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理论基础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岗位分析旳资料搜集
(一)工作实践法 (二)工作日志法 (三)观察法 (四)访谈法 (五)经典事例法 (六)问卷调查法
措施
优点
缺陷
工作实践法
直接了解岗位旳实际工作情况以 及岗位 旳各方面要求
不合用于需要进行大量训练或 危害性旳工作岗位
信息可靠性高,所需费用少, 工作日志法 轻易掌握有关岗位旳信息
提升整体生产力, 合并同性质工作, 争取扩大市场顾客 降低资源消耗 群
2.2目的管理理论
一、目旳管理理论
“目旳管理”既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也是一种管理 思想和管理哲学旳体现,它旳形成经历了较长旳时期, 是由众多旳管理思想大师一起完毕旳,而德鲁克就是 他们之中搭上最终一块积木旳人。
(一)目旳管理理论旳理论渊源
2.3目的设置理论
马拉松运动员旳故事——目旳要分解落实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旳马拉松运动员,他曾在1984年和
岗位阐明书中没有打扫地板旳条文 岗位阐明书中没有打扫旳条文
有打扫条文,但工作时间是从正常下班开始
得出结论
必须有岗位分析
(二)岗位分析旳基本问题
1、两个最基本旳问题
第一种问题
工作是什么?
岗位旳名称、级别 岗位设置旳目旳 岗位旳工作内容、任务和职责 岗位旳主要工作权利 岗位需要旳工作条件 岗位与其他岗位旳关系 岗位在企业组织构造中旳位置
孔茨在1980 年出版旳《再 论管理理论旳 丛林》将当代 管理理论分为 11个学派。
1.2 系统论
一、系统论原理
1.创始人:卡斯特(F. E. Kast)等,《系统理论和管理》 。 2.观点
其以系统为基础来研究管理,强调任何组织都是 由若干子系统所构成。
企业旳经营系统能够划分为战略子系统、协调子 系统和作业子系统等。在管理工作中,强调从整 体出发,经过各个子系统之间、与环境之间旳协 调,以实现组织大系统旳整体优化。
第二章模糊控制理论基础
u U u U
经典集合论中任意一个元素与任意一个集合之间的 关系,只是“属于”或“不属于”两种,两者必居其一 而且只居其一。它描述的是有明确分界线的元素的组合。
用经典集合来处理模糊性概念时,就不行。
对于诸如“速度的快慢”、“年龄的大小”、 “温度的高低”等模糊概念没有明确的界限。
经典集合对事物只用"1"、"0"简单地表示“属于” 或“不属于”的分类;而模糊集合则用“隶属度 (Degree of membership)”来描述元素的隶属程度, 隶属度是0到1之间连续变化的值。
四种方法: 1、模糊统计法
基本思想:论域U上的一个确定的元素v0是否属于一个可变动的清 晰集合A*作出清晰的判断。
对于不同的实验者,清晰集合A*可以有不同的边界。但它们都对 应于同一个模糊集A。
模糊集A 年轻人
v0
清晰集A1* 清晰集A2*
论
17-30岁 20-35岁
域 U
所有人
计隶算属步度骤函:数在确每立次的统方计法中:,v0是固定的(如某一年龄), A*的值是可变的,作n次试验,则
示。
uU表示元素(个体)u在集合论域(全体) U内。
集合表示法(经典集合):
(1)列举法:将集合的元素全部列出的方法。 (2)定义法:用集合中元素的共性来描述集合的方法。
(3)归纳法:通过一个递推公式来描述一个集合的方法。 (4)特征函数表示法:利用经典集合论非此即彼的明晰性 来表示集合。因为某一集合中的元素要么属于这个集合, 要么就不属于这个集合。
定义2-8 设A,B F(U),则定义代数运算: (1)A与B的代数积记作A • B,运算规则由下式确定:
A • B(u)= A(u)B(u)
第二章 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
帕森斯等人认为,社会中每一个不同的系统, 包括教育系统都具有与一个更大的系统和它的 其它部分相联系的重要功能。教育就是要通过 对个体进行特殊的训练,使个人能够适应社会, 并与社会融为一体。教育的目的是使年轻一代 系统地社会化,使出生时不适应社会生活的 “个体我,”成长为“社会我”,要把集体意 识灌输给个体,使其顺应社会方式。
2.认知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
由于不满行为主义将人类的学习过程描述得过 于简单与机械,布鲁纳和奥苏泊尔等为代表的 认知主义心理学提出:学习是学习者内部认知 结构的形成和改组。因此应该强调整体,认为 人体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不是彼此孤立的知觉 反应,而是集知觉而成意识的整体反应。
皮亚杰的观点:
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对儿童学习过程的 解释是,在儿童的头脑中,有一个遗传获得的 最初的图式,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变化、 丰富起来,每一个认识活动,对儿童都是认识 结构的一次变化。如果儿童的认识结构顺应外 界的变化,这种新的认识就能被同化到自己的 图式中,认知结构同化了新的认识之后,原有 的图式或者说结构就得到了调节,得到认识上 的暂时的平衡。人的学习、心理的发展就是个 人的图式不断丰富、建构、提高、发展的过程。
二、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基础
课程受社会生活需要的制约。不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 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使儿 童能够胜任成人后的生活,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习俗、 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柏拉图在 《理想国》中认为,农民、手工业者只需学习一些体 育、音乐课程,以形成节制的美德;保卫国家的军人 还需要通过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以 训练思考的能力和行军作战的能力。而极少数准备成 为国家统治者的人还要继续攻读辩证法。这种课程设 置与社会等级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特殊教育理论基础
实用主义 (起源于达尔文和爱因斯坦,有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
实在是人的经验
认识是某种能照着行动的思想的后果
