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关于海绵城市的调研报告

关于海绵城市的调研报告篇一海绵城市,又称水弹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发展趋势和前景,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包括海绵城市相关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居民等。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海绵城市相关的企业和居民,访谈则主要针对海绵城市相关的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文献资料则主要涵盖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报告和政策文件等。
四、调研结果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海绵城市的概念提出以来,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
在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全国多个城市都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海绵城市项目。
例如,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上海的世博园区等都成为了海绵城市的典型代表。
海绵城市存在的问题尽管海绵城市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金投入不足。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其次,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支持,但目前相关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最后,管理难度大。
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到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管理难度较大。
发展趋势和前景未来,海绵城市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
另一方面,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五、结论和建议结论本次调研发现,海绵城市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一、背景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的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的非自然面积的扩大和生活用水量的增加都导致了城市自来水压力的增大,使原本能够自然渗透的土壤和地下水层逐渐变得无法容纳过多的雨水,最终导致城市内部的洪涝问题的日益加剧。
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缓解洪涝灾害的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方式。
二、调研目的为了了解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目前的情况,并为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进程提供参考,本人考察了广东省的一些重点城市,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
三、调研内容及结果1.广州市广州市在过去几年中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缓解城市水资源问题,比如推广雨水利用,建设吸水绿地,增加城市水资源保护区域等。
通过调研发现,广州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明显,不仅缓解了城市水资源问题,更将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2.深圳市深圳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上,深圳市采用了透水耐磨路面,将雨水自然渗透到地下,有效缓解了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
但是,在城市公共空间绿化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3.珠海市珠海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走在了前面。
珠海市政府提出了“山海相连、人水共荣”的发展理念,采用生态工程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雨水进入地下水层,缓解了城市水资源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空气质量。
四、建议1.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2.精细规划城市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考虑在城市规划中;3.加强技术研发,不断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4.加强政策支持,逐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立法。
五、结论海绵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对于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缓解洪涝灾害具有积极作用。
作为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我们应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为我们的城市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六、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及挑战1. 意义(1)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某地区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某地区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研究方案:某地区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和目的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旨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稳定性、抵御气候变化影响并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战略。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某地区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情况,包括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绿化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和成效,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2. 方案实施(1)研究范围、对象和方法确定研究范围为某地区城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城市作为调研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2)问卷调查制定针对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绿化建设等方面的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向城市规划部门、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建设单位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收集有关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信息。
(3)实地观察选择调研对象城市的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观察。
重点关注城市内涝、水文循环、绿色建筑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情况。
详细调查城市的硬质化率、绿地覆盖率、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人工湿地等海绵城市建设设施的情况。
(4)访谈与城市规划部门、建设单位和水利部门的相关官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实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3. 数据采集和分析(1)数据采集根据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的结果,对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情况进行数据采集。
收集相关的统计数据,如城市面积、人口密度、降雨量等。
(2)数据整理和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对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量化和比较,找出各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4. 研究成果和创新点(1)总结研究成果根据研究数据的分析结果,总结某地区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情况,包括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绿化建设等方面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创新和发展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针对某地区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创新措施。
例如,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城市内涝问题,提出改进城市排水系统和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建议。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现象不断发生,城市排水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防洪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建设海绵城市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本项目旨在对城市是否适宜建设海绵城市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推动该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抗灾能力提升。
二、项目内容和方法:1.了解城市现有情况:收集该城市的城市规划、地质地貌、气候特点、排水系统等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为后续分析提供参考。
2.制定海绵城市发展目标:结合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需求,制定适合该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
3.评估城市可行性:通过对城市排水系统、水资源利用状况、自然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估,评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可行性和务实性。
4.建设方案设计:研究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和措施,结合城市特点和可行性评估结果,设计具体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5.社会经济效益评估:对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可降低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率等方面的效益。
