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 .doc
江苏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江苏海绵城市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城市水logging、热岛效应、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
因此,制定江苏海绵城市实施方案,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2025年基本建成海绵城市示范区,到2035年全省城市基本实现海绵城市建设。
具体目标包括,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城市绿地率达到45%以上;城市地表径流控制率达到70%以上;城市水体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
二、海绵城市建设重点。
1. 雨水资源化利用。
加大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力度,推广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在城市规划中加入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考量,鼓励居民单位、企事业单位开展雨水收集利用。
2. 提高绿地率。
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建设更多的绿地和森林公园,提高城市绿地率,增加城市的生态空间,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鼓励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3. 控制地表径流。
通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修建雨水花园、设置透水铺装等方式,减少城市地表径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同时,加强城市河道治理,提高城市水体的排水能力。
4. 改善水体水质。
加大对城市水体的治理力度,减少城市污水排放,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加强城市水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体污染问题。
三、海绵城市建设保障。
1.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鼓励和引导各地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
2. 技术支持。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和推广,鼓励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推广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经验。
3. 资金支持。
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多元化。
四、海绵城市建设监督。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内容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
一、海绵城市基本原则。
1. 自然保护原则,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 综合治理原则,通过综合运用工程、管理、制度等手段,实现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管理的综合治理。
3. 持续发展原则,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长远发展,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1. 绿地建设,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提高城市地表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量。
2. 道路渗透建设,在城市道路建设中,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增加路面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量,改善城市排水情况。
3. 雨水收集利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城市绿化、景观水体补给等用途,减少城市雨水排放量。
4. 湿地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湿地,利用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减少城市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 河道修复,对城市内的河道进行修复和改造,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减少城市水体污染。
6. 城市规划优化,在城市规划中,优化城市布局,合理控制城市用地扩张,提高城市土地的透水性,减少城市洪涝风险。
7. 智能排水系统,建设智能排水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市排水管网的智能管理,提高城市排水效率。
8. 生态景观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景观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海绵城市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不足和城市洪涝等问题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被提出,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海绵城市是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利用自然系统的原理和技术手段,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实现城市的雨水管理、水资源利用和气候适应能力的提升。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打造宜居、可持续、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原则:依靠自然系统,注重生态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发展与应用;推动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参与,形成多方共治的合作机制。
三、核心措施1. 雨水管理:(1)规划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槽等),对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储存和利用,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
(2)推广雨水渗透技术:通过改变地表铺装材料、增加绿地和雨水花园等手段,提高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减少城市的洪涝风险。
2. 水资源管理:(1)推行雨水利用制度:鼓励并规范居民、企事业单位的雨水利用,如用于景观绿化、冲洗马路等,降低对地下水和自来水资源的需求。
(2)推广节水技术与设备:加大对节水型厕所、水龙头、淋浴器等设备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3. 生态修复与保护:(1)增加绿地覆盖率: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设置绿地,增加城市面积的绿地覆盖率,提高城市的气候适应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2)推广生态林与湿地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林和湿地建设项目,实施植树造林和湿地保护行动,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4. 绿色经济与产业发展:(1)加强绿色产业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绿色产业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2)培育和推广环保技术与产品:加大环保技术研发投入,培育和推广环保技术与产品,提高产业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海绵城市施工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实施方案一、前言。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通过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使城市具备更好的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能力,以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特制定本施工实施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准备工作。
1. 确定施工范围,根据城市规划,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和范围,明确施工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2. 制定施工方案,根据城市地形、水文等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包括绿地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等内容。
3. 确定施工时间,根据气候和季节情况,确定最佳的施工时间,避免极端天气对施工造成影响。
4. 资金准备,确保施工所需的资金充足,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三、施工实施。
1. 土地准备,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区域的整体环境适宜施工需求。
2. 绿地建设,根据规划,进行植被的种植和绿化工作,包括草坪、花园等绿地的建设。
3.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设,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包括雨水管网、雨水花园等,确保雨水得到合理收集和利用。
