧诗“崛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

朦胧诗在艺术维度和精神维度上全然不同于当时的主流诗歌,它大量使用现代派诗歌的手法,它肯定个体存在的价值……这些使它在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相信未来》食指(原名郭路生)出自《食指的诗》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地炉台,当灰烬地余烟叹息着贫困地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地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朦胧诗

朦胧诗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 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 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朦胧诗的创作特点
可概括为: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朦胧诗人采用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 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 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为中心的诗歌 创作方法。象征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 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 术变形手法。 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不拘于只借助 外部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美的韵律美。尤其重视 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
• 《双桅船》
• • 舒婷
• • • • • • • • • • • • • •
概念 “朦胧诗”是一种诗学概念,它是以舒婷、
顾城、江河、杨炼、方含、食指等在“文革”中 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又称新 诗潮诗歌。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 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 诗”
“朦胧诗”精神内涵(三个层面)
•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 的英雄主义色彩 •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 关注。

雾打湿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朦胧诗的名词解释

朦胧诗的名词解释

朦胧诗的名词解释朦胧诗是指一种表现手法模糊、语言含混的现代诗歌形式,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并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朦胧诗的名词解释如下:1. 朦胧:朦胧一词源于法语“surréalisme”,意为“超现实”,也可理解为一种模糊、暧昧的状态。

朦胧诗即以表达模糊、不确定的感觉和思维为特点的诗歌形式。

2. 意象:朦胧诗通过运用非常规的意象和隐晦的比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意象常常涉及梦境、幻觉、迷离的景象等,使得作品中充满奇异的、令人费解的形象。

3. 语言碎片化:朦胧诗的作者往往通过断裂、碎片化的语言来表现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思维过程。

诗人将诗句、词语、句子等拆解成独立的元素,以此来模糊和迷离语言的含义,增强读者对作品的解读难度。

4. 自由结构:朦胧诗对诗歌结构和格式没有严格的要求。

诗人可以自由地安排诗句的排列,甚至不受限制地使用断句、缺词等手法,进一步加深了作品的模糊性和迷离感。

5. 内心体验:朦胧诗注重表达诗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追求真实、直观的情感表达,而非传递明确的意义和观点。

这种内心体验往往是诗人通过意象和语言的碎片化展现出来的,读者需要通过感受和解读来获取其中的意义。

6. 反叛和探索:朦胧诗是20世纪初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一部分,它与传统诗歌形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反叛。

朦胧诗探索着新的表现方式,对规范和限制进行挑战,以期开辟新的诗歌前景和审美观念。

朦胧诗的出现和发展,既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一种批判,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思。

通过将现实映射为一种模糊、模糊的存在,朦胧诗语言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可以让读者在解读过程中保留更多的自由度,从而引发更多的联想和思考。

这也是朦胧诗深受现代诗歌爱好者青睐的原因之一。

读者钟爱的十九首经典朦胧诗

读者钟爱的十九首经典朦胧诗

读者钟爱的十九首经典朦胧诗读者钟爱的十九首经典朦胧诗这十九首诗,自然不能说代表中国当代诗歌的最高水平,其中的任何一首,或许也不是诗人本身最好的作品……但它们中的每一首,确实于某一个人或很多人的心中所爱。

如此多的诗,你独爱那一首,自然是难得的一首吧!(严彬)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波兰来客北岛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一切北岛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墓床顾城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鬼进城顾城0点的鬼走路非常小心它害怕摔跟头变成了人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朦胧诗的名词解释

朦胧诗的名词解释

朦胧诗的名词解释
朦胧诗是一种源于中国朦胧派诗歌运动的诗歌形式和风格,反对了当时流行于80年代后期的诗歌现代主义,倡导了更加贴近自然、更加感性、更加富有诗意的表达,注重对生活中细节的捕捉和对情感体验的独特见解,语言简洁明快,形式灵活多变,常常使用意象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朦胧诗运动始于1966年,由一些年轻的诗人如顾城、北岛等人发起,他们认为现代主义过于抽象和理论化,而试图寻找新的诗歌方法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朦胧诗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舒婷、李金发、陆寻等。

尽管朦胧诗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批评,但至今仍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欣赏,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朦胧诗选全文阅读

