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重点
专业的语用学研究领域
![专业的语用学研究领域](https://img.taocdn.com/s3/m/933c00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a.png)
专业的语用学研究领域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和理解。
它关注的是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之间的交叉点,涉及到语言的意义、上下文因素以及交际行为中的各种因素。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语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用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使用,而不仅仅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它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语用意义:语用意义是指语言使用中的含义和目的。
它关注的是语言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以及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交际意图和信息传达。
2. 语用推理:语用推理是指在语言交际中通过推测和推理来理解和解释话语的含义。
这种推理过程是基于上下文、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能力。
3. 语用规则:语用规则是指在语言使用中,人们根据社会和文化的规范来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和说话方式。
这些规则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隐含的。
二、语用学的研究方法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实际语料,分析实际语言使用情况,探索语言的实际意义和使用规律。
理论研究则是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框架,解释和预测语言使用的方式和效果。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语料库分析等。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大量的参与者来了解他们对语言使用的认知和看法。
实验研究则通过控制变量,观察不同条件下的语言使用情况。
语料库分析则是通过收集现实世界中的语料库,统计和分析语言使用的频率和模式。
理论研究方法包括建立语用模型和理论框架,如格拉丁斯基的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等。
这些理论致力于解释语言使用的规律和语用现象。
三、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语用学研究的成果对于实际应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语用学在不同领域的重要应用:1. 教育领域:语用学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好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了解语言使用的规范和差异,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
2. 翻译与口译:语用学可以帮助翻译和口译人员更准确地理解和传达语言信息。
语言测试中的语用学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语言测试中的语用学知识包括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6fd45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b.png)
语言测试中的语用学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语言测试中的语用学知识通常涉及以下内容:
1. 礼貌用语和交际原则:包括如何使用问候语、道歉、感谢和道别等礼貌用语,以及遵守交际原则,如尊重对方、适应语境等。
2. 言语行为:指语言的使用方式与意图。
语言测试中可能会涉及言语行为的分类、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区别,以及言语行为与语境之间的关系。
3. 言外之意:指言外之意和言外之谓。
语言测试中可能会涉及理解和表达隐含意义、非字面含义、暗示和反话等方面的能力。
4. 语用失误和修复策略:语用学也研究了语言交际中的失误和修复策略。
语言测试中可能会考察对于语用失误的识别和修复方法的理解。
5. 社交语言规则:语用学研究了社交交际中的语言规则和准则。
语言测试中可能会包括对于社交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应用,如转移话题、回应和提问等。
6. 语境和语用推断:语用学关注语言使用的背景和语境对于理解和产生意义的影响。
语言测试中可能会涉及通过语境进行意义推断和理解的能力。
这些内容只是语用学的一部分,具体的语言测试可能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领域有所差异。
在语言测试中,语用学知识可以帮助测试人员评估被测试者在实际语言交际中的能力和应用水平。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重点讲义资料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重点讲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349fd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c.png)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重点讲义资料语用学教程一、绪论(填空)1.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首先提出了“语用学”这个术语,他于《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了符号学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义学: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
语用学:研究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
1939年,于《美学和符号理论》一书中,将“解释者”改为“使用者”。
2.1954年,巴尔希勒尔提出语用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指引词语(指示词)。
3.1955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哈弗大学《论言有所为》系列演讲中提出“言语行为理论”。
4.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于1969年出版《言语行为》、1975年出版《间接言语行为》,至此,“言语行为理论”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5.1975年,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以及“合作原则”及其包括的四条准则: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6.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发行是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的新学科得到承认的标志。
7.80年代,语用学得到进一步完善的具体表现:列文森的《语用学》(堪称第一本比较系统、完整的语用学教科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则》(优秀的语用学教材)的出版。
(二者代表了80年代出语用学研究的最高水平)8.1986年,国际语用学学会成立,并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学会的学术刊物。
9.1987年,列文森提出“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
10.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是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区分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区分共时状态和历时演变)。
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理论开创了20世纪的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几个主要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使语言分析高度形式化。
11.1966年在波兰召开“国际语义学讨论会”。
12.从结构主义到转换生成语法,存在两大明显的缺陷:忽视语言运用研究。
第六章语用学
![第六章语用学](https://img.taocdn.com/s3/m/292fe9ccaaea998fcd220ee4.png)
(三)语用学与相关学科(一)
•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领域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跟语 义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都有相当密切的关联或 交叉,但也有它自身的特征。
• 语用学跟语义学的关系如前所述。就语用学跟社会 语言学的关系而言,社会语言学一般以一个社会内 部的言语共同体的语言状况为研究对象,把言语交 际活动看作一种社会行为,重在研究言语行为规范 与其他行为规范的相互差异,揭示形成差异的社会 根源、地位、作用、特征、表现,而语用学只研究 交际活动本身——语言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 尤其是语境决定的价值。
《打工女皇传奇——吴士宏的不凡人生》1999年11 月20日)
• 助理的话有意违反了方式准则,表意故意不明
确,故意引起误解,以达到开玩笑的目的。幻灯片
38
18
练习
• (1)甲 “王奶奶,恭喜啦!”
