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简答题总复习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科学》总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1、种子发芽需要的必须条件: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2、食物链中,生产者一般指________,消费者一般指________。

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

3、生态系统指自然界中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际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5、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________之间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近,影子越大;距离越远,影子越小。

而影子的形状则与________的角度有关。

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倍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也叫反光,它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科学家利用光反射的远离精确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4430 千米。

8、利用反射原理: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潜望镜、________、________等。

9、在野外可以利用________聚光生火。

10、吸热与物体表面的颜色深浅有关。

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______。

吸热还与光线对物体照射的角度有关。

11、太阳透过________可以扩展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

1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是会产生一种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力,叫________。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漆大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1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____,要使物体运动地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____。

15、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五年级下册1、浮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

2024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最新版

2024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最新版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1.住房的基本结构: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

2.住房所具有的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电路、煤气、供暖、网络等。

3.住房的各个系统之间存在整体相互作用。

如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互关系,电路系统与网络系统相互关系。

6.“中国天眼”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7.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的是“神州飞船”。

8.鸟巢和埃菲尔铁塔都是钢结构。

9.港珠澳大桥(2)工程建设过程的基本步骤(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10.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因此,技术与工程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立模型,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12.建造塔台模型的过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

13.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14.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15.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16.受到相同的外力作用时,较稳定、不易变形的是三角形框架。

在四边形框架中添加斜杆,增强了承重、抗震能力。

17.塔台模型测试主要测试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分工合作和美观等。

18.塔台模型太高会减弱它的抗风能力。

19.塔台制作不够精细会减弱它的抗震能力。

20.把塔台制作成上轻下重会提高它的抗震能力。

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塔台镂空结构,可以提高抗风能力。

21.如何测试塔台模型:(1)用米尺测量塔台模型高度。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简答题总复习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简答题总复习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简答题总复习简答题:1.请您写一写放大镜下的昆虫有哪些秘密?(5年1考)答:(1)昆虫的翅膀上布满小鳞片;(2)昆虫的眼睛分单眼与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3)昆虫的耳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4)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不同种类的昆虫,触角的形状与生的位置也各不相同。

2.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5年1考)答:①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②细胞就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③细胞就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④细胞就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⑤细胞就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⑥细胞就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单位。

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不?举三个例子说明。

答:微生物对人类有利。

例如:(1)微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用菌等食品,(2)人类利用微生物蒸馒头、酿酒,(3)人类利用微生物提取出各种抗生素与药品,保护人类健康。

3.写一写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与步骤?答:一、取镜与安放 :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

安装好目镜与物镜。

二、对光 :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瞧到白亮的视野。

4.如何正确的使用放大镜?答: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与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二:把放大镜防止眼睛前,移动物体,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5.怎样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答: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与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6.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的步骤?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①采集标本②培养③制片。

六(下)科教版科学期末总复习简答题 重点

六(下)科教版科学期末总复习简答题 重点

六年级下册科教版科学期末总复习简答题重点1.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肉眼(最小能看清十分之一毫米的物体)放大镜(看清肉眼看不到的细微之处)光学显微镜(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可以看到细胞}电子显微镜(可以看清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技术)。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答: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4.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答: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有:(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人眼和观察对象直接来回移动,直至图形大而清晰;(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观察对象,直至图形大而清晰。

3.为什么说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答: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1.把木材制成我们工作生活需要的桌子椅子;2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3.我们吃进肚子的食物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变成我们身体所需要的的能量;4.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这是化学变化。

总之物质的变化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

4.、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答:(1)制成合金,改变铁的内部结构;(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如刷油漆和电镀;(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5.月食是怎样形成的?答: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日食。

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面,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月食。

6.什么是太阳系?答: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2(K12教育文档)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2(K12教育文档)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问答题总结(教材研讨题总结)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问答题总结(教材研讨题总结)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问答题教材研讨题总结全册精心整理最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课本问题参考答案P3:一套住房包括哪些基本结构和系统?答:基本结构:门、窗、柱子、墙壁、房梁等;基本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煤气、供暖、电路、网络宽带等系统。

在住房建造过程中,哪些工作阶段最重要?为什么?答:建造工程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都必不可少,但关键是设计。