价值是从经验中引申出来的;评价过程产生出能用以评价经验的标准
形式的/演绎的和科学的/归纳的
1.2 西方主要理论观点与个人
首创者姓名
国 家
主 要 思 想
依泰尔
法国
在发展智力落后者时可用个别训练的方法
蒙泰梭利
意大利
利用具体经验和特殊设计的教材,儿童在非常早的年龄就可学习
安娜·弗洛伊德
奥地利
精神分析技术也可用于帮助有情感问题的儿童
推孟
美国
智力测验可用于鉴定一生智力都趋于优异的儿童
斯特劳斯
德国
有些儿童表现出特殊学习障碍,可能因脑伤引起,需要特别训练
*
理论观点来自多门科学;
01
理论观点和思想多不具系统性,但更具实用价值。
*
3.2 康复和社会适应的观点
康复(rehabilitation) 的定义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
联合国大会1982年12月通过的第37/52号决议:
我国学者——对患者的疾病及疾病造成的后果进行综合性的矫治。
*
3.3 正常化与融合的观点
正常化(normalization):———— 一种思想
2.2 关于损害和补偿
01
04
02
03
损害或损伤(impairment):指身体器官组织结构的缺损。
缺陷补偿(deficiency compensation ):通过各种途径弥补、代偿损伤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代偿(compensation):是一种生理现象。结构的破坏导致功能失常时,机体通过调整有关器官(包括病变器官本身)的功能、结构以代替和补偿,使肌体趋于新的平衡和协调。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城市增长理论
城市增长的内涵/ 主要动力/增长阶段/城市发展规模
离心力是指使产业、家庭向外扩散的力量,其方向同向心 力相反。 城市增长离心力的原因有四个:①市场竞争的需要; ② 地价差; ③生态环境效应; ④制度与技术创新。
第二节 城市增长理论
城市增长的内涵/ 主要动力/增长阶段/城市发展规模
/大都市大城市带理论
(集中发展理论)
巴顿(H·Barton)在《城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Urban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一书中将聚集经济效益的产生原因划分为十种, 体现出集聚经济的效益。
1——市场规模经济(人口) 2——交易成本的降低 3——公共事业的规模门槛 4——工业规模化效益 5——充足的劳动力 6——人才以及财富集聚 7——金融服务优越 8——基础设施的广泛补充 9——商业交流的便捷 10——竞争成长
田园城市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
(分散发展理论)
卫星城理论由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发展而来,并经历了附 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
母城
母城
母城
田园城市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
(分散发展理论)
子母城关系: 卫星城市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科研与文教三类; 按位置分为里圈及外圈(以到母城市中心区耗用5小时作 为划分里、外圈的标准); 按发生过程分为自然发生及人为规划发生; 按其与母城的关系分为完全从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
典型宏尺度增长结果 典型微尺度增长结果
典型土地增值结果
大都市
大都市带
国际性城市网络
同心圆及其交通变形
多中心
城市内部网络
城市中心高峰,衰减快、沿 交通线增值大
传热学--导热理论基础--ppt课件精选全文
第二章 导热理论基础
第三节 热导率
3、隔热层必须采取防潮措施
(1) 湿材料 干材料或水
因多孔材料很容易吸收水分,吸水后,由于热导率较大的水
代替了热导率较小的介质,加之在温度梯度的推动下引起水分
迁移,使多孔材料的表观热导率增加很多。
0.35
0.599
第二章 导热理论基础
※导热是在温度差作用下依靠物质微粒(分子、原子和 自由电子等)的运动(移动、振动和转动)进行的能 量传递。因此,导热与物体内的温度分布密切相关。 ※本章将从温度场、温度梯度等基本概念出发 阐述导热过程的基本规律 讨论描述物体导热的导热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
第二章 导热理论基础
第一节 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一、温度场(P13)
第二章 导热理论基础
第三节 热导率
4、几点说明
(1)保温材料的λ值界定值随时间和行业的不同有所变化。 保温材料热导率的界定值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保温材料的生
产及节能的水平。
20世纪50年代我国沿用前苏联标准为0.23W/(m·K); 20世纪80年代,GB4272-84规定为0.14W/(m·K), GB4272-9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中则降低到 (0.122)W对/(于m各·K向) 异性材料,其热导率还与方向有关。
1、等温面:同一瞬间,温度场中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 2、等温线:等温面与其他任一平面的交线。
3、立体的等温面常用等温线的平面图来表示。
为了在平面内清晰地表示一组等温面,常用这些等温面与一 平面垂直相交所得的一簇等温线来表示。 图2-1是用等温线表示的内燃机活塞和水冷燃气轮机叶片的温度场
第二章 导热理论基础
三、温度梯度(P13-14)
第二章物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三、共有部分共有权
