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第5章微波网络基础

合集下载

微波技术原理 第4章 微波网络基础

微波技术原理 第4章 微波网络基础
若已知归一化阻抗矩阵,就可求出散射矩阵。 反之,若知道散射矩阵,也可求出归一化阻抗矩阵。
7. 互易网络和无损网络的散射矩阵的性质
根据广义散射矩阵的定义得到:
(1) 互易网络的 [z]为对称矩阵,即 [z ]=[z ]T 。 可见,互易网络的散射矩阵是对称矩阵 [S]=[S]T 。
(2) 无损网络各端口的总输入能量等于总输出能量。
第4章 微波网络基础
微波系统中除了传输线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微波 元件或接头等非均匀区域。因为这些非均匀区域的形 状不规则,在其中的微波传输规律很复杂。因此,要 想通过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出其中的传输规律是不 可能的。
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微波在其中的传输规 律,而只需知道这些非均匀区与外电路连接的端口特 性。所以通常将其等效为一个网络,称为微波网络。
微波网络的端口及其参考面举例
对于单模传输系统,微波网络的端口数 = 被等效区 域与外电路的接口数目 = 参考面的数目。
§4.3 微波网络的端口特性参量
1. 阻抗矩阵和导纳矩阵
V
2
I-2
V+2 I+2
I-3 V-3 I+3 V+3
I+1
V+1
I-1
V-1
I-N
I+N
V-N
V+N
2. 微波网络的互易性
从无耗网络的各个端口输入的总能量为 0。
互易网络的阻抗矩阵是对称的,因此,既互易又
无耗的网络满足:
(实部为0)
这说明,互易无耗网络的阻抗矩阵元为纯电抗。
例1 求下图的两端口网络的Z参量
ZA
ZB
端口1,V1
ZC
V2,端口2
根据定义: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绪论●微波的定义:微波是电磁波谱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它属于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的波段;●微波的频率范围:300MHz~3000GHz ,其对应波长范围是1m~●微波的特点要结合实际应用:似光性,频率高频带宽,穿透性卫星通信,量子特性微波波谱的分析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均匀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2个特性定义: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处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比称为传输线的输入阻抗注: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工作频率有关;两个特性:1、λ/2重复性:无耗传输线上任意相距λ/2处的阻抗相同Z in z= Z in z+λ/22、λ/4变换性: Z in z- Z in z+λ/4=Z02证明题:作业题●均匀无耗传输线的三种传输状态要会判断1.行波状态:无反射的传输状态▪匹配负载: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同相2.纯驻波状态:全反射状态▪负载阻抗分为短路、开路、纯电抗状态3.行驻波状态:传输线上任意点输入阻抗为复数●传输线的三类匹配状态知道概念▪负载阻抗匹配:是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的情形,此时只有从信源到负载的入射波,而无反射波;▪源阻抗匹配:电源的内阻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时,电源和传输线是匹配的,这种电源称之为匹配电源;此时,信号源端无反射;▪共轭阻抗匹配:对于不匹配电源,当负载阻抗折合到电源参考面上的输入阻抗为电源内阻抗的共轭值时,即当Z in=Z g﹡时,负载能得到最大功率值;共轭匹配的目的就是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传输线的阻抗匹配λ/4阻抗变换P15和P17●阻抗圆图的应用与实验结合史密斯圆图是用来分析传输线匹配问题的有效方法;1.反射系数圆图:Γz=|Γ1|e jΦ1-2βz= |Γ1|e jΦΦ1为终端反射系数的幅度,Φ=Φ1-2βz是z处反射系数的幅角;反射系数圆图中任一点与圆心的连线的长度就是与该点相应的传输线上某点处的反射系数的大小;2.阻抗原图点、线、面、旋转方向:➢在阻抗圆图的上半圆内的电抗x>0呈感性,下半圆内的电抗x<0呈容性;➢实轴上的点代表纯电阻点,左半轴上的点为电压波节点,其上的刻度既代表r min又代表行波系数K,右半轴上的点为电压波腹点,其上的刻度既代表r max又代表驻波比ρ;➢|Γ|=1的圆图上的点代表纯电抗点;➢实轴左端点为短路点,右端点为开路点,中心点处是匹配点;➢在传输线上由负载向电源方向移动时,在圆图上应顺时针旋转,;反之,由电源向负载方向移动时,应逆时针旋转;3.史密斯圆图:将上述的反射系数圆图、归一化电阻圆图和归一化电抗圆图画在一起,就构成了完整的阻抗圆图;4.基本思想:➢特征参数归一阻抗归一和电长度归一;➢以系统不变量|Γ|作为史密斯圆图的基底;➢把阻抗或导纳、驻波比关系套覆在|Γ|圆上;●回波损耗、功率分配等问题的分析✓回波损耗问题:1.定义为入射波功率与反射波功率之比通常以分贝来表示,即Lrz=10lgP in/Pr dB对于无耗传输线,ɑ=0,Lr与z无关,即Lrz=-20lg|Γ1| dB2.插入损耗:定义为入射波功率与传输功率之比3.|Γ1|越大,则| Lr |越小;|Γ1|越小,则| L in|越大;P21:有关回波损耗的例题例1-4✓功率分配问题:1.入射波功率、反射波功率和传输功率计算公式反映出了它们之间的分配关系;P192.传输线的传输效率:η=负载吸收功率/始端传输功率3.