4.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确保城市水环境的良好状态。
5. 生态修复,对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施工后期工作。
1. 施工监督,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2. 环境监测,对施工后的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施工后环境质量的良好状态。
3. 宣传推广,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
4. 效果评估,对施工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为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五、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本施工实施方案将严格按照规划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希望全体施工人员能够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共同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成功。
海绵城建设实施方案
海绵城建设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城市水logging、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使城市具备更好的自然水循环和生态环境容量,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城市。
为了有效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1. 优化雨水排放系统,增加雨水收集设施,减少雨水径流,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
2. 加强城市下水道排水能力,提高城市排水效率,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二、增加绿地覆盖率。
1. 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空间,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强城市的生态环境容量。
2. 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减少城市硬质地面,增加土地的透水性,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三、推广雨水利用。
1. 在建设中加强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建立雨水利用系统,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2.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居民和企业利用雨水资源,推动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加强城市绿化管理。
1. 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提高绿化养护水平,增强城市的生态环境稳定性。
2. 推广植物种植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提高植被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五、完善城市规划设计。
1.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加入海绵城市理念,将海绵城市要求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
2. 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城市建设符合海绵城市理念。
六、加强宣传和教育。
1.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市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2.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培养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七、加强科技支撑。
1.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海绵城市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2. 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解决城市面临的水logging、热岛效应等问题,推动城市向更加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引言海绵城市是指以海绵为象征的城市建设模式,旨在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使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时能够更好地应对洪涝、水文、水污染等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以指导城市规划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1. 建设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提供以下方面的效益:•减少城市内部的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预防城市内部的洪涝灾害,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促进自然生态的健康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实施步骤2.1. 规划阶段在规划阶段,需要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规划,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收集城市历史和地理信息,了解城市内部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2.分析城市内部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确定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包括规模、重点区域、建设时间等内容。
4.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5.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计划和资金筹措方案。
2.2.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需要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方案制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城市内部的主要水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合适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2.设计城市内部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蓄水设施等。
3.设计城市内部的雨水渗透系统,包括渗透通道、渗透井、渗透层等。
4.设计城市内部的植被覆盖系统,包括绿化、植物河道等,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设计城市内部的水保持设施,包括湿地公园、生态廊道等,以减少洪涝灾害的风险。
2.3. 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施工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城市内部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测和土壤改造工作,以适应海绵城市建设的需要。
海绵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logging、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采用多种手段和技术,通过自然、半自然和人工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因此,制定海绵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
1.建立海绵城市规划理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2.提高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减少水logging和内涝发生频率;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4.推动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工作内容。
1.加强海绵城市规划和设计。
(1)制定海绵城市规划指导意见,将海绵城市理念纳入城市总体规划;(2)推动在城市建设中加强绿地、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的雨水渗透和蓄滞能力;(3)鼓励采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技术手段,减少城市的硬化面积,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降低城市径流量。
2.完善城市雨水管理系统。
(1)建立城市雨水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城市雨水的监测、预警和调度;(2)优化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加大雨水管网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3)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将雨水用于绿化浇灌、景观喷灌等,减少城市自来水的使用。
3.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宣传和培训。