朦胧诗选全文阅读

朦胧诗选全文阅读1、《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3、《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地炉台,当灰烬地余烟叹息着贫困地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地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4、《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5、《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绕,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6、《回答》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朦胧诗精选

朦胧诗精选

朦胧诗精选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3、《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地炉台,当灰烬地余烟叹息着贫困地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地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4、《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作为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新思潮,朦胧诗“崛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

朦胧诗在艺术维度和精神维度上全然不同于当时的主流诗歌,它大量使用现代派诗歌的手法,它肯定个体存在的价值……这些使它在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相信未来》食指(原名郭路生)出自《食指的诗》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地炉台,当灰烬地余烟叹息着贫困地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地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朦胧诗经典诗句

朦胧诗经典诗句

朦胧诗经典诗句1.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李冠《蝶恋花·春暮》2.儿女此情同。

往事朦胧。

湘娥竹上泪痕浓。

——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3.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韩偓《夜深/ 寒食夜》4.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王昌龄《西宫春怨》5.朦胧淡月云来去。

——贺铸《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6.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张先《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7.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8.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李煜《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9.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朱淑真《元夜三首·其三》10.朦胧影、画勾阑。

——张先《系裙腰·般涉调》11.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韦庄《喜迁莺·人汹汹》12.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高启《咏梅九首》13.空惆怅,醉秋香畔,往事朦胧。

——吴文英《八声甘州·和梅津》14.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

斜汉朦胧。

——纳兰性德《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15.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

——王维《山水论》16.归来沈醉月朦胧,觉花气、满襟犹润。

——锺过《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17.朦胧暗想如花面。

——柳永《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18.往事朦胧。

——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19.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顾太清《金缕曲·咏白海棠》20.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祖可《小重山·谁向江头遗恨浓》。

著名朦胧诗

著名朦胧诗

著名朦胧诗一、原文:《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二、衍生注释:1.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里的“卑鄙者的通行证”意思是在某些环境下,卑鄙的人凭借着自己的卑鄙手段却能通行无阻;“高尚者的墓志铭”则表示高尚的人往往只能以自己的高尚品质被铭记,而遭受很多不公平的待遇。

2. “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含盐量极高,在这里代表着一种看似没有生机、充满矛盾的恶劣环境。

3. “象形文字”:古埃及、中国等古老文明曾使用,这里代指古老的传统文化,一种承载历史与智慧的东西,象征着一种希望和传承的力量。

三、赏析:1. 主题- 这首诗揭示了文革之后人们思想的转变与对现实社会深刻的反思。

它表达了对那个时代混乱价值观的批判,对虚伪、黑暗、荒谬的社会现实的揭露,以及在这种黑暗现实面前诗人坚定的反抗态度。

2. 情感- 诗中充满了愤懑与抗争的情绪。

从开头对卑鄙者和高尚者生存境遇的不平之感,到后面“我不相信”的呐喊,都体现出诗人对那个错乱世界的愤怒,同时又有一种坚定的自我革新、引导社会走向正确方向的信念。

例如“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这几句将怀疑与反抗的情感推向高潮。

3. 表现手法- 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对比。

朦胧诗经典作品

朦胧诗经典作品

朦胧诗经典作品
朦胧诗是一种文学流派,最初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诗歌运动。

其特点是语言模糊、形象含混、意义多样、情感深沉,常常使用象征手法和隐喻表达思想和感情。

以下是几篇朦胧诗经典作品: 1. 《夜泊牛渚怀古》杨煜:此处不留人,自有清湖水。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 《登高》舒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席慕容:蓝蓝的大海啊,你向往着什么?微微的风吹过,你漾起了笑容。

碧蓝的海面上,一群白鸟飞翔。

它们有着自由,而我却被禁锢在这座城市里。

4. 《黄河颂》高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朦胧诗名词解释

朦胧诗名词解释

朦胧诗名词解释朦胧诗是我国当代文学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种诗歌流派,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朦胧诗”的名称来自于80年代出现的同名刊物。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等。

1。

诗歌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并综合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诗歌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

抒情诗是最常见的一种,按照表达方式可分为:直抒胸臆的和间接抒情的两种。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实际上是指“情绪”或“心境”而言,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