传输效率取决于传输线的损耗和终端匹配情况第二章规则金属波导●导波系统中的电磁波按纵向场分量的有无,可分为TE波、TM波和TEM波三种类型;知道概念➢TEM波:导行波既无纵向磁场有无纵向电场,只有横向电场和磁场,故称为横电磁波;E z=0而H z=0➢TM波E波:只有纵向电场,又称磁场纯横向波;E z≠0而H z=0➢TE波H波:只有纵向磁场,又称电场纯横向波;E z=0而H z≠0●导行条件:k c<k时,f>f c为导行波;●矩形波导、圆波导主要模式的特点及应用✧矩形波导:将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矩形截面的、内充空气的规则金属波导称为矩形波导;1)纵向场分量E z和H z不能同时为零,不存在TEM波;2)TE波:横向的电波,纵向场只有磁场;➢TE波的截止波数k c,➢矩形波导中可以存在无穷多种TE导模,用TE mn表示;➢最低次波形为TE10,截止频率最低;3)TM波➢TM11模是矩形波导TM波的最低次模,其他均为高次模;4)主模TE10的场分布及其工作特性➢主模的定义:在导行波中截止波长最长截止频率最低的导行模➢特点:场结构简单、稳定、频带宽和损耗小等;✧圆波导:若将同轴线的内导体抽走,则在一定条件下,由外导体所包围的圆形空间也能传输电磁能量,这就是圆形波导;➢应用:远距离通信、双极化馈线以及微波圆形谐振器等;➢圆形波导也只能传输TE和TM波形;➢主模TE11,截止波长最长,是圆波导中的最低次模;圆波导中TE11模的场分布与矩形波导的TE10模的场分布很相似,因此工程上容易通过矩形波导的横截面逐渐过渡变为圆波导;即构成方圆波导变换器;➢圆对称TM01模:圆波导的第一个高次模,由于它具有圆对称性故不存在极化简并模;因此常作为雷达天线与馈线的旋转关节中的工作模式;➢低损耗的TE01模:是圆波导的高次模式,它与TM11模是简并模;它是圆对称模,故无极化简并;当传输功率一定时,随着频率升高,管壁的热损耗将单调下降;故其损耗相对于其他模式来说是低的,故可将工作在此模式下的圆波导用于毫米波的远距离传输或制作高Q值的谐振腔;●熟悉模式简并概念及其区别1.矩形波导中的E-H简并:对相同的m和n,TE mn和TM mn模具有相同的截止波长或相同的截止频率;虽然它们的场分布不同,但是具有相同的传输特性;2.圆波导中有两种简并模:➢E-H简并:TE0n模和TM1n模的简并➢极化简并模:考虑到圆波导的轴对称性,因此场的极化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使导行波的场分布在φ方向存在cosmφ和sinmφ两种可能的分布,它们独立存在,相互正交,截止波长相同,构成同一导行模的极化简并模;●熟悉矩形波导壁电流分布及应用●波导激励的几种类型1.电激励2.磁激励3.电流激励●方圆波导转换器的作用圆波导中TE11模的场分布与矩形波导的TE10模的场分布很相似,因此工程上容易通过矩形波导的横截面逐渐过渡变为圆波导;即构成方圆波导变换器;第三章微波集成传输线●带状线、微带线的结构及特点1.带状线:➢是由同轴线演化而来的,即将同轴线的外导体对半分开后,再将两半外导体向左右展平,并将内导体制成扁平带线;➢主要传输的是TEM波;可存在高次模;➢用途:替代同轴线制作高性能的无源元件;➢特点:宽频带、高Q值、高隔离度➢缺点:不宜做有源微波电路;2.微带线:➢是由双导体传输线演化而来的,即将无限薄的导体板垂直插入双导体中间,再将导体圆柱变换成导体带,并在导体带之间加入介质材料,从而构成了微带线;微带线是半开放结构;➢工作模式:准TEM波●带状线、微带线特征参数的计算会查图➢带状线和微带线的传输特性参量主要有:特性阻抗Z0、衰减常数ɑ、相速v p和波导波长λg ●介质波导主模及其特点➢主模HE11模的优点:a)不具有截止波长;b)损耗较小;c)可直接由矩形波导的主模TE10激励;第四章微波网络基础●熟练掌握阻抗参量、导纳参量、转移参量、散射参量结合元件特性和传输参量的定义P84-P93➢阻抗矩阵Z➢导纳矩阵Y➢转移矩阵A➢散射矩阵S➢传输矩阵T●掌握微波网络思想在微波测量中的应用三点法的条件➢前提条件:令终端短路、开路和接匹配负载时,测得的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分别为Γs,Γo和Γm,从而可以求出S11, S12, S22;第五章微波元器件●匹配负载螺钉调配器原理、失配负载;衰减器、移相器作用➢匹配负载作用:消除反射,提高传输效率,改善系统稳定性;➢螺钉调配器:螺钉是低功率微波装置中普遍采用的调谐和匹配原件,它是在波导宽边中央插入可调螺钉作为调配原件;螺钉深度不同等效为不同的电抗原件,使用时为了避免波导短路击穿,螺钉·都设计成为了容性,即螺钉旋入波导中的深度应小于3b/4b为波导窄边尺寸;➢失配负载:既吸收一部分微波功率又反射一部分微波功率,而且一般制成一定大小驻波的标准失配负载,主要用于微波测量;➢衰减器,移相器作用:改变导行系统中电磁波的幅度和相位;●了解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P106➢定向耦合器是一种具有定向传输特性的四端口元件,它是由耦合装置联系在一起的两对传输系统构成的;➢利用波程差;●熟练掌握线圆极化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了解场移式隔离器的作用P122➢根据铁氧体对两个方向传输的波型产生的场移作用不同而制成的;●了解铁氧体环行器的分析及作用P123➢环行器是一种具有非互易特性的分支传输系统;第六章天线辐射与接收的基本理论第七章电波传播概论●天波通信、地波通信、视距波通信的概念1.天波通信:指自发射天线发出的电波在高空被电离层反射后到达接收点的传播方式,也成为电离层电波传播;主要用于中波和短波波段2.地波通信:无线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传播方式;主要用于长、中波波段和短波的低频段;3.视距波通信:指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处于相互能看见的视距距离内的传播方式;地面通信、卫星通信以及雷达等都可以采用这种传播方式;主要用于超短波和微波波段的电波传播●天线的作用●无线电波传输是产生失真的原因无线电波通过煤质除产生传输损耗外,还会使信号产生失真——振幅失真和相位失真两个原因:1.煤质的色散效应:色散效应是由于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煤质中的传播速度有差别而引起的信号失真;2.随机多径传输效应:会引起信号畸变;因为无线电波在传输时通过两个以上不同长度的路径到达接收点;接收天线收到的信号是几个不同路径传来的电场强度之和;。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复习题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复习题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复习题第2章 传输线理论1. 微波的频率范围和波长范围频率范围 300MHz ~ 3000 GHz 波长范围 1.0 m ~ 0.1mm ;2. 微波的特点⑴ 拟光性和拟声性;⑵ 频率高、频带宽、信息量大;⑶ 穿透性强;⑷ 微波沿直线传播;3. 传输线的特性参数⑴ 特性阻抗的概念和表达公式特性阻抗=传输线上行波的电压/传输线上行波的电流 1101R j L Z G j C ⑵ 传输线的传播常数传播常数 j γαβ=+的意义,包括对幅度和相位的影响。