(1)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支持度;(2)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培训,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和推广;(3)鼓励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案例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各地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互鉴。
四、工作保障。
1.加强政策支持。
(1)制定相关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2)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各地加大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和力度。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和管理措施,以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城市建设模式。
下面是一个海绵城市施工方案,包括雨水利用、生态绿化、低影响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一、雨水利用1.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湖泊和雨水收集池等建筑设施。
此外,还可以利用屋顶、路面和其他硬化地面收集雨水。
2.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公共绿地的水景、汽车冲洗和消防用水等。
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绿化1.在城市中建设大量的绿地,包括公园、花坛和绿化带等。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吸收雨水,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采用多种植被形式,如草坪、乔木、灌木等,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并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3.在城市中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如湿地公园和湿地过滤池等。
这些设施不仅可以去除污染物,净化雨水,还可以作为公共娱乐空间,提供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三、低影响开发1.减少城市地面的硬化面积,尽量保留土地的自然状态。
通过增加透水性的铺装材料,如透水砖和透水沥青,来改善道路和人行道的排水能力。
2.在新建建筑物和街区时,注重建筑设计的低影响,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如屋顶绿化、太阳能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等。
3.将雨水收集设施、生态绿化设施和低影响开发设施相结合,在城市规划中统一考虑设计和布置。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四、建设监测系统1.建立城市雨水排放和水质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城市的排洪情况和水质状况,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安装雨水控制设备,监测和调控城市雨水的排放速度和水位。
在雨水过大或洪水来临时,可以通过控制排放速度和水位,减少洪灾的影响。
3.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对城市的洪涝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1. 简介海绵城市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城市建设模式,旨在通过改善城市水资源管理、雨洪管理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手段,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着重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原则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
2. 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提升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地下水的依赖;- 保护和增加城市的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3. 原则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综合水资源管理:充分利用城市内部的各种水资源,包括雨水、废水和地下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管理。
- 自然处理优先:尽量采用自然处理方式,如湿地、河道和绿地等,来解决城市水资源管理和雨洪管理问题。
- 空间集约化和多功能性:优先考虑利用现有城市空间和设施,将海绵城市建设与现有城市建设相结合,实现空间集约化和多功能性。
- 全民参与和社区治理:鼓励广大市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加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实现全民参与和社区治理。
4. 实施方案4.1 雨洪管理-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在城市中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城市绿化、冲洗道路、冷却建筑等用途。
- 构建湿地和河道:在城市中建设湿地和河道,通过湿地和河道的自然处理作用,减少城市雨洪的冲击和洪水的发生。
- 调整建设用地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优化排水系统,减少雨洪对城市的影响。
4.2 水资源管理- 提高供水设施效率:改善供水设施的运行管理,减少供水管网的漏损和能源消耗。
- 加强地下水管理: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管控,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和污染。
- 推广雨水利用:鼓励居民和企业利用雨水进行农业灌溉、建筑用水和冷却水等,降低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
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方案1. 简介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调整城市建筑布局和改善城市水环境,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强城市的适应能力和韧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规划理念。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施工方案。
2. 目标与原则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减少城市洪水灾害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综合性原则: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使其协同工作,发挥最大效益。
•水文原则:通过优化城市水文循环系统,减少雨水径流,降低洪水灾害风险。
•生态原则:通过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功能。
•整体原则: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中,与其他城市功能相融合,形成互利共存、协同发展的局面。
3. 施工内容3.1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建设下列设施:•雨水收集装置:安装屋顶雨水收集设备,在暴雨时将屋顶的雨水收集到贮水罐中。
•雨水渗透设施:在地面铺设透水材料,将雨水引导到地下渗透层,增加地下水储量。
•雨水利用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运用于绿化、冲洗、冷却等方面,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3.2 绿地和湿地建设绿地和湿地的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施以下措施:•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地,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建设湿地公园和雨水花园,增加城市湿地面积,提高湿地的水文功能。
•恢复和保护自然湿地,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3.3 防污染设施建设为了减少污染物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需要建设防污染设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污染设施:•沉淀池:用于沉淀固体颗粒,净化雨水。
•油水分离器:阻止油类物质进入雨水管网,保护水环境。
•生物滤池: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处理雨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4. 施工流程海绵城市建设的施工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前期准备:成立项目组,确定施工目标、原则和内容,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海绵城市具体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具体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包括城市内涝、水质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
绵城市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海绵城市是
指利用自然系统的原理和技术手段,通过改善城市的水循环系统,
减少城市的洪涝和水污染问题,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城市规划理念。
