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及其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饮食文化,认为“食”是天下之大任,它包容着人类的生命与文化。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饮食习惯也经过了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过程。
一、史前时期史前时期,人类主要以打猎、捕鱼、采集为生,饮食方式也是极为原始。
大量的动物骨骼、种子残渣的发现证明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食品消费的形态。
人们依靠原始的生存技能,开始慢慢了解到各种物种的食用价值,印证了人类始终与自然紧密相连。
同时,石器时代的肉食比例也远高于植物食品,营养水平相对较低。
二、商周时期商周时期,随着农业文明的兴起,人们开始种植和养殖。
各种新鲜的水果、蔬菜、粮食、禽畜肉食成为中国古代菜肴文化的基础。
同时,商王朝政治稳定、阶级分化,大量的宫廷宴会、祭祀活动与音乐舞蹈集中展示了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
于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日渐繁荣,开始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菜肴,并且不断地发展、演变。
例如:“茶饮”已有了初步的使用,这里的茶是一种经过烘焙、揉捻、蒸发油水等制作工艺精心制作而成的固体茶叶。
同时,国风和雅乐的诞生和流传,也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融入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中华大地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汉武帝开创了大汉盛世,这都带给了中国饮食文化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秦汉时期,在制作技艺和品尝方法上先后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如:- 《食鉴》一书记载了许多完整的美食配方,标志着饮食文化的系统化融合;- 在宴会中,主人与客人一同就餐,更加丰盛、大气,菜品品质也相应提高;- 禽类、海产品与蔬菜互相调制烹调,创造出更多到面貌、口感的食品。
而且从这时开始,《诗经》、《礼记》、《周礼》、《周易》等古典文献融入了大量的饮食文化元素,使得中国传统饮食更加富有文化底蕴。
四、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时期,中国饮食文化不仅发展到了顶峰,而且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如“延年益寿、饮食系辞”等类似的饮食文化作品。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变革,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饮食的起源、烹饪技艺、饮食习惯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的起源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祖先就开始摄取食物,满足肉食和素食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人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饮食文化体系。
饮食的起源与气候、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北方人主要以小麦为主食,南方人则以稻米为主食。
这种地域性的饮食习惯,使中国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地域多样性的特点。
二、烹饪技艺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烹饪技艺非常讲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四大菜系——川菜、粤菜、湘菜和鲁菜,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烹饪风格和口味特点。
其中,川菜擅长辣味,粤菜注重原汁原味,湘菜以麻辣而闻名,鲁菜则以糖醋口味为主。
这些菜系的发展,离不开古代厨师们对烹饪技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比如,中国古代的烹饪技艺以炒、煮、炸、烧等方式为主,烹饪温度、火力的掌握精准,让食材的味道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腌制、熏制、蒸制等独特的烹饪技艺,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三、饮食习惯的演变中国古代的饮食习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饮食是社交的重要方式,宴席上的饭菜种类繁多,五味俱全,寓意着吉祥和福气。
古代的皇宫宴会更是十分讲究,每道菜品都讲究色、香、味、形的搭配和协调。
而在普通百姓的日常饮食中,主要以主食和配菜为主。
主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配菜以肉类、蔬菜、豆腐为主,营养搭配合理。
另外,古代的饮食习惯还受到了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比如,佛教对饮食有特殊要求,讲究素食和清真饮食,追求清静和清洁。
道教则强调草木为本,注重饮食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宗教信仰上的要求,促使中国人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
四、饮食文化的价值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
传统与创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传统与创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就传统与创新两方面,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一、传统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与发展传统中国饮食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重色、香、味、形、器的完美结合。
传统饮食文化中还注重饮食礼仪和节俭,其中烹饪技艺和烹饪方法更是精益求精。
1.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发展的基础。
诸多传统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和重视。
举例来说,中国传统烹饪技艺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节日与食俗中国传统节日与食俗密不可分,例如春节、中秋节等节日都有特定的传统食品。
这些食俗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具有深意和象征意义,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创新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与发展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也在日趋创新,融入了现代人的需求和时尚元素。
1.融合国际化中国饮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积极融合国际化元素。
例如,西方饮食方式的普及和快餐文化的兴起都在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创新发展。
2.绿色健康近年来,中国人对饮食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
更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的绿色健康,提倡有机食品和素食的概念也逐渐被接受。
这种创新推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转变和发展。
三、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与创新并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过程。