6.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总结研究结果,编写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实施意见和建议。
三、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1.第一阶段(1-2个月):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资料,制定海绵城市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
预计投入人力资源和资金50万元。
2.第二阶段(2个月):对城市可行性进行评估,分析城市排水系统、水资源利用状况和自然环境容量等方面。
预计投入人力资源和资金60万元。
3.第三阶段(2个月):设计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包括关键技术和措施。
预计投入人力资源和资金70万元。
4.第四阶段(1个月):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
预计投入人力资源和资金50万元。
5.第五阶段(1个月):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实施意见和建议。
预计投入人力资源和资金40万元。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一. 项目简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是近年来国内外重点研究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其具有卓越的环保与生态效益,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座具有高度生态性的海绵城市,通过市政、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的全面治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未来城市的绿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建设目标1. 建立智慧水利工程,有效缓解城市排水难题。
2. 建造地下水蓄集池,维持城市水平衡。
3. 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减少城市排放。
4. 推行绿色建筑和低碳出行,降低城市碳排放量。
5. 开展社区环保和环保教育活动,提升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三. 项目规模本项目将涵盖海绵城市的主要领域:市政、建筑、交通、水利等各个方面。
1. 建造地下水蓄集池,面积为2000平方米。
2. 在城市区域内建设智慧水利工程。
3. 构建智能交通体系,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减少排放。
4. 推广绿建,建设绿色住宅、商业建筑。
5. 推行低碳出行,规划建设自行车和步行道。
四. 建设进度本项目为三年期建设项目,第一年主要是规划设计和立项申请,并开始部分建设工作;第二年主要是重点建设工程建设;第三年主要是工程验收和后续监管。
五. 投资预算本项目预计投资额为1亿元人民币。
其中市政工程投资约为5000万元人民币,建筑投资约为3000万元人民币,交通改善投资约为1500万元人民币,水利工程投资约为2000万元人民币。
预计三年内将达到投资回收。
六. 预期效益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在环保、生态、经济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效益。
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解正常排水和雨水排放问题;另一方面,项目的建设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带动经济水平的提升,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推动城市节能减排,降低大气、水、噪声等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城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作为解决城市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弹性”,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能够有效地应对降雨带来的水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部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假海绵”现象,即只注重表面的建设和形象工程,而忽视了实际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的保护。
三、存在的问题1. 规划和管理的不足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控制度。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项目的实施效果参差不齐。
此外,部分地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保护效果。
2. 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当前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仍面临技术和资金的限制。
虽然科技发展推动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实际的项目实施中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3. 假海绵现象假海绵现象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表面的建设和形象工程,忽视了实际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的保护。
这些项目往往只注重表面的绿化和美化,而忽视了其实际的功能和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在面临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
城市的污染、洪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具备海绵城市特点的现代化城市,以解决当前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项目内容1.水资源管理:-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构建湿地和绿化带,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建设植物屋顶和雨水花园,增加绿化空间和植被覆盖率。
2.水文效应管理:-建设雨水花园和绿屋顶,减少城市内部的径流;-构建湿地和池塘,用于水体滞留和调蓄。
3.绿地系统建设:-建设绿地和生态空间;-培育本地特色的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4.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优化雨水排放系统,减少洪涝风险;-建设蓄水池和雨水储藏设施,平衡城市的水资源。
5.水环境修复:-加强水体污染治理,提高水质;-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分别处理雨水和污水。
四、项目投资及效益1.投资估算:-水资源管理:1000万人民币;-水文效应管理:800万人民币;-绿地系统建设:1200万人民币;-城市排水系统建设:1500万人民币;-水环境修复:1000万人民币。
2.项目效益:-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解决城市的洪涝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增加城市绿化率和植被覆盖率;-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五、项目实施及进度计划1.项目实施阶段:-前期准备阶段:调研、规划、设计;-实施阶段:土地征用、建设、配套设施安装;-收尾阶段:验收、整改、竣工。
2.进度计划:-第一年:前期准备阶段,完成调研、规划、设计;-第二年:开始实施阶段,进行土地征用和建设;-第三年:项目建设完成,进行验收和整改。
六、项目风险及对策1.技术风险:-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难题,需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研究和攻关;-寻求合作伙伴,引入相关专业技术支持。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团队已完成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次报告旨在评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关建议。
以下是我们团队的研究结果:一、项目背景分析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主要通过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方式,减少城市面对突发气候事件带来的影响。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面临雨洪、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可行性评估1.市场需求分析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居民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对缓解城市水环境污染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更为迫切。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具有广阔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2.技术可行性评估3.管理可行性评估4.经济可行性评估三、风险和建议1.技术风险由于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存在技术难题和不确定性。
因此,需要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资金风险3.政策风险基于以上风险评估,我们建议您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和支持相关项目的研发和实施。
2.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
3.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政策法规和指导意见,提高政策引导和规范效力。
4.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监管机构,加强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监督和评估。
