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几次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的三波浪潮
女权主义的三波浪潮女性解放运动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女性为了寻求平等权益而发起的一次广泛的社会运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女权主义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即三波浪潮。
每一波浪潮都有着不同的目标和策略,但它们都为女性争取到了巨大的进步。
本文将分别介绍女性解放运动的三个主要阶段,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波浪潮:争取政治权益第一波女权主义浪潮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这一时期,女性在政治领域几乎没有权益,她们不能参与选举,不能担任公职,也不能享受与男性同等的教育机会。
女性积极倡导普选权,要求平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争取政治平等。
其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是1918年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
在这一波浪潮中,女性组织起来,通过和平抗议、请愿和抗争,为自己争取政治权益。
例如英国的埃米琳·潘克斯和美国的苏珊·安东尼等名媛,他们奋斗不息,使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第一波女权主义浪潮的成功为妇女争取了政治平等的权益,奠定了女权主义的基础。
第二波浪潮:争取社会权益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这一时期,女权主义开始关注除政治以外的社会问题,如性别歧视、妇女贞操观念、家庭角色和职业发展等。
这一波浪潮的主要目标是改变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和不平等待遇。
在这一时期,女性识别出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并开始反对性别歧视。
她们通过批评传统的家庭角色和性别观念,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和要求。
例如,美国的格洛丽亚·斯坦姆和黑人女权主义者贝尔·钱柏斯等人,他们以自身经历为基础,争取了许多社会权益,如禁止性别歧视和改善妇女的工资待遇。
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的成功在改变了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看法,促进了性别平等和妇女权益的进步。
然而,这一时期也引发了一些争议,特别是在家庭和职业观念上,使女性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第三波浪潮:争取文化权益第三波女权主义浪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这一时期,女权主义开始关注身份认同和文化权益。
女权主义的历史演进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女权主义的历史演进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女权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运动,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十九世纪的第一波女权主义到现代的第四波女权主义,女权主义运动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进,对社会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女权主义的历史演进,并探讨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第一波女权主义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期。
在这个时代,妇女开始反抗传统的性别角色和不平等待遇,要求获得政治和经济的权利。
例如,之前长期被忽视的妇女参与了废奴运动,这使得妇女在当时社会的政治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第一波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苏珊·安东尼和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等。
这些先驱者为后来的女权主义者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努力为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波女权主义出现在二十世纪中叶。
在这个时期,女性开始呼吁社会进一步解放、平等地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
他们追求性别平等,并推动了包括妇女参政权和堕胎合法化等议题的改革。
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者们开创性地提出了“个人是政治的”口号,并奋力争取性别、种族和性取向的平等权利。
比如,格洛丽亚·斯坦姆、贝蒂·弗里登等女权主义领袖为女性争取了解放和平等的权益,对于现代社会的女性权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波女权主义是在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涌现的,与第二波女权主义相比,第三波女权主义更加关注多元性别和跨文化议题。
这一阶段的女性运动强调女性的多样性,并包容了更广泛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
第三波女权主义者致力于打破性别二元论的束缚,促进种族和性别的平等。
这一波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贝尔·胡克斯、欧普拉·温弗瑞和金·伯格等,她们在文化、媒体和政治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四波女权主义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起源于21世纪。
这一波女权主义强调使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工具传播信息,以实现性别平等和争取权益。
此外,第四波女权主义者还重点关注了性骚扰、性别歧视和性暴力等问题,并呼吁加强性别教育和反对性别暴力。
女性主义批评
第二阶段是1968年以后出现的新一代女权主义者, 即强调“女性”的女权主义者。她们一反初期注重 “平等”的策略,改弦更张,强调性别差异和女性 的独特性,注重女性不同于男性的心理体验、象征 表达和内在情思。
3
进入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第三代女权主义,即将 “女权”、“女性”加以整合折衷的重“女人”的女 权主义。不再提倡男女的对立或女性一元论,而是注 重多元论,提倡男女文化话语互补,即女人成为女人, 男人成为男人,在充分尊重男女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扬 弃传统文化的弊端和偏见,完善和发展健康的人性。
一、定义
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 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 求的文学批评。
1
二、女权主义运动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50、60年代西方掀起的大规模 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权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斗争矛 头是指向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以争取政治平 等、经济平等、职业平等以及精神解放为主要目的。
女权主义批评认为,现存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父权制 基础上的,男性掌握着社会的基本功能,女性则被置 于社会配角的地位。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须 颠覆父权制的社会结构,揭露所有话语中潜藏的若隐 若现的“性歧视”。
9
(1)批判象征父权制社会秩序的符号体系
例如: 在英语中 female (女性)和 woman(女 人)的构成依赖于男性的male和man,是他们的派 生词,如同《圣经》中女性是由男性的一根肋骨 创造。
(法)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性》,被誉为西方 女权主义的“圣经”。她 认为西方社会是由男性控 制的家族式社会,女性是 社会中的第二性,处于附 属地位。同时,她还系统 清算了男作家作品中所虚 构的“女人神话”,批评 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和 误解。
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史1. 前言女权主义是指通过争取平等地位和权益,反对性别歧视和压迫的一种社会运动和意识形态。