1.文化创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底蕴丰厚,历史悠久。
在推动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化的继承和保护。
许多传统菜品在创新的过程中,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2.文化输出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间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中国美食的走出去,极大地促进了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例如,中餐的国际化推动了饮食文化的多元发展。
结语: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既需要传统的继承,也需要创新的推动。
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人对食物的热爱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的独特品味和烹饪技艺,同时也承载了中国传统的礼仪、道德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入了解,可以发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饮食方面的继承与发扬。
中国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体现在中国传统的节气饮食习俗中。
中国人讲究“春饼”、“端午粽”、“中秋月饼”、“年糕”等传统节日食品,这些食品与中国的传统节气节庆密不可分,反映了中国人对节气的重视和独特的饮食习俗。
比如,春节时要吃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年糕等等,这些传统节日食品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渊源。
这些传统节气饮食习俗的继承,不仅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延续,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中国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体现在中国人饮食礼仪的重视上。
中国人讲究饮食礼仪,把饮食视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和价值的体现。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饮食礼仪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明礼仪,代表了一种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和道德修养。
比如,餐桌上的各种礼仪、用餐时的对话礼节,都体现了中国人对饮食文化的尊重和执着。
这种饮食礼仪的传承与发扬,不仅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延续,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中国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还体现在中国传统美食的保护与传承上。
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美食文化,如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这些美食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美食不仅是一种饮食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表达。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传统美食的保护力度,鼓励各地开展传统美食节、美食文化节等活动,保护和传承传统美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享用传统美食。
这种对传统美食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继承,也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扬与弘扬。
中国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还体现在中国传统饮食养生文化的弘扬上。
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及其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及其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及其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这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本文将探讨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及其发展。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来获取食物。
随着农耕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种植作物和养殖家禽,逐渐形成了以农耕为主、以狩猎和采集为辅的饮食文化。
同时,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物产不同,逐渐形成了各地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系。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风味多样中国饮食文化以其风味多样而著称。
中国菜系种类繁多,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特点。
例如,川菜的麻辣、粤菜的清淡、湘菜的香辣等都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
2.注重色香味俱佳中国烹饪注重色、香、味、形、器的完美结合。
在烹饪过程中,厨师们会运用各种技巧,如烹、炒、炸、蒸、炖等,以实现食物的最佳口感和外观。
3.注重养生和健康中国饮食文化强调养生和健康。
在烹饪过程中,厨师们会根据食物的属性进行搭配,以实现营养均衡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此外,中国饮食文化还强调季节性饮食,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饮食习惯和菜单。
4.文化内涵丰富中国饮食文化不仅是一种食物文化,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的酒文化、茶文化等都与中国饮食文化密切相关。
这些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逐渐传入中国。
这些新的元素和观念给中国的饮食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中国的餐饮行业逐渐走向了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餐饮和健康食品也逐渐成为了新的消费热点。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也加速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各种菜系的制作方法和烹饪技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PPT

03
促进交流
在餐桌上遵守礼仪,可以 营造和谐的用餐氛围,促 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 通。
中 传国 播饮 与食 影文 响化
的
中餐馆的普及
中餐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成为传播中国饮食 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国菜的国际影 响力
中国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许多外国游客和留学生 都热衷于品尝中国菜。
中国饮食文化的 文化交流
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饮食文化的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饮食文 化逐渐走向世界,与其他国家的 饮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
