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盐城三模语文讲评含作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叶秀发是为李诚之伸冤)
(1)事定,制阃kǔn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 擅斩非法。(4分) 事情结束后,大帅忌恨这功劳不是从自己这 里产生的,就上奏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了金 国间谍是非法的。(4分。1句1分,全对得4 分。“制阃”不译也可;“自己”是“从自 己”的意思。) 《郁离子》序(徐一夔)藩阃【kǔn,统兵 在外的将领】方务治兵,辟【bì,征召】公 参赞【帮助】,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累建 大议,皆匡【救】时之长策。
2.吐槽的角度 否定电视广告的套用行为: (1)经典是严肃的,商业行为是对文 学的恶搞。 虽然广告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文 学,但这里的文学已经丧失纯洁性,成为了 商业、娱乐业的附属品。 (2)利用经典做广告谋取利益,是对 经典的亵渎。 可以写“尊重经典的价值”、“敬畏经 典”“不能消费、恶搞经典”。
• 课本知识:
•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 实告东西二阃。
阃:统兵在外的将帅。
(2)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 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 (4分) 我们能够保全头颅(性命)到现 在,都是受叶桐城的恩赐,否则 桐城沦陷已经很久了。(4分。1 句1分,全对得4分。“首领”也 可意译为“生命”。)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叶秀发在他父母去世后,都辞官回乡守孝,这不仅 是因为他的孝心,同时也是因为当时社会礼仪的约束。 B.桐城之战后,秀发对于议事者看不到他的忠诚,反 而责怪他不能保全百姓的做法,感到非常不平,所以上 书朝廷。 C.史弥远当政的时候,他向经历或了解桐城之战的人 询问叶秀发的情况,听后他很赞赏秀发,并重用了秀发。 D.作者对叶秀发在那黑白颠倒的乱世所受的冤屈深表 同情与愤慨,同时也对秀发安然处之的态度给予了高度 评价。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亟斩于城门以徇 徇:示众 B.无一毫觖望意 望:期望 C.婴城固守 婴:环绕 D.宋自是而微矣 微:衰弱
B(望:怨恨)
【解析】 实词考查回归常见文言实词和课本,都在我们复习过的 常见文言实词中。婴是课文《陈情表》中出现的,“祖 母刘宿婴疾病”,意思与此处一致。目的在于引导考生 深入课本和基础。
二、1.点赞的角度 肯定电视广告的行为: (1)可以写“借鉴与吸收”“模仿与创 新”“挖掘经典(文化)的价值”“拿来主义也 是弘扬”“这样的广告强化了经典生命力”“经 典不避讳成为民众的消费品”“让经典走进民众 生活”等等。 (2)对过度保护经典的现象的反思。过度 保护反而导致人们与经典的距离越来越遥远,最 终导致曲解经典。 (3)民众的精神成长与经典密不可分。从 满足民众的需求来看,在物欲日渐浓厚的现在, 我们依然可以从不同的途径中摄取经典的精神营
16.文中用大量笔墨叙写两个日本小孩,请 探究这样写的意图。(6分) ①突显了日本孩子刻苦坚韧、野蛮好斗的性 格;(人物) ②侧面展现了北平沦陷后的社会环境;(环 境) ③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对其国民的毒害;(主 题) ④日本孩子的野蛮行径导致冲突产生,推动 情节发展;(情节) ⑤与中国孩子的懦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作 者对民族灾难的深层思考。(主题)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款饮料的电视广告,套用 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翻过铁轨 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拍摄了祖父 横过铁轨为孙儿买饮料的镜头。对 此,有人点赞,也有人吐槽。
一、从整体上确立立意当考虑两者的辩证关 系。 (1)“模仿与创新”,可以模仿,但不能 止于模仿,需要推陈出新。 (2)“商业与文化(人文)”,商业不拒 绝文化,但不能把文化当工具、道具。 (3)以电视广告、商业行为的形式传播文 化应当慎重。 我们不排斥用商业化的手段传播文化, 但是要慎重,避免文化成为商业、经济、娱 乐的附属品。消费经典不可以亵渎经典,这 需要一个底线,即不可曲解,不可亵渎。