4. 传输线的分布参数:⑴ 分布参数阻抗的概念和定义⑵ 传输线分布参数阻抗具有的特性()()()in V d Z d I d =00ch sh sh ch L L L L V d I Z d V d I d Z γγγγ+=+000th th L L Z Z d Z Z Z d γγ+=+①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 d 的阻抗与该点的位置d 和负载阻抗Z L 有关; ② d 点的阻抗可看成由该点向负载看去的输入阻抗;③ 传输线段具有阻抗变换作用;由公式 ()in Z d 000th th L L Z Z d Z Z Z dγγ+=+ 可以看到这一点。

④ 无损线的阻抗呈周期性变化,具有λ/4的变换性和 λ/2重复性; ⑤ 微波频率下,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缺乏明确的物理意义,不能直接测量;⑶ 反射参量① 反射系数的概念、定义和轨迹;② 对无损线,其反射系数的轨迹?;③ 阻抗与反射系数的关系;in ()1()()()1()V d d Z d I d d 01()1()d Z d ⑷ 驻波参量① 传输线上驻波形成的原因?② 为什么要提出驻波参量?③ 阻抗与驻波参量的关系;5. 无耗传输线的概念和无耗工作状态分析⑴ 行波状态的条件、特性分析和特点;⑵ 全反射状态的条件、特性分析和特点;⑶ 行驻波状态的条件、特性分析和特点;6. 有耗传输线的特点、损耗对导行波的主要影响和次要影响7. 引入史密斯圆图的意义、圆图的构成;8. 阻抗匹配的概念、重要性9. 阻抗匹配的方式及解决的问题⑴ 负载 — 传输线的匹配⑵ 信号源 — 传输线的匹配⑶ 信号源的共轭匹配10. 负载阻抗匹配方法⑴ λ/4阻抗匹配器⑵ 并联支节调配器⑶ 串联支节调配器第3章 规则金属波导1. 矩形波导的结构特点、主要应用场合;2. 矩形波导中可同时存在无穷多种TE 和TM 导模;3. TE 和TM 导模的条件;TE 导模的条件:00(,,)(,)0j z z z z E H x y z H x y e β-==≠TE 导模的条件:00(,,)(,)0j z z z z H E x y z E x y e β-==≠4. 关于矩形波导的5个特点;5. 掌握矩形波导TE 10模的场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TE m0模的场结构;6. 管壁电流的概念;7. 管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8. 矩形波导的传输特性(导模的传输条件与截止);9. 圆形波导主模TE11模的场结构。