共有部分共有权指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依照法律或 管理规约的规定,对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共有部分所 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共有部分共有权的三个层次: 第一,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 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 第二,规定其他共有的范围,建筑区划内的道路, 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 第三,关于车位和车库,分为三点:建筑区划内, 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 的需要。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 车库的权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 方式约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 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该学说以日本学者右近健男、舟桥淳一及中国台 湾学者史尚宽、李肇伟、黄越钦等为代表。空见 说认为专有部分的范围仅限于由墙壁、地板和天 花板围成的空间,分隔部分如墙壁等则为全体或 部分区分所有权人共有。
3.最后粉刷表层说 该学说以日本学者玉田弘毅为代表,认为专有部分包含壁、 柱天花板、地板等边界部分表层所粉刷的部分,边界本体则 属于共同所有部分。
(二)业主大会与物业服务企业
物业服务企业接受业主大会的委托提供物 业管理活动,因此,业主大会与物业服务 企业构成物业管理中的第二层委托代理关 系。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可知,在签订物业服务 合同之前,业主为规避物业服务企业的隐 瞒信息行为会导致逆向选择;在签订物业 服务合同之后,则会发生物业服务企业物 业不负责任、偷懒、故意加大物业服务成 本等道德风险问题。
(二)权利和义务
权利包括两方面:第一,对共有部分具有 使用权,此为共有权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第二,对共有部分具有收益权,即共有权 人可以取得因共有部分所生的收益的权利。
第二章 利息理论基础
m
m
余 额:1
i (m) 1
m
(1 i (m) ) 2
…
(1 i (m) ) m1
m
m
图(1-2A) 名义利率图
(1 i (m) ) m 1 i m
名义贴现率
用符号d(m)记每一度量期付m次利息的名 义贴现率。所谓名义贴现率d(m),是指每 1/m个度量期支付利息一次,而在每1/m 个度量期上的实质贴现率为d(m)/m。
(1-16A) (1-16B) (1-16C)
相同度量期内等价的名义利率与名义贴现率有如下 的关系(m,p可以不相同)
1) (1 i(m) )m (1 d ( p) ) p
m
p
2) 若m p,则有
(1 i(m) )m (1 d (m) )m
m
m
例(1)求与实质利率8%等价的每年计息2次的 年名义利率以及每年计息4次的年名义贴现率;
2. 短期两者差异不大,长期两者显著差异
3. 复利几乎用于所有的金融业务,单利只 用于短期计算或复利不足期近似计算。
a (t)
1
0
1
e ^(it) (1+i)^t (1+it)
t
三、贴现率与现值函数 1、实质贴现率
一个度量期上的实质贴现率为该度量期 内产生的利息金额与期末的积累值之 比。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实质贴现率。
I=P×i×t
A(t)=P+I=P(1+it)
注意:i和t的单位必须一致,即若利率取年利率, 时期t必须以年计;若利率取月利率,t必须以 月计。
例:如果每年单利率为8%,投资额为2000 元,求(1)4年后的利息 (2)3个月后的 利息(3)4年后的本利和
解:
第二章-导热理论基础-1
λ固 > λ 液 > λ 气 λ 金属 > λ 非金属
一定温度范围内, ∝ f (t ) ,可写成:λ = λ0 ⋅ (1 + bt ) λ 即,导热系数是温度的线性函数。 由于热能的传输在固体中体现为自由电子的迁移和晶格振动 波,于是 λ固 = λe + λl
晶格分量 电子分量 对于金属: e λ
∂t qx = −λ ⋅ ∂x ∂t q y = −λ ⋅ 或 ∂y ∂t q z = − λ ⋅ ∂z
2-1-6 导热系数
q qx =− 定义: λ = − gradt ∂t ∂x
物理意义: 物体中单位时间、单位温降通过单位面积的导
W 热量;为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系数。 m ⋅ ℃
如果初始时刻物体各部分的温度相同,可以把初始条件改 写为: t τ =0 = t0 = const
(4)边界条件 )
①第一类边界条件 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的温度值 第一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的温度值 第一类边界条件
tw = const t s = tw = tw = f (τ )
dτ 时间内,微元体内部产生的能量为:
& E g = qv ⋅ dx ⋅ dy ⋅ dz ⋅ dτ
dτ 时间内,微元体贮存能的变化量为:
∂t dE = ρc p ⋅ dxdydzdτ ∂τ
根据能量守恒: 可得
Ein + E g − Eout = dE
∂t ∂q x ∂q y ∂q z = ρc p ∂x + ∂y + ∂z + qv & ∂τ
∂t −λ ∂x
= h t f − t (0 , τ )
第二章 投影理论基础
从属性——点在直线上,则点的投影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且点的投影符合点 的投影规律。
定比性——点分线段之比投影后不变。
AK / KB= ak / kb
= a’k’ / k’b ’
= a”k” / k”b”
(a)
(b)
图2-25 直线上点的投影
例1 已知C 点在直线AB 上,据c ,求c’ 、c” 。
① 具有保真性 水 ② 平 ③ 面 且 且 具有积聚性, ⊥OZ 具有积聚性, ⊥ OZ
① 侧 平 面
具有保真性
② 具有积聚性, 且 ⊥OX ③ 具有积聚性, 且 ⊥OX
立体的分类
依据表面性质不同,立体可分为: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 平面立体:表面全是平面的立体。 曲面立体:表面全是曲面或既有曲面又有平面的立体。
A
D
b'
e' a 1 2 k
2在前
x
o d
C
K
E
B
e b k
方法2
c
利用积聚性投影作图 例1 求直线AB 与平面△CDE 的交点。
可见性判别:
a' c' k’ d'
方法2: 根据空间位置关系
b'
e' a d e k b o
A
C
D
x
K
E
B
后,不可见
界
前,可见
c
V 投影投
射方向
k
解题完毕
O
图2-37
(一)直线上的点