要实施海绵城市,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首先,要加
强城市的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
和根系的渗透作用,减少城市的地表径流,提高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
其次,要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采用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自
然化处理设施,将雨水收集、净化和储存起来,用于城市绿化、景
观用水和地下水补给。
此外,还要加强城市的水资源管理,通过建
立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城市的
用水量和水资源浪费。
除了以上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实施海绵城市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
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政府要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推动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企业要
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推广和应用海绵城市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社会各界要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
海绵城市的宣传和推广,共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海绵城市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
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实
现城市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 .doc
东北大学2019年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工商管理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工商管理综合》是工商管理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课程,主要考查考生掌握管理学、财务会计学的理论和知识水平,注重考查考生应用管理学、财务会计学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企业管理现象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甄别优秀考生进一步深造的目的。
考试对象为参加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生。
二、答卷类型与答题时间(一)答卷类型: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考试题型及比例试卷满分为150分。
试题由必答题和选答题两部分构成。
(一)必答题:共60分必答题是报考工商管理学科所有研究方向的考生都要回答的试题,主要考查管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参考书目为《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见参考书目1),题型包括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40分)。
(二)选答题:共计90分选答题分为A、B两个模块。
A.管理学模块:适用于营销与服务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与公司治理、行为运作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创新创业管理与评价理论方法共5个研究方向,即报考上述5个研究方向的考生必选必答该模块,主要考查考生应用管理学理论与知识分析企业管理现象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参考书目为《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见参考书目1),题型包括计算题(30分)、案例分析题(20分)、论述题(40分)。
B.财务会计学模块:适用于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方向,即报考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方向的考生必选必答该模块,主要考生掌握财务会计理论和知识的水平及其应用能力,参考书目为《财务会计学》(见参考书目2),题型包括分析问答(30分)和会计业务处理(60分)。
(三)参考书目1. 周三多、陈传明、贾良定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2.戴德明、林钢、赵西卜主编,财务会计学(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 17年8月四、考查要点(一)管理学的考查要点1.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管理的职能与性质(2)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3)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4)信息化管理(5)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6)管理思想的发展2. 决策(1)决策的内涵与原则(2)决策的依据(3)决策的类型与特点(4)决策的理论(5)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6)决策的方法(7)计划与计划工作(8)计划的实施3. 组织(1)组织设计(2)组织力量的整合(3)人员配备(4)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4. 领导(1)领导与领导者(2)激励(3)沟通5. 控制(1)控制与控制过程(2)控制方法6. 创新(1)管理的创新职能(2)企业技术创新(3)企业组织创新(二)财务会计学的考查要点1.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2. 会计要素核算(1)货币资金核算(2)存货核算(3)金融资产核算(4)长期股权投资核算(5)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核算(6)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核算(7)所有者权益核算(8)收入、费用与利润核算3. 会计报表编制(1)资产负债表原理与编制方法(2)利润表原理与编制方法4. 日后事项与会计变更处理(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2)会计变更与差错更正处理。
海绵工程实施方案
海绵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logging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规划理念,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实现城市内部的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因此,海绵工程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海绵工程实施目标。
1. 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2. 保护城市地表水体和地下水资源,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3.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4. 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的发生。
三、海绵工程实施方案。
1. 构建雨水花园。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雨水花园,通过地面透水铺装、植被覆盖等手段,将雨水收集、渗透和蓄留,达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地下水的补给作用。
同时,雨水花园的设置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2.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
在建筑物的屋面、场地等区域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冲洗等生活和生产用水,减少对自来水资源的依赖,同时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
3. 构建湿地和生态池。
在城市绿地、公园等区域设置湿地和生态池,通过湿地植被和微生物的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和蓄存,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同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 优化排水系统。
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升级,采用分流、蓄滞、渗透等技术手段,提高排水系统的抗洪排涝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的发生。
四、海绵工程实施效果。
1. 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排水系统的冲击;2. 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 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的发生;4. 保护地表水体和地下水资源,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五、总结。
海绵工程的实施方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气候等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工作推进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工作推进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我市决定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制定并实施海绵城市工作推进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内涝问题的有效控制,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抗灾能力。