在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女权主义的历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2. 新文化运动时期:早期女权主义的萌芽中国女权主义的早期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在这个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开始探讨妇女解放和性别平等的议题。
鲁迅、陈独秀等知名人士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文章,关注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的改善。
这为后来的女权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3. 第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女性解放的初步实现在第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女权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党和政府开始重视妇女解放问题,并积极推动一系列妇女权益的改革。
《妇女解放纲领》的颁布,带动了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
女性开始参与到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妇女地位的提升成为时代的重要变革之一。
4. 文化大革命时期:女权主义的暂时停滞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而混乱的时期。
随着政治运动的展开,女权主义的发展遭受到了重大挫折。
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的议题被压制,女性的地位和权益遭受到了打击。
然而,一些勇敢的女性仍然坚持追求自己的权益,他们的努力为中国女权主义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5. 改革开放时期:女权主义的复兴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女性解放和性别平等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女权主义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一系列女性权益保障法律的颁布实施为女性赋予了更多的权利和保障。
女权组织和倡导者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女权主义的影响力。
6. 当前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当前社会,中国女权主义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和权益有了显著的提高,女性的参与度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性别歧视和父权制度的存在仍然对女权主义的发展构成着阻碍。
中西女权运动发展过程对比
中西女权运动发展过程对比中西女权运动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走出了各具特色的道路。
西方女性经历了三次运动浪潮,将女权运动逐渐发展丰富起来。
中国女权运动起步较晚,而且改革开放后,政府逐渐退出家庭管理范围,中国女性面临的困扰更多。
标签:女权运动;三次浪潮;两性平权;两性同格中西方文化中,女性第二位次的现象古来有之。
西方文化中的二元论将男女之间的差异绝对化,加深了两性之间的对立,率先引起女權运动的爆发。
中国文化中的调整因素使得两性之间的矛盾没有那么直接和强烈,建国后,通过宪法,女性自上而下地取得平等权利。
在中国,女权运动一直没有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本项研究对比中西女权运动的发展过程,认识到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权运动才开始走向斗争前沿,当代中国女性正处于矛盾和斗争之中,面临的问题多而杂,如何设定发展策略,明确运动目标,是目前女权主义者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女权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1.1政治管理模式西方从人类开始就形成了城邦制的政治管理模式。
城邦制的意思是指以地域为范围进行政治管理的一种体制,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民主政治表现形式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在形成之初就将女性排除在政治管理领域之外。
随着长时间的城邦制政治管理模式,女性的“第二性”位次意识由政治强制而逐渐形成女性的伦理自觉。
在中国,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农耕经济模式为主体,由于男性强壮的体格,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强化了血缘纽带关系,同时也确立了男性家长制管理模式。
进而,由此形成的嫡长制、分封制的家庭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家国同构国家政体,保证了血缘关系在政治管理中的延续。
由此在东方文化中,男尊女卑的现象同样古来有之。
1.2男女对立模式二元对立在西方哲学观中有很强的存在基础,同时男性一元论、菲利斯洛格斯中心主义,又促成男女两性二元不对等文化,所以在西方哲学意识中更为明确强调男女两性的差异与对立。
在中国哲学观中,一元论,即强调事物的有机整体性,认为男女关系是一个整体,而且是一个相生相依的整体,同时,在这种一体性中强调主从有别和男尊女卑。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认识虽然“女权主义”一词出现于19世纪末,但是女权运动的发端却要早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当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妇女的处境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一个长时期内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使得西方妇女愈益无法忍受现实中的两性差别。
她们开始以种种方式争取与男子相同的政治和法律地位,诸如受教育、财产、就业、离婚等方面的权利。
第一次女权运动兴起于世纪中叶。
它的高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
这是妇女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政治法律权利的运动。
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国家,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国家法律。
第一次女权运动主要有三个目标:①争取女性选举权。
②争取女性受教育的权利。
③争取女性就业权。
1949年,法国著名作家波伏娃发表了《第二性》,为女权主义第二次高潮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
波伏娃在她的书中指出: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性,即男性,女人被看作是男性的偏离,因此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世界。
她认为“女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成的”,人类文化造成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因此决定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不是单纯生理的、心理的或经济的因素,而是社会的。
在《第二性》中波伏娃详细地分析了社会文化弱化女性的过程,指出在父制下女性永远是次等的,因而是“第二性的”。
此书被誉为“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圣经》,为20世纪50~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高潮提供了理论武器。
女权主义的理论特点要准确地把握西方女权主义的基本特征非常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学者们基本上无人去尝试。
女权主义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男性所主导的其他所有政治思潮大不相同,甚至相反。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女权主义的特征无限多,从而无法充分而恰当地予以归纳,只能就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作些粗略的描述。
(1)女权主义是一种以女性为主体的思潮,具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
作为一种女性思潮,女权主义不仅在思想观点上代表着女性的利益并为妇女争取权利,而且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也大多数是女性。