若K∈AB,则有: 1.从属性 k∈ab 2.定比性 ak:kb = a′k′: k′b′= a″k″: k″b″= AK:KB [例2-5] 判断点K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 k′∈a′b′ , k″∈a″b″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关于教学目标 加涅要求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要按照五种 学习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五种学习的结果 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和态度,这五种学习结果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 能三大领域。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都各有差异,各 有侧重,但不论怎样都在这五结果和三领域之内。 值得注意的是,加涅明确提出,应把认知策略作为 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对教学目标理论的重大 发展。过去我们强调‚教是为了不教‛,即尽快使 学生能够自学。加涅把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各门 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便使‚教是为了不教‛的理 想落实到具体学科教学目标之中了。
戴尔的‚经验之塔‛的理论意义和对教育技术的指导作用概 括以下几点: (1)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 上层,则越趋于抽象。划分阶层,只是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 与抽象的程度。 (2)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 方法应是首先给予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 (3) 教育不能停留在获得具体经验的阶段,而必须向抽象化 阶段发展,把具体经验普遍化,上升到概念。概念可以进一 步指导实践。 (4) 在教育、教学中,应尽量采用教育技术的各种手段来提 供具体、直观的经验,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5)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它比用语言、视觉符号 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易于理解的经验,又能打破时空 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6) 也不能把直接经验看得过重,使教育过于具体化,而忽 视达到普遍化的充分理解,这是危险的。
加涅的教学理论
加涅(Robert M.Gabne)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 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发生有内部的条件和 外部的条件,内部条件指的是学习者本身在学习前 所具有的最初的能力、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外部条 件指的是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构成对学习者不同的 条件。教学应该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及其产生 的条件来进行,使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提供都经 过计划安排。
第二章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总之,这一理论认为教育程度与劳动工资的 关系,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上是成正比例关系 的,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程度与工 资水平正相关关系是持怀疑态度的,进而论 证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有把劳动力分到不同
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劳动力在不同的劳动市 场受到不同的待遇,说明教育有把人等级 化的作用。
一、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
人力资本概念可定义为体现在人身上的体力、知 识、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人力资本投资,所有在人身上所进行的旨在 提高其生产能力的投资。 舒尔茨在1960年对“人力资本”的内容归纳为一下
几 个方面: 1.正规学校教育的支出 2.职员在职培训 3.人员迁移费 4.外来移民支出 5.其他与教育有关的个中投资
三、教育与劳动生产率
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 2.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 3.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自身修养水平 4.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管理水平
第三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思想派别, 或理论派别,也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980年 11月,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舒尔茨来我过 讲学,这一理论开始传入,对我国的教育经济学 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机会成本 2.外显成本 3.隐含成本
(二)成本函数