2. 原则: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突出实效。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1. 规划设计:编制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布局海绵城市设施,确保城市各项功能得到有效整合。
2. 建设工程:加大海绵城市建设投入,加快建设进度,重点推进雨水花园、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等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地表径流的自然渗透和蓄滞能力。
3. 管理运营: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加强设施维护和管理,确保海绵城市设施的长期有效运行。
4. 宣传推广: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
2. 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 技术支持: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工程和管理运营的技术水平。
五、预期效果1. 城市内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 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缓解。
3. 城市抗灾能力得到增强,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得到降低。
4. 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六、总结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海绵实施方案
海绵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而海绵实施方案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海绵实施方案的目标海绵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三、海绵实施方案的内容1. 道路设计:在道路设计中,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增加路面透水面积,减少雨水径流。
2. 绿地规划:增加城市绿地面积,采用透水铺装和植被槽等手段,提高绿地的雨水渗透能力。
3. 雨水收集利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景观水体补充等,减少雨水排放。
4. 湿地建设:合理规划城市湿地,增加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雨水保持和净化能力。
5.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采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手段,减少建筑物对雨水的阻隔,增加雨水渗透面积。
四、海绵实施方案的实施步骤1. 制定规划: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确定海绵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2. 技术研究: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确定适合城市的海绵实施方案,并进行技术攻关。
3. 资金筹集: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等多种渠道,筹集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
4. 实施方案:按照制定的海绵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的工程建设和实施。
5. 监测评估:对海绵实施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五、海绵实施方案的意义海绵实施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同时,海绵实施方案的实施还将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结语海绵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关注海绵城市建设,共同推动海绵实施方案的实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海绵建设实施方案
海绵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内部的雨水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排水系统难以满足城市雨洪的排放需求,导致城市内涝、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通过改善城市的雨水管理系统,减少城市内涝和水质污染,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
1. 改善雨水收集系统。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改善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减少雨水排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 提升透水铺装。
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场所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增加地面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的排水能力。
3. 建设绿色屋顶。
在建筑物顶部设置绿色植被,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 推广雨水收集利用。
鼓励居民、企业等单位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冲洗等用途,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
5.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雨水容纳能力。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措施。
1. 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和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相关的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支持。
2. 强化技术支持。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3.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4. 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五、海绵城市建设的前景展望。
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技术的不断成熟,海绵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创建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创建海绵城市实施方案一、规划设计。
1.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的理念,将雨水资源利用、雨水渗透、雨水收集等纳入规划设计范畴,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水系等,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自然渗透。
二、建设工程。
1. 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将雨水纳入城市景观设计中,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2. 在建设排水管网时,要采用透水铺装、透水砖等材料,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雨水渗透面积,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三、管理维护。
1.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确保海绵城市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 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市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同维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四、政策支持。
1. 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城市开发建设单位和市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2.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技术创新。
1. 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对雨水资源利用、城市排水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2. 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与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精准利用和智能调控。
六、国际合作。
1. 加强与国际上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2. 积极参与国际海绵城市建设的合作项目,加强国际间的经验交流和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七、风险防控。
1.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预判和防控,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安全可控。