的国际饮食文化。
中
未 来 展 望
国 饮 食 文 化
的
饮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01 绿色饮食
倡导绿色、健康的饮食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 的浪费。
02 传统与创新结合
在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积极创新,结合现代科技 和理念,推动饮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唐宋时期,宫廷饮食文化达到了顶峰,宫 廷厨师们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菜肴和点心。
民间饮食
唐宋时期,民间饮食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 发展,出现了许多地方特色小吃和菜肴。
03
饮食礼仪
唐宋时期,饮食礼仪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饮食礼仪规范。
01 宫廷饮食
明清时期,宫廷饮食文化达到了鼎盛,御膳 房的菜肴种类繁多,制作工艺精湛。
化进行交流和融合。
中国饮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
01
文化交流
中国饮食文化在历史上与其他文 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融合,如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以及郑
和下西洋等航海活动。
02
文化融合
中国饮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与 其他文化进行了融合,形成了独 特的饮食文化,如中餐的烹饪技
饮食文化在时代中的演变与意义

饮食文化在时代中的演变与意义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我们每天的生活,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习惯和社会交往。
饮食文化是一种传承、一种表达、一种交流,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反映了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阶段探讨饮食文化的演变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古代饮食文化的特点资源的利用与菜肴的形成在古代,人们大多依赖于自然环境中的资源进行生存和繁衍。
最初的饮食文化主要源于狩猎和采集,当时的人们通过狩猎获取蛋白质,同时采集果实和植物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随着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如稻米、小麦、玉米等逐渐成为主食,这一转变促进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饮食文化开始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趋势。
宗教与礼仪的影响古代许多民族的饮食习惯都受到宗教信仰与仪式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注重礼仪文化,祭祀活动中讲究用餐的讲究,选取特定的食材以示尊敬。
而在各大宗教中,不同的禁忌也影响着饮食的选择,如佛教徒的素食主义、犹太教中的“清真”食品等。
宗教思想不仅塑造了饮食习惯,也加深了人们对美食的理解与敬畏。
中世纪至近代饮食文化的发展社会阶层与饮食分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阶层逐渐形成,饮食文化也随之分化。
贵族阶层追求奢华的饮食体验,他们不仅注重食品的稀有性,更讲究菜肴的艺术性。
而普通百姓则倾向于简朴而实用的饮食。
在这个时期,烹饪技艺开始发展,各地独特的地方美食不断涌现,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象征。
探索与交流带来的文化碰撞15世纪末到17世纪期间,欧洲进行大规模的海洋探索,这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搭建了桥梁。
来自新大陆的土豆、玉米、番茄等食品带入欧洲,改变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
同时,东方的香料和茶叶走向西方,这一过程中,各个地区的美食文化互相渗透,形成了全球化初步雏形。
现代饮食文化与全球化趋势快速生活节奏与饮食便捷化进入20世纪后,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在生活节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传统饮食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耒耜
3 一、中国传统饮食的发展
(二)夏、商、周时期的饮食文化
到了周代,石磨的出现,促成了谷物加工方法上一次质的飞跃。 在烹饪方法上,夏商两代的烹饪方法都很稀少。到了周代,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烹 饪方法才逐渐多样化,出现了煮、蒸、炒、烤、炙、炸等多种方法。 周代已对饭(主食)、菜(副食)和汤饮进行了明显的区分,这标志着我国传统烹饪方 法的初步定型。
18 一、茶的起源和品种
义
狭义 文化
传文 统化
3.明清时期 明代,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兴叶茶。此 后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这就促进了炒青散茶的发 展。明人罗廪所著的《茶解》对茶树栽培及绿茶炒制技艺 进行了详细的描述。1610年开始将茶叶销往欧洲各国,清 代,销往荷兰和英国。1903年以前,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 市场仍占据重要地位,此后则江河日下。
6 一、中国传统饮食的发展
(五)元、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
元代,涮羊肉、烤全羊、月饼、烤鸭
明代,马铃薯、甘薯、肉食以人工蓄养的畜禽为主要来源。
清朝,浙、闽、湘、徽等地方菜进一步发展,并自成派系,加上传统的“四大菜系”,逐渐
形成“八大菜系”之说。后来,又增加京、沪等地方菜,形成了“十大菜系”。
传文
现代满汉全席
明清时期,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 品,每逢佳节,人们多会设宴饮酒。不同的节日所 饮的酒也有所不同。
明清时期,饮酒特别讲究“陈”,所谓“陈年 佳酿”就是指上了年份的好酒。
▲清代酒令
27 二、中国的酒文化
(一)酒与经济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国家的一切政 治、经济活动都是以农业发展为根本立足点的。而我国的酒,绝大部分都是用粮食酿 造的,因而酒的生产也依赖于粮食生产,成为了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 往往直接影响着酒业的兴衰。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以下是对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的简要概述:
1.古代时期(约5000年前- 公元1840年):在这个时期,中国饮食文化开始形成。
农业的兴起使人们能够种植粮食和养殖家禽牲畜,从而丰富了饮食内容。
中国古代人注重谷类主食的摄入,并以米饭为主要粮食来源。
2.历代王朝时期(公元221年- 1912年):每个王朝都对饮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汉朝时期加强了谷物、蔬菜和豆类的消费;唐朝时期,面点和面食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宋朝时期,烹调技艺得到大幅发展。
3.明清时期(1368年- 1912年):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菜肴和烹调技巧,如清蒸、红烧、爆炒等。
此外,明清时期还兴起了宫廷菜和民间菜两个不同流派。
4.近代时期(1840年至今):近代以来,中国饮食文化受到西方食物和烹调方式的影响,并开始融合外来元素。
同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总体而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丰富,融合了多个地区、民族和历史时期的特色。