在经济学中,成本理论主要分析成本函数。成本与 产品数量、劳务的代价以及其他生产性代价有关。 在经济学中的成本还有固定成本和非固定成本之 分。因此,成本函数可以下式表示
C=f(X) 而单一产品的成本CT,就是总成本C与产品数量之 商,即
CT=C/Q
就 是:
1.教育能够培养熟练的物质生产劳动者 2.教育能够培养高智力的文化技术研究者 3.教育能够培养高水平的部门管理者 4.教育能够培养有知识的文化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工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16
示底 一 了下 根 政坐 烟 府栋 二 浪楼 两 费” 油 问, , 题这 一 的首 顿 严顺 饭 重口 一 性溜 头 深牛 刻, 地屁 揭股
“
17
该理论通过论证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 共物品上的局限性,从功能上证明 “第三部门”存在的必要性。不过该 理论更多的是说明了政府与“第三部 门”之间的互补关系,并没有揭示是 什么因素使得某些产品或服务只能由 “第三部门”提供。
23
四、第三方管理理论
又称志愿失灵理论,由萨拉蒙提出 志愿部门作为人类服务的提供者不是万能的, 它也有固有的缺陷,会产生志愿失灵,而政 府可以视为是志愿失灵之后的衍生性制度。 政府和NGO应建立起合作关系 非营利部门的缺陷:慈善的供给不足、慈善 的特殊主义、家长式作风及慈善的业余性
24
20
契约失灵——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 致仅仅依赖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契 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 主义行为出现的现象。
21
信息不对称性私人物品
信息不对称的物品有两类,一类是服务的购 买者并不是最终消费者,中间隔了一层;另 一类是服务本身的性质太复杂,消费者对它 难以评估。前者如智障儿童的特殊学校、养 老院、慈善机构 ,后者如医院 。 契约失灵的结果是使消费者的福利蒙受了大 量的损失。
公民社会的多种规范性词义
(1)公民社会是政治社会,与自然状态相对。 (2)公民社会是一个文明社会 (3)公民社会是以资产阶级个人为基础、并由司法、 警察和同业公会参与其中、对个人自由加以保护的 私人领域。 (4)公民社会与由非政府的、非经济的公民组织形 成的社会领域有关 (5)公民社会被用来同时指社会的一个部分以及拥 有该部分的社会整体
22
“非分配约束”——指非营利组织不能把获得 的净收入分配给对该组织实施控制的个人,包 括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 汉斯曼认为,“非分配约束”是非营利组织区 别于营利性组织的最重要特征,能抑制生产者 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契约失灵理论更多的注意了非营利组织本身的 特征
理论基础
第二章理论基础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也是中国的重要传统文化之一。
根据原词义,武术就是“用武的术”,就是所谓的武术技法。
在武术技法的落实,必须受到某种武术道德的指导。
中国古代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就是他们非常重视别人,所以武术技法的运用与武术道德的指导从来密不可分。
因此,武术道德成为中国武术的重要内容。
道德是人们所得到的人生的最高智慧,是人们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根本依据,是人们愿意持守的生活态度和愿意遵循的行为原则(乔凤杰,2007:61)。
武术道德的精华本来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来的。
它主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儒、道、佛三家思想中的道德内容。
虽然受到这三家思想的影响,但是儒家道德是为核心的。
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武术道德观念第一节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武术道德观念在武术道德观念的内容,儒家道德是为核心的。
它的地位从来不可代替的。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来自于儒家的一种积极向上、宽厚待人的入世性质的道德观念,是武术人做人做事的基本依据(乔凤杰,2007:68)。
一、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含义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1 自强不息是中国武术的精神,是一种必须拥有的精神。
二、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是说我们应该胸怀博大,以宽厚的德性包容天下万物,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宏伟任务(乔凤杰,2007:78)。
1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5 根据乔凤杰的《武术哲学》,作为一种武术道德,厚德载物所强调的厚德与载物,厚德载物所强调的包容意识,大致可以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来进行概括。
(一)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 (金乃逯,2005:30)。
据乔凤杰的《武术哲学》,仁是发自内心的爱,它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重视人的价值,懂得关爱别人,关心他人疾苦,尊重他人意愿,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二)义,是传统武术道德中的重要信条。