2.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的监测和治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实施方案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实施方案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加强水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涵养水资源,提高城市防涝能力,保护和改善X市城市生态环境,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1X〕2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家、省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有关要求,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城市绿地与公园、城市水系统建设与改造,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努力实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
通过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推广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城市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1.规划引领,系统布局。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水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排水防涝规划等各层级规划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的内容,先规划后建设,发挥城市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控制和引领作用。
同时,系统考虑全市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的目标、策略和建设时序。
2.因地制宜,生态优先。
结合我市生态条件,注重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因地制宜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科学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
3.统筹考虑,整体治理。
坚持局部治理与区域整体治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科学统筹规划,推进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四大系统衔接与互补。
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
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征求意见稿)为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139号)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苏建函城〔2018〕754号)要求,结合泰州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城市绿地与公园、城市水系统建设,努力实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广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城市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基本原则1.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规范。
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城市发展,以科学规划引领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相关规划,完善技术标准规范。
2.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为本。
充分发挥河、林、湿地等自然原始地形地貌对雨水的自然积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注重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突出生态效益。
3.坚持民生为先,统筹推进。
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加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无缝衔接,提升城市吸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工作目标全面推进我市规划区内海绵城市建设,新城区所有新建项目和新开发地块均按照海绵城市要求建设;老城区结合内涝治理、黑臭河道治理、旧城改造等逐步推进海绵化改造。
整体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SS削减率≥45%,水面保持率≥15.5%。
到2020年,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征求意见稿)为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139号)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苏建函城〔2018〕754号)要求,结合泰州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城市绿地与公园、城市水系统建设,努力实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广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城市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基本原则1.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规范。
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城市发展,以科学规划引领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相关规划,完善技术标准规范。
2.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为本。
充分发挥河、林、湿地等自然原始地形地貌对雨水的自然积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注重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突出生态效益。
3.坚持民生为先,统筹推进。
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加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无缝衔接,提升城市吸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工作目标全面推进我市规划区内海绵城市建设,新城区所有新建项目和新开发地块均按照海绵城市要求建设;老城区结合内涝治理、黑臭河道治理、旧城改造等逐步推进海绵化改造。
整体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SS削减率≥45%,水面保持率≥15.5%。
到2020年,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二)近期工作目标到2020年,完成近期规划海绵分区的海绵城市区域建设,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用两年时间解决分区内的河流生态退化、水体黑臭、内涝严重等问题,全面提升分区内的“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建设水平。
2019-2020年,对6个海绵分区的建设以每年50%以上的面积推进,到2020年完成22%的建成区面积建成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目标。
在市区范围内,对于建筑小区、园林绿地、道路广场、河道水系等类型的新改扩建项目,在2019—2020年竣工的,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须达到100%。
(1)北部街区和老城核心区海绵分区北部街区和老城核心区分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由海陵区政府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推进。
该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水生态方面,采用以蓄、滞、净为主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65%;水环境方面,河道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且不劣于IV类标准,北部街区SS削减率≥40%,老城核心区SS削减率≥50%;水安全方面,河道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内涝积水点全部消除。
(2)东北片区和东南片区海绵分区东北片区和东南片区分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由姜堰区政府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推进。
该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水生态方面,采用以蓄、净、滞为主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50%;水环境方面,区内河道水质达到水体功能区划要求,且不劣于IV类标准,东北片区SS 削减率≥55%,东南片区SS削减率≥50%;水安全方面,河道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内涝积水点全部消除。
(3)周山河新城海绵分区周山河新城分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由医药高新区管委会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推进。