乙 恭喜什么?
• 甲 你孙姑娘有喜啦!姑娘家想吃酸的就是有喜啦。 乙 那也 不一定。
• 甲 “一定,这是生理学,我懂。”王奶奶一听火了:“你胡说
• (2)严:不管怎么样,我爱你,我喜欢你。 • 关:你这是怎么啦?你在说什么?! • 严:我没说什么。我说我爱你!我喜欢你!
• 关玉玲的答话是违反相关准则的,她要表达的真实 意义是拒绝严明浩的求爱。幻灯片 37
17
• 4.方式准则
•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具体而言 就是:要显豁,避免晦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 简洁,避免罗嗦;有条理,避免杂乱。例如:
• 早在1938年,Morris就认为符号学(semiotics)由句 法学(syntactics)、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 (pragmatics)三个部分组成。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 的形式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 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https://img.taocdn.com/s3/m/f72066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2.png)
男人:男性的成年人。 女人:女性的成年人。
(1)用来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 对象的词语
(2)语义特征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 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 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
最小语义场的确定可参考有关对象 的分类,在许多情况下,最小语义场与 某一对象的最小类别相应。例如:
1、词语搭配受语法规则的制约 2、词语搭配受语义条件限制 3、词语搭配受每个语言的词义系统限
制 4、词语搭配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 5、词语搭配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
和修辞效果
李老师看到了王老师,王老师也看到了 李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头猪,这头猪也看到李 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块石头。
她姐姐是一个单身汉。(×) 她:[第三人称][女性] 单身汉: [-女性]……
语调形式等来表达的意义。 1、词所指称的事物及其结成的关系
(1)词汇意义 (2)关系意义 语法关系意义
语义关系意义 (3)句式意义 2、说话人对这些事物及其关系的总态度。 (语气意义)
(二)语用意义
句义一方面取决于该句子的语言 意义,一方面又取决于语境等句子的外 部因素。
二、词语的搭配
正确的词语搭配是使句子有意义的基本 条件。
请把门关上!
预设:门是开着的。
说话者具有支使听话者的条件。
说话者知道听话者有能力做这件
事。
(2)预设的语用特征 1. 预设的合适性 预设的真实性是包含该预设的语
句合适(真实有效)的前提条件。 2.其次,预设具有已知性,是已知
信息。 3.预设具有可取消性。
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预设:我有妻子。 如果我有妻子,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无馅]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有馅]
公共基础知识语用学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语用学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133687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b.png)
《语用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基本概念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语用学不仅仅研究语言的字面意义,更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交际意图以及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互动。
语用学旨在揭示这种互动中的各种规律和原则,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
二、发展历程1. 起源与早期发展- 语用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对语言和意义的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对语言的逻辑和修辞进行过深入研究。
- 20 世纪初,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对语言的意义和指称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为语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哲学家莫里斯首次提出了“语用学”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2. 现代语用学的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语言学界开始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语用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这一时期,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和塞尔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强调语言不仅仅是用来描述事物,还可以用来实施各种行为。
- 同时,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指出人们在交际中会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
3. 当代语用学的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语用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 关联理论、顺应理论等相继提出,进一步丰富了语用学的研究内容。
- 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越来越广泛,如认知语用学、社会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等。
三、核心理论1.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用来描述事物,还可以用来实施各种行为,如陈述、请求、命令、承诺等。
- 奥斯汀将言语行为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是指说话者说出的话语本身的意义;言外行为是指说话者通过话语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是指话语对听话者产生的影响。
- 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即通过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
语用学简论期末复习资料
![语用学简论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7a80d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3.png)
语用学简论期末复习资料语用学简论期末复习资料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规范。
它关注的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意义和效果。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而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结构和形式。
它关注的是人们如何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并且如何根据语境中的信息来理解和解释语言表达的意义。
语用学强调语言的使用者、语境和语言行为之间的关系。
二、语用学的理论框架1. 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框架之一。
它认为言语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还包含了行为和目的。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目的,而对方则根据语言行为来理解对方的意图和目的。