在儒家思想中,义的内涵即事之适宜,是主持正义,思想行为符合标准的道德观念(王延,2012)。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 刘德华等主编: 1 . 刘德华等主编 : 《 马克思主义思想 政治教育著作选读》 政治教育著作选读》,高等教育出版 1991年出 社. 1991年出 版。 刘德华等主编: 2.刘德华等主编: 《马克思主义思想 政治教育著作选读讲解》 政治教育著作选读讲解》.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4 年版。 出版社. 年版。 3.罗国杰主编 罗国杰主编: 3.罗国杰主编: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 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治教育理论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1992年版。
六、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 论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理论 十、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思考题: 思考题: 1 .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是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主要有哪些?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主要有哪些? 3 . 试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 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4 . 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个人全面发 展的学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展的学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5 .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 自发产生? 自发产生?怎样正确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 灌输论? 灌输论?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 来指导学科建设 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指导 学科建设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 论依据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 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 的原理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一:公平、效率、产权(一)公平1、公平不是一种经济学的概念,它含有伦理学的意义。
2、公平只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某一衡量标准而言。
3、从经济学的角度评价公平。
(1)两方面含义:(2)三级内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重点公平4、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问题安排应当综合考虑三种公平。
(二)效率1、效率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是指在经济水平和资源存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给社会带来最大福利。
2、效率的具体形式(1)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效率)(2)生产效率:(3)X效率:3、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问题(三)产权:1、产权是指对对稀缺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与处置。
2、产权的界定:3、如果对某种资源的产权界定清晰,并且划分后的产权完整、充分、个人就会有长期稳定的预期,从而限制短期行为与偷懒、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4、社会保障制度的产权界定。
二: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中增进平等。
(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矛盾论:2、补充论:(二)公平与效率的协调1、公平以效率为前提2、效率以公平为保障三:社会保障制度的X效率(一)行政管理成本(二)工作积极性(收入效应)(三)储蓄与投资(四)社会信号§2.2 市场与政府背景:近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危机引起的争议,在社会保障领域政府与市场谁的作用应更大,二者间的结合应到什么程度。
一:市场失灵与社会保障(Market failure)(一)收入分配缺陷:(二)通货膨胀风险(三)信息不对称(四)商业保险的市场失灵二、政府介入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优效品,具有双重性质。
(二)市场外部效应的存在与政府交易费用的节约。
1、外部效应:不购买社会保障这种有效品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负“外部效应”。
2、交易费用下降,谈判下降。
(三)政府承担社会风险的能力大于市场。
(四)政府介入不减少社保基金筹、付的成本与费用。
(五)政府具有市场效率以外的宏观调节作用: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基金投向三方面。
第二章薪酬的理论基础
生存费用理论的基本思想
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等同于或者略高于 能够维持其生存的水平。
工资基金理论