P7: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工程有了哪些认识?这些认识的依据是什么?答: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支撑来完成;工程建设过程是十分艰辛、十分复杂的,尤其是尖端工程的建设,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突破重大难关等来实现工程目标。

完成—项工程要经历哪些重要的工作阶段?答: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

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工程建设需要科学技术支持,工程的需求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工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假如让我们做一名小小的工程师,我们都要完成哪些工作呢?答: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制作模型、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等。

P9:通过参与设计塔台的项目,我们有什么感受?答:设计过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

设计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计划怎么解决?答:塔高不够,增加高度;不够安全,增加护栏;材料不够用,使用框架结构等。

我们对工程又有了怎样的新认识?答:工程要统筹考虑、协调平衡多种制约因素,具有复杂性;改进贯穿工程建设各个环节。

Pl2:我们的设计方案完备吗?是否考虑到了各个因素?答:完备,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或不完备,没有考虑抗震能力等。

我们的设计方案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吗?打算怎样进一步调整?答: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如适当缩小塔底,节省材料等。

P14:对照评价表,我们认为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会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在哪些方面会出现问题?答:我们认为在高度、抗震能力、顶端承重方面表现较好,在抗风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六下科学总复习一、填空: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放大镜由镜片和镜架构成。

镜片是凸透镜,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

3、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中间突起、透明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凸起厚度直接有关,凸起厚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最大。

4、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5、在放大镜下观察,我知道了蝇的眼睛是复眼,有许多小眼组成,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我还知道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6、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如食盐和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的,雪花的晶体是六边形的。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的。

7、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 万倍。

8、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9、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10、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它们的形态和功能多种多样。

11、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的共同特点。

12、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13、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还会伴随各种现象,如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4、混合沙和豆子是物理变化,加热白糖是化学变化。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淀粉遇到碘酒会生成蓝色的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铁生锈变成了铁锈是化学变化。

铁生锈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防止铁生锈可以把空气和水分进行隔绝,如涂油漆。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是化学变化,因为蓝色溶液变浅了,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这些都是生成的新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简答题总复习简答题:1、日食是怎样形成的?(5年4考)答: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哪些?你应该怎么做?(5年2考)答:我们现在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有:①垃圾和水污染、②大气污染、③白色污染、④物种灭绝速度加快、⑤全球气候变暖等。

我们应该这样做:①不乱扔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

②节约用水。

③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④保护野生动物。

⑤少开车,多乘坐公交车。

3、你知道的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哪些?怎样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5年2考)答:①发光、发热②改变颜色③产生气体④生成沉淀物。

看是否产生新物质是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

4、请你写一写放大镜下的昆虫有哪些秘密?(5年1考)答:(1)昆虫的翅膀上布满小鳞片;(2)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3)昆虫的耳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4)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不同种类的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生的位置也各不相同。

5、怎样防止铁生锈?说说其中的道理?(5年1考)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

6、科学课文中我们做了很多实验,请你在本学期所做的实验中选择一个实验作出计划。

(5年1考)我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实验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实验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实验材料:两个盘子、两枚铁钉、菜油实验方法:①、用同样大小的盘子,一个空着,另一个装上菜油。

②、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另一枚完全浸没在菜油中。

③、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实验现象:空盘子中的铁钉生锈了。

实验结果: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7、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5年1考)答:①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②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③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④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⑤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⑥细胞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单位。

8、回收垃圾的好处有哪些?(5年1考)答:(1)回收可再生资源。

(纸张、废金属、等资源可回收利用)(2)有利于处置有毒有害物。

(如废电池等)(3)有利于利用资源。

(如有机垃圾可制成肥料)(4)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9、全球气候变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5年1考)答:①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②森林破坏严重,使得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下降。

10、微生物对人类有利吗?举三个例子说明。

答:微生物对人类有利。

例如:(1)微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用菌等食品,(2)人类利用微生物蒸馒头、酿酒,(3)人类利用微生物提取出各种抗生素和药品,保护人类健康。

11、家乡的环境对于我们的生存非常重要,你有没有看到家乡的环境受到污染了?哪些方面受到污染了(至少3方面)?你认为家乡的人们怎样自觉来保护环境?(至少写3条)答:有受到污染了,如①垃圾②水污染③白色污染。

告诉人们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1)不乱扔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