中美女权主义发展历
中美⼥权主义发展历2019-07-25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创新与改进,妇⼥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到⽬前为⽌,中国与美国的⼥性解放⽃争已经基本取得成功,⽽美国与中国的解放历程却截然不同,本篇⽂章旨在通过中国与美国的解放历程进⾏对⽐,从⽂化、经济、⼈⽂背景等视⾓进⾏分析和阐述,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中国与美国;⼥权主义的对⽐;意识觉醒⼥权主义(Feminism)源⾃西⽅,译⽂理解为⼀个主要以⼥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性主义-Feminism⼀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解放,后传到英美等地,并逐渐流⾏起来,⼥权主义最初传到中国是五四时期。
20世纪20―30年代,西⽅国家的妇⼥,基本上都争取到与男⼦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活与⼈们的观念中,仍男⼥不平等。
⼥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个性别关系与性别权⼒的问题,所以⼥权运动主要内容为分析男⼥为何不平等与男⼥的权⼒架构,强调性别分析。
⼀、美国⼥权主义发展1.第⼀阶段:觉醒⼥性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为19世纪中叶到2O世纪20年代,这是妇⼥解放运动的第⼀次浪潮,其阶段特征主要表现为⼥性主义思想意识的觉醒。
随着时代的发展,⼥性开始逐渐意识到⾃⼰低下⽽屈从的地位。
受压迫的⼥性纷纷与男权社会抗争,要求享受与男性⼀样平等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基本权利。
在19世纪中叶⼥权主义运动开始逐渐发展和壮⼤起来。
其最终的标志是妇⼥争取选举权的胜利。
2.第⼆阶段:探求20世纪60、70年代的⼥权运动,即⼥性主义发展的第⼆阶段。
当然,第⼆次⼥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即第⼆次⼥性主义浪潮。
60年代末美国妇⼥产⽣了要求变⾰的强烈愿望;当时的政治环境创造了适应其发展的⽓候和条件。
这个时期,美国⼥性对于⾃⼰的社会⾓⾊、权利、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尤其是在第⼆次世界⼤战期间,劳动⼒需求量快速增长,很多⼥性纷纷⾛出家庭的牢笼,她们投⼊到各⾏各业中,并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女权运动资料
背景:女权运动,又称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很早,大概是19世纪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的。
人们认为,最早也是起源于美国。
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
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的差别。
把两性的差别实际上看成是在两性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
要求各个领域对公众开放,等等。
波伏娃的《第二性》即产生于这一时期。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
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
长久以来,在社会上是一个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
所以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就是说,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
他们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挑战。
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平等,改变女性受歧视压迫的现状。
一、17世纪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学说,宣传男女平权思想。
法、英、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女权运动兴起,女权论得到了发展。
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C.傅立叶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
19世纪中期以后,马克思,K.、恩格斯,F.发展了男女平权的思想,揭示了妇女被压迫的阶级实质,提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妇女解放可以用一定社会标准衡量:政治上获得参政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及管理国家的权利;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经济上有充分就业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途径,对个人和家庭生活资料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继承权。
世界历史上的女性领袖与女权运动
世界历史上的女性领袖与女权运动女性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世界历史上的一些杰出女性领袖以及女权运动的发展。
一、世界历史上的杰出女性领袖1. 克利奥帕特拉(公元前69年-公元前30年)克利奥帕特拉是古埃及最有名的女性领导人之一。
她是埃及最后一个法老王朝的统治者,并致力于保护埃及免受罗马帝国的侵略。
克利奥帕特拉非常聪明和有魅力,她成功地通过外交手段与罗马将军凯撒和马克安东尼结盟,保持了埃及的独立性。
2. 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君主之一。
她成功地统一了分裂的英国,并在其长达四十五年的统治期间带给国家繁荣与稳定。
她以其坚定的领导力和聪明的外交策略赢得了国内外的尊重,并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3. 华盛顿夫人(1731年-1802年)卡洛琳娜·伊丽莎白·斯沃尔巴·华盛顿,被誉为美国第一夫人。
作为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的妻子,她以其优雅和聪慧而备受尊敬。
华盛顿夫人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鼓励支持她丈夫的士兵,同时发表了一些重要的政治演讲,对美国的独立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权运动是为争取女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
下面简要介绍了女权运动的发展历程。
1. 第一波女权运动第一波女权运动始于19世纪中叶,旨在争取妇女参政权和教育机会。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包括苏菲·赫普堡和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等。
他们通过言论、抗议和写作等方式呼吁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
2. 第二波女权运动第二波女权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性别歧视、堕胎权和家庭暴力等问题上。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包括格洛丽亚·斯坦姆和贝尔·胡克斯。
他们通过抗议、游行和法律行动等方式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
美国女权运动
