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分析与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拉克战争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石油地缘政治背景, 而以“倒萨”为标志的美英联军对伊拉克战争的结束,意味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和世界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由于美国控制伊拉克,使世界石油消费区域构成与资源区域构成的进一步错位与失衡,使全球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也使对原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面临着更大压力。美国争夺石油不仅在于确保自身需求得到满足,更有控制这一战略资源进而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的长远意图。相比之下,对世界石油市场需求较大的日本和欧洲等主要力量在美国面前都将处于明显弱势地位。亚洲地区目前已成为与北美、欧洲石油消费量基本相当的重要地区,而且也是石油缺口最大的地区。从近期看,世界石油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国际油价将受到较大的下滑压力。但从中长期看,国际石油市场的秩序、国际油价的定价机制将面临新的选择。未来国际石油战略格局将可能呈现美国主导、供应方三分天下的局面。即伊拉克石油影响回升,并在美国直接控制下成为调节国际油市的重要杠杆;欧佩克虽影响仍不可低估,但将渐成衰势;而俄罗斯、非洲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影响将会增强。进入21世纪,能源资源匮乏进一步成为国家之间竞争与冲突的重要根源。在所有的能源类别中,石油目前是全球消费比例最高的能源。近10年来,石油消费量占所有能源消费量的比例一直在40%左右。可见,石油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由于石油在世界经济中的决定性地位,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资源能比石油更有可能引起国家之间的冲突。伊拉克战争即是一个例证。美英联军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扶植成立新的亲美政权后,不仅使得美英在中东产油国家的影响明显增强,而且还将改变上世纪80-90年代形成的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伊拉克是拥有1125亿桶探明石油储量的世界石油资源大国,排名世界第二。是世界上也是欧佩克的第二大产油国,其石油资源的钻探率迄今只有23%,在目前发现的80个大油田中仅开发了17个,因此它的石油潜能巨大。估计从2004年开始到2010年,以美英大石油公司为主的国际石油资本将把其石油投资的重点移向资源潜力大、石油勘探开发成本低的伊拉克,并将出现石油巨头投资竞争热潮。在此情况下,原先在中东局势不稳局面下成为石油投资热点地区的中亚、俄罗斯、西非等地除大油田外的其他油田投资热度将会有所降温,从而导致世界石油投资格局出现新的重大变化。据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估计,国外大石油公司2003-2010年在伊的勘探开发累计投资额将可能达到约300多亿美元,而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美英公司将会控制战后伊拉克大油田70%以上的权益。世界石油工业历经近150年的发展,到20世纪末形成了以北美、亚太、西欧为主的世界石油消费区域构成格局和以欧佩克等为主的世界石油储产量区域构成格局。目前,北美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区,亚太地区位居第二,西欧第三。这三个地区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近80%,其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2%。欧佩克的石油消费量不到10%,但这些国家却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2/3。世界石油的消费区域构成与资源区域的构成严重错位和失衡,使全球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一直非常激烈,也使对原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一直面临着压力。 [!--empirenews.page--] 由于能源特别是石油具有的特殊战略价值,世界能源中心同时也成为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焦点。而世界能源中心的每一次转移,都导致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相应变化,从而形成一幅幅新的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今天,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从波斯湾到里海,从里海到外高加索,再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能源富集地理带。这个巨大的地理带蕴藏了65%的世界石油储量和73%的天然气储量。在这种意义上,可以把北非—波斯湾—里海—俄罗斯称为“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而围绕着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形成了两环世界能源需求圈,第一环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和欧洲大陆;第二环包括北美、南美、撒哈拉从南非洲、南太平洋地区。在世界能源需求圈中,从能源需求未来发展趋势及其与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的关系上考虑,亚太地区显得尤为重要。过去10年间,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平均增长5.4%,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亚太地区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4.2%,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0.4%,消费量却占世界消费量的26.4%。据有