其重视平衡、谷类为主、注重烹调技艺等特点使其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之一。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特点一、本文概述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丰富的食材、独特的烹饪技艺、多样的饮食礼仪和深刻的饮食哲学,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饮食艺术和生活智慧。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首先回顾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脉络,从远古时代的原始饮食,到农耕文明时期的多样化发展,再到现代社会的创新与融合,揭示中国饮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包括食材选择的广泛性、烹饪技艺的精湛性、饮食礼仪的丰富性以及饮食哲学的深刻性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中国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分析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保护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还可以为现代社会的饮食健康和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启示。
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国饮食文化,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自古以来,中国饮食文化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民族文化的交融而不断发展演变。
早期,中国的饮食文化主要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以谷物为主食,辅以蔬菜、水果和少量的肉类。
随着农业技术的提升和耕作方式的改进,粮食产量增加,人们的饮食也逐渐丰富起来。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普及和水利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使得食物来源更加多样化。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也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秦汉时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对饮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宋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人们的饮食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烹饪技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各种烹饪方法如炒、炖、煮、蒸等逐渐成熟。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域和民族特色。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饮食文化之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更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情感。
在现代社会,传统饮食文化在发展中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是保持中国饮食特色的重要保障。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体现在饮食原料、烹饪方法、饮食礼仪等方面。
例如,中国饮食注重天时地利人和,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发展出不同地域特色的菜系,如川菜、粤菜、湘菜等。
这些菜系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还在国际上受到了认可和喜爱。
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使得中国菜在世界范围内具备了独特的地位,成为了国际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饮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生活的需求和变化。
这并不意味着传统饮食文化就要被取而代之,而是应该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比如,传统饮食文化注重均衡饮食和健康养生,这一特点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饮食观念的演变,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因此,传统饮食文化要与现代饮食需求相结合,创新出适应现代人口味和健康需求的新菜品。
此外,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还需要注重文化传承与教育。
饮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一种文化遗产,应该被世代传承和弘扬。
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人才的培养和传统技艺的传授。
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保护力度,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和就业机会,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到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中来。
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通过法律、政策的支持,推动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另一方面,个人也应该重视传统饮食文化的学习和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寻找传统的味道,传承和弘扬传统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饮食文化的含义饮食文化是指以食品、饮料为主,通过饮食活动表达社会生活、人际交往、文化传承的一种文化形态。
二、饮食文化的传承1.地域传承饮食文化的传承具有浓烈的地域性,地域环境、气候、生态等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当地饮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
例如,川菜以辣、麻、鲜、香获得了国内外美食家的高度赞誉,发扬光大着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
2.民族传承饮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少数民族历史、民俗、民间文化的真实体现。
如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的羊肉、牛肉等食品,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民族更多美好的传统文化内容。
3.传统技艺传承传统饮食技艺是饮食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北京烤鸭、广东点心等,是享誉全球的中华美食文化的代表。
三、饮食文化的发展1.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饮食文化也在与时俱进的拓展。
以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为基础,快餐产业应运而生,方便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健康可口的搭配方式,如素食文化的普及,为饮食文化不断注入新的元素。
2.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饮食文化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越来越多的外国餐厅、食品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中西方文化交融使中国美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大,甚至成为国家发展的一项文化软实力。