微波原理与技术总结

微波原理与技术总结
一:微波技术知识要点综述 :
主要介绍了微波的波段、 特点及其应用,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我们要关
注最新发展动态,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核心是在对导行波的分类的基础上推导了导行系统传播满足的微波的波段分类、 特点与应用( TE、TM、TEM)和基本求解方法,给出了导行系统、导行波、导波
电路导纳矩阵并借以分析电路的方法。 转移矩阵法是目前微波电路机辅分析中应 用最广的一种方法, 它非常适合二端口电路的分析。 其步骤为: 先建立电路中各 元件的转移矩阵, 然后根据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 利用矩阵运算法则, 求出
整个电路的转移矩阵, 最后根据公式求出电路的各种外特性参数。 散射矩阵法是 微波电路机辅分析中特有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在微波频段, 保持恒定的功率输 出和匹配终端条件相对比较容易, 故微波网络参数的测量一般都测其 S 参数,因
个数一般分为: 二端口网络和多端口网络 ( 如三端口网络、 四端口网络等 ) 。本章 以二端口网络为重点, 介绍了二端口网络的五种网络参量: 阻抗参量、导纳参量、 转移参量、散射参量和传输参量,以及基本电路单元的网络参量。
3. 二端口网络参量的性质有
可逆网络: Z12 Z 21 , Y12 Y21 , A11 A22 A12 A21 1
S12 S21 , T11T22 T12 T21 1
对称网络: Z11 Z 22 , Y11 Y22 , A11 A22 , S11 S22 , T12
T21
无耗网络: Zij jX ij , Yij jBij
i , j 1,2 , [ S] T [ S* ] [1]
4. 二端口微波网络的组合方式有:级联方式、串联方式和并联方式,可分别用 转移矩阵、 阻抗矩阵和导纳矩阵来分析; 二端口网络参考面的移动对网络参量的 影响,可利用转移矩阵和散射矩阵来分析。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习题(A)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习题(A)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习题
杜 英
2011.5.1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2-6 如图所示为一无耗传输线,已知工作频率
Z L 1 5 0 j 5 0
f 3G H z , Z 0 1 0 0
Z 01

,欲使 A 处无反射,试求 l 和

答案:由输入阻抗定义知
Z in A Z 0 1 Z L jZ 0 1 tan l Z 0 1 jZ 位面沿轴向移动的速
vp
度,公式表示为
p

p
2
相波长 是等相位面在一个周期T内移动的距离,有

欲使电磁波传输信号,必须对波进行调制,调制后的波不再是单一频 率的波,而是一个含有多种频率的波。这些多种频率成分构成一个“波群”
2 又称为波的包络,其传播速度称为群速,用 v g 表示,即 v g v 1 c
c

、 ,随着频率的变化,传播长数 可能为虚数,也可能为实
0
数,还可以等于零。当
时,系统处于传输与截止状态之间的临界状态,此
时对应的波长为截止波长。
当 c 时,导波系统中传输该种波型。
当 c 时,导波系统中不能传输该种波型。
第三章 微波传输线
3-3 什么是相速、相波长和群速?对于TE波、TM波和TEM波,它们的相速 相波长和群速有何不同? 答案: 相速
0.125
0.188
D
A
0 0.5
D
0.25
B
0.15
0.2
C
0.375
0.361
0.338
第三章 微波传输线
3-2 何谓波导截止波长 c ?工作波长 大于 c 或小于 c 时,电磁波的特性有

微波技术基础第五章课后答案 杨雪霞

微波技术基础第五章课后答案   杨雪霞

5-2若一两端口微波网络互易,则网络参量[]Z 、[]S 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解: 1221Z Z = 1221S S = 5-4 某微波网络如右图。

写出此网络的[ABCD]矩阵,并用[ABCD]矩阵推导出对应的[S]及[T]参数矩阵。

根据[S]或[T]阵的特性对此网络的对称性做出判断。

75Z j =Ω解: 因为,312150275,2125025j j A A A jj --⎡⎤⎡⎤⎢⎥⎢⎥===⎢⎥⎢⎥-⎣⎦⎣⎦所以,12313754212004j A B A A A jC D ⎡⎤--⎢⎥⎡⎤==⎢⎥⎢⎥⎣⎦⎢⎥--⎢⎥⎣⎦因为,归一化电压和电流为:()()()i i i V z a z b z ==+ ()(()()i i i i I z I z a z b z ==-(1)归一化ABCD 矩阵为: 00/AB Z a b CZ D c d ⎡⎤⎡⎤=⎢⎥⎢⎥⎣⎦⎣⎦(2)所以: 1122220()()/a b A a b B a b Z +=++-1102222()()a b CZ a b D a b -=++-(3)从而解得:1001100221(/)1(/)1()1()A B Z A B Z b a CZ D CZ D b a ----+⎡⎤⎡⎤⎡⎤⎡⎤=⎢⎥⎢⎥⎢⎥⎢⎥----+⎣⎦⎣⎦⎣⎦⎣⎦(4)所以进而推得[S]矩阵为:⎥⎦⎤⎢⎣⎡+-+----++++=D CZ Z B A BC AD D CZ Z B A D CZ Z B A S 000000/2)(2//1][ (5)⎥⎥⎥⎦⎤⎢⎢⎢⎣⎡--+-=j jj S 2722274211][ (6)由(3)式解得⎥⎦⎤⎢⎣⎡⎥⎦⎤⎢⎣⎡-+-++++----+=⎥⎦⎤⎢⎣⎡220000000011////21b a D CZ Z B A D CZ Z B A D CZ Z B A D CZ Z B A a b (7)所以, ⎥⎦⎤⎢⎣⎡-+-++++----+=D CZ Z B A DCZ Z B A D CZ Z B A DCZ Z B A T 00000000////21][(8)⎥⎥⎥⎦⎤⎢⎢⎢⎣⎡--+--=j j j j T 274214212721][(9)因为[S]阵的转置矩阵][][S S t =,所以,该网络是互易的。