①对晚生卢陟的关切之情; ②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③对世俗事务的超然之情。
(第三点答“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亦 可。)
【解析】
情感从热爱山水、远离喧嚣、关心卢陟三方面。 诗歌中多有提醒,如忘情、无余事、尘喧、散烦 缨等。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到位程度。
(1)小人之德草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则孤陋而寡闻 (4)闲来垂钓碧溪上 (5)小弦切切如私语 (6)雕阑玉砌应犹在 (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8)箫鼓追随春社近
探究题的指向分析:
• 【解析】 • 探究选材情节安排,体现以小见大的 考虑,从孩子的表现看到整个国家的 状况,切入口很巧妙。探究点兼顾情 节、环境、人物形象和主旨,十分全 面。
文学类文本总结:
• 【总体分析】 • 从选材看,根据全年考点布控,本次考试考查 长篇小说节选。选材要有一定的经典性,同时 又不能远离当代中学生的认知实际,在文本节 选上要有代表性,独立性、延续性的特点。基 于以上考虑,我们选择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 堂》中的经典一节。本书体现了中国人外柔内 刚的传统文化人格,所选一节是日本占领北平 后与国人之间的冲突。 • 从选题看,四题分别针对细节描写、人物心理、 人物形象、情节探究。总之围绕人物形象设题, 符合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如去年《会明》)。
15.请分析小说结尾处画线句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6分) ①中国人的内心具有反抗精 神与不屈的斗志; ②民族危亡促使人民激发出 这样的精神; ③作者从正在觉醒的人民身 上看到民族希望。
• 【解析】 • 理解关键语句含义,这句话在文段末 尾,具有主旨的作用。考生要注意关 键词,如灯指反抗精神,点燃心中的 灯说明反抗精神一直存在于中国人心 中。被侵略是睁开眼的原因,这样可 以归纳出三点:中国人内心具有反抗精 神,这种精神因侵略被激发,作者的 态度。 •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语句的关键点以及 其中的深意进行分析的能力。
盐城三模讲评
1.B 积贫积弱: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 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 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难以解决。 备受、倍受:备,完全、周遍,是从“范围” 角度着眼的;倍,加倍,是从“程度”角度 着眼的。 举例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 苦奔波,文中有艰苦奋斗之意。 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与语境不合。
13.第⑤段中冠晓荷鞠躬的细节表现 出他怎样的心理?(4分) ①巴结日本人自觉主动(2分); (或答:“甘心当侵略者的奴隶”、 “盼望做奴隶”) ②享受做奴隶的感觉(1分); ③总想炫耀与日本人的关系(1分)。 (或答:“不以当奴隶为耻,反以 当奴隶为荣”)
14.请简要概括小说中小顺儿妈 韵梅的形象特征。(4分) ①老实本分,与人为善; ②憎恨侵略者,有反抗精神。 (两个点分别抓住看似矛盾对立 的两个方面,即“柔顺”和“反 抗”,第一点中答到“善良明理” 可得1分,第二点答到“勇敢” 可得1分。)
19.诗在哪些方面有使万物变得可爱的功能? 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①审美功能:能提高所有事物的审美价值; ②记忆功能:记录快乐美好的心灵,唤醒美 好回忆; ③愉悦功能:使人类快乐、精神和谐; ④升华人生的功能:使人高尚,使生活神奇 而有灵气。(强调概括的要求,答到关键词 “审美”“记忆”“愉悦”“升华人生”即 可,若是仅分析无概括,只能得一半分。)
17.作者为什么说诗是“神圣之物”? 请根据第一段文字简述其理由。(6 分) ①诗既是知识的核心,又覆盖所有 科学领域和思想体系; ②诗给尘世的人们带来慰藉和希望; ③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8.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 (6分) ①首先,阐述灵感的特点:难把握 而易消逝,只给诗人留下影子。 ②其次,分析勤奋和学习在诗歌创 作中的作用:补缀灵感的空白; ③最后,以弥尔顿创作《失乐园》 为例,证明自己上述的观点。