3.文创经济文创产业正在快速增长,在饮食文化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带动了餐饮业的创新变革。
例如,以优质的原材料、吸引人的包装、时尚的品牌设计等为基础,餐饮店重在打造与众不同的用户体验,从而赢得顾客青睐。
四、饮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1.健康保健饮食与健康密不可分,未来饮食文化的发展将越来越关注健康、美味与营养三位一体,并结合了自然环保的观念,让人们吃得安心、吃得健康,以此来实现长期的保健。
2.数字化伴随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饮食文化也将在数字化时代中不断提升,通过互联技术实现定制化、个性化的饮食服务,利用现代科技丰富饮食文化的形态,进一步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演变历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远古时期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多年前,当时的先民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饮食简单,没有固定的饮食模式,食物口味单调,种类有限,主要包括野兽、野菜、海鲜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了。
1. 夏代饮食文化在夏代时期,饮食文化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律性。
当时的饮食主要包括五味:酸、甜、苦、辣、咸。
夏代时期还开始使用青铜器具和粗陶制造的白器,饮食软硬适中,蔬菜水果逐渐成为重要的食材。
2. 商代饮食文化商代时期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荤素搭配,烹调技艺日臻完善。
同时,商代也开始有了一些著名的餐馆和酒楼,如汾阳酒楼、散佚客酒楼等。
3. 周代饮食文化周代时期,饮食文化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宴会成为一种社交和展示身份地位的方式。
当时的饮食特点是脂肪油腻,荤菜为主,酱油、醋、味精等调味品充分利用。
4. 秦汉饮食文化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被认为在中国饮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当时开始使用蒸炊制作食品,开炉制造饼干,开发了烤肉和灶具等器具,饮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当时还开始流行享乐主义,特别是宴席上的不合理浪费,对食物和物质资源的消耗也变得越来越大。
5. 隋唐饮食文化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在上一个时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四川、福建等地的饮食文化在这个时期开始影响和融合整个中国饮食文化。
当时随之出现了更多精致、丰富的荤菜和素菜,也开始出现更多的菜系和风味。
6. 宋元饮食文化在宋代时期,人们对于食物更注重质量和口感,更加崇尚养生和保健。
同时,也开发了更多的食品加工技术,如加工制作豆腐、面食等。
元代时期,饮食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蒙古族和汉族饮食文化的交融,使得饮食文化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7. 明清饮食文化明清时期,中国饮食文化逐渐稳定下来,开始呈现出更加精细、深厚的特点。
当时的饮食文化也逐渐走向了民间,之前统治者的浪费和奢侈逐渐被制约。
在宗教方面,释道两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上,而且在饮食方面也非常重要。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简介中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历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中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众多的民族文化密切相关。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1. 原始社会与农耕时期在原始社会,中国人主要靠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饮食以野味、水果和谷物为主。
随着农业的发展,中国人开始种植小麦、稻米等农作物。
农耕时期的饮食文化开始形成,中国人开始熟练地运用原始的加工技术,烹制各式各样的食物。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各国家纷争不断。
不同的封建王朝之间互相交流,各自特色的饮食也随之发展。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饮食被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
同时,烹饪技术和烹饪器具也得到了大幅改进,例如蒸、煮、炒、炸等烹饪方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时期,与唐朝的开放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朝国力强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中国饮食文化受到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与中亚、西亚地区的交流,将许多烹饪技巧引入中国。
此时,中国烹饪术有了快速发展,许多著名的菜肴和烹饪方法应运而生。
4.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菜肴发展的黄金时代。
宋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以精细切割和装饰为特点的烹饪技法,菜品更加精致。
元朝时,中国菜肴吸收了北方、中亚以及蒙古等地的食物特色,烹饪技术更加多样化。
明朝时,清朝时期的菜肴以原料的新鲜和味道的原汁原味为特色,以清淡、鲜香见长。
5. 现代时期进入现代时期,中国饮食文化在经历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后,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新型饮食文化。
中国各个地方的特色菜系得到了更大的推广和发展,各地小吃也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国饮食文化也逐渐进入中国,中西合璧的菜品和烹饪技艺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凝结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智慧,其独特的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精选】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题目: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
他在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历史阶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阶段。
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继承与发展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法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
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又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
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进步,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