(高等微波网络)第5章双匹配网络的综合

(高等微波网络)第5章双匹配网络的综合

增强系统稳定性
双匹配网络有助于提高系 统的稳定性,减少噪声和 干扰。
双匹配网络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双匹配网络的概念起源于20世 纪初的电子工程领域。
早期应用
在雷达、通信和电子战系统中 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代发展
随着微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双 匹配网络在卫星通信、移动通 信、雷达探测等领域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高等微波网络)第5 章双匹配网络的综 合
目录
• 双匹配网络概述 • 双匹配网络的基本原理 • 双匹配网络的设计方法 • 双匹配网络的实现与应用 • 双匹配网络的性能优化与改进
01
CATALOGUE
双匹配网络概述
双匹配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义
01
双匹配网络是一种微波网络,其 输入和输出阻抗都与参考阻抗匹 配。
减小双匹配网络的体积与重量
采用紧凑型设计
优化网络布局和元件排布,减小 网络体积和重量。
选用轻量化材料
选用轻质材料制作网络中的结构件 和元件,降低整体重量。
集成化设计
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较小的 空间内,实现紧凑型设计,同时降 低重量。
THANKS
感谢观看
网络的对称性
• 对称性:如果一个网络在某个对称操作下保持不 变或对称,则称该网络具有对称性。
网络的稳定性
• 稳定性:描述网络对外部激励的响应能力,如果网络在受到外部激励后能够恢复到稳定状态,则称该网络是稳定的。
03
CATALOGUE
双匹配网络的设计方法
传输线法
总结词
传输线法是一种基于传输线理论的设计方法,适用于双匹配网络的设计。
未来展望
随着5G、6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 的发展,双匹配网络将在未来 通信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 用。

微波技术基础简答题整理

微波技术基础简答题整理

对于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理想管壁,平行于理想管壁的分量为 对于磁场线,总是平行于理想管壁,垂直于理想管壁的分量为 ( P82)
0 或不存在; 0 或不存在。
2-10. 矩形波导的功率容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矩形波导的功率容量与波导横截面的尺寸、模式(或波形) 导中填充介质的击穿强度等因素有关。 (P90)
工作波长 λ,即电磁波在无界媒介中传输时的波长, λ与波导的形状与尺寸无关。 截止波数为传播常数 γ等于 0 时的波数,此时对应的频率称为截止频率,对应的 波长则称为截止波长。它们由波导横截面形状、尺寸,及一定波形等因素决定。 波长只有小于截止波长, 该模式才能在波导中以行波形式传输, 当波长大于截止 波长时,为迅衰场。
2-2. 试从多个方向定性说明为什么空心金属波导中不能传输 TEM模式。※
如果空心金属波导内存在 TEM 波,则要求磁场应完全在波导横截面内,而且是 闭合曲线。 由麦克斯韦第一方程, 闭合曲线上磁场的积分应等于与曲线相交链的 电流。由于空心金属波导中不存在沿波导轴向(即传播方向)的传到电流,所以 要求存在轴向位移电流,这就要求在轴向有电场存在,这与 TEM 波的定义相矛 盾,所以空心金属波导内不能传播 TEM 波。
按损耗特性分类: ( 1)分米波或米波传输线(双导线、同轴线) ( 2)厘米波或分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带状线、微带线) ( 3)毫米波或亚毫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微 带线) ( 4)光频波段传输线(介质光波导、光纤)
1-3. 什么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它和哪些因素有关?阻抗匹配的物理实质是什 么?
4-5. 微波谐振器的两个主要功能是 储能 和选频 。
4-6. 无耗传输线谐振器串联谐振的条件是 Zin =0,并联谐振的条件是 Zin =∞。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4章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4章

2 zTE10
此时波导任意点处旳传播功率为
P 1 Re[U (Z )I (Z )] ab E120
2
4 ZTE10
与式(2. 2. 26)相同, 也阐明此等效电压和等效电流满足 第②条要求。
第4章 微波网络基础
2.
由前面分析可知, 不均匀性旳存在使传播系统中出现多模 传播, 因为每个模式旳功率不受其他模式旳影响, 而且各模式旳 传播常数也各不相同, 所以每一种模式可用一独立旳等效传播 线来表达。
Ze 1
e 1
Ze 2
e 2