以上是我们团队对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的研究报告,我们相信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将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抗灾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谢谢!此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版)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三月项目名称: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项目单位:珲春市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证书编号:工咨甲10820070043单位负责人:王金山总工程师:郭荣辉技术负责人:邹军高级工程师经济负责人:刘凤祥高级工程师参加编制人员:王琳琳高级工程师翟伟娜高级工程师赵蕾高级工程师宋学丹助理工程师校核:赵红音校对:徐静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概况 (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5)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1.5 问题与建议 (7)第二章现状分析与建设必要性 (9)2.1 城市概况 (9)2.2 城市生态本底 (11)2.3 现状评价 (12)2.4 需求分析 (15)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第三章建设地点与区域条件 (20)3.1 项目地点 (20)3.2 区域建设条件 (20)第四章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28)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8)4.2 建设原则 (28)4.3 主要建设任务 (28)第五章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方案 (32)5.1 工程概况 (32)5.2 设计依据 (32)5.3 海绵型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33)5.4 海绵型道路技术措施 (37)5.5 海绵型道路工程部分道路改造、交通设施 (47)5.6 合流制改造工程 (32)5.7 工程量 (69)第六章园林绿地系统建设方案 (73)6.1 概述 (73)6.2 建设方案 (75)6.3工程量 (90)第七章城市水系统建设方案 (94)7.1 工程概况 (94)7.2 建设方案 (94)7.3 堤顶路工程 (114)7.4 工程量 (137)第八章节约能源 (139)8.1 设计依据 (139)8.2 工程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41)8.3 节能措施 (141)8.4 节能管理措施 (144)8.5 节能效果分析结论与建议 (145)第九章环境保护 (146)9.1 建设地点现状 (146)9.2 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 (146)9.3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缓解措施 (146)9.4 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148)9.5 环境影响控制预期效果 (14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50)10.1 劳动安全卫生 (150)10.2 消防 (151)第十一章组织机构及建设管理 (154)11.1 组织机构 (154)11.2 项目建设管理 (154)11.3 运营管理 (154)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招标 (155)12.1 项目建设期及进度安排 (155)12.2 项目实施进度表 (155)12.3 项目工程招标 (156)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58)13.1 编制依据 (158)13.3 项目总投资估算 (160)13.4 资金筹措 (161)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 利润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5 偿债能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6 不确定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7 财务评价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8 财务评价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章社会评价 (165)15.1 项目对社会影响分析 (165)15.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65)15.3 社会风险分析 (165)15.4 社会评价结论 (166)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167)16.1 结论 (167)16.2 建议 (167)附图:1、海绵型道路平面布置图2、海绵型道路标准横断面图3、海绵型道路人行道结构图4、污水管网总平面布置图5、园林绿地系统平面分布图6、库克纳河上游段标准横断面图7、库克纳河城郊段1标准横断面图8、库克纳河城郊段2横断面图9、库克纳河城区段1横断面图10、库克纳河城区段2横断面图11、库克纳河下游段横断面图12、北干渠上游段标准横断面图13、北干渠中游段标准横断面图14、北干渠下游段标准横断面图15、库克纳河生态拦蓄坝构造图16、北干渠生态拦蓄坝构造图17、景观跌水坝剖面图18、景观跌水坝平面图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1.1.2 项目承办单位1、项目实施机构珲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项目承办单位单位名称:珲春市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时间:2006年9月20日企业性质:国有独资单位概况:珲春市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是珲春市人民政府为了加大对城市建设投资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确保投资建设高效合理,于2006年9月20日经市政府同意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由珲春市财政局划拨珲春市国有资产3,500万元,占股本总额的70%,货币资本1,500万元,占股本总额的30%,货币投资全部由市财政局投资,市财政局是公司唯一股东。
公司主要从事组织运营城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房屋、土地的收购储备、转让;土地的开发及项目建设等经营活动。
借鉴国内大型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求搭建的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自身造血机能、可持续投融资的集团公司。
1.1.3 项目地点与范围本项目建设范围为近期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主要建设珲春市老城区,北至城北路,西至铁路线,南至滨河北街,东至东关大路,规划范围面积17.39k㎡。
1.1.4 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排蓄结合、系统治理为导向,重点实施规划区域内的市政道路系统、园林绿地系统、城市水系统等工程。
按主体工程类别主要建设海绵型道路工程、分流制改造、排水泵站建设、海绵型公园与绿地、水系整治生态修复与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系统随城市小区改造建设一同实施,不在本项目建设范围之内。
主要建设项目一览表按照统筹规划,计划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总建设期为4年。
即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
1.1.6 总投资与资金来源本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57558.11万元。
资金筹措方式为建设单位自筹及申请银行贷款。
并根据各项目特点,拟采取PPP 项目模式。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1 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6、《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9、《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1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1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版)1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14、《透水砖路面设计规范》 (CJJ/T188-2012)15、《透水沥青路面设计规范》(CJJ/T190-2012)16、《吉林省海绵城市技术导则》17、《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014年)1.2.2 依据的政策文件及相关规划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4、《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6〕64号)5、《珲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6、《珲春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5-2030)》7、《珲春市给水专项规划(2012-2030)》8、《珲春市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0-2020)9、《吉林省珲春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13-2020)》10、《珲春市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05-2020)》11、《珲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12、《珲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2.3 其它依据与主要资料1、2016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5年12月20日)2、《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珲春市加快开放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9月14日)3、《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2016-2020年)》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6、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和标准等7、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和数据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珲春市位于吉林省最东端,图们江下游,是中国唯一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的边境窗口城市。
地区属中纬度、中温度、近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生态环境极佳。
城市濒江临海、依山拥水,拥有河流、湖泊、湿地、草原、森林、沙漠等多种地貌类型,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在全国居于前列。
凭借“三疆边城”的独特区位、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优美的自然山水魅力,是东北重点的旅游城市,具有国家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美誉。
作为我国东部沿边开发开放城市,国家实施长吉图战略的桥头堡,珲春市在全省加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按照国家赋予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全市围绕把珲春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城市、东北亚著名休闲旅游城市、通达开放的国际合作示范城市的发展目标,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加快提升开放窗口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和承载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建设美丽珲春,打造中国北方边境风貌城市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2015年城镇化率已达到65%左右。
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条件,以及城镇化推进和建设国际化边境开放城市要求,使得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具有了切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15年9月《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珲春市加快开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赋予珲春市政府地级市政府管理权限,加大对珲春市公益性建设项目支持力度,支持珲春市申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