情绪分为主观情绪和客观情绪,主观情绪又可分为:激情、爱情、憎恶、恐惧、悲哀、厌烦、欢乐、忧愁、孤独、思念、向往等。

客观情绪则为景物、环境、事件等。

诗歌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运用丰富多样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烘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诗歌除了描述客观事物外,还借助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加强其艺术效果。

诗歌的体裁包括:诗、词、曲、赋、歌谣等。

2。

2。

朦胧诗指的是在“伤痕文学”后涌现的以北岛、舒婷、顾城等为代表的带有“先锋”色彩的诗歌。

这些诗歌有着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故此得名。

朦胧诗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包含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第一,指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产生于中国现代诗歌运动“伤痕文学”之后的诗歌;第二,是指“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具有朦胧特征的诗歌流派;第三,是指运用朦胧的特殊表现手法创作出来的诗歌作品。

它呈现出明显的非理性化倾向。

这种倾向的核心是人的存在价值处于危机之中,现代人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困惑。

他们从“文革”中寻找答案,在生与死、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找到某种新的意义,但这种新的意义仍不能令他们满意。

3。

朦胧诗派指在1979年至1986年之间,以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等为主要成员的诗歌流派。

这个群体创作的主题,集中表现为:对社会变革的迷惘、对民族历史的反思、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对爱情的困惑以及表现对整个人类前途的思索等。

外国朦胧诗精选

外国朦胧诗精选

以下是几首外国朦胧诗:
1. “如同林边一株年轻的山毛榉,静静地伫立在暮霭中。

一阵轻风使所有的叶子窸窣颤动,还仿佛害怕星星——你也这样安静这样颤动。


2. “玫瑰黄的月亮在苍白的天上,当落日散射出一抹微红,荡漾在树梢的薄雾间,这就是我望见的你。


3. “一群赤鹿奔跃在高高的山岗,跑到了最远的松树林之外。

我的愿望也已跟着群鹿奔去。


4. “被风摇摆过的花朵,很快又重新盛满雨珠。

我的心也这样渐渐满载泪水,直到你又回来。


5. “像一只满载绿色芳香果实的小艇,顺着威尼斯黯黑的运河飘来。

啊,美艳的你,驶进了我荒凉的城。


6. “青烟缭绕升腾,如鸟群的云盘旋而又消散。

我的爱情也这样升向你,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又滋生。


这些诗句都充满了朦胧的意象和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朦胧诗名词解释

朦胧诗名词解释

朦胧诗名词解释朦胧诗是一种现代主义诗歌流派,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主要在上世纪50年代在中国发展起来。

朦胧诗以模糊、模糊和矛盾的形象和语言特征而闻名,它试图探索现代人类存在的种种痛苦和困境,并通过模糊和矛盾的手法表现出来。

这种诗歌形式旨在挑战传统诗歌的规范和传统的意识形态,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度和复杂性。

朦胧诗的核心思想体现了现代主义诗歌的特征,其中包括对传统结构和规则的拒绝,并通过非线性结构、非传统的语言和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朦胧诗通常使用含糊不清的、模糊的和矛盾的形象和语言,以探索人类存在的种种痛苦和困境。

它试图通过表现模糊和矛盾来代表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混乱。

通过使用模糊和矛盾的手法,朦胧诗将诗歌与现实世界的感觉和体验相互关联。

朦胧诗的形式通常是自由的,不受格律、韵律和规则的限制。

它常常使用象征、隐喻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人往往通过使用意义模糊的词语和短语来强调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朦胧诗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诗歌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

它与其他现代主义流派一起,为后来的现代诗歌和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对于推动文学创新和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朦胧诗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些人认为它的意义模糊和语言的混乱使诗歌变得晦涩难懂,缺乏表达清晰的逻辑和思想。

同时,朦胧诗也被批评为流于形式主义和自我陶醉,忽略了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和现实性。

尽管有争议,朦胧诗作为现代主义诗歌的重要流派,对于推动文学创作的多样化和创新有着持久的影响。

它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人类存在的痛苦和困境,通过模糊和矛盾的手法展现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混乱。

朦胧诗的实践和探索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朦胧诗代表作(十首最经典的朦胧诗)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文学的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艺术思潮,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梁、、、芒克等。