2. 合作原则与会话分析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交际中,人们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合作原则,如说话人应该尽量做到真实、合理、明确和相关等。
会话分析则是通过对真实对话的分析来研究人们在实际交际中如何运用语言。
三、语用学的研究方法1. 语料库语用学语料库语用学是一种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真实语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和规范。
语料库语用学可以提供丰富的实证数据,从而支持语用学的理论研究。
2. 调查问卷和实验研究调查问卷和实验研究是语用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问卷和实验,研究者可以获取被试者对于语言使用的态度、理解和解释等方面的数据,从而分析语言使用规律。
四、语用学的实际应用1. 跨文化交际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中。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的语用规范和交际习惯,人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 社交媒体和网络交际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交际的兴起,语用学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人们在网络上的语言使用往往与实际交际有所不同,语用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网络交际。
语用学纲要 中的名词解释
![语用学纲要 中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d04b4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3.png)
语用学纲要中的名词解释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在语用学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进行解释,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下面将分别解释几个重要的名词。
1. 语用学(Pragmatics)语用学是一门关注语言如何在特定环境中被使用和解释的学科。
它研究的范畴包括言外之意、暗示意义以及与语境相关的信息。
语用学通过考察交流中的言语行为来解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建立关系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2. 言外之意(Implicature)言外之意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说话人不直接提及但读者或听者可以通过推理得出的意思。
这种言外之意依赖于语境和常识,通过揭示非字面表达的信息,使得交流更加丰富和灵活。
3. 语境(Context)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条件,包括时间、地点、社会背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语境对于理解语言的意义和推断言外之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境可以分为两种:文字语境和情境语境。
文字语境指的是在一段文字中,通过前后文的信息获得的意义;情境语境则指的是通过交际环境获取的语言意义。
4.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是由美国哲学家格里斯(H.Paul Grice)提出的,它是语用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合作原则要求交流参与者在交流中合作,尽力遵守语言交流的基本准则,包括言语配合、言语经济、言语修辞和明言原则。
遵循合作原则可以使交流更加顺利、有效和互惠。
5. 指代(Reference)指代是指使用语言中的词语来指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概念或实体。
在语用学中,指代研究包括指代的语用功能、指代的形式选择以及指代的语境依赖性等等。
指代在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识别和理解指代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语言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6. 指涉(Deixis)指涉与指代类似,但更加具体,它指的是在交际中通过语言指示和引用特定的人、事、物或地点。
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一)
![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一)](https://img.taocdn.com/s3/m/b04fc1d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b.png)
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一)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一、什么是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领域•研究语言在特定情境中的使用规则和意义•强调语言与上下文的关系,关注交际意义和信息传递二、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用学三要素:说话人、听话人、语言材料•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不直接表达的内容•语绩:语用言外之意的实现效果,即言外之意被听话人所理解的程度•语用推理:根据上下文和常识推断出的言外之意三、话语行为理论•话语行为理论:对话语的言外之意进行分析的理论•类型话语行为:常见的类型话语行为有陈述、命令、请求、劝说等•言外之意与行为意图:言外之意是指话语背后所表达的更深层的意图,与说话人的行为意图相关四、言外之意的推理•含蓄和虚化:通过不直接陈述言外之意,而采用隐喻、暗示等表达方式•猜测与推断:根据对话语上下文和背景知识的推理,获取言外之意•领域知识与语境:对言外之意推理的重要依据是对话语所在领域或语境的了解五、言外之意的跨文化差异•礼貌与文化:不同文化对待言外之意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跨文化误读和理解:言外之意容易受到说话人和听话人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产生误读•适应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尽量适应对方的文化习惯,提高对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以上是对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相关知识的整理和详解。
语用学作为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强调语言与上下文的关系,关注交际意义和信息传递。
在语用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言外之意、话语行为理论、言外之意的推理以及跨文化差异等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规则和意义,提高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言语行为和联邦关系•言语行为与社会关系:言语行为不仅仅是交流信息,还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礼貌和尊重:通过适当的言语行为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冲突和解决:言语行为中可能存在冲突,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来维护关系七、言语行为和权力关系•权力和影响:通过言语行为可以表达权力和影响力•政治正确和语言权力:言语行为中的政治正确与权力关系相互影响•欺骗和操控:言语行为可以用于欺骗和操控他人,需要警惕和辨别八、言语行为和媒体•媒体言语行为:媒体中的言语行为对舆论和观点形成有很大影响•公众舆论和倾向性报道:媒体的言语行为对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倾向性报道有一定影响•网络言语行为:网络中的言语行为对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影响九、言语行为和社会变革•言语行为与社会变革:言语行为反映了社会变革的需求和愿望•言语行为的积极作用:言语行为可以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反思和批判:言语行为也需要被反思和批判,警惕不良影响和言语暴力这些知识点涉及到言外之意的推理、跨文化差异、言语行为与社会关系、权力关系、媒体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对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语用学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语用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语用学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4255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d.png)