ZeN
eN
(a)
(b)
图 4 – 1 多模传播线旳等效
第4章 微波网络基础
在离开不均匀处远某些旳地方, 高次模式旳场就衰减到能 够忽视旳地步, 所以在那里只有工作模式旳入射波和反射波。 一般把参照面选在这些地方, 从而将不均匀性问题化为等效网 络来处理。如图 4-2 所示是导波系统中插入了一种不均匀体及 其等效微波网络。
U1=AU2+B(-I2)
I1=CU2+D(-I2) 因为电流I2旳正方向如图 4 . 4 所示, 而网络转移矩阵要求 旳电流参照方向指向网络外部, 所以在I2前加负号。这么要求, 在实用中更为以便。 将式(4. 3 - 13)写成矩阵形式, 则有
由电磁场理论可知, 各模式旳传播功率可由下式给出:
第4章 微波网络基础
Pk
1 2
Re
EK
(
x,
y,
z
)
H
K
(
x,
y
,
z
)
ds
1 2
Re [U k
(z)I
( z )]
eK (x, y) hK (x, y) ds

《微波技术》[第5章]

《微波技术》[第5章]
第五章
第一节
第 五 章 微 波 元 件
微波元件
引 言
低频电路有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微波电路中 也有一些微波元件,如匹配负载、电抗元件等。 微波元件的功能:对微波信号进行各种变换。 微波元件的分类:
1. 按传输线类型分:
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院
2. 按变换性质分:
(1)线性互易元件 元件中没有非线性和非互易性物质。
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院
第二节
一、终端负载
终端负载和连接元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终端负载:传输线终端所接元件。
第 五 章 微 波 元 件
分类:常用的终端负载有短路负载和匹配负载。 1、短路负载 短路负载:将电磁能量全部反射回去。 将同轴线和波导终端短路,即分别成为同轴线和 波导固定短路器。短路负载又称为短路器。 一般是可调象活塞状短路器。也称短路活塞。
圆 耦 波 合 导 环
输出同轴线
截 止 衰 减 器
输入同轴线
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院
二、移相器 移相器是对电磁波只产生一定的相移而不产生能 量衰减的微波元件,它是一个无反射、无衰减的二 端口网络,其散射矩阵为
第 五 章 微 波 元 件
0 [ S] = − jθ e
e− jθ 0
其中移相器的相移量为 θ = β l = 2πl λ p 可变移相器与可变衰减器在结构形式上完全相似, 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改变介质片的位置,后者是 改变吸收片的位置。
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院
(1)接触活塞 由细弹簧片构成,活塞移动时,接触有时不好, 会发生打火现象,现在基本不用。
第 五 章 微 波 元 件
(2)扼流活塞 有“山”、“S”型的波导、同轴元件短路器。 如“山”型:

微波技术第5章微波网络基础.ppt

微波技术第5章微波网络基础.ppt
轾 S 11 犏 犏 S 21 犏 [S ] = 犏 犏M 犏 SN1 犏 臌
或用矩阵的形式来表示
N
S 12 S 22 L
L O L
S1 N M M S NN
[S b ][ a ]
式中
b S a S a + S a ++ L S a ++ L S a å i= i j j= i 1 1 i 2 2 i j j i N N
+ V i
ZI z ) 0 i i(
则解为: Vi ( z ) =
Z0i [ai ( z) + bi ( z)] 1 [ai ( z) - bi ( z)]
V i (z) = V i (z) Z0i = ai (z)+ b i (z)
Z0i 或归一化电压和归一化电流:
则第i个端口的入射功率 和反射功率为:
网络分析法
微波网络方法:是以微波元件及组合系统为对象, 利用等效电路的方法研究它们的传输特性及其设计 和实现的方法。 此方法为微波电路和系统的等效电路分析方法。 应用电路和传输线理论 微波元件
用网络等效
求取网络各端口间 信号的相互关系
注意:这种方法不能得到元件内部的场分布, 工程上关 心的是元件的传输特性和反射特性(相对于端口)。
1 t * P = V][ I] [ a v 2
Re P 0 av
网络无耗
R e{ Zmn}= 0
即对于无耗网络,阻抗矩阵的各项的实部均等于零; 即阻抗矩阵为虚数矩阵。
同理无耗网络的导纳矩阵各导纳的实部也等于零, 导纳矩阵亦为虚数矩阵。
§5.1 微波网络的散射矩阵
由于在微波频段:
(1)电压和电流已失去明确的物理意义,难以直 接测量; (2)由于开路条件和短路条件在高频的情况下难 以实现,故Z参数和Y参数也难以测量。 引入散射参数,简称 S 参数。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李秀萍版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李秀萍版