19世纪中叶,随着生存工资论的日趋没落,一种新的 工资理论——工资基金论开始产生。工资基金理论的代表 人物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John S·Mill,18061873)。工资基金理论是指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支配, 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人的生活状况就是随工人人口的增减
从供给方面看,工资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劳动力的生产成本,即劳动者养活自己和家庭的 费用,以及劳动者所需的教育、训练费用;
第二,劳动的负效用,或闲暇的效用。工资水平的决定 被认为是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
马歇尔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当时各种新旧分配理论的大综 合,他既吸收了古典学派的有关分配理论的思想,也吸取 了边际学派的边际革命的精髓。他将注意力从分配份额的 大小转向稀缺性资源的配置,并把要素投入报酬与要素生 产贡献联系起来,这在经济学上是一大贡献,以至于他的 分配理论很长时间都居于主导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 马歇尔的分配理论莫定了经济学中工资理论的基础,其后 的许多研究是在他所莫定的市场工资决定机制的基础上展 开的。
第二章
薪酬的理论基础
一、工资决定的理论
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 生存费用理论 工资基金理论 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 地地租自然率的决定理论。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 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 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 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另一方面,一国 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 进人口增加。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 财富的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 下降。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 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 所支付的价格。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 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生存需要:是指人全部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与
需要层次论中的全部“生理”需要和部分“安全”
需要相对应; 关系需要:是指人在工作中相互间的关系和交往的 需要,与需要层次论中的部分“安全”需要、全部 “社交”需要和部分“尊重”需要相对应;
“社会人”也叫”社交人” 。 这种假设认为:调动人的生产积
极性的因素不是人们在工作中得
到的经济报酬,而是良好的人际 关系。
二、社会人假设
1、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同事间的交往可以满足
人的社交需要。
2、现代工业机械程度越高、分工越细,结果使得工作变得单
调而无意义,人们只能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意义。
“社会人”假设 —— 人际关系理论
“自动人”假设 —— Y理论
“复杂人”假设 —— 超Y理论
中国古代关于人性的假设
西方 经济人 理论 (X)
社会人
中国 性恶论 性善论 古代 (荀子) (孟子) 理论 目好色, 耳好声, 内涵 口好味, 心好利, 骨体肤里 好愉逸。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需要
动机
行为
需要得到满足
新的需要
行为的形成过程
一、激励的基本过程
根据行为的形成过程,美国管理学家A.D.西拉吉和 M.J. 华莱士把激励的过程分为七个阶段。
能力 需要未满足 内心不平衡 寻找和选择 满足需要的途径 导向目标的 行为和绩效
重新衡量和 评估需要
奖励或惩罚
绩效评价
需要得到满足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
自动人 复杂人 (Y ) (超Y) 尽性主义 流水人性 (梁启超) (告子)
把各人的天 人性无分 赋良能发挥 善与不善, 到十分圆满, 决诸东方 人人可以自 则东流, 立。 决诸西方 则西流。
第二节
激励理论
一、激励的基本过程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四、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激励的基本过程
人力资本流动投资
主要参考书
刘永芳主编:《管理心理学》,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8.
张德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The End ! Thank you !
3、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有更大 的影响力。 4、工人的社会需求满足与否,决定着他们生产效率的高低。
“自我实现人”也叫”自动 人”。这种假设认为:每个人
都追求个人才智和能力的充分
发挥,每个人都有理想并追求 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自动人假设(Y理论)
1、一般人都是愿意勤奋工作的。
问题1: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 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 持续多长时间? 问题2:在工作中,又有哪些事项是 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 情绪持续多长时间?