关预测,2005年,亚太地区将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与亚太相比,世界另两大能源需求中心——北美和欧洲虽然能源消费量很大,但能源需求增长极为缓慢,未来甚至有可能出现能源需求停滞乃至下降的局面。因此,可以把亚太地区称为未来的“世界能源需求心脏地带”。虽然世界大国对石油的争夺受各自的生存与发展需求驱动,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国际石油争夺战是因美国的石油战略变化而起。在对世界石油资源的争夺中,美国是首要角色。美国争夺石油不仅在于确保自身需求得到满足,更有控制这一战略资源进而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的长远意图。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确保它在波斯湾的石油利益。根据美国副总统切尼领导的国家能源政策发展小组的研究报告,未来20年,美国的石油消耗量将增加1/3,石油产量将下降12%;到2020年,进口石油将占美国石油消费的三分之二。切尼曾明确讲:谁控制了波斯湾石油的流量,谁就有了不仅对美国的经济,而且“还对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的“钳制”力。未来学家托夫勒也曾指出,控制了中东地区的石油,美国就捏住了向其主要竞争对手供应石油的输油管口。“9·11”后美军进驻中亚,同样具有明显控制里海石油的战略考虑。相比之下,对世界石油市场需求较大的日本和欧洲等主要力量在美国面前都将处于明显弱势地位。但近一时期,俄罗斯在国际石油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在上升。这不仅因为俄罗斯拥有世界石油储量的12%,每年出口石油近2亿吨,更为重要的是,石油对于俄罗斯来说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近年来,能源出口一直占俄GDP的20%以上和外汇收入的50-60%,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近90%也都得益于能源出口的拉动。因此,普京政府对能源出口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力求对国际石油战略格局施加更大的影响。可以说,在丧失与美国的核战略平衡后,能源正成为俄罗斯维护大国地位的“战略武器”和额外的政治砝码。近年来,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从石油生产方面看,中东仍是石油产量最多的地区。中东地区平均每天生产石油达2千多万桶,占世界日均总产量的近1/3。而且相对于原油储量来讲,中东又是全球石油产量最少的地区,西欧地区的相对产量最高,北美地区次之。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日产油量,中东地区石油可开采的时间也是全球最长的,而西欧的石油会最快枯竭。从世界石油消费情况的分布看,则与产量分布迥然不同。北美地区是世界上石油消费量最多的地区,占据了全球30%以上的石油消费,消费量超过其产油量的1.5倍。而产油最多的中东地区,石油消费量仅多于非洲地区,其消费量占全球的约6%,只相当于其产油量的1/5。然而,目前石油缺口最大的地区并不是北美地区,而是亚洲地区。亚洲是世界上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近20年来其消费量增长了一倍,石油需求量由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10%已上升到25%,成为与北美、欧洲石油消费量基本相当的重要地区。在这一地区,消费量增加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韩国和印度,但韩国和印度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中国,近2年均增长了2.5倍左右。与亚洲和大洋洲截然相反的是,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则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与之对应是,这一地区的石油产量也出现了急剧减少的趋势。 [!--empirenews.page--] 目前,世界石油出口量最多的地方也仍是中东,其出口量占全球石油出口量的1/3,其石油产量的80%以上用于出口。在前10 大石油净出口国中,中东地区的国家占了5个,其中沙特的出口量世界第一,占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13.5%。在石油进口国家与地区中,美国的1/4、欧洲的3/5和日本4/5以上的石油进口都来自中东。除了中东外,非洲、东欧和前苏联国家以及中南美洲也是石油净出口地区。从进口来看,亚洲和大洋洲是石油进口最多的地区,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也是全球最高的,依赖程度高达62%。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石油进口量到目前仍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5%,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为53%。西欧的进口依赖程度也达到51%。在亚洲地区,日本是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韩国、中国和印度次之;日本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高达99%,韩国的石油则完全依赖进口,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也已达32%。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其占世界总数5%的人口却消耗着全球42%的能源,对海外石油依赖严重,因而美力求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国际能源新秩序。"9·11"事件后,美国通过强化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