语用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
语用学主要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研究语言的使用方式、用语者的意图和言语行为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涉及到很多细节和差异,语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1. 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更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方式。
语用学研究的重点就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和理解。
2. 语用言语行为语用言语行为是指用语者在言语行为中所包含的具体交际目的和意图。
通过语用学研究,可以揭示用语者的意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言语行为。
3. 语境的重要性语用学强调语境对语言使用和理解的重要性。
语境包括语境的环境、参与者的身份、前后文的内容等多个方面,对语言的使用产生着重要影响。
4.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言语中不直接表达的含义和信息,它可能依赖于语境、用语者的意图等多种因素。
二、语用学的研究内容1. 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指语用者在语言交际中的能力,包括语言的适应能力、交际策略的运用等方面。
语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言交际的效果和质量。
2. 言语行为的分类言语行为可以根据其所包含的交际目的和意图而分类,如陈述、疑问、命令、祝愿等。
3. 言语行为与语用规则语用规则是指语言交际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如礼貌用语、语用禁忌等。
语用规则对交际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4. 言语行为的承受能力言语行为的承受能力是指用语者对言语行为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不同的文化和人群对于言语行为的承受能力可能有所不同。
三、语用学的相关理论1. 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强调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意图,将言语行为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活动。
2. 言语行为的演化理论言语行为的演化理论是指言语行为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语言交际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和规则,言语行为的演化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规律。
语言学语用学知识点
![语言学语用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dc9e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f.png)
语言学语用学知识点1. 概述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而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关注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使用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语言学语用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交际意图、言辞行为、场景适应、语用推理和言语间关系等。
2. 交际意图交际意图是指说话人使用语言表达时的意图和目的。
在语用学中,我们常常会分析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以理解他们使用特定语言表达的含义和目的。
交际意图可以通过直接问句、反话、暗示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研究交际意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和作用。
3. 言辞行为言辞行为是指说话人通过语言所实现的特定行为。
根据语用学的观点,说话人的语言使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还包含着言辞行为。
例如,当我们说“请帮我关一下窗户”时,实际上是在表达一个请求行为。
言辞行为可以分为直陈陈述、承诺、威胁、命令等不同类型。
4. 场景适应场景适应是指说话人根据语境和交际环境来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参与者身份等因素,而交际环境则涉及到社会文化和情境。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适应自己的语言选择和表达方式,以确保对方能够准确理解我们的意思。
5. 语用推理语用推理是指我们通过语境和常识对言语进行的推理和理解。
在语用学中,我们意识到语言表达的含义不仅仅取决于字面意思,还需要通过推理来理解隐含的意思。
通过语用推理,我们能够更好地解读他人的言辞,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和目的。
6. 言语间关系言语间关系是指多个句子或言语之间的关联和衔接。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通常会使用多个句子或言语来表达连续的思想和意思。
通过理解这些句子或言语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言语间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条件关系等。
结语通过学习语言学语用学的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掌握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有效地进行社会交际。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语言学语用学的基础知识,并对相关研究领域产生兴趣。
理论语言学第三章语用学资料讲解
![理论语言学第三章语用学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eeec173b14e852458fb57e1.png)
(14)你被公司开除了。
(15)我命名这条船为“利贝特”号。 例中,说话人如果成功地完成了宣布的行为,
那么就(13)而言,晚会也就结束了;就(14) 而言,“你”就不再是公司的职员了。如果成功 地完成了命名的行为,那么“这条船”也就成了 “利贝特”号船。
3. 以言成事行为(言之成/言之效)
例(5)既可以真的用来询问原因,也可以 用来提出建议,但删略为(5)的形式后,似乎 就只能理解为提出建议了:
(5)Why not read in desk ?
(为什么不在桌上看书?)
2. 间接言语行为的类别
间接言语行为又可以分为两种:
I、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依据习惯由句子的 “字面用意”推断出来的间接言语行为。使用规约 性间接言语行为往往是出于礼貌的需要,或是为 了求得表达上的委婉。
III、以言成事(收言后之果)
例如:
(3)a、他使我恢复了理智,把我劝阻了。
或者:
b、他使我烦恼。
(三)间接言语行为
1. 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根据交际意图的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言 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I、直接言语行为
说话人采用某种行事行为的表达方式来实现 其自身预期所能实现的意图,这是直接言语行为, 如用祈使句来表示请求,用疑问句来表示询问。 直接言语行为句往往含有“告诉、请求、保证、 感谢、宣布”之类具体指明行事行为的施为动词。
悖的行为,那也同样是不合适的。