该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水生态方面,采用以蓄、净、滞为主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80%;水环境方面,区内河道水质达到水体功能区划要求,且不劣于IV类标准, SS削减率≥60%;水安全方面,河道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内涝积水点全部消除。
(4)临湖新区海绵分区临湖新区分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由高港区政府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推进。
该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水生态方面,采用以蓄、净、滞为主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85%;水环境方面,区内河道水质达到水体功能区划要求,且不劣于IV类标准, SS削减率≥65%;水安全方面,河道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内涝积水点全部消除。
(三)远期工作目标到2030年,在全市建成区面积的80%以上区域建成海绵城市。
三、工作措施(一)科学编制规划,完善标准体系1.编制完善规划,强化规划管控。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时,必须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在编制城市道路、园林绿化、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等专业规划时,要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刚性控制指标。
各区政府要在2019年4月前编制完成《2019—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年6月前编制完成海绵规划近期建设分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2.制定完善导则,规范建设行为。
依据住建部和省住建厅印发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指南,加快编制符合泰州实际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规范、标准图集,指导海绵城市建设。
将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作为规划方案审核、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的审查内容,竣工验收时,同步组织海绵城市措施的专项验收,如不合格,不得通过验收程序,并将落实情况纳入规划综合验收和竣工验收进行备案。
3.加强规划建设管理。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分工协作,落实规划确定的海绵城市建设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
(二)实行以点带面,统筹有序推进1.统筹推进城区海绵城市建设。
对新开发区域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加强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控制,积极发挥新建项目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对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建筑、道路、公园、绿地、广场、河道等公益性项目要率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
老城区要结合棚户区和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整治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2.推进海绵型建筑、小区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
小区露天步行道、园路等应采取透水铺装,绿地要采用雨水花园等形式,建设蓄存雨水的景观水体设施或其他相应设施。
已批在建的建筑与小区应结合实际,遵循因地制宜、施工简便、经济实用的原则,通过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改造,落实低影响开发要求。
3.推进海绵型道路和广场建设。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按照海绵城市理念,统筹规划设计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道路高程、横断面、绿化带、排水系统,使用透水型材料和铺装工艺,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新建、改建道路可采取不设道路侧石或对道路侧石进行改造、增加雨水排放口等措施,将雨水引入绿地进行雨水收集、净化和吸纳。
道路绿化隔离带和两侧绿化带要因地制宜运用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湿地、水塘等多种形式的雨水调节设施,集中消纳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径流,控制径流污染。
4.加强海绵型城市绿地与公园建设。
在新建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应因地制宜采取透水型铺装、小微湿地、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水塘等分散式消纳和集中式调蓄相结合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为滞蓄周边雨水提供空间,构建海绵型绿地系统。
5.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达标建设。
加强对城市河道、坑塘、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整治恢复,严格控制河道蓝线,严禁挤占河道行洪断面、截弯取直,逐步消除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加快恢复被侵占、覆盖的城市河道。
结合雨水利用、排水防涝要求,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蓄集雨水,削减洪峰,加快改造消除城市易涝点。
加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规划建设,开展全域河道治理,加快完成市区重点流域河道截污和生态修复,充分发挥河道生态系统对雨水的积蓄、过滤、净化功能,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确保到2019年年底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
(三)提升专业能力,服务海绵建设1.总结推广经验。
积极总结试点经验,尽快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项目,引导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有效开展。
2.建立海绵城市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海绵城市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掌握海绵城市相关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确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
3. 搭建专家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专家和科研团体力量,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服务,同时为建设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四)建立滚动更新的海绵城市项目库以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近期城市建设计划,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库,并做好跟踪监督和指导推进,及时进行动态优化调整,重点明确2019-2020年两年海绵城市建设计划。
政府投资的项目应优先纳入各地年度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加强全过程跟踪和质量监督;社会投资的项目要在土地出让、项目审批等环节,明确要求、把好关口、强化指导管理。
加强试点示范引导,因地制宜地选树培育一批典型项目,逐步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五)加强海绵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快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从规划、建设到运行、维护、管理等环节各管理部门的职责,梳理优化各项行政审批的工作流程,充实业务工作人员,加强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管理,实现全环节全流程的规范管理。
严格关键建设环节的管控,开展相关审查工作,在初步设计、规划条件、土地出让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环节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的海绵专项方案和施工图的专项审查,确保规划管控要求在项目设计阶段落实到位;加强海绵设施施工管理,组织专业力量开展项目施工现场检查指导,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海绵城市设计要求规范施工;依据建设项目海绵系统设计方案强化海绵设施工程和功能性验收,重点查验是否按图施工,确保达到海绵功能,防止出现“假海绵”工程。
工程竣工验收后,要按照规定及时对相关图纸资料进行归档备案。
四、保障机制(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统筹调度和组织推进。
各区政府是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各项规划要求及计划任务,增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二)完善海绵城市政策体系。
加快制定标准规范,指导海绵城市建设。
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支持,市财政局统筹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并会同市住建局拟订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海绵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