美国女权运动女权运动;即妇女解放运动..目的是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赋予妇女以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以及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的自由..美国历史上的三次女权主义浪潮不仅触动了美国的法律和宪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凡涉及女性权利和权益的问题;女权主义浪潮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争..学界普遍认为;自美国女性政治觉醒掀起女权主义运动之日起;美国历史上共出现了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其时段与西方其他国家的女权主义浪潮大体一致..具体而言;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末;终于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浪潮起于20世纪60年代;止于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次浪潮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至今..一、困难重重历时72年“分离”与“重合”并存按照一般说法;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正式起始于1848年7月19日;那一天约100名美国妇女和部分男性云集于纽约州的塞尼卡·福尔斯村;召开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女权主义为主题的妇女代表大会..大会经过充分讨论和深入辩论后;通过了一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堪称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史册的文件——《权利和意见宣言》;宣言中阐述了男女平等的权利..悉美国《独立宣言》的人都知道;《权利和意见宣言》不仅在文体格式和措词风格上与前者相似;而且在思想表述和逻辑推理上也与前者几无相异..沿着这一思路考察;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女权主义者所追求和争取的权利;实际上是美国政治传统中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成分;即“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事实却难尽如人意..可以说;这场以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为主体、以塞尼卡·福尔斯村发布的《权利和意见宣言》为起点、以争取美国妇女选举权为目标的女权主义运动;从1848年拉开序幕始;至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赋予女性选举权的《第十九条修正案》终;标志着美国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期间历时整整72年..其中;运动内部也出现了一会儿“分离”一会儿“重合”的现象;甚至南北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都对运动产生了干扰;但美国女权主义者克服了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二、受黑人民权运动启发两股力量交相辉映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后;大多数美国人倾向于认为;女权主义运动也许就此“寿终正寝”;女性们也将停止“折腾”;回归正常生活..之后的事态发展似乎也佐证了这一“预测”..首先;美国女性们赢得选举权后;政治热情并没有随之高涨;其手中选票没有显现出令人震惊的威力..其次;那些行使选举权的女性;其投票走向与其说是受性别观念影响;还不如说是受其父亲或丈夫制约..从各方面讲;美国女性们尚不具有用一个声音发表政治意愿的能力和渠道..再次;20世纪30—50年代期间;美国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麦卡锡主义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或弱化了女性积极参政的可能..最后;二战后美国出现了所谓的“丰裕社会”繁荣景象和“意识形态终结”的政治局面..一时间;物质享乐主义盛行;“太平盛世”观念遮天;整个国家和社会开始明显走向保守..女性们在这股来势凶猛的保守主义思潮冲击下;纷纷相互仿效;承担起“郊区家庭主妇”的角色;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二战后出现于美国社会的“婴儿潮”..然而;历史发展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测和想象..毋庸说;上述现象确实存在;但它们显然只是一种表象;而不是事物本质..在美国到处“莺歌燕舞”的繁荣盛世之表象背后;是贫富悬殊的持续扩大和种族矛盾的不断加深;是美国社会主义者迈克尔·哈灵顿所说的“另一个美国”..这些被排除在“丰裕社会”之外的社会弱势群体以蜗居于都市贫民窟的黑人为主;外加拉丁裔等少数民族群体和低收入白人家庭..他们不仅经济上缺乏保障;而且政治上受到排挤和歧视..正是这些种族与阶级问题交叉在一起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为兴起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黑人民权运动埋下了种子..此外;貌似幸福的“郊区家庭主妇”实际上日子过得并不愉快..对这些曾经怀揣梦想的白人中产阶级知识女性来说;这种既空虚乏味又毫无成就感的生活方式无疑与她们的人生目标相去甚远..所以;当黑人掀起民权运动时;她们如同19世纪中叶女权主义者一样;先是出于道德义愤加入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黑人民权的斗争之中;继而反观和深思自己所处的不平等社会、政治和经济境遇..如果说黑人因受种族歧视而被剥夺自由和平等权利;那么她们则是因性别歧视而无法充分享受自由和平等权利..在黑人民权运动的启发和鼓舞下;这部分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于60年代中期掀起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为自己的平等权利而斗争..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主要由两股力量组成..一个是由“全国妇女组织”所领导的、以白人职业女性和中产阶级中年妇女为主体的妇女平等运动;另一支力量主要由白人青年女性组成;其中年轻大学生;尤其是来自美国名校的大学生;构成了这支队伍的骨干力量..两股女权主义力量在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中;起初时有分歧冲突发生;甚至相互诋毁;相互排斥;但随着“浪潮”滚滚不断地向前推进;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和激进女权主义者都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互补性远远大于分歧和差异..60年代末70年代初;两股力量汇合成一股;携手共同为女性参政、就业、晋升、教育平等权;女性健康、生育、堕胎以及其他诸多涉及女性利益的各种权利如最低工资、同工同酬、日托所等而奋斗..时至80年代末;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上述斗争目标;取得了一份相当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唯一让她们感到遗憾的是;美国女权主义者1921年就提出的《平等权利修正案》;眼看1977年有望获得足够多的州议会批准;最后却因缺少三个州议会的批准而功亏一篑;“胎死腹中”..三、黑人女作家撰文再掀浪潮视角关注获延展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政坛掀起一股保守主义“逆流”;对包括女权主义潮流在内的自由派力量展开抵抗和反击..《平等权利修正案》之受阻;正是这股来势凶猛的保守势力猛烈反击的“牺牲品”;也因为其时保守势力强大;追求自由、平等和变革的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于80年代末跌入低谷..正当人们以为女权主义浪潮“销声匿迹”时;其顶着保守主义浪潮的反击“杀了个回马枪”..作为一种称呼;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一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丽贝卡·沃克在其1991年发表在《女士》Ms.期刊上的《成为第三次浪潮》Becoming the Third Wave一文中提出的..有关此词的外延和内涵;学术界尚有争论;但对此词所指涉的女权主义浪潮之现象;女权主义理论家也好;女权主义活动家也罢;大家都不存在异议..譬如;女权主义者都认为;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是在反女权主义运动“刺激”下所产生的;是对反女权主义运动的反击;是坚持和捍卫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成果的保卫战;也是超越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的新战斗..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带有鲜明的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色彩;旨在对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的主流理论作一定程度的解构;并把关注重点移向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忽略或轻视的问题..具体而言;它强调女性问题涉及多种族、多族裔、多宗教信仰、多民族习俗、多元文化、多性取向、多元价值等各种问题;主张跳出原有的女权主义思维框架;呼吁消除社会性别角色和偏见等..纵观美国历史上的三次女权主义浪潮;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这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在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留下许多难以磨灭的印记..它们不仅触动了美国的法律和宪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大到宏观性的政治选举权和参政权;小到微观性的带薪在家照顾老人病人等..凡涉及女性权利和权益的问题;女权主义浪潮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争..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女权主义者的事业现在非但仍未终结;而且还任重而道远..。