朦胧诗以内在的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运用整体意象象征和渐进性意向感受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掩盖情感,使诗歌文本介于表意和隐意之间,呈现出诗境模糊、诗意空泛含蓄、意蕴丰富、主题多元阐释和多义性等特点。

它以“反叛”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变革。

他们在诗歌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表达,在艺术上广泛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力。

“朦胧诗”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没有发表宣言。

但他们以各自独立而又共同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成就,形成了一个“崛起的诗歌群体”。

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议。

“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远近——顾城你们一会儿见。

看一会儿云我认为当你看着我的时候,你离我很远。

当你看云的时候,你离得很近。

“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封住了我的壁炉,当灰烬叹息贫穷的悲哀,我仍然固执地铺着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在深秋变成露珠,当我的花依偎着别人的感受,我仍然固执地用凝结霜的枯藤,在荒凉的土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我的手指在地平线上冲浪,我想用手掌托住太阳之海,黎明摇曳的温暖而美丽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信未来,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拂去历史尘埃的睫毛,她有能看穿岁月篇章的学生。

不管人们如何看待我们腐烂的肉体,那些失落的忧郁,失败的痛苦,那是动人的眼泪,深切的同情,或者给一个轻蔑的微笑,苦涩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我们的脊椎感兴趣,无数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价。

是的,我在焦急地等待他们的评价。

当代文学朦胧诗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朦胧诗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朦胧诗的名词解释当代文学中的朦胧诗是一种独特的诗歌流派,其诗歌表达方式模糊不清,多以模糊、含糊的语言来传递情感和意境。

朦胧诗以模糊、幻影的形式呈现,给人以曖昧、模糊的感觉,类似于一幅暗淡而美丽的画面,仿佛置身于迷蒙的情境中。

朦胧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法国,主要与一位法国诗人保罗·哥勒斯特(Paul Valéry)有关。

他通过研究象征主义诗歌,提出了一种以探索内心、描绘人类心理状态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方式,即朦胧诗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朦胧诗在欧洲其他国家和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被誉为现代诗歌的一种重要流派。

朦胧诗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上的曖昧和意义上的不确定,远离传统诗歌的明确、直接表达。

它注重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以表达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朦胧诗往往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暗示、拟人等,以模糊的画面和语言抓住读者的心灵,使其感受到一种诗歌中莫名的美感。

朦胧诗也注重诗句之间的联想和对比,通过大胆的词语和形象组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感觉。

它追求一种模糊而深沉的美,引导读者在诗歌中思考、感受。

朦胧诗通过其模糊的语言和曖昧的形象,使读者对诗歌的解读产生多样的想象和理解。

它不局限于特定的主题或情感,而是试图传递一种诗意、迷惑和无限的美感。

朦胧诗带给读者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在其中找到舒适和安宁。

不同于传统诗歌的明确和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朦胧诗给予读者更多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

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解读诗歌,获得个人独特的体验和领悟。

这也是朦胧诗受到许多人欢迎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允许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感知来赋予诗歌以不同的意义。

朦胧诗也常常借助诗歌的形式和结构来增强其曖昧性。

诗歌的排列、韵律和节奏都可以影响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朦胧诗借助押韵、重复和断句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流动、模糊的氛围,使诗歌更具诗意和韵律感。

朦胧诗的诞生和发展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7、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

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

9、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13、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

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

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12.伤痕小说:伤痕小说是文革之后出现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率先打破文革之后小说创作沉寂的是:刘心武《班主任》和卢新华《伤痕》,这两个短篇引发了“伤痕小说”的思潮。

“伤痕文学”概念所指称作的创作,主要是小说,尤其是中、短篇小说,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也与伤痕小说概念等同。

“伤痕”小说的核心是:正面描写文革造成的人的心灵创伤和人与家庭的不幸。

有四种写作倾向:揭示四人帮的罪恶;表现与四人帮的斗争;展现普通人在文革逆境中的美好情操;从文化的角度对文革进行思考。

伤痕小说揭示了文革最大的祸患在于对人的心灵的戕害,除破了50年代文学不触及人情人性的弊端。

但现在看来,伤痕文学也还没能完全摆脱那个时代的政治意识。

伤痕文学较成熟的作品还有:竹林《生活的路》、叶辛《蹉跎岁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等等。