0.22
0.013 j0.004
42.5 - j19
(c) YL
(d) Zin
(e) 0.201 (f) 0.451 4.4 4.5 4.6 略,同 4.3 如果传输线长度为 1.5,重做习题 4.3 略,同 4.3 短路线 (1) (2) (3) (4) (5) 如果 ZL (20 j100) ,重做习题 4.3。
400
L 1 =
第四章
4.1 (1) Zin
60 j35 , Yin 0.0125 j 0.0075
(2) Z L (3)
30 j18.5
o
0 0.27e j 26
0.454
,
0.35 0.27e j 82
o
,
1.9
] 13.99 cos(8t 30.4o ) ] 7.6 cos(2t 48.9o )
j 2t
2.5 电路的稳态电压为: 32cos(t ) 2.6 (1)
10
2 .5
(2) 10 (3) 10 (4) 10 2.7 (1) 10
5
7 .5
0.7
(2) 10 (3) 10 (1)
o
o
(1) A(t ) Re[ Ae
j 6t
] 2 5 cos(6t 3.43o )
(2) B(t ) Re[ Be (3) C (t ) Re[Ce 2.4 (1) 40cos(100t ) (2) 4000sin(100t ) (3)
1 sin(100t ) 1000
j 8t
3.19
1 V0 Z in Z 0 P 2 Z 0 Z in Z 0 2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教学课件》第五章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教学课件》第五章

2、阻抗矩阵
n端口网络的归一化导纳矩阵为
Y11Zc1 [y]Y21Zc1Zc2
Yn1Zc1Zcv

D
Zc1
/Zc2

5.2.4 散射矩阵S
二端口网络参考面T1和T2面上的归一化入射波电压和归一化反 射波电压应用叠加原理,可以用两个参考面上的入射波电压来表示 两个参考面上的反射波电压,其网络方程为
bb21

S11a1 S21a1

S12a2 S22a2
其中
S

S11 S21
Z11
U1 I1
I2 0
表示T2面开路时,端口(1)的输入阻抗;
Z22

U2 I2
I1 0
表示T1面开路时,端口(2)的输入阻抗;
Z12
U1 I2
I1 0
表示T1面开路时,端口(2)至端口(1)的转移阻抗;
Z21

U2 I1
I2 0
表示T2面开路时,端口(1)至端口(2)的转移阻抗。
5.3.1 Z矩阵和Y矩阵的关系
由于
[U ] [Z][I ]
[I ] [Y ][U ]
当[Z]和[Y]为非奇异方阵时,有
[Z ] [Y ]1
[Y ] [Z ]1
5.3.2 Z、Y矩阵与A矩阵的关系
用[Z]和[Y]矩阵来表示[A]矩阵
由于
UU21

Z11I1 Z21I1
5.2.2 导纳矩阵Y
若T1和T2参考面外接传输线的特性导纳分别为Yc1和 Yc2,则各个归一化等效电流、电压为
i1
I1 Yc1
u1 U1 Yc1
相应的归一化方程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S参数有关, 与所接负载有关
•则输入端口的反射系数为:

•*二端口互易网络: S12 = S21
•线性互易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数可以用三点法测定
:当输出端口短路
、开路
和接
匹配负载
时,则有:
• 在测量时分别将输出端口短路、开路和接匹配负载,测出

即可由上式计算出S11、S12和S22。

2.散射矩阵的特性

•Sij是当所有其它端口接匹配负载时
•从端口j至端口i的传输系数
•当除j以外的其它端口的 入射波为零时(即接匹 配负载时),Sij为在端 口j用入射电压波aj激励 ,测量端口i 的出射电压 波振幅bi来求得。

散射矩阵元素的定义为: i=j
•Sii是当所有其它端口接匹配 •负载时端口i的反射系数 •G

•普通散射参数 •广义散射参数
•行波散射参数:物 理内涵是以特性阻抗 Z0匹配为核心,它在 测量技术上的外在表 现形态是电压驻波比
VSWR
•功率散射参数:是以共 轭匹配 (最大功率匹配) 为核心,它在测量技术 上的外在表现形态是失 配因子M。

1.普通散射参数的定义 •普通散射参数是用网络 各端口的入射电压波和 出射电压波来描述网络 特性的矩阵。
;即阻抗矩阵为虚数矩阵。
•同理无耗网络的导纳矩阵各导纳的实部也等于零
,导纳矩阵亦为虚数矩阵。

§5.1 微波网络的散射矩阵
• 由于在微波频段: • (1)电压和电流已失去明确的物理意义,难
以直接测量; • (2)由于开路条件和短路条件在高频的情况
下难以实现,故Z参数和Y参数也难以测量。
•引入散射参数,简称 S 参数。
),T参数应满足:

•与ABCD矩阵类似,级联 二端口网络的T矩阵等于 各单个二端口网络T矩阵 的乘积。 •对于二级级联二端口网 络
•a1
•a2
•b1 •A •b2
•a1 •B •a2
•b1
•b2
•对于两级联之间的入射波和出射波的关系,故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例:测得某二端口网络的S矩阵为 •请问此二端口网络是否互易和无耗?若在端口2短路,求 端口1处的驻波比。 •解:由于
•故网络互易。 •又由 :
•不满足幺正性,因此网络为有耗网络。

•在端口2短路:GL=-1
•由两端口网络的S矩阵: •消去b2 •则1端口的驻波比: •则1端口的回波损耗:

S参数的特性总结:

•即有
•即若 i = j,
•若 •上两式说明[S]矩阵的任一列与该列的共轭值的点 乘积等于1,而任一列与不同列的共轭值的点乘积 等于零(正交)。

3)传输线无耗条件下,参考面移动S参数幅值的 不变性
•S参数是表示微波网络的出射波振幅与入射波振幅的 关系,因此必须规定网络各端口的相位参考面。
•参考面移动 •传输线无耗
微波技术第5章微波网络基 础

网络分析法
•微波网络方法:是以微波元件及组合系统为对象
,利用等效电路的方法研究它们的传输特性及其设
计和实现的方法。
•此方法为微波电路和系统的等效电路分析方法。
•微波元件
•应用电路和传输线理论
•用网络等效
•求取网络各端口 间信号的相互关系
•注意:这种方法不能得到元件内部的场分布, 工程上关 心的是元件的传输特性和反射特性(相对于端口)。

•或写成矩阵形式:
•a1
•a2
•b1
•b2
•传输散射矩阵 •T矩阵

2、T矩阵与S矩阵的关系: •注意,当正向传输系数S21为零时T参数将是不确定的。 •上式中同样要求

3.二端口T矩阵的特性
• 对于对称二端口网络,若从网络的端口1和2看
入时网络是相同的,则必有
,可得:
• 对于互易二端口网络(
•则可得
•两边除以 ,定义如下归一化入射波和归一化出射波。

•归一化入射波
•归一化出射波
•则第i端口的反射系数为: •ai •bi

•则解为:
•或归一化电压和归一化电流: •则第i个端口的入射功 率和反射功率为:

•以归一化入射波振幅ai为自变量,归一化出射波bi为因 变量,则可得线性N端口微波网络的散射矩阵方程为:
•式中[a]、[b]为N端口的归一化入射波和归一化出射波 的矩阵表示形式:

[S]为N端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或用矩阵的形式来表示 •式中

散射矩阵元素的定义为:i≠j
•对于 ak=0, 指对于端 口的入射波为零,则 要求k端口: •1)无源; •2)无反射;
•Zk=Z0k
•ak
•Z0k
•bk
•1 •Z0k

*对于二端口网络:
•二端口 网络
•S11和S22分别为1端口和2端口的反射系数; •S21为1端口到2端口的传输系数; • S12为2端口到1端口的传输系数。
•条件是另一端 口接匹配负载
•其散射矩阵:

•输出端口加负载ZL,若输出端 口不匹配,设负载的反射系数为
ΓL,即 变为:
,则散射矩阵
•二端口 网络
•矩阵表示:
•+
•V1,I1 •-
•+
•V2,I2 •-

•其矩阵形式为:
•ABCD矩阵
•注意:ABCD矩阵元素无明确一致的物理意义。
•A,D为无纲量参数
•B的纲量为阻抗 •C的纲量为导纳
•对于无耗网络参量A、D为实数,而B、C为纯虚数。

•两个二端口网络级联时:
•V1, I1
•A1 B1 •V’1 •A2 B2 •C1 D1 •I’1 •C2 D2
•该端口为匹配,无反射 •该端口全反射 •由j端口输入,端口i无输出;即j端口 到i端口无传输,即两端口隔离 •互易
•无耗

§5.2 ABCD 矩阵
•ABCD矩阵又称转移矩阵
•对于二端口网络,由于常用状态为 如图级联状态。如用S参量作级联, 非常复杂,则需引入新的参量。
•ABCD 矩阵是用来描述二端口网络输入端口的总电压 和总电流与输出端口的总电压和总电流的关系:
•V2, I2
•N个二端口网络级联时:
•注意其次序与级联次序同。 •(二端口网络中与S参数的关系)

•§5.3 传输散射矩阵
•1、T矩阵:
•由于散射矩阵不便于分析级联二端口网络
•a1 •b1
•a2 •b2
。引入传输散射参数,简称传输参数。
•以输入端口的归一化出射波b1 、入射波a1为因变量,输出端口 的归一化入射波a2、出射波b2为 自变量,定义方程:

互易网络

互易:如果任意网络是线性互易的,或说线性可
逆矩阵
•即其阻抗矩阵和导纳矩阵都是对称的。
•或
•t代表转置矩阵。
•对于二端口网络则有:
•由各向同性的物质所构成的网络为互易网络。

无耗网络
•由于无耗,则网络的损耗功率(传送给网络的于无耗网络,阻抗矩阵的各项的实部均等于零
•散射参数的幅值不变 •散射参数的相位改变

•设 i 端口参考面向外移动, •原参数为[S],移动后为[S’]
•移动距离为li ,其相应的相位变化为:
•由于参考面的移动, i 端口出射波
•li
的相位要滞后 (-)
•入射波相位要超前(+)
•对于i端口相位: • j端口相位:

•新的散射参量为:
•新的散射矩阵 与原散射矩阵 的关系: •式中:
•1)互易网络散射矩阵的对称性 •对于互易网络,由于其导纳矩阵和阻抗矩阵 都是对称的,故其散射矩阵也是对称的。即有 :
•对于各参量:

2)无耗网络散射矩阵的幺正性
•对于一个 N 端口无耗无源网络,传入系统的功率等于 系统的出射功率: •得到散射矩阵的幺正性:
•式中
•为单位矩阵。
•对于互易网络,由互易性可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