(2)节约用水。

(3)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12、什么是太阳系?答: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13、简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态、体积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14、“白色污染”是指什么?有哪些危害?怎样减少“白色污染”?答:白色污染是指购物时自带购物袋;少领取商店给的塑料袋;重复使用已有的塑料袋;买菜时带上菜篮子、布袋子;在单位或学校就餐,自带餐具;外出就餐,少用塑料快餐盒。

15、一部分可回收垃圾是可以重新使用的,你是怎样重新使用的,举例说明。

答:买菜用的塑料袋可以再次用作垃圾袋;看过的旧报纸用来擦玻璃;不再穿的旧衣服可以改做拖把或鞋垫等16、针对我国淡水资源的情况,请你制定一个节约用水的计划?(至少写8条)答:1.洗菜时不要浪费水。

2洗手完注意关掉水龙头。

3.看到水龙头没关关一下。

4、洗手洗脸用水盆;5、淘米水用来洗碗;6、淋浴水用来冲马桶;7养鱼水用来浇花草;8使用节水器具等。

17、写一写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答:一、取镜和安放: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8.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

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四、整理:9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18、如何正确的使用放大镜?答: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二:把放大镜防止眼睛前,移动物体,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19、怎样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答: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20、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它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答:月相的变化并不是月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而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的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21、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答: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现象不会发生。

22、夏季的星空中,有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它是由哪几颗星组成的?答:天津四、织女星、牛朗星。

23、倘若晴朗的夜晚在野外迷路了,我们可以借助什么辨认方向?答:如果夜晚在野外迷路了,我们可以借助北极星来辨认方向,因为北极星总是在正北的方向。

24、减少垃圾的办法有哪些?答:减少垃圾的办法有:(1)减少丢弃:如减少使用纸袋、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不过度包装物品。

(2)重新使用:对包装绳、玻璃瓶、塑料袋进行从新使用。

比如可以把废弃的包装绳用来捆扎物品、搓绳子。

把废弃的玻璃瓶洗干净用来装其他物品。

把塑料袋用来装垃圾。

25、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你同意这句话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答:同意。

生活中一些看似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就能变废为宝,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

垃圾的重新使用不但省钱,还可以节约资源。

26、过度包装有哪些负面影响?答:①浪费资源、②增加垃圾量、③加重消费者的负担等。

27、经过处理的水,如果不适合做饮用水,还能做什么用?答:还能用在其他方面,如用这种水浇灌草坪和树木,或作为工厂中的冷却水等。

28、淡水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答: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29、关于环境保护的标语有哪些?(至少写出六句)答:①“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②“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③“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环保同步;”④“生命与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⑤“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⑥“净化环境治理污染,保护生态讲文明。

”30、通过学习,说一说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哪些食物中不含有淀粉?(各举三例)答:含有淀粉的食物有:大米、洋芋、红薯;不含有淀粉的食物有:鱼、鸡肉、牛肉等;31、“撞击说”是关于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原因的一种猜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经过人们长期观察发现在包括地球在内的一些行星和许多卫星及小行星的表面都有类似月球上的“环形山”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得撞击更加容易、猛烈和频繁。

所以,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

32、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的步骤?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①采集标本②培养③制片。

33、33、说一说细胞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答: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

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的衰老、死亡也是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引起的。

34、你知道哪些微生物,把它们的名字写出来?答:我知道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等。

35、说出几种我们周围物质发生的变化?(至少写出4种)答: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如:①煮饭的时候,米变成了米饭;②写字时纸上留下了字迹;③自然界中的岩石风化变成了沙子;④雨后路上的水慢慢地变成了水蒸汽消失在空气中。

36、什么叫做月相?答: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37、什么叫做星座?答: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区域,根据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

38、现在人类用什么方法认识宇宙?答:人们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和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对宇宙中遥远的天体进行观察,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把人和仪器送到宇宙空间或其他星球上,探索更多的宇宙秘密。

39、什么叫河外星系和总星系?答:银河系以外的恒星集团叫做河外星系。

银河系和我们现在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河外星系叫做总星系。

40、一只铁罐子能有多少种重新使用的方法?答:(1)装植物种子;(2)装零食;(3)小钱罐;(4)包装一下就是装饰品。

41、生活垃圾按照方便处理应该如何分类?答: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其它垃圾。

42、填埋垃圾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答:优点是比较方便,成本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