女权历史的发展历程
女权历史的发展历程
女权主义(又称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
纪中叶的西方国家。
女权主义旨在争取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并提升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等领域的地位。
以下是女权主义发展的一些重要阶段:
第一波女权主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该阶段的重点是
推动女性参与选举权运动。
在这个阶段,女性们积极争取获得普选权,以及在教育和婚姻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代表性事件包括1880年和1903年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女性普选权的国家。
第二波女权主义(1960年代至1980年代):该阶段的关注点
扩大到了性别歧视的更广泛领域。
在这一时期,女性开始发起争取更广泛权益的运动,比如争取妇女权利和性别平等的急先锋,性别角色定型的反思以及争取性别平等的政治行动等。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是1963年在美国爆发的女权主义示威活动,即“妇女之路”示威,该示威的目标是争取女性的平等权益。
第三波女权主义(199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聚焦于反对性
别不公和对女性权益的全面认可。
第三波女权主义强调多元性别认同、种族、性取向和阶级等差异,并试图建立一个更为包容和多样化的女性主义运动。
此外,因社交媒体的兴起,这一阶段的女权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支持。
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远不止这三个阶段,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
至今,女权主义运动仍在继续,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妇女团体和女性权益活动家们持续努力争取性别平等和消除性别歧视。
美国女权运动
美国女权运动女权运动,即妇女解放运动。
目的就是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赋予妇女以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以及选择自己的职业与生活方式的自由。
美国历史上的三次女权主义浪潮不仅触动了美国的法律与宪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
凡涉及女性权利与权益的问题,女权主义浪潮可以说就是无所不包、无所不争。
学界普遍认为,自美国女性政治觉醒掀起女权主义运动之日起,美国历史上共出现了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其时段与西方其她国家的女权主义浪潮大体一致。
具体而言,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末,终于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浪潮起于20世纪60年代,止于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次浪潮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至今。
一、困难重重历时72年“分离”与“重合”并存按照一般说法,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正式起始于1848年7月19日,那一天约100名美国妇女与部分男性云集于纽约州的塞尼卡·福尔斯村,召开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女权主义为主题的妇女代表大会。
大会经过充分讨论与深入辩论后,通过了一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堪称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史册的文件——《权利与意见宣言》,宣言中阐述了男女平等的权利。
悉美国《独立宣言》的人都知道,《权利与意见宣言》不仅在文体格式与措词风格上与前者相似,而且在思想表述与逻辑推理上也与前者几无相异。
沿着这一思路考察,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女权主义者所追求与争取的权利,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传统中最基本也就是最本质的成分,即“生命权、自由权与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事实却难尽如人意。
可以说,这场以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为主体、以塞尼卡·福尔斯村发布的《权利与意见宣言》为起点、以争取美国妇女选举权为目标的女权主义运动,从1848年拉开序幕始,至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赋予女性选举权的《第十九条修正案》终,标志着美国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期间历时整整72年。
其中,运动内部也出现了一会儿“分离”一会儿“重合”的现象,甚至南北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都对运动产生了干扰,但美国女权主义者克服了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
女权运动之路
女权运动之路1848-1998女权运动时间表1848年7月19日,世界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在纽约塞尼卡瀑布城举行,一份感性和决定的宣言经讨论后,68名女性和32名男性签署了这份宣言,象征此次大会顺利闭幕。
1849年,伊丽莎白·史密斯·米勒身着“土耳其式裤子”(其后很快以“灯笼裤”闻名)出现在纽约塞尼卡瀑布城的街上。
1849年,阿米莉亚·詹科斯·布鲁默出版并担任第一份杰出的女权报纸《百合》的主编。
1850年,教友派的医生们创办了宾州宾夕法尼亚大学女子医学院,为女性学医创造机会。
第一个女学员在警察的监视下毕业了。
1855年,露西·斯通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婚后保留自己名字的女性,这为在后来被成为“露西·斯通后继者”的妇女们确立了一种趋势。
1855年,爱荷华大学成为第一个允许女性进入求学的州立大学。
1855年,在密苏里州,一个叫西莉娅的黑人奴隶被宣告不具有反抗奴隶主强奸的权利。
1859年,美国医学会宣布反对堕胎。
1860年,康乃狄格州成为第一个胎动前后禁止堕胎的州。
1859年,人口出生率伴随着避孕套的使用持续螺旋式下降。
到1990年代末期,妇女平均每人只生育2到3个孩子。
1860年,在2223086个黑人妇女中,有1971135个深陷奴隶制的枷锁中。
在旧金山,大概85%的中国妇女实际上沦为妓女。
1866年,宪法第十四次修改案经美国国会通过(1868年通过),女性第一次获得和男性相同的公民权和选举权。
1866年,美国第一个提倡妇女参政权的组织——美国权利平等协会成立。
1868年,全国劳动联盟支持同工同酬。
1868年,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和苏珊·安东尼开始出版一本重要的妇女运动期刊——《革命》。
1870年,在法学的历史上,妇女第一次出现在怀俄明州的陪审席上。
1870年,爱荷华州成为第一个允许妇女进入审判席的州:阿拉贝拉•曼斯菲尔德。
当代女权运动的起源文献
当代女权运动的起源文献
摘要:
1.女权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
2.女性主义的历史背景
3.第一波女性主义运动
4.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
5.第三波女性主义运动
6.女权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女权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 世纪的启蒙时代,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
女性主义的历史背景是19 世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性普遍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在19 世纪,女性开始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第一次女权大会于1848 年在美国纽约州色内加瀑布市召开,这标志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开始。
艾米琳·潘克斯特是英国妇女参政权运动的奠基者之一,她揭露了英国社会制度中的性别歧视,并成立了妇女社会政治联盟。
女性主义运动分为三波。
第一波女性主义主要关注女性的选举权和教育权。
第二波女性主义在20 世纪60 年代兴起,主要关注女性的劳动权益和性解放。
第三波女性主义则强调多样性和个体主义,关注女性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女权运动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女性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平等的地