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成就 赏识 工作本身的吸引力 责任 发展
公司政策 监督 工作条件 人际关系 地位 安全和生活条件 薪金
4、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
权力需要 指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欲望。 归属需要 指建立友好亲密关系的愿望。 成就需要 指达到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愿望。
管理人员的高层次需要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之所以努力工作,是因为他
觉得这种工作行为可以达到某种结果,而这种结果 能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
继续高绩效
负强化
刺激
因迟到而遭 训斥
期望行为
准时
移去不愉快的结果
不再训斥
重复期望 行为
继续准时
惩罚
刺激
在办公室吸 烟
不期望行 为
呈现不愉快的结果
罚款
重复期望 行为
在办公室偶 而吸烟,或 不吸烟
在办公室 吸烟
衰减
刺激
开会时讲悄 悄话
不期望行为
经常讲话
不呈现结果
不鼓励
重复期望 行为
开会时少说话
第三节 人力资本理论
需要层次 自我实现 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组织措施
挑战性的工作、创造性、 在组织中提升、工作成就
职称、奖励、认可、对工 作有信心、赋予责任 管理的质量、和谐的工作 小组、同事的友谊
安全的工作条件、外加的 福利、普遍增加工资、职 业安全 基本工作报酬、物质待遇、 工作条件
食物、住所
生理需要
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人性假设理论 激励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一节
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三、自动人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经济人”也叫”唯利人” 或“实利人”。这种假设认为:
人的行为是在于追求本身的最
大利益,人工作的动机就是为 了获得经济报酬。
当事人
(O/I)A
VS(O/I)B
参照人
小 于
等 于
大于
不公平感
公平感
负疚感
O=报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晋升、荣誉、地位等) I=贡献(工作数量和质量、技术水平、努力程度、资历等)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3、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指向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 源泉。目标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 做出多大努力。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正确认识人需要的多层次性、差异性、动 态性;
找出受时代、环境及个人条件差异影响的 优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一个国家人民的需要层次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相关。不发达国家,生理、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重 较大,高层次需要的比重较小;发达国家情况相反。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
满意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①善于区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两类因素。 ②管理者应运用各种手段,如调整工作的分 工,实行工作内容丰富化等来增加员工对工 作的兴趣,千方百计地使员工满意自己的工 作。
③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 阶层、不同组织,乃至每个人,最敏感的激 励因素是各不相同的,应灵活地加以确定。
麦克利兰 赫茨伯格
成就激励理论 双因素理论
阿尔德弗 马斯洛
ERG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指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 (2)安全需要:指人们希望避免人身危险和不受丧失 职业、财物等威胁方面的需要。 (3)社交需要:希望与别人交往,避免孤独,与同事 和睦相处、关系融洽的欲望。 (4)尊重的需要:人们追求受到尊重,包括自尊与受 人尊重两个方面。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实现自我理想和抱负的欲望。
目标的明确度 激 励 目标的难度 目标理论的基本模式
四、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们的
行为,变消极为积极;以期达到预定的自标。
代表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改变行为的方法:
正强化、负强化、 惩罚、衰减
正强化
刺激
例增加工资
期望行为
高绩效
呈现有吸引力的结果
加工资
重复期望 行为
四、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会不断变化。 2、在同一时间内,人有各种不同的需要和动机。 3、由于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变化,人们会不 断地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人们可以依自己的需要、能力,对不同的管理
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
人性假设的演变与发展
“经济人”假设 —— X理论
激励力(M)= 效价(v)×期望值(E)
个人努力 个人绩效 组织奖赏 个人目标
期望理论的基本模式
2、斯达西·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首先思考自己收入
与付出的比率,然后将自己的收入—付出
与其他相关人员的收入—付出相比较。
( O/I)A VS (O/I)B
(O代表报酬、I代表投入,A代表自己,B代表参照系)
戴维斯(K.Davis)曾就美国的情况进行估计
主导需要种类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1935年占比 35 45 10
1995年占比 5 15 24
自尊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7
3
30
26
需要层次与组织措施的对应关系
一般激励因素 成长、成就、 提升
承认、地位、 尊重 志同道合、爱 护关心、友谊 安全、保障、 胜任、稳定
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
摆脱一国贫困状况的关键是致力于人力资本投资, 提高人口质量。
三、人力资本投资
1、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 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入到劳动者身上的、 能提高劳动者知识与技能,并能影响劳动者
未来货币收入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投入。
2、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
教育投资
在职培训的投资 卫生保健的投资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特征 二、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发展 三、人力资本投资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特征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资本投资 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
知识、技能、体质和健康等。
2本是一种无形资本 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
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
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
成长需要:是指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