再如,汤姆跟玛丽在教堂举行婚礼,而且在牧师面 前宣誓:“我愿意娶玛丽为妻”。可是一出教堂,他就 对玛丽说:“遇到你非常高兴。我要走了,再见。”接 着发生的行为太不正常,使人怀疑他在教堂里所作的言 语行为是否合适。
语用学整理——精选推荐
![语用学整理——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21f9fd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c.png)
语用学第一章绪论本节主要内容:1、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2、关于语用学的定义;3、语用学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4、语用学的分支领域;1、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语用学”的术语译自英语pragmatics一词,把pragmatics译为“语用学”只是对这个词的狭义理解。
“pragma-”这个拉丁词根具有“做、行动”这一意思,从广义上说,pragmatics指的是对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所作的研究。
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涉及人的所信、目的、筹划和行为。
Green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救生员朝一个在水中挣扎的游泳者投去一个救生圈。
救生员的这一行为无疑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这一行为基于救生员的一个意图,就是救人,和至少三个所信,(1)他相信游泳者需要救助;(2)他相信游泳者知道朝他投去的救生圈是用来救他的;(3)他相信游泳者知道如何用救生圈。
人类的语言交际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人类怎样通过语言交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救生员怎么来达到自己救人的目的有共同的地方。
把pragmatics用来指对有目的的语言活动的研究,是对这一词语的窄义理解。
“语用学”就是很合适的了。
哲学家与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在哲学研究中最早使用Pragmatics这一术语的是本世纪的美国哲学家Morris。
Morris在对符号学的研究中介绍了这一术语,符号学是系统地研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学科。
他总结了语言符号的逻辑——哲学研究方法,划分出了符号学研究的三个分支——符号关系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语用学的历史虽然不长,一些语言学家和其他学科的学者们开始注意到语言的语用侧面并开始进行认真的研究大概是在20世纪下半叶。
然而语用学研究的发展却是十分迅速的,它的崛起和发展是现代语言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语言理论和对语言交际的解释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
(1)A:I could eat an ox.B: Dinner will be ready in a minute.(2) A: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啊?B:你不是有词典吗?英语中的副词“well”,在实际使用的语言中,well出现在话语的开始处,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意义是“好”,确切意义要根据语境而定。
重点语用知识点总结
![重点语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c27b0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b.png)
重点语用知识点总结语用知识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和原则。
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和形式的学科,而语用学则关注语言使用的意义和功用。
语用知识是了解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语言中的暗示、推断、语境和交际目的等内容。
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了解语用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使我们的交际更加准确和有效。
下面,我们将从语用知识的重点内容出发,对其进行总结和概括。
一、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语言表达中所隐含的意思。
在语言交际中,有时候人们会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受,这就需要对言外之意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
言外之意常常通过语境、语气、语境和逻辑推断来体现。
例如,当别人说“你真是个好心人”,有时候可能是在表示对方热心帮助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讽刺和挖苦。
因此,在语言交际中,我们需要通过语境和语气来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二、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指在语言表达中出现的不当或错误的用法。
语用失误可能会由于语言的不熟练或者对语境的不理解而产生。
语用失误常见的形式包括:语义歧义、逻辑矛盾、语法错误等。
例如,有人在介绍一个人时说:“他是我的前任。
”这句话可能会让人有误解,以为他是前男友或前女友。
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他是我的前任同事/上级/老师”等。
三、语境的重要性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和背景。
语境对语言理解和使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语境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例如,当别人说“今天天气真好”,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如果是在夏天,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对于晴天的赞美;而如果是在冬天,这句话可能会被理解为对于阳光温暖的感叹。
四、社会文化因素语用知识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语用知识也需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礼貌和尊重的表达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语用学知识点整理
![语用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ebe8b151e79b89680226c0.png)
第一章语用学的性质及研究问题一、什么是语用学●解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的研究莫里斯关于符号研究有三大领域:符号与符号之间关系的研究(语法学)、符号和世界的关系(语义学)、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语用学)●语用学和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的差别语义:语言符号所具有的价值,指称事件,如杯子可以指称无数个杯子,今天是说话人的所在时刻语用:交际当中的具体意义,现实性或可能性语法:使用语言的规则修辞:修辞学就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部分,不存在基准线,所有表达都是为了准确二、语用学所研究的问题都与交际有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问题:●关于交际意图如何实现的问题(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关于言语交际的问题(言语交际、交际意图实现的行为)●关于交际意义建立的问题(意义存在于交际之中)●关于研究指称的问题(比如:妈妈)●关于话语分析的问题(片段/听说明天有台风,听说是话语标记)第二章言语交际(实现交际意图的活动)一、含义: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言语交际是最基本的实现交际意图的一种活动,言语交际是言语存在的具体状况,简而言之,言语交际就是用言语实现交际的活动。