位,激发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
研究报告 女权
研究报告女权研究报告:女权主义的历史、理论和现状引言:女权主义是指倡导妇女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运动和思潮。
自20世纪以来,女权主义逐渐发展为一种国际性的政治和社会运动,并对全球范围内的性别平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研究报告将对女权主义的历史、主要理论和当前的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女权主义的历史:女权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和美国。
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着眼于争取妇女的政治权利,例如参政权。
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则关注妇女的性别歧视和社会地位,包括对家庭和职场中的性别不平等进行抗议。
第三波女权主义运动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强调性别与种族、阶级和性取向之间的交叉性别歧视。
目前,女权主义运动继续演进并在全球范围内存在。
二、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1. 权利主义:女权主义者主张妇女应当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例如政治参与、教育和就业机会等。
2. 社会建构主义:女权主义者强调性别是社会文化构建的产物,通过改变社会文化观念,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
3. 同情/照顾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照顾角色应得到合理的社会价值和支持。
三、女权主义的现状:女权主义运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各种形式,并受到政治、法律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
在某些国家,女权主义者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例如妇女参政权的获得、性别工资差距的缩小以及对性别暴力的社会关注。
然而,女权主义者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性别歧视的仍然存在、平等权利的人权保障和对性别身份的浅见。
结论:女权主义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运动,旨在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
尽管女权主义运动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胜利,但仍有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未来,全球社会应继续努力推动性别平等,改变性别歧视的观念和制度,并为妇女的自由和权利争取更大的空间。
女权主义的使命将继续持久下去,为实现性别平等做出贡献。
女权主义
评价:
1阐述思想的主要武器是对男权的揭露和批判 2女权运动应该与其他运动结合在一起,才能 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3女权主义最有价值之处是改变了公众的思想 意识。 4在参与公共事务方面女性还是比较欠缺。
3、激进女权主义
激进女权主义是 女权主义 的新兴激进派,主要代表 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 白人中产阶级妇女。
K.米利特
《性政治》
激进女权主义的主要思想主张
主张推翻男权制。认为男权制是两性不平等的主要 根源,主张以私人领域(家庭或者卧室)为主要战 场,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 全面批驳国家中立论,认为国家是男权的政治工具, 国家的结构和制度是按照男性的意图设计的,对男 性的国家不抱幻想。主张分别对待经济制度的社会 和家庭两个侧面。 关于性关系与养育是其思想体系的中心 主张大力挖掘女性文化
4、心理分析女权主义
心理分析女权主义侧重于从心理角 度研究两性不平等的原因。其兴起 于俄狄浦斯情结有直接关系。 声讨弗洛伊德,“女性是残废男性”贬 损女性。“解剖学说明一切”。成为知 识性学术性最强的女权流派之一,给西 方女权运动带来了新的活力。
心理分析女权主义的主要思想主张
认为决定性别意识和性别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 境。 两性都有伦理道德,但理解不同。男人看重公平、 规则和权力,女人重愿望、情感、需求。 主张男女平等地抚养子女,反对妇女包办抚养子女 性心里发展是生理的社会诠释过程。
女权主义运动
第一次运动高潮: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 年代:女性普选运动 第二次运动高潮: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 代初期
二、 女权主义理论 1、出发点——性别歧视
2.女权主义的基本特征
女权主义发展历程
女权主义发展历程
女权主义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女性开始对她们长期以来所面临的不平等和歧视发出了声音。
然而,女权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涵盖了许多不同的派别和观点。
第一波女权主义的兴起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这一波女权主义旨在争取女性的基本权利,例如投票权和财产权。
代表这一波女权主义的重要事件是1913年的妇女运动大游行,以
及1920年美国通过第19修正案承认了妇女的选举权。
第二波女权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并持续到80年代。
这一波女权主义强调消除社会和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并争取性别平等。
它的发展随着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的挑战而变得日益重要。
其中,1963年的《女性的神秘》一书的出版标志
着这一波女权主义的开始。
第三波女权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至今持续发展。
这一波女权主义呼吁扩大对性别问题的认识,并关注种族、阶级和性别等因素的交叉影响。
这一波女权主义强调自我表达、性解放和女性的多样性。
除了以上三个波次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女权主义运动和派系,如激进女权主义和文化女权主义。
这些特定的派系在女权主义领域中持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总体而言,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表明了对于性别平等的不断争
取和呼吁。
这一进程涉及到政治、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变革和改革,为追求和增强女性的权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女权主义八大事件
女权主义八大事件1、女权启蒙:女权主义思想萌芽女权启蒙,百年八大女权事件的开端,使得女权主义思想开始萌芽。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被尊为女权运动的先驱,她有着桀骜不驯的思想和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她拒绝婚姻,直到很晚才结婚,有一个非婚生的孩子。
1792年,还写了一本女权启蒙的重要著作《女权辩护》,她在书中强调,妇女除了应该成为贤妻良母外,还应该被看作是独立的人,应该拥有个人权利,反对18世纪英国社会强加给女性的种种限制和价值观。
《女权辩护》是女权主义哲学最早的作品之一。
2、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成立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一次抗议,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12小时工作制和低薪。
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以象征着经济保障和良好生活质量的“面包和玫瑰”为口号,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
1910年,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召开,主持会议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克拉拉·蔡特金发出倡议,设定一年中的一天为“国际妇女节”。
3、妇女选举权运动:妇女选举权确立选举权之母的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曾说:“只有等妇女拥有了选举权,践踏我们文明世界的可怕的恶魔才会被永远驱逐。
”争取选举权最大的抗议活动发生在1913年。