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饮食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它至少包括饮食资源、烹调技术、食品制造、食物治疗、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方面内容。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物质层次,包括饮食结构和饮食器具;行为层次,包括烹调技艺、器具制作工艺、食物保藏运输方法等;精神层次,包括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等文化内涵。
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饮食文化出现了这么四个高峰:大约1万年前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随着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的发展,我们的祖先逐渐掌握了新的谋生手段,告别了单纯依赖自然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大约50个世纪,创造出相当灿烂的原始饮食文化。
约在4000多年前,在中原地区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一夏朝,经历商朝和周朝,统称“三代”,约延续了16个世纪,成为古代东方鼎盛的奴隶制国家。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饮食阶段(约8000年前-商代)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饮食文化还很原始,人们主要依靠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
他们以肉类、鱼类、蔬菜、水果和坚果为食物,主要的烹调方法是烤、煮和石器打碎。
对于饮食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
第二阶段:农耕饮食阶段(周代-唐代)随着农业文明的兴起,农耕饮食阶段开始出现。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大规模种植谷物和蔬菜,养殖家禽和牲畜。
同时,人们发展了许多烹饪技巧和方法,如炒、煎、炸、炖等,由此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菜肴。
这个阶段还出现了饮食习俗的演变,例如宴会文化的兴盛,以及饮食禁忌的出现。
人们开始注意菜品的搭配和烹调技巧,追求饮食的美味和色香味俱全。
第三阶段:宫廷食谱阶段(宋代-清代)这个阶段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巅峰时期。
宫廷成为了烹饪技艺的推动者,各个朝代都有一批出色的御膳师,开创了诸多传世佳肴。
在这个阶段,宫廷食谱开始被广泛传播,并且对民间饮食文化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同时,跟随宫廷食谱的流行,民间也开始兴起一些小吃和特色菜肴,如北京的卤煮和四川的火锅,充实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第四阶段:外来文化融合阶段(近现代以来)近代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西方的烹饪技艺和食材进入了中国,开辟了新的菜系。
例如,粤菜、川菜和鲁菜等地方菜系开始融合外来成分,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同时,中国开始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国际菜肴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各种国际餐饮连锁品牌纷纷进驻中国,带来了不同国家的烹饪文化和风味。
第五阶段: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阶段(现代)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中国饮食文化得到了保护与传承。
人们重新认识到传统食材和经典菜肴的美味与健康价值。
同时,各地的传统饮食文化节庆活动得到了大力发展,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人们通过饮食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总体来说,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原始饮食阶段、农耕饮食阶段、宫廷食谱阶段、外来文化融合阶段,以及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阶段。
饮食文化的变迁及影响分析

饮食文化的变迁及影响分析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社会的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中华饮食文化悠久源远,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不断在变革中创新发展。
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饮食文化也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从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饮食文化的变迁及其影响。
一、历史的变迁饮食文化的变迁始于人类社会的诞生。
在古代,饮食文化主要反映在饮食习俗、餐桌礼仪、食品加工等方面。
古代中华文化倡导“有节制的饮食”,食物以五谷杂粮为主,避免过于刺激的调料。
典型代表就是“四季饮食”的养生理念,并形成了鲁菜、川菜、粤菜等典型菜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文化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世纪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农业生产落后,物质匮乏。
这一时期,人们的饮食习惯主要以粗粮为主,素食、汤粥为主食。
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时局动荡,国家发生着巨变。
这时期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化生产,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饮食开始发生变化。
主要表现在餐饮业的创新、食品产业的发展、外来饮食文化的传播以及人们饮食观念的转变等方面。
二、经济的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飞速增长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对口感和养生等方面更为追求。
同时,餐饮业也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餐厅和酒店涌现出来,就餐变得更加便捷舒适。
快餐、西餐、日韩料理等外来饮食文化越来越普及,并形成一些大众化的餐饮品牌,变成了国民化的餐饮精神标志。
三、文化的影响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饮食文化也不能例外。
人们的饮食选择、口味偏好、食物制作方式等等都受文化的影响。
比如,中国南方地区的酸甜口味受到了降温的气候条件影响,而北方地区的咸淡口味与辽阔大地的制约有关。
此外,食品具有的象征意义、仪式感以及饮食礼仪等,都是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表现。
四、社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追求健康营养、天然绿色、安全卫生的食品和饮食健康成为了普遍的需求。
中餐的演变与历史

中餐的演变与历史中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代表着中国人民对饮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本文将就中餐的历史演变进行探讨,以展示中餐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古代中餐的起源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开始采集和狩猎各种食物,并通过简单的烹饪方式进行加工。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禽家畜,开始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饮食文化。
在古代,中餐的饮食习惯主要以粮食为基础,如米饭、面食和各种杂粮。
此外,古人还注重饮食的荤素搭配,推崇五味调和的理念。