三、1.不能从材料的背景出发,只从“创 新”角度,强调创造、创新的重要性(如果从商 业文化与传统文化如何结合的角度谈创新则是核 心立意)。 2.脱离材料的“点赞”、“吐槽”,就事 论事谈“模仿”的价值、意义。 3.只就当前“经典”面临的生存选择做出 判断、分析原因。 该类立意视为基本切题,如果符合“三基本” 可得切入分(四类卷上);如立意有偏差,但又 未完全偏,还勉强符合材料意思,原则上定为四 类卷中;再视语言、结构等其他情况上浮或酌减。
• 4.C • 【解析】 • 标语类型前面没有考过,十分贴近 学生生活。励志标语要注意场合, 情感适当。不过激,也没有不及。
5、A
• 【解析】
• 语言得体。前三次也没有考过。诞辰很 具有迷惑性,一般考生会认为该词只能 适用于已经去世的人。但实际上可以适 用于生者,只要受人尊敬即可。另外耄 耋、天命考查年岁,年年岁岁花相似带 有让人珍惜时间之意,适合此处场合。 本题兼顾得体、文化常识,综合性较强。
2.C
解析: 本题属于理解一段话的内容,前 面没有考过。语段中有一些干扰 内容,考生需要明确重点在哪里, 这考验全面解读文本的能力。
• 3.D • 【解析】 • 语句衔接题。语句设置体现了这样 几个原则:一是整体解读原则,要 有大局感;二是注意重点原则,如 关联词语,如“除了……”“更重要 的是……”;三是首尾衔接原则,如 社会动力在⑥的结尾和⑤的开头出 现,证明二者衔接。
• ①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2分) • ②通过山林中的濛濛细雨、湖面的处处 涟漪以及山中传来的阵阵伐木声, • ③营造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 (2分) • ④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1 分) • (第一个要点答“寓情于景”、“选取 典型景物”亦可,而答“借景抒情”等 则不给分。)
11.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感?(6分)
(3)从电视广告套用行为考虑。 可以从鼓励原创出发,写“要创新不要模仿”、 “套用不如化用”、“拒绝拙劣的模仿”。一味利用经 典,使广告缺乏文化传媒的原创性,最终走向文化的枯 竭。 此处“经典”应该想开去,诸如文化、传统等等, 倾向于“经济商业行为”与“传统文化”该如何尊重、 保护、并存、发展的问题。 (4)从经典也有时代性考虑。 从广告中祖父越过铁轨买东西的行为角度看,可以 写“亲情可悯,违规不容”。经典也有时代性,《背影》 中父亲的行为在规则文化更为发达的当代不应提倡。这 样可以延伸到情与理、情与法的碰撞。写到以上两类, 可从三类卷中入手,视语言、结构等其他情况上浮或酌 减。
9.叶秀发的“忠义”有哪些表 现?请简要概括。(4分) ①力保桐城; ②为李诚之鸣冤; ③致仕后极力弹劾贪官污吏; ④同僚问疾却心系边事。 (4分。每点1分) “忠义”的范围
文言文总结:
• 【总体分析】
• 从选材看,前三次考查的是墓志铭、赠序、书 信,这次考的是人物传记,分别是记叙文、夹 叙夹议、议论文。江苏高考的基本题型都包含 了。文本理解不难,精神内涵体现了家国天下 为己任的民族精神,有正能量。文字理解也没 有什么障碍。
• 从题型看,近两次都没有考查虚词,侧重于内 容分析概括,与去年高考吻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西涧注即事示卢陟 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10.请简要赏析诗篇中间四句的写景特 色。(5分) 【解析】 写景特色包括选取典型景象和写景手法, 这是江苏设题的特点,考查考生答题的 规范程度。
(3)从电视广告套用行为考虑。 可以从鼓励原创出发,写“要创新不要模 仿”、“套用不如化用”、“拒绝拙劣的模仿”。 一味利用经典,使广告缺乏文化传媒的原创性, 最终走向文化的枯竭。 此处“经典”应该想开去,诸如文化、传统 等等,倾向于“经济商业行为”与“传统文化” 该如何尊重、保护、并存、发展的问题。 (4)从经典也有时代性考虑。 从广告中祖父越过铁轨买东西的行为角度看, 可以写“亲情可悯,违规不容”。经典也有时代 性,《背影》中父亲的行为在规则文化更为发达 的当代不应提倡。这样可以延伸到情与理、情与 法的碰撞。
论述类文本总结:
• 【总体分析】 • 本次选用了英国诗人雪莱的散文,与前三次中国素 材不同,语言风格方面对考生是一个挑战,对考生 适应不同文本特点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思想内涵方 面既有人文性,又具有科学性,融论述文的理性严 谨和散文的感性舒缓为一起。增长了学生西方美学 的相关基础知识。 • 从设题看,有针对部分,有针对整体,有概括,有 理解,有梳理层次,题型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