二、特征●言语交际是一种社会行为,社会性体验,人的存在方式●言语交际是一种互动行为,情感认知,交际存在于主体双方的互动行为●言语交际是一种认知加工行为,认知活动,心理行为,交际在认知双方上的不断接近●言语交际是一种信息的分享行为三、要素言语交际的要素包括:主体要素、交际意图、交际环境、交际形式1、交际主体●含义:交际主体是言语交际行为的参与者和启动者,决定了交际意图和交际形式的选择,是实施言语交际行为的人,包括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主体角色:①话语角色,说话人、听话人,二者之外的人,人称代词区分话语角色的词②社会角色:社会关系(血缘、姻缘)亲缘-地缘-业缘;情感关系(亲疏远近)●主体分布(主体构成):话语角色的分布状况(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2、交际意图●含义:有意识满足需求或需要的愿望,马新诺认为需求的进程是生物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意向:①含义:请求、承诺都是一种意向②类型(从意向角度概括)请求[p]:要求对方做某事或不做某事,求助、禁止、劝诫、命令、要求,告知[p]:告诉对方某个事项,延迟反应=空间位移,因为谎言性才有了告知性表达[p]:向对方表达大自己的情感或态度,致歉、寒暄承诺[p]:与对方约定某种事项宣告[p]:向对方宣布某种事项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3、交际环境●含义:言语交际存在的时间、空间状况,语境是被交际主体认知到的时空状况,语境是主观的、变化的、选择的,交际主体是不断被建构出来的●语境的种类(根据时空的物理属性划分):①时间:时点、时段、时长②空间●语境的问题:主体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分布状况——①时间-同时/异时(写信)②空间-同地/异地●语境的组合:①同时同地:课堂、面对面交谈②同时异地:打电话③异时同地:留言、BBS论坛④异时异地:写信、看书●语境的文化素养:①文化语境(社会文化含义)②非文化语境(自然语境)●语境的范围:①背景语境(范围最大):社会②情境语境:办公室、教室③上下文语境:说话的前言后语●语境的作用:①提供了最真实的需要,由于需要产生了交际意图②决定了交际形式的选择③参与了交际意图的实现、交际意义的建立4、交际形式●含义:实现交际意图所采取的手段,包括了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语言形式:汉语普通话音节界限清楚—节奏感强汉语有声调、音节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汉语是元音占优势的语言—音乐美、乐美●非语言形式:①表情(最重要的)②身体的姿态和动作③服饰(服装、发型、配饰)④空间距离: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公众距离5、交际活动的过程交际主体在特定环境中,在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形成的情况下,围绕着交际意图的实现,对交际形式作出的选择的过程第三章交际意图的实现问题一、实质:对语言符号的选择过程二、条件●说话者:选择形式,形成话语●听话者:从话语中解读含义●被人们忽略的条件①需求条件:说话者对自身需求和他人需求的认识构成了交际意图的实现条件之一②能力条件:只有具备某种能力才能满足某种需求,能力是实现交际意图的手段③意愿条件:满足某种需求的愿望,确认意愿本身也可实现交际意图三、过程●含义:即言语交际、语言符号生成的过程,形成一条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解码的言语链●分为以下阶段:1、编码: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指称交际意图的整体(如:坐、坐下、请坐)2、认知假设①含义:为了实现交际意图,对认知的诸多因素的推测和假设②包括以下方面:a.关于交际主体的假设(主体角色、角色关系、情感关系)b.对语境合适性的推断c.对实现条件的推断3、策略选择①含义:建立在认知假设基础上,选择实现交际意图的方式和策略②有以下模式:a.主体关系模式:在保证实现交际意图的前提下,注重主体关系的和谐b.语境适合模式:选择的语境要符合状况,致谢分正式和非正式场合c.需求条件模式:在其它条件不变下,凸显需求d.能力条件模式e.意愿条件模式4、语言形式的选择①含义: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将交际意图符号化,如:舞蹈的形体化、音乐的旋律化、画的线条化和色彩化5、话语的生成过程①含义:话语是实际被说出来的,并被听话者接受,感知并理解的语言符号系列②话语的特征a.话语是线性的系列,按时间结构b.话语是承载着交际意图,所以话语也表达了交际意义,如神经病c.话语是临时建构出来的、具有临时性的,成语被长久记性后,不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③话语的结构可分为a.主体片段:一个话语中表现交际行为的主体要素b.意向片段C.事项片段:一个事物在交际意图中的具体事项及与其事项有关的其它要素,如过去一年对我的帮助d.话语标记:如你听,表示提示第四章指称问题一、含义把抽象的语言符号和具体的对象连接的一个途径,指称,又可以叫指示,概括地说,一个话语中的某个词语跟交际环境当中具体对象的关系,这种关系叫指称二、指称的范围●含义:事实上,包含着全部我们想表现的事件的所有的东西或所认识的事件●具体说,包含下列:1、对象指称:我们认识的一种个体(人、事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2、时间指称:把时间范畴具体化,更多时候,对象称为时间,时间作为存在,行为被指称3、空间指称:空间范畴具体化,如根据经纬度划分东南西北,包括方向4、事件指称:无论是人的存在行为还是非人,用语言指称事件整体5、关系指称:个体与个体,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用语言指称关系三、指称的形式●含义:用于指称的语言形式●有以下形式:1、词:用于指称的基本单位,指称的最基本单位2、词形变化:英语、日语3、韵律形式:停顿、声调4、用词组合:词指称对象、事件四、指称的方式●含义:用语言指称对象的途径●有以下方式:1、预设:一个语句存在的条件,对连续事件的指称方式,说出来的是凸显,没说出来的背景,预设在背景之中2、焦点:凸显的部分为焦点,最容易激活事件概念整体的程度称为可及性最强第五章话语分析一、含义根据话语属性,对话语作出分析,叫话语分析即:概念-属性-特征-分析结果二、性质1、话语是承载交际意图的形式2、话语是一个按时间结构的线性分析,抽离了时间,话语即不存在3、话语是由语言符号构成的一个单位三、功能实现交际意图(请求、告知、承诺、表达、宣告),交际意图的实现是在特定的语境和情境中四、结构1、言语行为2、信息分布在主位推进模式中,已知信息是主位,新信息是述位3、意义结构a.概念关系b.事件c.逻辑关系4、形式关系(找出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a.重现:顶真是重现词语b.关联词语c.指别:前指、后指五、类型1、功能类型2、媒介类型:口语、书面语3、互动类型a.对话:①话语权:按照什么样的规则说话②轮换话语权:争夺、转让③相邻对-问答、请求-回答b.独白六、标记●含义:标明人们如何说话的成分●功能a.话语进程如:以上b.来源如:据...... 张三认为c.提示:信道状况、提醒对方注意d.语态●形式:词、语第六章语用学理论一、含义对语言使用现象,产生的不同的解释方法二、言语行为理论●产生背景奥赛汀提出,由其学生塞尔继承并发展,哲学关注的根本问题: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哲学本体论研究,关于世界的本源,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主要内容(奥赛汀提出了核心内容)1、言语行为:说话就是实施了一个行为,因此奥赛汀认为交际的最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是行为,如我宣布,是城市化语言2、言语行为三分说:认为说出一句话实施了三个行为a.命题行为,即言之所述b.施为行为 c.取效行为,即言后之果3、施为行为的种类:a.裁决行为b.承诺行为c.行使行为d.表态行为e.阐述行为4、实施某种行为的条件5、适切方向:语言和事件有一个适切方向,指令类行为让事件适应行为6、间接言语行为:通过实施一个言语行为,间接实施另一个言语行为,与之相对为直接言语行为,即如何从一个施为行为推导到另一个施为行为三、言语交际理论●含义把言语交际看做人的行为,提出了言语交际的单位是行为,言语行为的立场是语言使用的立场,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使用的立场●其它1、言语交际理论是关于施为行为的研究,关于意图的研究,交际意图才是核心2、言语交际理论几次提到意义、命题、句子意义(扩大点为字面意义),意图可以是意义的核心,提供基点3、言语行为理论揭示人交际的规律四、会话含义理论●产生背景格莱斯提出,用于解释言语交际中的意义问题,关注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格莱斯围绕会话含义建立了一系列原则,称为合作原则;后来补充的原则称为礼貌原则●会话含义1、交际当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会话含义就是非自然意义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典型的非自然意义2、自然意义:如果交际当中不存在施事者,当然也不存在施事者的意图,话语的意义是被自然理解的,这种意义被称为自然意义,在交际当中不存在自然意义3、非自然意义:如果一句话具有非自然意义,当且仅当a.S说出v,在H那里引起某种效果Zb.能够从S中理解Z并实施说出的V●会话含义的特征1、可取消性2、不可分离性3、不确定性4、可推导性5、非常规性6、明示性●合作原则在格莱斯看来,参与交际的人要趋同一个共同目标或方向,这个就是合作原则。