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已经有了饺子、馄饨等著名的中餐特色食品。
二、中餐的地域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餐饮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食材资源。
例如,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食,有着丰富的烤、煮、炸等烹饪技巧;而南方地区则以米饭为主食,注重清淡、鲜嫩的口味。
同时,在不同的省份与民族聚居地,还有各自特色餐饮文化的形成,如川菜、粤菜、湘菜等,它们代表着中餐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每一道菜肴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三、中餐的烹饪技术中餐的烹饪技术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方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切、切、炒、煮、蒸、炖、拌、烤、炸等多种烹调技巧。
这些技巧不仅体现了对食材原汁原味的追求,同时也注重色、香、味的协调搭配,使得中餐更加诱人美味。
四、中餐的文化象征中餐不仅仅是一种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食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
从古代到现代,中餐一直是社交、亲情、友情和商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无论是传统的团圆饭、招待宾客的宴会,还是庆祝节日的盛宴,中餐都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媒介。
此外,中餐还与传统节日和庙会等文化活动联系紧密。
例如,春节时的团圆饭、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都是中餐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人们交流、沟通、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关乎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更关乎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饮食文化的传承,是指将一种饮食文化从一代人传递到下一代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传递了饮食的技艺和方法,更传递了饮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
例如,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讲究“五味调和”,即酸、甜、苦、辣、咸五味相宜,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健康观。
在传承中,人们不仅要传递这种饮食文化的技艺和方法,更要传递这种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让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种文化。
饮食文化的发展,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饮食文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要保留传统的饮食文化,更要吸收外来的饮食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吸收了外来的饮食文化,如火锅、烤鸭等,这些饮食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更让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关乎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更关乎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在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人们不仅要保留传统的饮食文化,更要吸收外来的饮食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
这样才能让饮食文化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文明的进步。
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人们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鼓励人们传承和发展饮食文化。
同时,人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饮食文化,让饮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文明的进步。
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更关乎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在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人们应该保留传统的饮食文化,吸收外来的饮食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饮食文化,让饮食文化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文明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及其发展摘要:自古以来,俗语曰: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已经有了几千年的传统,在世界各地也都享有盛誉。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学说,还有中国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观念和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视野广泛、层次深厚、角度多元、品位高雅的长远悠久的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无数个日夜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Summary:Since the ancient times ,there is a saying : Food is what matters to the people! Chinese food culture has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tradition, and it is famous to the world . In chinese food culture ,it's philosophy ,ethics and morality,nutrition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achievement,diet aesthetic standards and fashion,national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that creat famous chinese cooking skill and form the profound Chinese food culture. Chinese food culture is a kind of wide field of vision , high level and decorous grade regional culture ; also ,in days and nights ,it is the production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developing food source and tableware and any other aspacts , it can creat ,accumulate and affect the material wealth and the spiritual wealth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the world .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Key words:chinese food culture1、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采集野果,捕捉野兽,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礼记·礼运》篇记载:“古者未有火,食草木之实,马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从生食向熟食的转化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而用火进行食物加工更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可以说是人类饮食文化的起点。