约有5000到8000名妇女选举权主张者沿着宾夕法尼亚大道一路示威游行,经过了白宫,引来了成千上百的围观者。
很多抗议者遭到人群中反对妇女选举权人士的袭击。
他们或口水相向,或掷物伤人,有的甚至施以拳脚。
不少妇女在游行中受了伤,但暴力引起的公愤也为妇女选举权运动赢得了更广泛的支持。
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了选举权。
4、节育运动:计划生育蔓延各国妇女玛格丽特·桑格是美国计划生育运动创始人,计划生育运动的国际领袖,1921年,她创立“美国避孕联盟”,提出计划生育工作是女权的组成部分,必须让每个女人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生不生孩子、何时生孩子、生几个孩子。
关于美国女权主义的作文2000字
关于美国女权主义的作文2000字美国女性追求自由的斗争史通常被划分为三次女权主义运动。
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发生在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者要求回应女性被排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公共生活之外的状况,其主要目标是在财产、法律及选举权等方面取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其在1920年《美国宪法》第19次修正案赋予女性选举权达到高潮,之后逐渐褪散。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兴起于6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者不再相信将女性包括进公共领域就会给女性带来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她们关注更广阔的社会关系,其行动的主要目标是批判男性权力在社会体制、机构、话语等层面对女性的性别主义和性别歧视。
90年代兴起的第三次女权运动在不断反思和发展中走向成熟,呈现出多元的理论思潮,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令我尤其影响深刻的是在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中“父权制”概念的提出,即男性按照天赋的权利对妇女进行剥削的根源在于这种制度化的社会秩序有着意识形态、宗教、心理、经济、教育等众多方面的支撑。
也正如波伏娃所说的“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变成的”,女性经过社会文化的长期耳濡目染,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看待人生都是从男性视角出发的。
因此,女权主义斗争,不仅仅是争取权利的斗争,更是人类颠覆男权社会话语霸权和思维方式的活动。
虽然之前我已经粗浅了解过“父权制“这个概念,但我还是在了解过这段历史后才对”理解女性主义不能脱离父权制“有了些许个人的见解。
我很赞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某些主张,比如说“女性在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这不是个人能力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所致。
因此,要改变女性的不利地位不能仅仅靠个人的努力和所谓的“公平竞争”,而是要为女性争取特别的保护性立法以及各种救助弱势群体的特殊措施以此来争取和男子平等的地位。
“她们当时最主要的现实斗争之一就是推动”男女同工同酬“。
但很令人悲伤的现实是一百年后的今天,哪怕是性别平等指数最高的欧洲,距离同工同酬也仍是任重道远。
西方女权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西方女权主义发展历程的启迪西方女权主义能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女权主义 (19 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西方女权主义发源于法国财产阶级革命和启发运动此后, 19 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
1789 年 10 月,法国大革命迸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公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同样的合法人权,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
1790 年法国女剧作家高尔日发布了《妇女权益宣言》,提出 17 条相关妇女权益的要求。
宣言此后成为女权运动的大纲性文件。
1792 年,英国女作家 M.沃斯通克拉夫特发布《为女权辩白》一书,提出妇女应该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样的待遇。
19 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
直至 1920 年,美国经过法案,保障女性享有选举权。
这一阶段的特色是:目注明确,妇女要求与男子有同样的经济、政治权益;以行动、实践为主,重视于推进立法。
最为典型的是拉拉 .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运动与各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一系列运动。
这一阶段确立了女权运动的奋斗目标,也形成了女权运动是一场社会实践运动的基调。
教育、就业及政治权益的诉求归根结底是最求女性追求同样的社会角色地位,而不健全、非理性的劳动力市场是女权运动的最大阻碍。
1 / 5能够说,把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利地位视为男女社会地位不一样样的重要本源,就是这一阶段形成的。
只管此后女权主义思想理论有了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环境背景也在不停变化,可是这类看法仍是在女权主义者中根深蒂固。
第二代女权主义(从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 60 年月):现代女权主义,这一阶段是女权主义在西方最重要的阶段。
女权主义者发现,只管女性在政治经济领域争取同样的努力获得显然的成果,可是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不一样样地位却没有获得根天性的改良。
比如,获得选举权的妇女集体在政治依旧处于附属地位,同工同酬、同样就业基本获得保障的状况下职业隔绝与职业发展远景不好的问题凸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有几次女权运动女性主义(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著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孕妇留职(maternity leave)、薪资平等、投票权、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
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主要、但并非完全地出自于西方的中产阶级学术界。
不过,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草根运动。
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除(genital mutilation,请见女性割礼)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glass ceiling)。
而如强奸、乱伦与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
历史起源以现代的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观点来看,女性主义的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
如玛莉·吴尔史东克拉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所著的《女权的辩护》(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是19世纪之前少数几篇可以称得上是女性主义的著作之一。
吴尔史东克拉芙特将女性比喻为高贵、社会菁英、娇生惯养、脆弱以及有知识与道德怠惰的危险,她相信男性和女性对于这样的情况都有责任,并且认为女性拥有比男性多上很多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这并不是说更早以前就不存在著其他关於两性平等的著作。
但这并不是说更早以前就不存在着其他关于两性平等的著作。
比如说,神秘哲学家安里西·哥内留斯·阿格里帕(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在1529年所著的《关于女性之高贵卓越的演说》(The Declamation on the Nobility and Preeminence of the Female Sex )。
女性主义在19世纪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因为当时人们越来越相信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受到不平等的对待(请见父权条目)。
女性主义运动根源于西方的进步主义,尤其是19世纪的改革运动中。
组织性运动的时间是起于1848年在纽约州色内加瀑布市(Seneca Falls, New York)召开的第一次女权大会。