精讲-第六章_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精讲-第六章_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https://img.taocdn.com/s3/m/54ac387358fb770bf68a553f.png)
重难点和考点
• 本章的重、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 语用的性质(常考单选题、多选题)系(常考多选题、简答题) – 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违反会话准则 产生的会话含义(常考单选题、术语解释题、简答题) – 蕴含义和预设义(常考单选题、简答题、分析题)
)
A.语篇的上下文
B.说话的前言后语
C.言语交际情境
D.说话人的语气
【答案】C
【解析】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的环境,分为言内环境和言外环境两种。
言内环境是语话语内部的语言要素相关的语境,言外化境则是与话语外
部的非语言要素相关的语境。选项A、B、D都是言内环境,只能是B。
知识点测评题
【单选题】下面对“我已通知她明天去那儿”这句话分析正确的
三、语境和词语所指
例如: 窗户玻璃(有指、事物)——玻璃窗户(无指、性质) 这个苹果(有指)跟西瓜(无指)一般大。 借本书看(任指)——我喜欢书(全指) 客人来了(定指)——来客人了(不定指)
(此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划分较细,容易出到单选、多选 题,复习时注意辨析清楚)
例
题
【单选题】下面属于语境中的言外语境的是(
语用是指语言的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 运用。具体说就是根据语境条件和交际需要,选取一种交际 双方都能理解的语言符号系统,然后按照这种语言的结构规 则,寻找合适的词语形式,组词成句。
一、什么是语用
2.语用的性质 (1)情境性:语言运用离不开具体的使用环境,包括交际双方 言辞构成的上下文语境和非言辞的主客观因素构成言语环境。 其中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间、空间及其这一 时空中的所有存在又叫“物理语境”。例如: 《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奢” “我去上课”(老师/学生) “我去看病”(医生/病人)
语用学主要观点
![语用学主要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2161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4.png)
语用学主要观点语用学主要观点: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其目的是为了交际和传达信息。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语境对意义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语用学主要观点的阐述。
第一点,语用学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们用来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理解他人的意图,从而实现有效的交际。
因此,语用学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关注语言在交际中的功能和效果。
第二点,语用学强调语境对意义的影响。
语言的意义不仅仅来自于词汇的字面含义,还受到语境的影响。
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比如,“我饿了”这句话,在普通的情况下表示对食物的需求,但在戏剧表演中可能表示对爱情的渴望。
语用学通过研究语境对语言意义的影响,揭示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三点,语用学关注言外之意。
除了字面意义,语言还可以通过暗示、隐喻、讽刺等方式传递言外之意。
比如,“你真是个天才”这句话,字面上是称赞对方聪明,但如果说话人语气嘲讽或带有讽刺意味,那么实际上是在说对方愚蠢。
语用学通过研究言外之意的表达和理解,揭示了语言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第四点,语用学研究演化和变化。
语言是一种生动的社会现象,不断演化和变化。
语用学关注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研究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比如,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开始使用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语用学通过研究这些变化,帮助我们理解和适应语言的变化。
第五点,语用学研究跨文化交际。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会影响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语用学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差异,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比如,中国人在交际中注重面子和尊重,而西方国家更注重直接和坦率的表达,语用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差异,避免交际误解。
语用学主要观点强调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语境对意义的影响。
它关注语言的功能和效果,研究语言的多义性和言外之意,揭示语言的变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差异。
通过研究语用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实现有效的交际和沟通。
语用学基础知识
![语用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748c05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5.png)
语用学基础知识简介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解释。
它关注的是言语行为,即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沟通的过程。
语用学不仅研究语言形式和结构,还关注语言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将介绍语用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语用学的定义、重要概念和研究方法。
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它强调人们如何通过语言产生意义、交流信息以及实现特定目的。
语用学与语言形式学相辅相成,后者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而语用学则关注语言的使用和解释。
重要概念含义语用学研究语言的含义。
语言的含义可以分为表面含义和言外之意。
表面含义是指字面上的意思,而言外之意则是指隐藏在言辞背后的意图和信息。
语境语境是影响语言含义的因素。
它指的是语言使用的特定背景,包括时间、地点、社会文化等。
相同的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
运用策略运用策略是说话者在特定语境下选择合适的言语的方式。
说话者根据目的、听众和语境来选择适当的运用策略,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指的是隐藏在言辞背后的意图和信息。
说话者可以通过言外之意表达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听话者需要通过推理和背景知识来理解。
会话合作原则会话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交流参与者在对话中遵循的共同原则。
包括四个方面:言语合作原则、言语合理原则、信息量原则和关系原则。
研究方法语用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语料库研究、调查问卷、实验研究等。
语料库研究收集和分析实际语言使用的数据,以了解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调查问卷可以通过收集使用者对语言使用的认知和态度来研究语言的含义和影响。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和观察语言使用的效果来研究语言的原理和规律。
结论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和解释的学科,它关注语言的含义、语境、运用策略和言外之意。
通过研究语用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交际的过程,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和沟通技巧。