16.寻根文学:产生与八十年代中后期,是迄今为止当代唯一有理论有实践的小说思潮,但它始终没有获得明确的概念和公认的范畴。

它的理论主张体现在韩少功《文学的“根”》及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理论著作中。

代表作品:1985开先河的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树王》等等。

寻根文学提倡广义的文化,扩大了当代小说的领域,也使民情风习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于成为小说的主题。

寻根即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二民族的根甚至于民族的文化之中,散落在民间。

这种文化寻根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重铸和度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

传统文化的原初精神散失在民间,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询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民间的发现过程。

18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批评家对某种创作倾向的概括。

1989年《钟山》杂志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其卷首语中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这一思潮较为公认的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叶兆言、王安忆、刘恒等。

作品: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主要描写下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拒绝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手法,采取拉拉杂杂叙家常的手法;取消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无常化的生活流;采取零度叙事,叙事人以平淡冷漠的口吻讲述而不介入故事。

19、中国当代文学史容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一、填空题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

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

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

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

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伤痕文学:1977~1980年间,出现在我国文坛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种类。

它的基本主题是揭露“文革”极左时代给人们的身心造成的伤痕,名称来源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

2、伤痕文学的第一部小说是刘心武的《班主任》,影响较大的作品有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王蒙的《《最宝贵的》、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宗璞的《弦上的梦》、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3、反思文学:以茹志鹃1979年2月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为发端,适应社会反思大潮而出现的文学思潮,它是“伤痕文学”的延伸与深化,是对历史行程的返顾、思考和自省,它的整体成就要比“伤痕文学”大。

反思文学的代表作有:鲁延周的《天云山传奇》,刘真的《黑旗》,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古华的《芙蓉镇》、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路遥的《人生》、叶文灵的《心香》、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知青文学】、王蒙的《布礼》、《蝴蝶》、谌容的《人到中年》、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在反思文学最后的延宕阶段,出现了两部喜剧性的总结“文革”的作品:王蒙的《名医梁有志传奇》和张宇的《活鬼》。

5、知青文学作品: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梁晓声的《雪城》、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张承志的《骑手为什么要歌唱母亲》、《黑骏马》【一等奖】《北方的河》。

改革文学:十一届十中全会后,“改革文学”以蒋子龙1979年发表的《乔厂长上任记》为先声,顺应改革大潮而产生,旨在在反映我国各条战线上的改革进程及人民命运的文学。

侧重反映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辛及其导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

7、改革文学作品:柯云路的《三千万》、《新星》、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蒋子龙的《燕赵悲歌》、王润滋的《鲁班的子孙》、张炜的《秋天的愤怒》、《古船》、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8、改革文学作为新时期文学的最早“回到当下”的创作,体现在:一、高晓声、贾平凹等作家对农村改革的阻力作出了发人深省的描绘。

作品:高晓声的《陈焕生上城》,贾平凹的《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

二、“山东作家群”对改革进程作出了多方位的思考。

有王润滋的《卖蟹》、张炜的《秋天的愤怒》、《古船》。

三是柯云路的《新星》对现阶段物质文化环境中所能提供的推动改革的正面力量作出了全面而集中的开垦与整合。

9、纪实文学:作品代表主要有刘心武的《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张辛欣的《北京人》系列。

10、寻根小说:1985年,韩少功、阿城、郑义、郑万隆、李杭育等相继打出了“寻根”的旗子,他们反对11、一味追求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倾向,提倡把文学的“根”扎在本民族的岩层中。

同时受到学术界的“文化热”影响,旨在追溯民族文化渊源,对传统文化予以审视、剖析和继承,文学史上称为“寻根”小说。

12、13、14、15、16、17、18、19、20、12、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21、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有22、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文化意蕴。

13、23、寻根小说态度大致有三类:24、一是持肯定态度:阿城的《棋王》、邓友梅的《烟壶》、《那五》、郑万隆的《异乡异闻》。

二是持否定态度: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的《小鲍庄》、《大刘庄》。

三是持辨证态度:冯骥才的《神鞭》、李抗育的《最后一个渔老儿》、《沙灶遗风》、《土地与神》等“葛川江”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