艾米琳·潘克斯特(Emmeline Pankhurst)是妇女参政权运动的奠基者之一,她试图揭露英国社会制度里的性别歧视,并且成立了妇女社会政治联盟(The 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
在许多成员微罪遭捕,然后因为《猫捉老鼠法案》(The Cat andMouse Act )而重复进出监牢数次后,她们被激起进行绝食抗议。
其结果的强制喂食让这些成员病得很严重,使得当时法律体制的残暴受到社会关注,也因此助长了她们的目的。
早期的女性主义者与最初的女性主义运动通常被称为「第一波女性主义」(the first-wave),而1960年之后的女性主义被称为「第二波女性主义」(the second- wave)。
也有所谓的第三波女性主义(the third-wave),但是女性主义者之间对于其存在必要性、贡献与概念意见不一。
这三个「波」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就像海浪般,一个接一个永不间断,后来者运用了前行者的贡献与资源。
现代女性主义有个非常重要的支援因素就是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出版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Sex and Temperament in Three Primitive Societies ,1935年)一书。
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也是美国女性主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贝拉·艾布札格(Bella Abzug)所就读的大学。
在米德的书中报告说,查恩布里(T chambuli)部落中的女性拥有支配地位,却没有造成任何问题。
这本书使得艾布札格那个时代的知识份子相信,欧洲对于男性气质(masculinity)与女性气质(femininity)的观念是非常文化取向的,而并非无可抹灭的天性。
各种形式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这个词会让人觉得这是单独的一个意识形态,然而事实上女性主义存在有许多流派。
由于历史背景、某些国家里面女性的法律地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女性主义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而产生了不同的路线。
因此也就存在著各种的女性主义。
因此也就存在着各种的女性主义。
其中一个流派是激进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认为父权是造成社会最严重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个流派的女性主义在第二波女性主义很受欢迎,尽管在今日已经没有那么突出。
不过,还是有许多人将「女性主义」这个词完全等同于激进女性主义所提出的观点。
有些人觉得传统激进女性主义思想中将男性压迫女性视为优先的考量,以及认为有一个普世的「女性」概念,太过于全面化了,而且其他国家的女性与西方国家女性感受到的「女性」经验绝对不会是一样的。
西方国家女性可能会觉得性别压迫是她们所面对的压迫根源,但是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女性可能会发现她们受到的压迫是来自于种族或经济地位,而不是她们的女性地位。
有些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倡分离主义(separatist feminism),也就是将社会与文化中的男性与女性完全隔离开来,但也有些人质疑的不只是男女之间的关系,更质疑「男人」与「女人」的意义(请见酷儿理论Queer Theory)。
有些人提出论点认为性别角色、性别认同与性倾向本身就是社会建构(请见父权规范heteronormativity)。
对这些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主义是达成人类解放的根本手段(意即,解放女人也解放男人,以及从其他的社会问题一起解放)。
有些女性主义者则认为可能有些社会问题与父权无关,或者父权不是这些社会问题的优先考量(比如说,种族歧视或阶级划分);他们将女性主义视为解放运动的其中一种,与其他运动彼此影响。
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 亚马逊女性主义(Amazon feminism)* 文化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 自由意志女性主义(libertarian feminism)或个人女性主义(individualist feminism)* 唯物女性主义(material feminism)* 性别女性主义* 法国女性主义* 大众女性主义(pop feminism)* 自由女性主义* 马克思女性主义(Marxist feminism)* 社会女性主义(socialist feminism)* 基进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 性解放女性主义(sexually liberal feminism或sex-positive feminism)* 心灵女性主义(spiritual feminism)* 隔离女性主义*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 跨性别女性主义(transfeminism)* 原型女性主义(proto-feminist)或后女性主义(post-feminist)* 网路女性主义(Cyberfeminism)* 丝绒女性主义(fluffy feminism)大部分的女性主义者在政治上采取整体观的行动路线,他们相信马丁·路德·金所说的:“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不公义都是对所有地方公义的威胁。
(A threat to justice anywhere is a threat to justice everywhere.)”因此,有些女性主义者通常都会去支持其他社会运动,比如公民权利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以及最近的父亲权利运动。
同时,许多黑人女性主义者如贝儿·胡克斯(bellhooks),批评女性主义运动为白人女性所把持。
女性主义者所宣称的女性不利之处,通常都是西方社会中女性的处境,而和黑人女性生活较没有关系。
这个观念正是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关键点。
许多黑人女性主义者会比较喜欢使用女人主义(womanism)这个名词来表示她们的观点。
然而,有时候女性主义者会对跨性别运动保持警戒距离,因为后者挑战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
跨性者与性别认同为女性的变性者会被排除在某些“只限女性”的场合之外,并且会被某些女性主义者所排拒,因为她们认为一个生下来就是男性的人,不可能真正了解女性所受到的压迫。
这种观点被跨性者批评为跨性别恐惧症(transphobic),并且认为对性别多元者的歧视是另外一种面貌的异性恋主义和父权压迫。
参见跨性别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
西方女权主义分三个阶段:1。
第一代女权主义(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2。
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初至60年代) 3。
后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60年代至今)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1、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代表人物是英国的HARRIET TYLER MILL。
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
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运动有很大影响,这一代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易仆生的"娜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
在美国,以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Elizabeth Cady Stanton)为代表的全国妇女选举权协会(National Woman Suffrage Association) (NWSA)屡次要求联邦国会允许妇女参与政治投票,屡次遭遇拒绝,最终于第十九次修正案(The Nineteenth Amendment(1920))通过。
此次法案虽已通过,离妇女真正参政还有时日。
中国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受到的女权主义影响,恐怕主要是属于这一代的。
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象克拉拉。
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
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第二代西方女权主义◆2、第二代西方女权主义:从玛丽·维特雷·蒙塔古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制度瓦解,各种矛盾从新排队,女权主义在这个大动荡的时期也各树大旗,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