以上是对语用学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Levins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uality:do not say what you believe to be false;do not say that for which you lack adequate evidence.
6.conversation implicature(会话含义):it indicates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nference of an utterance during communication is guided by a set of four maxims.
Sympathy maxim: minimize antipathy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maximize: sympathy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面子威胁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 FTA
礼貌策略五类:直接性bald on record strategy;正面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y;负面礼貌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y;间接性implicating record strategy;放弃实施威胁面子的行为refraining from the act.
礼貌六原则 tact maxim:minimize:cost to other; maximize: benefit to other.
Generosity maxim: minimize: benefit to self; maximize: cost to self.
Approbation maxim: minimize: dispraise of other; maximize: praise of other.
Manner:avoid obscunty of expression;avoid ambiguity;be brief;be orderly.
会话含义五特点:a可取消性cancellability或可废除性defeasibility: the presence of a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relies on a number of factors, the conversational meaning of words used the CP, the linguistic and situational contact,ect. If any of them changes, the implicature will also change;
1.Levinson将指示分为
人称指示 personal deixis
时间指示time…
地点指示place…
话语指示discourse…
社交指示social…
2.Verschueren:
时间指示temporal deixis
空间指示spatial…
社交指示social…
话语指示discourse…
8.politeness(礼貌): it refers to proper social conduct and tactful consideration of others. It contrasts with rudeness. What counts as being polite in a given contact is social culturally and historically determined.
d非归约性non-conversationality: it is by definition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meaning of words;
e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
Lakeoff’s politeness rules: don’t persuade others into acception your view; leave room for discussion;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 other.
礼貌原则本体属性剖析:appropriateness适切性;gradations级别性;conflicts冲突性。
暗含前提implicated premise 暗含结论implicated conclusion
代码模式code model(message model):传播者sender,receiver,message,encoding,decoding,message channel,reference frame,feedback
9.relevance theory(RT关联论):Hearers make interpretive inferences that communicate information that is left implicit. A human mind instinctively reacts to an encoded message by considering information thought to be relevant.
7.CP(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our conversations are characteristically cooperative and participate recognizes a common purpose,or at least a mutually accepted direction. We follow principles of quantity, quality relations and manner.
Modesty maxim: minimize: praise of self; maximize: dispraise of self.
Agreement maxim: minimize: disagreement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maximize: agreement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11.meme(模因):a type of behavior that is passed from one member of a group to another, not in the genes but by another means such as people copying it.
10.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语言顺应论):in the language selection process, context and structure of language to dynamically generate interactive discourse meaning, the choice of language must actively respond to specific context and language structure.
命题内容条件propositional content condition:a speaker predicts a future act
预备条件preparatory condition:speaker believe that doing something is in hearer’s benefit
关联轮提倡的交际模式叫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变异性variability,协商性negotiability,顺应性adaptability
礼貌总则GSP grand strategy of politeness
Vagueness:it refers to linguistic units or patterns that are indeterminate and have referencial indefinable.
真诚条件sincerity condition:speaker intends to do A
基本条件essential condition:speaker undertaken an obligation to do an act
合作原则的四准则:Quantity Maxim,Quality Maxim,Relation Maxim,Manner Maxim
c可推导性calculability: lmplicatures are calculable, when somebody say sth, which apparently does not make sense at the superficial level, you will not simply think that he’s talking nonsense and stop thinking about it anymore. You will instead try to find out its implied meaning at a deeper level;
4.il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行为):the act of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 conveying meaning in context
5.perlocutionary act(以言成事行为)the effect of the utterance.