火的运用和控制促使了陶器的产生。
陶器发明以后,就被用作炊具和食具,釜、鼎、鬲、甑是最早出现的陶制炊具,陶器的发明标志着烹饪技术的第一次飞跃,人类真正进入了烹饪时代。
宋代是我国饮食史上的一个昌盛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这可以从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得到印证。
从两宋到明清,我国烹饪理论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从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到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特别是袁枚的《随园食单》,更是将中国烹饪理论推向了一个成熟阶段。
2、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风味中国菜是一个总称,它是由各地区颇有特色的菜系组成的。
历史悠久,原料丰富,口味鲜美,富有文化气息。
我国幅员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有很大差别,这是我国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质基础。
所谓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因其独特的物产、气候、历史条件和饮食习俗不同,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
地方风味菜是构成中国菜的主要部分。
关于地方风味菜,其划分标准有很多种,但最有特色、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是三大河流孕育出的“四大菜系”:源于长江上游的川菜,源于长江中下游古扬州的淮扬菜,源于广东珠江流域的粤菜,源于山东黄河流域的鲁菜。
另外,还有鲁、川、扬、粤、湘、闽、徽、浙“八大菜系”之说,后又增加京、沪两大菜系,成为“十大菜系”。
四大菜系鲁莱鲁菜即山东莱。
起源于春秋战国,成形于秦汉,成熟于三国晋南北朝时。
鲁菜在北方很有影响,流传甚广,是北方菜的基础和代表,它还传进宫廷,成为御膳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菜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发展而成。
以清香、鲜嫩、味佳而著称,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济南菜的烹调方法以爆、炒、炸见长。
曲阜的孔府莱是我国最大、最精湛的官府菜。
济南菜大量吸收了孔府莱的精华。
川莱川菜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是在巴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川菜历经了春秋至秦的启蒙时期,西汉两晋时初具轮廓,唐宋时发展迅速,明末清初,川菜用从南美引进种植的辣椒调味,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发展。
晚清以后,逐步成为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菜系。
川菜历史悠久,以成都、重庆两地风味为代表,具有用料广博、调味多样、菜式繁多、适应面广的特征,也较经济实惠。
川菜的特点是麻辣、鱼香、味厚,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出名,为其他地方莱所少有。
淮扬莱淮扬菜即江苏菜。
江苏自古富庶繁华,人文荟萃,商业发达。
远在帝尧时代,名厨彭铿因制野鸡羹供尧享用被封赏,赐地“彭城”(今徐州)。
此外,江苏作为鱼米之乡,物产丰饶,饮食资源十分丰富。
这一切使得淮扬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淮扬菜主要由苏州、扬州、南京三个流派构成,其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其特点为: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的水鲜为主,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焐、炒,追求本味,清鲜平和,菜晶风格雅丽,讲究造型,菜谱四季有别。
粤菜粤菜即广东菜。
粤菜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
先秦时代,岭南尚为越族的领地,与经济文化已较发达的中原地带相比,饮食相对粗糙。
秦始皇南定百越,建立“驰道”后,中原与岭南文化、经济交往渐多,南越的“越”字也渐为“粤”宇所代替,且成为广东的代称。
与鲁、川、淮扬菜系相比,粤菜是一个起步较晚的菜系,萌生于秦,成形于汉魏,发展于唐宋,完成于明清。
清末有“食在广州”之说。
粤菜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或称惠州)菜三大部分组成。
它用料广博,菜肴新颖奇异,烹调吸收西菜制作方法,具有清鲜、嫩滑、脆爽的特点。
粤菜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所谓“五滋”(香、松、软、肥、浓)和“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
其中广州菜为主要代表,富有洋味,其影响遍及闽、台、琼、桂各地。
3、中国饮食文化特点第一,风味多样。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第四,注重情趣。
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第五,食医结合。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4、中国饮食文化当代的发展在现今的中国,虽然历经各种磨难,但是丝毫没有影响饮食文化的传承。
就是在今天,能够参加国庆招待宴会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不仅仅是享用一次美食,而且是一种政治荣誉,也是政治地位的象征和宣示。
能够得到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宴请,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殊荣。
所以,在中国,吃饭并非单纯的解决肚子的空虚,往往具有吃饭以外各种意义的文化内涵。
在改革开放以来,温饱逐渐解决,一些人先富了起来,公款吃喝也成为风气,并且愈演愈烈,把中国的饮食文化演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现在虽然有了很多条款限制,依然难以制止饕客们的胃口,总会对饮食文化不断改头换面以规避制度的红线。
所以,有了将“三菜一汤”搞成“三盆一缸”之类的创举。
类似的变通可以说是花样百出,用于吃喝的招待费依然居高不下。
结论: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之,中国饮食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值得古今中外的学者去尽心尽力地研究其每一方面,今天我们见到的或许只是皮毛,其隐藏至深的哪一方面还未在世人面前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仅仅就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精彩而言,就完全可以令人神之以往,叹为观止。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和学习中,我希望我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关于中国饮食文化方面的种种!参考文献:[1] 吴澎,中国饮食文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7[2] 中国文化网,北京。
[3] 中国饮食文化论坛,饮食文化[4] 高城鸢,饮食之道,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2011年 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